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公共政策的名詞解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2W

公共政策的名詞解釋【精品多篇】

公共政策學論文 篇一

公共政策學論文

公共政策學論文

摘要:近年來,隨着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下降,給社會帶來的就業壓力日趨嚴重,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國應如何解決這一嚴峻的社會問題成為今後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和責任。因此就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形勢、原因進行了分析並在此基礎上, 從公共政策角度出發, 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公共政策 問題 解決措施

正文: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育層面的不斷拓展與深化,高等院校的不斷擴招,導致教育規模迅速膨脹,待就業的大學生數量與日俱增,給社會帶來的就業壓力日趨嚴重。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問題在近幾年來已逐漸成為整個社會所關注的焦點。如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必將成為各個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當前大學生畢業的就業形勢:

據調察,就新疆而言,底,7.5萬名實名登記的前未就業大學生依靠政府,通過多種渠道順利就業;年初,自治區明確力爭今年7萬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85%的目標。儘管各項促進就業的優惠政策和扶持力度都超過往年,但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總會有一些學生面臨就業難的難題。是繼續觀望,還是及時放低身段?

是按圖索驥非本專業不就業,還是勇於跨學科就業?是堅守城市辛苦營業,還是到基層去大展身手?政府應對大學畢業生如何成功實現就業、社會實習和見習崗位能給大學生就業什麼幫助、大學生實習基地的發展狀況、及未畢業大學生該如何面對未來的就業等話題進行探討,因此能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幫助。

二、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

第一,大學生就業專業與實際學習的專業不對口。由於大學生剛剛步入社會,對就業方面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對擇業的盲目性也或多或少的影響着專業與社會實際的不對口。因此導致許多大學生不能馬上適應社會需要,存在就業難的。問題。

第二,對工資的期望值過高。就學生及家長的主觀願望而言,雖然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進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但家長與大學生個人仍然始終對畢業後的就業抱着高期望值。當這種高期望值與現實中的就業崗位或機會存在落差時,大學生就可能陷入難以就業的處境。因此,願望與現實之間的反差構成了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

第三,對於一份硬工作的需要。很多大學生都向往“鐵飯碗”的工作,希望自己能及一個好的工作單位或企業,工作穩定,收入較高。但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社會現狀並不能滿足所有畢業生的願望,因此導致很多大學生就業出現困難。

三、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公共政策解決措施:

在分析嚴峻的就業形勢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知道大學生就業是一項複雜而系統的工程,涉及到社會、學校和學生等各個方面,必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部署,高度重視,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社會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局面。下面就將從公共政策角度方面來闡述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公共政策措施:

(一)、政府應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政府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消除政策壁壘,破除政策性障礙。現在影響和制約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各地、特別是中心城市的進入壁壘或地方保護主義政策。消除壁壘,破除障礙勢在必行;

(2)、拓寬渠道,創造寬鬆的就業環境,千方百計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政府要鼓勵用人單位多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黨政機關錄用公務員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新增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應主要面向高校畢業生,為各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高校畢業生提供便利條件和相應服務;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到基層、到鄉鎮、到非公有制單位就業,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最大限度地給畢業生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就業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畢業生的聰明才智,給畢業生提供一個建功立業的舞台。真正形成人盡其才、人盡其用、自由流動、自主創業的良性宏觀運行機制;

(3)、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發揮市場在畢業生就業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培育和完善市場,讓市場在就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政府只創造條件,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公平、競爭、擇優、統一有序的就業制度、就業機制、就業信息體系和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和促進畢業生就業;

(4)、建立培訓機制,增強畢業生的擇業競爭力。近年來,畢業後暫時未找到工

作的大學生呈增多的趨勢, 國家對此應給予足夠重視,弄清楚暫時待業的原因,分門別作採取不同的措施。建議建立培訓機制,進一步培訓那些真正想工作但因專業和能力問題暫時無法就業的畢業生,進一步激活畢業生就業市場,創造就業崗位,增強畢業生的擇業競爭力;

(5)、制定政策,解除特殊羣體的後顧之憂。對那些思維活躍、富有開拓創新意識的畢業生羣體,要給予大力支持,對自主創業者,國家要制定一套相應的辦法,為創業者營造寬鬆的社會輿論環境,利用完善的機制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潛力,讓拔尖創新人才脱穎而出。對那些暫時未找到工作而家境比較困難的畢業生要給予多方面關照, 在延長畢業生找工作就業時間兩年之內,允許待業大學生自由選擇將本人户口和人事檔案保留在高校或生源所在地,免收服務費用,符合社保條件的特殊困難畢業生,要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做到應保盡保,在一定限度內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二)、不斷優化我國的教育結構;

