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4K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 篇一

【關鍵詞】音樂教育審美教學創新探索

在當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音樂教育對促進中國小生的全面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正處在青少年成長時期的中國小生來説,完善的音樂教育將直接影響着他們的智能、心理、品質以及行為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抓好基礎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環。

在學校音樂教育中,音樂教師是審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師運用藝術載體——音樂作品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育進行薰染、陶冶、塑造,來美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教學法的探索。

“音樂教育不是音樂家的教育”。目前的音樂教學大多豐“循規蹈矩式”教學法:如先教音準、節奏,再教感情和表現手法,這種教法把認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審美因素分割開來,忽視了“表情在韻教育中佔着中心位置,音樂教育應當從表情開始”(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穆塞爾語)的原則。要知道音樂教育的魅力,並不在乎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充分表現在感染、激勵、教育、啟迪等效應上、因而教師必須善於誘發學生髮現美、感受美,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一、塑造美的心靈

德國詩人,音樂理論家甕聲舒伯特在《關於音樂美的思想》一書中指出:“人的心同時也是大音樂家的共鳴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麼音樂家永遠也創造不出偉大的東西。”對人類心靈——情感美的表現,是音樂家美的基本特徵之一。這個特徵使音樂美成為最內在、最純淨,與人的心靈最能直接相通,最為耐人尋味的一種藝術美。基於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音樂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觀、更形象、更生動的中間媒介給與展示,以縮短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否則不易引起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對音樂的理解失之於膚淺。這就需要音樂教師通過教學起到一個橋樑和紐帶作用。使學生天真、單純的心靈能夠進入音樂的殿堂,也讓美的音樂更好地滋潤他們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則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落,教師一個關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揚的範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語言描述……都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從而獲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如國小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課上,教師採取這樣的教學方法:

導入:出示圖片,談話。

師:他是誰呢?(或許有些已經叫出來了)在他身上又發生了一些什麼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嗎?請你靜靜地聽,然後把你瞭解的、感受到的告訴大家。

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

聽音樂(請學生説説你瞭解的)

(1)他是誰?

(2)從音樂中你感受到什麼?(談音樂情緒)

師小結:是啊,我們二小是個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戰士,今天老師要帶着同學們學小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偉大犧牲精神,音樂的讚頌之美可以打動學生的心。)

學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學習歌譜

教師彈旋律唱譜,學生跟唱;學生隨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譜;要求;學生學譜過程中突出二四拍節奏的強弱規律。

學習歌詞

第一段歌詞:你彷彿看見了什麼?你還知道些什麼?(我彷彿看見了山坡上有一羣牛在悠閒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卻不見了。我還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為貪玩,把牛丟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請同學們用歌聲表示。(唱第一段歌詞)王二小到哪兒去了呢?(唱第二段歌詞後回答)。(讓學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勵:如:王二小此時正躲在樹梢放哨、正給敵人帶路、已經摔死在大石頭上了、已經犧牲了……)。

師:對,此時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岡上放哨,他看見了什麼?心裏會怎麼想?他又會怎麼做?(指導學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樂要素中速度等)。學唱的第五段,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王二小?這又是一羣怎樣的敵人?此時的二小已經犧牲了,如果你是那復仇的八路軍,你會怎樣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鄉,你的心情會怎樣?讓我們一起來歌唱六、七兩段!

同學們,通過這個歌曲的學習,告訴了我們一個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請同學們隨着音樂一起來完整地把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發生的各個階段情緒的變化。

總結:要求學生將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種形式告訴身邊的人。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當學生沉浸在美的教學氛圍中,並把音樂作品折射出的優美、壯美、甜美……人類社會千姿百態的美所感動,就會產生心靈中真、善、美的連鎖反映,就會產生情感的昇華。

二、提高審美情趣

高尚的審美情趣表現為健康、純正、明朗、自然,它體現出文明社會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養。而音樂審美中的低級趣味則把精神性的審美活動降低為官能情俗的滿足,把獲得生理作為惟一的終極目的。在這個意義上講,音樂審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級,不僅僅是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它還直接影響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樂教師應把音樂作品中的優秀之作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音樂中聆中的出美的感覺。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 篇二

土家族奉祭白虎、住吊腳樓、喝油茶湯等。淳厚古樸的民風民俗仍可見到古代巴人的影子。世代傳頌的土家族民歌更是傳承了巴人的《竹枝詞》七言四句、諧體、雙關的特點和歷史悠久的文化淵源。

