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大綱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3W

【導語】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大綱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優選20篇 由本站會員“rjrjliliang”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2: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3: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4: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5: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6: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7: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8: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9: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10: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11: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12: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13: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14: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15: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16: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17: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18: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19: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篇20: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正文】

篇1: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資料涉及的概念十分多,即抽象又容易混淆,如何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這些概念,理清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繫,構建知識之間的網絡體系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同時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更是本節課教學的靈魂。

成功之處:

1、構建知識網絡體系,理清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在教學中,我首先經過一個聯想接龍的遊戲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利用因數和倍數單元的知識來描述數字2,學生十分容易想到2是最小的質數、2是偶數、2的因數是1和2、2的倍數有2,4,6…、2的倍數特徵是個位是0、2、4、6、8的數,經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引出本單元的所有概念:因數、倍數、質數、合數、奇數、偶數、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2的倍數特徵、3的倍數特徵、5的倍數的特徵。如何整理使這些凌亂的概念變得更加簡潔、更加有序、更加能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繫呢?經過學生課前的整理髮揮小組的合作交流作用,在相互交流中,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借鑑,逐漸對這些概念的聯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然後經過選取幾名同學的作品進行展評,最終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整理和調整,最終來完善知識之間的網絡體系。

2、教給學生整理知識的方法。在教學中,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教師莫過於教給學生必備的學習方法。在這節課的整理複習中,課前我讓學生把第二單元的關於因數和倍數的概念進行了彙總,涉及的概念有如下幾個:因數、倍數、公因數、公倍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質數、合數、奇數、偶數、2的倍數特徵、3的倍數特徵、5的倍數特徵,並提出具體的要求:一是觀察分析這些概念,哪些概念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二是根據這些概念之間的緊密聯繫能夠分為幾類;三是用你自我喜歡的方法表示出來,能夠以數學手抄報的形式來呈現。經過課前的設計,我事先蒐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放在課件中,讓同學們進行欣賞,相互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共同提高。課堂中在小組討論交流的過程後,教師與學生共同對本單元的概念進行了整理和總結,並得出知識網絡圖。

縱觀本節課的設計,就是經過學生的聯想,回憶前面學過的知識,並在頭腦中構建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從而揭示出這個知識網絡圖就是思維導圖。掌握了這種方法,就能夠把數學中的每一個單元進行整理,也能夠把每一冊知識進行整理,還能夠把國小數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思維導圖方法的強大之處,學生在感歎這種方法的魅力同時,並把這種方法推廣到其它學科,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整理的方法,並在以後的單元知識整理中加以運用。

3、在練習中進一步對概念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在練習環節中,我根據這些概念設計了一些相應的練習。目的是以練習促複習,在練習中更好的體會這些概念的具體含義,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掌握了知識整理的方法,還深刻地理解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對每個知識點的概念理解也更加清晰了,起到了複習回顧舊知識的作用。

不足之處:

1、個別學生在展評中不會去評價,只是從設計的美觀上去思考,而沒有從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繫上去進行説明,在這一點上教師還要加以引導。

2、出現個別學生由於第二單元的知識是在開學初學習的,有些知識點已經遺忘,導致出現連最小的偶數是幾都不明白了,所以在學完每個單元后要不間斷的進行知識的鞏固和練習。

3、由於本節課的知識點過於多,練習的時間有些不足,導致基本的練習時間能夠保障,可是需要拓展的知識沒有更好的呈現出來。

再教設計:

1、抓住數學知識的本質,美觀的整理形式只是一些外在的,並不是重點,注意引導學生從數學的本質去思考問題,排除數學本質以外的東西,去引發思考,從而構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

2、還要繼續深入挖掘數學的思想、靈魂和方法,用以指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以後學習知識的鑰匙,學會開啟知識的大門。

篇2: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倍數和因數》這一資料與原先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一樣,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此刻是在未認識整除的情景下直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這部分資料學生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難掌握的資料。首先是名稱比較抽象,在現實生活中又不經常接觸,對這樣的概念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確定,需要一個長期的消化理解的過程。

這節課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探究發現供給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同時,也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了自主化、活動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操作實踐,舉例內化,認識倍數和因數

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一樣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一樣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抽象到抽象,從數學到數學,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構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這樣,充分學習、利用、挖掘教材,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難度,效果較好。

(二)自主探究,意義建構,找倍數和因數

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整節課中,教師始終為學生創造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探索並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中自主獲取知識。

新課程提出了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學中的多次合作不僅僅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發表意見,參與討論,獲得知識,發現特徵,並且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本事,初步構成合作與競爭的意識。

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在隨後的巡視中發現有很多的學生完成的不是很好,我就決定先交流在讓學生尋找,這樣就用了很多時間,最終就沒有很多的時間去練習,我認為雖然時間用的過多,但我認為學生探索的比較充分,學生也有收穫。如何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地找36的因數,對於剛剛對倍數因數有個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説有必須困難,那裏能夠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先讓學生自我獨立找36的因數,我巡視了一下三分之一的學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數學生寫的算式不按必須的次序進行。之後讓學生在小組裏討論兩個問題:用什麼方法找36的因數,如何找不重複也不遺漏。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自我剛才的方法進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這時教師再給予有效的指導和總結。

