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8W

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多篇)

第一朵杏花 篇一

一。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1. 説説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 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 一年後)

(二)第一次 (學習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 指導朗讀。

4. 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説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説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説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裏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 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 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 (學習第6---15自然段)

1. 師述:一年前,孩子對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着竺爺爺的囑託,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 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 齊讀

4. 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 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説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説:“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 )地説:“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地説:“是。”

(2) 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説説,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 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

(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麼高興?竺爺爺為什麼高興?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 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苟]

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 (學習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 自由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3. 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説説。

4. 指導朗讀

5. 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 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説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 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 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

六。作業

蒐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板書] 第 一 朵 杏 花

竺 精 確 觀 察

楨 一 絲 不 苟

設計意圖:

竺可楨是位知識淵博的科學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樹的教育家。他從小熱愛學習,鍛鍊身體,培養了堅毅、勤奮的好品質。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觀測物候,在氣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科學遺產。課文就是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題為,實際上是從把握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説明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藴含着深刻的思想內容。

整個教學過程 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爺爺意味深長的話。通過學生朗讀、討論、評議,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補充資料《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並以此為契機,發動全班蒐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瞭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城廂鎮第一國小 王曉燕

責任編輯:餘濤

來自:城廂鎮第一國小網站

第一朵杏花 篇二

課 題

2、第一朵杏花

案序

1-3

教學內容

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的最後一節。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進一步明確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

德育目標:

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藴含的道理,提高閲讀能力。

重點難點

1、繼續練習抓關鍵詞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點,感受藴含的道理,提高閲讀能力。

2、體會人物語言引用的方法,豐富寫作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導學過程

討論記錄

導學過程設計

過程

一、揭示學習內容。

二、初步接觸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及中心。

三、簡要介紹人物。圖片、生平、成就。

四、引導練讀課文。

1、引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也是理解課文的基礎。

2、學生自由練讀。

3、讓學生自己説説練讀方法與目標。

4、抽樣檢查練讀情況。讓學生自己確定抽樣方案。

5、學生再次回報閲讀收穫。

6、引導: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五、梳理課文板塊。教師不作分段提示,讓學生自己琢磨出課文板塊。一般把課文分成三段。

六、品讀最後一節。

1、挑戰讀。

2、以採訪挑戰成功者的方式,讓學生練習採訪,並感悟讀書方法。

3、教師引領,提升學習方法:品詞析句,讀懂課文最後一節。哪些詞語最讓你心動?為什麼? 哪些句子最讓你心動?為什麼?

4、小結:竺可楨的話鮮明地反應了他是一個嚴謹治學、一絲不苟的人;竺可楨的成就充分説明了只有通過長期、精確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這樣一個道理。

5、朗讀並背誦最後一節。

七、積累文中詞語。

八、指導書寫生字。

1、重點觀察分析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

2、鋼筆描紅。

板書設計

2、第一朵杏花

用處大着呢!

教後記:

預習

設計

1、 熟練朗讀課文內容。

2、 畫出打動你心靈的詞或句子,思考從中能體會到什麼?

備課組長簽字:               時間:

齊陵中心國小課時導學案設計

課 題

2、第一朵杏花

案序

1-4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繼續練習抓關鍵詞句,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藴含的道理,提高閲讀能力。

2、體會人物語言引用的方法,豐富寫作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德育目標:

把握人物的特點,感受藴含的道理。

重點難點

整體感悟文字間的內在聯繫。對人物形象迅速準確的把握,對浸透其間的感情真切體會,對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導學過程

討論記錄

導學過程設計

過程

一、激發研讀興趣。

1、拋出問題:有人説課文的最後一節可以去掉,你認為呢?

2、討論解決思路。

3、引導學生尋找課文內容上的前後共同點。

4、引導得出結論。

二、品讀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讀。

2、評讀。

3、引導抓關鍵詞句品讀課文,突出人物特點。

這段文字中最打動你心靈的詞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來看花啦”中的“又”等詞,課後練習4-1和“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兩句話。

4、引導感悟人物語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讀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讀。

2、評讀。

3、質疑:為何人物對話沒有讀錯?

