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如何抓好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4W

黨建引領促振興 興村富民謀發展

淺談如何抓好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淺談如何抓好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大家上午好!我是******黨支部書記******,很榮幸能夠作為學員代表,與大家一起探討如何抓好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位於****以東3公里,總面積***平方公里,耕地***畝,草場***萬畝,總人口445户**人,是一個典型的農牧結合村。2021年村集體收入***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萬元,2022年村集體預計增收**萬元。

曾經的*****村存在三個薄弱點。一是村“兩委”班子能力素質較低、年齡偏大,黨支部凝聚力、號召力不強;二是產業發展比較單一,90%以上的羣眾從事傳統種養殖業,經濟效益不高;三是就業渠道狹窄,自我發展意識不強,很多婦女和富餘勞動力閒置在家,“等靠要”思想嚴重。作為自治區級脱貧村,我們大力實施“黨建引領、產業興村、就業富民”富民興村專項行動,有效破解三大難題,實現了531名脱貧羣眾走上致富路。

黨建引領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脱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加強大的力量來推進。”為推動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們把組織振興列為率先起步的突破口,把基層黨組織建成鄉村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

一是抓隊伍建設,做到“選優配強”。我們堅持優中選優、優勝劣汰原則,結合村“兩委”換屆,真正把有能力、有幹勁、有責任心人員充實到村“兩委”班子。村幹部平均年齡由45歲降至31歲,整體學歷由高中升至大專以上,其中本科4人,村幹部結構得到有效優化。

二是抓日常考核,激發“創優意識”。充分發揮日常考核的槓桿作用,按照“361”考核機制,獎勤罰懶、獎優罰劣,以問效促進工作提升。

三是抓結對幫帶,實現“互助提升”。為提升幫帶實效,我們建立起村幹部和“訪惠聚”幹部“一對一”精準結對幫帶關係,將幫帶成效與考核掛勾,做到同崗、同責、同考核,形成了人人敢於挑重擔、人人肩上有責任的良好工作氛圍。

四是抓規範提升,堅持“民主議事”。我們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一事一議”制度,真正讓羣眾的事羣眾説了算。在網格化管理方面,我們積極推行事權下放,在聯户家庭辦理貸款申請、補貼申請等事項上,賦予聯户長推薦、初審等權力,不斷完善“支部+中心+網格+黨員(聯户)+村民”五級聯動體系。

通過“四抓”,幹部能力高了,管理更加規範了,各項工作落實力、執行力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明顯增強,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顯著提升。

產業興村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為推動產業轉型發展,我們在種植、養殖、林果三個特色產業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

一是產業調整模式發展特色種植業,帶動致富。在充分考察和調研的基礎上,我們採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户”模式,通過支部引領、合作社組織、農户購苗種植、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銷售渠道的方式,建立了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金銀花種植現代產業鏈。全村金銀花種植面積達500餘畝,帶動40餘人就近就地就業,每畝收益達3000元左右。

二是項目幫帶模式發展特色養殖業,扶持致富。為拓寬增收致富門路,村黨支部經過市場考察,立足本村實際,申報“訪惠聚”項目50萬元,將青海黑毛驢養殖作為調整優化養殖結構,增加羣眾收入的有效手段。通過支部扶持、合作社運作,採取“定點銷售+零散銷售”的方式,銷售黑毛驢15頭、驢奶1噸,盈利20餘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每年穩定增收3萬元,特色養殖效益初顯。

三是科學推廣模式發展特色林果業,引領致富。我們在科學種植、高效種植上狠下功夫,積極利用冬季大培訓、農牧民夜校,對羣眾進行特色林果種植的科學推廣培訓。特別是我們在2019年春積極推廣的晚秋黃梨種植效益明顯。目前全村試種植45畝,產梨56噸,年產值近30萬元,為羣眾打開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通過以上三種特色產業模式,不但讓羣眾嚐到了特色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而且改變了以往羣眾單打獨鬥的情況,形成了抱團發展“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鏈模式,走出了一條傳統種養殖業向特色高效產業轉變的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產業發展基礎。

就業富民共享鄉村振興“新紅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對就業困難人員及時提供就業指導和技能培訓,確保他們就業有門路、生活有保障。”為拓寬羣眾增收渠道,我們通過引進小微企業、定向培養等方式,促羣眾就業增收。

一是引進“小微企業”搭建本地就業平台。我們積極盤活閒置的集體資源,採取“支部+企業+農户”的生產模式,將原刺繡合作社升級改建為前進手套廠一分廠,為脱貧户提供就近就地就業的機會。目前,有41名原來閒在家裏的婦女羣眾實現就業,其中脱貧户20人,低保户2人,其他人員18人,平均月工資2000元,實現了村民“掙錢持家”兩不誤。

二是強化“定向培訓”搭建轉移就業平台。我們對236户脱貧户的勞動力進行精準摸排,依託村企聯建,與福潤德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就業協議,開展定向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後,定期向企業輸送務工人員,達到了一人穩定就業全家脱貧的效果。截止目前,全村長期轉移穩定就業157人,季節性就業117人,實現脱貧户人均就業增收1萬元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大振興”要求,嚴格按照自治區、自治州黨委和縣委部署要求,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貫通產供銷,融合農文旅,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建設。

我的彙報到此結束,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