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拿來主義》説課稿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6W

《拿來主義》説課稿新版多篇

拿來主義説課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是3號考生,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拿來主義》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必修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屬於議論文。此文選自於《魯迅全集》第六卷,是魯迅先生就如何繼承文化遺產的問題所撰寫的一篇雜文。魯迅的雜文具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語言特點,並且善於運用因果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學習本文不僅可以從整體上初步感知議論文的寫作特點,而且可以學習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以及議論文的多種論證方法。

2、教學目標: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魯迅關於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觀點。

瞭解雜文的問題特徵。把握文中的比喻、諷刺、反語和特定語境中詞語的含義。

體會魯迅先生雜文尖鋭流利、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本文運用因果論證的寫作方法,尤其學習並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會"拿來主義"的真正含義,學會用"拿來主義"的態度正確對待文化遺產。

3、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學習重點,結合學生實際以及本課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尋找關鍵句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分析作者的觀點。

確定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通過理解文中的重要喻體,來明確比喻論證的特點,並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手法。

二、説教法

1、問題式教學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幾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如:什麼是"閉關主義"?什麼是"送去主義"?

2、概念比較法。可與問題式教學法結合起來,通過概念間的比較,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思維的嚴密性和形象性。

三、説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養成能學習,會思考的好習慣。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地教給學生"圈點勾畫法""旁批法"。學生在閲讀文本的過程有意無意地將這樣的方法運用到學習當中。比如,有同學遇到生字時,會把它圈畫出來;有同學會在有疑問出寫下自己的問題,以待解決等等。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這篇課文我分兩個課時授課。第一課時教學安排如下:

環節1: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故設置導語如下:隨着我國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外的科學、文化、技術以及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風等等也隨之大量湧來,我們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才是正確的呢?魯迅先生在30年代就繼承文化遺產問題曾寫過一篇雜文,我想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得到教益。

環節2:介紹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

請同學簡介作者,教師補充背景。有針對性的進行預習檢查,能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由於學生們在國小、國中階段都對魯迅及其作品有所學習,然而這又是他們第一接次觸雜文,並且文章具有很強的時代背景性,因此,我比較具體的介紹雜文這種文體和講解這篇雜文的創作背景。

環節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

2、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

3、學生快速閲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明確:全文可分三個部分:1—4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揭露和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危害;5—9自然段為第二部分,闡明"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第10自然段為第三部分,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於創造民族新文化的意義。

環節4:具體研讀課文

第一步:從"果"入手,切中要害

提問:

(1)文題"拿來主義"的內容是什麼?

(2)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詞表示結果,而"原因"又是什麼呢?即為什麼實行"拿來主義"?第一個問題的設置是針對全體學生,意在引導學生學會讀書,抓住要點,同時為第二個問題的提出做鋪墊;第二個問題的設置有一定難度,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此就很有必要搭知識台階。

第二步:由淺入深,設置問題

問題分為三階梯度,每個梯度的問題即為一個台階,學生每得出一個答案就登上一個台階,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第一梯度可設置這樣一些問題:

(1)什麼是"閉關主義"?

(2)。什麼是"送去主義"?作者依次擺了哪些事情來説明的?

(3)如何理解這兩句話:A但終"不知後事如何";B也可以算顯得的一點進步了。第二梯度可設置這樣一些問題:1."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的實質是什麼?有何區別和聯繫?2.作者是怎樣批駁"送去主義"的?3."拋來""拋給""送來""拿來"的含義各是什麼?第三梯度:可設置這樣兩個問題:1.作者為什麼批駁"送去主義"?有幾點原因?2.作者對" 送來"的態度如何?為什麼?至此第一步的第3題的答案就圓滿了。

(設置三個梯度習題的根據,主要是針對學情,因材施教。第一梯度適合全體學生、第二梯度適合多數學生我們時刻要以課本為藍本,重在培養素質,以上習題主要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至此,第一課時結束)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為分析8-10自然段,學習並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

比喻論證是本文最突出的寫作特點,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論證方法,是本課時重點中的重點。對此重點的突破,我主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採用討論和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

環節一:先搭知識台階,由教師交待什麼是比喻論證。

環節二:學生齊讀8~9自然段,討論這一部分論證方法 。在此主要體現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為此,我精心設置了以下問題:

(1)對待文化遺產有哪幾種態度、行為,作者是如何評價的?採用什麼論證方法;

(2)"大宅子""孱頭""昏蛋""廢物"各比喻什麼?對整個文化遺產是否一概而論,分為幾類?分別如何對待?(用書上話回答) "魚翅""鴉片""煙燈和煙槍"" 姨太太"各比喻文化遺產中的哪一部分?

