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1W

語文一年級教學隨筆【精品多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 篇一

從教二十一年,原來都是教中高年級,只是近幾年才教低年級。當我聽到又要執教一年級的語文時,前年第一次教一年級語文時的迷茫、心酸湧上心頭……但既然任教了這一學科,就要積極面對,不能將情緒帶進教學中去。一年級是基礎教學的起步,是基礎中的基礎。在這一學年我重點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入手,培養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擴大學生閲讀視野。現將這一學年做的工作作一回顧: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好習慣讓孩子終身受益,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開學第一週,我配合班主任一起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用順口溜等學生易學易記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讀課文、讀生字);課堂上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的習慣,並通過校訊通發信息儘量取得家長的合力。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情境,將遊戲帶進課堂,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如在教學漢語拼音時,我將孩子帶進拼音王國,用開火車、做拼音操、聲調操、摘蘋果等孩子喜歡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輕鬆地學習,讓他們愛上語文。一年級教學中識字是重點,在識字教學中我儘量根據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愛交朋友這一特點,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國小生注意力不能持久,所以在教學中還要結合教學內容變換遊戲形式,如識字中可以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一猜的方法識記生字,有些會意字還可以讓學生用肢體語言做一做,變枯燥的識字為有趣的遊戲,孩子們識字的興趣自然就濃了。

三、擴大學生閲讀視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因此我們的語文不僅僅是為了應付學校的考試,而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孩子們在家長的陪同下多看課外書,如可以讓家長和孩子交換角色睡前互相讀童話故事,也可以讓孩子們將自己讀到的好故事,要閲讀中的新發現跟同學交流,在閲讀中既擴大了學生的識字量,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孩子們愛上閲讀、愛上語文。

四、鼓勵學生結對子互相幫扶。

因為班上有八十一個人,再加上有不少留守兒童和家長無法輔導孩子學習的,因此在有不少孩子在學習上非常落後、被動,這讓我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怎麼辦呢?孩子長期這樣下去,會對學習喪失信心的,我在課後曾對幾個孩子進行輔導,但見效不大,且需要幫助的孩子太多,我感到力不從心,因此我就試着讓幾個成績優秀的孩子跟這些學困生結對子,組成幫扶小組,幫幫這些學困生。但畢竟孩子自己年齡還小,成效不大。

一年的教學下來,總的感覺是累,但是累的同時見證了學生的成長,也分享了孩子成長的喜悦。語文教學中,我一路前行,“累且快樂着”!

一年級語文老師小隨筆 篇二

時光飛逝,踏上工作崗位快一年了。在這一年中,我從一名英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變身為一位國小語文教師。因為缺乏相關專業的教學知識,我在這一年的時間裏且行且思考,並且將學到的東西在教學中實踐。一年了,將自己在識字教學中的所學所思總結下來,以期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前行。

一、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慾望。國小語文新課標中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要想讓孩子學好漢字,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愛上識字。為了讓學生喜歡識字,我主要採取了一下方法。

1、觀看識字動畫片。一年級剛剛開學的一段時間裏,孩子們剛剛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很多習慣還沒有養成,學習語文知識的效果不好。而且,一年級的小孩子比較喜歡看動畫片,那為什麼不讓孩子在看動畫片的時候能認識漢字呢?於是,我就在網上搜集適合國小生看的識字動畫片。終於,我找到了《火星娃學漢字》。一放這個動畫片,學生們就被一個綠皮膚、大腦袋的火星娃吸引住了。每次放的時候,孩子們總能積極地跟着動畫讀生字。還能主動去猜每一集後面的字謎。在以後學習的漢字的時候,孩子們總能想到這部動畫片裏學到的知識,讓我知道這種方法是比較起作用的。

2、識字軟件來幫忙。剛開學不久,我從徐主任那裏得到了一個寶貝——識字軟件。這個軟件利用想象編故事的方法介紹了學生應該掌握的生字,並且滲透了漢字文化和字理知識。孩子們觀看識字軟件的時候既能明白字的意思,又能欣賞到中國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孩子們很喜歡,經常要求我放識字軟件呢。

