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詩兩首》詞句【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92K

《古詩兩首》詞句【精品多篇】

《古詩兩首》 篇一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2、瞭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所藴含的意味。

2、瞭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瞭解詩句所藴含的意味。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春天來了,小草綠了,花兒開了,柳樹發芽了,一切是那麼充滿生機。春天在人們心中是那麼地美好,在畫家、詩人的眼中更是別具一格,許多詩人把對春天的讚美、對春天的感受融入到一句句詩句中,

誰能背幾首與春天有關的詩?(指名背詩)

過渡: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詩句,首先我們學習第一首《江南春》。

二、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2)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

(3)介紹時代背景:唐代貴族統治者大興建寺之風,妄想借神佛保佑,長治久安,這使詩人想到了南朝統治者的覆滅,所以詩人在詩中借古諷今。

三、  初讀質疑。

1、自讀詩歌,掃除字音障礙。

2、根據詩句、插圖,想想詩句意思。

3、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四、  再讀解意。

1、品讀一、二句

詩歌以哪些景物表現江南春色?

(鶯啼、綠葉、紅花、水村、山郭、酒旗,組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圖)

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些景物。

師補充: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2、品讀三、四句

從詩句中可以知道南朝什麼很多?

師補充介紹南朝為什麼有這麼多寺廟。

現在這些寺廟怎麼樣呢?

(並不都在,有的倒塌,有的破損,飄搖於蒼茫的風雨之中)

連起來説説這兩句詩句意思。

師補充:三四句弔古,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託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台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五、精讀解情

1、  有感情地朗讀。

2、  整首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詩人眼前是一派美好春景,將實景和想象融為一體,多麼令人陶醉!詩人隨之而來的觸景生情,聯想起歷史上南朝興寺而亡,而今的唐朝依然重蹈覆轍,怎不感慨橫生?)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

2、瞭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歌所藴含的意味。

2、瞭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瞭解詩句所藴含的意味。

教學過程:

一、  複習

指名背誦《江南春》,並説説詩句意思。

二、學習第二首《春日偶成》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

(2)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遊,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

2、初讀解疑

(1)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

(2) 解疑:

“傍”“隨”“過”“川”怎麼理解?

“時人不識”怎樣理解?

“偷閒”是什麼意思?

3、再讀解意

(1) 品讀一、二句

這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春景?

這兩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2) 品讀三、四句

“時人”為什麼“不識”?

詩人擔心人們説閒話嗎?為什麼?

(3)連起來説説詩句意思。

一二句寫景:淡雲、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麼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身處這宜人春色裏,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閒貪玩呢?

4、指導反覆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請學生蒐集有關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古詩並背誦。

《古詩兩首》詞句 篇二

《草》

〖教學目標〗

1、學會2個生字,認識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知道小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2個生字,認識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讓學生觀察路邊、田邊、河邊等處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圖,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1、導言: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前面剛剛學過的幾首古詩嗎?

誰能背給老師和同學們聽聽?

(學生背,略。)

幾位同學都背得這麼流利,而且很有感情。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古詩《草》。這首詩摘選於《賦得古草原送別》的前四行詩句。

出示燈片1:

唐 白居易

離 離/原(yuán)上/草,

一 歲(suì)/一 枯/榮。

野 火/燒/不 盡 ,

春 風/吹(chuī)/又(yòu)生。

2、這首詩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詩人白居易寫的。

(領讀題目和作者)

這首詩有4個生字,大家看拼音,讀一讀。

(學生拼讀,指明讀)

二、聽錄音朗讀課文

師:在燈片標出讀法。

三、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讀一遍,看看這首詩是寫什麼的,哪些地方看不懂。

(這首詩是寫草的,是從題目看出來的)

2、這首詩是寫哪兒的草呢?請看“離離原上草”中的“原”字。誰能用“原”這個字組個詞?

原因 原來 高原 草原 原人 原子彈

小結:同學們知道的不少!請想一想:“離離原上草”的“原”是指黑板上的哪一個詞語?

草原。

大家同意嗎?是的。這裏的“原”就是草原。

“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

3、問:草原上的草長得怎樣呢?

出示一幅“草原圖”。

(指名回答)

草原上的草長得很高,很密。茂盛,一棵挨一棵。綠油油的,一眼望不到邊。

小結:説得太美了。聰明的同學們看了這幅圖,一定知道“離離”是什麼意思了。誰説説?

