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紅軍長征的簡短小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1W

紅軍長征的簡短小故事(精品多篇)

紅軍長征的簡短小故事:賈德福 揹着大鍋長征的女紅軍 篇一

賈德福是高四方面軍婦女工兵營裏年齡最大的一位。説是最大,其實當時也不過二十七八歲,她是婦女工兵營炊事班班長。由於她對年紀小的戰士們特別愛護,日子久了,大家不知不覺中就把她的輩分抬上去了,都喊她“賈老婆”。

大家這樣叫着,她也就真的把自己當婆婆輩啦。

做長征前的準備時,“賈老婆”簡直想把伙房都搬走。糧食、菜、油、鹽統統裝滿後,還在自己的乾糧袋子上縫了許多小口袋,裏面裝着姜、蒜、辣椒、胡椒等調味品。她一邊使勁往裏填一邊還惋惜地嘮叨説:“裝不完,咋個辦喲。”

有人取笑她,這是行軍打仗,不是搬伙房。她説:“妹子們喲,行軍打仗也要吃飯嘛。”

“賈老婆”是背上幾十斤的食物和一口大鐵鍋,踏上漫漫長征路的。

渡過嘉陵江,走在劍閣古道,從石崖上鑿出來的小路,上是望不到頂的峭壁,下是深不見底的山谷,又逢陰雨連綿,腳下路滑,稍不小心掉下去就會摔得粉身碎骨,加之頭頂上敵機不斷地轟炸、掃射,這時賈德福揹着大鍋真有點不堪重負了,一路上她總掉在隊伍的最後。

為此,大家要搶她的鍋背,她卻打趣地説:“背這個鍋好處可多着咧!像背了烏龜殼,又落不到雨,又落不到雞(飛機)蛋!”

大家都忍不住笑起來,這一笑將緊張的氣氛驅走了不少。

就這樣,“賈老婆”的鍋成了長征途中婦女工兵營的一面旗幟。大家看到她的鍋時,感到的是安全和希望。

過草地時一些戰友因飢餓病倒了,賈德福暗下決心,一定盡最大的努力讓每個病號吃上一碗“病號飯”。可當營長林月琴病倒時,她捧上一碗放了一點鹽的“病號飯”,林月琴卻説什麼也不吃。賈德福哀求着,她的淚流出時,順着因操勞過度而刻下的深深的魚尾紋滑下,林月琴再也不忍心推讓了。

春天的黨嶺山,時而大雪紛紛,時而飛沙走石。爬山前,賈德福把火燒得旺旺的,在沸騰的鍋裏將珍藏的辣椒和生薑倒進去。她攪着鍋裏辣辣的湯,邊盛邊吆喝:“快爬雪山啦!大家多喝一點,驅趕驅趕風寒。”大家喝過辣椒湯,身上添了熱量和信心。

兩翻雪山,三過草地,走在最後的永遠是賈德福。可是,一次慘烈的戰鬥過後,賈德福的那口大鍋下,血殷殷地流着,她的生命悲壯地定格在這口鐵鍋下。

經典的5個紅軍長征故事 篇二

過草地是紅軍長征途中最為艱苦的一段歷程。紅軍指揮員在飢寒交迫的情況下向北挺進。走在前面的部隊斷糧了還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後面的部隊則連野菜也找不到。

彭德懷率領紅三軍團負責殿後。他眼見戰士們一個個因飢餓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騾子上。這匹從江西出發時就跟隨彭德懷的大騾子,一路上又馱糧食和器材,又馱傷員,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有時彭德懷撫摸着大黑騾子唸叨着:“你太辛苦了,連一點料都吃不上。”説着,就把自己的乾糧分出一些,悄悄地塞進大黑騾子的嘴裏,一直看着它吃完。

現在,草地上斷糧了,彭德懷決定殺了騾子解決燃眉之急。他把飼養員喊了來,問道:“總共還有幾頭牲口?”