3、多種遊戲鞏固識字。一年級的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要不斷地複習鞏固。但是枯燥的複習又讓孩子們很反感。我嘗試了很多辦法,發現,學生對遊戲識字感興趣。於是我不斷地學習新的識字遊戲,還經常創編識字遊戲。比如:開火車,小老師,接力等遊戲。我還創編了找朋友、送生字寶寶回家等。通過遊戲,孩子們既認住了字形,又能會用這些字。效果不錯。

二、倡導合作學習,實現優勢互補。一年級學生在識字能力上參差不齊,有的學生起步早,識字快,有的學生接受較慢。為了讓孩子們相互幫助,培養合作意識,我在班裏開展了合作識字。先自己學學認認,不會的自己找找小老師。如果你都學會了,那你就是小老師,教教你周圍不會的人。這樣,孩子們都會興趣高漲。

三、關注識字方法,學會自主識字。想讓學生學會認字,就要給學生提供一些有效地識字方法。這一年中,我關注學生識字方法的積累,學生現在已經掌握了加一加、減一減,熟字換偏旁、數字減偏旁、歸類等多種識字方法,並能主動地用這些方法認字。

四、拓展閲讀,加大識字量。讓學生認字的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獨立地閲讀。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沒有認多少字,讀書也讀不會,所以不用看書。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單純的認字孩子們的遺忘率很低,把學過的字放到文章中,讓學生經常見一見,見面的次數多了,學生們自然就認住了。我鼓勵家長陪着孩子讀書,進行親子閲讀。這樣既能鞏固學生的認字成果,讓學生喜歡認字,更能擴大學生的閲讀量,開闊視野。

一年級語文老師小隨筆 篇三

因為準備今年下半年教一年級,因此對高老師的低年級學段的教學要求聽得非常仔細。於是也就產生了一個小疑問,好在會後跟高老師請教,總算明白了。現在就把他寫在這裏吧。跟和我有一樣疑惑的同事們分享吧。

高老師説現在的各年段教學存在“低中高不分,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低年級的閲讀教學,只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地讀通課文,有感情更好,識字是重點。在理解應用方面,定位在瞭解詞句的意思,具有讀懂淺顯童話,寓言,故事,把握其思想感情和與人交流的基本能力。把熟讀背誦落到實處。

由於聽的時候沒有認真思考,於是在高老講到文本解讀時,他舉了好幾個低年級的文章,如《雨點》《秋遊》《春筍》等,説老師們解讀不到位,太淺顯了。像《雨點》這首兒童詩,字面意思淺顯易懂,學生很容易理解,而其中藴含的意境老師卻沒有解讀出來。這裏的“睡覺、散步、奔跑、跳躍”其實是表明着“雨點”在不同的環境中,有着不同的情境,這種變化着的過程,教師是應該解讀到的,也是應該引導學生讀到的。於是我就在想,一年級的孩子有必要讓他們知道嗎?不是説只要他們能讀通、讀正確就行了嗎?這樣的講讀是不是拔高了呢?

帶着這個問題我請教了高老師。他説我們在教學時“有度”,是指在孩子能夠接受的基礎上要引領學生去理解,明白他們能理解達到的一個層次。像《雨點》這一課,字面的意思,孩子們都懂,那我們就需要引導孩子讀到他們想一想能讀到的內容。或者説點撥出孩子們在心中已經模糊意識到的意境,讓它在孩子們心中明確,清晰起來。不能一味地求簡單,也不能一味地撥高。

也就是説一切的“有度”都是以學生為基礎的,如果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蘋果,我們老師就有責任幫他摘到,如果他們跳了幾跳也摘不到,那我們也沒有必要一定要他們明白。這就是老師的引領、點撥作用。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 篇四

也許是偏愛,我一直在追求語文教學中一種新的“章法”,其實就是一種不受僵化模式羈絆的自由靈活的語文教學的本真之法。這種新法無名,故叫它做沒有“章法”的語文教學。

金東方國小的張輝玲老師的語文教學,就很沒有“章法”。

張輝玲老師教了17年數學,主動要求改教語文,鄭校長竟毫不猶豫拍板決定。不過當年她應聘時,她自身的語文素養倒是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她教的國小四年級學生,一學期背誦100首詩(詞、曲),幾百條成語,學習200個成語故事,400首兒歌,諺語、歇後語,《增廣賢文》全文。還試寫日記、詩文。

