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詩兩首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3W

古詩兩首多篇

古詩兩首 篇一

這一課共編排了兩首古詩。

《江畔獨步尋花》一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杜甫。這是詩人寫的組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裏的第六首,全組詩共七首,記錄了詩人在四川成都錦江邊獨自散步尋花的全過程。詩的題目是“尋花”,全詩圍繞着花景來寫。前兩句寫花,從滿蹊(分佈)、幹朵萬朵(數量)、壓枝低(繁茂)這不同角度寫,使人印象深刻,不覺得重複。後兩句寫花間的景象,由寫靜態轉為寫動態,細緻刻畫了蝴蝶和黃鶯。全詩描寫動靜相應,有聲有色,意境十分優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離亂後得以安居時的喜悦心情。

《菊花》一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元稹。這是一首詠菊詩。“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詩人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品格發出由衷的讚美。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新詞。

2.能看註釋,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請學生給大家背誦學過的古詩。

2.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詩可以説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好多古詩都描寫了引人人勝的景色,進而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只理解詩的字面意思還不夠,還要把詩中的語言文字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使自己深入到詩境中去悟情。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

3.板書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二、解題,介紹作者。.

1.請學生根據註釋解題。(在江邊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2.師生交流有關詩人的資料。

杜甫,字子美。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和李白並稱李杜,代表着唐代詩歌的兩座高峯。自幼好學,很有政治抱負。漫遊各地,與李白相識。安史之亂前住在長安,生活貧困。

安史之亂後,棄官移家成都,在浣花溪邊築草堂。晚年離開成都,病死在湘江途中。他的詩歌敢於大膽揭露社會矛盾,批判統治者的罪惡,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歷史,被稱為詩史。

三、抓字眼,明詩意。

1.自讀古詩。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字眼)。

(“黃四娘”是誰?“自在”什麼意思?“嬌鶯”什麼意思等?)

2.分組互助學習,可查字典。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來理解字詞的意思。

(“黃四娘”,杜甫的鄰居。“自在”是指自由自在。“嬌鶯”是指黃鶯嬌柔的歌喉。)

3.師生共同討論,理解詩意。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這兩句的意思是:黃四孃家的小路上開滿了鮮花,千朵萬朵,壓得枝條低垂下來。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這兩句的意思是:戲鬧的蝴蝶戀戀不捨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黃鶯放開嬌柔的歌喉不斷地啼唱。

四、提問題,悟詩情。

1.“話”的意思弄明白了,那麼怎麼把詩中的意思變成頭腦中的畫面呢?我們不妨針對詩中詞語來提幾個“什麼樣”和“怎麼樣”的問題。

2.給前兩句提問題,悟詩情。

(1)鼓勵學生提問題,教師可做示範。

(“什麼樣的小路上,開滿了什麼樣的花?這些花壓得枝條都怎麼樣了?”)

(2)針對這些問題來想一想,當時的情境怎麼樣呢?也就是説,你頭腦中的畫面是什麼樣的?

(3)出示一張場景圖畫投影片,啟發學生思維。

(黃四孃家門前有一條曲折的小路。小路旁開滿了各色各樣的鮮花,成千上萬朵花壓得枝條都低低地彎下了腰。)

3.給後兩句提問題,悟詩情。

(1)學生分組討論提問題。

(什麼樣的蝴蝶怎麼飛舞?黃鶯的叫聲怎麼樣?它好像在説什麼?)

(2)針對這些問題來想一想,你頭腦中的畫面是什麼樣的?

(留連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叢中上下追逐着、戲鬧着。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宛轉動人,好像在説:這裏多美呀!)

五;想畫面,詠詩句。

1.想象當時的畫面,詩人看到、聽到後的反應。

(感歎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離亂後得以安居時的喜悦心情。)

2.指導朗讀。

(採取學生練讀、評讀的形式,要求讀出對生活的熱愛,作者看到景物後的喜悦心情。)

六、根據你的想象,把詩中描寫的景物畫下來。

1.學生自畫。

2.集體交流。七、作業 :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1.板書課題:菊花。

2.師生交流有關詩人的資料。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他是北魏鮮卑族拓跋部後裔。元和十年,與白居易等酬唱頻繁。詩與白居易齊名,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有《元氏長慶集》。

二、抓字眼,明詩意。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舍 斜 盡

2.再讀古詩,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

(“繞舍”什麼意思?“似”什麼意思?“更”什麼意思?)