就是草長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老師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説説。

4、看第二句“一歲一枯榮”。誰能用“歲”説一句話?

(指名回答)

剛才有同學説的句中都有“歲”字。他今年8歲了,也就是説,他從生下來到現在幾年了?8歲是8年,1歲就是1年。

問:一年有幾個季節?

春 夏 秋 冬

一年四季草有哪些變化呢?

出示四季草圖。

(指名説説)

小結:小草一年當中,有兩次明顯的變化,綠一次,黃一次。春夏長得茂盛,秋冬就枯黃了。“一歲一枯榮”就是一年當中,草茂盛一次,乾枯一次。

5、再看“野火燒不盡”這一句。“燒不盡”就是燒不完!

問:“盡”就是完的意思。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葉都凍死了,枯黃了,大火一燒燒得乾乾淨淨,白居易為什麼説燒不盡呢?學生看圖疑思。

出示一幅“火燒圖”。

地下的草根沒燒着,所以説沒燒盡。

出示一幅“草根圖”。

6、學到這兒,我想同學們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誰能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師畫的畫上畫出來?

(春天來了,春風一吹,小草長出來了)

四、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現在請同學們跟老師朗讀這首詩。

總結:同學們,大火燒得那麼厲害,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風一吹,小草齊刷刷地生長出來了。你們覺得小草頑強嗎?正因為小草的生命力很頑強,白居易才寫詩讚美它。

2、全班用讚美的語氣讀全詩(配樂):

分角色讀:找一名學生讀一、二行,女生讀第三行,男生讀第四行。

自由讀;

會背的站起背。

3、以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看誰背的好,各組評出兩名優勝者;參班裏賽,評出“之星”和“小標兵”。

4、同學們,放學回家誰願意背給媽媽聽?現在請“朗誦小標兵”表演,我當你媽媽,你背給我聽聽好嗎?想想,到了家裏該怎麼説。

師:我女兒真行,老師剛教完就會背了。

5、願意背給奶奶聽嗎?

(指一名學生到前邊來。)

現在,我當奶奶。你奶奶沒有文化,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

師:後面兩句我聽懂了。你看俺孫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奶奶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哪有錢上學啊!

6、請同學們跟着錄音唱“小草”的歌曲。

結束語: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同學們,放學回家後請把《草》這首古詩背給家裏的人聽。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藉助詩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體味創作詩文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藉助詩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語境導入:

同學們,這些日子老師看到許多小朋友在操場上放風箏,不禁使我想起了一首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喜悦的,此時你腦海中有哪些關於春天的詩?

生吟誦古詩。

2、讓我們帶着春天的氣息,一起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的──(生齊讀)《宿新市徐公店》。

3、釋題:

齊讀課題,在這兒新市是地名,現今湖南省攸縣北;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那麼“宿”在這兒是什麼意思呢?

二、初讀古詩,讀通詩句

1、出示詩文內容。

2、自由大聲地朗讀古詩,把詩讀準了。

3、同桌比一比,看誰讀得準確。

4、指名讀(讀得怎樣?)

師範讀──齊讀。

三、藉助意象,入情入境

1、我們常説詩情畫意,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真想把這幅美景畫下來,可又不知道該畫哪些景物,怎麼畫?你願意幫幫老師嗎?

(願意)

這可不是嘴上説説就行的,你們還得認認真真讀上幾遍古詩,一邊讀一邊想想每句話的意思。然後四人小組討論畫什麼景物,怎麼畫,呆會兒我們在黑板上一起畫,能做到嗎?

2、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

3、集體交流:

你想畫下什麼,什麼樣的,從詩中哪兒知道的?

⑴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畫菜花,師畫一朵,問:你滿意嗎?

黃蝶,什麼顏色?為什麼?

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嗎?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

師:面對着這樣一望無垠的油菜花,面對着急切追蝶的孩子,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⑵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過渡:一心只忙着追趕蝴蝶的孩子,並沒有留心周圍的迷人春景,你看到了嗎?你會留下什麼景物?

籬落疏疏:(籬笆,什麼樣的籬笆?你從哪裏看出來?)