“連你的大黑騾子還有6頭。”老飼養員回答道。

“好,全集中起來,殺掉吃肉!”彭德懷的話就是命令。

“什麼,殺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飼養員着急了。幾個警衞員聽後也急忙圍攏過來,大聲説:“軍團長,大黑騾子可不能殺呀!”

彭德懷深請地望着拴在不遠處的大黑騾子,平靜地説:“部隊現在連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殺牲口解決吃的,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老飼養員流着眼淚對彭德懷説:“可是你怎麼走出草地?別的可以殺,大黑騾子一定要留下,它為革命立過功。”

彭德懷拍着老飼養員的肩膀説:“你們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經走過來了嗎?草地又算得了什麼!大黑騾子是為革命立了功,這次就讓它立最後一次大功吧!”

“還是把大黑騾子留下來吧!”大家在請求。

彭德懷有些不耐煩了,他大聲地對身邊的警衞員説:“邱南輝,傳我的命令,讓方副官長負責殺騾子!”

6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老飼養員拍者大黑騾子的脖子又在輕輕絮語:“大黑騾子呀,大黑騾子!委屈你了,你為革命立大功吧!”

彭德懷背過臉去。槍聲沒有響,誰也不願意開槍。

20分鐘過去了,沒有誰下得了那個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預感到了什麼,集體嘶叫了幾聲,又默默地低下了頭。

又有20分鐘過去了,仍然沒有聽到槍聲。

“副官長,快開槍!你不向它們開槍,我就向你開槍!”彭德懷雙手叉在腰間怒吼道。

手提機槍的方副官長把6匹牲口向遠處牽了牽,槍口對準了它們,大家都閉上了眼睛。

槍聲響了。彭德懷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機。彭德懷推開警衞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

漫漫征程,再也見不到大黑騾子的身影了,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洪流,融進了宣傳員鼓勵戰士們的竹板聲裏:“身無禦寒衣,肚內飢。暈倒了爬起來,跟上去,走到宿營地。”

紅軍長征的簡短小故事:紅軍長征吃皮帶的故事 篇三

紅軍周國才長征中捨不得吃的半截皮帶,為紀念犧牲的六位戰友,他在皮帶上燙了三個字:長征記。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裏,收藏和展示着的一條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帶非常引人注目,皮帶的背面奇特地烙有“長征記”3個字。這條皮帶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紅軍戰士———紅四方面軍31軍93師274團8連戰士周國才。但就是這樣一條皮帶,真實見證了長征那段艱辛而充滿希望的歲月。

野菜、草根畢竟不頂餓,實在餓得不行時,有的紅軍戰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帶,他們便將制草鞋底用的牛皮或者身上的皮帶切成細條嚼進肚子,來充飢救命。紅軍吃牛皮主要有四種方法。

一是煮着吃。先用刀切成一條一條,然後煮到最表面一層軟了,小心颳去,裏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二是烤着吃。紅軍戰士回憶説:“烤到有些變色、變軟,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費了。”

三是先煮再烤。先把牛皮剪碎,放在開水裏煮,然後,再埋在火堆裏烤,藉着裏面沒熄掉的火燒熟。紅軍將士曾回憶説,這是草地上最抗飢的東西。

四是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熱,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鍋裏煮,等煮軟了切成絲,和野菜粥攪在一起。其實呀,大鍋裏才飄着幾根牛皮絲,看得見,撈不着……他們還據此創作了一首《牛皮腰帶歌》:

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地荒原好乾糧。

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熟分外香。

一段用來煮野菜,一段用來熬鮮湯。

有湯有菜花樣多,留下一段戰友嘗。

很多紅軍將士直到老年,仍然還會唱這首關於牛皮鞋底的“美味佳餚”歌。

紅軍戰士周國才當時只有14歲,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戰士,到達草地時就只剩下7個人了。進入草地不久,他們班的乾糧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樹皮。到後來連野菜也找不着了,他們只好開始吃槍帶和鞋上的皮子。可這些東西也沒堅持多久就被吃光了,於是大家解下自己的皮帶煮着吃。