(三)變式拓展,實踐應用——促進智能內化

練習的設計不僅僅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並且注意到了練習的層次性,趣味性。在遊戲中,師生互動,激活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學生不僅僅參與率高,並且還較好地鞏固了新知。課上,我能注重自始至終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養,並及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悦,享受數學,感悟文化魅力。

由於這節是概念課,所以有不少東西是由教師告知的,但並不意味着學生完全被動地理解。教學之前我明白這節課時間會很緊,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認真鑽研了教材,仔細分析了教案,看哪些地方時間安排的能夠少一些,所以我在第一部分認識因數和倍數這一環節裏縮短出示時間,直接出示,實際效果我認為是比較夢想的。課上還應當及時運用多媒體將學生找的因數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自我的發現: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教師應當及時跟上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學生的情感,將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

篇3: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後面還有多篇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所以,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參與學習,親歷學習過程,從而學會學習。[由本站網友投稿]

1、以“理”為基點,將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

概念教學重在“理”。學生理解“因數”、“倍數”概念有個逐步構成的過程,為了促進這一意識建構,我先讓學生經過自我已有的認知結構,經過“排列整齊的隊形——構成乘法算式——抽象出倍數因數概念——再由乘法或除法算式——深化理解”,使學生在簡便、簡約並充滿自信中學習新知,在數與形的結合中,深刻體驗因數倍數的概念。

2、以“序”為站點,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

概念構成得在“序”。學生對於概念的構成是一個由表及裏、由形象到抽象的過程。當學生對概念有了初步認識後,讓學生探索如何找一個數的倍數的因數,這既是對概念內涵的深化,也是對概念外延的探索。這時思維和排列上的有序性是教學的關鍵,也是本節課的深度之一。在教學時,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找12的因數,並在交流中,經歷了一個從無序到有序、從把握個別到統攬整體、從思維混沌走向思維清晰的過程。抓住教學的難點“如何找全,並且不重複不遺漏”,讓學生自由地説,再引導學生説出想的過程,並加以調整。表面看來僅僅是組合的變換,實質上是思維的提高和方法的優化,並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一對一對”找因數的方法,經歷了互相討論、相互補充、比較優化的過程。第二個層次是在學生已經有了探索一個數因數的方法,具備了必須有序思考的本事之後,啟發學生“能像找因數那樣有序的找一個數的倍數”,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本事。

3、以“思”為落腳點,培養學生髮現思考的本事。

概念的生成重在“思”,規律的構成重在“觀察”,教師如果能在此恰到好處的“引導”,必須會讓學生收穫更多,感悟更多。所以設計時,我藉助了“找自我學號的因數和倍數”這個活動,在很多的有代表性的例子面前,在學生親自的嘗試中,在有目的的比較觀察中,學生的思維被逐步引導到了最深處,明白了一個數的最大因數和最小倍數都是它本身,反過來也是正確的。教師在那裏供給了有效的素材,可操作的素材,促使學生對所學的概念進行了有意義的建構,促進和發展了他們的思維。

篇4: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一樣。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經過除法算式來引出整除的概念,每個除法算式對應着一對有整除關係的數,如b÷a=n表示b能被a整除,b÷n=a表示b能被n整除。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而此刻的人教版教材中沒有用數學語言給“整除”下定義,而是利用一個簡單的實物圖引出一個乘法算式,經過這個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這部分資料學生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難掌握的資料。

在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努力為學生的探究發現供給足夠的空間。在課堂中,我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教學:

(1)捕捉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繫,幫忙學生理解因數倍數相互依存的關係。

因數和倍數是揭示兩個整數之間的一種相互依存關係,在課前談話中我利用一個腦筋急轉彎,滲透相互依存的關係。

在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母女間的關係:小華的媽媽是李英,李英的女兒是小華。

經過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遷移到數學中的數和數之間的關係,這樣設計自然又貼切,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了對數學的興趣,又潛移默化地幫忙學生理解了因數倍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在教學中,也到達了預期的效果,學生對因數和倍數相互依存的關係理解的比較深刻。

(2)主角轉換,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和數之間的聯繫。

因數和倍數這節課研究的是數和數之間的關係,知識資料比較抽象。因而,我採用了“擬人化”的教學手段,每人一張數字卡片,學生和教師都變成了數學王國裏的一名成員。當學生想回答問題時都會高高地舉起自我的號碼,整節課學生都沉浸在自我的主角體驗中,學生都把自我當成了一個數。經過對自我一個數的認識,舉一反三,從而理解了數與數之間的因數和倍數關係,既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十分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3)數形結合,讓學生帶着已有知識走進數學課堂。

“數形結合”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對教師來説則是一種教學策略,是一種發展性課堂教學手段;對學生來説又是一種學習方法。如果長期滲透,運用恰當,則使學生構成良好的數學意識和思想,長期穩固地作用於學生的數學學習生涯中。開課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空間想象:

師:首先,先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一齊來想象。有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都是整數,它的面積是12,那長和寬可能是多少呢想好了就能夠把眼睛睜開。

