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高二政治知識重點梳理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19K

人教版高二政治知識重點梳理多篇

高中政治必背基本知識點 篇一

1、我國的國家性質

1、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我國國家性質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2、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是什麼?

對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對分子實行專政。

3、在我國,人民民主具有哪些特點?

廣泛性(表現在:民主主體和民主權利的廣泛性);

真實性(表現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質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實現上)

4、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2、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

1、(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的基礎和標誌)

政治權利(2)政治自由(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體現)

(3)監督權(包括批評權、建議權、檢舉權、申訴權、控告權)

政治性義務

(1)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2)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3)遵守憲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2、公民參與政治生活(或者公民正確對待政治權利和義務)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A、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B、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C、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EG、網絡民主一方面促進了政府與公民的活動,另一方面導致網絡謠言四起,談談你對網絡民主的認識

積極:

①政府與公民的互動,體現了政府在積極轉變職能,努力打造服務型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

②有利於促進決策科學民主和自覺接受人民監督;

③體現了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有言論自由和監督權。

消極:

①公民行使權利的同時要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

②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

③在行使權力的同時不得干擾正常公務活動;

④有序參與民主政治

3、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1、民主選舉: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

我國採用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

EG我國為什麼以及如何行使選舉權、被選舉權

為什麼:

1、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代表人民羣眾直接行使國家權利。

2、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公民享有廣泛和真實的民主權利。

3、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是公民參與國家、管理社會的基礎、標誌。

4、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民主政治的熱情,增強公民的民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

如何做:

1、公民要不斷提高自身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

2、政府要出於公心,以人民利益為重。

2、民主決策

(1)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通過專家諮詢制度

(3)通過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4)通過社會聽證會制度

意義:有助於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

有利於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有利於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

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拓寬民意反映渠道——是決策機關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對涉及公眾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

3、民主管理——我國的村民自治與城市居民自治

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羣眾性自治組織。

我國發展基層民主的重要意義

①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②實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證人民羣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共事業,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徑。

③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

④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作。

⑤有利於調動公民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型。

⑥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和諧社會。

4、民主監督

(1)實行民主監督的合法渠道有:

①信訪舉報制度。②人大代表聯繫羣眾制度。

③輿論監督制度。④民主監督的新形式、新方法(如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活動。)

(2)公民要負責地行使民主監督權力:

A.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於同邪惡勢力進行鬥爭,勇於使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

B.要負責地實行民主監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必須採取合法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

(3)意義:

(1)有利於克服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改進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

(2)有助於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3)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4)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5、公民有序參與政治生活

1、是什麼:有序的政治參與就是合法的政治參與,

一方面,公民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進行,

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訴求的表達,應當通過正常的渠道和途徑進行。

2、為什麼(為什麼要依法有序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

(1)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2)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創新民主形式,

有利於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3)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

(4)有利於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有利於提高公民的政治素養和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5)有利於黨和國家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有利於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

有利於推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6)有利於促進政府機關的廉政建設,使公民形成更為健康積極的政治態度、政治情感。

3、怎麼辦(如何有序參與政治生活)

(1)遵循法律、規則、程序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2)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性義務。

(3)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4)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5)提高政治素養。

高二政治知識點 篇二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與史書典籍(重點)

(1)、漢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標誌着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2)史書典籍。

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史書典籍的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罕有。

4、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2)立足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

(3)着眼於古代能夠大人民羣眾的精神需求。

(4)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更加壯麗的篇章。

5、中華文化博大精深:(6、7、8組合)(重點)

6、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1)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文學藝術對於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2)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②特點:總的來説,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③意義: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鬥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7、中華文化的區域性:

(1)成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係:

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華文化的民族性: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9、多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1)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係: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們都足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3)各民族文化的關係: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中華文化。

(4)意義:它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藴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10、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還得益於它特有的包容性(重點)

(1)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幷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2)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如何學好高中政治 篇三

課後常複習,做題型。

課後複習,課後做題型,這其實就是一個加強我們對上課知識的檢驗和自己對知識的融會貫通,這個絕對絕對是不能拉下的。每天做完當天的任務,每週進行一次總結,每個月進行一次自主的考試訓練,這是必不可少的。

掌握概念和原理。

政治的學習大多數都是對概念的理解,作為學生的我們,在掌握這些概念的時候,一定要進行適當的聯繫,比如:“完善”總是和“制度”搭配、“提高”總是和“能力”搭配、“制度”總是和“體系”搭配。

高二政治知識點 篇四

1、文化的繼承性

(1)傳統習俗的繼承: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傳統建築的繼承:建築是凝固的藝術,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

(3)傳統文藝的繼承:文學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

(4)傳統思想的繼承:中國傳統思想,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

2、傳統文化的特點:(重點)

(1)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2)傳統文化既有相對穩定性。(3)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3、傳統文化的雙重作用:(重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的相應內容如果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所以,傳統文化的內容應與時俱進。