6位戰士的皮帶吃完後,大家對周國才説:“該吃你的了。”戰友們都知道,周國才的這條皮帶是繳獲的戰利品。周國才實在捨不得吃掉自己的心愛之物,可為了抵抗飢餓,挽救全班戰友的生命,他只得將自己的皮帶貢獻了出來。看着心愛的皮帶被細細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帶絲,漂在稀溜溜的湯水裏,周國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當皮帶第一個眼兒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後,他實在忍不住了,哭着懇求戰友説:“我不吃了,同志們,我們把它留着作個紀念吧,我們帶着它去延安見毛主席。”就這樣,大家懷着對革命勝利的憧憬,忍飢挨餓,將這吃剩的半截皮帶保留了下來。

在隨後的長征途中,周國才的6位戰友相繼犧牲,只有他隨紅四方面軍勝利到達了延安。為了緬懷犧牲的戰友,他用鐵筷子在皮帶背面燙上了“長征記”3個字,並用紅綢子包裹起來。1975年,周國才將這珍藏了幾十年的半截皮帶捐贈給國家,後由中國革命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紅軍長征的簡短小故事:揮淚槍斃炊事員 篇四

“甲戌嚴冬那時期,紅軍來到我苗區;過了七天又七夜,愛護百姓守紀律。”這是紅軍過廣西龍勝後,苗族同胞中流傳的一首歌謠。在湖南的侗族自治縣,發生了這樣的事……

1934年冬天,紅軍駐紮在湖南省通道縣馬龍鄉向暉村。炊事班住在侗族人楊文春的家裏。一大早,炊事員小李就琢磨着今天給大夥兒做點什麼吃。另一個炊事員拉肚子,小李就讓他休息,自己一個人幹兩份活,邊燒火邊擇菜。

正在認真擇菜的小李絲毫沒有注意到有個沒有燒完的柴火從灶膛裏掉了出來,起風了,那個小小的火苗“呼”的一聲,引燃了楊家旁邊的祠堂。小李反應過來的時候,火勢已經藉着風力,從寨子中間蔓延開來,熊熊地燃燒着,發出劈啪劈啪的響聲。小李一邊往祠堂上澆水,一邊大聲呼喊救火,聞訊趕來的戰士都動手往火上潑水,並且動員鄉親們也一起救火,可是,火太大了,火勢太猛。所有的鄉親們和紅軍的力量加起來也是杯水車薪,只能眼看着大火熊熊燃燒,一共燒了36户人家。

第二天一早,寨子裏響起了鑼聲,侗族有個習慣,敲鑼就意味着發生了大事,全寨子的人都要集合。一個紅軍戰士在敲鑼,旁邊的紅軍喊:“鄉親們,大家都到寨子前大樹下開會啦。”向暉村村前有兩株巨大的杉樹,杉樹下面是塊大空地,平展展的,足夠容納下三千人。

不一會兒,戰士們都排着隊站得整整齊齊,羣眾散着站在場子中間。一位個子不高的紅軍鐵青着臉,來到樹下開始講話,他説:“對不起,鄉親們,我們的炊事員失火,燒了鄉親們的寨子,違反了紅軍紀律,現在我按照紅軍的規定,槍斃了他!失火的人家,我們會給每人賠償兩塊大洋,我把錢交給族長,請族長分給各家。”説完他歎了一口氣,眼圈有些紅,顯然,他的心裏十分不捨。

這時候,許多羣眾就七嘴八舌地喊道,“別槍斃他,他又不是故意的”,“我們知道紅軍是好人,省一顆子彈打敵人”,“小李是多麼好的小夥子呀,細心周到,不要殺他”,甚至有些人還哭了起來。

