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課程改革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06K

新課程改革通用多篇

高中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一

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倡導“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理念。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英語教學的綜合素質,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以新的理念與方法指導教學,才能真正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教師要強調給學生,學習英語好比燒開水,要有足夠的火力。火力越大,沸騰得越快,文火永遠燒不開水。一個被動應付,漫不經心的態度的學生是沒有作為的;而有計劃,有要求,每天定時定量的堅持背、聽、閲讀的同學就會明顯感覺到自己進步,就會對成功充滿嚮往和希望。如果教師給予學生以下幾點學法指導,那麼學生的英語是不愁學不好的。

一、學習計劃指導

學習計劃是指預先擬訂的學習計劃和打算。一個人有無學習計劃,其學習效果就大不一樣。特別是高中學生,由於他們的功課重,老師的管理也不象國中那樣具體了,這就更需要有一個計劃來約束他們。一旦他們有了明確的學習計劃,就有了奮鬥目標,就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實現既定的目標;就可以幫助他們合理地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成績。因此,在開學初,我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幫助學生制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有明確的學習要求和具體的時間安排的計劃。通常有“長計劃”和“短計劃”兩種。

1、“長計劃”一般指學期或學年計劃。即開學初幫助學生制定出本學期的學習計劃,包括所採用的學習方法,需要花費的時間及其安排、利用的參考書和練習、期末所要達到的成績等。

2、“短計劃”一般是指一節課或一單元的'計劃。一般要做到“四定”――定要求、定內容、定時間、定方法。即每節課前預習(找出重點、難點、需花費的時間):上課認真聽講(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積極發言,積極參與,做好筆記等):課後認真複習(完成各種口、筆頭作業)。為了檢查學生的計劃執行情況,我定期進行反饋。

二、預習方法指導

課前預習就是尋疑,有疑就有欲――求知慾。因此,要養成學生的預習習慣,我注意做好學生的預習指導工作,即課前我先向同學們介紹所要學的新內容的文化背景和課文的基本內容,同時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們帶着問題預習,並要求在預習過程中預見和記錄所要學習是重點和難點,明確學習新課時需要集中精力解決的主要問題。第二天帶着這些問題聽課,使問題易於迎刃而解。

三、聽課方法指導

如何讓每一個學生聽好課,充分發揮每一堂課的40分鐘的學習效率,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關鍵。只有掌握科學的聽課方法,才可能紮實基礎,學有所得。怎樣才能聽好課、充分發揮一堂課的效率呢?我覺得一堂成功的英語課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活動的語言實踐課。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有兩方面的任務:聽老師講和參與語言實踐活動。

1、指導學生認真聽老師講,養成“三到”習慣

心到――聽和想的習慣。要求學生上課時思想要集中,專心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們的發言,認真思考老師和同學們的提問和發言,對課本上的重點詞句和句型要多加註意和思考,隨時跟着老師的步驟走,既要能抓住重點,又要能做好筆記,即做到“一心兩用”――邊聽、邊記。

眼到――看的習慣。要求學生在上課時應認真看黑板、認真閲讀教材,看懂黑板和課文上的主要內容,找出重點和難點。看老師怎樣利用多媒體等教具,以便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口到――講和做的習慣。我要求學生在上課時應根據老師的要求積極爭取發言,併力求做到敍述有序、有條有理,語言要簡明扼要,語句要完整,口齒要清晰,聲音要洪亮,態度要大方:要求學生認真對待課堂練習,並在做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

口語實踐是英語課堂最富特色的課堂活動。如朗誦、背誦、問答、情景對話、講故事、表演等。所有的這些語言活動,目的都的為了培養和鍛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同時,我在教學過程中應儘量地利用教材,多種形式地為學生創設運用英語的願意情景,讓學生帶着興趣、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英語的實踐活動中去。

四、複習鞏固方法指導

複習就是對已學過的知識的重複學習。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複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認為,教給學生科學的複習方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教學中我採用的複習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知識的歸納和整理;二是做各種口、筆頭作業。

1、知識的歸納和整理

知識的歸納、整理,是複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對教材系統的歸納、整理、綜合,掌握其內在聯繫,使同學們對所學過的基礎知識能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並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樣,既便於加深理解,又便於記憶、掌握和靈活運用,同時,也能在知識的歸納總結中,發現知識掌握上的缺漏,以便及時補缺補漏。