問題設置原因:第1題是基礎,從而進行知識遷移形成能力,而且為第2題搭台階,逐層深入,再採用設問、類比啟發並輔之以討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環節三:明確比喻論證與比喻句、比喻論證與類比論證的區別,加深對比喻論證的理解。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第三自然段主要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2)判斷下面這段話是否採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割斷歷史,只懂得中國,對於中國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團"。

讓學生討論和回答,使其在分析對比中加深對比喻論證的理解,逐步培養他們的辨析能力。為了及時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爭取讓學生做到一課一得,我還設置了課堂訓練,以及時鞏固教學成果。

環節四:課堂訓練。根據所給觀點,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進行論證,請同學們口述其論據,其他同學給以評析。

例如:觀點——做事要有恆心,不間斷,才能成功。

論據——(1)滴水穿石 (2)鐵杵磨成針

觀點:

1、客觀環境往往對人有很大影響

2、要掌握真本領必須勤學苦練

3、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礎條件就不能成功

4、學生往往越過老師,後人往往越過前人

環節五:佈置作業。學習本文後,讓學生思考拿來主義在今天的現實意義。

小組討論:説説拿來主義在今天的現實意義。將討論結果寫出100字左右的文字。

提示:改革開發引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追星族學奇特髮型服裝,卻不學明星的拼搏精神。

五、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拿來主義説課稿 篇二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拿來主義》。

一、説教材

(一)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拿來主義》是魯迅雜文在新課程中僅存的一條命。所以提到他的地位,我覺得它是現在高中生窺見魯迅雜文的最後一眼。從另一方面講,《拿來主義》是新課程中唯一的典型的議論文,一些常用的論證方法,論證結構在文中都有體現。

(二) 教學目標及確定根據

根據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拿來主義"的基本含義,

2、引導學生透過詞語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內涵。

3、分析本文的論證結構,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論證。

4、體會魯迅先生雜文尖鋭犀利、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體會魯迅雜文的藝術特點。

5、理解主題,探討"拿來主義"在當代的文化意義。

(三)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章先破後立、破立結合的論證結構。

2、學習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等論證方法。

二、説學法

(一)分析學情

對於魯迅的文章,學生是多有學習,但是對於雜文,確實第一次。尤其在現在淡化文體教學的情況下,學生對於議論文的相關知識瞭解甚少,至少沒有形成議論文的知識體系。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一方面教授本課的基礎上,交代夯實議論文相應的知識。

(二)學法及確定的依據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文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教法、學法:

(1)教法:提問式教法、小組討論法、誘導研讀法;

(2)學法:課前預習法、課堂探討法、課後練習法此外,為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將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説教法

編者提出:閲讀時不妨從文章的結構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怎樣把觀點和材料緊密結合起來。對這些文章如果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質疑或闡發,那我們也就接近或進入了更高的境界。

"挈領法"教學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包括:理清文章層次,分析1~7自然段,分析因果論證方法,掌握作者論證的內在邏輯性。

我首先談一下我是怎樣導入新課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故設置導語如下:隨着我國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外的科學、文化、技術以及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風等等也隨之大量湧來,我們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才是正確的呢?魯迅先生在30年代就繼承文化遺產問題曾寫過一篇雜文,我想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得到教益。

下面我主要談一下我是如何突破因果論證這一重點即難點的。在此我所把握的總的方法是:提出問題,給學生搭知識台階,引學生思維上路,也就是説教者從學生實際出發,緊扣教材,由淺入深地設置一連串有內在邏輯性的問題,一環緊扣一環,引導學生認真閲讀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經過獨立思考或共同討論,得出每一問題的準確答案,在這裏重在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故我決定從如下三步着手:

第一步:從"果"入手,切中要害

問題:1.文題"拿來主義"的內容是什麼?

2、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詞表示結果,而"原因"又是什麼呢?即為什麼實行"拿來主義"?