生1:長是6,寬是2。

生2:長是4,寬是3。

生3:長是12,寬是1。

師:長是7行嗎為什麼

生:不行,因為找不到一個整數與7相乘得12。

師:7不行,長是8行嗎

生:不行。

由於學生對於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個知識十分熟悉,我創新使用教材,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長和寬的情景,並經過“反正法”:長是7行嗎為什麼讓學生充分的想象和思考,從而滲透“整數”的含義,這時數和形也在學生頭腦中有機結合。同時藉助多媒體手段將長方形面積與長、寬的關係更直觀、形象的表現出來。這個過程也正好滲透了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這樣較好地把握了教學的起點,學生由已知走向未知的課堂,為後面教學的展開做好了鋪墊。

(4)重組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多種形式探究找因數倍數的方法。

教材上,探究因數這部分的例題比較少,僅有一個:找18的因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我進行了重組教材,先讓學生根據乘法算式“一對對”地找出15的因數,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探究18的因數。經過“質疑”:有什麼辦法能保證既找全又不遺漏呢讓學生思考並發現:按照必須的順序一對對的找因數,能既找全又不遺漏。進而又藉助體態語言——打手勢,讓學生説出20和24的因數,到達了鞏固練習的目的。這樣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貼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而在探究倍數時,我則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給學生供給了廣闊的思維空間。這樣經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5)收放有度,處理好講授與探究的關係。

講授與探究是不相矛盾的,理解與發現對學生來説都是有益的學習方法。在數學知識領域,有許多資料是人為規定的,這時教師就要發揮“傳道”的作用。比如本節課初步介紹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我採用講授的方法,幫忙學生初步建立概念。

師:看來兩個整數相乘等於12僅有這3種情景。那在那裏,4,3,6,2,12,1就與12有着特殊的關係。在數學上,像4×3=12,這時4就是12的因數,12就是4的倍數。今日我們就來研究因數和倍數。因數和倍數是研究兩個整數之間的關係,為了研究方便一般不包括0。

師:剛才我們説了4和12的關係,那3和12又有什麼關係呢誰來説

這時學生只是停留在“以葫蘆畫瓢”的思維狀態中,關鍵是由表及裏地理解因數和倍數的關係以及找因數、倍數的方法。因而後面的教學我大膽放手,經過對15、18、20、24幾個具體數的研究,讓學生逐步有順序、有規律的找出它的全部因數、倍數,進而用自我的語言概括找因數、倍數的方法。

篇5: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這個單元課時數比較多,對於學生數感的要求比較高,對於學生觀察本事,比較本事,推理本事的培養是個很好的訓練。經過一個單元的教學,發現學生在以下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1、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學中,我讓學生經歷了三種方法:法一是先找各數的因數(或倍數),再找兩個數的公因數(或公倍數),最終再找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二是介紹短除法;三是對於特殊關係的數(倍數關係或互質數)直接根據規律寫結果。根據複習和練習反饋,發現學生對數的感覺比較欠缺,特殊關係的數不容易看出來,且兩個概念有時還會出現混淆情景,也就是對因數和倍數的理解不夠透徹與深刻。如果學生對找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學不紮實,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約分和通分。所以我準備在平時每節課都有三到五個訓練,並進行專項過關。在應用這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有少數後進生比較難以理解,需要輔助圖形來分析,也需要一個時間的積澱過程。

2、質數合數與奇數偶數

這四個概念按照兩個不一樣的標準分類所得。學生在分類思考時對概念的理解比較清晰,但混同在一齊容易出現概念的交叉,如2既是質數又是偶數,9既是合數又是奇數。

3、235倍數的特徵

如果單獨讓學生去説去確定一個數是不是235的倍數,學生比較清楚,但在靈活應用時就比較遲鈍,異常是用短除法尋找公因數時,不能很快的進行反應,數的感覺不佳。

以上是本單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要障礙,數感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而概念的理解加深還需要平時不斷的訓練。多給學生一點耐心,再堅持一份恆心,相信學生們會有提高,會有改變。

篇6: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開學後上第一節課年級組教研課,挺有壓力的。畢竟放了這麼久的假,感覺有點不習慣,好象字都寫不穩一樣。還好,上完課後感覺還能夠。

因數和倍數是一堂概念課。老教材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整除的基礎上教學因數與倍數的,而新教材沒有提到整除。教學前,我是先讓學生進行了預習,開課伊始,就揭示課題,讓學生談自我對因數與倍數的理解。學生結合一個乘法算“3×4=12”入手,介紹因數與倍數概念,這樣有助於更好理解,也能節儉很多時間。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思維被調動起來了,主動參與到了知識的學習中去了。

能不重複、不遺漏找出一個數的因數是本課的難點,絕大部分學生都能仿照找12的因數去找,孩子都能一對一對的找,可遺漏的多,在那裏我強調按順序找,也就是從“1”開始,依次找,這樣效果很好。

為了得出因數的特點,我出了“24的因數,36的因數,18的因數”,並認真觀察這些因數看有什麼發現,由於時間不夠,我只要求孩子從因數的個數,最小,最大的因數研究,沒有對質數,合數,公因數進行滲透。找一個數的倍數因為方法比較易於掌握,沒有過多的練習,二是激發他們想象一個數的倍數有什麼特點。

針對這節課,課後教師們就這堂課認真評析,真誠的説出自我的觀點,異常就知識的生長點、教學的重難點展開了討論,異常是找一個數的因數,應注重方法的指導。由此,我們數學課堂教學應注意一下幾點:知識的滲透點、練習發展點、層次切入點、設計巧妙點、教法多樣點、語言動聽點、管理到位點、應變靈活點。