引導:記敍事情時。有時可以省去人物語言提示語。

比較一、二兩大段中人物對話,體會記敍方法的多樣性。

4、想象,給課文補充提示語。

5、練習抓關鍵詞句品讀課文,突出人物特點。

四、激發思考興趣。

默讀課文,説説課文為什麼以“第一朵杏花”為題。

五、寬度拓展閲讀。

1、快速閲讀補充閲讀資料《竺可楨的自然日記》,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

2、發動全班蒐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故事會,瞭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六、深度拓展閲讀。

1、快速閲讀補充閲讀資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與竺可楨的一個顯著的共同之處,在重要處做上記號,感悟出一個道理。

2、交流:如果我們學會了長期、精確做事,那會怎麼樣?

板書設計

2、第一朵杏花

精確觀察

一絲不苟

教後記:

預習

設計

1、 預習第3課,自學生字詞。

2、 蒐集燕子的相關資料與圖片。

3、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備課組長簽字:               時間:

第一朵杏花 篇三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讀準音,記住形。正確讀寫“估計”“掌握”“鄭重”“頃刻間”“規律”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藉語言文字,感悟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憑藉語言文字,感悟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預習:

1、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

2、查閲竺可楨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各有各的生長規律,如果我們司空見慣,就不能有所發現。但如果我們能勤於精確的觀察,就一定會有不少收穫。

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講的就是這方面的事兒。

學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小黑板,指名讀生字詞。

泛出  掌握  吹皺  興沖沖

曾經  精確  估計  頃刻間

鄭重  規律  程度  仰起臉

正音:鄭  皺  掌

指導寫:曾 皺

學生描紅,臨寫。

2、指名讀長句子。(第1節第一句話,第5節第三句話,第16節)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課文圍繞“第一朵杏花”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竺可楨請小孩留心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小孩發現了第一朵杏花告訴了竺爺爺。竺可楨看到第一朵杏花特別高興,鄭重地記錄下開放的時間。)

2、竺爺爺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請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説明。

出示句子,指導朗讀感悟: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啟發思考: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竺可楨爺爺的什麼特點?(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

三、圍繞中心,朗讀課文,感悟人物特點

第1——5節

1、輕聲讀課文第1節到5節,看看竺可楨爺爺的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畫出有關句子。

2、交流:讀讀反映竺可楨嚴肅認真的句子,並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麼?

(“彎下腰來”“習慣地問”“又”這些詞説明竺爺爺堅持長期觀察,他具有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體會他觀察的精確、細緻。)

3、練讀,邊讀邊體會人物的情感。

4、師生對話(第5節引導學生補充人物的對話)

☆第6——15節。

1、師讀第6節的內容過渡:這一天,第一朵杏花開了,那孩子可沒有忘記竺爺爺的話,那麼他怎麼向竺爺爺報告這一消息的呢?竺爺爺聽了以後的心情怎樣呢?

2、學生自由讀7——15節。

要求學生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體會情感。

3、默讀圈畫,體會特點

把反映竺可楨嚴肅認真的句子再讀一讀,體會體會人物的特點。

4、引導交流,重點指導第15節最後一句話。

(出示這句話)你讀了這句話,感悟到了什麼?(他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理解“鄭重”:嚴肅認真。

5、引導補充提示語。

激發興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第1——5節中,每個人物的語言都有提示語,找出來看看寫了人物説話時的什麼——動作、神情。而這部分對話內容沒有提示語,我們能不能補上?

6、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想一想人物説話的語氣,想象人物説話的神情。

師生分角色讀。

四、學習第16節。

1、學生自讀,要求模仿竺爺爺的語氣説。老師不斷鼓勵:你學得太像了。

2、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

同學們,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你們都有一雙慧眼,希望你們勤於觀察,沒準兒,你也會有新的發現的。

五、作業:

1、寫出表示時間很短的詞語。

頃刻間:1、   2、    3、    4、

2、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

春風吹(醒)了青蛙,吹(來)了燕子,吹(開)了菜花。

“精”(精心)的設計   (精確)的觀察  (精妙)的比喻

(精緻)的花籃   (精彩)的節目  (精美)的工藝品

(精煉)的語言   (精密)的儀器

“重”(鄭重)地宣佈   (嚴重)的問題  (隆重)的典禮

(慎重)地考慮   (沉重)的負擔  (笨重)的機器

3、課後閲讀《國小語文拓展閲讀》中講的竺可楨的故事。

板書:

嚴肅認真

一絲不苟

竺可楨 ——————第一朵杏花

掌握……規律

第一朵杏花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課講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這篇課文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清新流暢,適合訓練學生分角色朗讀。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習,應以讀貫穿課的全過程,以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遷移語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自學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並説説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第一課時

目的:初讀課文,讀準本課 的生字新詞,幫助學生理清本文的脈絡,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麼花?誰能看圖説説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麼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  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  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  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  指導讀長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舉、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  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範讀課文

1、範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  按時間先後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  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範讀後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説説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麼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1、注意點。

2、學生用鋼筆描紅。

五、佈置作業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

2、組詞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目的:運用各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深入體會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和敬業的精神。

一、導入  

1、説説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 一年後)

二、第一次 (學習第1---5 自然段)

1、自由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説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説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説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裏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 (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着竺爺爺的囑託,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 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説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説:“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 )地説:“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地説:“是。”

(2) 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説説,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 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

(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麼高興?竺爺爺為什麼高興?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苟]

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第三課時

目的:學習第三段,總結全文,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進行片段寫作練習。

一、複習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第一、二段。

二、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説説。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三、通讀全文,總結課文,指導應用。

1、自由朗讀課文。

2、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了什麼啟發?今後在學習上、生活上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後回答。

3、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説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4、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四、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

五、練寫片段指導

仿照課文第二段,練寫片段,題目是《買菜》

1、讀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中對話集中時記錄的形式特徵。

(1)   每人説一段話便獨立成一個自然段。

(2)   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

2、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説。

3、將自己與別人的對話創造性地記錄下來注意書寫格式。

4、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析疑。

5、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六、作業 

蒐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奇怪   )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  高興   )地説:“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激動   )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  自豪   )地説:“剛才。”

竺爺爺( 半信半疑)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肯定   )地説:“是。”

第一朵杏花 篇五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醒了柳梢,吹綠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在教學《第一朵杏花》(蘇教版第七冊)這一段課文時,有的老師就一讀帶過,我覺得這個內容很適合讀寫訓練,於是,我設計了“品讀、仿寫”兩步,指導學生進行讀寫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品讀(出示這段課文,指名讀。)

師:作者在描寫春天到來時,抓住了哪幾種景物?

生:抓住了“柳梢、小草、河水、杏樹的花苞”四種景物。

師:春天的景物有許多,作者為什麼選擇寫這四種景物呢?

生:因為春天來了,柳梢發芽了,小草泛綠了,河裏的冰融化了,杏樹要開花了。這四種景物能反映出春天的到來。

師:作者又依次用了哪幾個動詞?它們好在什麼地方?

生:依次用了“吹醒”“吹綠”“吹皺”“吹鼓”四個動詞。(指導學生討論得出)春天,柳梢長出了嫩芽兒,就像張開的睡眼,所以用“吹醒”;小草透出了綠色,所以用“吹綠”;春風吹過小河,河水漾起了波紋,所以用“吹皺”;杏樹要開花了,花骨朵兒很飽滿,所以用“吹鼓”。這四個動詞生動、形象,把四種景物寫得活潑可愛。

師:在這段話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點,使用幾個生動、形象的動詞,把春天的景物寫活了。你們能不能抓住秋天景物的特點,照樣子仿説一段話?

二、仿寫

師:秋天同別的季節比,有哪些明顯的特徵?

生:稻子熟了。

生:大雁飛走了。

生:樹葉落了,楓葉紅了……

師:根據秋天景物的特點,該使用哪些貼切的動詞呢?