她一學期僅用兩個月時間上完(準確地説是學生讀完)教材上的課文,其餘時間都在廣讀精背,最後用一點時間“突擊備考”。

她平時從不留書面作業,統一派發的練習題一題都不做,只有背誦和寫日記。

上面發的《寒假作業》也不做,作為自由閲讀材料,學生假期主攻“國小對課”(即對韻知識、對聯知識、對聯故事等),做“一字對”、“四字對”、“多字對”的訓練。

這樣的語文教學一開始就顯現出了它的活力和生氣,我把它稱之為“大閲讀”語文教學。我早想為這樣的教學説幾句話,但心有餘悸,因為我們習慣了用考試論成敗的僵化的檢驗尺子來“量化”某種教學方法。上學期期末統考,因出題側重能力,所以這個班破天荒躍居首位。我這才有了點底氣,為這樣的教學方法吶喊幾聲。

張老師的語文教學沒有“章法”,是沒有應試語文教學的“章法”,其實,多讀多寫,恰是最有價值的語文教學的正道章法。

走進張老師的課堂去感受語文學習的那種本真的自由和暢快,你便對語文教學的前景充滿信心。

下邊是我在這個班“推門”聽課的見聞,不妨與大家分享:張老師三言兩語講了本節課學習幾首宋詞的任務後,只聽見一片查字詞典的淅淅聲和抑揚頓挫的誦讀聲,老師也在投入地自讀。使人想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繪的讀書場景。我不停地遊走於孩子們中間,問了一些對詞的理解的問題(自然與古漢語知識無關),沒想到他們基本上未被問住。讀到最後,我提出一個問題,請就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中“獨倚”一詞做一個動作。一名孩子走到窗前(他們教室的窗正面對長江)倚窗遠眺,做出若有所思狀。準確地表現出“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的意境。此時,還需要我們去嘮叨地做分析嗎?

寫這篇短文時,看到了新修改的語文課程標準,我感到,張老師的無“章法”似乎應了新的課標的要求。

我們班有個孩子叫小陳,各科學習成績都不理想,任課老師為了他的學習成績費勁了心思,可謂是苦不堪言。在我的語文課上他的話特別的少,看到其他孩子在我的語文課上都有所收穫,但他就只能在一旁傻傻的看着,我特別為他着急。有一次我把他叫到我跟前跟他聊了聊。他告訴我,爸爸媽媽都外出打工掙錢了,是他的奶奶在家裏帶他的。記得有一次放學,我在校門口遇到了他奶奶,滿頭的白髮,滿臉的皺紋,皮膚黑黑的,身子很弱小。奶奶就牢牢的牽着孫子的小手,深怕他在擁擠的人羣中走丟。他奶奶看到我就跟我説了一句話:“我們家小陳讀書讀不來的哦。”聽到他奶奶這麼直白的話語,我唯有微笑以對。我知道,他奶奶根本沒有能力去教他讀書寫字,我知道,他爸爸媽媽為了生計外出打工,根本沒有機會教他讀書寫字。我知道作為他的語文老師,我得盡我所能,多教會他一些知識。在別的孩子讀課文的時候,我悄悄地帶他巡視了班上每個孩子,看了同學們在認真地讀課文,他終於按耐不住,並輕聲細語地對我説:“老師,我也要讀課文。”聽了他的話我非常高興,興奮地對他説:“老師期待你的進步。”小陳沒認識幾個字,根本就沒有辦法把一篇課文讀通順。於是,我利用課餘時間一個字一個字地教他認字,又特意給他安排了一個小老師給他帶讀。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明顯感覺到小陳真的進步了,一篇簡單的課文能夠讀通順了。當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得時候,他的臉上洋溢出一種和別人不一樣的笑容。

