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一年級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2W

國小一年級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一年級教育教學反思 篇一

一年級語文文下冊第一單元是關於春天的,識字一有八個四字成語:春回大地、萬物複數……一開始我覺得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他們根本沒有認真的觀察春天,這些詞語是很難理解的。當我從百度上打開一個課件,課堂思路一下子明朗了。課件中有一幅春姑娘的畫面,我由她導入了本課的教學。

春姑娘沉睡了一個冬天,她帶着禮物來和我們玩耍了。誰知道她都帶來了些什麼呢?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子提起來了。有的説是温暖的陽光,有的説是漂亮的花兒,有的説是春雨……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門,精彩極了。同時,我們又回顧了上冊的《陽光》《雨點兒》,既與前面的內容相聯繫,又學習到新的詞語,在相機出示精美的畫面,這樣一來對這八個詞語的理解就非常到位,且興致勃勃。

不過,課堂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讓同學們提到春天開的花,居然説出有菊花,這是孩子們經常犯的常識性錯誤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生活實際,因此我們應多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生活。

一年級教育教學反思 篇二

我發現,學生普遍存在“坐、站、行、讀書”等的不良學習習慣,而且已經形成了一種壞習慣,時而站立,時而側坐,時而腳翹起……要糾正過來還要做很多的努力,只靠幾節課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平時的反覆教育和強化訓練,本課的關鍵是讓他們知道正確的姿勢的重要性及好處,知道如何坐好。

同樣學生寫字的姿勢,握筆等也存在着不良習慣,因有些孩子在家就寫過,只是家長沒有好好指導,所以姿勢都不到位,更有一部分同學無法堅持,要糾正過來還要做很多的努力,因此教師要在平時十分注重習慣的培養,經常鼓勵,經常表揚,經常指導。

對於學習用品,要讓同學知道小小一枝鉛筆的意義,讓學生“愛”上學習用品,接着再進行“惜”的教育,讓學生學會愛惜學習用品。但在實際操作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很差,他們“愛惜”的意識不強,在平時的生活中,基本沒有“愛惜學習用品”的“經驗”可説。因此當堂的操作很有問題,如果平時不強調的話,不督促的話,那麼效果一定不好。

看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在平時天天、時時督促才會顯示效果。真可謂任重而道遠。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三

孩子天生就是學習的料啊,他們多愛上學!學老師的工作不要那麼複雜,唯一可做、唯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計地讓孩子這天生愛學習的勁兒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並永久永久地持續下去!難道不是嗎?甜蜜的感情需要情趣,幸福的生活需要情趣,否則人們會感覺乏味,那為什麼孩子的學習就能夠不需要情趣呢?我又想:我能夠給他們有情搞笑的感覺嗎?我能讓剛入學的孩子感到學習的快樂嗎?反思與實踐同行,以下是我悟出的些許頭緒,權當自勉之用。

一、讓搞笑的説法進入課堂

一年級孩子進入語文學習之門的第一張通行證就是漢語拼音,對待這一學習語言文字的工具性知識,我們不能輕之亦不可重之,就像蘇教版教材編委、特級教師高林生所説:老師要像媽媽教嬰兒説話那樣一遍又一遍説就行了,不談發音技巧,不説發音部位,耐心反覆操練就是唯一的好辦法,而“反反覆覆”就免不了單調乏味,為此我試着動腦筋給語文課堂上的聽、説、讀、寫各環節進行了一次搞笑的“大包裝”,如激勵他們認認真真讀,我會説:“誰的嘴巴金嘴巴?”孩子們總是起勁到邊呼應邊高舉小手:“我的嘴巴金嘴巴!”如果確實讀對了,我會豎起大拇指大張旗鼓地表揚:“你的嘴巴金嘴巴!”又當我要求他們用心聽老師或者同學講話時,我會神祕地問:“誰的耳朵金耳朵?”如果他們真的仔細聽了,我會摸摸他們的小耳朵,貼着他的耳朵説:“你的耳朵金耳朵!”瞧着被表揚孩子的那得意勁兒,我深知此法靈,百用百靈!當我在黑板上示範書寫後要求學生也來寫一寫或者指出書上某處是,我會充滿期盼地問:“誰的手指金手指?”孩子們舉起小手告訴我:“我的手指金手指!”隨即他們會很專心地完成我的“指令”,對待出色者或進步者我會伸出手和他們握握手,説:“大手握小手,一齊朝前走!你的手指金手指!”可愛的孩子在興奮之餘卻忘記了哪隻手是右手,看到他們左手換到右手,右手換到左手的激動樣,我明白這是“趣味説法”外加表揚激勵起的作用。