生:秋天,稻子熟了。可以這樣説:秋風吹熟了稻子。

生:秋天,稻子熟了,變成了金黃色,所以也可以説:秋風吹黃了稻子。

課件出示: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秋風吹    了稻子,吹    了大雁,吹    了樹葉,吹    了滿山的楓葉。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寒風吹    了小草,吹    了小河,吹    了蘆花,吹        臘梅。

師:同學們,下面就請你們在橫線上填上貼切形象的動詞寫完後先在學習小組交流一下,互相提提意見。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文中的佳段,能夠舉一反三地説仿寫精彩的文字,老師真為你們高興。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課文。(生齊讀。)

[反思]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在中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選擇佳段,由引到放,導學生細讀仿説,是一個值得提倡的語文課堂實踐活動。這樣趁熱打鐵,憑藉文中精彩的語段,讓學生舉一反三進行讀寫訓練,有益於提高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使他們的語言表達日趨規範、生動。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抓住課文中的佳段堅持不懈進行訓練,定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同步發展,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第一朵杏花 篇六

一、看拼音寫詞語yi zhu    fan  chu    yang  qi  lian    chui  zhou    jing  que                                                                    gu  ji   zhang  wo   cheng  du   zheng  zhong   da gai   gui  lv                                                                      zhan  kai  xing  chong  chong  qing  ke  jing  yang guang ming mei                                                                      二、多音字組詞重:     zhong(           )     chong(           )衝:     chong(           )     chong(           )參:     can(        )     shen(        )      cen(         ) 三、近義詞頃刻間(         )  (          )  (          ) 四、填空1、本課講了我國主要科學家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                ,説明                                        2、“便走近杏樹數了數”、“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爺爺,您又看花啦”等語句,可以看出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可以看出。3、從第三段竺可楨的話中可以體會到他對科學研究的態度是                                                       。

第一朵杏花 篇七

王曉燕

一。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1. 説説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 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 一年後)

(二)第一次 (學習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 指導朗讀。

4. 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説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説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説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裏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 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 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 (學習第6---15自然段)

1. 師述:一年前,孩子對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着竺爺爺的囑託,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 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 齊讀

4. 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 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説的?幫它加〈WWW.〉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説:“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 )地説:“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地説:“是。”

(2) 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説説,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 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 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

(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麼高興?竺爺爺為什麼高興?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 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苟]

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 (學習第16自然段)

1. 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 自由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3. 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説説。

4. 指導朗讀

5. 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 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説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 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 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

六。作業

蒐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板書] 第 一 朵 杏 花

竺 精 確 觀 察

楨 一 絲 不 苟

設計意圖:

竺可楨是位知識淵博的科學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樹的教育家。他從小熱愛學習,鍛鍊身體,培養了堅毅、勤奮的好品質。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觀測物候,在氣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科學遺產。課文就是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題為,實際上是從把握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説明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藴含着深刻的思想內容。

整個教學過程 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爺爺意味深長的話。通過學生朗讀、討論、評議,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補充資料《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並以此為契機,發動全班蒐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瞭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城廂鎮第一國小 王曉燕

責任編輯:餘濤

來自:城廂鎮第一國小網站

第一朵杏花 篇八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理解生字新詞,讀好長句子。

2、把握文章結構。

3、瞭解課文的主人公,初步體會人物精神。

4、體會提示語的作用和用法。

一、出示課題,介紹竺可楨

板書課題,讀課題。第一朵杏花,是由數量詞和名詞組成,到底應該重讀哪一部分呢?帶着問題讀課文。(為什麼要寫?課文的內容?)

二、引導初讀課文,解答第一個問題

1.自讀課文,尋找答案。

讀完課文,學生應該會説,應重讀“第一朵”。因為課文寫的是竺可楨爺爺為了科學研究用兩年時間觀察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的事。

2.簡介竺可楨。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國現代氣象事業的創始人。也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對我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竺可楨一聲有着對氣象學、氣候學和地理學的執着獻身精神,率先對台風、季風、氣候變遷等進行研究,其中一些成果達到國際水平,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和天氣預報。

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特別重視調查研究,他的足跡遍佈祖國各地。71歲那年,他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高度的責任心,參加南水北調考察隊。他最後一次去野外考查時,已是75歲高齡。

竺可楨一生髮表科學著作近300篇,晚年寫的《物候學》等專著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物候學指什麼?(“物候”是指生物週期性現象與季節氣候的關係。)

