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9W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多篇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一

《小攝影師》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沒照成的事,表現了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心和愛護。因而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抓住一個“愛”字。就是高爾基愛護小男孩,而小孩也愛戴高爾基,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其中的情感。這件事所發生的時間久遠,學生對高爾基和當時的社會背景不瞭解。因而,引導學生理解高爾基對小男孩的關心和愛護是一個難點。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採用以下的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閲讀比較,突出愛意。

上課前,我讓學生閲讀高爾基和前蘇聯的一些歷史,學生讀後知道高爾基小時候生活貧苦,但他學習非常刻苦,長大後終於成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當時(1928年)正為國家的革命事業而日夜操勞。並且他所寫的作品在國內乃至世界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成為孩子們心中的英雄。這為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奠定了情感的基礎。

上課時,再讓學生閲讀全文,知道課文講了兩個攝影師要見高爾基,而高爾基對小男孩和雜誌社記者的態度截然相反。(對待記者冷淡和不見,對待小男孩熱情和“一定”要見)當祕書告訴高爾基來了一位攝影師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小男孩,但知道是記者後就不見。並告訴祕書:如果小男孩來了就一定讓他進來。引導學生明白:記者來肯定是為了宣傳高爾基,高爾基不感興趣,不願為宣傳自己浪費一點時間,所以不見。小男孩來照像是為了給班級辦牆報,是為了學習,所以高爾基儘管忙,還是熱情接待他。通過比較,學生理解到高爾基對小男孩的愛,對下一代的關心愛護。引起學生的懸念:小男孩為什麼能見到高爾基?高爾基為什麼要見小男孩?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高爾基對下一代的濃濃愛意在學生的腦海裏留下深深的烙印。

二、細品詞語,深化愛意。

在小男孩準備給高爾基照相時,高爾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高爾基側過臉,對着小男孩微笑……其中,“吩咐、微笑、趕緊、喊”等詞。充分地體現了高爾基的耐心和對小男孩的關懷。讀完第七自然段第一句後,我故意説:“吩咐是指長輩對晚輩或上級對下級的命令。用在這裏老師覺得這個詞用錯了。你們同意嗎?”學生議論紛紛,很快得出了結論:“這詞沒用錯,因為小男孩正給高爾基照相,高爾基必須聽小男孩的話。”“這個詞用得好!這體現了高爾基對工作認真的小攝影師的尊重和表揚……”“那麼,這兩個自然段中哪些詞語又能體現這種情感?”這一引一導,學生很快就找了出來:“小男孩雖然擺弄了很久,可高爾基微仍笑着,説明了高爾基很有耐心、非常和藹可親。”“小男孩雖然忘記了帶膠捲,哭着走了,但高爾基沒責怪他,趕緊站起來……”有了這樣的理解,學生讀起書更投入了,更有感情了。在讀書中加深高爾基對小男孩愛的理解。

三、激發想象,拓展愛意。

這篇文章,以高爾基和小男孩的對話為主,有了上面的情感朗讀,現在再讓他們自己分角色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學生熱情高漲,把每個角色演得惟妙惟肖,在表演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讓學生再讀全文並進一步思考:“小男孩會再來嗎?”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會自然地由此想到高爾基還會等待小男孩來嗎?學生又一次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一個個副有創意的結局為這一課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附故事續寫:

小男孩走後,高爾基十分難過,小男孩更是為沒有把老師交給他的任務完成而傷心。過了幾天小男孩又來了,祕書馬上把這件喜事告訴了高爾基,高爾基非常愉快,親自迎接小男孩。小男孩看見高爾基後,臉馬上紅到了耳根,説:“高爾基先生,上次我沒帶膠捲影響了您的工作,這次我一定把老師交給我的任務出色完成。”高爾基笑了,説:“不要緊,快進來吧!”高爾基按上次的樣子拿了張報紙坐到了沙發上。小男孩説一切準備妥當,高爾基側過臉微笑,這次小男孩把高爾基照得漂漂亮亮的。他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想到照片貼到黑板上同學們興奮地指指點點的樣子,不由得高興地笑了起來。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二

1、以問題導入新課比單純的敍述更吸引人。引發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課文、尋找答案的熱情,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2、在設計教學時,教師以兩個“突然”句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針對兩個“突然”提問,將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作為串聯課文的“珠子”。