《竹枝詞》是古代巴渝(今重慶市)一代的民歌,源出古代巴人的踏啼之歌。踏啼之歌者,牽手踏啼,歌舞結合,一聲三疊,相隨和聲。因削竹枝為短笛吹奏相伴,故稱“竹枝歌”。早在先秦時期,土家族先民已經在唱竹枝歌。至唐代,詩人劉禹錫從京都長安來到蠻荒之地的巴渝山區,被土家族這充滿鄉俗氣息的江舟俚曲、閭巷謠謳深深吸引,創造了大量富有土家族風土人情的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1]

綠柳如煙,春水如鏡。情郎的歌聲,從如鏡的江面幽幽傳來,撩動着江邊那少女的情懷,讓她充滿了美好而甜美的憧憬,但她卻又説不清楚,那歌聲是唱給自己的還是唱給春天的?她在忐忑中揣摩着歌聲的奧祕。這世上的人心啊,就像這琢磨不定的天氣,説是陰天,東邊卻是日出,説是晴天,西邊卻在下雨。諧音雙關,本是民間的語言遊戲,卻被詩人借移於詩章裏,用得如此巧妙,渾然天成。竹枝詞語言的自然質樸,音韻的和諧悠揚,為唐詩開了一代新風,豐富了唐代的詩庫。之後唐、宋、明、清眾多詩人包括白居易、黃庭堅、陸游等歷代文人也都創作大量的《竹枝詞》。

黔東北土家族情歌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它既受巴渝民歌影響,同時又吸收了中原文化的新鮮血液。其最大特點就是借物抒情,比喻得體,內容含蓄大方,情真意切,給人以清雅、明快的質感而又不加雕飾的天然本色。用樸實的語言加上隨意的調子唱出,韻味十足,猶如黃土高坡上的信天游,又好似江南水鄉小調,但在這兩者之間又突出了美的剽悍和粗獷,給人以強烈的聽覺衝擊和審美感受。總之,土家族情歌多角度、深層次地反映了土家族男女青年在愛情和婚姻上的悲歡離合,表現着他們的憧憬與痛苦,思念與恩怨等微妙複雜的婚戀心態。

生活在黔東北的土家人,在“改土歸流”之前,儘管還盛行“姑表婚”、“扁擔親”,但普遍實行的則是一種較原始的自由婚姻制度,沒有法律的約束,只有習俗規範。“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無拘親疏,道途相遇,不分男女,以歌為媒”。[2]

莫説山歌不值錢,團攏幾多好姻緣。

不是山歌來牽線,短棍打蛇難靠邊。[3]

因此,在土家族男女青年中,要成就一段姻緣,以歌相識,以歌傳情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按照男女相愛的過程,土家族情歌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初識。這是男女相愛的起點,第一次見面的愛慕之情的傾吐,多半是對對方形象和自己內心活動的描述。如:

清早出門好兆頭,碰上阿妹守早牛,

牛兒低頭吃青草,阿妹抬頭望風流。[4]

天堂般的夢境,使青年男女的愛情顯得那麼的純潔和自然。

2、試探。男女相識,但互不摸底,於是唱首歌兒投石問路,討一討對方的口氣。

隔河看見紅花開,小郎手短摘不來,

只望哪天春水起,風吹紅花過河來。[5]

在土家族情歌中,男方一般被女方(或自稱)稱為“哥”、“郎”,而稱女方為“妹”、“姐”。隨着歌聲,相聚一邊的姑娘們向唱歌的小夥子堆裏望去,如果有幾個或是大多數的小夥子都被姑娘們喜歡的話,這一羣姑娘就樂於開腔對合,唱道:

變朵鮮花開路邊,變根花蛇把路攔,

見蛇不打郎行善,見花不採郎裝憨。[6]

在土家語中有“蛇攔路則回頭”的説法,認為外出遇見蛇不吉利,反映了土家男女追求愛情自由的艱辛。但儘管如此,姑娘卻在為男方壯膽,同時也直接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就看男方“見花”敢不敢採了。

3、初戀。初戀是美好的,有羞澀,有甜蜜,有企盼,有苦惱,纏綿悱惻,温柔多情。

妹打草來郎守牛,二人相會板橋頭,

人影照進漩渦水,轉來轉去不想流。[7]

4、熱戀。熱戀階段,男親女愛,如膠似漆。情歌不再像初戀時那麼含蓄委婉,而是非常直白的表達:

昨日與妹同上坡,螞蟥纏住鷺鷥腳,

風裏雨裏纏定了,永遠相纏不得脱。[8]

5、定情發誓。土家族是一個生活環境較差的農耕民族,素以吃苦耐勞着稱。特別是土家族女子,她們不僅要操持家務,而且還要和男人們一起上山耕作。因此,注重人的內涵,而不是外表是土家族女青年擇偶的審美標準之一。

抬頭穀子空殼殼,埋頭穀子起坨坨,

妹我選種選飽米,選人不選表面貨。

你莫誇來你莫吹,誰愛勞動我愛誰,

金銀財寶如糞土,懶漢莫想娶阿妹。

金雞愛西刺蓬草,鯉魚愛遊深水塘,

紅花需要 綠葉配,小妹只愛種田郎。[9]

多麼好的土家姑娘啊!她們愛人愛得實在,愛人愛得真切,所以,她們一旦選準意中人,也就大膽潑辣地去追求去愛戀,對所愛的人赤誠相見,忠貞不渝,這正是土家人純潔質樸的表現。

千槌打鑼要定音,哥妹相交要定心,

筍子變竹心不變,皮匠錐子要當針(真)。

有情哥哥請放心,鑼鼓一錘已定音。

燕子銜泥不換口,芭蕉換葉不換心。[10]

只有真心,情意才會濃烈,感情才能交融深

厚;只有真心,愛情才能經受得住考驗。

對歌跳舞之際,男女即可播下愛情的種子,忘情於融融深情中,“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雞天下白”。男女定下私情後,只要徵得族中“土老師”(巫師)認可,並在土王祠前拜獻後,便可成婚。土老師就是“證婚人“,土老師的認可就是”法律認可”。在戀愛婚姻上,青年的“自由意志”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民間歌謠,從來就是人民心底情感的自然流露。在黔東北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民歌精華中,這些動人心絃,自然祥和,醇厚濃烈,樸素親切,或使人心花怒放,或使人聲淚俱下,由一代代土家人傳唱、繼承下來的纏纏綿綿的情歌,就像梵淨山麓清冽的山泉,滋潤過多少土家男女那愛的心田。

參考文獻:

[1]吳在慶編選:《劉禹錫集?竹枝詞》[M],商務印書館,2007年10月,第32頁。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 篇三

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教學片段】

(一)創設情景 激趣導入

師:今天這節課,先和老師一起來聽首兒歌,如果大家會唱的話可以一起唱

1.放音樂《滿天都是小星星》

(師生一起唱)

師:同學們的歌聲真優美。你們在唱歌時想到了什麼?(相互説一説)。

師:這首歌曲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星空圖畫。

【利用媒體音像欣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課件出示星空圖,教師講或引領學生講《牛郎與織女》的傳説

師:大家一起來看,這是在夏季裏的天空,在天空裏羣星璀璨,無數的星星組成了一條天河,叫什麼河?(銀河)在這銀河裏有兩顆星特別明亮,你們知道是什麼星?(牛郎星、織女星)牛郎星、織女星在我國他有一個美麗的傳説,大家知道嗎?誰來説給大家聽聽?(學生上台講故事)

3.引出主題

師:這個故事真感人,人們就根據這個故事,給這兩顆星星分別取了牛郎星、織女星這很好聽的名字,當然,這是我們中國人對這兩顆星星的稱呼。古代希臘人通過長期對星星的觀察,根據這顆星星以及周圍的星星構成的圖案,也給他們取了名字,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牛郎星圖片。

師:“這就是牛郎星。”

“再觀察一下,牛郎星和他周圍的星星連起來,像個什麼動物呢?”

學生自由發言。

(二)瞭解星座的形成

師:同學們的想象很豐富,古代希臘人説,這些星星組合在一起特別像天空中翱翔的雄鷹,所以就把他叫天鷹座。大家要注意,牛郎星是隻指一顆星星,天鷹座呢,是一組星星的名字。古代希臘人還給很多星星都取了名字,叫什麼什麼星座,同學們知道哪些星座呢?

學生髮言。

師:同學們對星座掌握的不少,那我們就來看看大熊星座的樣子。

課件出示大熊星座。

師:有七顆星星特別亮,我們把他叫……?(北斗星)

課件出示北斗星,與大熊星座比較。

學生觀察生疑:這個北斗星與大熊星座怎麼不一樣呢?

