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道德風險的名詞解釋 化解的措施【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53K

道德風險的名詞解釋 化解的措施【精品多篇】

道德風險的化解措施: 篇一

1、建立相關立法制度。“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也。”建立信用體系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逐漸消滅道德風險發生的空間。而信用體系的建立,一方面要建立在相應的 意識形態領域教育基礎之上,另一方面更要建立相關立法制度,從制度上嚴厲懲治、打擊道德風險犯罪,尤其是發生在金融領域的道德風險犯罪,這才是根本。可喜的是,“十五大”已把建()立信用體系放在視野之內並列為當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2、提高銀行內部經營人員的風險意識。截至目前,我國尚未發生重大的金融風暴。20世紀末,雖然東南亞國家金融遭遇危機,但對我國經濟的破壞性並不大,因此國內金融從業人員沒有真正意識到金融風險所帶來的毀滅性。我們看到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對金融風險的利益的驅使是道德風險出現的重要原因防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存在着極大的潛在風險。未雨稠繆,防範道德風險首先應從提高銀行內部風險意識做起,這是 基礎。

3、提高信貸不良資產界定的預見性及信貸風險預警系統的靈敏度。目前各銀行仍然缺乏綜合的、可信的違約數據和損失覆蓋數據,缺乏充分的返回檢驗結果,監管難跟上,對信貸風險的預警提示遠遠達不到管理的要求,由於缺乏充分而可靠的信息,對道德風險的防範也就難以企及。提高信貸不良資產界定的預定性及信貸風險預警系統的靈敏度則能有效防範和化解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以增強銀行防範風險的能力

道德風險的名詞解釋: 篇二

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範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或者説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道德風險亦稱道德危機。通常由信息不對稱問題引起。具有潛在性、長期性、破壞性和控制的艱鉅性等特點。

道德風險的產生原因: 篇三

1、根源: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撥改貸”以來,許多企業還沒有從財政撥款、“伸手要錢”的慣性中轉變過來,而政府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考慮到企業法人 這個經濟實體的客觀要求,也沒有注重培育銀企之間“契約”關係、法制規則,結果只是形式上的轉變,並基金業道德風險沒有真正建立銀企之間的債務約束關係。尤其在我國轉軌 過程中,許多企業還不適應這種以“契約”為中心的規則,結果在巨大資金的需求下,企業仍然把銀行當做靠山,“企業是國家的、銀行也是國家的”,這就是企業 用來逃廢銀行債務的冠冕堂皇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