第1題的設置針對全體學生,意在引導學生學會讀書,抓住要點,同時為第2題的提出做鋪墊;第2題的設置有一定難度,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此就很有必要搭知識台階。

第二步:由淺入深,設置問題

問題分為三階梯度,每梯度的問題即為一個高度的台階,學生每得出一個答案就登上一個台階,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梯度可設置這樣一些問題:

1、什麼是"閉關主義"?

2、什麼是"送去主義"?作者依次擺了哪些事情來説明的?

3、如何理解這兩句話:A但終"不知後事如何";B也可以算顯得的一點進步了。

第二梯度可設置這樣一些問題:

1、"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的實質是什麼?有何區別和聯繫?

2、作者是怎樣批駁"送去主義"的?

3、"拋來""拋給""送來""拿來"的含義各是什麼?

第三梯度:可設置這樣兩個問題:

1、作者為什麼批駁"送去主義"?有幾點原因?

2、作者對" 送來"的態度如何?為什麼?

至此第一步的第3題的答案就圓滿了。

設置三個梯度習題的根據,主要是針對學情,因材施教。第一梯度適合全體學生、第二梯度適合多數學生我們時刻要以課本為藍本,重在培養素質,以上習題主要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第三步:課堂訓練、鞏固成果〔出示微機圖片(一)〕(説明:如此設計訓練題的原因在第二課時中,我將詳細闡述,這裏不贅述)第二課時教學內容包括:分析8-10自然段,學習並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

比喻論證是本文最突出的寫作特點,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論證方法,是本課時重點中的重點。對此重點的突破,我主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採用討論和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比喻論證的寫作方法,交逐步培養其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

第一步:先搭知識台階,由教者交待什麼是比喻論證。在此主要體現教師為旨的原則。

第二步:分析8~9自然段,討論這一部分論證方法在此主要體現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第八、九自然段可分別各設置這樣兩個問題:

1、對待文化遺產有哪幾種態度、行為,作者是如何評價的?採用什麼論證方法;

2、"大宅子""孱頭""昏蛋""廢物"各比喻什麼?

3、對整個文化遺產是否一概而論,分為幾類?分別如何對待?用書上話回答。

4、"魚翅""鴉片""煙燈和煙槍"" 姨太太"各比喻文化遺產中的哪一部分?

問題設置原因:第1題是基礎,從而進行知識遷移形成能力,而且為第2題搭台階,逐層深入,再採用設問、類比啟發並輔之以討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第三步:明確比喻論證與比喻句、比喻論證與類比論證的區別,加深對比喻論證的理解。

問題1.第三自然段主要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2、判斷下面這段話是否採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在這種態度下就是割斷歷史,只懂得中國,對於中國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團"。

讓學生討論和回答,使其在分析對比中加深對比喻論證的理解,逐步培養他們的辨析能力。

第四步:根據技能形成的規律,為了鞏固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設置了不同層次的訓練題。

教學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訓練也應是多層次、多結構的。訓練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的鞏固練習,而應是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上。教師連貫、準確、富有邏輯論證性的講述本身就使學生受到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教師精心設計的思考題、討論題都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當然最重要的是對學生課堂上知識進行形成性訓練,及時鞏固教學成果。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我設計了三個梯度的訓練題。〔出示微機圖片(二)〕第一梯度:設計基本的簡單的題目。第一道題目面全體學生特別是程度稍差的學生,通過訓練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訓練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比喻論證方法。這是知識的內化、熟化過程。

第二梯度:設計辨析型題目。第二道題目面向大多數學生,通過訓練1使學生深入理解論點和論據的`關係,訓練2使學生知識轉化為技能,培養辨析能力。這是知識同化過程。

第三梯度:設計思考性、創造性題目。第三道題目有一定難度,面向程度較高同學,同時使其他人得到啟迪。通過訓練1進一步完成知識遷移、培養程度較高同學的應用能力,訓練2進一步培養其他同學的辨析能力和表達能力,訓練3在討論中培養學生學習的求知慾和創造性。這是知識的強化、優化過程。

第五步:回到課本中,學生討論分析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訓練學生運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六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佈置課外訓練題

我校是首批辦好的重點校,現在招收的學生,學習程度差異較大,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佈置分層次作業。