師:有哪位同學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1:照片拍下來後襬反了。

生2:我們看的地方不一樣。……)

師: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在不斷的運動的,變化的,我們的地球也是在不斷的運動的。我們看的位置不一樣,看到的星星也就不一樣。有一個詞叫“斗轉星移”就是這個意思。

師:人們常説北斗星掛在天空,特別像倒掛的勺子,那麼,怎樣才像勺子呢?老師用線連一連看像不象。課件出示。像嗎?

師:其實,天空中的星星用不同的線連起來就會有不同的形狀,不同的連法,就有不同的效果。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張帶星的紙,你連一連看像什麼。在連線的時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線,一根或幾根線,還可以適當的添畫。

學生簡單連線練習。

師巡視,指導。選擇部分作業講解。

【連線練習,既是鞏固前面學習的內容,又是對後面星座圖像表現活動的一個預習】

由片段可以看出:這節課通過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激發學生想象、創新的慾望,收到“課伊使,趣亦生”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激發求知慾,活躍學生的思維。再由大家熟知的牛郎星、織女星的故事,利用課件,自然過度,引出主題,把西方人熟悉中國人陌生的星座,通俗易懂的向學生介紹有關星座的知識,很好的化解了本課的難點。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二、加強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片段】

(一)教師示範

這些星座有的看起來和他的名字很相象,有的不太像。其實,這都是希臘人通過想象給這些星座取的名字,今天,也要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來表現星座。在表現之前老師先給天蠍座的同學畫一個星座。

示範一:用油畫棒(或水粉)直接畫,教師邊畫邊講解,提醒學生注意塗色方法。

學生提修改意見。

師:老師還可以用別的方法來表現。

示範二:用橡皮泥製作星座。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做鋪墊】

(二)學生自選材料,自主創新

師:當然還可以用剪紙來表現或其他的方法表現。下面就請同學們來表現星座,可以是自己的星座,也可以是爸爸、媽媽的星座。

1.學生自選表現材料。

2.學生練習。

放輕音樂,教師巡視指導。

【選擇自己喜歡的表現方法,學生的想象能力、表象能力得到發揮】

(三)合作評價,總結延伸

完成的作業貼在黑板上。

1.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

2.欣賞評析別人的作品,在互評中完善和改進自己的作品,説出喜歡的作品。

【介紹自己的作品,提高自評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生潛力、個性、創造性等方面的發展】

(四)拓展

每個星座都有一個神話故事,課後找一找,講給你的同學、朋友和家人聽。

【一堂美術課結束之後,不是學生學習的結束,而是第二課堂的開始】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學反思 篇四

商洛花鼓取材廣泛,有直接取材現實生活,也有間接取材歷史故事、神話故事。依據表演內容的不同,商洛花鼓分花鼓子、八岔戲和大筒子三種。花鼓子主要用民間小調演出,即以一首或兩首以上民歌分角色演唱,因此也叫小調戲,其內容多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代表性劇目有《劉海砍樵》、《賈金蓮回河南》等。它的音樂演唱形式較自由,有的劇目以一曲多調形式演唱。曲牌結構中有對偶句對稱形態,也有起承轉合形態。音樂曲調宮、商、徵、徵、羽五種調式都有,以商、徵、羽調式具多,特別是商調最多,並且花鼓子的曲牌常與劇名相同,如《夫妻觀燈》曲調是[觀燈調],《賈金蓮回河南》用的是[河南調]。商洛花鼓表現的內容也具有社會性。如《屠夫狀元》定親段胡山對黨鳳英唱“妹妹你再莫要過意不去,苦命人互幫襯患難相依,哥是個粗苯的人不識大體,窮日子妹和媽多受委屈”,反映的是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八岔子用八岔調演出,也稱為八岔戲,多表現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情愛。其中曲調分陽八岔和陰八岔兩種。陽八岔的特點是一人清唱,眾人幫唱。其聲腔分起板、訴板、落板。起板起引導的作用,一般只有一句,起板結束就是訴板,即説或唱,落板是曲調的結束形式,每段必會出現,因此,陽八岔是一種比較成熟的聲腔。陰八岔演唱曲調歡快、明朗、豪放,音樂曲調多為徵調,每部戲中間有兩個曲調的都可以叫陰八岔。八岔戲也藴含教化社會性,代表劇目有《坐西樓》、《蔡名鳳辭店》、《何氏勸姑》等,如《送香樓》中李女與她恩人兒子相愛,但是受封建禮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縛,恩人兒子不願意與其偷偷結合,李女含辱反誣陷恩人兒子耍風流。此劇內容透露着古代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教育人們要反抗封建禮教、解放個人思想,要學會知恩圖報。大筒子,其樂器伴奏主要是筒子,因此被稱為筒子戲,內容多含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説。由於其最初表演的舞台是由簡單的兩片葦蓆作為遮擋,也被稱作二棚子。大筒子代表劇目有《藍橋擔水》、《劉海戲金蟾》等,這些劇目通過歷史故事、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揭露時代主題,反映遠古人民對幸福的渴望與追求。如《山伯訪友》中利用民間梁祝故事,反映人們對自由婚姻的嚮往。《萬壽圖》引用了八仙神話故事,幷包含劉海砍樵、劉海盜丹、劉海戲金蟾三部戲,劇情從人間演到天宮,內容豐富多彩,劉海的地位隨着一步步升遷,內心的慾望也越來越多,反映出人性的貪婪,揭示出無論位居何處,必須要謹慎、嚴於律己。商洛花鼓取材較廣泛,內容多為社會教化哲理,探索人生主題,其較強的現實性,使其具有現實性文化傳承價值。

