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濟南的冬天》筆記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筆記【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1W

《濟南的冬天》筆記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筆記【精品多篇】

《濟南的冬天》筆記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筆記 篇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體會文中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學習形象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體會文中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學習形象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體會文中優美的語言,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一、教學時數與方法

課時:兩課時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二、教學用具與課件

多媒體投影儀《濟南的冬天》的錄音帶收集的冬天的圖片

三、教學設想

從收集的冬天的圖片入手,引出文章作者一開始就拿北平、倫敦冬天的特點與濟南對比,引出濟南的冬天“温晴”的特點,在許多人眼中冬天就是冷的、枯燥的代名詞,為什麼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呢?引起同學們的思考後,接下來就來體會作家老舍眼中濟南的冬天,體會他筆下的一幅冬天的水墨畫。

四、預習設計

1.認為課文中的哪一個詞最能體現濟南冬天的特點,為什麼濟南是個寶地?

2.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濟南的冬之美

2.瞭解濟南的冬天的最重要特點

二、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用多媒體投影儀把一些收集的不同地方冬天的圖片展示出來,讓大家説説對每個地方冬天的感覺。(找一兩位同學説一下)然後引出濟南這個地方。

2.濟南很早就有“齊多甘泉,甲於天下”的美譽,古人曾經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那麼濟南的冬天究竟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

(二)作者簡介

用多媒體投影儀投出老舍先生的相片,讓一兩個同學講一下對作者的認識,然後歸納重要的作者信息(老舍,原名舒慶春,著名作家,代表作品《駱駝祥子》)

(三)整體感知

1.放課文錄音,指導學生朗讀,注意生詞的讀音,停頓以及感情

2.找出最能表現濟南的冬天的特點的詞語(參考:温晴)

(四)分析課文

1.閲讀第一自然段,請同學們思考文章怎樣引出濟南的冬天的特點的的?(與北平、倫敦相比)

2.快速閲讀下面幾段,找出作者主要抓住了濟南的冬天的什麼景物來寫?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山和水;①山矮小,環城,山上窩着小村莊山秀麗;山上有雪,雪俏麗;②水綠,水清,水暖,水清麗③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慈善的,是一個寶地)

(五)步置作業

1.認真朗讀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2.完成練習一

3.找出你認為好的句子,好在哪裏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點

1主要學習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側重在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2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復舊學新

1、檢查作業,叫一兩名同學起來回答

2、叫同學彙報上節課的疑難問題,一起解決

(二)學習新課,讓同學們仔細閲讀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1.朗讀第三段,要求:

①找出本段所運用的三個方位名詞和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説説這一段主要寫什麼。

通過討論辨析明確:三個方位名詞是"山上"、"山尖"、"山坡",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日落";這一段主要寫濟南雪後山上的景色。

②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動的三個帶有比喻意義的動詞和擬人句,説説所起的作用。

明確:三個動詞是"頂"、"鑲"、"穿",擬人句是"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表現濟南小山"秀氣"的特徵。

2、朗讀第五段,要求:

①畫出文中運用了擬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詞句,描寫藍水晶的形容詞,説明本段寫什麼,寫出什麼特徵?

明確:詞句是"貯蓄"、"全拿出來"、"精神"、"不忍得"、"照個影兒"、"藍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團花";本段寫濟南的水,寫出其"不結冰"、"冒熱氣"、"水藻綠"、"澄清"、"水天一色"的特點。

②揣摩結尾一句:"這"所指代的內容是什麼

明確:"這"是指濟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氣"、"像水墨畫"、"水色澄清"等;藴含着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三)你能感受到作者對濟南怎樣的情感?從那些詞句感受到的?

