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上語文觀潮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W

四上語文觀潮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觀潮》教學反思 篇一

《觀潮》這篇課文裏,描述潮來時的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資料是課文的重點。而抓住重點詞句來品味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之美是難點。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研究運用“邊讀書邊想象畫面,播放課件聯繫上下文,並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的教法比較恰當。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生為本,讓學生聽範讀、自由讀,邊讀邊體會,並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讓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所以,我重視“讀”。學生自由朗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我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閲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我的見解,允許有不一樣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説説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見。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直觀教學優勢,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播放大潮視頻,使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湧動的速度。經過朗讀課文,再觀看錢塘江大潮的視頻,更進一步使學生驗證了自我的感受,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讀自我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上《觀潮》這課,是我第一次開始在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在上完這課後,我體會到多媒體課件是能夠以它直觀形象的畫面較快地突破重難點,但運用過早時可能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時也應研究“因課施教”。

觀潮教學反思 篇二

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我感到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直觀畫面的出現,大潮的錄象給學生以視覺的衝擊。讓學生在看畫面,聽聲音的過程中,感受到錢塘江大潮這天下奇觀的壯美,奇特的景象。

2、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激勵學生將課文中四個字組成的詞語積累起來。並且將這些詞語分類,有表示形狀的,有表示聲音的,同時請學生擔任小老師帶着大家把詞語讀一讀。這樣使學生當堂熟讀詞語,積累語言。

當然,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1、讀得不夠。

2、課外資料使用的問題。

3、導語較生硬。

4、練習過多,目的不夠明確。

今後,我將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充實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較大的提高。

觀潮教學反思 篇三

《觀潮》是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雄偉壯麗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

二、指導學生朗讀,感受雄奇壯美的景象,深化感情。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然後我來讀,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三、抓住文章重點,整體感知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學思考題: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錢塘江潮雄偉壯觀景象的?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討論交流後師明確。由於導入新課時,已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通過讀、思、議,明白了“僅如銀線”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後,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四、賞析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的環節,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在教學第一段時,我讓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海潮的雄偉壯觀,然後分析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按什麼順序來寫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作用?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總之,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一詞多義等的訓練就稍顯不足了。另外,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於提高。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通過這次教學,有滿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彌補我的不足,盡全力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

觀潮教學反思 篇四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的文章,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曆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觀,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是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這堂課採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説説自己聽到了什麼,達到入情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來時的錄像。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可以説,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在對詞語的理解上我運用了對比法,如“悶雷滾動”對“山崩地裂”,“風平浪靜”對“白浪翻滾”讓學生説感受,體驗錢塘江大潮的聲音、氣勢的變化。還運用了畫畫法進行對比。如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讓學生在畫筆下感受錢塘江大潮氣勢的不同,在對比中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力,畫出了自己心中的錢塘江大潮。最後再放錄像,學生親眼目睹了真正的錢塘江大潮,進一步驗證了自己的感受,對課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是抓住文章的重點,圍繞“觀”這個字,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課文按照什麼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麼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語。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通過讀、劃、議,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 蕩”這些詞語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後,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從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情境中,鄰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觀潮》教學反思 篇五

我很喜歡這篇課文,文字優美,用詞大氣,尤其是讀起來氣勢磅礴,蕩氣迴腸。文章寫得如此之美,我們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從字裏行間來感受這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之美呢?在教學中我認為運用“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的教法比較恰當。

教學時,我按照初讀----研讀----熟讀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錢塘江大潮景觀之奇。但我發現學生對課文描寫的景象比較陌生,一是由於對課文詞語的陌生,二是由於對場面的陌生。於是我思考是直接給他們先看錄相後講,還是講完後再看錄相呢?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我決定先講再看錄相。

在講析中,對詞語的理解上我運用了對比法,如“悶雷滾動”對“山崩地裂”,“風平浪靜”對“白浪翻滾”,讓學生説感受,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還運用了畫畫法進行對比,如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讓學生在畫筆下感受錢塘江大潮氣勢的不同。在對比中同學們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大膽説出了,畫出了自己心中的錢塘江大潮。最後我再放錄像,學生親眼目睹了真正的錢塘江大潮,進一步驗證了自己的感受,對課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完這節課,我體會到多媒體課件有時是可以以它直觀形象的畫面較快地突破重難點,但有時運用過早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我們運用多媒體課件也應因課施教。

