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藤野先生説課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W

藤野先生説課稿【精品多篇】

藤野先生説課稿 篇一

一、説教材

《藤野先生》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在頻繁跟換篇目的語文教科書裏,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魯迅的《藤野先生》便是這樣的經典。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瞭解社會人生;還要繼續瞭解敍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徵,還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 這篇回憶錄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讚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學文的思想變化,洋溢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對閲讀和寫作的要求,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  知識目標

瞭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瞭解魯迅先生中青年時代的心路歷程

2,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

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3,情感目標

學習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熱誠正直的高貴品質;體會魯迅先生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培養自己使祖國強盛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操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所以我設計的本課重點為:。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

難點為: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四、説教學課時安排

這篇課文我設計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第一個課時瞭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瞭解魯迅先生中青年時代的心路歷程,第二課時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並進行比較閲讀

五、説教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採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朗讀感受法

《藤野先生》這篇回憶性散文寫的是作者終生難忘的偉大的人,記的是震動作者靈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議論抒情的語言還是寫人記事的語言,都包含感情。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閲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情感之中

3、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六、説學法

學法指導——依據"三有利"原則

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

(一)、聽一段故事

1多媒體播放小提琴曲《思念》教師飽含情感的講述:

八年級我們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回憶起自己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質樸、博學",令童年魯迅信服、敬畏。但魯迅在回憶中説:"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卻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什麼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 為什麼在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歷、認識這位給魯迅以鞭策的先生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台鑼鼓一樣未開台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再配以《思念》,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2、  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3、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疑問

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通過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二)、説一些感受

1説一説藤野先生

魯迅寫藤野先生,抓住他的外貌特徵、衣着穿戴入手去寫他的"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衣着"模糊",冬天穿一件"舊外套",有時"忘記帶領結";再寫他"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放在講台上,便用"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作自我介紹。這形象地描繪出一位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再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表現他的精神品質。檢查訂正"我"所抄的講義、糾正"我"所繪解剖圖中的錯誤,對"我"肯解剖屍體的高興和放心及問"我"中國女人裹腳的事,表現了藤野先生對魯迅的熱情關心、耐心幫助和教學工作上的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讀起來特別親切感人。

讓學生以"從------------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這樣的句型説話,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引導學生認識藤野先生的形象,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後,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閲讀,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事件中的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

2説一説魯迅先生

懷念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一條明線,本文還有另外的一條線索,就是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許多材料,如寫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赴仙台途中對日暮裏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寫仙台醫專日本人的尋釁和看電影事件,寫作者的棄醫從文,都是圍繞着這條內在線索,為了讓學生很好的把握這兩條線索,體會文章篇幅雖長,卻脈絡分明,材料雖多卻秩序井然,為了讓學生把握還雙線的脈絡。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1本文是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後寫的,你能不能讀出字裏行間魯迅流露出的情感呢?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能體現魯迅對藤野先生懷念的文字

2文章這篇課文題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卻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從這些文字中你能看到一個什麼樣的魯迅呢?

在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中,教師穿插介紹魯迅棄醫從文的經歷

仙台學醫的動機,在《吶喊》自序中寫到"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有促進了國人對維新的信仰。"可見他是懷着救國救民的思想選擇了醫學這一職業的。可是,當在學醫的過程中,看到了槍斃中國人的影片後,而且圍着看的也是一羣中國人,魯迅受到了極大的刺激,於是促進了魯迅棄醫從文的思想產生。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要緊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是做毫無意義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素,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首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3寫藤野先生與愛國是否衝突?二者有無交點?

這三個問題環環相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理清文章的脈絡

二者並不矛盾,因為愛國而學醫、因學醫而見藤野先生、因愛國而棄醫、因棄醫而別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題也水到渠成。寫學醫棄醫,表達對藤野先生的感激懷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現出作者的赤誠愛國情。

(三)、品一處妙筆

本文帶有較多的文學性,這不僅從選材和描寫上可以看出來,而且從語言運用上也顯示出它的文學性。

本文語言精練準確,耐人尋味,常常在看似平淡無奇的語句中,有力地表現了豐富深刻的含義和複雜深沉的心境。如開頭寫"清國留學生"和中國留學生會館的文字。又如:"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再如:"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説話,但竟沒有説。""其實我並沒有決意要學生物學,因為看得他有些悽然,便説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

文中多處運用巧妙的説法進行諷刺,如:"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精通時事的人"日本的"愛國青年"等。而"標緻""正人君子"則是用反語進行諷刺了

讓學生以"我發現文中有這樣一處妙筆。----------"的句式説話,品味文章的秒處

自主"和"感悟"是語文新課標中閃亮登場的兩個關鍵詞,在閲讀教學中,只有學生感悟了,語文能力和水平才能提高,體味箇中的妙處,既能使學生再次認真的閲讀文本,也是學生個體獨特閲讀體驗的一次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品析文章的能力。

(四)、做一次比較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比較,是人們認識、鑑別事物的一種有效方法?比較閲讀是一教高的閲讀層次,有利於調動閲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加深刻地理解讀物的內容,提高閲讀效果?

