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素質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3W

大學生素質報告多篇

【第1篇】大學生素質拓展社會實踐報告

於3月13日,本中心對本學院學生的素質拓展學分獲取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

該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人羣主要針對大一至大三三個年級的學生,

總計720人;以宿舍為單位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0份。具有普遍性及

針對性。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瞭如下一些現象及問題,對本中心以後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大

的幫助。(注:由於個別題目為多項選擇題,因此存在百分比總和大於100%的現象,

為正常現象。)

(一).在獲得學分的難易程度的調查上,如下圖(為總表):學院同學普遍認為學術學

分以及社會實踐學分較難獲取,佔總數的35.42%;其中07級同學普遍認為技能培養學分

較難獲得。

針對以上調查情況,素拓中心將進行如下改善,聯繫學院其他協會,針對同學們學術學分

的獲得多組織開展一些學術類的講座、及競賽。

(二).關於各項素拓學分,同學們的獲得意向

在思政類學分的獲得上,如下同學傾向參加報告會,講座,參觀等政治理論學習及活

動,其中佔總數的46.68%。

在實踐類學分的獲得上,如下同學傾向學校、學院組織的假期實踐活動以及假期實習,

其中分別佔總數的34.58%、29.31%

在學術類學分的獲得上,如下同學傾向參加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類講座、座談、培訓、

專家等各種科普活動,其中佔總數的45.97%。

在技能類學分的獲得上,如下同學傾向參加國家統一安排的各種性質的技能考試,獲

得合格證書,其中佔總數的51.25%。

在文體類學分的獲得上,如下同學傾向參加文藝類與心理健康講座,其中佔總數的47.50%。

針對以上有關各個素拓學分獲得意向的數據整理,素拓中心將進行如下改善因為同學比較傾向以講座的形式獲得素拓學分,故我們將聯繫學院其他協會,組織開

展一些針對性的講座和。

2.聯繫學院其他協會,假期時積極組織若干社會調查小組,讓同學參加進來。

3.對於多數同學會通過學校“六節”中的活動獲得學分,所以學校各校級社團舉辦的活

動及講座,我們會積極瞭解,與團總支溝通,把信息傳遞給同學。使同學們有的選擇。

(三).同時我們蒐集了同學在獲得素拓學分中面臨的問題,如下多數同學存在對素拓學

分的各種分類不夠了解和認為獲取學分的途徑太少,選擇餘地不夠的問題。

針對對以上同學在獲得素拓學分中面臨的問題的整理,我們將做如下改善每一個月我們將整理被學校駁回的活動,分發給各個團總支,使同學們充分了解獲得

素拓學分的要求。

2.希望各團支書定期將本團支部同學的素拓情況反映給同學,對於不同情況的同學給予

相應的建議。同時,多給團委素拓中心提供寶貴的建議。

通過此次調查,相信以後我們的工作會更貼近同學,更深入開展,我們會做得更好。

【第2篇】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格式範文

導語:素質,是後天形成的一種生活習慣。 素質的高低不以人種而劃分,任何地方都有素質高的人和素質低的人。人的素質的高低:就是相比較而言,人天生的生理元素和思維元素的多少,以及,後天培養的生理組織的健康程度和思維繫統的健全程度。以下是小編整理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格式範文的資料,歡迎閲讀參考。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瞭解大學生綜合素質現狀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在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大專生一、二、三年級進行,共發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89份,回收率89%。

2、網上調查

二、調查結果分析

大學生綜合素質現狀

1、對所學專業的認識

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對專業認識有充分的瞭解,30%的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只侷限於課本,25%的學生認為專業與工作不對口,根本無法就業。

2、身體素質

調查結果表明,66%的學生對運動的熱情較高,18%的學生對運動熱情中等,9%的學生討厭運動,7%的學生不排斥運動,但一般不做運動.這與他們的飲食習慣是相一致的,正常飲食的學生對運動的熱情較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喜歡運動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同時,調查還不喜歡運動的學生,他們經常在生病,喜歡吃零食,且三餐不固定

3、個人能力

在調查中發現,18%的學生適應能力差,同時其應變能力,自我約束力,溝通協調能力,適應力普通性都不盡如人意,其活躍度也不夠。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學生的適應力感到無限地憂慮,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很多學生已經起來越注重自身個人能力的培養,其適應能力強,各方面的個人能力都在提高。

4、行為舉止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人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能做到不説髒話粗話,48%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做到不説髒話粗話。30%的學生認識不到隨意翻看他人物件是不道德行為,12%的學生不注意整潔得體,舉止文明。

5、價值觀念

通過調查發現,65%的學生有自己清晰的事業藍圖,且精神充沛,學習的動機是為提高自己意識,完善自我,35%的學生精神不濟,不能認識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沒有事業的目標。

6、對他人的態度及團隊合作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78%的學生認為團隊合作可以提高效率,遵守規章制度,與團隊成員共同完成工作,同時調查還發現這部分學生對他人態度良好,樂於幫助他人,且積極聽取別人意見,但仍存在22%的學生無法理解團隊合作的快樂,以及幫助他人的樂趣。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在現代社會環境下,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還要在集體認同感和適應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對當前激烈的人才競爭,很多學生寒窗苦讀十幾年最大的目標可能就是為了尋找一份高薪面具體面的工作,因此,學生必須具備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具有導向的作用,是一種行為動力。在生活實踐中,人們無不重視價值觀的作用和影響。通過這次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自身已經意識到大學生價值觀評價的重要性和社會意義。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接觸,交流情感,彼此吸取對方長處和積極因素,從而增進友誼,實現自我價值,增加同學們之間的凝聚力。未來的社會發展不是一、兩個人能決定的,藉助團隊的力量,才能更好,更快的得到發展。首先,必須認清當前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趨勢,深刻認識綜合素質提高和人格魅力養成的意義和長遠利益,養成主動力、積極的習慣;

其次,必須克服思想障礙,大膽探索創新,認真學習實踐,注重形成特色;

最後,自覺主動培養堅定信仰、矢志不移的堅強親和力;品行高潔、才學逸羣的吸引力;沉着果斷、瀟灑自如的感召力;寬以待人、嚴於律己的親和力;舉止得體、言談機智的感染力;勇於開拓進取的創造能力。

未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低決定了生存於社會的易難,為了更好的生活,也為了更好的發展社會,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不可延遲的事情了。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有和英雄一樣的使命---繼承中華民族的一切優良傳統,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領導中國人民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自覺擔負起挑戰。

【第3篇】大學生素質與就業的調研報告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不難發現,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視。如何正確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學的解決辦法,是我們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未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基本趨勢

1、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多,將繼續呈剛性增長的趨勢。多年來,各地大學採取了擴招的措施,這使得在一個時期以來,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猛增,並將繼續呈增長態勢。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專畢業生僅為幾萬人;90年,全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為31.2萬人;xx年,這個數字將變為八、九百萬人。未來幾年,雖然增幅會趨緩,但大學生畢業數量仍處於上升通道。

2、大學畢業後工作難找,面臨“畢業就將失業”的問題。據數據記載,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是:49.81%已簽約和已有意向;27.25%沒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馬上就業。即目前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比例大體在50%左右。今後,以我們高郵為例,需要的人才將偏向高學歷、高技能、有實踐經驗的專門人才。

3、就業理念亟待轉變,未來社會需求高素質的大學畢業生。人才問題始終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未來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實際上並不是減少,而是更加需要,關鍵是要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分層次、全方位的就業。我們現在還只是大學在校生,求職、就業對我們來説,遲早將會面臨。在3年後,我們該何去何從,未來的路在哪裏?這是我們應該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時,今後要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要有一顆平常心。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大學畢業生與社會所需人員產生“脱軌”現象。當前,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而大學校園培養的大學生剛畢業,基本沒有工作經驗,畢業生不符合企業的這種需要。

2、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在大學畢業後,一般來説,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認為自己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畢業生不願參加或從事比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應屆畢業生暫時還沒有那個能力。

3、一些學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尚不夠到位。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學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都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

4、其他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一是專業問題。有的專業設置不合理,或熱門過熱,如目前法學畢業生六成難就業;二是能力問題。社會單位最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應能力,市場需要的又是新型複合型人才,而現實卻無法提供這類人才,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三是區域問題。東部地區就業好於西部。

三、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

面對現在的社會,面對大學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面對下崗工人的事實。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也是特別的挑剔。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不為所知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之列。