這幾點既是目標也是方向,相信我們在新的一學期,團結協作,勤奮務實,努力朝着目標前進。

篇7: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一、“倍數和因數與“倍數和約數”這兩種説法必須要分清。

“倍數和因數”與“倍數和約數”這兩種説法只是新舊教材的説法不一樣而已,其實都是表示同一類數。(即因數也是約數)

二、為什麼第十教科書上講“倍數與因數”的時候不提整除。

也許我的頭腦還受舊版教材的影響,我認為説到“倍數與因數”必須要談到整除,因為整除是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條件,學生在沒有這條件學習整除,只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稍有不慎,學生會很快誤入小數也有因數;可是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體會到了教材中不提整除的好處。而我的心裏卻又產生了一個新的疑問,S版教材到底在什麼時候於什麼數學環境下才提出“整除”這個概念呢會不會在六年級課改才出現呢我期待着。

三、教學2、5和3的倍數教師應注重“靈活”。

1、在教學2和5的倍數時,是用同一種方法找出它們倍數的,學生很容易掌握,也很快就能把2和5的倍數説出,並能準確找出各自的倍數,此時,教師應把學生的思維轉到同時是2和5的倍數怎樣找之後引導學生歸納出同時是2和5的倍數的特徵,所以,讓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加大。

2、教學3的倍數的特徵時,教師首先讓學生用2和5的倍數的方法去找3的倍數的特徵,讓學生嘗試這種方法是找不到3的倍數的特徵,這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寫出的3的倍數,要用另一種方法去歸納、總結3的倍數的特徵,運用這一特點,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寫些數(有3的倍數,也有不是3的倍數,並且是較大的數)讓學生進行確定,這樣可使學生對3的倍數的特徵進一步得到鞏固;當學生熟練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時,教師話峯一轉,你們能歸納出9的倍數的特徵嗎學生在教師這一激發下,他們的求知慾興趣大增,然後教師啟學生運用找3的倍數的方法,去找9的倍數的特徵,學生會輕而易舉地歸納、總結出9的倍數的特徵。經過找9的倍數的特徵,既鞏固了學生學習3的倍數的特徵,還使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到達知識的鞏固和遷移的目的。

3、當學生掌握了2、5和3的倍數的特徵時,教師這時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歸納、總結,把這三個特徵綜合,從而得出同時是2、3和5的倍數的特徵。

經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靈活”兩字,並且能把知識面向縱橫方向發展。

篇8: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本課資料是認識倍數與因數,以及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倍數與因數”是整數學習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數學習中的重要基礎。

在教學時,利用教材中的圖片,讓學生説一説從圖中能夠找到哪些數,在比較中認識自然數和整數,使對數的認識進一步系統化。之後,利用整數乘法認識倍數與和因數,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引導學生列出算式。4x9=36,以這個整數乘法算式為例説明倍數與因數的含義,最終,經過教學活動“找一找”、“分一分”,從而引出因數與倍數的關係,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在教學中要向學生説明:在研究倍數與因數時,範圍限制為非零的自然數。引導學生體會一般能夠用乘法算式來找一個數的倍數,要注意引導學生有序思考,讓學生領會倍數與因數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逐步讓學生體會到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篇9: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因數和倍數》這部分資料學生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難掌握的資料。首先是名稱比較抽象,在現實生活中又不經常接觸,對這樣的概念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確定,需要一個長期的消化理解的過程。

同時這部分資料是比較重要的,為五年級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本節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的。

一: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一樣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一樣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變抽象為具體。

二、倍數教學,發現特點。

利用乘法算式,讓學生找出3的倍數,那裏讓學生理解:(1)3的倍數應當是3與一個數相乘的積。(2)找3的倍數是要有必須的順序,依次用1、2、3……與3相乘。有了找3倍數的方法,在上學生找出2和5的倍數。這樣即鞏固對例題的理解,同時也為接下來的討論倍數的特點奠定基礎。最終讓學生經過討論發現:(1)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無限的(要用省略號)。(2)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三、因數教學,發現特點。

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和倍數相似,大部分學生都用乘法算式尋找一個數的因數,那裏教師能夠經過幾到有序排列的除法算式啟發學生進一步理解。強調有序(從小到大),不重複、不遺漏。隨後讓學生找出15、16的因數有那些。最終經過比較討論讓學生得出因數的特點:(1)一個數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2)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本身。(讓學生明白所有的數都有因數1).