一徑深:組詞理解:徑,路徑(在籬笆的旁邊還有什麼呢?),你看到了什麼樣的小路?

樹頭花落,樹上的花會形成濃密的樹陰?

未成陰?(引導:夏天枝繁葉茂,綠樹成陰,未成陰就是還沒有樹陰的新葉已長出來了……)

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想説什麼?

4、想把美麗的春天和活潑的孩子放在一幅畫中嗎?

5、齊聲配樂朗讀。

6、説詩意:這樣的詩,這樣的畫,如果能用自己的語言説出來就更精彩了!

7、春天是一幅畫,春天是一首詩,春天更是一首歌。你彷彿還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8、我把同學們描繪的春天即興創作了一首詩歌,願意聽一聽嗎?

三月,是美妙的

一剪剪嫩芽的葉子

一叢叢微笑的迎春

一隻只跳躍的飛雀

都是

美麗的音符

三月

是柔軟的風

是細膩的雨

是含羞的花

是新綠的草

……

四、拓展延伸,創作詩文

1、學生嘗試創作詩文:

其實,春天就像我們同學,相信你們的筆描繪出來的春天會更美,可以學着老師的樣子來試一試?也可以像楊萬里那樣寫一首四言絕句。

2、全班交流,讀詩。

【板書設計】

枯 野火燒不盡 景 美麗

草 宿新市徐公店

榮 春風吹又生 人 可愛

【課後反思】

古詩教學重在入情入境賞讀,不在解釋詞句的意思。第一首古詩首先以問題帶學生入境,通過看課件讓學生初步感受小草生命力的頑強,再在學生的自讀自悟、組內討論、全班交流中入情。朗讀從讀通──讀懂──讀美──背誦體現層次的遞進性,特別是背誦這一環節,用口語交際情景表演的方式來進行,學生興趣濃,課堂氣氛活躍,效果顯然是一舉多得。

繪畫是低段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第二則古詩意境優美,畫面生動,讓學生給詩配畫,把古詩教學形象化生動化了。在賞讀環節上設計了讓學生給課件配樂朗誦,讓學生對詩歌的節奏、韻律、快慢、語調、情趣等有了充分的練習,學生喜歡,好。

《古詩兩首》|人教版 篇三

在本次重慶全國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中,浙江的《古詩兩首》猶如一朵奇葩,光彩耀人。無論是評委還是聽課教師,對整個課堂設計和課堂效果都讚譽有加。本課獲得了一等獎的第一名。特擷取出來供大家細細學習揣摩。

古詩二首

執教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外國語學校 王自文

課前談話:還記得王老師嗎?給王老師打打招呼(學生有叫親愛的王老師,尊敬的王老師等)

師:能不能叫王叔叔?

生:王叔叔(笑)

上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兩首古詩,請同學們拿出課文,讀讀這兩首詩,結合註釋試着説説這兩首詩的主要意思。

生讀課文,教師板書兩首古詩的詩題——《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誰來朗誦這兩首古詩。(大屏幕同時呈現兩首古詩)

一生讀第一首,老師指導朗讀“薰”;另一名同學讀另一首。

師: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思考兩首古詩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齊讀古詩。

生:這兩首詩的作者所處的朝代都在南宋。

師:你們對宋王朝有哪些瞭解?簡單地説。

生:(介紹南宋的歷史)南宋王朝並沒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訓。

生:(介紹蒐集的資料)

師:是的,那是個非常複雜的時代。(老師介紹歷史背景)。

師:誰來説説第二首詩題目的意思?

生: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意思是……

生:……

師:對這首詩的大意你能説説嗎?

生:(有點緊張)

師:別緊張,自己怎麼理解的就怎麼説……

生:(用自己的話,基本講清楚了)

師:淪陷區的百姓被稱為——

生:遺民(老師板書)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以後,你覺得“遺民”應該怎樣理解?是“遺留在淪陷區的人民嗎?

生答:是遺棄的人民)

師:詩句中的“胡塵”僅僅是灰塵嗎?

(播放音樂,展示詩句引導學生想象看到了什麼?)

生:我彷彿看到了金兵一連串的馬蹄聲,踐踏在人們的身上。

師: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馬蹄之下?

生:老人

生:婦女

生:孩子

師:他們留的是怎樣的淚啊?