1、部分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紮實的專業知識

從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最需要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是紮實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分別佔35.56%和34.66%,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裏,最主要的還是學習這一塊,這也同時解決了大學生到底應以學習為主還是以工作為主的困惑。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日趨細緻,所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在招聘中企業也越發的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因而在缺乏一個統一的客觀的專業技能評價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選擇了首先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這樣的趨勢: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專業化複合型”轉變,在要求員工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業認為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數企業很是看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於成績與學歷,社會應該更看重員工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會是當今學生注重培養的能力。

3、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較高

現階段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61.90%的企業將思想道德列為對畢業

生的特別要求),這主要是由於企業為了應對目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的表現以及逃避人力資源風險而採用的措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日趨務實,在招聘中學歷、學校名氣等因素所佔比重都日趨合理,企業的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但是,還存在不少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別等,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造成就業歧視,影響企業形象。

3.1超七成學生不明企業的人才要求

在被問及“你是否嘗試瞭解目標企業對於人才的要求”時,有20%的學生認為“沒有,感覺沒必要”,50.8%的學生表示“嘗試過,但仍然一知半解”。顯然,超過70%的學生並不瞭解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儘管在當今社會,人們一直強調就業的雙向選擇,但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上,市場決定了大學生相對企業處於弱勢的局面,企業的擇才標準往往成為大學生擇業的參考標準。在此情勢下,學生需要科學地對市場做分析,需要關注那些未來希望從事的行業、職位的信息,甚至對目標企業的運行狀況、企業文化也要知根知底,這樣才有助於找準自己的職業發展機會。一個合格的商人起碼要知道顧客要的是什麼,然後來判斷自己能否提供。如果連目標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定位都不清楚,對企業性質、企業文化等信息的瞭解程度更加少得可憐,求職自然會四處碰壁。

3.2瞭解企業人才要求的好處:

3.2.1、有的放矢,明確自己該“秀”哪塊才能提高求職命中率;

3.2.2、若明確自己達不到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及時調整擇業期望值,節省人力、物力;

3.2.3、通過了解企業對人才的定義,對該目標企業有更深的認識,為之後撰寫簡歷、面試打下基礎,甚至在就業初期都將受益匪淺;

3.2.4、通過對企業的瞭解,將降低遭受求職陷阱、上當受騙的機率。

在平日的採訪中我們發現,許多在讀大學生很難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將來會涉及哪些行業、職位説出個大概。據報道,前不久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的公共就業服務進高校的活動中,只有不到30%的學生認為非常瞭解或比較瞭解自己的個性、興趣和能力,不到25%的學生能清楚或比較清楚自己在職業發展中的優劣勢,而對未來3~5年的發展計劃比較模糊的卻佔到35%,甚至還有15%學生表示從未考慮過這些問題。結合此次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眾多學生在自身及就業目標的認識度不夠,方式方法上也存在問題。求職前不知自己“賣”的是什麼,不知該怎樣“賣”,不知道該“賣”給誰,成為了橫在大學生就業前三道隱型的壁壘;同時也進一步折射出國內高校對於學生職業規劃開展的落後。

不明企業對於人才的要求的後遺症還表現在對自身的估計與期望上,超脱實際憑空對自身的評價通常會產生偏差。的調查顯示,有40.3%的學生認為自己就是人才,能夠滿足企業的人才期望。反觀低於30%的表示“很明確企業對人才定義”的學生中,有69.6%的學生認為自己還不能滿足企業的人才期望。其中有72%的學生表示自己不能滿足的理由來源於自身能力素質的不達標。僅有6.5%的學生認為“道德品質”是最重要的人才標準

專業知識、工作經驗、人際溝通、工作態度、創新意識、道德品質這六項人才基本素質,在大學生眼裏哪一項是最為重要的呢?調查結果顯示,“工作經驗”排在第一,佔總量的48.4%。其次為“專業知識”,佔到17.8%,“工作態度”以11%位居第三。而僅有6.5%的學生認為“道德品質”是最重要的人才標準,在學生眼裏最重要的人才標準榜中墊底。

職業顧問分析認為:在如今的大環境下,一個成熟的企業在招聘應屆生時,往往考慮更多的是道德品質、工作態度、這兩項素質。對於企業而言,這兩項人才標準是基礎中的基礎,是開展工作的基石。若企業有意要去培養、磨練、打造一個人,完全可以接受一張沒有工作經驗的白紙。但道德品質、工作態度卻是決定了這張白紙材質的優劣,因此許多知名企業把“道德品質”列在人才標準的首位。這並不是冠冕堂皇的做法,而是企業對人才要求的重中之重。因為這些企業深知,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不昌。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也許會帶來一時的“小利”,但往往失去的是大節,繼而失去的是企業長遠的“大利”。當然,在實際情況中,道德品質的範圍太過寬泛,所以,這裏強調的是一種對職業的操守,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一位hr在談及大學生素質時説:“有些大學生做錯事以後,第一反應就是推卸責任——‘不是我乾的’,其實沒有責任感比犯錯更可怕。”

此外,企業看重的人才素質中還包括創新意識與融會貫通的學習能力。前者決定了價值創新的來源,而後者關涉到工作的效率。李開復在給中國高校生的一封信中這樣描述:“僅僅勤奮好學,在今天已經遠遠不夠了。因為最好的企業需要的人才

都是那些既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又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善於自學和自修,並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於生活和工作實踐,時時不忘創新,以創新推動實踐,以創新引導實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研發出卓越的產品。”

四、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和能力

4.1、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

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並且要具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許多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品質之一。所謂有敬業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責任心的人,以圓滿完成工作來衡量自己,而不用升遷和報酬來衡量自己。談起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應該體現在以下4方面的素質:

4.1.1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

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是當今人才觀的一個重點。所謂人才,首要的應該是一個品質高尚的、和諧的和趨於人格完善的人,是一個和社會融洽相處並且受社會歡迎的有道德的人。而在一個人身上確立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樣需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鍛鍊過程。加強思想素質建設,首先要建立辨識思維。這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問題。其次,要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作用是越來越大,但它們不能作為人生價值觀的核心。金錢在經濟領域裏的作用越來越大,這是一種市場條件下的進步,它比情説了算,比權力説了算要進步。但是,金錢一越出經濟軌道,介入社會其它領域,就會產生腐朽和社會醜惡現象。因此不能把它當作人生的最高目標,要正確對待金錢。我們必須以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大小來衡量他的價值,這也是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要求。

4.1.2良好的業務素質

業務素質是大學生的必要素質,是我們為社會服務,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必備本領。現代社會的特徵之一是社會競爭的加劇,而競爭時代的要求就是誰都必須憑真才實學取勝。業務素質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雄厚紮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和精闢的專業造詣;

(2)不斷進行專業研究、專業應用、專業開拓的興趣和能力;

(3)管理能力。例如效率觀念,同一個工程,它消耗的精神、時間、財力最小的當然是最好的。一個工程它有一個規劃、組織、環境、人員、機制、時間、效率等一系列指標。因此,專業管理能力的培養,已成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4)融合能力。當今時代的任何科學技術的突破都來自學科專業的融和,培養學生的專業融合能力實質就是培養創造能力。

(5)敬業精神。貝弗基在《科學研究的藝術》一書中總結道:“科學上成年人思維的發展,只能達到青年時期打的基礎所能支撐高度。”必須充分意識到基礎的重要性,特別要在“牢固”和“紮實”上下功夫,切忌搞花架子。

4.1.3較高的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通常又被稱作人的文化素養,是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外化為人的人格、氣質、修養。文化可以給我們很多直接和間接的人生體驗和人生哲理,幫助我們瞭解世界,記憶自己對社會的責任。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東西,能直接給我們啟迪。孔子説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化修養較高的人雖然各有自己的個性,但大家在一起卻很和諧;小人沒有自己的個性,但在一起卻不能和諧。這話多深刻,對我們待人、處理人際關係很有啟發。而以往教育的明顯缺陷是人文教育薄弱,從而出現人的知識結構以至人格不和諧、不完善現象。二十世紀的人才必須懂得交流,而且還要善於溝通,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建議,把一待所學,貢獻給社會主義國家。

4.1.4良好的心理素質

企業用人歷來重視心理素質,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有意識的艱苦磨練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適應環境教育、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教育等心理素質的強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學生心理非常脆弱,遠不適應競爭的環境,這就給高校教育和大學生自身提出了增強心理素質的艱鉅任務。

當代的大學生面臨挑戰多多,要想成功的邁出走向社會的第一步,一定要有這些基本的素質,才能適應社會的挑戰。

4.2、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能力

4.2.1、對社會認識能力

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是由於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學生總體上缺乏社會鍛鍊而造成的。