四、練習反饋情景

從學生的作業情景來看,大部分學生掌握的還是不錯的,有部分基礎差的學生,有如下幾點錯誤出現:1、倍數沒有加省略號。2、分不清倍數和因數,倍數也加省略號,因數也加省略號。3、因數有遺漏的情景。從以上情景來看,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關注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注意補差工作;同時要注意教學中細節的處理。

篇10: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因數和倍數》這一教學資料是一節概念課。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是經過除法算式來引出整除的概念,每個除法算式對應着一對有整除關係的數,如b÷a=c,表示b能被a整除,b÷c=a,表示b能被c整除。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利用一個簡單的實物圖(2行飛機,每行6架)引出一個乘法算式2×6=12,經過這個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這樣,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抽象到抽象,從數學到數學,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構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這樣,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了難度,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覺得還是收到了預設的效果。

能不重複、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在根據1×12=12,2×6=12,3×4=12三個乘法算式説出了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後,教師緊之後提問:12的因數有哪些?學生看着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地找出12的因數,之後再提問:你是用什麼方式找到12的因數的?在學生説出方法後,為了讓學生探索出找一個因數的方法,我讓學生自我找一找15的因數有哪些。預設在彙報時,能借此解決如何有序、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但在實際交流時,學生的方法出現了兩種意見,並且各抒己見,因為15的因數僅有兩對,無論怎樣找都不會遺漏。作為教師,我這時沒有把我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而是以男女生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分別找16、18的所有因數。由於部分學生運用從小到大一對一對地找很快找出這兩個數的因數,另一部分卻在無序的情景下,不是重複就是遺漏,這樣在比較中,不重複、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學生就能夠很好地理解並掌握。同時在練習中我設計了其中一道題是猜我的電話號碼,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我是這樣想的:重在培養學生善於聯想,勇於探索的習慣。由個體現象聯想到同類現象並能深入探索,這是創造的源泉。雖然在這個環節上花了比較多

的時間,但對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這節課另一個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就是在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時,由於及時跟上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藉助這一學習熱情讓學生自我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教師相信學生,學生學習興趣更濃。不僅僅探討出從小到大找一個數的倍數並且發現了倍數的特點。這一環節教學的成功,也使我改變了教學的觀念——適時放手,會看到學生更精彩的一面。以後教學需大膽相信學生,深入鑽研教材,既備教材又瞭解學情,作到收放自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由於本節課的容量比較大,練習題設計綜合性比較強,學生學得並不簡便,還存在一小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因數與倍數的關係。今後,應努力改善教學手段,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

篇11: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倍數和因數》是我們工作室四月份研究的一個課例,我們是先抽籤上二十分鐘的課堂教學,再進行研討,我們研究了每一部分的處理方法,同時,為了讓我們的課堂更加連貫、自然,我們也研究了例題之間的過渡環節,嘗試找到更加恰當的處理方法。那次研究之後我們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員都根據自我的想法修改了教案。前幾天我們工作室又在活動中上了這節課,這次上課的是我,由於事先準備的不夠充分課堂中發現了很多的問題,有上次研討過還需要改善的問題,也有這次上課出現的新問題。課後工作室的成員給了我很多的很好的提議,我根據好的提議修改了我的教學設計,下頭我來具體的説一説。

1.情境導入。本節課的資料是《倍數和因數》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感受倍數和因數的依存關係,我課上用了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例子,也用了我是教師,他們是學生的例子。但這兩個例子對於本課的教學或許沒有太多的意義,好像不能讓學生明確感受出倍數的因數的依存關係,所以我們能夠把這一部分的資料去掉,直接進入課堂,讓學生進行操作活動。

2.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本課是想經過用12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的活動來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感知倍數和因數的關係,再用具體的例子向學生説明倍數和因數的含義。在課堂中我直接讓學生進行操作,兩人小組活動,試着擺一擺,看看有沒有不一樣的擺法,在交流的時候讓學生説説自我的擺法,每排擺了幾個,擺了幾排,怎樣用乘法算式表示,再讓學生有序地説一説,為後面找一個數的因數做好鋪墊。再有一道具體的算式舉例説明倍數和因數的含義,用我們過去學習的乘法算式中的乘數乘乘數等於積過渡到倍數和因數,再讓學生説一説其他兩道乘法算式。説完後再給學生一個提醒,並讓學生再根據出示的算式説一説誰是誰的倍數和誰是誰的因數,最終的時候讓學生自我寫一個算式,並説一説。

3.找一個數的倍數。這應當時本節課的重難點資料,在教學中必須要讓學生説一説找倍數的方法,而我在上課的時候把這一個重要的部分一帶而過,能夠看出來很大一部分學生是沒有掌握找倍數的方法的。所以我在思考這一難點該如何突破是不是應讓學生先獨立想一想辦法,多説一説,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去説自我用來找倍數的方法,這樣多種方法出來以後,我們能夠對方法進行優化,選擇快速簡單的找法。在教學的時候,同時注培養學生有序寫出倍數,注意倍數書寫的格式等意識,能夠比較有序的找和無序的找,讓學生自我感受有序的好處,學生有了有序地找的基本方法後,在進行練習的時候也會選擇剛才優化過的好的方法進行練習。

4.找倍數的特徵。在完成找一個數的倍數之後,我們能夠直接出示3,2,5的倍數是哪些,讓學生觀察三個倍數,再説一説自我的發現,放手讓學生去找或許學生能夠很快的找出來,但如果給好具體的問題,可能會限制一些學生的思考。如果學生在觀察時沒有發現我們所想要總結的特徵,能夠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提示,讓學生觀察一個數最小的倍數,最大的倍數和倍數的個數等。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我去找,我們要相信他們藕本事做到。