生:流淚

師:那滴滴的淚是什麼淚?

生答。(痛苦,憤怒,絕望,期盼……)(師板書:清涼)

師:北方的壯麗山川陷落了——西湖邊還是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異族的欺壓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權貴們在歌與酒之間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復中原的部隊,望眼欲穿——南宋的統治者們終日尋歡作樂,早已將失地與那兒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雲外。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讀了這首詩,你現在有什麼樣的感想?

生:我的心裏有同情,同時感覺宋朝政府真是腐敗無能。(師板書:淒涼)

師:是啊,他們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卻是他們的盼啊,盼啊!讀——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吶,……一年過去了,讀!

生: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5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十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65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他們哪裏知道,自己早已被拋棄了,被那些終日沉醉在湖光山色、鶯歌燕舞中的遊人們拋棄了。

課件出示《示兒》,教師引讀,學生再讀。

師:詩人到死都沒有看到中原的統一,他的心情怎樣?

生:我感到詩人非常失望。

師:內心的心涼之感是一種悲涼之感。(板書悲涼)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朝在幹什麼呢?讀林升寫的《題臨安邸》

生:山外青山樓外樓……

師: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朝在幹什麼呢?

生再讀。

師:那讓人悲涼的南宋王朝在幹什麼?

生再讀。

師:對這首詩你有什麼不理解的嗎?

生:為什麼説杭州把比作汴州?

師:對於汴州,你們想了解嗎?

生:想。

(課件展示《清明上河圖》,伴隨音樂介紹汴州:汴梁曾經是北宋的都城,是當時歷史上最發達、最繁榮的一個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這幅全長5米多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再現了一個都城的繁華與富裕:風景如畫、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富足安寧……但是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從城門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從北宋的最後兩個皇帝被俘成為階下囚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蕭條,人民流離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淪陷了,可是那些達官貴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過上了暖風襲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樓外樓的今天,彷彿就是汴州繁華似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蕭條的今天,會不會變成杭州的明天?。)

師: “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無論在汴州還是杭州,那些權貴們不都是日日飲酒、朝朝作樂嗎?汴州已經淪陷了,杭州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那些昏昏度日的當朝統治者斷送了一個汴州,難道不會再斷送一個杭州嗎?

生:……

師:你怎麼理解這個醉字?透過這個“醉”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我彷彿看到了他們花天酒地,一個個大腹便便的……

師:通過這個醉字,你還能聽到什麼?

生:……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你有何感受?

生:我感覺總有一天……

師:請你朗讀一下。

生朗誦。(掌聲)

師:當這兩首詩同時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生:我感受到宋朝政府腐敗無能。

生:我感到了一種鮮明的對比。痛苦的日子一年又一年,杭州的權貴們吃喝玩樂,……我覺得他們太對不起為他們流乾眼淚的百姓了。(掌聲)

生:……

師:而西湖旁邊的這些權貴們卻還在花天酒地之中。讀——

生讀:

師範讀,一生再讀。

有沒有注意第二個句子——“西湖歌舞幾時休”是個什麼句子?

生:問句。

師:誰問誰?

師:是作者在問南宋統治者。

師:如果你是作者,你怎麼問他們?

生:(有些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現在,請你指着那些統治者的鼻子,你怎麼問他們?

生:(憤怒程度有所提高)——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現在,就請你指着這個昏庸的南宋皇帝,你怎麼問?

生:(越來越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台下掌聲)

師:讓我們一起來問一問這個昏庸的皇帝!

生:——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讀了這兩首詩,你有沒有發現,詩人有一顆怎樣的心?

生:憂國憂民之心。

師: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野心勃勃、對江南之地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對這兩首詩的作者,你想對誰説些什麼?

生練筆。

請五名學生學生上台。

生:……你們對得住哪些老百姓嗎?

生:……

(學生寫得很精彩,感情也很投入)

師: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史上一位最著名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蹟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播放《滿江紅》)

師:讓我們在激昂的音樂聲中結束今天的這一課吧!

