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李均亞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12K

李均亞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李均亞事蹟心得體會篇1

最近的幾天,學習了孟二冬教授的事蹟,才知道自己的淺薄和冷漠,不禁心生敬意與愧疚,感到芒刺在背。

與許多典型人物有所不同的是,孟二冬教授給予人們的,並不僅僅是一種感動,而更多的是一種啟迪。學習了孟二冬教授的事蹟,其“亮點”不過是一些平凡的“堅守”精神:堅守自己的理想,堅守自己的追求,堅守自己的師德,堅守自己的生活。的確既令人感動,但更令人省思,對孟教授的評價中有這樣一句話特別耐於咀嚼:“他的故事告訴人們,做平凡的人是有意義的,只要你堅持並執著於你的理想,你就是時代的英雄。

孟二冬始終把學生放在心上。他在教學上,以學生為本,堅持教書育人。孟二冬在做學問上,始終以學術為本,以服務於人的發展的學術為本。孟二冬同志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然而當我們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各種渠道瞭解了他的先進事蹟以後,同為教師,我很感動,他是知識分子的楷模,和他相比我的治學態度不嚴謹,遇到一點難題就退縮。領導佈置點任務,並不是去搜集,查閲資料,結合實際總結出來,而是東貼西湊從網上覆制一篇文章應付差事,到頭來,自己在業務上並沒有真正提高。説到底就是缺乏他這種為追求學術鍥而不捨,求真務實的精神。

孟二冬教授是個普普通通的教師,但他的確又是個不普通的教師。他內心充滿了愛——對教師這門職業的愛,對文化學術的愛,對學生弟子的愛,對家人親人的愛,對周圍人的愛。而每一份愛,都可以説出許許多多的小故事,或感人的,或平實的,這就是一個充滿着人性的教師的形象。

孟二冬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書育人。正如xx評價的那樣,“在他身上,不僅體現了學識的魅力,而且體現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業的人們認真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他以一顆火熱的赤子之心,默默無聞地踐行着一個共產黨員和人民教師的價值標準。他主動承擔支援邊遠地區教育事業的任務,在病魔纏身的情況下也難以放下自己那份責任,仍然以堅韌的毅力支撐着上好每一堂課:在支教的第一堂課上,他用粉筆寫了20塊板書,繁體字,豎行直排;在生命經受最大考驗時,他要求“儘量保住我的嗓子,我還要講課”;他讓人理解了什麼是對口支援,他的精神在支教中得到了昇華。他甘為人梯,誨人不倦,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即使身在病榻,他還牽掛着新疆學生的學習,還堅持指導着身邊的弟子。在他痴情的講壇上,孟二冬教授為學生盡心盡力,不知疲倦。堅守着一個教師對國家、對社會、對教育事業的職責和神聖使命,他以師者的崇高境界甚至自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他的先進事蹟再一次證明了,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學識魅力與人格魅力是師德的最高境界。

孟二冬教授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殘酷的病魔時,人性的可貴與輝煌愈加迸發出耀眼的光芒。他的生命之河,無論是風平浪靜,還是急流險灘,永遠保持着一份讓人心儀的恢宏和恬淡的氣度。他清正而剛毅,樂觀且豁達,坦然面對病魔的咆哮,向死而生。

閲讀孟二冬教授的人生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平凡教育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孟二冬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他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和科研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我決心一定要端正思想態度,把參加學習活動視為增強自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的重要契機,真正從思想上、行動上全面參與學習活動,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必須要從自身的努力開始,認真鑽研業務,開展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作為一名教師,我一定要以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等師德的具體要求來要求自己,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嚴謹的治學態度,以良好的自身修養教育、感染、培養學生,成為最受學生尊敬和最值得學生信賴的人;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積極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做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的優秀教師。

其實,我們的身邊就有無數個孟二冬, 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差距,看到了不足。我做不了孟二冬,但有一點目標我是可以盡力去實現的,那就是當一件事情結束的時候,我問心無愧地説:“我已經盡我所能了!”