一年級的孩子在學習語文的起步階段,我要讓他們體會到依靠夥伴、團結合作的快樂,每次開始同桌合作學習前,我會説:“黃金搭檔黑白配!”聽到我這麼説,他們立刻拉起了同桌的手説的説,讀的讀,個性是能幹一點的孩子會像小老師一樣幫忙那些不夠用心的同桌,如果同桌倆都能很好地完成我下達的“命令”,全班同學會大聲表揚他倆:“黃金搭檔黑白配!”把這些深受孩子喜歡的廣告詞或食品詞移植到我和孩子的語文課堂裏來,嗨,還真有用!先不説學習效果有多大幅度的提高,最起碼孩子們高興了,快樂了,願意上語文課了,而不至於厭惡、害怕語文課。

教師外花壇裏種有一排小松樹。一天,我在強調坐姿的時候,忽然來了靈感,順口説到:“同學們,你們看那小松樹多直啊,它們在看我們寫字呢,如果我們坐得不直,小松樹會笑話我們的,咱們和小松樹比一比,好嗎?”打那以後,看到孩子們趴在桌子上寫字時,只要我説一聲:“小松樹!”孩子們就會邊坐正邊回答:“來啦!”

……

隨着時光的推移,還會有什麼樣的趣味説法進入到我和孩子們的課堂呢?我想我會發現更多更好的説法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的,我要他們愛上我的語文課!

二、孩子的天真永駐課堂

和這羣可愛的一年級孩子相處了半個學期,我覺得我對“天真”一詞有了新的理解――“天真”就是“天生就是真的”!沒有掩飾,沒有剋制,發乎情,出乎性。我認為對於國小老師來説,善待孩子的天真才是教育孩子的開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孩子由於天真出現的課堂小插曲常常讓我在心裏忍不住偷笑,然後努力從心中抽出一絲寬容和欣賞去處理這些小插曲。

一次,教孩子們學習《認一認3》中“絲、麻、毛、皮”的“絲”時,為了讓他們記住這個字的字形,我想把它的形狀與孩子們都曾養過的蠶寶寶聯繫起來,我説:“小朋友們,你們都喜歡養蠶寶寶,那你們見過蠶兒吐的絲嗎?”“見過!”“這個‘絲’呀,就像蠶兒吐出的那一根根柔柔的、彎彎的,細細的蠶絲。”説着我正準備轉身到黑板前把絲的樣貌給畫出來,這時坐在最前排的一個小男孩站了起來,一把抓住我戴的絲巾,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向全班同學宣告:“絲在這,柔柔的,滑滑的,彎彎的!”當全班的孩子詫異地瞪大眼睛看着他着異常舉動是,他的目光同時轉向我,我站在那,持續着被他“拽”住的姿態,在那一刻,我的大腦好像被什麼一下子激活了――不能批評,不能生氣!於是我衝着孩子傻傻地笑了,他這才回過神來,隨即鬆開了手,一屁股坐到板凳上,不好意思地朝我傻笑。接下來,笑聲像從地底下鑽出來似的,全般五十多個孩子個個愉悦地燦爛地笑了起來,趁熱打鐵,我大聲地説道:“對,老師的絲巾就是一根根蠶絲織成的,此刻老師就把‘絲’字給畫出來,好嗎?”我轉身走向黑板,認認真真地把這個字的形象給畫了出來,孩子們個個高高興興到聽我講解着,從他們的表情中我猜想他們肯定是為有這樣友善的老師而感到興奮。此時,我方想起自我戴的絲巾確實是彎彎的,柔柔的,蓬鬆地耷在胸前,難怪那個孩子會突發奇想。真沒想到自我的身上竟然赫然彰顯着現成的教育資源,而促使這一資源得到使用的竟然是孩子的天真外加我善待天真的“智慧”。我想,對於這個“絲”字,孩子們是不會忘記的。