2、做好各種口筆頭作業

做作業,是複習、鞏固所學知識的又一重要手段。通過做作業,同學們可以消化和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可以把混淆的概念搞清楚,可以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作業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作業,它有兩類,一類是書面筆頭作業;另一類是口頭作業。因此,要求學生在認真完成書面作業的前提下,不可忽視口頭作業。

綜上所述,學好英語並不是很難的,只要用心去做,相信同學們都會取得進步。科學的學習方法是點金術,它是開啟學生智力的金鑰匙。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其更好地學,並在學習中掌握、運用知識,培養其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

新課程改革學習心得大全 篇二

在物理新課準中指出,物理課程要注重學生的發展,以使學生獲得學習的興趣及良好習慣,因此,如何提高物理學習的有效方法,是其要注重的地方。

鄭州物理輔導培訓主任指出,物理的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找出其物理規律,並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社會。

因此,新的物理教學方法,應強調以物理知識為載體,讓學生經歷其研究過程,逐漸培養出科學精神,使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多方面都得到發展。

鄭州一對一輔導教學處主任指出,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對教師教學也有要求,其實,在實際教學中,很多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還並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因此,這是教師們應該先解決的主要問題。

高中新課改心得體會 篇三

一.初上高中學英語的感覺

有的學生談到英語學習有一種共同的感覺,按照他們自己的話説:“高中英語難度相對增大,成績下降。”“考題靈活,很難找到規律。”“九年級的學習方法和複習方法不很適應高中,國中時念唸書就會有長進,而在高中多做題也未必帶來明顯效果。”總之,同學們在學習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種不適應。

二.國中和高中兩個學段之間普遍存在一個落差

九年級升學考試的後遺症

九年級複習階段的學習表現出應試教育的典型特徵:與考試相關的就學,不相關的就不學,而哪些考,哪些不考老師們心中都有一本賬,國中三年所學的內容完全可以濃縮為一張紙,這點東西不斷地反覆,直到老師和學生對會考都胸中有數,即使有的學生兩年沒努力學,在最後一年只要拼點命,聽老師的話,成績也不致太差。老師在考試前都講一些應付考試的“枴棍”,有的學生英語能力不高,掌握的詞彙也有限,但只要懂得怎樣使用“枴棍”,拿70%到80%的基礎分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就使學生在國中考試容易得高分。然而高分並不等於高能力,分數與能力這對被高分數掩蓋的假象在高中就被揭開了。

語言知識向語言能力的轉移

學生會注意到高中的試題結構較之國中試題而言變化很大。穩穩得分的題少了,題多了,而丟的分又非輕易可得回。這是因為高中的英語學習與測試重點從國中的基礎知識向語言能力轉移,更重視綜合的語言知識與能力的運用。如;基礎語法題量相對減少,閲讀量及其分數比重增加,筆頭表達能力的測試力度加大。而這些絕不是單純靠“枴棍”所能應付得了的,高分必須建立在紮實的語言知識與能力的日積月累上。盲目學習的想法或國中時平日裏懈怠的態度,考試前臨陣磨槍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説國中像盆中摸鵝卵石的話,那麼高中階段的學習則更像海里摸貝殼,需要投入更多更大的精力以及更巧妙的方法。

學習方法的不適應

體會初、高中英語學習的變化,也就自然懂得了為什麼國中的學習方法不能完全適應高中的原因,由於高中學習環境的重新組合及多樣化,老師在課堂上的工作更富於指導性,學生的學習更趨於個體化,學習方法也就應該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加以調整。空懷一份抱負而無切實可行的計劃,只能使初、高中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

三.高中英語的學習目標與要求

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説明:

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目標分為第一級目標和第二級目標。高中兩年要求達到第一級目標,高中三年(文、理科選修)要求達到第二級目標。

高中英語教學的第一級目標應完成下列教學要求:

(一)聽

1.能聽懂教學大綱詞彙表(1、2)中不帶*號的詞彙和短語。

2.能聽懂課堂用語和教師用學生所學過的簡單英語對新詞語意義的解釋。

3.能聽懂教師用所學過的英語簡要敍述已學課文內容,以及圍繞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