在這一關鍵環節中,教師應設計好適合於學生的"台階",讓學生達到自學的效果。採用探究學習的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藤野先生説課稿 篇二

各位評委好,我是×號,課文是《藤野先生》

一、教材分析

《中學語文課標》要求,閲讀文學類作品時,要體驗情感,領悟主題,得到啟示,能夠正確評價作品,並且會品味語言。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習敍述類文學作品,選用魯迅的《藤野先生》我認為比較恰當,但是難度較大。魯迅在文中回顧了留學日本的經歷,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讚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貴品格,又把愛國情感融匯其中,很巧妙。

二、學情及學法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學習本文,有一定的難度,一是閲歷較淺,二是心理不夠成熟。

魯迅在寫作時,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説的與他想的往往不同。

鑑於以上原因,課上要多用閲讀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師的講授引導下,看清文中的魯迅。安排兩課時,一課時歸納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點。二課時歸納主題,解決句義,突破難點。實際操作時,目標重點難點是交融的。

三、目標

根據三維目標的要求,依據以上的分析,制定目標如下:

1、閲讀中識字解詞,歸納事件,整理思路。

2、品味中辨析重點詞句的運用,體會深遠含義。

3、喜歡本文,進而喜歡魯迅,喜歡推敲咀嚼文學作品。

4、教學重點是寫人的具體化,難點是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對主題的理解。

四、過程

1、導入:板書文章標題後,提問:"藤野先生是誰?"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

預習過的學生,就可以答出"魯迅的老師"。

再提問:"什麼時候的老師?"

也可以答出"留學日本時的老師"。

三提問:"魯迅認為這個老師怎麼樣?"

這一問題是擊中難點,八年級學生不容易説清楚。於是引導學生閲讀文本。

2、一讀文本:找出文中寫了關於藤野的幾件事。此環節要儘量多給學生自學的時間,      教師學生都要保持安靜。學生利用以往的學習經驗,完全可以歸納出來。教師不要代勞,不要養成學生課堂懶惰的習慣。

師生共同明確: (一)相識。<生活樸素,教學嚴謹>

(二)改講義。<嚴格要求,循循善誘>

(三)問裹腳。<實事求是>

(四)漏題門。<正義感。>(此處會有學生質疑,"藤野"對此事並無表示。這時要引導學生細讀這段文章,"我便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幹事託辭檢查的無禮,並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果,發表出來。"這後面的表態和行動,有沒有藤野參與。學生會發生激烈的討論,最後明確"也"字的意義,應該有藤野參與。此處提醒學生讀書要仔細。點擊難點)

(五)話別 <師生情深>

小結:可見藤野是魯迅最感激、最愛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師。板書

在這一環節中,應該不斷突出重點,歸納出事件之後,分析人物性格,就是要注意引導學生寫人的具體化。比如話別一段,"我"告知他將離開,寫藤的神態,"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説話,但竟沒有説"。寫出了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變化,傷心,想挽留,又無可挽留。想表示悲傷,堅韌的個性又使他掩蔽。於是"我"急忙安慰。師生二人,可謂心有靈犀,令人感動。

在"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裏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後面寫着兩個字道:"惜別",還説希望將我的也送他。但我這時適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並且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後的狀況。"一段,質樸的敍述,淺白的語言,卻浸透了依依離別的深情。

大家齊讀,品味,體驗沒有抒情勝於抒情的效果。

五、總結説課

這是我安排的第一課時,依據課標和教學理念,我主要運用了閲讀品味法,朗讀體驗法。注重教師的啟發引導,同時關注學生的閲讀體驗,鼓勵學生的個性張揚。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把握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情緒變化。

板書:

藤野先生

魯迅

感激

愛戴 恩師

敬仰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評委!

藤野先生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是展現名人、偉人的一個生活側面,揭示人生意義。《藤野先生》記敍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餘年後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惡劣空氣的影響。魯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着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魯迅原來想走"學醫救國"的道路,但"匿名信**"和"電影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魯迅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就要醫治國民的麻木、愚昧,這就需要用文藝喚醒沉睡的國民。於是他決定棄醫從文。這一舉動正是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表現。我們也知道國中的學生也正處於自我意識覺醒,青春叛逆時期,讓他們瞭解名人、偉人的經歷,理解他們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喚起學生內心美好的情感,引導他們思考自己的追求。所以依據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2、理清思路,梳理線索,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3、學習選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徵,表現人物高貴品質的寫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讓學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所在。

二、説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教學需要2個課時。而且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在這篇文章的兩個重點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敍事線索,學生比較好把握,所以我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貴品質"這一重點,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體會魯迅的愛國主義精神。從易到難的掌握本文的兩個重點。而課堂要真正地成為學生的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我設計一中心"問題"促使學生採用小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對課文的解讀,引導學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但要領會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感,課文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的詞語、句子,就必須讓學生通過朗讀獲得體驗。