試想,我們經常把我們成年人自我偶爾的天真當成一種珍貴的東西,那麼在孩子身上的天真就更加珍貴了,作為老師就更要善待學生的天真,它也許會出此刻你的課堂,也許會出此刻課外,但只要我們留意翼翼到拾取並珍視這一個個天真的小插曲,就必須能贏得孩子的心,抓住了學生的心,還愁教不好他們嗎?

一年級教學反思 篇四

《江南》是一首古詩,描寫了江南水鄉人民採蓮的情景。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整首詩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很適合兒童閲讀。古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採蓮的風光。

教學《江南》一課時,我創設了一種生活的情境,遊戲的情境。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片斷:

師:江南真是個好地方,到處長滿了荷花、蓮葉。你們瞧!蓮葉們一片一片地從水中探出小腦袋,爭着向上長,它們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熱鬧呀!瞧!那邊還有幾個划着小船,趕來採蓮的小姑娘呢,她們撥開蓮葉,尋找那一個個成熟的蓮蓬。“哇!”突然,船上的一個姑娘叫了起來。小朋友猜猜,採蓮姑娘看見什麼了?

生:(大聲齊呼)好多小魚!

師:小魚在哪兒呢?噢,在這裏(拿起小魚頭飾給小朋友戴上),在這裏(分別給好幾個小朋友戴上)。

師:呀,這麼多的小魚,這下,荷塘裏可熱鬧了!小魚來到這美麗的荷塘,它們最想做什麼呢?

生:小魚們會説:“我們來做遊戲吧!”

師:想做遊戲的魚兒請站出來吧。

學生爭着走出來。

師:看,小魚們在蓮葉下歡快地做遊戲呢,它們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

(孩子們合着我的節拍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一會兒游到南,一會兒游到北”)

師:小魚們邊做遊戲邊會説什麼悄悄話呢?

生:小魚説:“我玩得真開心!”

生:小魚説:“這裏真好,明天我還要來這玩捉迷藏的遊戲!”

師:小魚兒,你們玩得開心嗎?

“開心”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喊着。

師:可天色不早了,採蓮姑娘要回家了,小魚兒也該回到媽媽那裏去了。

孩子們紛紛識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學習語文創造和提供具體、可供想象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課文內容形成相似的和諧的震動,讓學生主動感知體驗,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個人悟,自由暢談、表達情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的體驗,給他們無拘無束地創造、探索的天地。通過讀讀、想象、演演的學習方式理解、再現、創造詩歌的意境,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民主的教學。

一年級教學反思 篇五

一年級的《品德與生活》課教學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在學習中體驗生活,在學習中體驗道德,才能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抓住教育契機,培養學生道德意識

一年級學生自控能力差,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教育契機,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他人的言行,使他們既是對自己言行進行評價,及時自我調節,又能積極投身於學習活動中,發展自己的個性。當然,再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應選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啟發、教育他們。

例如,一位同學在聽課過程中坐姿很標準,我向全班詢問哪位同學的坐姿最標準,同學們紛紛用食指指向那位學生,這時我對同學們説,“如果我們把另外的四根手指也展開是不是比只用食指要有禮貌的多呢?”大家在聽到我的提醒後全都伸平了手,在這以後的課上很少再有同學用食指指向他人。