大力優化教育結構,大力發展應用性教育和技能型教育。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而導致就業率達不到50%的學校和專業要減少招生計劃,甚至停止招生。在教學計劃上,重點進行基礎和綜合教育,重視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應逐步將教育方式從供給導向向需求導向轉變。高校較大的專業設置和招生自主權,使高校能夠根據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情況,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大力發展應用型教育和技能型教育,並且要在政策上鼓勵民間資本投資這類教育上。

(三)、合理發展經濟,正確調整產業結構;

解決就業最終要靠經濟的增長, 這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俗話説的好,經濟繁榮就業易,經濟繁榮靠人才。只有快速、合理的發展經濟,才能更好,更穩的從今就業。目前,我國經濟正處於高速成長階段, 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將為就業提供巨大的空間。

據調查,目前,第三產業必然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就業比重將從現在30%上升到50%左右, 發達國家已達到70%以上。現代化的第三產業是以知識和高科技為支持的, 其中的金融保險業、法律、審計、財會、投資、心理、出國留學等方面的諮詢服務業,各類經紀人和中介機構,文化教育業等服務產業的發展,要求其從業人員半數以上是取得大學學歷或大學學歷以上的人員,第三產業成了吸收就業的主要領域。

此外,非公有制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興起對高層人才需求旺盛成為就業的重要增長點,中小企業是就業的主要載體,隨着國企改革的逐漸完成,也將使國企大規模儲備人才。當前,全球經濟大調整,需要大批的高級技術工人, 即具有高級技能、較高知識水平和較高收入的藍領,這是人才全球化的一種趨勢。努力爭取將全球有限的就業崗位更多地配置到中國來,中國有望成為世界製造業重要基地,到時無論是服務業還是製造業,都向莘莘學子們展示了廣闊的就業前景。

總結:

在這個21世紀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個人認為,在國家制度和市場機制上做到儘量完善的同時,我們大學生也應該端正自己的就

業觀念、不斷的完善自我把自己鍛鍊成一個全方面發展的人才,這樣才能根本性的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才能真正的適應這個社會,解除這一嚴峻的社會問題。

參考文獻:

1、人民網;新疆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網

2、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分析及對策研究[D] 張舉 福建師範大學

3、《關於我國就業問題的理性思考》 孫續功

4、《就業問題的公共政策思考》 董克用

5、《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就業與管理體制創新研究》 郎建華

公共政策的意思 篇二

公共政策(PublicPolicy),是目前世界上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範疇。傳統的公共政策研究派生於政治學和行政學,意在從規範意義上探討國家、社會和公民之間的利益制衡,通過政治學和行政學的原理及模型分析對國家、地方和團體層面的政策制定、執行與評估進行研究,為高質量的公共政策提供諮詢。

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產生於美國的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公共政策作為一門學科而出現,既是當代世界中社會、經濟和政治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與戰後美國的特殊的社會狀況密切相關。雖然導致公共政策學科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社會問題的壓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學的發展。

公共政策造句精選 篇三

1. 不可靠的統計數據以及謎一樣的公共政策,再加上千回百轉的溝通機制意味着它從來沒有完全清楚正在發生的事。

2. 去年五月份的時候,我出席了一個關於科學和公共政策的研討會,會上一位來至梵蒂岡教皇科學院的代表做了一個主題演講。

3. 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這樣説到,在西方社會,“所有曾經給亞洲國家提出的建議都已經被遺忘了”。

5. 他去世時歲,最終成為受人尊重的良民,更活生生地體現了公共政策如何支配人的生殺大權,先是由於一個小罪名把他流放澳洲,並通過給他自力更生的手段讓其最終改過自新。