然而,紅軍的紀律如鐵一般,小李被拉走了,不久,山坳上一聲槍響,三十多歲的小李用生命向向暉村的鄉親道了歉。

第三天,紅軍就走了,走的時候,那個講話的紅軍跟每一個人道別,一一握手,反覆説“對不起了,鄉親們”。他們走後,寨子裏的人都説,這樣的軍隊從來沒有見過,以前老見偷雞摸狗、見什麼搶什麼的軍隊,沒見過這麼仁義的軍隊。

後來,在小李槍斃的地方,好心的相親們為他立了一塋墳。

經典的5個紅軍長征故事 篇五

(一)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進行戰略轉移。為了隱蔽,一般都是在黃昏或下半夜出發,隊伍在黑暗的籠罩下悄悄地離開駐地。

臨行前,徐特立去看望瞿秋白。瞿秋白把自己的馬換給了徐老,並讓自己身強力壯的馬伕跟着徐老踏上了長征路,自己支撐着瘦弱的病體看着朝夕相處的戰友遠去。

瞿秋白被捕後,臨刑前鎮定自若,唱着《國際歌》走向刑場。

(二)

林伯渠與何叔衡在梅坑依依惜別。何叔衡為林伯渠踐行,對酒暢飲,徹夜長談。分別時,何叔衡脱下自己的毛衣,贈給即將遠行的戰友。林伯渠懷着沉重的心情,寫下了惜別詩《別梅坑》:“去留心緒都嫌重,風雨荒雞盼早鳴。贈我綈袍無限意,殷勤握手別梅坑。”

何叔衡後來被敵人包圍,發誓説:“我要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最終英勇就義。

(三)

葉劍英長征離開於都時,劉伯堅為他踐行,兩位戰友對酒暢敍,訴説衷腸,心情非常沉痛。後來劉伯堅被捕,在移囚時,他拖着沉重的腳鐐,氣宇軒昂地走過大街,寫下了壯烈詩篇《帶鐐行》:“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

就在《中央日報》登出這首詩的當天,劉伯堅倒在了刑場的血泊之中。葉劍英知道後賦詩一首,懷念這位戰友:“紅軍抗日事長征,夜渡於都濺濺鳴。樑上伯堅來擊築,荊卿豪氣漸離情。”

(四)

長征途中,紅軍倒下的戰友更多,甚至可能每走一步,就是訣別。

《西陲血路》裏記載了老紅軍趙連成過草地時,一路照顧他的班長離開他的情景:

“……天黑了,就在這棵大樹下,平了一塊地方,鋪上些樹葉子,準備睡覺。班長在黑暗中説:‘明天我起來做飯,路難走,你多休息一會吧。’

“雨停後,天快亮了,我悄悄地爬起來,想給班長煮點牛皮湯喝。

“湯煮好後,盛在碗裏,我端着去喊他。一連幾聲,他都沒有答應。我心跳加快,掀開被單一看,他眼睜得大大的,全身僵硬了……”

(五)

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開始執行張國燾制定的《康(定)、道(孚)、爐(霍)戰役計劃》。

當時,情況十分嚴峻,敵人的前衞部隊正和紅四方面軍擔任掩護的部隊激烈交火,主力部隊只有翻越夾金山進入康定、道孚、爐霍地區才能擺脱強敵的追擊。在夾金山腳下,1000多名紅軍傷病員被留在了那裏。而5000多米高的夾金山,積雪過膝,即便是身體強壯的戰士也難以承受,把1000多名在百丈關、天全一帶戰鬥中負傷的傷員抬上去,無異於將他們直接送進鬼門關,而且必然會有更多的紅軍戰士陪着他們死去。

老紅軍何福聖回憶道:“紅軍指戰員都明白:這是必然的選擇……已經開始登山的紅軍戰士不忍離去,回頭注視着山腳下密密麻麻或躺或卧的一大片傷員,那是他們親密無間的同志、生死與共的好戰友啊!數萬名軍人的哭聲驚天動地,震撼着冰雪覆蓋的夾金山……那是我何福聖今生今世也永遠忘不掉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