4、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1)從民族、國家、社會的角度來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社會才能發展進步。

(2)從個人角度來看: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

5、繼承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6、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係(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重點)

(1)繼承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2)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7、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1)社會制度的更替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2)科學技術的進步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不同思想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盪,不但催生着社會變革,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4)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學習政治的技巧 篇五

一、預習

就形式而言,預習可以分為課前預習和階段性預習、粗預習和精預習等。做好預習需要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A.列預習提要、B.做好筆記、C.發現問題、D.持之以恆。

二、專心上課,積極思考

即專心看(書,黑板,屏幕)、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們發言)、積極參與(積極動腦,和老師形成零距離互動),還要考慮你預習時所確定的聽課重點。看、聽、參與等形式都必須動腦,這是衡量專心與否的重要標誌。如果這點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識。

三、課後及時複習

之所以要及時複習,是學習的反覆性特徵的要求;愛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先快後慢規律也要求及時複習;及時複習還可以使知識的漏洞得到及時彌補,使對知識的理解得到昇華,實現對知識的再認識,再提高,使思維的深刻性得以發展。

高二政治知識點大全 篇六

1、文化對人影響的來源

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於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2、文化對人有哪些影響?

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3、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重點)

(1)潛移默化的影響:

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能夠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審美水平、道德素養。這些文化影響既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發生,又是人們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薰陶的結果。因此,要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

(2)深遠持久的影響:

文化對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4、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重點)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誌。

5、優秀文化塑造人生(重點)

(1)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2)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為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炬、引領人們前進的旗幟。而由此產生的精神力量,往往歷久不衰,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隨着物質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滿足,優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之間的關係: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過程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

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歷史過程,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過程。

人教版高二政治知識點 篇七

一、商品和商品經濟

(1)商品

商品和商品經濟的含義;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的價值量。

(2)貨幣

貨幣的產生和本質;貨幣的職能;紙幣的產生和發展;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3)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價值規律的作用。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與手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注:考點中要注意的問題

1、只有商品才有價值,價值是商品所獨有的,有價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價值。

2、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偽劣就不能視為商品。

3、個別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時間與價值無直接關係,但存在間接關係,將會對社會勞動生產率產生重要的影響。商品的價值量有單位商品價值量和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價值量之分,但多數情況下是指單位商品價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l只羊=10斤大米成立,這是不考慮供求關係變化情況下,得出價值相等。

等式的右邊是等價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換,買與賣同時進行即W-W.

5、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價物,也可以是貨幣,這時買與賣分離。貨幣產生後,交換媒介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即W-G-W.

6、紙幣不能執行價值尺度,有貯藏手段職能。除執行價值尺度外,必須是現實的貨幣。紙幣不是觀念中的貨幣,是貨幣符號。

7、價值的表現:交換價值、等價物、一般等價物、價格都是商品價值的表現。

等價物-----般等價物-----貨幣

交換價值←---價格

8、流通中所須的貨幣量是指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由於貨幣是指金銀貴金屬貨幣,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也是指金屬貨幣量。

9、物價上漲不一定是通貨膨脹引起的。通貨膨脹一定會引起物價上漲。

10、價格變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價值

(社會勞動生產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供求關係是影響價格變化的重要因素。在堅持價值決定價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關係的影響。供求關係直接影響價格的變化但不是決定因素。在貨幣價值一定的條件下考慮,除價值的決定與供求關係的影響,還有政策因素、紙幣的發行、人們的購買心理等。

11、等價不是價值與價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價值規律在發生作用,因此三個作用都基於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違背價值規律的表現,結果就是受懲罰或遭淘汰。

12、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

13、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而不是主導。堅持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是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一個方面表現。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不是對所有行業所有部門而言的,不同行業和部門可以有所不同。

14、混合所有制經濟不能再簡單地劃作是非公有制經濟。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性質要具體分析,其中國有集體成分仍然是公有的,國有集體控股企業具有明顯的公有性。它體現了公有制的優越性。股份制是資本組織形式和經營形式,股份制經濟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經濟。但股份制企業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結構中地位不平等,但其市場地位是平等的。

16、合法的勞動收入有:不同所有制企業中的(含國有)勞動工資、獎金津貼、管理收入、技術收入等,凡消耗人的體力和腦力所獲得的個人合法收入。合法的非勞動收入主要是指因資本金生息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紅利、購買債券的利息、房地產租金等。按生產要素分配,則資金、技術、管理、信息、勞動力、土地房屋(用於生產)等都可以成為生產要素。按勞分配側重公平,按生產要分配側重效率,但不能説按勞分配只體現公平,按生產要素只體現效率。

17、按勞分配的原因≠我國分配製度的原因。

18、價值規律起作用的途徑是通過價格體制,供求關係,競爭規律進行的。這被認為是市場經濟的三要素。

19、客觀經濟手段(經濟槓桿)有價格、税收、信貸、利率等。

20、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基礎的資源配置方式,但是它不否認計劃,宏觀調控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內容。