二、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富有童趣、易為學生接受的教學活動

對於一年級品德與生活課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侷限於講解課本,學生也不是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而是要通過觀察、實驗、探索等活動,真實地去感受、體驗、發現、理解。根據一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教學時將教學活動的設計放在重要的位置。通過講故事、猜謎語、觀看教學視頻、畫畫、動手製作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三、用集體的力量解決問題

一年級的孩子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在課堂遇到理解不到位的問題時首先應請同學們集體討論,在討論中教師適時的給予啟發,在討論結束時你會發現,同學們討論的結果已接近正確答案。

在討論時,教師要注意尋找能獨立思考且回答思路接近正確答案的同學,這些同學通常知識面廣,因而在教學中要適當的提升教學內容的難度,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珍惜學生在參與課程時產生的問題,對於他們提出的在我們看來是“錯誤”的想法時,不能一味否定,要讓他説出他的理解,之後尋找解決辦法。一年級學生的心靈是稚嫩的,他們稚嫩的心靈就像荷葉上的露珠,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小心翼翼的對待的。所以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它可以激勵人們積極行動,從而大膽展示、大膽探索自己,形成良好的個性。

一年級教育教學反思 篇六

本課是國小生首次接觸拼讀,是有一定難度的一課。本課設計根據一年級國小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在安排上充分體現了玩中學,在遊戲中學的設計思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輕鬆、愉快地拍手念兒歌,既複習了舊知識,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以下給bpmf編順口溜做好鋪墊。

學習聲母pmf這一環節藉助插圖學習新知識,突破重點,使學生從“廣播”、“山坡”等常用詞向聲母發音過渡,易於記憶。同時加入開火車、猜口形的遊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合作記憶bpmf的字形這一環節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習聲母b的基礎上利用知識的遷移,學習新的聲母。

在指導書寫時,以觀察—指導—範寫—評價為主線,培養學生的書寫習慣。

一年級教學反思 篇七

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戰。與一年級的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在教學上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記錄:

今天上課整體的感覺不是很好,提前幾分鐘到一年級班級。當打了第二次鈴以後,學生講話的講話,畫畫的畫畫,改作業的改作業,根本沒有意識到現在已經打了第二次鈴,應該要進入上課準備階段。

我吹了兩次口哨,全班才安靜下來,提醒學生用三秒鐘的時間把自己桌面上的物品收拾乾淨,並且把跳繩放在桌上靜息好。

等全班靜息好以後,就組織學生整齊有序的到室外排隊到操場。在行進的路程中,仍然有個別學生在講話。又停下來提醒學生,被我點名的學生,等會兒老師就會給他單獨安排任務單。

當到達操場以後,把學生帶到陰涼的地方進行集合整隊。我在講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任務時,仍然有個別學生在講話。此刻我有些生氣,就把講話的學生單獨叫出來。“xx出列!”沒有反應,“xx站出來!”xx搖頭“我不出來!”我盯了他一眼沒有理他,繼續講我的內容,他自己就站在隊伍外。

接着就是有條不絮地按照上課的內容進行,此刻又有人講話,上着上着就要去管紀律,感覺上兩節常規好的班也比上一節常規差的班要好,到了下課排隊的時候,那幾個講話的仍然在隊伍裏講個不停。讓體育委員把其他學生帶回教室,把講話的那幾個留下來單獨聊聊。

反思:

為什麼一年級已經上了快一個月了?同樣教四個班,同樣的教法,同樣的要求,為什麼有的班可以讓老師上課很愉快?為什麼有的班級總有人講話打鬧不停?為什麼有的班級老師在講,下面學生也在講?為什麼有的班級課堂常規很好,有的常規做的不好?

那麼,在我的課堂上,我該怎麼去進行教學?

