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怎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4W

怎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精品多篇】

學生自主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語文難教”是不少語文教師發出的感慨,“語文難學”又是許多中學生共有的感覺,那麼如何激發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會學,許多語文學科的前輩都做了詳細的研究與探討,也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實踐新課程課題研究的實際,簡單地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雖然很淺薄,但還是希望與諸位同仁共勉。

一、開闢自主學習的空間。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要通過交往互動,師生間建立起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關係。點燃他們求知的火花,激發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興趣,從而使他們的創造能力得到發展。

二、教給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方法。

農村孩子知識面窄,家長輔導能力較差,又不懂學習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師生共同制訂學習目標。最後學生按學習目標去學習,去交流。學生根據“自讀提示”以自學為主,立足於“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方法完成本節課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自主讀書中學習、思考,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作點批註的習慣;在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知識,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閲讀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就能總結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三、課堂教學中的激趣技巧。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設計新穎有趣的開頭,對課堂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如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時,首先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魚在紙上游的嗎?學生露出驚異的神態回答説:“沒有”。是的,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可作者卻説“魚游到了紙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經過提問,學生對課文內容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開展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國小生有爭強好勝的特點,競賽時往往處於緊張、興奮的心理狀態,能有效地進行知識傳遞和吸收。這種形式的活動放在課文教完後進行有助於鞏固學習所得,學生也喜歡。活動方式很多,不拘一格,具體選擇哪一種應有針對性;活動原則應突出開放性、主體性、挑戰性;活動目標應致力於學生能力的培養。

五、課後家訪力度加強,引導監督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農村大多數家長文化水平較低,並多數在外打工,所在教學農村空心化程度高,自主學習沒有家長引導和監督將流於形式。要求農村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責任心,加強家訪,引導監督學習小組,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

六、持之以恆,養成學生自覺學習習慣。

養成教育,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堅持不懈對學習習慣的培養。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對學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習慣的力量是一種自然的力量。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持久地培養,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不斷提高“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控制”的能力。

七、積極評價策略

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於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教學中教師適時的肯定、適度的鼓勵、積極的評價能有效地維繫學生參與的熱情,是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催化劑。教師評價的時機要適當,要及時地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積極的熱情的肯定,這樣有利於學生增強信心,提高學好語文的熱情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的一把標尺。

總之,我們的農村教師只有讓課堂充滿樂趣,才會吸引學生,使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我們的農村學生要在有教師精妙的引探導學下,有啟思有質疑並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才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好學樂學善學;我們的課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動,學生自主學習也許就會多十分活力,而其學習能力也許會百倍的提高。

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呢? 篇二

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自主學習”。我國學者龐維國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麼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也就是讓學生自己嘗試、自己操作、自己發現、自己體驗、自己評議,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讓學生自己嘗試。

我們的學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這就為學生的直接嘗試提供了可能。因此,我們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自己大膽去嘗試解決新問題,探究新知識。讓學生從多種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2)讓學生自己操作。

新的教材有很多實踐性的活動課程,如“分類”、“認識圖形”等,這就為學生動手參與,自己操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如在教學分類時,讓學生給小動物分類,給水果、蔬菜分類,親手給自己所帶來的文具、服裝等分類,親身經歷分類的全過程,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如在認識圖形的學習中,讓學生髮揮想象、自己動手自由地利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各種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圖形可以拼成各種美麗的圖案。在此基礎上,小組合作進行創造:用自己拼成的圖形來編故事,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3)讓學生自己發現。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其中,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或信息系統是順應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我們在教學中,要力求做到:學生能發現的知識,讓他們自己發現,教師決不暗示。

(4)讓學生自己體驗。

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聽,用嘴去説話,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發掘學生潛能的需要。如在學習《鐘錶》,讓學生先看錄像,這是一個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從而引出鐘錶,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説一説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情況;然後再出示我們學校的上課和作息時間表,和錄像裏的小朋友比一比有什麼不同,誰做得好。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最後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為自己設計一個快樂的星期天。這樣的數學學習,貼近學生的生活,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不僅學會了數學知識,而且培養了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生活習慣。

(5)讓學生自己評議。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而我經常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評議,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可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營造學生廣闊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充分體會自主學習所帶來的樂趣,拓寬學生髮展的天地,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

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場攻堅戰。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我們必須好好領會新課標的目標和精神,作好教學觀念的最快轉變、教學方法的更新,為了培養新世紀的建設者,加倍努力工作,為新課程的改革出謀劃策,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生自主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隨着新課程不斷地深入,許多教育者都意識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並在不斷地實踐與嘗試。小組合作時,同學們各抒己見,取長補短;觀點不一,臉紅耳赤,真是集思廣益,好處多多。但筆者在聽評課或自己實踐時,確實也經常看見,活動時,有人滔滔不絕,而有人卻呆若木雞。或是你讀你的,我想我的。為何同時合作學習,卻有如此不同的景觀呢?結合我三年中在這方面的教學實踐及其反思,我想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教師的觀念有否真正更新?