用比喻論證的方法按下列觀點,寫出論證提綱。

第一層次:在上述觀點中可選其一。

第二層次:今天我們一方面要推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步子邁大一些,另一方面,又要抵制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腐蝕。

在上述教學中,沒有改變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但由於教學過程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充分發揮主導和主體的積極性,又以訓練為主線,同樣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如果以"思想上應該裝上‘窗紗’"為題,下面哪些論據採用了較適合的比喻論證方式——A.江河橫流,泥沙俱下,魚龍混雜B.生活中的窗紗是為了防止蒼蠅、蚊子、灰塵…C.一切人都有愛美之心,西裝革履、燙髮口紅,是時代的美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根據所給觀點,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進行論證,請同學們口述其論據,其他同學給以評析。

例如:

觀點——做事要有恆心,不間斷,才能成功。

論據——(1)滴水穿石 (2)鐵杵磨成針

觀點:1.客觀環境往往對人有很大影響

2、要掌握真本領必須勤學苦練

3、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礎條件就不能成功

4、學生往往越過老師,後人往往越過前人

拿來主義説課稿 篇三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拿來主義》,我這次説課的內容共分為七部分。

一、教材分析

《拿來主義》是蘇教版第三冊第十八課的一篇精講課文,它也是《文明的對話》這一個單元的第四課。這個單元的文章講的是文化的發展必須堅持對話,屏棄偏見,增進交流,只有這樣,人類的文化才會共同繁榮發展。《拿來主義》是魯迅的雜文代表作之一,它告訴我們,文化的交流要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對待外來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篇文章是對前幾篇文章的拓展和延伸。

二、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思路,結構和觀點

2、體會文章幽默、犀利的語言風格

3、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

4、學習魯迅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讓學生了解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三、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重點:

1、理解文章內容,領會拿來主義精神

2、揣摩幽默犀利的語言,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難點:

1、掌握比喻論證以及因果論證的方法,並引導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運用因果論證和比喻論證

四、重點、難點的突破關於重點、難點的突破,我打算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問題導學法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讓他們提出自己找到的問題,老師進行整和,找出有價值的和普遍有困難的問題,比如説:拿來主義的精神是什麼?文中的孱頭、昏蛋、廢物指代什麼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師生共同深入探究。

2、小組討論法

針對領會拿來主義精神和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這一重點,我採取小組討論法,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限時作業,然後讓小組代表起來發言,使學生能在相互交流中迅速有效的解惑,把個人鑽研和小組切磋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羣體教學中小組互助、優勢互補的積極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歸納法

針對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這一重點,我要求學生找出本文的論點論據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並讓他們思考議論文的學習方法,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頭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用具

針對這節課的教學,我採用錄音機、教學磁帶來輔助教學。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我打算帶領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魯迅的文章,如《社戲》、《祝福》等,詢問學生記憶中的魯迅是什麼樣的?讓他們交流他們所蒐集到的關於魯迅的資料,故事,既讓學生增長了知識,擴展了視野,有訓練了學生動手的能力。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放教學磁帶,讓學生聽讀,有利於進入到課堂情景中,然後讓學生讀課文,對文章有整體感知,可以採用多形式讀書法,如:朗讀、默讀、速讀、跳讀等方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可以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

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使學生對課文從質疑到理解的過程清晰可見,如果我是老師,我一定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來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三)合作探究

通過問題導學法,我們整合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針對掌握比喻論證和因果論證的方法這一重點,我採取小組討論法,四人一組,共同探究,在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始終不告訴學生明確的答案,讓學生在讀書的基礎上展開討論,表面上看浪費了時間,實際上恰恰是在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針對揣摩幽默犀利的語言,理解字詞的真正含義,我採用小老師授課法,通過小老師授課的方式,讓學生以主人公的心態自主學習,疏通字義、字音,鍛鍊膽量和口語表達能力,並養成注意傾聽,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四)拓展訓練

1、尋找與課文有關的名言警句

2、寫一篇讀後感

這兩項訓練,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將課內外閲讀結合起來,是"大語文觀"的體現,也有利於培養學生閲讀的興趣和"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

(五)課堂小結

在教學課程結束之前,我會讓學生談一下這節課的收穫,讓他對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回顧,鞏固新學到的知識。

七、作業

將課後的思考與練習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