明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感情是喜愛和讚美。從"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些小山冬天特別可愛"、"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等詞句可以看出來。

(四)總結課文

總結:作者的情感,融會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以美好的事物作喻體,表現景物特點,用擬人修辭句式,賦予景物美好情感。情景交融正是本文的突出特色。

(五)對比閲讀,把《春》和《濟南的冬天》作比較,體會兩篇文章的語言美

(六)佈置作業

結合課後第三道練習題,寫自己家鄉的冬天,字數不限。

《濟南的冬天》筆記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筆記 篇二

1.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1.學習作者抓住特徵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一課時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徵細緻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讚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覆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後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力。

一、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不説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囂熱烈的夏天、金色輝煌的秋天,單表一下多姿的冬天。“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説燕京一帶冬天雪花的特點,“瀚海闌干百丈冰”是描繪邊塞冬天的奇寒;東北的冬天風中帶刀,雲南的冬天飽含色彩。而素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提示:如朔風怒號、冰雪覆蓋、寒冷、蕭殺……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

讀課文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之後再請學生向全班展示。

提示:如温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學生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一方面引導學生明確濟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這一點學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全文所寫濟南實際並非完全如此,這裏面加入了作者的聯想和想象,融進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説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於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着“温晴”,也體現着“温情”。

三、以温晴識温情——“温情”在我身邊

1.學生朗讀第一段,標劃體現濟南體現温晴特點的語句。

2.小組交流,然後指名學生回答。

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從風和陽光的角度,寫出北平、倫敦、熱帶地區的特點,從而突出濟南的風不冷、不酷,不硬、不厲;突出濟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們帶給濟南,帶給人們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適、安詳、安逸。因此,作者説濟南是個“寶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説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着温情和希望。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把平面的語言變成立體的畫面,並學會用自己的話語進行概括描繪。

1.搖籃安睡圖

“搖籃”給人的感覺就是暖和、温馨、舒適。睡在搖籃裏的濟南和濟南的人們是幸福的、愜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親細心的照料,親切的問候。這是別處冬天難得的情致。

2.雪後小山圖

小山秀氣,承受不了大雪。陽光下,山色斑駁,秀美動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暉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極。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態!

3.山村卧雪圖

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們“卧”的舒暢,“卧”的安詳,給人感覺這是陽光下爽心的“卧”,多少還帶有一些暖酥酥、懶洋洋的“卧”。這淡墨高雅的畫面,確實帶有十足的情味。

4.玲瓏水晶圖

晶瑩絢麗,玲瓏剔透。雖説藍是冷色,但它卻是瑰寶,內裏包含着色彩繽紛的事物;它又與海洋一色,湧動着生命的內藴和氣息。同時,它又包含着別緻的情韻。

五、以温晴賞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進入對温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但是在作者筆下,濟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帶有種種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換句話説,是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裏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來比擬温情的山水,用包含温情的語言來描繪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温晴的特點,從而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然後學生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

母親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搖籃旁,唱着搖籃曲的母親更是温暖的,而且還有那撫慰人心的話語。如此善良温存體貼的母親給人歡喜,給人幸福。這樣,睡在小搖籃裏的濟南就感到舒適温馨,母親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間大愛。

2.細緻周到的護士

大家熟知這一形象,耐心細緻的她帶給濟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夢境,是温柔的關照。

3.健美優雅的女郎

陽光下,山坡上,斑駁的色彩成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秀氣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這件花衣,悠閒安適地站在微風之中。調皮的風兒不時掀動一下她的衣角,閃現出健美的肌膚。如此,給人以明亮、燦爛、喜悦、希望之感。

4.嬌美害羞的少女

夕陽斜照,光輝映雪。白白的薄雪調和着陽光成為粉紅色,這就是少女害羞的顏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是什麼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純青、温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温情的事兒。

5.俏美柔情的女子

女子愛俏,女子愛美。面對鏡子整粧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長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鏡子。面對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來,它不僅不願結冰,破壞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終年貯蓄的綠全拿出來了”。獻給誰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濟南。

教師小結:老舍先生不愧為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温情的女性。這一個個形象被描繪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們眼前一樣。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為什麼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

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温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點相吻合。

(二)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

作者寫濟南的冬天,但處處洋溢着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寫冬天。如此,這種冬天也就有了靈性,有了生機。英國詩人雪萊的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正是本文最好的註腳。

1. 學生從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氣息的句子並以喜悦的感情朗讀。

如: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温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

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2.思考討論:為什麼這樣來寫?