三、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出示"讀一讀,寫一寫",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二)導入新課

學必求良師。一位好的老師有時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魯迅在國家風雨飄搖的時候,遠赴他國求學,在苦苦追求而屢遭侮辱時,一位恩師以無私的愛和真誠的幫助給了魯迅莫大的鬥爭勇氣。這位恩師就是——藤野先生。

(三)整體感知,探討研讀:

第一:首先讓學生閲讀標題,揣測文章內容,思考如果沒有閲讀課文,假如讓你來寫這篇文章,你會寫些什麼,主題會是什麼?此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説即可。

學生一般會説寫一些和老師之間發生的故事,用寫事來反映這個人。這時候老師表揚學生,因為他的寫作思路和大文豪魯迅是一樣的。然而,老師此時也要點到課文是從開頭就開始寫魯迅和藤野先生之間的故事嗎?引起學生對文章段落層次的思考及魯迅這樣安排材料的意圖。

第二:讓學生默讀全文,圈點出文章變換的幾個地點,層次按照時間和地點的轉移劃分文章的段落,明確本文的段落層次,重點研讀魯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部分。

(1)在,表達對的厭惡;

(2)在,回憶與的交往;

(3)在,表達對藤野先生的和。

(通過圈點整體感知文章結構,從而明確全文是以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敍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

(四)研讀賞析

在這一環節重點突破本課的另一個個學習重點——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並學習通過選取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要求學生帶着以下問題速讀第二部分"在仙台"。(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1)、在這一部分主要敍述了哪幾件事?分別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評價魯迅心中的藤野先生。説説理由。

結合第一題總結出這一部分共敍述了四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多方面的高尚品質:(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完成板書。)

修改我的講義——正直熱誠、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認真求實、治學嚴謹

使學生認識到通過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的好處。在第二題中通過"偉大"這個詞,連通課文的前後,讓學生重點了解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這一高尚品質,魯迅雖然是弱國的國民,但藤野先生卻給他滿腔熱忱的幫助和指導,魯迅的醫學專業成績"及格"。這"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可日本的"愛國青年"對此卻無端猜疑,"借"了魯迅的筆記查看,他們的言行充滿對弱國國民的歧視。藤野先生和"愛國青年"對魯迅的態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遇到了一個如此好的老師,可魯迅又為什麼會棄醫從文呢?是什麼觸動了他?(引起學生的思考,自然地過渡到第二課時的重點內容。)

第二課時,安排了拓展延伸——比較賞析——情感遷移的教學環節。利用文章多層面的內容,通過拓展延伸,把握對文章感情線索——魯迅的愛國之情的理解,並在拓展延伸的閲讀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與質量,鼓勵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的發展,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讓課內教學走向課外,同時能提高學生的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

此詩譯成白話詩

祖國啊,我的心靈無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雖然你風雨飄搖,像夜晚一樣黑暗。即使你並不瞭解我的情感,我也要將一腔熱血向你奉獻!

《自題小像》

靈台無計逃神矢,

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導入:引入魯迅的《自題小像》,介紹參讀材料,感受作者的愛國情懷。

(導入環節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對魯迅愛國之情的欽佩感慨,營造一種激昂的課堂教學氣氛。)

(二)賞讀品析

1、讀: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圈點出能表現作者愛國情懷的字詞、句。

培養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理解字裏行間流露出的作者的愛國之情,使學生能夠在自我閲讀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如"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實在標緻極了""油光可鑑"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到魯迅白描手法刻畫靈魂的高超藝術功力,魯迅抓住"盤辮子"的特點寫"清國留學生"的外貌,與其説是寫外貌,不如説是畫靈魂——他以簡潔而又樸素的語言表現了極深刻、極豐富的內容,有畫龍點睛之效。使學生的藝術認識能力有所提高。

2、説:老師提出話題:"如果沒有愛國熱情,魯迅就——————————"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言。(回答問題時,要朗讀課文中能表現魯迅情感的句子)

例如:如果沒有愛國熱情魯迅就不會東渡日本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如果沒有愛國熱情,魯迅就不會厭惡"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就不會對東京充滿失望之情,就不會前往仙台見到藤野先生,

如果沒有愛國熱情,就不會對日本所謂"愛國青年"義憤填膺,就不會棄醫從文……

(這一個話題可以激活學生所有的思維,設置了一座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對話的橋樑,在這種分析中,學生可以加深了對作品主題的深入理解,體會到作品的感情線索是魯迅的愛國之情。從而也明白課文開頭部分所起的作用。)

3、探究補疑: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可以是不理解的,也可以是質疑)

(三)情感遷移

魯迅來日本學醫,是想醫學救國,當他發現體格健全的國民,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是,他選擇了棄醫從文。從魯迅的人生選擇中你想到了什麼?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思索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讓同學明白人生的選擇要有意義。

(四)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