【板書設計 】

題臨安邸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清涼 淒涼 悲涼)

南 杭州                              北 汴州

秀麗                                 壯美

醉                                   淚

權貴尋歡                              金兵橫行

└                                   ┘

憂國憂民

評價:

1、課程資源的整合。把同一個時代的,情感有密切聯繫的兩首詩同時放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處理,並補充另外的詩詞。這在古詩教學中,有別於主題拓展式的處理,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2、教學流程的設計。整體的大氣和局部的精緻的巧妙結合。

3、詩歌特色的把握。詩歌意義的理解與重點詞句意藴的開掘和諧統一。

附:教學設計

《古詩二首》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外國語學校 王自文

【教學內容】

浙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古詩二首《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教學理念】

1、語文課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途徑之一就是整合,對三維目標的整合,對教學內容的整合,對教與學方式的整合,在整合中實現學生語文素養最大程度的提升。

2、語文課堂中,預設與生成應該實現最高程度的統一。預設不充分的課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課堂。充分的預設能為生成提供寬廣的平台與深厚的知識背景,即時的生成能為預設增添靈動的色彩和跳躍的節奏。

3、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宏揚民族優秀文化的舞台。古詩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學生心智成長。

【文本解讀】

這兩首古詩都是南宋詩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生活情況。但是兩首詩所反映的社會角度又是不一樣的。《題臨安邸》表現了南宋的統治者們在南逃至臨安後,依然窮奢極欲、置國恥家難於不顧而終日沉湎於酒色香風中的種種醜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原淪陷的原因及江南面臨的命運。《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表現了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在侵略者鐵蹄下苦苦掙扎、空盼王師的情景,表達了詩人的一腔憂憤與同情。若再聯想到南宋統治者的種種所作所為,則更令人憂其所憂、憤其所憤。這兩首詩正好是從一正一反兩個角度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種種特徵。因此,如果將這兩首詩整合起來,互為表裏,互相映襯,則必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學習目標】

1、藉助註釋,獨立學習,正確理解兩首詩的意思。

2、在兩首詩的對比學習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3、在反覆誦讀與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受到情緒的感染和心靈的震撼。

【教學策略】

對課文中的兩首古詩進行整合,構建“主題式”、“立體式”的詩歌教學框架。即以對南宋這一時代的整體觀照為核心,將文中的兩首詩組織納入這一個主題。再適量補充同時期的相關詩詞。建構起一個互相聯繫、互相映襯、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體課堂。

【教學過程 】

一、交流資料,瞭解背景。

1、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兩首古詩,他們的作者所處的朝代都在南宋。你們對宋王朝有哪些瞭解?

2、是的,那是個非常複雜的時代。今天我們所學的兩首詩正是從不同側面反映那個時代的。相信同學們通過學習,會對歷史上曾經建都杭州的南宋王朝有更為全面的認識。

二、自學詩意,感受詩境。

1、瞭解詩題。

2、根據註釋,利用收集的資料,自學理解詩意。

四人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

(1)質疑,提出解釋不清或不順的詞、句。

(2)交流,説説這兩首詩的詩意。

(3)隨機引入,展開想象。

關於《題臨安邸》-----------“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1、你知道汴州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嗎?

2、課件展示《清明上河圖》

師:汴梁曾經是北宋的都城,是當時歷史上最發達、最繁榮的一個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這幅全長5米多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再現了一個都城的繁華與富裕:風景如畫、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富足安寧……但是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從城門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從北宋的最後兩個皇帝被俘成為階下囚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蕭條,人民流離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淪陷了,可是那些達官貴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過上了暖風襲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樓外樓的今天,彷彿就是汴州繁華似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蕭條的今天,會不會變成杭州的明天?

3、指名朗讀《題臨安邸》

4、“暖風薰得遊人醉”,你能看到那遊人中有哪些人嗎?你能看到他們在幹些什麼嗎?

學生想象説話。(遊人——掌握國家命運的統治者們。想象他們窮奢極欲、沉迷酒色的無恥醜態)

5、自由練讀。指名讀。

關於《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抓住“遺民淚盡胡塵裏”

1、什麼是“胡塵”?

2、聽錄音,想象:金兵的鐵蹄踐踏在什麼地方?

3、交流

4、誦讀

三、誦讀想象,體悟詩情。

1、充分地、飽含深情地朗讀兩首詩,想象:你在兩首詩中分別看到了些什麼、聽到了些什麼?