5.課堂常規的問題。在上課之前我應先確定好小組的具體分配,以免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找不到合作的對象,如果上課之前具體的分好了,小組討論的效率會高很多。在上課時,我要少説,把更多説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去表達自我的想法,同時還要相信學生,不要怕學生不會,而給出很多的條條框框,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篇12: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倍數和因數》,由於之前沒上過這冊資料,在看完教材後就和同組的教師説,這個資料好像挺簡單的。可是上完這節課後這個想法卻煙消雲散,根本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上,並且在課堂中存在了很多在預設中沒有想到的問題,下頭對自我的課堂做一些反思:

1.在第一個環節認識倍數和因數的意義中,首先讓學生用12個同樣大小的小正方形擺成一個長方形,並用乘法算式來表示你是怎樣擺的,有幾種不一樣的擺法?經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並且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抽象為具體討論的數學問題。在抽象出三個不一樣的乘法算式後,我以第一個乘法算式4×3=12為例,介紹倍數和因數的關係,本來以為説:“4和3是12的因數,12是4和3的倍數”應當是很簡單的兩句話,學生應當會説,可是當請學生來自我選擇一個乘法算式來説一説時,好幾個學生卻被卡住了,還有的説成了4是12的倍數。

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我覺得可能是自我在介紹時運用的不到位,一個是比較小,後面的同學都沒能看清楚;另一方面我預想的比較簡單,所以説了一遍後也沒請學生再複述一遍。在説到“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時應當在中相繼出示這兩句話,這樣的話讓學生看着説印象會更深刻,相信學生説的也會比較好。

2.第二個環節是探求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從上一個環節我最終出示的除法算式中引入:我們明白了18是3的倍數,那3的倍數是不是僅有18呢經過疑問來激發學生找出3的倍數有哪些學生很快能找到,可是並沒有找全,於是再問,那又什麼辦法把3的倍數找全呢學生自然想到去乘1,乘2,乘3……,也就按順序找到了3的倍數。在分別找到了2和5的倍數後我問學生:觀察上頭這幾個例子,你有什麼發現?請了好幾個學生都沒能找到,最終還是教師告訴了學生倍數最小是?最大呢?

針對最終請學生找一找發現倍數的共同特點這一問題,我覺得我在設計時問題提得太大,太籠統。學生聽到問題後可能無從下手,不明白該找什麼。能夠問:剛才找了2,3,5的倍數,觀察這幾個數的倍數,他們有什麼共同特點?這樣學生就會比較有針對性地去尋找結果。

3.第三個環節是探求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如何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對於剛剛對倍數因數有個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説有是必須困難的,而這個環節我處理的也不到位,學生對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掌握的不夠好。

我一開始設計請學生自主找36的因數,在巡視時發現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頭緒,無從下手,時間倒是花去了不少。所以我覺得是否能夠先從12下手,因為前面一開始已經找過12的因數了,如果那裏能用12做一下鋪墊,可能找36的因數時就會好一些。

在學生自主探索完36的因數有哪些後,交流不一樣學生的結果,有一位出現了1,36;2,18;3,12;4,9;6,6我就問你是怎樣找到的?學生説是用除法找到的,於是就用36分別去除1,2,3……得到了36的因數。其實那裏除了用除法來找之外,還能夠用乘的方法來找,而乘的方法似乎對於學生來説在找得時候還更簡單一點。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一對對的找對於找全一個數的因數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而我卻把這個方法忽略了,所以學生對於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不夠深刻,在練習中也發現做的不夢想。

4.第四個環節是鞏固練習,我設計了2個小遊戲。一個是看誰反應快,貼合要求的請學生起立,這個遊戲學生參與面廣,學生也感興趣,還從中發現了找誰的學號是幾的因數,1每次都會起立,就更好的鞏固了一個數的因數最小是1。可是也有個別學生反應比較慢。第二個小遊戲是猜一猜教師的手機號碼是多少?可是由於前面時間用的比較多,所以沒來得及做。

原本認為簡單的課卻一點都不簡單,每個細小環節的把握都要求我去仔細的鑽研教材,設計好每一步,這樣才能上好一節課。

篇13: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一樣。本節課又是這一單元的的教學重點。為讓學生很好的感受因數與倍數的意義,能夠熟練的找出一個數的因數與倍數,靈活地處理了教材,分為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只讓學生認識了因數和倍數的意義及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效果不錯。

一、設計情境,引起思考。

改變教材的情境圖,用學生有興趣的情意引入課題:有12個小方塊,要求擺成一個長方體,你想怎樣擺。引起學生思考,學生想到有3種擺法,每種擺法怎樣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方塊?由於方法的多樣性,為不一樣思維的展現供給了空間。從而理解決因數與倍數的意義。

二、引導學生探求找因數的方法,使探索有方向。

如何找一個數的因數是這節課的重點,首先放手讓學生找出24的因數,由於個人經驗和思維的差異,出現了不一樣的方法與答案,在探索這些方法和答案的過程中,學生明白瞭如何求出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從而掌握了知識點。

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靈活的應用教材,使之服務於教學,讓教學有效的進行,才能到達教學的目的。

篇14: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時做到了以下幾點:

(1)密切聯繫生活中的數學,幫忙學生理解概念間的關係。

今日在教學前,我讓學生學説話,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概括本事和對事物間關係的理解本事。於是我利用課前談話讓學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關係,課中遷移到數學中的倍數和因數,這樣設計自然又貼切,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又幫忙學生理解了倍數因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從而使學生更深一步的認識倍數與因數的關係,