4.2.2、對自身認識能力

對自身的認識能力是由於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而導致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錯誤判斷(通常是高估)。

因此,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用辨證的方法將兩句話連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為一個人,只有具備一定必要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素質,尤其是成功必備的為人處世準則,才能在做事中正確思考、正確決斷,最終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碼、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堅守信用,行事專一。俗話説,“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由此可見,信用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僅關係到他的人生成敗,也與事業的成敗息息相關。做人行事專一,持之以恆,認準目標,決不放棄,才能感天動地,化作精神,永世長存。另一方面,學會做

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將事情做好,做出成績,是我們努力前進的目標,同時又對做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創業有成並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將做人與做事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養去贏得別人的尊重與支持。

五、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正確的就業觀,實現順利就業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在亞太國際教育協會xx年會上表示,大學生就業難可能是一個比較長遠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大學生多不是關鍵,學生的質量問題才是關鍵。柯炳生校長認為大學生數量不是就業困難的主要因素,因為只有25%左右的新增勞動力來自大學畢業生,“質量問題才是關鍵”。現代企業都講究用人求“實”不求“高”。“學歷並非越高越好,企業看重的是個人的實戰能力,寧可選擇大專甚至更低學歷有工作技能的人,也不需要沒有工作技能的研究生。

1、調整高校專業設置,符合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需求

首先,要調整課程、專業和學科結構。一是在課程設置上,應從重知識灌輸轉向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培養轉變,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工作適應力。其次,在專業結構的調整上,應遵循厚基礎、寬口徑的原則,專才教育與通才教育相結合,增強畢業生寬泛就業的能力。最後,在學科設置上,應該有利於學生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着眼於學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2、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增強大學生社會適應性

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積累大學生的工作經驗,全面鍛鍊其動腦、動手的能力,可以使大學生直接感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對技能的要求,從而自覺調整期望值來符合社會需求。高校學生社團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素質能力。社會實踐經驗能有效彌補用人單位所認為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不足。同時,社會實踐還有利於發展大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也是大學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同時,企業對創新人才求之若渴,創新能力成為用人單位最重要、最看中的能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需要創新的能力。所以,高校要着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與積累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3、培養良好的基本素質,提高大學生生存能力

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必須要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基本素質。一是培養學生樹立講求誠信的道德觀念。誠信是商業道德的核心,用人單位在選取人才時,其首要標準往往是是否誠信。因此,高校必須培養學生的誠信觀念,使之形成穩固的誠信道德。二是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高校要通過多種形式鍛鍊和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把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和傳授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給大學生提供各種機會進行相互協作的鍛鍊,使其明確樹立起團隊意識。三是訓練學生的求職技能。求職技能是指面試技巧、日常禮儀等方面的要求。學校可以建立就業面試輔導中心,組織模擬招聘面試,開展崗前技能培訓,組織參加招聘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鍊。

4、加強創業教育,培訓大學生創業能力

高校畢業生不應該僅僅是求職者,更是社會職位的創造者;不僅可以通過創業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還可以給別人提供更多的職位。因此,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創業教育。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應從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指導畢業生認識創業所必備的素質和條件,如創業知識的儲備,資金的準備,技術和興趣、個人能力,等等。二是請富有經驗的創業成功者到學校為畢業生做報告,讓學生從成功者的經歷中積累經驗,瞭解創業的基本程序。三是專設大學生創業類選修課程,讓學生通過課程系統學習創業知識。

5、加強學生特色能力培養,塑造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決定學生能否順利畢業,而團隊合作精神、踏實刻苦精神、社會適應能力、持續的學習能力則是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關鍵,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單位青睞的關鍵因素。當然這些因素必須通過一定的特色能力體現出來,而不是籠統地説自己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或者社會適應能力等。例如,如果一個學生在學校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那麼在求職時,就完全有資格説自己具有踏實刻苦的精神,具有持續的學習能力。至於其他能力,則可以通過別的指標來説明,這需要在校學生髮掘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不斷培養自己的專長或者特長,以便自己在走向社會時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除此以外,上文所提到的個人發展的第三層次因素,即創新精神、實踐經歷、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也需要在校大學生注意平時的積累,除了認真刻苦地學習外,注意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注意觀察和思考,培養創新精神和組織管理能力,這些是個人在順利就業後能否得到繼續提升的關鍵因素。

6、實施全程式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指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培植新的就業增長

從調查研究可以看出,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學生評價的高低主要看學生平時的積累,這些素質決不是學生在臨近畢業前就能提高的。必須在大學階段有針對性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

開設就業講座,宣傳就業的相關政策,使學生認識到就業的原則是學生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學校推薦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對畢業生應強化應聘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使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後創業的就業觀,樹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基層做起的觀念。

總之,要引導學生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石。在綜合素質中,文化素質是基礎,文化素質包括掌握知識、能力、方法、儀態等,是知識和能力的綜合。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開拓思路。專業基本知識積累,專業技能的熟練掌握,才能擁有自身專長以形成核心競爭力。所有這些素質的形成需要高校在人才培養中統籌兼顧,既突出重點又注意各方面素質的平衡,同時加強正確的就業觀培養,由此培植新的就業增長點,真正促成學生順利走向社會、服務社會。

【第4篇】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

摘要:

坐落在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地區的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的學生是一羣來自改革開放前沿地帶的先富裕起來的家庭子第。就像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出國留洋的留學生一樣,要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富家子弟才能出去讀書,進華商就像出國留洋。但家庭經濟富裕,並沒有因此影響他們的學習進步。他們刻苦努力,能在學校管束和老師教導下,學有成就。本文通過對本校在校一、二年級學生實地問卷調查,瞭解到一些我們不曾清楚的目前學生的政治思想、學習狀態。這些數據資料可以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學管理提供依據。

關鍵詞: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習生活狀態

作為統計課案例教學的一部分,xx年5月,我設計並在相應教學班組織了一次大學生素質培養問卷調查。整個調查分析過程中的某些環節也讓所教的班級學生參與,使他們親身感受到統計工作的艱辛和重要。現將調查分析報告如下,旨在較深入地瞭解目前本校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學習生活狀態,以便有關部門更好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42份,佔發放數的96%,其中男生119人,女生223人。

本次調查集中在會計、物流專業的一二年級學生中進行,學生年齡有三分之二在21-23歲之間,即來源於應屆高中畢業生,絕大部分學生是共青團員,也有少量學生黨員,佔十分之一。

調查顯示,本校學生的家庭經濟收入狀況良好,跟華南師大這類學校學生比較夠富裕了,平均收入達6034.5元/月,而一年前的華師學生的家庭平均月收入只有2253元。在生活費用期望值方面,只有6.17%的學生每月需要500元,而華師是41.1%,近一半的學生希望每月有1000元以上的生活費(48.77%),和華師學生比,有明顯的差別,華師只有17%的學生每月需要1000元。

在“家有兄弟姐妹數目”項目上的調查顯示,本校學生來自於獨生子女的家庭並不多,只佔18.45%,有一個兄弟姐妹的佔30.95%,26.19%的學生有二個兄弟姐妹,還有24.41%的學生有三個及以上的多兄弟姐妹。家庭經濟狀況好,兄妹多,父母還是重視子女教育。

富裕起來的沿海地區的人們的情結還是多掙錢多生孩子,並願意讓孩子去接受更多的教育。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佔13.35%,良好的佔32.94%,一般的佔44.51%,很差的佔9.2%,人數分佈符合正態分佈,成績表現正常。但英語水平(沒有等級的佔85.84%,四級的12.65%)和計算機水平(沒有等級的佔65.40%,一級的28.73%)都不高。

在調查中設置了了解學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家長“希望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的類型”項目。調查顯示學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親佔比80%,母親佔比90.38%,但父母都希望孩子學有成就,去“當公務員”(26.4%),“做會計”(22.42%),“接班做老闆”(6.06%),“當老師”(4.55%),當“高級物流師”,從事證券工作,進銀行、進電力系統等收入高的行業,…,將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這意味着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辦學的責任很大。