明確:一是突出濟南冬天的特點;二是表達作者對冬天濟南的愛憐之情;三是表現對自然、對生命的深刻感悟,表達一種樂觀進取的精神。

(三)品味温情的語言

本文語言自然、質樸,親切、柔和,充滿着温情、畫意。像美麗的女子情態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敍談。

1.標劃富有靈性、含有意藴的動詞。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動詞,然後加以體會,進行展示。

如: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白邊。(有意為之,是為了給冬天增加美感)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形象傳神,寫出了舒適安然的睡姿和靈性)

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全拿出來了。(寫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現了濟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機)

2.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

(1)教師示範

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標劃的詞語自然、柔和、親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訴説,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邊低語。“真的”含有驚喜,“是”“的”舒緩語氣,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學生找出類似語句,標劃出關鍵詞,小組交流。

如: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温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

就是下點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六、我筆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師總結:

老舍先生寫北方中國的冬天不着眼於“寒”,而着眼於“暖”,不着眼於“壯”,而着眼於“秀”,集中突出了冬天裏“温晴”的特點。為了展現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着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於作者內心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2.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運用“温晴”和“温情”兩個詞語,寫幾句話。

濟南的冬天

温晴 温情

山 雪霽初晴 秀麗

水 空靈水晶 明淨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課堂筆記 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的筆記 篇三

濟南的冬天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積累詞語,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和欣賞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句子;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2.過程和方法:誦讀法,讓學生為自己喜愛的段落配上相應的音樂,然後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體會美的意境。比較法,通過對兩篇課文的語言、作者生平的比較,瞭解同時代的作家的不同風格及他們相同的情操。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重點、難點】

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美的情趣,養成美的語感。【教法、學法】

誦讀法、比較法、課堂討論·評述·借鑑·辯論。【課時安排】

二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作者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被譽為“語言藝術大師”。他所寫的小説《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等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壇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其散文也寫得清新優美,《濟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於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氣候截然不同。

那麼,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邊學習邊領略。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訂正誤讀或朗讀中表情達意欠準確之處,必要時教師做示範朗讀或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使學生進一步體味課文的感情美、景物美、語言美。朗讀後還可徵詢有關字詞語句方面的問題予以解答。

三、指導學生感知課文

1.課文寫出濟南冬天的什麼特點?表述這個特點的中心句和關鍵詞是什麼?(中心句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關鍵詞是“温晴”。)2.作者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描寫這些景物跟突出濟南冬天的特點有什麼關係?(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展現了泉城濟南的景物特色,描繪出“寶地”濟南冬天“温晴”的時令特徵。)

四、指導學生研討課文

1.細讀課文,體味課文勾畫出濟南冬天的三個畫面,然後完成下列問題(1)給三幅畫各擬一個恰切的標題。

(2)分別用三個詞語概括三幅畫所展現的濟南冬景的特點;(3)找出最能體現三幅畫特點的擬人句或比喻句。明確:

三幅畫的標題依次為《陽光朗照》、《雪後山色》、《綠水晶瑩》(標題可多樣,能點明景物特徵即可,不必求其一律。)三個詞語依次為“暖和”、“秀氣”、“清亮”。

三個擬人(或比喻)句依次為“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雪後的山色簡直“是張小水墨畫”;水天相映,“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2.進一步研討課文寫法上的特點。

提問:作者記敍濟南的冬天,着重描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勢、小雪籠蓋下的山色和水藻碧綠的清涼河水,畫出了三幅冬天的秀麗圖畫。試問:作者為什麼要着重描寫這些景物?

小結:山和水是濟南的主要景觀,而它們在冬天別有一番風貌,最能顯示濟南冬天的三個特點:它温暖如春,它秀麗多姿,它晶瑩清亮。而這一切正是由“温晴”的時令特徵決定的。先總寫陽光下的山勢,展示濟南所處的地理環境,揭示冬天能有温晴天氣、成為“寶地”的原因;再寫雪後的秀麗山色,展現即使雪後依然不見蕭殺景象,而是異常秀美,透露出春的氣息,進一步突出“温晴”時令特徵;最後寫又綠又暖的澄清的河水,與天光相映,使整個濟南成了塊“空靈的藍水晶”,多麼可愛,又多麼神奇!“温晴”的時令特徵在這裏得到充分的體現。可見課文記敍景物的成功首先在於緊緊抓住地方季節的特徵,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景物,突出了景物的特點。這是課文在寫法上的主要特點。這跟作者全面、細緻的觀察分不開。習作《濟南的夏天》的主要不足恰恰在於沒有抓住地方景物的特點。而這又與缺乏全面、細緻的觀察直接有關。