語文《觀潮》教學反思 篇六

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一詞多義等的訓練就稍顯不足了。另外,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於提高。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通過這次教學,有滿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彌補我的不足,盡全力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

在對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回憶對比後,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1、《觀潮》一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語言優美,詞彙豐富,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為了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課前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材料,並用錄像引入課文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2、“潮來之時”的景象是全文的精華。教學時我採用變序教學方法,直奔重點,突破難點。為了加深對一部分精彩語言的理解和記憶,我幫助學生在理解和辯析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深入體會潮來時的聲間和氣勢,注重朗讀,做到讀中悟,悟中讀。

3、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着眼點。本節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探索“潮水從遠處湧來的形態和聲音是怎樣變化”這個問題,並要求學生畫一畫,讀一讀,在不明白的地方打問號等,學生在合作中體現了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探討氛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4、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給予學生思考問題,朗讀課文的時間,耐心等待學生思維的結果,同時,延緩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最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當一回講解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5、值得探討的問題:

⑴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嘗試,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⑵課堂上有一些學生的思維敏捷,搶着發言,而一些學生卻反應遲鈍,可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參與面、而對這兩個極端,我們又該如何協調?

《觀潮》教學反思 篇七

在教學設計中應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八月半是最佳觀潮時間。其實,錢塘江湧潮變化是有規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牀高程、徑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氣候等許多因素制約。其實陰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選在八月半。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為錢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颱風季節;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對較少。因此,我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讚頌錢塘江潮的千古名句,以及查閲有關潮汐潮汛的資料,瞭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這樣學生才能學得更活、知識面更廣。

上完課後提醒學生在新聞中或者在網絡中收看錢塘江大潮以便於更直觀的瞭解,更多的感受。更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以後在教學中利用多種方法進行閲讀教學,不同的切入點,教學的方法不一樣。比如説這一課可以抓詞語、可以按潮來的順序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學生把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觀潮》教學反思 篇八

今天我們迎來了第一課《觀潮》。

因為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體制內的課文,第一次感受體制內語文課的上法,所以我提前佈置了預習作業:熟讀課文、通關生字。我也提前進行了準備,精心製作的PPT,教案從草案到二案,再到最後的定稿。怎麼樣用簡單的語言去讓孩子理解我説的話,我在心裏反覆進行了練習。通過課堂上的反饋,孩子的預習作業完成的不錯,但是也有幾位學生做的不夠好。教師有的語言還是讓學生不太懂,對老師每一個環節佈置的任務有的孩子不能領會。但是也有幾位同學表現突出。

今天這節課,我其實是懷着忐忑的心情開始的:孩子們能朗讀嗎?他們喜歡這種類型的課堂嗎?他們能感悟出其中的感情嗎?······一系列的疑問,所以我準備第一次上課用三課時的時間去講授。但是結局出乎我的意料,我們用了兩課時的時間講解完了所有內容,最後另外用了幾分鐘的時間觀看了錢塘江大潮的視頻。課後我很興奮,孩子們也很興奮,大概是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亦或是他們真的需要這樣的課堂。下面,我就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一下反思。

一、PPT呈現“錢塘江大潮”圖片,學生回答“你看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這是導入環節,想用圖片讓孩子對課文先有一個整體的概念。但是大部分同學站起來回答的時候,都説的是“我覺得這個浪潮像······”但是喬治璋、趙元浩、蘇詩雅、喬韻芝這幾個孩子説的特別好,“我看到了大潮像水牆,我覺得十分壯觀”等類似的答案。這一環節是老師的提問出現了問題,還是學生的理解出現了問題,我到現在還不是很明白,也許我們還需要多磨合。

二、生字的學習

PPT出示本課的生字,孩子預習的不錯,所以生字很快就過關了。只是第一次這樣學習,對讀詞語的方式不熟悉、有的孩子感到害羞,因此花費了比較長的時間。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們會越來越棒。

三、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錢塘江大潮給你留下了怎麼樣的印象?