在實際教學中,這種抓重點詞、短句的方法收效很大。一是學生能全部集中過來,探索這幾句話如何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二是在人物角色、口吻、心理活動的捕捉等方面顯得準確了很多。

3、本課講的故事並不複雜,但故事中所藴含的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真摯的愛,卻是三年級的孩子不容易體會到的。因此,教學這一課,應該緊緊圍繞“愛”這一情感中心,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4、教師抓住“吩咐”一詞,在正確理解和運用的基礎上讓學生聯繫具體語言環境揣摩其中包含着的高爾基對小男孩的喜愛之情。“吩咐”一詞在文中包含着的內涵:高爾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愛所感染,因而也就聽從“吩咐”。從中足以看出高爾基的童心童趣和對小男孩的喜愛。

5、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及態度的變化,通過高爾基對記者和對小男孩截然不同的態度對比:高爾基對待記者的冷淡和不見,對待小男孩的熱情和“一定”要見,讓學生再次深刻體會到高爾基對孩子們的關心和愛護。

6、最後以問題結束課文:“小男孩會再來嗎?”激發了學生的想象,進一步把他們引進情境之中。在他們積極的思維中,引起情感的共鳴,使高爾基對下一代的濃濃愛意在學生的腦海裏留下深深的烙印。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三

在教學國小三年級語文《小攝影師》一課時,小攝影師帶着遺憾哭着跑出去了,儘管高爾基一再喊着:"孩子,我這兒有膠捲!"此時,"小攝影師"聽到高爾基的喊聲了嗎?他回來了嗎?他為高爾基拍照了嗎┄┄這一系列問題,成了學生們心中的疑團。把握住他們對此的好奇心,我為孩子們的思緒鋪上一條想象、創造之路,就此提出問題:小攝影師為什麼沒回來?後來他為高爾基拍照了嗎?你覺得可能會怎樣,把你的想法説一説。學生原以為文中沒寫結局,無從尋找結果,一聽老師讓自己續尾,好奇心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略加思索後,有的説:"那個小男孩只顧傷心,沒聽到高爾基喊他。"另一個説:"他聽到了喊聲,但他不好意思回去。"孩子們用自己的思緒揣摩着小攝影師的心態。"有的説,他在車上太傷心了,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第二天才來,門衞領他上去了。他按上次的設計讓高爾基坐好,完成了拍攝。"我很贊同幾個同學的想法並説:"完全有這種可能,你們説得真好!"其他同學聽了,也不甘示弱,一個男生站起來説:"小男孩出色的完成了任務,老師表揚了他,同學們都很羨慕他。巧妙的鼓勵是思維發散的"催化劑",在這副"催化劑"的作用下,有的同學竟想到高爾基到他們班裏去做客。

孩子們的想法雖然樸實、稚嫩,但充分展示了他們創新思維的成果,同時也表現出學生那種積極的、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毫無波折的生活經歷。我剛想總結幾句,班裏的李澤天硬是舉手,説他的想法與別人不同。他是個愛説的男孩,如果不讓他説,那是不可能的。"我想,高爾基非常希望小男孩的願望實現,他等了很長時間不見小男孩來,他派祕書到外面打聽小男孩的家在哪,然後讓司機開車帶他找到小男孩,拍了照片。"對於一個三年級的孩子來説,這一想法確有創造性,他從高爾基的角度出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顯然結局的可能性不大,高爾基的工作非常忙,要找一個不知名的小男孩猶如大海里撈針。學生開始竊竊私語,教室的氣氛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如果我否定了他的答案,肯定會打擊他的積極性,但他的思維過程也體現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與發展。另外,對深化主題--突出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愛,起了強化作用。所以我也肯定了他的答案,同時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生活去展開想象。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啟發,經過大家的討論,形成了多種猜測,學生學習的激情也高漲起來。在後來的五分鐘練筆中,學生都奮筆疾書。在日常教學中,在深入領會貫徹新課程精神的前提下,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發揮孩子們身上藴藏着的無限的創造潛能,多給他們成功的鼓勵,少給他們嚴厲的訓斥,讓創造的"幼苗"在如母愛般的呵護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