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畫家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75K

畫家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精品多篇

貝多芬的勵志故事 篇一

貝多芬是個不一般的天才,他雖然一生專注於音樂,但是他的許多事蹟非常觸動人心。貝多芬的悲慘身世讓他的脾氣變得暴躁古怪,但他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他的父親從他苦練鋼琴,他並沒有因此痛恨音樂。反而把他的所有精力都用於創作音樂,由於他的天賦和勤奮,他很快得以成名。

少年時期的貝多芬失去了母親,他並沒有陷在對於母親那種温柔的感情裏無法自拔。不久後父親也去世,他得到了自由的空間。貝多芬的感人事蹟在於他一個人承擔起全家的生計,他的弟弟妹妹們的生活全由他自己一人照顧。貝多芬不得不以喜愛的音樂當做養家的工具,以此供養家人的生活,為了生計,他只好努力賺錢。

當貝多芬徜徉在音樂的世界,享受音樂帶來的幸福時。他的耳朵出現了問題,在此之後,他的聽力一天天衰退,最終導致了耳聾。耳聾給他帶來打擊非常大,他無法再聽到喜愛的音樂,也沒有辦法再創作音樂。但貝多芬對音樂非常執着,他用骨傳導法來聽聲練習,在耳聾的情況下仍然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

貝多芬做到了常人無法做到的事情,貝多芬的感人事蹟在於一次次戰勝自己,戰勝苦難。他有着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悲慘的幼年,淒涼的少年,窘迫的中年,他都執着於音樂。貝多芬的感人事蹟不止於此,他堅持的一生不是沒有意義的,貝多芬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音樂作品。

貝多芬這麼窮的原因 篇二

以前的音樂家地位比較低,西方古希臘時代學藝術是貴族的事情,古羅馬以後是由奴隸學習來娛樂貴族的,所以沒有地位要依賴貴族,知道莫扎特才開始做獨立的音樂家,那個時代要想生活的好必須得有貴族支持,即使獨立也需要做一些能取悦貴族的音樂。知道19世紀有了出版商這種事情才開始改善,但是大權當然在出版商手裏。當然也有很富裕的音樂家比如亨德爾、門德爾鬆、普契尼、帕格尼尼等人。但與他們相比大多數音樂家還是需要取悦一些人的。

貝多芬勵志故事 篇三

貝多芬是18世紀著名的音樂家,他自幼就顯露出非凡的音樂才華,8歲開始登台演出,12歲時他就能夠自如地演奏。

有一次,因為雨後道路泥濘,貝多芬跟着老師尼福趕到演出地點時,距離正式登台只剩下十幾分鍾了,就在貝多芬焦急地整理衣服時,尼福卻像往常一樣,找了一個角落坐下來,不慌不忙地開始畫畫。貝多芬有些擔憂地問:“老師,畫畫有那麼重要嗎?我們是來演奏的,時間這樣緊迫……”

尼福沒有放下手中的鉛筆,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畫畫並不重要,但是作為一個演奏者,保持內心的平靜非常重要。”貝多芬這才明白,尼福是藉助於畫畫讓自己平靜下來,從而更專心地投入演奏。

多年之後,貝多芬成為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息時間十分有規律,每天晚上10點休息,早晨6點起牀,簡單的早餐之後就開始工作,他在動手作曲之前,總會為自己煮一杯咖啡,有意思的是,他在煮咖啡時堅持放60粒咖啡豆,每次都是一顆一顆慢慢地數,似乎非常享受咖啡豆慢慢落到咖啡壺中的過程。

一次,有位朋友在品嚐了貝多芬親手煮的咖啡之後,不以為然地説:“我本來以為你堅持放60粒咖啡豆,煮出來的咖啡會有不一樣的味道,原來也不過如此呀,你這樣做不是在浪費時間嗎?”貝多芬淡淡地一笑説:“咖啡的味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心的平靜。”原來,貝多芬像當年的尼福老師一樣,通過數咖啡豆的辦法讓內心慢慢平靜下來,然後就可以全心全意進入創作的狀態。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讓自己拋開一切私心雜念,全心全意投入其中,這才是最終成功的關鍵。

貝多芬的勵志故事 篇四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誕生於萊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貝多芬的父親是當地唱詩班的男高音,是一個經常醇酒的蠢漢。他的母親是女僕,這是個清貧的家庭。

貝多芬是一個典型的神童音樂家。由於他在音樂上的早慧,十二歲時就被人拿來同名垂青史的音樂神童莫扎特相提並論。他愚蠢的父親急切地想利用這一點來賺取名利,逼迫小貝多芬整天練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在貝多芬的記憶中,他根本就沒有享受過父愛。

上天又偏偏賜給貝多芬一副粗陋的外表,外加身材矮小粗壯——即使成年後也不過1.58米,他的外貌使他從小就遭人譏笑,成年後也難於倖免。

清貧的家庭,粗暴愚蠢的父親,不惹人喜歡的外貌,所有這些構成了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後的反叛性格和強勢作風,也造成了他成年後粗俗的言談舉止。貝多芬被許多同時代的人描述成“粗魯、固執、脾氣暴躁,只要心情稍有不好,就隨時隨地亂吐痰。”