週期性現象:如植物發芽、開花、結果,候鳥遷徙,某些動物冬眠等。

三、引導二讀課文, 掃清閲讀障礙

1.這篇課文就講了竺可楨爺爺研究物候的一個小故事。請同學們聽讀課文,要求:

輕聲跟着讀,圈出生字新詞,注意讀音。

2.交流:

(1)畫出了哪些字詞,為什麼:

着重指導:皺(zhòu),翹舌音,讀準後再擴詞;盛:多音字。

曾(céng),平舌音。頃刻,頃讀第三聲,指極短的時間。(講到這個詞順便指導讀好這句長句。這句話中,還有一個多音字呢,能把它找出來嗎?興沖沖的興也是多音字。)

鄭重指嚴肅認真。估計:大概的推測。推斷:推測判斷。

四、三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過渡:剛才我們聽了課文朗讀,找出了生字詞,並初步知道課文講了什麼事,接着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看看根據時間順序,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寫一寫每一部分説了什麼?

第一段:(1-5)竺可楨爺爺問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麼時候開的,孩子回答不上來。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正是通過常年準確、細緻的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五、四讀課文,品讀人物對話

1.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竺可楨爺爺為了研究物候,連續兩年看杏花,並與小男孩進行了兩次對話,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次看杏花的情況。

出示竺可楨看杏花的句子。指導讀好這句話。

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

指名讀,指導,齊讀。

思考:竺爺爺看杏花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陽光明媚,紅杏出牆,一派爛漫春色,一般人可能會駐足欣賞,沉浸在美好的春光裏。可是竺可楨爺爺卻不是簡單地流連春景,而是“走近”“數了數”並發現這四朵杏花是不同程度地綻開,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他是研究物候的,他關心的是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可是錯過了時機,只好詢問孩子。從而可以看出,竺可楨爺爺是多麼留心周圍植物的變化,他的觀察又是多麼細緻呀,錯過了第一朵杏花開放又不無遺憾。)

2.比較對話,體會提示語的作用。

出示:

孩子天真地説:“爺爺,你又看花啦?”

竺爺爺習慣地説:“是啊,杏花開了。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孩子説:“哪天?今天開的。”

竺爺爺説:“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

請你讀讀這段話與課文原文,比較一下,你發現有什麼不同?

預設:1、提示語的位置不同。課文中有的在前,有的在後,有的在中間,而出示的全在前面。

2、孩子天真地説只寫到了神態,而書上是“他仰起臉天真地問道”,還寫到了動作。

教師點評:人物可以同時帶着神態和動作説話,這樣的描寫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動,更豐滿。

3、出示的每一句都用到説,而書上不是這樣的。(書上表示説的詞有哪些呢?去找一找。有“問、補充、回答、告訴”還可以到第二段對話中去找找,還有“喊、道、叫”)相機板書這些表示説的詞

教師板書:(動作+神態)提示語+對話(提示語可以既有動作也有神態,也可以只有動作或者只有神態,應該根據對話的具體情況來定)

根據這種公式,我們可以變換出很多種對話的形式,從而使文章的表達活潑而豐富。同學們,你們能變化出幾種公式來?

預設:提示語在中間,提示語在後面等……

3.孩子牢牢記住了竺爺爺的囑咐,一年過去了,他終於看到第一朵杏花開放了,多麼激動,多麼興奮!出示:

“竺爺爺!竺爺爺!”

“什麼事情啊?”

“竺爺爺,杏花開啦!”

“什麼時候?”

“剛才。”

“是第一朵嗎?”

“是。”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能為這段對話加上豐富的提示語嗎?提供一些詞語:奇怪、高興、激動、肯定、自豪、半信半疑……

交流。(預設:孩子用手指着院牆外,高興地説;竺爺爺激動地問;孩子脱口而出;竺爺爺伸出一根手指頭,認真地問;孩子用力的點點頭,回答道……)教師相機把好的答案寫上去。分角色朗讀寫好提示語的這段話。

六、總結,整體朗讀課文,消化課堂學習

兩年過去了,竺可楨終於觀察到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 ,他曾不止一次這樣説過:引讀最後一小節。

課文講的是竺可楨爺爺的故事,為什麼不直接用竺可楨的故事為題,而用第一朵杏花呢?我們帶着這個問題,明天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第一朵杏花 篇九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3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兩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給課文分段,並説説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麼花?誰能看圖説説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麼問題?