五、課堂練習

景物本身是沒有生命、沒有感情的,可是作者往往拿它當“人”來寫。看看下邊的兩段話,加線的部分該怎樣理解,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1.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2.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通過這個練習,領會擬人修辭方法在課文中的具體運用和表達效果,達到如下要求:

(知道什麼叫“擬人”;領會擬人的表達效果(使描寫更加鮮明、生動,富於感情色彩);懂得擬人方法與細緻觀察體驗的關係;體味課文語言的樸素、新鮮、口語化的特點。)

六、課堂小結

1.用自己以前生活過的地方(北京、倫敦),與濟南對比,從而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温晴”,使人們確實感到它是“寶地”。

2.作者不僅細緻觀察和描寫冬天濟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告訴讀者,以此來感染讀者,使讀者有如臨其境的感受。

3.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把冬天的濟南寫得脈脈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對景物的描寫之中。

七、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積累優美文句。

2.學生通過查找相關資料,瞭解朱自清與老舍的生平,以備上課交流之用。

附: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陽光朗照

暖和 雪後山色

秀氣 綠水晶瑩

清亮

温晴

第二課時(《春》與《濟南的冬天》比較閲讀)

一、導語設計

有一句很著名的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是啊,冬和春雖然是兩個氣候差異較大的季節,可他們同樣可以為我們帶來希望,帶來許多詩情畫意和美的享受。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兩位同時代的作家是如何描述他們所喜愛的那個季節的。

二、作家作品

學生介紹朱自清和老舍的生平經歷、代表作品。教師補充介紹。

三、語言分析

比較兩位作家在語言風格方面的不同。學生找出兩篇文章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或幾句話,從字詞或修辭角度入手,分析自己喜歡的原因,從而總結出兩位作家不同的語言風格。

四、配樂朗誦

為你喜歡的句子配上相應的音樂,個人自由的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兩位作家不同的語言風格。

五、作品風格

出示朱自清的《冬天》和老舍的《五月的青島》,對作家的創作風格做較為深入的探討。瞭解風格是在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有機整體中浸透作家的創作個性所顯示出來的獨特的藝術風貌和藝術格調。中國古代文藝理論認為,作家的個性氣質、思想境界、人格力量、審美情趣和藝術才能對其風格的形成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明確提出“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各師成心,其異如面”。(就是説,作家的精神氣質充分浸透他的思想感情審美情志,思想感情審美情志決定語言的格調,文章所流露的風采才華,都是作家創作個性的表現。)作為南方人的朱自清和北京人老舍在這個方面就有較大的差異。(可補充介紹豐子愷的《春》,作為畫家。書法家和文學家的豐子愷,他的作品有較明顯的風格特點。)

六、小小辯論賽

春、夏、秋、冬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喜歡相同季節的同學組成小組,用你自己寫的文字或你找到的資料來證明這個季節的美麗,並闡釋你喜歡的理由。四個小組可展開辯論賽。

相關鏈接:豐子愷《春》;艾青《春姑娘》;郁達夫《江南的冬景》;張敏《走進春天》;樑遇春《春雨》。

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課堂筆記 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的筆記 篇四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濟南的冬天》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濟南的冬天》,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閲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讀書是閲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閲讀能力的培養來説,學生反覆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閲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濟南的總特點是什麼?”“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閲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以後在這方面要多努力。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閲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閲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為憑藉,因此讀書是閲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閲讀能力的培養來説,學生反覆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閲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給人怎樣的印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氣氛活躍。

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閲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

在本課的預設中,我儘可能的讓學生自主閲讀,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合作探究。整節課按照六步教學法“導入新課—明確目標—整體感知—重點研讀—拓展延伸——梳理總結”的思路,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文章的語言之美。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基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的確實還不夠,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導致這節課很不成功,對於如何賞析語言,如何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一定要重視朗讀。朗讀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進入文本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受語文的本色美。