2、交流。

將兩首詩所勾勒的畫面相互交織起來,形成對比。教師隨機點撥,將情感引向深入。

(北方的壯麗山川陷落了——西湖邊還是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異族的欺壓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權貴們在歌與酒之間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復中原的部隊,望眼欲穿——南宋的統治者們終日尋歡作樂,早已將失地與那兒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雲外……)

①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以後,你覺得“遺民”應該怎樣理解?是“遺留在淪陷區的人民嗎?(被南宋統治者們拋棄的人民)

②南宋王朝的當權貴族們在小小的臨安城中住了一年又一年,年年月月西湖上游船不斷、歌舞不絕;淪陷區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鐵騎之下苦苦掙扎了一年又一年,分分秒秒幾乎將眼淚流乾。他們還掙扎着,是因為他們的心底還有一絲期盼,期盼有朝一日能望見南宋軍隊的旗幟在南邊遠遠的地平線上出現。

③補充陸游《示兒》。

過渡:他們哪裏知道,自己早已被拋棄了,被那些終日沉醉在湖光山色、鶯歌燕舞中的遊人們拋棄了。

④有感情的朗誦兩首詩。

四、拓展學習,激情練筆。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無論在汴州還是杭州,那些權貴們不都是日日飲酒、朝朝作樂嗎?汴州已經淪陷了,杭州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那些昏昏度日的當朝統治者斷送了一個汴州,難道不會再斷送一個杭州嗎?

2、練筆。

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野心勃勃、對江南之地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對這兩首詩的作者,你想對誰説些什麼?

①自由選擇,自由練筆。

②交流。

3、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史上一位最著名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蹟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4、放歌曲《滿江紅》

《古詩兩首》 篇四

3、古詩兩首

第一課時《望洞庭》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洞庭湖風光的多媒體課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説一説。

(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相:相互。 和:和諧、協調。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理解這句詩意:

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詩中把什麼比作什麼?

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 光 / 秋 月 / 兩 相 和 ,潭 面 / 無 風 / 鏡 未 磨 。

(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

遙望:遠望。 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裏一青螺”。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麼?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詩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這句詩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白 銀 / 盤 裏 / 一 青 螺 。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説一説。

學生髮揮想象,自由描述。

三、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指導寫字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

2、範寫“潭、螺”,指出書寫要點。

3、學生完成習字冊。

五、作業。

1、用鋼筆完成習字冊。

2、抄寫書後第三項詞語兩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第二課時《峨眉山月歌》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 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具準備:插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有的同學在學前就會背許多首古詩,上學後,我們又學習了一些,誰願意把你記住的古詩給同學們背背?你知道是誰寫的嗎?(指名學生背古詩,説作者)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一)介紹作者

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李白是個怎樣的詩人?誰願意介紹一下?(指名介紹李白)

過渡語: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

“眉”的半包圍不能寫成“屍”。提醒讀準生字“君”、“羌”。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5、簡介“峨眉山”。

6、學生根據註釋自學,試着理解詩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學情況。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夜發——連夜出發。

向——駛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着,只好懷着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8、指名連起來説説詩句的意思。

9、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 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 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麼,低頭看到了什麼?這時他會怎麼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麼樣的?

(3) 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10、練習背誦。

三、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默寫《峨眉山月歌》。

3、完成書後第四題的第1小題。

4、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後向同學推薦。

古詩兩首 篇五

(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識字詞、背誦古詩

難點:理解意境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麼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學生藉助拼音讀古詩。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範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自由記生字。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五、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並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4、交流彙報自讀情況,並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師範讀。

自願讀。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四、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並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班裏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 篇六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能體會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其中一首詩描述的景象。

3.理解詩歌內容,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並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教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

3、能初步理解詩句中帶點詞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説出《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所描繪的情景。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説習慣。

教學重難點:對七言古詩的朗讀和對重點字詞的體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説起背古詩來,老師也要向你們豎起大拇指了。但要是吟誦古詩,我們小朋友可要虛心學了。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唐代兩位最著名詩人寫的兩首詩。(板書:古詩兩首)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望廬山瀑布

(1)拼讀廬、瀑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2、解題:

(1)“望”是什麼意思?(遠看、仰望)

(2)“廬山”,你熟悉嗎?前面我們在哪裏接觸過呀?誰能再來説説廬山的風景怎樣?