李均亞事蹟心得體會篇2

勞動是什麼?一説起勞動部分人的腦子中可能想到的就是做着又苦又累的體力活,其實有這種想法説明還沒有真正理解勞動這個詞,我認為的勞動就像是油甘果,吃起來味道是甘甜的,一開始的嘗試是苦的,但嘗完之後會發現開始甜起來,而種甜只有自己親身體驗才會發現的美好。

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歷史演變,先烈祖先們用行動告訴我們只有勞動才能創造一切,只有勞動才能改變一切,是勞動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是勞動者讓我們有了一個温馨安詳的幸福家園。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全國勞模表彰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獲得這個榮譽稱號的人都是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什麼是勞模?勞模也叫勞動模範,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事業中成績能力卓著的勞動者,然後經過民主評選,有關部門審核和政府審批後被授予的榮譽稱號,這是中國最高的榮譽稱號之一。

時代在不斷進步、不斷變遷,但是不管時代如何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勞模精神的本質,每個時代的勞模都有他自身不同的特點和獨特的人格魅力,然而他們身上都有着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做事中忘我的勞動熱情、無私奉獻的精神,勞模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我們都應該向勞模學習,在名利上保持平常心,事業上提高進取心,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人生道德觀,遇到挫折不放棄,勇於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品格。

勞動者無處不在,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的勞動者,我們要像勞模那樣,做到愛崗敬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典範。

李均亞事蹟心得體會篇3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為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不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説:“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羣眾,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羣眾路線,就必須情繫羣眾、一心為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衝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紮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裏—更需要我們!

李均亞事蹟心得體會篇4

她是高鐵車站裏流動的風景,她帶領的服務組10年收到表揚信近9000封;他是萬里鐵路線上的錚錚鐵骨,反扒16年,為旅客挽回損失近百萬元;他是你不曾謀面的“列車醫生”“鐵軌護士”……但他們都有共同的名字——“最美鐵路人”。他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讓“流動的中國”更加平安温馨。

“最美鐵路人”之所以讓人感動,大概就在於他們在許多時候都和常人“背道而馳”吧!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很多鐵路人還徹夜不眠的堅守在崗位上;在寒冷的下雪天,人們回家的時候,許多鐵路人卻逆行趕往單位應急;春節眾人回家過年的時候,許多鐵路人舍小家為大家默默忍受着與家人的別離……

“最美鐵路人”,來自一線鐵路不同工種,出身背景各異,單從外表上來説,並非傳統意義上的“美人”。然而,他們數年如一日對工作崗位堅守的初心、對肩負責任使命的擔當、對生命對家庭對生命的默默奉獻,終於在日積月累中潛移默化,在歲月長歌中綻放出美麗的.華章,精神文明之光終照世間,成其大美之風。

我國詩人李白有《詠螢火》詩:“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我認為這首詩是對“最美鐵路人”的最貼切禮讚。“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艱苦奮鬥之雨澆不滅靈魂深處的奮鬥之火,改革春風讓這精神之光更加耀眼。“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喝水不忘挖井人,黨帶領全國人民,感恩他們的付出,銘記他們的奮鬥,並以此作為時代楷模、先進榜樣、典型案例,賦予“美麗中國”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李均亞事蹟心得體會篇5

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有句名言:“沒有祖國,就沒有幸福”。每個人必須植根於祖國的土壤裏。黃大年這樣説過“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在祖國需要的時候黃大年聽到了祖國對他的召喚。黃大年回來了,就這樣懷着一顆赤子的愛國之心毅然決然回到了祖國。七年裏他兢兢業業、只爭朝夕、刻苦鑽研,帶領科研團隊勇於創新、頑強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活着,工作着,人是快樂的。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愛國誓言。實現了人生中的一次大我的轉變。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同志説過:“愛國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學習他摒棄小我心存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始終從大局着眼,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羣眾利益放在首位,多為國發光,不與民爭利。學習他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不計得失、甘為人梯,為了國家事業奮鬥至生命最後一息。學習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樣的人燃燒自己、照亮未來,鑄就起了民族脊樑,中國的脊樑。