一.問卷情況分析

需要對問卷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進行分析。可信度反映問卷在一定時期內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有效性是指問卷是否真正檢測到了學生目前的思想和學習狀況。人格理論認為,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學習生活屬於人格範疇,在正常情況和在某一個不太長的時間段內,它們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而具有相對穩定性。我們認為今年5月份進行的測試能反映學生目前的思想和學習狀況。在有效性方面,根據實際情況和施測目的,重點關注了問卷題目的設置,政治思想層面分為政治與時事、人生觀與價值觀、道德觀三個分層面;學習生活層面分為學習狀況和校園生活二個分層面。為克服統計帶來的差異,上述各個層面的每個分層面的題項數基本相等。對342份有效問卷的得分進行正態性檢驗,結果總得分,政治思想得分和學習生活得分k-s統計量分別為1.275,1.213,1.177,p值分別為0.075,0.105,0.125,均大於0.05,表明三種得分均服從正態分佈,我們的考察分析是可信和有效的。

二.思想狀況

(一)政治觀

我們認為學生的政治觀是指學生對社會的政治體制和方針政策等國體、政體等制度的認知和立場。它可以從三個方面得到體現,一是相信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例如,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二是堅持真理,崇尚正義。例如,和平是世界發展的主流,正義的戰爭是必勝的。三是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對學生來説,就是要學好知識,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遵紀守法,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踐者。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關心國家大事,不畏懼外部勢力的強權威脅,對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有了更多信心,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日趨堅定。例如39.8%的學生希望和平解決卡扎菲所領導的利比亞局勢混亂問題,27.5%的學生關注長江中下游乾旱問題,77.8%的學生贊同對日本地震給予人道主義援助,贊同因核輻射對進口於日本的農產品進行限制,甚至取消進口。50.12%的學生認同儘管中國的經濟總量與美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國人民的生活卻比美國人民幸福得多。

學生的政治熱情沒有出現大規模“淡漠”或“冷漠”。40.3%的學生表示“很瞭解”或“比較瞭解”科學發展觀的含義,但也有20%的學生認為“學習任務繁重,沒有時間去了解”。有趣的是,學生對政治時事與熱點的瞭解,主要途徑不是政治時事課堂,而是來自“朋友之間的交流”,或“網絡”等媒體。説明社會環境和實際生活才是政治思想教育的最佳平台,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應侷限於課堂內,而應孕育於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和點點滴滴;不應是單純刻板式的宣講,而應是多維“和風細雨”式的滋潤。

(二)人生觀與價值觀

理論認為,人生觀是關於人生的目的、態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如享樂主義、禁慾主義和共產主義人生觀等。人生觀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認識和處理個人發展同社會進步的關係。例如,共產主義人生觀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人生觀,它認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努力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貢獻一切可以貢獻的力量。價值觀是人們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的目標的準則。

首先我們關注了影響人生成長的重要因素。毫無疑問,學校教育對人的價值觀的形成起着關鍵的作用,但不能忽視其他因素潛移默化的作用。原表列舉了25個項目,

學生按對自己成長和發展過程影響程度給予評分,影響很大的給予9分,沒有影響的給予1分。結果得到影響人生成長的重要因素依次是“家庭環境與家庭教育”、“父母言傳身教”、“個人向上發展的心理動機”、“對未來的憧憬”、“老師以身作則”、“兄弟姐妹言行”…。其中“家庭環境與家庭教育”、“父母言傳身教”這兩個因素的影響程度依次是有95個和66個學生選9分,佔比27.7%和19.3%。

其次我們看到了華商學院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總體上呈健康和積極的發展趨勢,對我國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主流價值取向予以認同,其人生態度,價值判斷積極進取,勇於競爭,有比較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使命感,渴望為祖國奉獻智慧,施展才華。在談到上大學的目的時,28.82%的學生是“為了成就一番事業”,57.65%的學生是“為了提高素質和完善自我”,只有3.53%的同學是準備“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多出一份力量”,還有10%的學生是“為了權力和金錢”。

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調查中,從學生身上表現出強烈互惠互利意識。34.14%的學生對此持贊成態度,42.3%的學生傾向於“比較贊成”。具體問及“你認為當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互助”的佔44.14%,“相互利用”的佔23.72%,“金錢關係”的佔13.51%,“競爭對立關係”的佔9.31%。進一步,再具體問及“如何權衡個人、集體和國家利益的關係”時,58.82%的同學認同“先有集體和國家利益,而後才有個人利益”,41.18%的同學認為應“先滿足個人發展,而後推及國家”。這説明,學生既表現出較強的集體觀念,但又不願為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在理想與金錢,物質與精神方面,不再是非此即彼的二維模式,而是二者兼顧。所以問及學生對“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看法”時,回答“非常重要”的佔26.27%,“比較重要”的佔45.48%,“無所謂”和“沒啥作用”的共佔28.25%。大學生既崇尚真、善、美,又注重物質利益和生活目標,這是社會多元化思想發展的必然結果。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各種矛盾和利益交織在一起,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順利解決,需要一個較長期的過程。我們將教育學生對現階段我國國情應有充分的認識,既要對社會發展充滿信心,也要對目前尚未解決的一些問題和矛盾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足夠的耐心。當問及“你認為當前大學校風如何”時,57.61%的學生回答“一般”,還有25.97%的學生回答“較差”,認為“好”和“很好”的學生才16.42%。對“大學生道德狀況”的瞭解,認為“比較好”的佔38.46%,認為“不太好”的佔43.27%。對“目前生活狀況”感到“滿意”的只有20.06%,“比較滿意”的佔44.68%,“不太滿意”的佔28.57%,還有6.69%的同學“不滿意”。問及“你的精神生活充實”嗎?回答“很充實”的只有8.11%,“比較充實”的佔32.73%,“不太充實”的佔42.94%,“感到空虛”的佔16.2%.問及“找到理想工作的主要依據”,回答“學習成績好”的只有20.85%,有51.79%的同學認為是“人際關係”,52.4%的同學認為是“權勢”。所以對“找工作的信心”,只有9.54%的同學“充滿信心”,47.38%的同學“有信心”,35.08%的同學“信心不足”,還有8%的同學沒有信心。在“當前就業形勢”認為“很好”的只有9.06%,認為“較好”的也只有8.46%,認為“一般”的達45.62%,認為“不好的”也達36.86%的前提下,“當前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不是單一的“學習問題”(27.6%),還有“生活問題”(32.55%)。雖然是大一大二的學生,32.55%的同學就在關心“就業”之事,少量的學生在“熱戀”中。適時引導學生之間出現的戀愛現象,樹立正確的婚戀觀。調查顯示,只有4.73%的同學“反對”大學生談戀愛,“支持”的佔27.81%,“無所謂”的佔30.77%,持“只要不影響即可”態度的學生佔比最大,達36.6%。然而學生們還是有理想的,當問及“希望找到的工作”是“專業對口的”佔40.31%,“符合個人興趣的”佔55.81%,“高薪但挑戰性很高的”也有29.07%,“低薪但很穩定的工作”不被看好,只有3.88%的同學願意找。

(三)道德觀

有理論認為,道德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範,而道德觀就是主體對作為道德的意識形態規則的認識和立場,它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範圍內是穩定的,但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道德觀是可以適時調整和變化的。道德與情操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

被調查的學生的道德觀念基本正確,具有基本的道德評判能力,其道德判斷和行為取向趨向合理。調查顯示,大學生最崇尚的品德排在前三位的選項分別是“團結友愛(48.7%)”、“艱苦奮鬥(18.2%)” 、“心胸坦蕩(16.6%)”;88.3%的同學表示,當看到宿舍水龍頭在白白地流淌時,會“馬上前去關上”,而持“不用去關”或“當作沒看見”的只佔1.4%。在個人成長方面,68.7%的學生認為“和諧的家庭”是影響個人道德情操的最重要因素,遠遠高於“家庭經濟狀況”(13.9%)和“父母工作情況”(6.6%)等兩個因素。在被問及個別大學生出現自殺行為的可能原因時,認為是“就業壓力”的佔78.8%,接着是“學習壓力”(64.2%),“愛情失敗”(62%),“同學關係緊張”(43.8%)和“經濟貧困”(30.7%)。進一步,在被問及對自殺行為的看法時,83.2%的學生認為,這是對“父母親人的一種嚴重不負責任的自私行為”,77.4%的學生認為,這是“對生命尊嚴的自暴自棄”。

調查還顯示,38.6%的學生表示最讓人煩惱的是“就業前景不明”,其次是“學習任務太重”(28.8%),“受到別人嫉妒、排擠”(21.3%)、“重修和補考”(21%),40.1%的學生認為人生最成功的標誌是“生活與親情”,超過了“事業與工作”(25.5%)和“理想與信念”(19%)這兩個因素。這啟示我們“生活與親情”是預防學生出現極端行為的第一道也是最有力的一道防線。