小陳的事情,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叫《頭魚》。

這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魚兒,很瘦小孤單。

主人餵食時它總也搶不到,最多隻能吃些別的魚剩下的殘渣碎末。平時它常孤零零地在魚外遊蕩,似乎誰都可以欺負它。萬幸的是,終於有一天主人發現它是如此可憐,打那以後餵食時都先在它身邊撒些餌料。不想這一些微不足道的舉動,竟改變了小魚的命運,還創造了一個奇蹟。因為聰明的魚兒們漸漸地發現:只要在小魚的周邊就一定能得到食物。於是一星期以後一個頗為壯觀的場面出現了:一條不起眼的小魚,領着一個偌大的魚羣在水中游來游去。這條小魚兒竟然成了“頭魚”。從此它再也不會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邊、角落,而是搖頭擺尾、神氣活現地做着“領頭魚”,儼然開始統帥起整個魚羣。

主人不是教育學家,他完全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把任何一條魚都培養成“頭魚”“統帥”。同樣道理,如果我們對學生多一些關注,哪怕他是一個“差生”,也很有可能讓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創造出更大奇蹟,在孩子本身,更在於你我的關注。

一個月的培訓,一路走來,雖然有些疲憊,但是收穫卻是滿滿的,感受也是幸福的。培訓的每一天裏,都有思想火花的碰撞、衝擊,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昇華,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提升。在這一個月裏,我們總共聽了13位專家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穩,或思辨,或宏觀,或微觀的講座,心靈一次次地受到薰陶,眼界一次次地得到拓寬,並一次次認識到到自己各方面知識的匱乏。

一、實——工作生活化,學習生活化,生活精神化

一個月來我們聽着專家的講座,雖然杭城的冬季比我們所在的城市温度要低上好幾度,但我們的心裏是暖暖的。因為從專家們的身上,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他們對於我們學術上的滋養,更重要的是他們自身的人格魅力所帶給我們的影響。首先,他們很謙遜,在他們身上我們看不到一點專家的應有的派頭,只有當他們站到講台上的那瞬間,學者的氣場才會釋放出來;其次,他們的講座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既有高端前沿的理論,又有深入實踐的思考,可以引起我們的共鳴與思考,真正服務於我們的教學實踐。

二、新——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處

現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如潮水湧來,無論我們願意或不願意,都將成為其中的一員,差別僅在於“願意的命運領着走,不願意的命運拖着走。”那麼,我想給我們授課的這些專家就是那些領着我們走的人。首先,要有開闊的視野,像攝影、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都是可以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的;其次,要有獨特的視角,鄭桂華老師的講座之所以讓我們耳目一新,就是因為她對作文教學所作的全新的詮釋,驚歎於她的作文課居然可以這麼教,而且背後還有着強大的理論系統的支撐,着實讓我佩服至極;第三,要學會思考,做好人生的“四則運算”題,在專業的發展上制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加倍努力,除去一切障礙,減掉一些藉口,乘勝追擊,從專業發展的羊腸小道,走向發展的汽車大道。

三、專——三英寸寬,一英里深

鄧夏秋老師的一句話我特別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一不國小就成了主角。”其實,這些天我們所接觸的這些專家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都是在自己的領域裏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專注一點,做大做強,這才成就了他們的“專”。在課程設置上,既有專家理論指導又有學員教學實踐、還有我們的草根論壇,既有學科理論知識又有現代信息技術,既有課題論文的指導又有名師示範的引領,讓我見識到每一位專家在各自領域裏所取得的不菲的成就。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努力提高教師個人的專業素養,才能走的更深、更遠。

每一次的講座都是那麼樸實卻令人回味無窮,老師們對於課堂教學、對於文本解讀、對於教育科研那種獨特的視角,着實讓我醍醐灌頂,受益匪淺,希望自己今後在教學實踐中會去深入研究並付諸實踐,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學水平。告訴自己,奔跑吧,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停在原處!