(2)改動呈現倍數和因數概念的方式。我改變了例題,用杯子翻動的次數與杯口朝上的次數之間的關係,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數關係的存在,從而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併為下頭學習如何找一個數的倍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樣不僅僅溝通了乘法和除法的關係,也讓學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據乘法還是除法算式都能夠找到因數和倍數。

(3)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教學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雖然學生不能有序地找出來,可是基本能全部找到,再此基礎上讓體會有序找一個數因數的辦法學生容易理解,這樣的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我覺得能起到鞏固新知,發展思維的效果。

(4)設計趣味遊戲活動,擴大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本事。譬如“找朋友”遊戲,答案不唯一,學生思考問題的空間很大,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本事。我手裏拿了5、17、38幾張數字卡片,讓學生確定自我的學號數是哪些數的倍數,是哪些數的因數,,如果學生的學號數是教師出示卡片的倍數或因數就能夠站起來。最終問能不能想個辦法讓所有的學生都站起來。出示地卡片應當是幾,找的朋友應當是倍數還是因數?學生應對問題進取思考,享受了數學思維的歡樂。

篇15: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倍數和因數》這一資料與原先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一樣,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此刻是在未認識整除的情景下直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這部分資料學生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難掌握的資料。首先是名稱比較抽象,在現實生活中又不經常接觸,對這樣的概念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確定,需要一個長期的消化理解的過程。

這節課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探究發現供給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同時,也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節課帶給我的感想是頗多的,但綜觀整堂課,我覺得要改善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僅有不斷地進行反思,才能不斷地完善思路,最終才能有所悟,有所長。下頭就説説我對本課在教學設計上的反思和一些初淺的想法。

比如在認識“因數、倍數”時,不再運用整除的概念為基礎,引出因數和倍數,而是直接從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目的是減去“整除”的數學化定義,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雖然課本沒出現“整除”一詞,但本質上仍是以整除為基礎。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求一個數的因數,在學生已掌握了因數、倍數的概念及兩者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對學生而言,怎樣求一個數的因數,難度並不算大,所以教學例題“找出18的因數”時,我先放手讓學生自我找,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結合自我對因數概念的理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運用意識),然後在交流中不難發現可用乘法或除法來求一個數的因數(列出積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數是18的除法算式)。在這個學習活動環節中,我留給了學生較充分的思維活動的空間,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才會有思維創造的火花,才能體現教育活動的終極目標。

新課標實施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探究、研究和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認真反思、獨立思考、交流探討,學習研究,與學生平等對話,在實踐和探索中不斷前進。

篇16: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必須的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課堂中,我首先讓學生理解分類標準,明確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在例1教學中,首先根據不一樣的除法算式讓學生進行分類,同時思考其標準依據是什麼。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學生得出:第一種是分為兩類:一類是商是整數,另一類是商是小數;第二種是分為三類:一類商是整數,一類是小數,另一類是循環小數。究竟怎樣分類讓學生在爭論與交流中達成一致答案分為兩類。然後根據第一類情景得出倍數和因數的含義,異常強調的是對於因數和倍數的含義要貼合兩個條件:一是必須在整數除法中,二是必須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才能説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除數是被除數的因數。

其次,釐清概念倍數和幾倍,注重強調倍數和因數的相互依存性。在教學中能夠直接告訴學生因數和倍數都不能單獨存在,不能説2是因數,12是倍數,而必須説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對於倍數與幾倍的區別:倍數必須是在整數除法中進行研究,而幾倍既能夠在整數範圍內,也能夠在小數範圍內進行研究,它的研究範圍較之倍數範圍大一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練習設計容量少了一些,導致課堂有剩餘時間。

2.對因數和倍數的含義還應當進行歸納總結上升到用字母來表示。

篇17: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經過除法算式來引出整除的概念,而此刻的人教版教材中沒有用數學語言給“整除”下定義,而是利用一個簡單的實物圖(2行飛機,每行6架)引出一個乘法算式2×6=12,經過這個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難掌握的資料。尤其對因數和倍數是一對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單獨存在,不是很好理解。我經過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繫,幫忙學生理解因數倍數相互依存的關係。所以在上課之前我特意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來幫忙學生對相互依存的理解,在描述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就不會説錯了。對於這節課的教學,我異常注意下頭幾個細節來幫忙學生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1、是我上課時異常注意讓學生明白什麼情景下才能討論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2、是要學生注意區分乘法算式中的"因數"和本單元中的"因數"的聯繫和區別。在同一個乘法算式中,兩者都是指乘號兩邊的整數,但前者是相對"積"而言的,與"乘數"同義,能夠是小數,而後者是相對於"倍數"而言的,兩者都只能是整數。

3、是要注意區分"倍數"與前面學過的"倍"的聯繫和區別。"倍"的概念比"倍數"要廣。能夠説"15是3的倍數",也能夠説"1.5是0.3的5倍",但我們只能説"15是3的倍數",卻不能説"1.5是0的倍數"。在課堂中反覆強調,幫忙學生認真理解辨析,所以學生一節課下來對這組概念就理解透徹了,就不會模糊了。