43.2%的學生持有“量入為出、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還有39.6%的同學懂得“有意識存點錢,以備他用”,也有10.4%的同學“有錢就花,以後再掙”,還有6.8%的同學消費行為是“捨棄日用品去買奢侈品”。令人鼓舞的是絕大部分學生具備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品格。

三.學習生活

(一)專業學習

我們把專業學習主要定義為學生在大學校園內,對學習的認知和行為,以及對專業的認同與感受等心理特徵。調查表明“對當今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看法”,40.4%的同學認為“非常重要”,41.3%的同學認為“比較重要”,“無所謂”和“沒啥作用”的同學佔18.3%,即絕大多數同學初步樹立了素質教育的思想,但認為現在的學習環境“一般”的佔63.4%,“很好”的佔13.2%,“較好”的佔20%,“不好”的還有17%,宿舍太吵(48.9%),圖書館太擠,課室太熱。現在學校開設的課程“較普通”(55%),“不合適”(28%),只有17%的同學認為“合適”,對學校開展各項文體活動的態度是14.4%的同學“積極參與”,59.2%的同學“有時參與”,還有26.5%的同學“從不參與”,對待義務勞動的態度也是“有時參加”的佔多數(64.2%),“積極參與”的不多(20%),“從不參加”的佔16.2%。當問及“怎樣才能搞好學習”時,41.62%的同學回答是“好的學習方法”,43.11%的同學回答是“努力學習”加上“好的老師”。大多數同學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比較端正,但部分學生專業信心不夠,學習興趣不足,上課玩手機甚至睡覺。在對待課程考試方面,63.9%的學生認為考試題目“沒有考出學生真正的水平”,57.9%的學生認為“記憶力好的同學佔絕對優勢”。如何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進行評估,仍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調查顯示41.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自學能力“一般”,28.4%的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甚至還有26.5%的學生承認自己的自學能力“很差”。儘管學生有積極進取的意識,但他們往往缺乏證明自己的勇氣與毅力,於是從其他方面尋找藉口,不適當地歸因。例如有的學生依賴性較強,不是去努力提高自學能力而是幻想着像在中學一樣,在課堂上就能全部聽明白。如果沒有聽懂,不是課後努力去思考,而是自己給自己找藉口,如認為教師不會教或教得太難了。或者希望老師一學期只講課本內容的二分之一,考試只考已講內容的二分之一,考題是已做過的作業。

(二)校園生活

我們首先關注了學生的生活費用支出情況。每月花費500元以下的學生佔10.2%,而華師的佔42.1%,每月花費800-1000元以及1000元以上的有41.2%,而華師的只有14.8%。平均每月花費高187.1元(見表五)。瞭解生活費的來源,82.53%的同學是“家裏給”,“課外打工籌集”的有9.94%,還有7.53%的同學依靠借款維持生活、學習。後兩類學生懂得珍惜,更勤奮讀書,學習成績都不差。

問及除了餐費,其它消費主要用在“購買衣服”(46.7%),“朋友應酬”(20.5%),“買書及網絡費用”(20.2%)和“購買體育用品及娛樂”(12.7%)等方面。

在問及學習之餘的主要活動時,58.4%的學生選擇“上網玩遊戲或娛樂”,57.7%的學生“從事體育活動”,38.7%的學生會“上網查找資料或學習”,另有32.1%的學生選擇“參加社團活動”。進一步統計檢驗,這些活動無性別顯著性差異(p = 0.401),説明網絡受到了男女學生的一致喜愛,並對他們的課餘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網蟲並非是男生的專利,女生同樣有較高的可能。只不過相比男生熱衷網絡遊戲,而女生相對更喜歡看網上電視或聽音樂之類的節目。

27.8%的學生認為“網遊消遣”可以緩解心中的煩惱。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認識假象,暫時地解脱不能根本解決讓學生煩惱的根源。例如,考試重修而心情不好時,顯然不能靠網遊來解決。相反,暫時的輕鬆會麻痺自己的學習意志,甚至造成網絡成癮。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正確的做法是自我調節,向父母或身邊的同學、老師求助。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問及“當你心情煩惱時,你會選擇…”的問題時,58.5%的學生選擇“向朋友傾訴”,而22.6%的學生依靠“自我慰藉”,“向父母和老師求助”的分別只有4.3%和3.7%。

四.結論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華商學生整體上是健康向上發展的,儘管少部分學生還存在一些不足或困惑,但在接下來的專業學習生活中,會在老師們的教育和幫助下,正確認識自己,逐漸步入專業學習的正軌。在有關部門的正確引導下,樹立正確的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讓我們一起努力,創造良好的校園生活氛圍,使在校學生的政治思想與學習生活更上一個新台階。

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具體目標

1. 瞭解大學生綜合素質現狀

(二) 調查方法

1. 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在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大專生一、二、三年級進行,共發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89份,回收率89%。

2. 網上調查

二、調查結果分析

大學生綜合素質現狀

1. 對所學專業的認識

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對專業認識有充分的瞭解,30%的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只侷限於課本,25%的學生認為專業與工作不對口,根本無法就業。

2. 身體素質

調查結果表明,66%的學生對運動的熱情較高,18%的學生對運動熱情中等,9%的學生討厭運動,7%的學生不排斥運動,但一般不做運動.這與他們的飲食習慣是相一致的,正常飲食的學生對運動的熱情較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喜歡運動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同時,調查還不喜歡運動的學生,他們經常在生病,喜歡吃零食,且三餐不固定

3. 個人能力

在調查中發現,18 %的學生適應能力差,同時其應變能力,自我約束力,溝通協調能力,適應力普通性都不盡如人意,其活躍度也不夠。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學生的適應力感到無限地憂慮,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很多學生已經起來越注重自身個人能力的培養,其適應能力強,各方面的個人能力都在提高。

4. 行為舉止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人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能做到不説髒話粗話,48%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做到不説髒話粗話。30%的學生認識不到隨意翻看他人物件是不道德行為,12%的學生不注意整潔得體,舉止文明。

5. 價值觀念

通過調查發現,65%的學生有自己清晰的事業藍圖,且精神充沛,學習的動機是為提高自己意識,完善自我,35%的學生精神不濟,不能認識到精神生活的

重要性,沒有事業的目標。

6. 對他人的態度及團隊合作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78%的學生認為團隊合作可以提高效率,遵守規章制度,與團隊成員共同完成工作,同時調查還發現這部分學生對他人態度良好,樂於幫助他人,且積極聽取別人意見,但仍存在22%的學生無法理解團隊合作的快樂,以及幫助他人的樂趣。

三 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在現代社會環境下,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還要在集體認同感和適應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對當前激烈的人才競爭,很多學生寒窗苦讀十幾年最大的目標可能就是為了尋找一份高薪面具體面的工作,因此,學生必須具備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具有導向的作用,是一種行為動力。在生活實踐中,人們無不重視價值觀的作用和影響。通過這次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自身已經意識到大學生價值觀評價的重要性和社會意義。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接觸,交流情感,彼此吸取對方長處和積極因素,從而增進友誼,實現自我價值,增加同學們之間的凝聚力。未來的社會發展不是一、兩個人能決定的,藉助團隊的力量,才能更好,更快的得到發展。首先,必須認清當前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趨勢,深刻認識綜合素質提高和人格魅力養成的意義和長遠利益,養成主動力、積極的習慣;

其次,必須克服思想障礙,大膽探索創新,認真學習實踐,注重形成特色;

最後,自覺主動培養堅定信仰、矢志不移的堅強親和力;品行高潔、才學逸羣的吸引力;沉着果斷、瀟灑自如的感召力;寬以待人、嚴於律己的親和力;舉止得體、言談機智的感染力;勇於開拓進取的創造能力。

未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低決定了生存於社會的易難,為了更好的生活,也為了更好的發展社會,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不可延遲的事情了。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有和英雄一樣的使命---繼承中華民族的一切優良傳統,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領導中國人民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自覺擔負起挑戰

【第5篇】上半年大學生素質與就業的調研報告範文

摘要: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其實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就業素質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同樣,企業也希望吸納高素質人才。本調研通過研究大學生就業素質,並對其調查,瞭解大學生應具備何種素質來應對就業和企業又看重大學生的哪些素質,從而為大學生和企業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

關鍵詞:學生,素質,就業,思考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不難發現,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視。如何正確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學的解決辦法,是我們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未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基本趨勢

1、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多,將繼續呈剛性增長的趨勢。多年來,各地大學採取了擴招的措施,這使得在一個時期以來,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猛增,並將繼續呈增長態勢。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專畢業生僅為幾萬人;90年,全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為31.2萬人;xx年,這個數字將變為八、九百萬人。未來幾年,雖然增幅會趨緩,但大學生畢業數量仍處於上升通道。