在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我如往常一樣邁着輕盈的腳步走進我的語文課堂。記得那一節課的內容是學習充滿理性的課文《蝙蝠和雷達》。初步梳理了課文,我讓學生朗讀課文。潘奕帆同學高高地舉起了手,他朗讀的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三行46個字的一段話,潘奕帆同學竟然讀錯了好幾處地方,“清朗的夜空”讀成了“晴朗的夜空”,“越來越近”的後面加了一個“了”字,“接着傳來了隆隆聲”又漏了一個“了”字。底下的同學一邊不時糾正着他的錯誤,一邊偷偷地笑着。讀完後,潘奕帆不好意思地用手摸着後腦勺面紅耳赤地望着我。

我完全能理解此時此刻潘奕帆同學的尷尬與窘迫,於是我微笑着對全班同學説:“同學們,老師發現我們潘奕帆同學讀書有三絕。”這時,其他同學都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不知道我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於是我大聲地説道:“潘奕帆同學的讀書三絕是一絕錯字,二絕漏字,三絕添字。一次性就能讀出三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聽我這麼一説,潘奕帆在同學們的笑聲中一臉燦爛地坐下了。從此,“三絕”成為我們班同學讀書時的口頭禪。朗讀時只要誰讀錯了,其他同學就會“一絕、二絕、三絕”地提醒着,朗讀的同學也會馬上愉快地改正自己的錯誤。

為什麼孩子們能愉快地在他人的建議中馬上改正自己的錯誤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教師幽默語言評價的魅力吧!很多很多時候,我們教師在面對學生錯誤的時候,可以讓自己的批評拐個彎,讓批評以幽默的形式呈現出來。

這裏我不由地想起這個學期9月11日聽盧紅花校長上的《循環小數》一課上的兩個細節。第一個細節是課堂上當盧校長看到有些同學課桌上立着的名片朝向學生自己時,盧校長笑眯眯地説:“有的同學把名字朝向自己,是生怕自己會忘了自己的名字。”在一片歡笑聲中,那些同學急忙把名字朝向了前面。還有一個細節,盧校長讓學生用語言表述24。3純循環小數和0。85454循環小數有什麼區別?看到教室裏很多學生都沒有舉手,盧校長就真誠地對學生説:“你們都這麼客氣,不舉手發言。”盧校長剛説完,幾個學生就不客氣地舉手了。再如,記得一次聽陳良平校長《射線》一課,陳校長或誇張驚奇的語言描述,或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那條一頭會無限延伸的射線也隨着陳校長洋洋灑灑的描述似乎在一直延伸延伸再延伸,彷彿真的要穿牆而出。

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曾經説:“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能力,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創造。幽默可以創造一個積極的情感“氣候”,温暖學生,吸引學生,幫助學生成長,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師生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界。

師者,幽他一默,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一年級語文老師小隨筆 篇五

學校已經分配好崗位,我又是一年級。去年,我考上了二七區的招教,懵懂迷茫間擔任了一四班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

第一年尤其艱難,首先我們大學老師説,“你們這些小菜鳥不會擔任一年級的語文課的,因為拼音比較基礎,你們教不好,所以拼音慢慢自學吧”。所以我的拼音還是國小語文老師教的,現在教他們,心裏的忐忑可想而知。其次,第一年管理班級,不是二至六年級那樣已經有班風紀律的班級,而是一羣剛入學的小娃娃,我得制定班規,引導班風,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啊,我是多麼擔心把他們教壞啊!還有,學籍管理真是苦差啊!眼花繚亂的數據,細微難查的問題,還有班級學號、鄭州市學籍、全國學籍等信息,讓人身心疲憊。如果出現紕漏,彌補又會非常麻煩,又讓人神經繃得緊緊的,真是一言難盡。

一年下來,孩子們和我都是棒棒噠!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們升入二年級,居然不能跟班,又成一年級,我也是醉了……

想着又要面對一羣新娃娃,我的內心很微妙。一是我有經驗管理他們了,二是我有經驗教育他們了,三是我很想那羣二年級的娃娃,唉呀……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隨筆 篇六

現在一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在正式學習拼音之前,已經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拼音,可以準確認讀並且記住拼音的形,但對學習拼音的作用不是十分了解,認為拼音不重要。因此,在教學之初,讓學生聽聽漢字的音節拼讀,知道學好拼音就可以自己認識漢字,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興趣。