(3)生交流。

(4)廬山的雲霧給廬山戴上一層神祕的面紗。那廬山的瀑布又給它增添了怎樣的色彩呢?

三學習初讀詩句,説説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説説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討論:“煙”這裏指雲霧。可觀察幻燈片。山峯上經常雲霧繚繞。太陽光照射在雲霧上,就呈現出一種美麗的紫紅色的光彩,這就是“紫煙”。由於“紫煙”輕輕飄動,所以詩人説“生紫煙”。“生”,在這裏就是發生,發生的意思。“生紫煙就是發生一種紫色的煙霧來)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説理由。

小結:這個“生”字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香爐峯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讓學生看圖想象畫面)也許香爐峯正是由此得名。

誰用自己的話説説這行詩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遠遠看去。水道,河流)

用自己的話説説這行詩的意思。

大河掛在山前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指導看圖幫助學生理解、想象。

(這個“掛”字形象的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説明山勢陡峭,水流的又急又快)

3.讀三、四行詩句。哪些詞語還需要提出討論?

(“飛流直下”寫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一個確數,是一種誇張的寫法。形容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樣?引導想象,進入意境。

用自己的話説説第三行詩的意思。

教師進一步引導想象:山是綠的,掛在綠色中的瀑布是白色的,山頂紫色的雲霧繚繞,顏色多麼絢麗奪目;再加上靜止的山峯,入了神,嫌這樣的描寫還不夠盡意,又用一個“疑”字展開想象。

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疑是”可能是的意思。“九天”是天的最高一層。這哪裏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字用得最好?

(“落”與“掛”一樣用得精巧。好象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麼大膽、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話説説全詩的意思。

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

這首詩通過“生”、“掛”、“飛”、“落”等詞兒的形象描繪,不難看出,作者運用比喻、誇張的寫法和奇特的想象,緊緊抓住山崖的陡峭,瀑布的湍急,雲煙的繚繞等特點,先寫背景再寫實景,先寫靜態,再寫動態,最後寫聯想,寫出了廬山瀑布噴湧而出、傾瀉直下的磅礴氣勢,從而給人以祖國山河壯美的感受。

6.誦讀詩文,進一步體會感情。

(1)讓學生找出每行詩中應該讀重音或輕音的字。

(2)要求讀出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讚美、熱愛之情。

7.練習背誦。

四指導書寫

“遙”“瀑”要寫得左窄右寬。

“疑”的左上方是“匕”,不是“ㄙ”。

練習用鋼筆描寫這首詩的生字。

五作業

1.背誦古詩。

2.以自己的話説説《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壯美山河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詩的意思。

2、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絕句》詩中部分詞語的意思。

教學準備:多媒體演示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這首詩 是唐代又一偉大詩人杜甫寫的。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資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華溪邊建起了一座草堂。這個時候,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着草堂附近生氣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小詩。

三、初讀詩句,説説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通過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畫出還需要理解的詞,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感情?

(詩人重點抓住“鳴”、“上”兩個動詞讓學生體會兩種鳥兒的不同特點。黃鸝的叫聲悦耳動聽,它們成雙成對地在剛抽嫩芽的柳枝上嘰嘰喳喳地叫,呈現出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白鷺從稻田裏、水沼邊一個接一個地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上”字準確地描繪出一行白鷺翩然飛上天空時優美從容的姿態。整個畫面黃、翠、白、青,色彩絢麗,鳴、上,動靜結合,表達了詩人舒暢愉悦的心情)

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兩行詩 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悦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麼?(“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峯。“千秋雪”,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千秋雪”就是終年不化的積雪,並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麼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户。教師講解:窗户好象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並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麼一種閒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説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悦)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麼?(停泊在岸邊的船隻)東吳指什麼地方?為什麼説是“萬里船”?(“東吳”指長江下游一帶。“萬里船”,是説成都與東吳之間路途遙遠,是虛指)

誰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兩行詩大意思?

