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冬至節氣意思含義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W

冬至節氣意思含義精品多篇

冬至的傳統習俗 篇一

冬至又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很多地方對冬至很重視,甚至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冬至有很多習俗,早的可以追溯到漢代,晚的也多見於唐宋,並主要表現在飲食方面,比如吃狗肉、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年糕、釀酒等。

吃餃子、餛飩或湯圓。冬至這一天,北方時興吃餛飩,西北一帶多吃餃子,江浙一帶則喜歡吃湯圓和麻鬆。冬至的湯圓又稱“冬至團”,有粉團和粉圓兩種,裏面要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蔔絲等,《清嘉錄》記載道:“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圓,冬至朝供神品也。”民間還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説法。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來饋贈親朋好友,以前的上海很講究吃湯圓,有一首古詩説:“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而北京一帶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這有一個故事。相傳漢代時,北方的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其中有兩個部族首領分別姓渾和屯,十分兇殘。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的音,把它們叫做“餛飩”,然後恨恨地全部吃掉。藉此表達對他們的痛恨之情,希望早點把他們消滅。因為做餛飩最初是在冬至這一天,於是就流行冬至吃餛飩。這個故事不知是否可靠。在宋代時,當時的京城杭州也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一個叫周密的人説,杭州人在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祭掃祖先。

説到祭祖,就不得不説説廣東一些地方,那裏冬至祭祖的習俗很盛,甚至還有“冬節不回家無祖”的説法。因此冬至這一天,出門在外者,都要儘可能回家過節祭祖。一般的習俗是,冬至的早晨先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全家老少把甜丸湯做早餐。甜丸(米丸)就是《清嘉錄》所説的“無餡而小者”,類似現在商場賣的小丸子。有的人家還在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在門上,俗稱“敬門神”。比如泉州把元宵丸稱為“頭丸(圓)”,冬至丸稱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一切圓滿。中午也要祭祖,供品需要葷素五味;晚上還得祭祖,供品中必須有嫩餅菜。

餃子,相傳起源於醫聖張仲景。(可以參看前面“12.春節為什麼要吃餃子?”)現在北方的習俗,一般在冬至和春節都要吃餃子,有些人還把餃子稱為“扁食”或“燙麪餃”,並説吃了冬至的餃子就不怕凍了。

江南一帶還有冬至晚上全家歡聚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這也有一個故事。相傳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在冬至這一天,變成了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赤豆飯吃,這樣就可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此外一些地方還時興吃年糕、蕎麥麪、九層糕等,“糕”與“高”諧音,寓意步步高昇,年年如意。

很多地方時興冬至吃狗肉。據説這從漢代就開始了。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啥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於是,在民間就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先不管這個傳説是否可靠,冬天吃一點狗肉,確實可以驅寒暖身。

客家人則喜歡在冬至時釀酒,認為冬至時的水味道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以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

冬至節氣意思含義 篇二

冬至節氣的`意義是什麼

冬至的到來代表寒冷即將來臨。冬至節氣是全年中晝夜最長的一天,到了冬至節氣後天氣也會逐漸變寒,進入到全年温度最低的數九寒天,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有“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的説法。

冬至的習俗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_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的氣候特點是什麼

持續低温加暴雪天氣

如果要從天文上來看,冬至才是真正冬季的開始,是北半球冬季的到來,但是我國大部地區冬季來得比較早,冬至時節冬季氣候已經非常明顯。我國最早進入冬季的地方是高緯度和高海拔的地方,即西藏的雙湖縣與黑龍江的漠河縣是我國入冬比較早的地方,早在9月中旬前後就已經迎來冬季氣候特點,到了冬至的時候寒冷已經達到一定的峯值。

冬至日的時候,白天日照時長一年中最短,可想大地能吸收和釋放的熱量是極少了,這熱量供源少了,整體温度和體感就下降了。冬至之後雖然日照時長會慢慢加長,但速度着實緩慢,這熱量遠遠沒法足夠供給保暖。本來沒有足夠的熱源供給就已經感到寒冷了,再加上西伯利亞冷空氣的不斷侵襲,兩種條件下,這温度不低都難,在持續的低温下,較強的降雪天氣便出現了。