4.能聽懂對方在學生所學過的語言範圍內,用略慢的語速談有關日常生活的內容,有時需要對方重複。

5.能基本聽懂沒有生詞、題材熟悉、內容簡單的語段,語速為每分鐘110個詞。聽三遍能瞭解其中主要的內容,理解正確率達到70%。

(二)説

1.能就課文的基本內容進行簡單的問答。

2.能夠用《日常交際用語》表中的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談話。

3.經過準備,能夠用簡單的語句介紹本人、家庭、班級和學校等基本情況。能基本表達主要意思。

(三)讀

1.除課文外,補充閲讀量應達到10萬字左右。

2.能借助詞典讀懂難度略低於所學語言的材料,生詞率不超過3%。

3.能以每分鐘40-50個詞的速度,閲讀生詞率不超過3%的有關人物傳記、故事、記敍文、社會文化、文史知識、科普小品等內容的材料,能夠基本把握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實。理解正確率達到70%。

4.能讀懂簡單的應用文,如信件、請柬、通知、便條和常見標誌等。

5.能把握所讀材料的主要邏輯線索、時間和空間的順序。

(四)寫

1.具有良好的書寫習慣。能用書寫體熟練而清楚地書寫,要求書寫格式、連筆、詞距、標點正確。

2.能就已學課文的內容,筆頭回答簡單的問題。

3.能聽寫沒有生詞的句子和內容簡單的語段,語速為每分鐘100-110個詞。第一遍只聽不寫,第二遍邊聽邊寫,第三遍檢查。書寫速度為每分鐘12個詞。

4.能運用所學過的詞彙、習慣用語和句型造簡單的句子,無嚴重的拼寫和語法錯誤。

5.能根據提示,仿照所學過的題材在30分鐘內寫60-80個詞的簡單書信和短文等。意思表達清楚,基本語法和常用句型無嚴重錯誤。

(五)語音

1.能較熟練地運用基本的拼讀規則和音標讀生詞。

2.能較連貫地朗讀課文,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3.在各種口頭練習和口頭表達中,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六)詞彙

1.在國中掌握600個詞的基礎上,再掌握500個詞和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要求能在口語及書寫中運用。此外,還要學習500個左右單詞和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只要求在語段或語篇中理解其意義。

2.能結合單詞的發音和基本的拼讀規則拼寫和記憶)(單詞。

3.能根據所學的構詞法在上下文中理解派生詞和合成詞的詞義。

(七)語法

掌握大綱列出的若干語法項目。

新課程改革學習心得大全 篇四

20__年8月21日25日,我參加了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的高中物理教師培訓,雖然時間短,但是內容豐富,感受很深,收益匪淺。既有專家的講座,得到理念的提升,又有中學同行的表演,感受新課改的精神,同時還有領導的鼓舞和鞭策,讓我們一線教師得到理論與實踐的充實。我從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心靈上得到隆重的洗禮,大腦從繁忙的工作中得到解脱,細思回想導師、教授的精彩講課,他們的聲音、形象久久迴盪在腦海,永不退卻。教授的思想教育了我,導師的思想影響了我,使我充分認識到學習和掌握一種重要的思想,比學習和掌握一門學科知識更重要。

第一天是人教社周譽藹琴教授的講座。高屋建瓴地引領我們走進高中物理新課程。通過為什麼需要改革課堂教學以及新課程新在哪裏這兩個主題。並結合一些很具體案例對新課程改革做了生動地、具體地介紹。我們聽後有收穫,也有思考。在將要新課程改革的前夜,我們怎麼把新課程的理念一步一步地帶進課堂。怎麼在課堂中有機的整合三維目標。

第二天是北京海淀區教研員蘇明義老師的講座,讓我感受到我們中學物理界的這些精英對教育教學的關心和教師職業的執着追求,他幽默、風趣的講解讓我們不知不覺就度過了一上午,既有理論知識,更有實戰的經驗。這種經驗上升為他對教育的四條信念:信念一:教育強調和諧:健康第一,以德育人,開發智慧,貫穿審美(系統性)。信念二:教育追求有效:讓師生們用較少時間,能得到較大收穫(科學性)。信念三:教育需要激發:用榜樣和實例去激勵,用問題和交流去啟發(藝術性)。信念四:教育要求行動:實踐出真知,訓練出技能,經驗出智慧(技術性)。他把他在教學中總結出來的20條經驗毫無保留地教與我們,難能可貴,可以領略其人格魅力。