針對常規較好的班級,可以完整的按照自己上課內容進行;對常規較差的班級,要求必須降低,首先要讓他們常規做好,其次要明白老師的指令,再次讓學生多練習。只有當學生明白了該怎麼做,才能理解老師的要求。比如説前平舉,所有學生把手抬平,手臂與身體成90度,身體面向前方,兩腳併攏。讓學生反覆的練習,直到學會,進行下一個練習。

提煉:

1、一口氣不可能吃成一個大胖子,必須要一點一點的進食。

2、針對不一樣的班級採用不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每個班的情況不一樣,不能用統一的要求去要求每一個班。

3、出現什麼問題,及時的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4、實踐是需要時間去練習。

5、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鼓勵,學生做得好的地方也要給予表揚。

6、讓學生從知道過渡到做到!

7、重複是學習之母!

時間會證明一切,只要努力付出,經常練習,相信每個班都會有所改變。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八

從本單元開始,文章明顯段落增多,篇幅增長,增加了孩子朗讀的難度。上課感覺孩子讀通順文章就需要很長的時光。這樣的課文檢查朗讀,學生的差異性就更加明顯了。往往拼音掌握得好的學生,即使在初讀時也能較流利地讀下來;而拼音基礎較弱、識字本身就存在問題的學生讀課文的話就變得坑坑窪窪,十分吃力了。

為了解決朗讀的問題,費了不少腦筋。先讓孩子自我去讀,讀順,把生字都圈出來,讀熟。再請孩子個別站起來讀,一是檢查自讀狀況,又為基礎較差的孩子帶給範讀。之後再讓孩子去自讀,在原先初讀的基礎上提高要求。這樣反覆地讀,發現基礎較差的孩子讀起來還是有困難。再反思是不是我教得太急躁了,看着時光一分一秒地過去,捨不得花掉整節課的時光讓孩子去讀。放慢腳步,放手讓學生在讀中“磨”,或許效果會更好些。

一年級教學反思 篇九

國小語文新課標提出:“國小語文課程是一門關於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就説明國小語文教學最終歸宿是指向於語言文字運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細讀文本,恰當地選擇好文本中的語言訓練點,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下面就結合《項鍊》一課的教學談談體會。

一、巧抓疊詞

疊音詞是重複同一個音節所構造的詞,具有形象性、確切性和音樂性的特點。《項鍊》一課,運用到疊音詞:“藍藍的、黃黃的、小小的”,這三個疊音詞使大海、沙灘、海螺和貝殼的特徵更加形象,表達的意思也更加確切。這樣表達,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聲聲悦耳,節奏明快,富於音樂美。另外,還表達了作者對大海、沙灘、海螺和貝殼那種喜愛之情。之前在《四季》一課進行過練習,本節課只是進行練習鞏固一下,檢測學生對疊詞掌握情況。

二、巧學“的”字用法

《項鍊》一課課後題第二題就是讓學生學會“的”字用法。從“金黃的、雪白的、快活的”這三個詞語中讓學生談發現,引出“的”字用法,以此擴展“地、得”的用法,只是滲透不做深入講解。讓學生在練習中明白“的”後面搭配的詞語是事物,即名詞,他們在修飾事物的顏色、特點、樣子等特徵。

三、巧用“又……又……”

《項鍊》一課在第一自然段出現了“又寬又遠”、“又長又軟”這兩個詞語,這個語言訓練點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增加孩子們的詞彙量,能正確運用詞語,由此我進行了訓練,孩子們積極踴躍,“又大又圓、又細又長…。.”正在我們説的很開心的時候,一個孩子説出了“又大又小”這個詞,其他孩子也沒有質疑,認為是正確的,我説:“你在哪裏見過又大又小的東西?”孩子們搜腸刮肚,也沒有找到,他們明白了沒有這樣的事物,這樣的詞語也是不存在的。為了鞏固,引導學生髮現教室裏的事物,“教室裏有又細又長的什麼?”“教室裏還有又……又……的什麼?”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舉手,快活地説着自己的答案。通過這樣的環節,對“又……又……”這一結構的詞語,學生不僅已經會準確填寫,而且還在不經意間學會了運用。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我們要用足教材,深挖文本中的語言訓練點,落實到位,讓學生做到一課一得,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更有實效,才能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