自然滲透。教師在教學生字時,有意識地選取一些單韻母與聲母相拼的字拼讀給學生聽。這一階段只要學生聽,無需跟讀,讓學生對拼音有些接觸,有些瞭解,培養情感。

觀察模仿。對課文中帶有平翹舌音的生字,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教師的發音口形,讓學生在模仿中學習讀準平翹舌音。

聯繫實際在生活中或創建語言環境,讓學生在平時有讀準音,具有説規範化的意識,把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在遊戲或生活中得以鞏固、加強。

讀兒歌識字學拼音階段

從本階段開始,將集中進行漢語拼音的教學。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認識聲母、韻母。這對大部分入學兒童而言是有基礎的。由於初入學兒童感知具有不精細的特點,對於字母形狀比較相似的聲、韻母往往容易混淆,因此教學中對這些字母要特別注重,可利用字母操等方法幫助學生記住它們。

另外,在讀音上,教師的主要關注點應放在指導學生讀準音,尤其是平翹舌音和前後鼻韻母。整體認讀音及音節的拼讀的掌握要因人而異,學生學習能力有差異,入學前的基礎也不同,因此要允許學生達到目標的進程有長短,教師的關注點不在於學生拼讀速度的快慢,而在於幫助學生正確拼讀音節。

這階段重點要相對集中在拼音教學上,要保證每堂課有10分鐘時間教學拼音,每週有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在遊戲活動中複習鞏固已學的拼音。識字教學的時間相對減少,教師對學生識字的鞏固率要求要放低,使學生相對集中的學好拼音,所學的字在以後學習中還可以滾動複習。

合作學習。班級學生會有差異,組織建立學習小組互幫互助。

個別教育。對那部分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多加關心。在課堂上,當學生自由練習拼讀時,教師要帶着他們練拼讀。平時,擠些時間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

延時評價策略。這一階段不要急於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量化定性的評價,給學生一段時間漸漸靠近目標,使學生充滿自信地學好拼音。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隨筆 篇七

今年我有幸教一年級語文,通過一段時間的識字教學我感受頗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看起來很容易,其實並不然。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是閲讀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我認為要想讓孩子掌握更多的識字量,在教學中一定要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孩子在一種愉快的環境中接受識字教學,從而達到識字的目的。

第一,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我根據孩子喜歡做遊戲的特點,在教學中穿插各種小遊戲。如在教孩子學習了一些生字以後,為了鞏固孩子的記憶我經常採用開火車,摘果子,找朋友,猜謎語等方法。特別是摘果子游戲最受學生歡迎,我在黑板上畫上一棵大樹,樹上結滿了果子,果子上都是孩子熟悉的字,請學生扮成小白兔提着籃子去摘果子,當孩子們摘下自己認識的字時非常高興摘了滿滿的一籃子果子很有成就感。因此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孩子處在一種快樂的環境中主動學習,喜歡學習增加孩子識字的記憶非常必要。

第二,低年級的孩子基本是形象記憶為主,我們的漢字很多都是象形字,如課本中的日、月、目、木、禾、羊,鳥等字都是古代的象形字演變而來的,這些字都和實物有相似之處,所以讓學生觀察實物或圖片後再識記,就輕鬆多了。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要強得多,所以識字教學與具體的事物和形象相結合,有利於學生識記。如:學習“禾”這個字,首先要想到木,但是比木還要多一撇,這一撇就想到稻穗的頭是彎彎的,這樣一想這個字就會深深地印在腦子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到了發展。

第三,利用豐富多彩的插圖來進行識字教學,我們低年級的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色彩鮮豔,生動有趣,孩子們也非常喜歡,能幫助孩子們識記。如在學習《在家裏》這一課,沙發,茶几,電視,電話,枱燈、書架、掛鐘、報紙都是我們生活中每天都接觸的實物,每個家庭都有,學生很感興趣。通過漢字與實物的對照,學生很快掌握了這些漢字,這些圖片對學生記憶識字起到橋樑的作用,使每個漢字都賦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漢字形象化,促進了學生的記憶。