大約在十二歲左右,小貝多芬在波恩遇見了一位相當好的導師——尼弗。正是尼弗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他在不幸的童年中沒有厭惡音樂,並奠定了他的最初的音樂風格,使他十三歲就成為管風琴師,並創作了三首奏鳴曲。

1787年,貝多芬動身去當時的音樂之都維也納,並拜見了莫扎特。當時十七歲的貝多芬默默無聞,而莫扎特早已名滿歐洲。可能貝多芬的相貌太一般了,連莫扎特也看走了眼,對這個年經人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他給了一段音樂讓他用鋼琴即興發揮,自己卻到隔壁屋子和別人聊天。然而鄰屋充滿靈感和氣勢的音樂使得莫扎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鋼琴旁-作為偉大的音樂家,莫扎特對於音樂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從這個年經人的琴聲中聽到了無窮的創造力和靈感,因此一俟演奏完畢,莫扎特便對屋內的人説:“注意這個年經人!。.。.。.有朝一日,他會震驚世界!”

接着似乎該是一段“千里馬遇伯樂”的傳世美談,然而卻什麼都沒有發生,因為隨後傳來了貝多芬的母親辭世的噩耗。這使兩位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令人遺憾地分手,從此再未謀面。四年後,一代音樂大師莫扎特以35歲的年齡英年早逝,而此時二十一歲的貝多芬尚在波恩肩負着家庭的重擔。

在貝多芬不幸的童年中,母愛可能是他唯一的美好記憶,十七歲喪母對貝多芬的打擊非同一般。與此同時,他還要擔起這個無人照管的家庭--兩個未成年的弟弟和一個不爭氣的父親。

在艱辛的日子裏,只有在與布朗寧一家的交往中,貝多芬才得到一點安慰和支持。伊麗奧諾。布朗寧是他的學生,比他小兩歲,貝多芬對她懷有温柔的感情。當她後來與一位善良的醫生結婚後,貝多芬就將這種感情轉為永恆的友誼並保持終生。貝多芬也從鄉野景色中找到了安慰--波恩那鮮花滿枝,綠樹成蔭的小徑,經及壯麗浩瀚的萊茵河,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了這個日漸憂鬱的年輕音樂家。貝多芬終生對大自然充滿熱愛的情感,他音樂中寬廣的意境和淳樸的旋律直接發源於此。

直面命運的挑戰

就在貝多芬一心準備投身音樂大幹一場時,命運向他露出了猙獰的面孔。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就發現自己的聽力急劇下降,對於一位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鋼琴家和音樂家來説,聽力的衰退不啻於世界末日。但貝多芬進行了頑強的抗爭,並説出了那句傳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

當時的貝多芬還愛戀着一位叫朱麗葉塔的姑娘,著名的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獻給她的。然而幼稚風流的朱麗葉塔辜負了貝多芬的一番情意,後來竟與一位男爵訂了婚。

耳聾的治癒日漸渺茫,又痛失心儀已久的戀人,這雙重的打擊使頑強的貝多芬支持不住了。1802年他寫下了一封絕筆信,即現在被稱之為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書》。在信中他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內心深處的理想和痛苦。凡是誤解貝多芬的人,如果仔細總結了他的遺囑,都能發現其中真實的原因,從而原諒他的種種缺點。

不過他還是重新振作了起來,他那堅強的個性不可能屈服於命運擺佈。還是那篇遺囑中,貝多芬説道:是藝術,就只是藝術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覺得我是不能離開這個世界的。

困頓的晚年與偉大的創作

命運的發展總有起伏,緊接着1814年的巨大成功後,貝多芬的命運急轉直下,跌入了低谷。這個低谷是如此之深,因此當貝多芬最終走出後就真正永垂不朽了。

首先,他的經濟陷入困境,維也納這個城市從骨子裏是輕佻而又浮華的,它從未對貝多芬報有真正的好感。自從1814年維也納會議之後,維也納的音樂口味日漸趨向於意大利樂風,他們推崇的是羅西尼,而將貝多芬視為“迂腐”。貝多芬的朋友和贊助人,或分散,或故去,現實的經濟困難頃刻來臨,沒有固定的收入,沒有聽眾,沒有稿約。.。.。.沒有起碼的經濟保障,再偉大的藝術家也一籌莫展。貝多芬不得不把他寶貴的時間耗費在精打細算的日常生活開支和與女廚的爭吵上。他曾寫道:“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我還得裝着日常生活並不艱難的神氣。”

與此同時,他的耳朵完全失聰,這樣他連所熱愛的鋼琴演奏和指揮工作也不得不放棄。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打擊來自他指揮彩排他的歌劇《菲德里奧》。由於他根本聽不見樂隊演奏和演唱,整個排練一團糟,重新開始後依然如故。貝多芬從聽眾難堪的表情中領悟到了原因。回到家中捧着臉一言不發。他的朋友説:“在我和貝多芬的全部交往中,沒有一天能和這致使的一天相比。他的`心靈受到的極大的傷害,至死不曾忘記這可怕的一幕。”

沉重的家庭苦難也折磨着貝多芬。貝多芬的一個弟弟於1815年去世,留下八歲的兒子查理。查理的母親是個微不足道的女人。貝多芬為了收養查理,不惜和她進行曠日持久的訴訟,一直到1820年才告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