李均亞事蹟心得體會篇6

雲南一位縣級領導在教育局工作的時候,有幸和張老師有了面對面的接觸。

20xx年香港教育工會組織了“向張桂梅老師學習分享活動”,一行30多人到了兒童福利院看望張桂梅老師。

香港教育工會的副理事長李副祕書長臨行前,特意遞了個信封給這位領導,説“張老師身體虛弱需要加強營養,建議每天喝袋牛奶,但沒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儲,上半年我給了她3000元囑咐她買個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沒有買,這筆錢都用孩子們身上了!這裏面有2600元,請你在張老師搬到新的兒童福利院時,幫忙用這筆錢給她買個冰箱,拜託了!”這位領導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祕書長的用心良苦,接受了這個重託。

可還沒等到張老師搬新家,組織安排這位領導到了新的崗位,臨行前他到兒童福利院看望張老師,一是辭行,二是把李副祕書長的心意告知張老師。他誠懇地對張老師説,“請您不要辜負李副祕書長的心意,一定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這筆錢只能用來買冰箱……”再三囑託後便離開了。

半年之後,這位領導到新福利院看望張老師,發現宿舍裏除了原有的書和物件外,沒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們卻沒得喝,我怎麼能喝呢?”張老師説到。

後來知道張老師把錢用在購買孩子們的生活用品上了。這位領導深深地自責,覺得辜負了李副祕書長的重託!耳邊迴響起祕書長的話“張桂梅老師的身體太弱了,她的工資不用在自己身上,連我們寄給她買藥的錢,她也用在孩子們身上了,請你給她買個冰箱,華坪天氣熱,鮮奶必須放冰箱保鮮,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鮮奶。”

萬般懊悔之後,這位領導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於常人不過是平常之事無可厚非,況且身體健康需要,張老師卻視為奢侈,孩子們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説張老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真誠贊同。

李均亞事蹟心得體會篇7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來,不畏艱辛、執着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峯,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先世界,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我國及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熱愛祖國、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説,“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自年輕時他就立志獻身雜交水稻事業,併為之不懈拼搏、頑強奮鬥,始終把為國家解決好“民以食為天”問題當作自己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堅定、鍥而不捨。

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研作風。“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充分體現了他潛心實幹的本色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曾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對“鶴立雞羣”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擔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覆試驗,終於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創新,帶領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的崇高品德。

上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相關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上世紀80年代,他帶領“863”項目組開展攻關,提倡團結協作,很快獲得了成果。他沒有把政府撥給的數千萬元作為自己的研究專款,而是組織起全國的協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還將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和世界糧食獎等獎金全部捐獻出來,設立獎勵基金,獎給為科研做出貢獻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們。袁隆平不僅傾心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而且長期關注世界糧食安全。在他眼中,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他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的追求,併為之做出了極大努力。

李均亞事蹟心得體會篇8

黃大發同志始終透着一股奉獻自我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鋭氣,一心為民的正氣,一心帶領羣眾絕壁引水的事蹟讓各地幹部羣眾深受感動,引發廣泛熱議。

織金縣龍場鎮副鎮長李江感慨道:“腳下的力量源於心中的信仰。老黨員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地貢獻着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熱忱,用一字一圖一錘一釺築夢小康,那沾着泥土印記的工程圖就是最美的測繪畫卷,為黃大發老支書點贊!”

“堅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虔誠而執着!”中廣核電集團黨政幹部田犁説,我是從貴州出來到深圳工作的人,看到家鄉基層黨員幹部矢志追夢的感人事蹟,心中肅然起敬,也深感其中不易。黃大發老支書苦幹、實幹、巧幹的挖渠精神至今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一定能為貴州脱貧攻堅事業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他把信仰熔鑄在行動中,他把理想實踐在作為裏,大氣凜然、大公無私,心中始終惦記着老百姓。”百里杜鵑管委會元巖村駐村幹部孫健説,身為一名駐村幹部,我將牢記黃老支書忠誠於信仰、服務於人民的精氣神,腳踏實地為人民服務。

“可以想象通水的一刻,老支書是什麼樣的心情!”遵義市赤水市桂圓林村65歲的退休老支書肖義武動情地説,黃大發同志的先進事蹟讓我渾身充滿力量。退休後這些年,我一直在紅軍四渡赤水一渡渡口義務為各界人士講解當年的紅軍故事,“大發渠”精神與紅軍敢於犧牲、奉獻自我的長征精神一脈相承,他的一言一行值得我們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