3.指名説説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後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色,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覆練讀。

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

“鸝”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佔一半。

絕    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近景

一行白鷺上青天。            舒暢歡快

窗含西嶺千秋雪,   遠景

門泊東吳萬里船。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重點練習詩句中的部分字詞的意思;

2、完成《練習與測試》;

3、複習用自己的話描繪;

教學重難點:

用自己的話描繪詩中所寫的景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背誦《古詩兩首》;

2、指名説説《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景象。

3、出示圖畫,對照圖畫説説《絕句》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

二練習鞏固

解釋帶點字的意思,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1、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含:            泊:

三擴展練習

出示李白的《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兩岸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

2、默寫課文。

3、抄寫詞語。(課後練習三)

板書:

入詩、入境、入情

《古詩兩首》詞句 篇七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借助註釋理解生詞;

2、讀懂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詩中的哲理;

3、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

1、藉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

2、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

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3、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4、通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並根據需要蒐集信息,擴大知識面。

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説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4、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5、學會一類生字豚。

(設計理念:樹立問題的探究觀,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和啟發學生善於以現問題,勇於提出問題,勤於分析問題,樂於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愛動是他們的天性,老師要允許學生動一動、説一説、想一想。學生才會從自己的實踐中學會知識,也會從實踐中得到創新。)

【教學重點】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教學準備】風景畫、錄像、實物投影儀、實物三稜柱。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複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學習步驟:初讀感知→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悟意境→熟讀成誦

二、按學習步驟學習《題西林壁》

1、初讀感知,讀通讀正確:

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讀通讀正確,然後抽讀。

2、瞭解作者,理解讀題:

⑴ 讓學生課前查閲蘇軾有關資料,課上互相交流。

⑵ 結合註釋理解讀題目的意思

3、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讀句意思。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⑴ 分組合作學習,在組內各自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理解詩句時,既要藉助註釋,又要聯繫上下文,既要聯繫課文插圖,又要補充詩中沒有的一些詞句。

⑵ 全班交流。

5、品讀悟意境:

⑴ 啟發談話悟意境:作者瀏覽了廬山,不只是看,而是細心觀察廬山的特點: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為什麼同樣是廬山,卻有不同的面目呢?經過思考,作者發現其中的奧祕: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寫了廬山的千姿百態,身處山中也難以看清它的真實面目,你從中悟出了一個什麼道理?

⑵ 對於比較複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三、品讀詩名,讀書讀意

1、反覆練習古詩。

2、指名朗讀,讀後評價。

3、學生齊讀。

4、熟讀成誦。

第二教時

一、複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説詩。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並在組內説説自己是怎麼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

4、完成課後練習1: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麼方法解決:查字典諮詢老師,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1、仔細讀詩,試着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點理解: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

山重水複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4、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並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採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合作,探究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遊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讚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為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⑴ 生卒年代;

⑵ 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⑶ 著名作品;

⑷ 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説説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説得儘量流利,完整,不羅嗦。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髮言作適當説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六、製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後記,也可做成本週的綜合學習資料。

第二教時

一、複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説詩。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並在組內説説自己是怎麼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

4、完成課後練習1: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麼方法解決:查字典諮詢老師,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1、仔細讀詩,試着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點理解: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

山重水複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4、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並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採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合作,探究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

《遊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讚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為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⑴ 生卒年代;

⑵ 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⑶ 著名作品;

⑷ 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説説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説得儘量流利,完整,不羅嗦。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髮言作適當説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六、製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後記,也可做成本週的綜合學習資料。

《古詩兩首》詞句 篇八

【多音字組詞】

sù(宿舍、宿願)

宿:xiǔ(住了一宿) 處:chǔ(處分、處世)

xiù(星宿)   chù(人事處、深處)

盡:jìn(盡頭、盡力、盡情)

jǐn(儘量、儘管)

【同音字組詞】

未:(未來) 枯:(枯了) 店:(小店) 榮:(光榮)為:(為了) 哭:(好哭) 電:(電燈) 融:(融化)

【形近字組詞】

徐(徐徐、徐緩) 未(未來、未必)

除(除法、開除) 末(末日、末代)

【近義詞】

樹頭——枝頭 兒童——小孩兒、孩子

疏疏——稀稀 盡——完 歲——年

【反義詞】

疏疏——密密 無處——到處

生——死 深——淺 枯——榮

【離離】草長得很茂盛的樣子。

【枯榮】乾枯和茂盛。

【籬落】籬笆。

【疏疏】間隔很寬、稀疏的樣子。

【徑】小路。

【急走】奔跑。

【歲】年的意思。一歲:一年。

【盡】完。

【野火】荒山野地燃燒起來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