2、同時也要重視方法。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應做好示範型教學,並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是一片寫景的散文,文章先總寫了濟南冬天的温晴的特點,再從山和水兩個方面分別寫濟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抓住濟南冬天的温晴的特點,通過對山和水的描繪,來抒發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讚美之情。之前學過了朱自清的《春》,學生大致掌握了寫景散文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感受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冬天的熱愛之情,運用自己在《春》這一課中學到的寫景的方法,自學這一課,然後,做一個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給其他的同學。

我整體課堂的設計是兩個課時,第一個課時的安排是:美讀課文,整體感受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熱愛之情,理清文章的結構:總—分,然後是學生回憶在《春》中學習到的寫景散文的學習方法。自己選取2,3,4,三段中的最喜歡的一節,寫一篇小教案。第二課時:講清楚講課的規則,開展“教師大比武”比賽,由學生點評,最後老師總評,總結這節課的得與失。

從教學設計上看,這節課的設計完全遵守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傳授給學生文章的學習方法,“授之以漁”,在小組合作的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究性,最後,形成自己的研討成果,在課堂上和其他的同學進行交流,以便取他人所長,補比自己之短,既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由於個人的課堂調控能力有限,沒能很好地進行課堂調控,以致於出現了一發難收的局面。氣氛之熱烈,效果之顯著,固然讓人欣喜,但個人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而讀書是閲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在課堂討論中,我還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濟南的總特點是什麼?”“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

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我覺得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因此,語文課也少了很多的語文味。反思過後,發現自己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閲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本課件設計意圖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要有利於學生的學。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加單位時間內的教學容量,節約時間,提高教育教學速度,使學生充分利用視覺、聽覺,通過實踐去獲得知識,可以使學生綜合利用多種器官進行學習。達到用時少,效率高的目的。

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課堂筆記 七年級上冊語文濟南的冬天的筆記 篇五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濟南的冬天》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濟南的冬天》,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濟南的冬天》1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閲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讀書是閲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閲讀能力的培養來説,學生反覆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閲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濟南的總特點是什麼?”“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閲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以後在這方面要多努力。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濟南的冬天》2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閲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閲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為憑藉,因此讀書是閲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閲讀能力的培養來説,學生反覆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閲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給人怎樣的印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氣氛活躍。

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閲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濟南的冬天》3

在本課的預設中,我儘可能的讓學生自主閲讀,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合作探究。整節課按照六步教學法“導入新課—明確目標—整體感知—重點研讀—拓展延伸——梳理總結”的思路,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文章的語言之美。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基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的確實還不夠,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導致這節課很不成功,對於如何賞析語言,如何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一定要重視朗讀。朗讀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進入文本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受語文的本色美。

2、同時也要重視方法。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應做好示範型教學,並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濟南的冬天》4

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是一片寫景的散文,文章先總寫了濟南冬天的温晴的特點,再從山和水兩個方面分別寫濟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抓住濟南冬天的温晴的特點,通過對山和水的描繪,來抒發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讚美之情。之前學過了朱自清的《春》,學生大致掌握了寫景散文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感受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冬天的熱愛之情,運用自己在《春》這一課中學到的寫景的方法,自學這一課,然後,做一個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給其他的同學。

我整體課堂的設計是兩個課時,第一個課時的安排是:美讀課文,整體感受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熱愛之情,理清文章的結構:總—分,然後是學生回憶在《春》中學習到的寫景散文的學習方法。自己選取2,3,4,三段中的最喜歡的一節,寫一篇小教案。第二課時:講清楚講課的規則,開展“教師大比武”比賽,由學生點評,最後老師總評,總結這節課的得與失。

從教學設計上看,這節課的設計完全遵守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傳授給學生文章的學習方法,“授之以漁”,在小組合作的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究性,最後,形成自己的研討成果,在課堂上和其他的同學進行交流,以便取他人所長,補比自己之短,既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由於個人的課堂調控能力有限,沒能很好地進行課堂調控,以致於出現了一發難收的局面。氣氛之熱烈,效果之顯著,固然讓人欣喜,但個人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濟南的冬天》5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而讀書是閲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在課堂討論中,我還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濟南的總特點是什麼?”“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