教師有否真正地融入小組學習中,並和同學們一起體驗小組學習的快樂?當你真的能與他們一起開心一起悲傷的時候,小組合作學習才有了自己的活力。就象對新生兒,沒有真誠的關愛和小心的呵護,小寶寶會健康成長嗎?對待小組學習,教師觀就應象對待新生兒一樣。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和引導者。試想如果連教師自己都認為小組合作只是一種形式或只認為它是學習的一種便利,缺少應有的期望和熱情,那學生的新奇和熱情還能持續多呢?我不由地想起了我國小的一位語文老師,沒有她那滿含期待、信任、自信的眼睛,我想我是不會喜歡學語文的。因此,小組合作能否有效、持續地發揮其作用,教師觀念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説是一個起着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小組搭配是精心安排還是放任自流?

小組搭配的好壞直接關係着小組作用是否良性地發揮。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小組搭配不妨分這樣幾步走:

1、可以先是自然搭配,讓小組自發地推舉一位小組長。

2、結合原因進行小組重組。實驗一段時間後,小組搭配的許多問題就會逐漸暴露出來,“老師,他都不説”,“老師,他一直在玩”,“老師,他們在講話”……等等。老師不應放任自流,也不應簡單處理,最好是耐心詢問產生問題的學生,可以單獨談心,可以温和勸説,結合原因進行小組重組,讓優弱勢趨向合理。

3、讓弱勢轉化為優勢。小組重組中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問題學生的自信心,給予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多創造機會讓他表現,讓弱勢也轉化為優勢,參與到小組學習中來。如果老師不斷地發現弱勢,不斷地轉化弱勢,那麼最後的局面必定是一派生機勃勃。當然這需要老師付出多麼辛勤的努力。

三、小組團體意識有多強?

組合成有生氣的小組後,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激發小組的團體意識。一個有凝聚力的小組,它的意義是更大的。其中培養的不僅有合作精神,更有責任感和榮譽感。有了團體意識,反過來可以團結小組成員,小組每個成員能自覺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小組的團體意識是需要老師激發的。可以引入適當競爭。如建立評比制度,哪個小組發言的很精彩,就加星或加小花給予鼓勵。當然這種獎勵應是公平、民主的,不是氾濫的,應是對使大家都心悦誠服的發言的肯定。使孩子們體會到獎勵的珍貴,激勵他們積極去爭取。

四、是隨處小組合作,還是有機結合?

就象任何一個生命體,光有期待和願望是不行的,它還需要供其生長髮育必要的養分。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樣。如果沒有適合合作學習的環境、機會,它一樣名存實亡。

在教學中應積極創設選擇適宜的合作情境。新教材裏就有許多可以發掘的情境。如:新教材第四冊中《三個兒子》一課角色多可通過表演來學習,而表演又是一個很好的激發探究思維和合作的實際情境。我們可以讓孩子們在小組中進行討論,設計出誰來表演、怎麼表演的方案。這一來極大地激發起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思維活躍的和不愛表現的孩子一樣積極設計各種方案,最後,推出本組的方案參加全班交流。

但是我們也不能處處,什麼問題都用小組合作解決,否則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適當地與獨立思考、動手解決、老師或其他學生點撥等方式相結合,使學生時時有新鮮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再説事實上語文問題也不是都適合合作小組解決。比如:學習課文中藴含的道理時,完全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説説想法,各抒己見,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對知識獨立運用的能力。如果用合作來解決:

一、浪費了大家的時間。

二、浪費了大家的精力。

三、忽視了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

獨立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一個人能否良好地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否良好的獨立學習的能力。試想一味地依賴、模仿,沒有自己的主見、創新,社會的發展能將希望寄託在這樣的人身上嗎?因此,合作學習應和其他學習尤其獨立學習有機地結合,在培養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獨立思考。真正地做到各抒己見,取長補短,臉紅耳赤,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