(相機出示:竺可楨、綻開)

2、讀“竺、楨、綻”3個字,能讀準字音。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

出示要求:

①輕聲自讀課文2遍。

②讀準生字的音。

③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⑴院牆 一株 泛出 程度 頃刻 鄭重 大概 估計

規律

⑵指導讀長句子。

出示第1自然段第二句,第5段第三句,第16段第二句。

⑶指名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指導分段。

出示提示:

⑴按時間先後順序,本文應如何分成兩段?

⑵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四、分段,説段意。

第一段(1-5):竺爺爺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是什麼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爺爺通過長期精確觀察,掌握郵氣候變化規律。

五、指導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這篇課文的基本內容。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一朵杏花》(齊讀課題)

二、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1、春天到了,杏花迎着春風開放了,開得可多可美了,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地將課文瀏覽一遍。完成這樣一道練習。

出示:

課文中哪幾個小節具體描寫了杏花的樣子。

請用畫出描寫杏花的句子。

2、課文把杏花描寫得很美,哪幾個小節具體描寫了杏花的樣子呢?請你讀一讀。

3、《第一朵杏花》這個故事前後寫了兩年的春天第一年是從第一段寫到哪兒?做個記號。

4、第一年春天竺可楨爺爺面對那麼多杏花和第二年春天面對着第一朵盛開的杏花,他的心情是不是一樣的呢?情感不同説明什麼呢?

4、提問:竺可楨爺爺最關心的是什麼。

5、竺爺爺關心第一朵杏花是什麼時候開的,不僅從他情感上可以體會出來還可以從他説的話中體會得到?哪些話呢?(板書:“我是問第一朵杏花是哪天開的。”)

三、學習1-5小節。

1、指名讀第一部分。(簡單評價)

2、出示第一段。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

⑴這裏把杏花寫得這麼美,你想怎麼讀呢?誰來試試看。

⑵指名讀。

⑶看來,你讀書是很有辦法的,你是怎樣讀好這幾句話的呢?(向同學推廣經驗

⑷還有誰願意讀的。

⑸聽了他們這樣讀書,其他同學又是怎樣讀好這段話的。

⑹同學們在讀書時有沒有注意這兩個詞,圈一圈。

⑺點一下“泛出”“綻開”這兩個詞。

⑻齊讀第一小節。

3、學習2-5小節。

⑴過渡:杏花開得這麼美,可是竺可楨爺爺關心的卻是第一朵杏花是什麼時候開的。

課文的2-5小節寫的是人物的對話,讀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人物的語氣,表情,動作等。

⑵請同學們試着讀一讀。

⑶指名讀。

學生評價(就某一句讀得怎麼樣,談自己的看法)

⑷小結:讀人物的對話時,要注意用提示語來體會讀書的感情。

⑸出示第3小節。

“是啊,杏花開了。説着……。

a、這一句誰來讀。

b、這裏不僅寫出竺爺爺説的什麼還寫出了他是怎麼説的,以及他説話時的動作。

c、為什麼説是“習慣地問”。

⑹現在誰能連起來將2-5小節讀好的?

四、學習6-15小節。

1、過渡:時間過得很快,轉眼第二年春天又到了,課文的第6小節將春天寫得特別美,你能將春天美的感覺讀出來嗎?

2、指名讀,齊讀。

3、課文的7-15小節,寫的是小孩發現第一朵杏花開了,並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竺爺爺,這裏也有許多人物的對話。

⑴與2-5節的對話對比有什麼不同?

⑵沒有提示語,但我們能體會是誰説的,怎麼説的嗎?

⑶小組討論讀。

⑷指名讀。

⑸評價:這樣讀可不可以,你們小組是怎麼讀的?還有哪個小組願意讀的?

⑹小結:同學們課文的2-5小節寫人物對話時,加了提示語,而這裏卻沒有加,是因為作者知道我們大家能夠體會得到,這樣寫很簡潔,但由於我們是四年級的學生,寫作文時應儘量學着運用提示語。

4、述:當竺爺爺聽到第一朵杏花開了,心中可高興了,課文中是怎麼寫的呢?