篇18: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一、教材與知識點的比較與區別。

1、比較新版教材知識設置與傳統教材的區別。有關數論的這部分知識是傳統教學資料但教材在傳承以往優秀做法的同時也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動。無論是從宏觀方面——資料的劃分還是從微觀方面——具體資料的設計上都獨具匠心。“因數與倍數”的認識與原教材有以下兩方面的區別1新課標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從除法算式的觀察中引入本單元的學習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經過乘法算式來導入新知。2“約數”一詞被“因數”所代替。

這樣的變化原因何在教師必須要認真研讀教材深入瞭解編者意圖才能夠正確、靈活駕馭教材。所以我經過學習教參瞭解到以下信息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是在已經能夠區分整除與餘數除法對整除的含義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出現整除的定義並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任何影響。所以本教材中刪去了“整除”的數學化定義。

2、相似概念的比較。1彼“因數”非此“因數”。在同一個乘法算式中兩者都是指乘號兩邊的整數但前者是相對於“積”而言的與“乘數”同義能夠是小數。而後者是相對於“倍數”而言的與以前所説的“約數”同義説“X是X的因數”時兩者都只能是整數。2“倍數”與“倍”的區別。“倍”的概念比“倍數”要廣。我們能夠説“1.5是0.3的5倍”但不能説”1.5是0.3的倍數”。我們在求一個數的倍數時運用的方法與“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是相同的只是那裏的“幾倍”都是指整數倍。

二、教法的運用實踐

1、“因數與倍數”概念的數的應用範圍的規定直接運用講述法。對與本知識點的概念是人為規定的一個範圍所以對於學生和第一接觸的印象是沒有什麼能夠探究和探索的要求並且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因數與倍數”的運用範圍就是在非0自然數的範疇之內與小數無關與分數無關與負數無關雖沒學但有小部分學生了解。同時強調——非0——因為0乘任何數得00除以任何數得0。研究它的因數與倍數是沒有意義。我得到的經驗就是對於數學當中規定性的概念用直接講述法讓學生清晰明確。所以用直接導入法先複習自然數的概念再寫出乘法算式3×4=12説明在這個算式中3和4是12的因數12是3和4的倍數。

2、在進行延續性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探究怎樣樣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在板書要講究一個格式與對稱性這樣在對學生髮現倍數與因數個數的有限與無限的比較再就是發現一個數的因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其本身。

篇19: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我執教的《因數和倍數》一節,是一節概念課。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首先以拼圖比賽為素材,讓學生動手操作快速把12個小正方形擺出一個長方形,再讓學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所擺的長方形,在交流中得到三種不一樣的擺法和三種不一樣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學生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抽象到抽象,從數學到數學,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構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這樣,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了難度,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覺得還是收到了預設的效果。

能不重複、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在根據1×12=12,2×6=12,3×4=12三個乘法算式説出了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後,教師緊之後提問:12的因數有哪些?學生看着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地找出12的因數,之後再提問:你是用什麼方式找到12的因數的?在學生説出方法後,為了讓學生探索出找一個因數的方法,我讓學生自我找一找15的因數有哪些。預設在彙報時,能借此解決如何有序、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

但在實際交流時,學生的方法出現了兩種意見,並且各抒己見,因為15的因數僅有兩對,無論怎樣找都不會遺漏。作為教師,我這時沒有把我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而是以男女生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分別找16、18的所有因數。由於部分學生運用從小到大一對一對地找很快找出這兩個數的因數,另一部分卻在無序的情景下,不是重複就是遺漏,這樣在比較中,不重複、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學生就能夠很好地理解並掌握。雖然在這個環節上花了比較多的時間,但對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這節課另一個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就是在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時,由於及時跟上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藉助這一學習熱情讓學生自我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教師相信學生,學生學習興趣更濃。不僅僅探討出從小到大找一個數的倍數並且發現了倍數的特點。這一環節教學的成功,也使我改變了教學的觀念——適時放手,會看到學生更精彩的一面。以後教學需大膽相信學生,深入鑽研教材,既備教材又瞭解學情,作到收放自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由於本節課的容量比較大,練習題設計綜合性比較強,學生學得並不簡便,還存在一小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因數與倍數的關係。今後,應努力改善教學手段,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

篇20: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倍數和因數》這一資料與原先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一樣,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此刻是在未認識整除的情景下直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這部分資料學生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難掌握的資料。首先是名稱比較抽象,在現實生活中又不經常接觸,對這樣的概念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確定,需要一個長期的消化理解的過程。

這節課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探究發現供給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同時,也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了自主化、活動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操作實踐,舉例內化,認識倍數和因數

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一樣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一樣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抽象到抽象,從數學到數學,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構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這樣,充分學習、利用、挖掘教材,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難度,效果較好。

(二)自主探究,意義建構,找倍數和因數

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整節課中,教師始終為學生創造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探索並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中自主獲取知識。

新課程提出了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學中的多次合作不僅僅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發表意見,參與討論,獲得知識,發現特徵,並且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本事,初步構成合作與競爭的意識。

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如何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地找36的因數對於剛剛對倍數因數有個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説有必須困難,那裏我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討論交流,學生對自我剛才的方法進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這時教師再給予有效的指導和總結。

【小編簡評】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 優選2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範文。

【網友評價】

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