2、大學畢業後工作難找,面臨“畢業就將失業”的問題。據數據記載,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是:49.81%已簽約和已有意向;27.25%沒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馬上就業。即目前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比例大體在50%左右。今後,以我們高郵為例,需要的人才將偏向高學歷、高技能、有實踐經驗的專門人才。

3、就業理念亟待轉變,未來社會需求高素質的大學畢業生。人才問題始終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未來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實際上並不是減少,而是更加需要,關鍵是要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分層次、全方位的就業。我們現在還只是大學在校生,求職、就業對我們來説,遲早將會面臨。在3年後,我們該何去何從,未來的路在哪裏?這是我們應該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時,今後要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要有一顆平常心。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大學畢業生與社會所需人員產生“脱軌”現象。當前,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而大學校園培養的大學生剛畢業,基本沒有工作經驗,畢業生不符合企業的這種需要。

2、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在大學畢業後,一般來説,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認為自己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畢業生不願參加或從事比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應屆畢業生暫時還沒有那個能力。

3、一些學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尚不夠到位。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學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都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

4、其他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一是專業問題。有的專業設置不合理,或熱門過熱,如目前法學畢業生六成難就業;二是能力問題。社會單位最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應能力,市場需要的又是新型複合型人才,而現實卻無法提供這類人才,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三是區域問題。東部地區就業好於西部。

xx年公司副經理述職述廉報告xx年來,按照集團公司對中層幹部期終考核的安排和要求,現將我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思想情況做以簡單彙報,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本文由讀書人編輯為您精心準備,請大家參考!主任、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遵照省人大常委會的要求,我向各位作述職報告。我於前年由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調任衞生廳副廳長兼省中醫管理局局長。

一、年度工作述職述廉:1、努力學習,提高黨建工作的理論水平。我做支部書記的時間不長,自己深感政治理論水平不高,尤其是對黨建工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缺少研究。

200#年10月初,本人通過應試考核走進了百利,走上“總經理祕書”崗位,主要負責總經辦祕書性質方面的工作。應試時我就對自己説:無論應試是否成功,作為一名辦公室人員,我都要努力做到“五勤”,誠心當好“四員”。

本人自*****年至今一直從事給排水專業的技術管理和工程施工等工作,非常熱愛本專業工作。特別是在***年以後,隨着適應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理論,並用新的管理水平指導自己的工作,現將近幾年來從事的主要技術工...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在這裏,我向大家把我一學期的工作向大家彙報一下,敬請所有同仁對我的工作給予批評和指正。我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家長學校家長學校對於我來説,是一項全新的工作。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時間飛逝,xx年已經過去了。xx年3月,經過學院的公開競聘,通過資格審查、筆試、面試、組織考察、黨委談話,後經學院第四屆團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報請學院黨委和團市委批准,我被正式任命為學院團委專職副...

各位領導:一年來,在公司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我在審計部經理的崗位上,帶領審計部的全體同仁嚴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審計計劃,緊緊圍繞公司提出的加大核查、審核、監管力度,確保各項制度深入落實這一工作目標,積極主動地在公司內部開...

【第6篇】經管學院大學生素質拓展社會實踐報告

於xx年3月13日,本中心對本學院學生的素質拓展學分獲取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

該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人羣主要針對大一至大三三個年級的學生,總計720人;以宿舍為單位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0份。具有普遍性及針對性。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瞭如下一些現象及問題,對本中心以後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大的幫助。(注:由於個別題目為多項選擇題,因此存在百分比總和大於100%的現象,為正常現象。)

(一).在獲得學分的難易程度的調查上,如下圖(為總表):學院同學普遍認為學術學分以及社會實踐學分較難獲取,佔總數的35.42%;其中07級同學普遍認為技能培養學分較難獲得。針對以上調查情況,素拓中心將進行如下改善,聯繫學院其他協會,針對同學們學術學分的獲得多組織開展一些學術類的講座、論壇及競賽。

【第7篇】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未來骨幹,他們的道德素質是值得全社會關注的。本文將為你提供大學生素質調查報告範文,歡迎閲讀參考。

調查對象:全校各年級部分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實踐時間:

調查主題:

21世紀是一個競爭更為激烈的時代。當代大學生應該修身立德,全面成才。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各種非道德現象,例如:曠課、損毀公物、打架鬥毆、考試作弊、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正不壓邪等不時向高校襲來,這充分暴露出當前教育中嚴重的現實問題。

因此,通過分析、研究大學生非道德行為規範,找出問題存在的根源,採取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和解決方法,對預防大學生非道德現象的蔓延,糾正道德觀念上的不良傾向,加強人才品質的培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調查內容:

在過程中,我們設計了一個非道德現象指標,該指標主要包括了大學生有違於道德規範和正常價值觀、人生觀的異常行為。我們從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異常行為、品行異常行為、學習異常行為、審美異常行為和體育異常行為,以及自我修養異常行為等六個方面對大學生非道德行為進行調查。

實踐過程: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00份。

調查結果:

其中,有72.5%的大學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經常讓座位給老,弱,病,殘人士;

在大學裏,課桌文化,牆壁文化一直都十分盛行,而有73.8%的大學生對亂圖亂畫的現象表示否定等。

從一定程度上看,我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現狀的主流是好的,其中絕大多數人思維活躍、目光遠大、樂於助人,廉潔自愛。他們對思想道德建設有清楚的認識,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是知榮辱、講道理的大學生。

但仍有部分當代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卻偏離了主流的發展方向,與主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主要表現在:

第一,學習缺乏熱情,上課經常遲到早退,敷衍完成學習任務,甚至出現隨便逃課現象。

第二,社會公德意識較差。在公共場所中行為舉止不得體,直接破壞了大學生的形象。

第三,勤儉節約意識淡化。

實踐總結:

一、道德意識個體化趨勢和道德判斷的多元化傾向;

二、新舊道德矛盾衝突帶來的困惑,主要體現在物質生活和做人處事方面;

三、生活和學習上的非道德傾向日益嚴重。

實踐對策(當代大學生非道德現象的預防措施和解決方法):

一、加強學風建設,建立有效的競爭和激勵機制。

二、加強校園道德建設,改善學生周圍道德氛圍

三、加大理想觀念教育力度,健全學生價值觀念

個人觀點:

近年來,大學普遍實行擴招,導致大學生人數與日俱增的同時,大學教育的問題也開始凸現,根據資料顯示,有81.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大學生數量上升的同時,大學生的總體道德素質並沒有隨之上升。那造成大學生道德素質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呢?有的大學生認為思想觀念不同,大學環境導致大學生更加註重實際利益,還有的則認為大學擴招,林子大了就什麼鳥都有了。關於這個主要原因,我是比較認同第一種觀點的,也就是環境導致大學生更加註重實際利益,而大學雖盲目擴招,但飛進林子裏的不一定以劣鳥居多啊!

在如今這個充滿激烈競爭、弱肉強食的社會裏,部分大學生已經看透了社會競爭的殘酷性,一旦出現了有利於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他們都會想方設法去辦妥事情,從而獲取相關利益。他們只顧着自己的感受與享樂,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自然也就變了。大學生是促使國家未來能夠繁榮發展的生力軍,面對着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有所下降的現狀,我們應該採取措施去改善,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從而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一,以人為本,推崇仁愛原則。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不應該以自我為中心,做到理解人、尊重人才是可貴的。

第二,懷有感恩的心。感謝每一個曾經施恩於自己的人,學會知恩圖報。有了這顆善心的支撐,才能回報社會和他人,從而形成高尚的人格,完善我們的道德品質。當代大學生是不能缺少感恩意識的,否則,往往會使他們存在着人格缺陷,而馬加爵殘害殺死四名同學就是例證。

第三,加強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認識。通過自身不斷地反省、批判與激勵,使榮辱觀逐漸轉化為自己內在的道德品質,從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的培養固然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也是不容忽視的。法律素質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當前大學生法制現狀的需要。

在這次調查中,有很多的被調查者例如被問到你買了某種商品但你後來發現被騙了,你會怎麼做?假設不幸遭劫或被盜,你會報案嗎?等關乎自身切實利益的問題

時,他們都會積極地運用法律武器去保護自己。但是當被問到當你在路上遇到一個小偷正往路人口袋裏偷東西,你會怎麼做等不與自己利益形成直接衝突的問題時,雖然有42.5%被調查者會立刻告訴被偷者,但是卻有22.5%的人會選擇明哲保身,視而不見,選擇後者的比例雖然不高,但這就表明了當某些大學生遇到與自己利益無關的事情時,他們那種維護別人權益的主動性不會太高,因此,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面對着這些問題,我認為至少應該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我們要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態度去看待四周發生的一切現象,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促進自身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法制教育,積極宣傳法律知識。