出示:

第15小節。

⑴誰能把竺爺爺當時的興奮勁兒讀出來的?

⑵圈出“立即”“興沖沖”“快步”

⑶這一節同樣寫杏花開了,作者改用了哪一個詞語呢?為什麼用“捧出”啊? ⑷整個這一段,你能讀好嗎?

比賽讀。

五、整體回瞻課文。

大家讀到這兒有沒有想過,竺可楨爺爺看到第一朵杏花開了這麼興奮是為什麼啊?

(課後大家可以帶着這個問題,再閲讀閲讀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

第三課時

一、略講第16小節。

1、彙報查找資料。

2、自由讀課文。

出示:竺可楨爺爺搞科學研究,需要的是( )時間,從來不用( )、( )這些字眼,也不用( )和( )代替觀察。

⑴學生輕讀課文兩遍。

⑵在字中圈出答案,指名回答。

⑶指導理解“精確”。

3、小結:學習本課,你覺得竺可楨爺爺是個怎樣的人。

二、練習。

國小四年級語文《第一朵杏花》教案 篇十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蒐集資料,瞭解竺可楨的生平及清明節和氣象方面的有關知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1.揭課導入:(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可讓孩子帶着問題走進課文。

2.問: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麗的杏花是什麼時候開的嗎? (通過學生的預習回答)

3.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竺可楨爺爺是用什麼辦法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的!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綻開、“吹皺”教師可以問:“什麼東西可以綻開呀?”

“吹皺”找出文中的句子來理解,想象這美麗的景色。

如:“習慣”、“頃刻間”、“需要”、“搞研究”通過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

如:“估計”、“推斷”、“規律”可以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從哪看出來的?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導學生交流讀後的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楨爺爺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麼原因。(請學生讀1——5自然段,並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你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嗎?”(前後兩個同學互相讀)

重點指導讀第3自然段,體會這些詞句的作用。(“彎下腰來”説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説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裏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請學生讀6——15自然段)

問:“當時他們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來嗎?”(學生自由試讀)

在讀的時候讓學生自由讀,想想每一句是誰説的?該用怎樣的語氣讀?並幫它加個提示語。鼓勵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爺爺,您又看花來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什麼事情啊?“竺爺爺( )。

“竺爺爺,杏花開啦!”( )。

如2: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説:“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 )地説:“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地説:“是。”

如3:孩子邊跑邊叫喊,急切的語氣中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問:“什麼事情呀?”

孩子( )説:“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問:“什麼時候?”

孩子( ):“剛才。”

竺爺爺( )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 ):“是。”

討論之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提示語讀出語氣,指導朗讀。從中學生明白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師:引導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有可能問:“竺爺爺為什麼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呀?”(讓學生讀一讀15自然段,讀後説説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爺爺對待科學研究很認真,從來不使用“大概”和“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師:那大家怎樣理解這句話呢?你能用一個成語説説他這個人嗎?(一絲不苟、專心致志……)

師:竺可楨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這樣麼得來的。

4.整體回顧全文。

第二課時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識字:對於本課出現的生字,要求學生儘量自學,識記。

讀準“撒、鱗、嵌、略”幾字的讀音。

2.指導書寫時,讓學生注意觀察“搬”“撒”的字形結構,注意各部分的書寫比例。“釣”字右半邊是“勺”,不要寫成 “勾”。“雁”半包圍結構,注意裏面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説一説從竺可楨爺爺身上,受到了什麼啟發?

2.教師還可以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3.鼓勵學生交流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節課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瞭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

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很快進入文章的學習中。

通過多種形式理解文中的詞語,既形象生動,學生們歡迎;又無形中教給了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正所謂“授之與漁”。

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運用文本提供的素材進行理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表達的慾望,這也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好時機。另外,在教師精彩的引導下,鼓勵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這也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最好手段很方法。尤其是教師設計的加提示語環節,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鍛鍊了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這也是提高寫作的一個有利時機。

讓學生用一個成語對竺可楨爺爺進行評價,這也是考察學生理解課文的最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