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我覺得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因此,語文課也少了很多的語文味。反思過後,發現自己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閲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本課件設計意圖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於教師的教,又要有利於學生的學。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加單位時間內的教學容量,節約時間,提高教育教學速度,使學生充分利用視覺、聽覺,通過實踐去獲得知識,可以使學生綜合利用多種器官進行學習。達到用時少,效率高的目的。

《濟南的冬天》筆記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筆記 篇六

1、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並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美的方法。

3、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朗讀、品讀課文,發現並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借鑑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自主、合作、探究

一、聯繫生活,意會導入。

1、欣賞狗尾巴草的圖片,請教學生一個問題:你關注過路邊的狗尾巴草嗎?你對它們有怎樣的感覺?

2、學生自由抒發感想,老師引導學生認識:平凡亦出神奇,美在於發現。引用:“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3、冬天萬物蕭條,風雪凜冽,沒有其他季節那種勃發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濟南一切都是美的,可愛的!在中國文學史上,人們曾經對中國現當代的一些著名作家進行排位,用六個字來概括:魯郭茅,巴老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當然,這種排名並不是絕對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不是等閒之輩,在藝術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一往情深。下面,請隨着老舍一起去發現洋溢着的特殊的美麗。看看他是怎樣發現美,又是怎樣來表現美的。(出示“發現美表現”)

二、整體感知,集體賞析。

1、思考:濟南的冬天最特別之處在於什麼?參考:温晴。

2、聽課文錄音,學生在語言的薰陶中(可閉眼傾聽)感受一下温晴的濟南的美麗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筆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設問並引出品讀第三節:薄雪覆蓋下的山景。

(過渡: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老舍是從什麼角度來發現美、表現美的)

4、配樂(班瑞德的《初雪》)朗讀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採用讀、品、議相結合的方法來賞析第三節。

預設:

(1)請同學來朗讀這一段。

(2)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參考:秀氣。

(3)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4)從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可以感覺出作者對於濟南的山水有什麼的感情?從哪些語言可以看出來?它們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5)再次配樂齊讀第三節。

三、適度模仿,自由點評。

1、下了小雪的濟南的山無比美妙,濟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過渡到最後一節的自由品析階段。

2、要求模仿第三節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在書的邊上作好點評,自由談最後一節的學習體驗。

四、方法借鑑,學會發現。

1、文章把冬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活力與温晴的冬天的濟南,寫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a、融情於景b、展開聯想c、巧用修辭

2、投影一組不起眼的花草圖片,要求學生根據圖片想象並發現美,用幾句話來描寫,表現美;至少運用一種修辭。

3、用名家之言作結,如“情動而辭發”等,以求對學生閲讀與寫作美文有所啟迪。

五、佈置作業,由此延伸。

觀看美麗的畫面,想別人之未想,發別人之未發,把你眼中的美景用恰當的語言表現出來吧。播放《錢塘潮大潮》的視頻圖像,在錢塘潮壯闊的景象和雄壯的聲音中發現美,並運用今天學過的方法表現美。

六、結語。

願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用你熱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觀察生活,願你發現生活中的美,願你的生活如花一樣燦爛。

2、作者通過這些對比,目的是為了什麼?

(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突出濟南獨有的“温晴”美景,賞它是個“寶地”。)

3、濟南的冬天是“温晴”是個“寶地”,作者在文中是通過什麼來具體描述這一內容的?(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四、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生誦讀課文

2、作者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後分寫濟南冬天的山,請學生能根據文中的描述,給每幅畫面起一個合適的名字。(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水清綠)

3、作者在寫這些景物時,是突出它們的什麼特點?

4、文中是如何來寫這些景物的特點的?

陽光朗照下的山:温睛小搖籃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山上(矮松青黑)山尖(全白)

山坡(白暗黃)山腰(粉色)比喻、擬人

城外遠山:美水墨畫比喻

水:澄清暖藍水晶冒熱氣比喻

5、文章的結尾直到什麼作用?(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照應標題寫出濟南冬天的美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讚美與喜愛)

五、課堂總結

六、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