三、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把已學的法律知識用於實踐中。

當代大學生比以往任何時期的大學生都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要抵制那些對大學生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的因素,就要求大學生能夠自覺地培養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以及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質,做一個德才兼備、知法守法的稱職大學生。

【第8篇】民辦高校大學生素質培養調查報告

坐落在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地區的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的學生是一羣來自改革開放前沿地帶的先富裕起來的家庭子第。就像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出國留洋的留學生一樣,要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富家子弟才能出去讀書,進華商就像出國留洋。但家庭經濟富裕,並沒有因此影響他們的學習進步。他們刻苦努力,能在學校管束和老師教導下,學有成就。本文通過對本校在校一、二年級學生實地問卷調查,瞭解到一些我們不曾清楚的目前學生的政治思想、學習狀態。這些數據資料可以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學管理提供依據。

關鍵詞: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習生活狀態

作為統計課案例教學的一部分,xx年5月,我設計並在相應教學班組織了一次大學生素質培養問卷調查。整個調查分析過程中的某些環節也讓所教的班級學生參與,使他們親身感受到統計工作的艱辛和重要。現將調查分析報告如下,旨在較深入地瞭解目前本校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學習生活狀態,以便有關部門更好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42份,佔發放數的96%,其中男生119人,女生223人。

本次調查集中在會計、物流專業的一二年級學生中進行,學生年齡有三分之二在21-23歲之間,即來源於應屆高中畢業生,絕大部分學生是共青團員,也有少量學生黨員,佔十分之一。

調查顯示,本校學生的家庭經濟收入狀況良好,跟華南師大這類學校學生比較夠富裕了,平均收入達6034.5元/月,而一年前的華師學生的家庭平均月收入只有2253元。在生活費用期望值方面,只有6.17%的學生每月需要500元,而華師是41.1%,近一半的學生希望每月有1000元以上的生活費(48.77%),和華師學生比,有明顯的差別,華師只有17%的學生每月需要1000元。

在“家有兄弟姐妹數目”項目上的調查顯示,本校學生來自於獨生子女的家庭並不多,只佔18.45%,有一個兄弟姐妹的佔30.95%,26.19%的學生有二個兄弟姐妹,還有24.41%的學生有三個及以上的多兄弟姐妹。家庭經濟狀況好,兄妹多,父母還是重視子女教育。

富裕起來的沿海地區的人們的情結還是多掙錢多生孩子,並願意讓孩子去接受更多的教育。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佔13.35%,良好的佔32.94%,一般的佔44.51%,很差的佔9.2%,人數分佈符合正態分佈,成績表現正常。但英語水平(沒有等級的佔85.84%,四級的12.65%)和計算機水平(沒有等級的佔65.40%,一級的28.73%)都不高。

在調查中設置了了解學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及家長“希望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的類型”項目。調查顯示學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親佔比80%,母親佔比90.38%,但父母都希望孩子學有成就,去“當公務員”(26.4%),“做會計”(22.42%),“接班做老闆”(6.06%),“當老師”(4.55%),當“高級物流師”,從事證券工作,進銀行、進電力系統等收入高的行業,…,將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這意味着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辦學的責任很大。

一.問卷情況分析

需要對問卷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進行分析。可信度反映問卷在一定時期內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有效性是指問卷是否真正檢測到了學生目前的思想和學習狀況。人格理論認為,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學習生活屬於人格範疇,在正常情況和在某一個不太長的時間段內,它們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而具有相對穩定性。我們認為今年5月份進行的測試能反映學生目前的思想和學習狀況。在有效性方面,根據實際情況和施測目的,重點關注了問卷題目的設置,政治思想層面分為政治與時事、人生觀與價值觀、道德觀三個分層面;學習生活層面分為學習狀況和校園生活二個分層面。為克服統計帶來的差異,上述各個層面的每個分層面的題項數基本相等。對342份有效問卷的得分進行正態性檢驗,結果總得分,政治思想得分和學習生活得分k-s統計量分別為1.275,1.213,1.177,p值分別為0.075,0.105,0.125,均大於0.05,表明三種得分均服從正態分佈,我們的考察分析是可信和有效的。

二.思想狀況

(一)政治觀

我們認為學生的政治觀是指學生對社會的政治體制和方針政策等國體、政體等制度的認知和立場。它可以從三個方面得到體現,一是相信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例如,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二是堅持真理,崇尚正義。例如,和平是世界發展的主流,正義的戰爭是必勝的。三是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對學生來説,就是要學好知識,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遵紀守法,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踐者。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關心國家大事,不畏懼外部勢力的強權威脅,對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有了更多信心,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日趨堅定。例如39.8%的學生希望和平解決卡扎菲所領導的利比亞局勢混亂問題,27.5%的學生關注長江中下游乾旱問題,77.8%的學生贊同對日本地震給予人道主義援助,贊同因核輻射對進口於日本的農產品進行限制,甚至取消進口。50.12%的學生認同儘管中國的經濟總量與美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國人民的生活卻比美國人民幸福得多。

學生的政治熱情沒有出現大規模“淡漠”或“冷漠”。40.3%的學生表示“很瞭解”或“比較瞭解”科學發展觀的含義,但也有20%的學生認為“學習任務繁重,沒有時間去了解”。有趣的是,學生對政治時事與熱點的瞭解,主要途徑不是政治時事課堂,而是來自“朋友之間的交流”,或“網絡”等媒體。説明社會環境和實際生活才是政治思想教育的最佳平台,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應侷限於課堂內,而應孕育於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和點點滴滴;不應是單純刻板式的宣講,而應是多維“和風細雨”式的滋潤。

(二)人生觀與價值觀

理論認為,人生觀是關於人生的目的、態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如享樂主義、禁慾主義和共產主義人生觀等。人生觀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認識和處理個人發展同社會進步的關係。例如,共產主義人生觀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人生觀,它認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努力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貢獻一切可以貢獻的力量。價值觀是人們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的目標的準則。

首先我們關注了影響人生成長的重要因素。毫無疑問,學校教育對人的價值觀的形成起着關鍵的作用,但不能忽視其他因素潛移默化的作用。原表列舉了25個項目,

學生按對自己成長和發展過程影響程度給予評分,影響很大的給予9分,沒有影響的給予1分。結果得到影響人生成長的重要因素依次是“家庭環境與家庭教育”、“父母言傳身教”、“個人向上發展的心理動機”、“對未來的憧憬”、“老師以身作則”、“兄弟姐妹言行”…。其中“家庭環境與家庭教育”、“父母言傳身教”這兩個因素的影響程度依次是有95個和66個學生選9分,佔比27.7%和19.3%。

其次我們看到了華商學院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總體上呈健康和積極的發展趨勢,對我國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主流價值取向予以認同,其人生態度,價值判斷積極進取,勇於競爭,有比較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使命感,渴望為祖國奉獻智慧,施展才華。在談到上大學的目的時,28.82%的學生是“為了成就一番事業”,57.65%的學生是“為了提高素質和完善自我”,只有3.53%的同學是準備“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多出一份力量”,還有10%的學生是“為了權力和金錢”。