3.分組互助學習,可查字典,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來理解字詞的意思。

(“繞舍”是指環繞着房屋。“似”是好像的意思。“更”是再的意思。)

4.師生共同討論,理解詩意。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這兩句的意思是:一簇簇秋菊環繞着房屋開放,好像是到了隱士陶淵明的家,我一遍又一遍繞着籬笆觀賞菊花,不覺得太陽已漸漸西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這兩句的意思是:在百花中我並不是對菊花情有獨鍾,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可觀賞的花。

同桌互相説一説詩意,指名説。

三、提問題,悟情境。

1.學生分組針對詩中詞語提幾個“什麼樣”和“怎麼樣”的問題。

2.師生共同歸納。

(1)秋天的菊花叢開得怎麼樣?

(2)誰一遍又一遍地怎麼樣觀賞菊花?

(3)菊花開過後花壇什麼樣?

3.針對這些問題想一想,你頭腦中的畫面是怎麼樣?

(開得正豔的菊花這一叢、那一簇,在房屋的周圍競相開放。我繞着籬笆看看這叢,又看看那簇,有時還蹲下來認真觀賞。菊花開過後,這房屋的周圍也就再沒有可觀賞的花了。)

四、想畫面,詠詩句。

1.想象當時的畫面,詩人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詩人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品格發出由衷的讚美。)

2.詠詩句、指導讀出讚美的語氣。

採取分組練讀,評讀的形式。

3.試背這首詩。。

五、選做作業 :根據你的想象,把詩中描寫的景物畫下來。

(一)、看拼音寫詞語

(二)、按要求填空。

1.“菊’’共——筆,第四筆是——。

2.“陶”共——筆,第九筆是——。

3.“此’’共——筆,第五筆是——。

(三)、多音字組詞。

卸 別

叫 更

(四)、解釋下面字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

蹊:

留連:

自在:

恰恰:

獨步尋花:

《菊花》:

秋叢:

繞舍:

籬:

盡:

更:

(五)、無把詩句補充完整,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1.——自在嬌鶯恰恰啼。

2.——似陶家,遍繞籬邊。

(六)、知識積累。

1.你所知道的唐代的詩人還有

2.你還知道杜甫寫的什麼詩?能寫下來嗎?

古詩兩首 篇二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字卡、詞卡、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

1、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

2、老師背誦《贈劉景文》

3、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一)釋題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

2、師簡介詩人“蘇軾”

(二)看圖説話

看圖,説説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三)初讀感知,瞭解古詩大意

1、自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 殘 橙 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5、師説句意,讓學生來猜猜寫的是哪句詩。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再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夥伴體會讀,讀完後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後再讀。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麼?

(秋天,收穫的季節)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

首 枝 記 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後找小夥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範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一)釋題

1、讀題

2、簡介詩人“杜牧”(杜牧是小杜,杜甫是老杜)

(二)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三)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1、根據《贈劉景文》的學習經驗,(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請——背詩文)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四)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五)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師範讀,生邊聽邊想象。

2、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六)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藉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夥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

課後“我會填”。

古詩兩首 篇三

教學要求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以《尋隱者不遇》為例,學習並初步運用讀懂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3.訓練學生把對語言文字的抽象思維變成生動畫面的形象思維。

4.背誦、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教學難點 

如何把“話”變成“畫”。(即:如何使抽象思維變成形象思維。)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文字投影片、圖畫場景投影片、錄有古曲的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學法

(一)導言。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詩可以説是其中的一顆明珠。好多古詩都通過描寫引人入勝的景色,進而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的時候,不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還要把語言文字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使自己進入到詩的意境中去,從而正確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讀古詩的一種方法——把“話”變成“畫”。

(打出投影,出示複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師生一起對照投影片審題、解題,搞清楚“話”和“畫”的涵義。)

話——詩中的語言文字。

畫——通過再造想象,將語言文字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

二、指導學法

(一)抓字眼、明詩意。

1.自讀古詩《尋隱者不遇》。

2.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詞、句。

3.逐字逐詞逐句弄懂詩的字面意思。(可以通過聯繫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師作適當的點撥。)

4.指名説説這首詩的字面意思。

(賈島在松樹下問一個小孩,他師傅去哪兒了,小孩説師傅採藥去了,就在這座山中,但是雲霧瀰漫、繚繞,不知到底在什麼地方。)

(二)提問題、想詩境。

以“松下問童子”這一句為例。

1.就詩句逐字逐詞提出問題。(可以提“什麼樣”、“怎麼樣”的問題。)

(1)什麼樣的松樹下面?