從南北方冬至氣温來看,北方西北較高的地方冬至時氣温普遍在零度以下了,東北地區冬至的時候平均氣温應該在零下7度左右;江淮之間到大巴山以北的地區平均氣温也在零度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區平均氣温在7度左右,個別高海拔地區氣温會普遍偏低,地河谷的地方氣温會偏高,其中川西南地河谷的冬至時期氣温在10度以上;和地河谷地區氣温同樣温暖的還有華南地區的“無冬區”,尤其是海南地區,冬季最低平均氣温在20度左右,而且即便出現十幾度的氣温,也維持不到三天,很快便又會升温回暖。

冬至節氣之後,我國最冷的時節就到來的,即“數九”從冬至這一天開始。俗語有云“不過冬至不冷”,意思是沒到冬至之前氣候還是暖和的,到了冬至之後,寒冷便都來了。這有些諺語俗語都只是針對部分地區説的,也有可能是根據年份大致氣候現象得出來的。我國有些年份,有些地區,冬至時節的時候已經感到非常寒冷了,尤其高緯度地區,冬至時節氣候更是嚴寒。所以,咱們不管冬至是不是寒冷的開始,冬至前後就應該注意保暖了。

冬至節氣意思含義 篇三

冬至節氣含義

含義一:傳統祭祖節日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含義二:二十四節氣之一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含義三:寒冷的冬天來臨

時至冬至,標誌着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寒天。

冬至餃子的寓意是什麼

1、財源廣進

吃餃子為的是期盼往後生活可以紅紅火火,財源廣進,因為水餃形似元寶,元寶又有發財的含義,所以吃水餃有討吉利期待發財的寓意。

2、和和美美

包餃子要“和”面,這又有着和和美美的含義,麪糰擀成圓圓潤潤的,擀出來的餃子皮又預示團團圓圓。

3、久財之意

冬至吃的餃子搭配的餃子餡兒也跟寓意具備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普通的韭菜餡象徵着長期發財的意思。

4、閤家團圓

冬至是中國的24節氣,地區文化差異在飲食上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習慣。這天家裏人一起出動,團坐在一起包餃子聊家常時,賦予了餃子團團圓圓的象徵。

餃子當屬中國傳統美食之一,餃子在北方也是人們生活飲食中的主食,同時擔任冬至小吃。餃子樣式豐滿,實質充裕,滋味鮮嫩,還有白菜豬肉餡,芹菜牛肉餡,蝦仁餡,玉米豬肉,羊肉餡,三鮮餡,韭菜餡,薺菜餡等。

冬至有什麼講究和禁忌

1、不宜出門

冬至前後不宜出遠門,這裏主要説的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説冬至期間不能回孃家,據説冬至回孃家對公公大不利。不同地方對這個習俗都不一樣,如果當地沒有這個説法,我們大可不必在意。不過有家人特別在乎這個習俗的,作為晚輩的我們還是要遵守一下。另一方面,是説冬至前三天正處於交運期的人,一般不宜出遠門。所謂的交運期指大運的變換的時間,這個時候最好處於一種最和諧、最安穩、最吉利的環境。

2、不宜搬家

冬至期間也不宜搬家,一方面是因為冬至的來臨標誌着最寒冷的冬季來到。從搬家風水學的角度看,寒冷的氣氛會破壞家中的興旺之氣。另一方面和前面冬至不宜婚嫁的原因一樣,冬至前一天處於離日,古人總結認為不吉,並不適合進行像搬家、結婚這樣的大事。另外,在搬家風水學中,最忌諱遇到搬家的凶煞方,而冬至期間天坑在東北方,如果你對這個不夠了解,最好還是選擇另擇吉日搬家為好。

3、不宜婚嫁

冬至前後三天不宜進行婚嫁活動,尤其是冬至的前一天和後一天。根據民間的説法,結婚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這個時候一定要選擇好的'結婚吉日,避開結婚的不利日子。而古人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古人稱為四絕日及四離日,這個時候的氣場正值混沌未開的狀態,如果選擇在冬至期間結婚,則容易影響夫妻未來的運氣。

4、不宜同房

根據傳統的觀念,冬至前後10天不宜同房。古時候人們把男女分歸為陽、陰,男歸陽,女歸陰。男女交合方可繁衍後代,但是男女交合講究陰陽平衡,否則陰陽不調不利於後代的繁衍,還會生出許多禍端來。而古代有“冬至一陽生”一説法,意思是説冬至期間是人體一年之中最虛弱的時候,這個時候男女交合容易耗損元氣,而且在冬至懷孕的孩子言行可能乖戾、怪異。