6. 政策執行人員的效忠國家的信念和遵從法律、維護社會正義的堅定性,對於有效執行法律和公共政策至關重要。

7. 我非常感謝有此機會向具備知識產權領域專門技術的聽眾講話,尤其是因為重點是公共政策問題。

8. 另一方面,政府作為了,但是由於主客觀原因,偏離公共利益的方向,導致公共政策公共性偏離。

9. 大概和你們中的一些人一樣,我也被髮展經濟學所吸引,因為對於任何一個對國際關係、經濟體如何發展以及公共政策感興趣的人來説它似乎都很重要。

10. 年,安德魯?梅森還是一名音樂專業的學生,正在芝加哥大學攻讀公共政策的研究生學位。

11. 我們在更詳盡的數據披露之前不能確定,但就如今顯著的移民回遷現象來看。美國的公共政策以及法律事實將會被改變。

12. 中國經濟很大程度上保持着不透明;不可靠的統計數據以及謎一樣的公共政策,再加上千回百轉的溝通機制意味着它從來沒有完全清楚正在發生的事。

13. 在衞生領域內,只要偏向於為富裕人羣提供拯救生命的干預措施,公共政策就仍然不完善。

14. 這場活動由來自世界銀行以外的專家主講,參加者包括青年和婦女團體、智囊機構、大學、記者和公共政策團體。

15. 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局外人決定局內人利益”現象,弊端顯而易見。

16. 從“矯枉過正”到撥亂返正,鄉村教育公共政策正在理性迴歸。

17. 公共政策本身,不同的方案之間有可競爭性,而且是可辯論的。

18. 人多勢眾、積非成是,小則強迫藝人演唱會加場,大則逼使公共政策轉向,令人憂心的暴力與扭曲愈來愈多,實在值得我們好好省思。

19. 對於年金法桉以及相關公務員改革法桉,他表示,這些都是福國利民與公共政策法桉,但與一般人沒有直接關係,難以受到重視。

20.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舒可心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主要原因是所有權不清晰,沒人管,使用不方便,立體車庫必然逐漸荒廢。

21. 文章説,台灣當局領導人難幹,幾乎已到了任何公共政策都出現意見紛歧、莫衷一是的狀況。

公共政策造句欣賞 篇四

1 在這種背景下,從分析公共政策“有始無終”難題入手,研究公共政策終結之可行性就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重大的社會價值。

2 如果這兩個理由不存在,還可以拿出公共政策保留來“兜底”。

3 這一挑戰被狡猾地避開了,而占星術在政治、公共政策、商業以及日常生活中仍然發揮着很大的作用。

4 汪光燾提出這個問題後,指出:“城鄉規劃是公共政策,規劃的嚴肅性在於科學性。

5 確實,這種平等主義現象得到了公共政策的強化。

6 其公共政策博客安慰性地承認監管機構的擔憂。

7 我們的許多公共政策是由那些只懂得可衡量的、能計算比例的和可量化的關聯關係的專家提出,他們往往忽視了其它所有問題。

8 論文的案例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公共政策問題:一是國企改制問題,二是價格干預問題,三是城市規劃問題。

9 有關税收的行為效應分析,是公共政策所有領域最富有爭議的問題。

10 公民政策參與公共政策過程不僅能夠為行政機關建構新的合法性來源,也可以為行政權力的理性化行使配置新的制約力量。

11 訴訟過程是個向社會開放的動態過程,公共政策就是溝通司法與社會的一個橋樑。

12 文章剖析了公共政策與區域規劃的涵義,指出區域規劃是一種公共政策,並建立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13 本文將從公共政策實施過程的角度對廣州“禁摩”政策中的阻力及推行,進行理論性的分析。

14 公共政策和規劃很有必要,尤其在管理土地競爭和森林保護方面的政策和規劃,報告補充説。

15 公共政策執行是將公共政策從理念狀態轉化為現實狀態的實施過程,它是直接決定政策績效高低乃至成敗的關鍵環節。

16 規劃強制性內容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是體現規劃公共政策屬性、實施規劃監督和檢查的重要內容。

17 城鄉規劃是政府的一項重要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學》學習心得 篇五

《公共政策學》學習心得

原創: 肖光軍

如何將意圖變為政策?

問題界定,標準設立,方案搜尋,結果預測,方案選擇,政策執行與監測,結果評估和政策變遷。

一、問題界定

1.認識到一種狀況。

2.為什麼這種狀況是一個問題?

3.這種狀況的範圍、性質、變化是?

4.實現什麼目標算是解決了該問題?

5.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嗎?

6.這個狀況的決策者、執行者、受益者、受害者等是誰?

7.誰會支持解決這個問題?

8.在問題和解決方法上有哪些不同觀點?

9.什麼樣的解決方法是可以接受的?

10.尋找問題表現的現實依據。

11.這是一個正確的問題嗎?還是一個更深刻問題的表現?

12.有沒有不觸及這個問題卻能實現/維護那個價值的方法?

13.能通過改變價值、不改變狀況來消除問題嗎?

14.進行分析有什麼限制嗎?