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調查中,從學生身上表現出強烈互惠互利意識。34.14%的學生對此持贊成態度,42.3%的學生傾向於“比較贊成”。具體問及“你認為當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互助”的佔44.14%,“相互利用”的佔23.72%,“金錢關係”的佔13.51%,“競爭對立關係”的佔9.31%。進一步,再具體問及“如何權衡個人、集體和國家利益的關係”時,58.82%的同學認同“先有集體和國家利益,而後才有個人利益”,41.18%的同學認為應“先滿足個人發展,而後推及國家”。這説明,學生既表現出較強的集體觀念,但又不願為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在理想與金錢,物質與精神方面,不再是非此即彼的二維模式,而是二者兼顧。所以問及學生對“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看法”時,回答“非常重要”的佔26.27%,“比較重要”的佔45.48%,“無所謂”和“沒啥作用”的共佔28.25%。大學生既崇尚真、善、美,又注重物質利益和生活目標,這是社會多元化思想發展的必然結果。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各種矛盾和利益交織在一起,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順利解決,需要一個較長期的過程。我們將教育學生對現階段我國國情應有充分的認識,既要對社會發展充滿信心,也要對目前尚未解決的一些問題和矛盾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足夠的耐心。當問及“你認為當前大學校風如何”時,57.61%的學生回答“一般”,還有25.97%的學生回答“較差”,認為“好”和“很好”的學生才16.42%。對“大學生道德狀況”的瞭解,認為“比較好”的佔38.46%,認為“不太好”的佔43.27%。對“目前生活狀況”感到“滿意”的只有20.06%,“比較滿意”的佔44.68%,“不太滿意”的佔28.57%,還有6.69%的同學“不滿意”。問及“你的精神生活充實”嗎?回答“很充實”的只有8.11%,“比較充實”的佔32.73%,“不太充實”的佔42.94%,“感到空虛”的佔16.2%.問及“找到理想工作的主要依據”,回答“學習成績好”的只有20.85%,有51.79%的同學認為是“人際關係”,52.4%的同學認為是“權勢”。所以對“找工作的信心”,只有9.54%的同學“充滿信心”,47.38%的同學“有信心”,35.08%的同學“信心不足”,還有8%的同學沒有信心。在“當前就業形勢”認為“很好”的只有9.06%,認為“較好”的也只有8.46%,認為“一般”的達45.62%,認為“不好的”也達36.86%的前提下,“當前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不是單一的“學習問題”(27.6%),還有“生活問題”(32.55%)。雖然是大一大二的學生,32.55%的同學就在關心“就業”之事,少量的學生在“熱戀”中。適時引導學生之間出現的戀愛現象,樹立正確的婚戀觀。調查顯示,只有4.73%的同學“反對”大學生談戀愛,“支持”的佔27.81%,“無所謂”的佔30.77%,持“只要不影響即可”態度的學生佔比最大,達36.6%。然而學生們還是有理想的,當問及“希望找到的工作”是“專業對口的”佔40.31%,“符合個人興趣的”佔55.81%,“高薪但挑戰性很高的”也有29.07%,“低薪但很穩定的工作”不被看好,只有3.88%的同學願意找。

(三)道德觀

有理論認為,道德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範,而道德觀就是主體對作為道德的意識形態規則的認識和立場,它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範圍內是穩定的,但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道德觀是可以適時調整和變化的。道德與情操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

被調查的學生的道德觀念基本正確,具有基本的道德評判能力,其道德判斷和行為取向趨向合理。調查顯示,大學生最崇尚的品德排在前三位的選項分別是“團結友愛(48.7%)”、“艱苦奮鬥(18.2%)” 、“心胸坦蕩(16.6%)”;88.3%的同學表示,當看到宿舍水龍頭在白白地流淌時,會“馬上前去關上”,而持“不用去關”或“當作沒看見”的只佔1.4%。在個人成長方面,68.7%的學生認為“和諧的家庭”是影響個人道德情操的最重要因素,遠遠高於“家庭經濟狀況”(13.9%)和“父母工作情況”(6.6%)等兩個因素。在被問及個別大學生出現自殺行為的可能原因時,認為是“就業壓力”的佔78.8%,接着是“學習壓力”(64.2%),“愛情失敗”(62%),“同學關係緊張”(43.8%)和“經濟貧困”(30.7%)。進一步,在被問及對自殺行為的看法時,83.2%的學生認為,這是對“父母親人的一種嚴重不負責任的自私行為”,77.4%的學生認為,這是“對生命尊嚴的自暴自棄”。

調查還顯示,38.6%的學生表示最讓人煩惱的是“就業前景不明”,其次是“學習任務太重”(28.8%),“受到別人嫉妒、排擠”(21.3%)、“重修和補考”(21%),40.1%的學生認為人生最成功的標誌是“生活與親情”,超過了“事業與工作”(25.5%)和“理想與信念”(19%)這兩個因素。這啟示我們“生活與親情”是預防學生出現極端行為的第一道也是最有力的一道防線。

43.2%的學生持有“量入為出、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還有39.6%的同學懂得“有意識存點錢,以備他用”,也有10.4%的同學“有錢就花,以後再掙”,還有6.8%的同學消費行為是“捨棄日用品去買奢侈品”。令人鼓舞的是絕大部分學生具備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品格。

三.學習生活

(一)專業學習

我們把專業學習主要定義為學生在大學校園內,對學習的認知和行為,以及對專業的認同與感受等心理特徵。調查表明“對當今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看法”,40.4%的同學認為“非常重要”,41.3%的同學認為“比較重要”,“無所謂”和“沒啥作用”的同學佔18.3%,即絕大多數同學初步樹立了素質教育的思想,但認為現在的學習環境“一般”的佔63.4%,“很好”的佔13.2%,“較好”的佔20%,“不好”的還有17%,宿舍太吵(48.9%),圖書館太擠,課室太熱。現在學校開設的課程“較普通”(55%),“不合適”(28%),只有17%的同學認為“合適”,對學校開展各項文體活動的態度是14.4%的同學“積極參與”,59.2%的同學“有時參與”,還有26.5%的同學“從不參與”,對待義務勞動的態度也是“有時參加”的佔多數(64.2%),“積極參與”的不多(20%),“從不參加”的佔16.2%。當問及“怎樣才能搞好學習”時,41.62%的同學回答是“好的學習方法”,43.11%的同學回答是“努力學習”加上“好的老師”。大多數同學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比較端正,但部分學生專業信心不夠,學習興趣不足,上課玩手機甚至睡覺。在對待課程考試方面,63.9%的學生認為考試題目“沒有考出學生真正的水平”,57.9%的學生認為“記憶力好的同學佔絕對優勢”。如何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效果進行評估,仍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調查顯示41.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自學能力“一般”,28.4%的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甚至還有26.5%的學生承認自己的自學能力“很差”。儘管學生有積極進取的意識,但他們往往缺乏證明自己的勇氣與毅力,於是從其他方面尋找藉口,不適當地歸因。例如有的學生依賴性較強,不是去努力提高自學能力而是幻想着像在中學一樣,在課堂上就能全部聽明白。如果沒有聽懂,不是課後努力去思考,而是自己給自己找藉口,如認為教師不會教或教得太難了。或者希望老師一學期只講課本內容的二分之一,考試只考已講內容的二分之一,考題是已做過的作業。

(二)校園生活

我們首先關注了學生的生活費用支出情況。每月花費500元以下的學生佔10.2%,而華師的佔42.1%,每月花費800-1000元以及1000元以上的有41.2%,而華師的只有14.8%。平均每月花費高187.1元(見表五)。瞭解生活費的來源,82.53%的同學是“家裏給”,“課外打工籌集”的有9.94%,還有7.53%的同學依靠借款維持生活、學習。後兩類學生懂得珍惜,更勤奮讀書,學習成績都不差。

問及除了餐費,其它消費主要用在“購買衣服”(46.7%),“朋友應酬”(20.5%),“買書及網絡費用”(20.2%)和“購買體育用品及娛樂”(12.7%)等方面。

在問及學習之餘的主要活動時,58.4%的學生選擇“上網玩遊戲或娛樂”,57.7%的學生“從事體育活動”,38.7%的學生會“上網查找資料或學習”,另有32.1%的學生選擇“參加社團活動”。進一步統計檢驗,這些活動無性別顯著性差異(p = 0.401),説明網絡受到了男女學生的一致喜愛,並對他們的課餘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網蟲並非是男生的專利,女生同樣有較高的可能。只不過相比男生熱衷網絡遊戲,而女生相對更喜歡看網上電視或聽音樂之類的節目。

27.8%的學生認為“網遊消遣”可以緩解心中的煩惱。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認識假象,暫時地解脱不能根本解決讓學生煩惱的根源。例如,考試重修而心情不好時,顯然不能靠網遊來解決。相反,暫時的輕鬆會麻痺自己的學習意志,甚至造成網絡成癮。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正確的做法是自我調節,向父母或身邊的同學、老師求助。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問及“當你心情煩惱時,你會選擇…”的問題時,58.5%的學生選擇“向朋友傾訴”,而22.6%的學生依靠“自我慰藉”,“向父母和老師求助”的分別只有4.3%和3.7%。

四.結論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華商學生整體上是健康向上發展的,儘管少部分學生還存在一些不足或困惑,但在接下來的專業學習生活中,會在老師們的教育和幫助下,正確認識自己,逐漸步入專業學習的正軌。在有關部門的正確引導下,樹立正確的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讓我們一起努力,創造良好的校園生活氛圍,使在校學生的政治思想與學習生活更上一個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