許曉林、陳繼明等其他幾個專家的講座給我們展示了新課改理念和新的教學模式。新課改給我們基礎教育的老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但無論多麼好的課程理念,如果沒有教師的教育思想的轉變和教學方式方法的更新,都將無法得以落實。教學質量的好壞與我們自身的素質的高低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這必然要求我們既要加強理論素養的學習,可以是集中學習,更多的是自己學習,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和準備,以滿足學生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社會的不斷髮展,同時可以走出去看看別人的做法,聽聽別人的課堂,吸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不足。在物理課中,怎麼把新課改的理念和精神,把教學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很好運用在課堂中,把教和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在導學。教比導容易,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把握教學的節奏和環節,除了有很好的掌握教材以為,更多的是有掌握學生,瞭解學生。教師的教不是演員在舞台上的表演,更不是電視屏幕上的節目,是師生之間的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溝通。

這樣的學習機會是難得的,是很寶貴的,我希望通過這個培訓班的培訓,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和素質,使自己成為學習型和專家型的中學教師,“學以致用,研學並進”,充分利用這個平台“廣泛交流,資源共享”。

在這幾天學習過程中,我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學生喜歡物理這門學科,可是在教學中我一直有這樣的感覺,教書好象就是在教學生做題目,並且題目越難越好,越是能把學生考倒的題目就越是好題,對於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學生來説能喜歡物理嗎?同時與生活的聯繫也不緊,理論性比較強。我一直有一個感覺就是我們的學生是被教笨,當然這笨並不是指學生的智商而是指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應深入研究教材

為適應學生的探索性學習,新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傳統的封閉性、定向性習題改成了探索性的“問題”。這些探索性問題的條件、結論、思路等大都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沒有標準的答案,往往還聯繫廣泛的現實背景,這對教師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所以教師應花大氣力鑽研教材,對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對教材涉及的實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相關資料。要弄清所給的問題可向哪些方面探索,

能較恰當地預測有關探索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精神等達到怎樣的效果。總之,只有教師對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探索。

2、要為學生的探索創設有利的情境

為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這些情境包括時間、器材、組織、心理等各個方面。例如,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做好學具、教具、音像、課件等各方面的準備;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機會;要為探索留有較寬裕的時間,新教材大大減少了練習和習題的數量,這正是給學生留出探索的餘地,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安排時間,計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保證“探索”的優先地位;要增強學生探索的興趣,一方面,對教材中的內容,教師應努力蒐集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與之結合,增強探索內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據探索的內容,應合理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競賽與表演等方法,增強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應對學生的探索給予引導和幫助

所謂自主探索,含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動性,表明學生是主動地學習,即“我要學”;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獨立性,表明學生是獨立地學習,即“我能學”。但學生主動地、獨立地探索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的,要經歷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獨立的逐步轉化的過程。而這種轉化,主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所以,積極有效地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是新課程教學的中心任務。

首先,對學生的探索要進行正確地導向。探索作為一種學習活動,也有有意義和無意義之分。教師應努力把學生引向有意義的探索,減少或避免無意義的探索。不宜信馬由韁,放任自流。對學生進行探索的問題,教師應適當提示探索的方向,並當在不宜繼續探索時相機予以提醒。

其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科學合理地予以評價。新課程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光要評結果,還要評過程;不光要評顯性指標,還要評情感與精神等隱性指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予以評價。通過評價,使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悦,增強繼續探索的信心;也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把引導探索和教師講授適當結合。當前,由於大力倡導“引導式”教學和相應的“探索性”學習,“講授式”教學及相應的“接受性”學習似乎成了“禍水”,人們避之不及。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課程改革的本質不是教學和學習形式上的改變,而是使學生進行有價值的學習。而任何有價值的學習都屬於“意義學習”。根據奧蘇伯爾的“意義學習”理論,“意義學習”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具有意義學習的意向,即學生具有把新學的知識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繫的傾向;二是學習的材料對學生具有潛在的意義,即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能夠跟其原有的知識結構建立實質性的聯繫。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只要能對上述兩個條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夠促成有意義的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或學習方式就是適宜的,值得肯定的。講授式教學、接受性學習可能造成“意義學習”,引導式教學、探索性學習也可能造成“機械學習”。總之,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並無定式,應由學習內容及學生的情況而決定。新課程教學重視探索,但並不排斥講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學生的探索與教師的講授有機結合起來。尤其是對那些約定性的、常規性的、公理性的知識,更應以講授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