注意:人往往容易“針對錯誤的問題尋找正確的答案”,所以要時刻關注問題的主觀性、系統性、動態性,關注問題的有無、虛實、表裏、關聯、變化;有了備選方案之後要重新界定問題一次;注意“結構不良問題”――它不存在一個“最優解決方案”,只有不同的偏好方案。

二、標準設立

1. 認識價值,價值共識,絕對價值與相對價值。

2. 用可行性約束明確價值觀。

3. 價值的組合與衝突。

4. 目標搜尋。

5. 根據相關專業知識確立指標。

6. 進一步細化為可操作的績效標準。

注意:包括目標、指標、績效標準三個層次。

不能將目標看成現成的、不言自明的東西,要考慮到其背後的價值、利害、輕重緩急的衝突,特別是利害因素中要假設決策者與其他理性人一樣也以個人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如為爭取選民支持,會傾向於迎合選民而非社會利益最大化的政策,或是將目標説的含糊不清來減少對自己的限制。

目標搜尋時,首先尋找單一目標,若不成功則向上尋找更普遍的目標。還無法達成共識,則採取最優化(進行目標交易或按偏好順序排列取捨、將次要目標的最低限度變為工作要求)方案或“滿意”途徑(確定各方面“足夠好”的標準,再尋找一個滿足它的方案)。

三、備選方案搜尋

1. 搜尋。

2. 創造。(以上兩個步驟的方案均有以下來源:專家權威、具有洞察力的當事人、技術與方法、科學理論、參與者的動機目標、相似案例、觸類旁通、倫理體系等)

3. 初步檢驗與評估、保留個位數的方案。

4. 重新定義問題。

注意:不要過於依賴過去的經驗,不要急於批判別人的意見,避免過早鎖定問題定義,避免過早形成偏好,防止未經評估而排出備選方案,注意在條件變化時重新考慮之前被排除的方案。

四、未來預測

1. 預測現有政策的結果。

2. 預測政策可能的變化。

3. 預測各新政策的結果。

4. 預測政治參與者的行為。

五、方案選擇

1. 技術可行性比較。

2. 經濟可行性比較。

3. 政治可行性比較。

4. 行政可行性比較。

注意:技術可行性就是對當前物質條件水平、科學技術水平進行考量來回答這個方案將造成什麼後果,能否或是在多大程度上實現目標;因此在這個比較當中要把目標之外的後果考慮進去。

經濟可行性一般有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能分析、風險――效能分析等方法。

政治可行性既可接受性、道德性、好評性、合法性、公正性。

行政可行性就是貫徹落實能力,它受權威、制度承諾、執行人員能力、目標羣體支持、財政資源、任務衝突等因素影響。

注意:不要故意將自己的偏好方案與明顯較差的方案放在一起比較。確保各個方案具有互斥性。留下3-7個比較後的方案用於最終決策。

方案決策:這就不是我一個人説的算了。

六、政策執行與監測

1. 分析可能影響政策執行的因素。

2. 選取政策工具。

3. 政策監測:監察、審計、核算、分析解釋

注意:影響政策執行的因素有三大類,一是問題的特性,如問題性質,客體的多樣性,客體的人數,客體行為需要的調試量。二是政策本身的因素,如政策正確性,具體明確程度,經費、人類、信息、權威等資源的充足與否,安排執行機關與人員。三是政策外的'因素,如目標團體的服從,執行人員的素質與工作態度,執行機關的特性,機關組織間(上下、橫向、幹羣)的溝通與協調,政策監督,政策環境。

七、政策評估

1. 確定評估對象。

2. 制定評估方案。

3. 挑選和培訓人員。

4. 全面收集信息。

5. 綜合分析信息。

6. 運用方法得出結論。

7. 撰寫評估報告

注意:區分政策輸出和政策效果,前者是政府做了什麼,常表現為統計數字,後者才是這些做法產生的實際效果。要把政策目標外的影響全面考慮進去。

難點在於:目標的不確定性,效果的不確定性,政策後果的重疊,因果關係不確定,信息和經費缺乏,有關機構和人員的牴觸。

PS:個人建議成立政策評估部門行使監督職能,與紀委監委一般的“管人”區分開,專司“管事”。可獨立設置為一級部門,也可以作為紀委監委的二級部門存在。

八、政策變遷

三個內容:政策調整、政策終結、政策變化。

政策調整和政策終結的障礙:心理牴觸,機構的持久性,行政機關的聯盟,利益集團的阻礙,法律程序的複雜性,社會輿論的壓力,高昂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