二、創新性

商洛花鼓也叫跳花鼓、舞花鼓,是一種在舞和跳中説唱的民間藝術,因此,跳和舞是表演的主要形式,貫穿表演始終,成為唱腔的輔助。花鼓跳法很多,姿態剛健優美,柔中帶剛,剛中帶柔。有蹦跳、側身跳、十字跳、雙八字跳等。雖然跳法多樣,但表演程式自由,演員可以自由地發揮,如《屠夫狀元》中胡山中榜官袍加身,在灞河的橋頭懲罰忘恩負義的黨金龍,表演時運用了三角跳、兔子跳和踏跳,表現胡山的義憤填膺,胡山與黨鳳英在劇終結為夫婦,二人在表演時則用了蹦跳、雙八字跳,場面轟動壯觀喜慶,喜劇化為劇末畫上完美句號。“舞花鼓”展現的是商洛花鼓的舞蹈藝術。它藉助了舞台外部形式,如一些簡單的道具“手帕”、“扇子”,扭出或舞出一場地道的花鼓舞。商洛花鼓從內容到形式都以良莠不齊之勢紮根民間沃土,活躍在“通秦晉,結吳楚,襟屬連豫”的商洛地區。商洛花鼓的改編、引導、演唱集各家各派藝術表演形式於一體,其表演形式兼容幷蓄、不拘一格。既講究北方的粗獷,又講究南方的柔情。它借鑑秦腔、滬劇等多種精華,又兼容了扮高台、社火中的跑旱船、跑魔女、走馬子以及螃蟹步、雲步、高蹺步、踢場子、陝北的秧歌等歌舞之長,創造出了個性鮮明、獨具特色的戲劇舞蹈,尤其陝北的秧歌被商洛花鼓融會貫通。扭是秧歌的主要表演形式,即伴隨着鑼鼓樂器的響動,表演者以腰部為中心配合上肢體進行表演,隨着雙臂的大幅度扭擺,步子也花樣繁多、流暢,綵綢翩飛,彩扇流轉。商洛花鼓就繼承了陝北秧歌的扭和跳、轉動藝術。其次,就是對踢場子的吸收。踢場子舞蹈動作難,講究功夫,而商洛花鼓就吸收了其“軟腰”、“龍爪穿雲”等技藝,剛柔健美。商洛花鼓表演程式簡單,不受約束。一方土台、一條破席便是簡單的戲場,傘具、帽子、褡褳乃至鍋碗瓢盆等用具無不入戲,適應大眾口味。商洛花鼓多姿多彩的藝術表演程式帶有濃郁生活氣息,並且大人、小孩、老少皆可表演。商洛花鼓表演展現的不再是纏綿繁瑣、扭曲現實的情節,而是緊扣時代生活的情節。其次,商洛花鼓戲也不再是人物形象固定單一、慣用才子佳人的模式,而是帶有藝術化、科學化的文化因子。如傳統的《秦香蓮回河南》秦香蓮站在宮廷間,流淚問無情無義拋家棄子的陳駙馬“曾記得在原郡把書攻下,你的妻每夜晚我是端水奉茶……”,秦香蓮只有簡單的步伐唱詞,沒有外部形式的佈景、道具、燈光等幫襯人物表現情感,而如今現代的花鼓戲多通過豐富多彩的情節展現劇情矛盾,並通過舞蹈動作去扶持表演程式,觀眾容易較接受。時至今日,商洛花鼓戲已脱離了陳詞濫調時代,擁有了新面孔,展現生活一角,在其發展中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融入時代特色。商洛花鼓以情真意濃、高超舞藝、深遠的旨趣、偉大的思想深度和歷史內容與時代相融合。近年來商洛花鼓推出了許多新品,如《磨豆腐》、《農家媳婦》、《採桑子》、《聶燾》、《攬月》、《商君商於行》、《白憨女》、《石蘭花開》、《商山還願》等,這些作品在藝術表演手段上都有所改進和突破。商洛花鼓的表演程式,在繼承傳統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緊扣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同時,舞台表現手段多樣化,表演套路異彩紛呈,產生了新的戲曲化舞蹈藝術,使其具有創新性的文化傳承價值。