(2)誰怎麼樣問童子?

(3)問什麼?

2.根據所提問題想象畫面並用語言描述出來。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幫助學生形成畫面。

(2)學生藉助投影片描述畫面。

(在一棵高大挺拔、古老蒼翠的古松下面,身穿藍布長衫的賈島問一個正在樹下讀書,頭上扎着兩個髮髻的小孩:“小童子,你的師傅到哪兒去啦?”)

(3)鼓勵求異思維,説説你頭腦中的畫面是什麼。

(三)悟詩情,詠詩句。

1.根據你所描述的畫面,體會詩人當時是怎樣的感情。(同學討論,板書:興奮)

2.根據你所體會的感情,吟誦詩句。

三、總結學法

出示複合遮擋的文字投影片,師生一起總結歸納學法。

四、遷移鞏固學法

在教師適當的點撥下,運用學法學習古詩後三句。

(一)抓字眼、明詩意。

(二)提問題、想詩境。

1.學生針對詩中字詞提“什麼樣”和“怎麼樣”的問題

(1)小童子是怎樣回答賈島的?

(2)師傅什麼樣?他怎樣採藥?採什麼藥?

(3)山裏都有些什麼?

2.出示第二張圖畫場景投影片,內容是“青山白雲”,請學生根據所提問題,填充畫面內容並加以描述。

(三)悟詩情,詠詩句。

1.提問:詩人雖然沒能尋到隱者,但是當他想到隱者的生活是那樣自由自在、富有情趣,會是什麼心情呢?(同學討論。板書:羨慕)

2.帶着體會出來的感情吟誦這幾句。

3.追問:賈島尋隱者不遇後會怎樣?(描述畫面)心情又會如何?(同學討論。板書:嚮往)

4.配樂吟誦。

教師播放古曲,學生配樂吟詩,從而進入到廣闊而幽深的山中境界,體會詩人羨慕隱者這種與世隔絕,甘與大自然為伍,自得其樂的採藥生活和神往之情。

五、獨立運用學法

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六、佈置作業 

用把“話”變成“畫”的方法學習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一)指名背誦《尋隱者不遇》。

(二)限時集體默寫《尋隱者不遇》

二、學習《題西林壁》

(一)知詩人、解詩題。

1.請學生結合課外知識,先來講講對詩人的瞭解及對詩題的理解。

2.教師歸納小結。

這首詩是我國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早年中進士,以文章知名。他在詩、詞、散文的創作上都有很高造詣,作品大都揮灑自如,明快豪放。這首詩是作者遊覽廬山時,在廬山西林寺的牆壁上題寫的,因而名為《題西林壁》。

(二)抓字眼、明詩意。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

提示生字“緣”的寫法:左邊不要寫成“幺”,右邊不要在撇上加點。

3.學生找出不理解的詞句。

4.抽學生試講,教師訂正。

(1)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橫看”,正面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地看;“側”,從側面看。“嶺”,是山嶺;“峯”,是山峯。

①“嶺”和“峯”有什麼不同?

“嶺”——連綿起伏。

“峯”——高聳峭拔。

②“各不同”指的是什麼不同?

指的是看到的山的姿態不同。

③連起來説説句子的意思。

從正面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從側面看,廬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峯。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姿態。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①查字典,找出“緣”的幾種解釋;結合詩文,選擇合適的一個。(因為)

②結合“身在此山中”理解“只緣身在此山中”。

③説説前後兩句是什麼關係?(果因關係)

④用“果因”句式説説詩句的意思。

作者之所以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

⑤追問:為什麼詩人在廬山之中卻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

(因為詩人站的位置、看的角度不同,因而看來看去只能看見廬山的一部分,看不全面。)

(3)學生自己把全詩的意思説一説。

(三)悟詩理,誦詩句。

1.你從這首詩中得到什麼啟發?

(對比較複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調查分析,就容易主觀地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個事物。)

2.舉例説一説。

3.指導有感情地吟誦、背誦。

4.默寫《題西林壁》。

三、佈置作業 

將《尋隱者不遇》改寫成200字左右的記敍文。

(韓瑞生)

古詩兩首 篇四

(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字詞、背誦古詩

難點:理解意境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麼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學生藉助拼音讀古詩。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範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自由記生字。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並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本站·》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4、交流彙報自讀情況,並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師範讀。

自願讀。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並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班裏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