這個環節,我特別的開心,一是因為孩子們能很快的知道“什麼是自由朗讀”,並都積極開始朗讀,其中李文婷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邊讀頭邊隨着節奏擺動,表情也很豐富。我及時的表揚了他,後來她一節課都很積極。二是因為孩子在用詞語回答問題的時候,都能抓住主旨,沒人“跑偏”。他們説“錢塘江大潮壯觀”、“氣勢雄偉”、“來勢洶湧”、“奇特”······當我説能不能用文中一個最能概括的詞語來回答時,幾位學生很快地就説出了“天下奇觀”,我順勢問道“這裏的奇怎麼解釋?”李柄睿脱口而出“少有的”,其他孩子補充到“罕見的”、“奇特的”,我真為他們驕傲,第一次學習現代文,就有這樣的理解力。

四、指名朗讀課文,思考:課文的哪些段落是寫錢塘江大潮的全過程的?

孩子們的朗讀還是不錯的,也在盡力有感情的朗讀,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會越來越好。只是對於問題的理解不到位,站起來只能回答一個段落,後來經過提示,也找到了答案,就是文章的2-5自然段。我後來反思,可能問題問的有點難理解,以後要儘量將語言簡單化。

五、老師朗讀2-5段,學生思考: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這一部分內容是課文的重點,也是第二課時進行的講解。課前對第一節課的內容進行了複習,孩子們聽的還是很認真的,尤其於曜愷,看似一節課沒認真聽,但是複習時,全部回答正確,還可以説是全部搶答正確。這個問題不難,孩子們都能回答,只是語言不夠精確,後來我進行了補充,有部分孩子很認真的做筆記,但是也有個別孩子覺得太簡單而驕傲。

六、默讀2-5自然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並説説為什麼?

這是這節課最精彩的部分。開始孩子們不知道如何畫句子,有的畫了詞語,有的畫了半句話,後來經過提示都畫出了完整的一句話。當我讓分享時,孩子們積極的舉手,並説明了原因。這個過程我很享受,因為課堂真的交回了他們手中,我只是聽着,稍加評論,並指導朗讀。在這個環節中,喬韻芝、趙元浩、閆佳岐、喬一軒等的回答讓人十分振奮,有些害羞的同學也被帶動起來了,但遺憾的是,還有一些孩子不願意參與、不敢參與。後來,當我們再次讀的時候,孩子們都很投入,感情飽滿,楊鎮赫還主動要求要自己讀,閆佳岐和於曜愷還因為沒讓他倆朗讀而有點小意見。

七、再次朗讀第4自然段,在這一段中作者用什麼順序描寫了錢塘江大潮來時的景象?

這一段是重點段,裏面包含了很多知識:寫作的順序、修辭等。修辭孩子們不陌生,很快就找到了,順序有些難,但喬治璋同學表現讓人驚奇,他雖然沒説出順序是什麼,但是他説了兩個重要的詞語“再近些”、“越來越近”,一下子提醒了其他孩子,“由遠及近”的順序直接就出來了。

八、輕聲朗讀第5自然段,你有什麼體會?

孩子們説的還是不錯的,但有幾個孩子不能投入,有些語言不夠嚴肅。大部分孩子説的還是不錯的。

九、瞭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十、觀看錢塘江大潮的視頻。

整節課,我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孩子們很積極,基本都能跟隨我的步伐。第一次接觸現代文,他們的反映是非常棒的,大部分知識都是自己去總結,自己去感悟。我很享受這樣的課堂,孩子們也很喜歡。課後,很多孩子還追着我問“老師,我表現怎麼樣?”哈哈,看來他們也很有成就感。

我相信,再過一段時間,他們會更加優秀,在我的心裏,他們永遠是Number 1!

《觀潮》教學反思 篇九

《觀潮》一課是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1、讀: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説説自己的體會,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評: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

4、賞:再次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的氣勢。

5、再讀: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後,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

6、想:如果你就在觀潮的人羣中,看到一條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最後猶如千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説些什麼呢?想既利於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大潮的雄壯,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