第四,做動作學漢字。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動作的詞語,可以用肢體來進行表演的。如在學習《操場上》這一課,動作的詞語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這些詞語都和動作有關,在學習過程中我讓學生先做一做動作。第一組的詞語都是用手的,所以都有提手旁;第二組的詞語都是用腳的,所以都有足字旁。通過動作表演,學生不但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清了字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興致極高,學生學起來也省力。

第五,利用日常生活來識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漢字,如商標,日用品,廣告,路牌,超市購物等等,無處不在。如:我讓學生蒐集衣服上的商標和包裝盒,找一找上面的字自己是否認識,孩子的興趣很濃,從中孩子們學到了很多漢字。而且孩子們之間還進行了交流,我讓學生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漢字,平時就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擴大識字量。

另外,我還佈置學生課外讀拼音讀物,看少兒頻道的教學節目,加強識字。

當然,識字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不斷的反思總結,不斷的探索發現,不斷的尋找更適合學生記憶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的更輕鬆,更快樂。我會繼續努力的!

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 篇八

20xx年9月,我參加學校新課程改革實驗。11 月我接受任務,向三元、梅列兩區的實驗教師開設一堂新教材研討課。這堂課的設計摒棄了一般公開課上那些表演性的花架子,而注重採用一些可操作性強的、實用的教學策略。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堂樸實的課中卻出現了一個又一個亮點,點亮了我和聽課教師的心。我從這堂課中真正體會到:學生放鬆了,課堂精彩了!下面擷取幾個教學片斷,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快樂。

其一:“曹操發明了印刷術。”

這堂課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第一冊第五課《家》。這是一首兒童詩,其中“我們的祖國像花園,祖國就是我們的家。”一句是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課前我佈置孩子們收集有關祖國的資料,在課上進行交流:“關於祖國,你還知道什麼?”孩子們紛紛彙報,有的説知道祖國的首都是北京,有的説知道祖國的地圖像公雞,還有的説知道祖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有一個孩子説:“我知道祖國有四大發明。”另一個孩子補充説:“我知道四大發明是什麼……”這時候平時不大發言的小榮也興奮地站起來説:“我知道是曹操發明了印刷術。”聽到這個回答,同學中馬上有了小聲的議論,我聽到一個孩子説不是曹操發明的,就轉頭問他:“不是曹操發明的,那麼是誰發明的,你知道嗎?”他想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忘記了。”“其他同學知道嗎?”看到孩子們一臉茫然的樣子,於是我又微笑着問小榮:“你知道是曹操發明了印刷術,這個資料你是從哪兒來的?”“是媽媽告訴我的。”孩子的臉開始有些紅了。“哦,是這樣呀。向媽媽請教是一個收集資料的辦法。不過呢,我記得呀,發明印刷術的這個人叫畢昇。當然,我説的也不一定對。咱們都再回去查查資料,好嗎?”“好!”這個孩子很體面地坐下了。

其二:“每個人都要獎勵!”

為了進一步豐富孩子們對祖國的情感認識,我播放了一段《娃哈哈》的樂曲,並熱情地對他們説:“你們可以坐在座位上欣賞音樂,也可以站起來邊表演邊欣賞,老師特別希望有同學願意到台上來表演給大家看。誰願意來?”陸續有七八個女孩子走上了講台,可是當她們站到台上面對後排黑壓壓的聽課教師時,幾個孩子膽怯了,甚至站在台上一動也不敢動,只有三個孩子大大方方地表演了。當表演結束時,我問:“剛才誰的表演最出色?咱們獎勵她一個‘天線寶寶(一種卡通貼圖),好嗎?”同學們很快説出了那三個表演孩子的名字,正當我給這三位同學發獎的時候,下面的同學又説了:“老師,我認為應該給她們每個人都獎勵一個天線寶寶,因為她們都很勇敢。”一句話提醒了我,我趕緊邊發獎品邊對她們説:“對對對。這位同學説得有道理,因為你們都很勇敢地上台來表演,所以應該給你們每一位都獎勵。”被獎的同學興奮了,而台下的同學因為意見被採納,也高興地笑了。