冬至節氣的特點 篇四

北方地區

冬至節氣時,北方地區的温度已經在0℃以下了,在某些地區還有雪凍災難。

西北地區

冬至節氣時,西北地區的平均氣温普遍在0℃以下,天氣寒冷。

南方地區

冬至節氣時,南方地區的平均氣温只有6℃至8℃左右。

西南地區

在西南某些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節氣的含義 篇五

至,俗稱“冬節”,在古代是很隆重的節日。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最受重視。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台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陰曆的日期則不一定,但大抵不超過陰曆的十一月。在《尚書》“堯典”中稱冬至為“日短”,因為這一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後,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來愈長,黑夜愈來愈短。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説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節氣的含義及寓意 篇六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這一天的到來就意味着開始正式進入冬天了,冬至在我國古代是非常受重視的,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漢書》中説:“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冬至又稱為冬節,依照我國傳統的歷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十五日為一節或一氣,在一年裏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這就是擇日學上所用的節氣,擇日學上是依農曆的節氣來選定吉課,而所謂的農曆則為陽曆與陰曆的結合,陽曆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把太陽運行的週期分為十二個階段,再劃分二十四個節氣,一節一氣為一個月),陰曆乃為純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週期而定),日子都在國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兩日。

冬至就是二十四個節氣的其中一個,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在冬至這一天,對於位於北半球的台灣,這時太陽剛好直射在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台灣處於冬季的季節,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本站】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台灣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説法,意思是説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的回升。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台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冬至是什麼意思 篇七

南朝梁人崔靈恩撰寫的《三禮義宗》記載:(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古人認為冬至為“陰陽”相爭之日,是預測一年晴雨、冷暖的好時機,甚至可占卜來年的人間禍福。

古人對冬至的説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陳志歲《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又謂,冬至, 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預示否極泰來。

冬至,又名冬節、大冬、亞歲、小年、履長節。以冬至為界點,古代節氣開始新的輪迴,《淮南子》記載:“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

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説:“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説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人們還會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薑飯、冬至米團以及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在古代,民間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冬至節氣在一月中的位置,來預測往後的天氣。“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的意思則是説:冬至這天如果是陰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陰天,甚至下雪 。

冬至在節氣中的特殊地位 篇八

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説:“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説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人們還會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薑飯、冬至米團以及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在古代,民間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冬至節氣在一月中的位置,來預測往後的天氣。“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的意思則是説:冬至這天如果是陰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陰天,甚至下雪。

冬至節氣簡介 篇九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説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温熱。

冬至一般在公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説:“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説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闢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例如北方人在冬至時吃餃子,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葱炒豆腐。

冬至日期的計算 [Yx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1.94,20世紀=22.60。

舉例説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計算結果減1日

冬至數九

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民間流傳着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__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首歌謠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時間的季節變化。也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與九九消寒歌相對應的消寒習俗是九九消寒圖。比起九九消寒歌,消寒圖出現較晚。消寒圖的形式很多。簡單的是畫縱橫九欄格子。每格中間再畫錢形,共得八十一錢,每天塗一錢,塗法是“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當中”,民間歌謠謂:“上陰下晴雪當中,左風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點盡,春回大地草青青。”或者選擇九個九畫的字聯成一句,放在格中,也是日塗一筆。一般選用的九畫字聯句為“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徐珂<清稗類鈔。時令類》載: “宣宗御製詞,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一句,各句九盲,言各九畫,其後雙鈎之,裝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圖……自冬至始,日填一劃,凡八十一日而畢事。”除以上的兩種以外,更有一種“雅圖”,是畫素梅一枝,梅花?共計八十一,每天染一?,都染完以後,則九九盡,春天臨。(帝京景物略》雲:“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八十有一,日染一?,?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日'九九消寒圖'。”更有韻致的是,婦女曉粧染梅。明人楊允浮(灤京雜詠一百首》詠及此俗,其自注雲:“冬至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曉粧,日以胭脂日圖一圈,八十一圈既足,變作杏花,即暖回矣。”這種設計,可謂獨出機杼,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節的變換又與佳人曉粧的胭脂聯繫,真讓人叫絕。無怪乎楊氏詩以詠之:“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