21、政府或政府官員(不含黨的組織和村幹)部代表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企業和社會團體的活動不是。但國家可以通過企業或社會因素進行宏觀調控。中國人民銀行是金融機構也是國家機構,但不是企業法人。其活動也可以行使國家職能。政府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政府對經濟的管理是直接的,但不直接參與管理和從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三、企業和經營者

(1)企業是市場的主體

企業及其作用;公司是企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的兼併與破產

(2)企業的經營者

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地位;企業經營者的素質。

人教版高二政治知識點 篇八

1、哲學與我們的生活的關係

(1)哲學的智慧不是從人們的主觀情緒中憑空產生的,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在處理人與外部世界關係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哲學的智慧產生於人類的實踐活動。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哲學具有的作用。

①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②從哲學的本義:愛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學就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

③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地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正確對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係,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

④從哲學的任務上看,哲學能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學與世界觀的關係

(1)區別:

①含義不同: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就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

②世界觀人人都有,而哲學只有經過系統學習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觀往往是自發的、零散的、缺乏理論論證的,而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有一套理論體系。

(2)聯繫:

哲學以世界觀為內容和基礎,沒有世界觀就沒有哲學,世界觀以哲學為表現,二者不能截然分開。

整個世界包括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客觀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主觀世界指人的意識領域。

3、世界觀與方_的關係

(1)區別:含義不同。世界觀是指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人們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為方_。方_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觀點。

(2)聯繫:世界觀決定方_,方_體現世界觀,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_。不存在脱離世界觀的方_,也不存在脱離方_的世界觀。

4、世界觀與方_和哲學的關係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_的統一,我們可以説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又是關於方_的學問。

5、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

(1)區別:

①哲學是人類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的各種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和反思的一門學問。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和奧祕,哲學則對個別的規律和特性進行新的概括和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

②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的關係。

(2)聯繫:

①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着哲學的發展。那種把哲學看作“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的看法是錯誤的。

②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_的指導。任何輕視哲學,否認哲學對具

體科學的指導作用的看法,都是錯誤、有害的。

6、關於哲學的表述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説(學問)

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繫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和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_的統一。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7、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或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

8、哲學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9、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是物質和意識誰是本原的問題。

10、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11、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基本觀點:認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進步性: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侷限性:A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依據。B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複雜問題,簡單化。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基本觀點: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

進步性: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

侷限性:仍然把物質的具體形態等同於物質。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

(3)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進步性: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_,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12、唯心主義的基本狀態

唯心主義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識,但由於對意識的不同理解,形成兩種基本的形態。

(1)主觀唯心主義

基本觀點: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當作世界的本原。

(2)唯心主義

基本觀點:把客觀精神(上帝、歷年、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13、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的,誰是世界的本原

14、為什麼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1)它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迴避的基本問題。

(2)它是一切哲學都不能迴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它貫穿於一切哲學的始終。

(3)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着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着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15、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產生條件主要貢獻主要內容毛澤東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被實踐證明了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活的靈魂:

實事求是、羣眾路線、獨立自主

精髓:實事求是。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又一產物,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它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落後的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主題: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理論成果。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黨對的認識。本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地位: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

16、世界的物質性

(1)自然界的物質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他們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①從產生來看: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勞動創造人和人類社會。

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作用。勞動創造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手腳分工。勞動使猿腦變成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勞動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繫,形成了社會關係。因此,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沒有勞動就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

②存在: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③從發展上看,人類社會有其客觀規律(放在第十一課講解)。

(3)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它是在勞動中伴隨着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放在第五課講解)

①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②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高二政治的知識點 篇九

企業與勞動者

1、企業的含義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經濟組織。

任何所有制性質的企業都有一定的組織形式。企業的組織形式有公司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公司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典型的組織形式。

2、公司的含義、類型和組織機構

公司是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出資、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公司的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資本公司的資本不必劃分為等額股份,股東轉讓出資必須徵得其他股東的同意,

出資轉讓較困難。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作價出資。公司的資本必須劃分為等額股份,並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現,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轉讓。股東只可以用貨幣出資。

公司股東人數由50個以下股東出資設立。只有一個自然人股東或一個法人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稱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應當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為發起人。

公司股東對公司的責任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應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公司股東表決權按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一股一票原則。

公司財務不必向全社會公開。上市公司必須向全社會公開。

公司規模大小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3萬元人民幣。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最低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0萬元。註冊資本額比較高,最低限額為人民幣500萬元。

公司的組織結構:股東大會及其選出的董事會是公司的決策機構,處理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宜。總經理及其助手組成公司的執行機構,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監督董事會與經理的工作。這些機構之間權責明確、互相制衡,有效提高公司的運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學性。

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別?

的區別是能否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募股籌資。

3、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

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公司要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