其三:“我最喜歡我的詩。”

因為這是一首句式大體相同的兒童詩,所以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我設計了讓學生“學做小詩人”的環節,即四人小組合作,每人模仿“哪裏是什麼的家”説一句話,四人四句即成一首四行詩了。孩子們的想象十分豐富,有“衣櫥是衣服的家”,也有“花叢是蝴蝶的家”,有“海洋是珊瑚的家”,也有“地球是我們大家的家”……當小組彙報完後,為引導學生學會評價與欣賞他人,我又問:“你最喜歡誰的詩句?為什麼喜歡?”孩子們的回答也是妙趣橫生的,有的説“我喜歡某某同學的詩句,因為他的詩很美。”他的評價當然獲得了稱讚;有的説“我喜歡某某同學的詩句,因為我喜歡。”我馬上説:“嗯,喜歡就是喜歡,這也是一個理由。”最妙的是一位同學説“我喜歡我的詩句,因為是我寫的,跟他們的都不一樣。”他的回答引來一陣善意的笑聲,我也邊笑邊鼓勵他:“你説得對。我也喜歡你的詩,我還喜歡你的自信。”

其四:“我還要玩!”

在練習階段,我設計了電腦遊戲的環節。因為之前我們已經在第一課時做完了前兩個與字詞學習相關的遊戲,所以這節課就直接進入了第三個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遊戲。當做完第三個遊戲時,又有孩子説話了:“老師,我還想玩第一個遊戲。”我迅速看了看時間,一邊在思考能不能答應他的要求,一邊自言自語:“還想做第一個遊戲?昨天不是做過了嗎?”“第一個遊戲很好玩,很有意思。再做一次吧。”聲音多起來了。我的主意也拿定了,既然他們是課堂的主人,那就聽他們的吧。——自然,我的決定引起了一陣歡呼聲。事實證明,孩子們的提議並非全無道理。雖然是第二次做複習字詞的遊戲,可還是出現了個別孩子對“太”和“大”的辨析失誤。——以為做過了就掌握了,所以沒有必要再做一次,是我的“經驗”騙了我。

這堂課,直到下課的一刻,孩子們始終是興致勃勃的。新的課堂裏,從教學內容到教學評價,他們説了算,哪怕錯了,也可以很放心地被老師和同學們包容。孩子們放鬆了,説出了他們想説的話,在老師的適度引導下,這些童心折射出來的世界是多麼精彩。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隨筆 篇九

花開花落,匆忙中又走過一學期,反思一學期的教學工作,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裏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鬆學生小腦袋裏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的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下面從三個方面對本學期語文教學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大量的識字認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採取了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認字識字。

1、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藉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起讀一讀。

2、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採取了各種指導方法,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班級裏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餘學生較好。

二、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採取瞭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達到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範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範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為什麼這樣讀,老師為什麼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學生讀文我採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閲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

老師學習。

一年級的語文教學隨筆 篇十

經過教學,讓我感觸較深的一點就是肢體語言的運用,這也是在學生身上找到的閃光點,我想我也有必要來學一學。

事情緣起是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字形而要求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bpmf。這時很多小腦袋都開始動起來了,也舉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這時,我們班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説:“老師,我能把這幾個字母寶寶都給表演出來。”多有意思的想法啊,我立刻請他上來表演。他就用自我的肢體來比劃出字母的形狀,贏得了班級其他小朋友的掌聲。我以前想過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肢體語言來加強字形的記憶,但卻沒有實施。這天,我的學生他們自我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性,給我的課堂帶了活力。經過那位同學的表演,其他小朋友也都躍躍欲試,在自我的座位上比劃起來。我想,自我實踐過的事情是最容易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時候做的比説出來的更能到達良好效果。

受到小朋友的啟發,我在要求他們讀聲母時要注意輕短便不再用語言來提醒了。我用調節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來表達,學生一看便明白了。在我做這個手勢時,他們便明白我的意圖。我想,無論在教學上還是管理班級方面,有時候肢體的運用往往比語言更有效,所謂“無聲勝有聲”,想必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手勢的運用還能增強我和小朋友之間的默契,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