三、教育性

商洛花鼓幽默、活潑的語言,深受人們喜愛。演唱中顫音、吟唱、滑音、甩音的運用,以曲帶韻,渾然和諧。花鼓戲最初發源於宮廷文人雅士之間,演唱場合多應酬唱和、花前月下場合,語言多輕綺浮豔,被俗儒喜愛。如《猜拳歌》:“北京皇王開科選,我郎上京要做官。喚丫鬟擺酒宴,我郎出個全家幅。奴家快酒對上來,八匹馬兩邊排,……”。隨着花鼓戲在大眾中普及,其演唱者也多為民間人士,這些人生長於秦嶺巴山,性格粗獷、淳樸,有大自然的豪爽靈動,因此演唱言語俏皮、活潑,表演真似在田間插秧、打夯,插科打諢中有生活現實的映照,不但迎合了大眾口味,而且體現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如《月亮光光》農村放羊娃童謠花鼓調:“月亮爺光光,把牛吆到樑上,苗苗苗苗快長,給你生個小兒郎”,這一羣放牛娃腦子裏一代又一代繼承着風調雨順、父傳子、子傳孫,安居樂業的生活方式。在充滿喜劇性畫面中流露着辛酸,折射出地方的落後、閉塞,尤其是結繩記事分糧,土根村長説:“我只念一遍,耳朵乍長都聽着,土根341個1,憨牛347個1,蘭蘭媽377個1”,結果蘭蘭媽在自家牆上畫槓槓是397個,隊長數的都快糊塗了。結繩記事早在原始社會就有,隨着文字的出現,結繩記事已退出了社會,而牛背樑的人還在結繩記事,不得不引人深思。黑女接受新文化之後就説“我是飛機上掛電壺高水平”,諷刺意味更濃重。商洛花鼓語言的風趣、詼諧幽默,內容的喜劇化諷刺性特點,使其具有教育性的文化傳承價值。

四、地域性

商洛是秦楚文化交融之地,花鼓戲在商山洛水的孕育下也呈現出地域特色,既有秦風特色的雄渾奔放,又有楚風特色的細膩流暢,如《血刀記》、《陰陽錯》表演短小精悍、妙趣橫生,帶有南方特色,《花牆會》、《勸夫君》表演上吸收了陝北秧歌程式帶有秦文化特徵。商洛地處秦嶺南部,是黃河長江兩大文明的交匯處,文化類型的多樣化,註定商洛這片沃州終會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璀璨明珠。逢年過節鏗鏘的鑼鼓聲一響,巍峨的秦嶺山頭便滌盪着熱鬧的氣氛,其中表演的節目之一就是商洛花鼓,它融入了跑旱船、跑魔女、秧歌等多種特色。跑旱船二人對唱演唱形式及其魔女舞步是花鼓戲的早期呈現形式,花鼓戲將楚地的輕靈舞姿以及秦地的地理現象二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凸顯出商洛花鼓獨特的地域特色。商洛花鼓不僅在形式和語言上帶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而且,它生長於山川壯美、物華靈秀的商山洛水中,它的根、花也必然也要汲取自身的營養,帶有自身地域文化氣息。詩人鄭學良就曾寫道“商洛花鼓是盛開在山地/人把她帶進省城/頓時香遍了省城的大街小巷這樣商洛花鼓就成了山地人的一面鏡子/就該出去走走/到大千世界尋回自己應有的那份價值。”商洛花鼓表演技藝吸收了北方人民生活中的情景,如頂燈、吃麪、轉椅、耍燈、划槳、跑馬等表演技藝。同時,其演唱的語言也盡顯商洛地域本色,如在商洛花鼓戲《屠夫狀元》胡山坐官轎中,唱“當官的頭上插着鏟錢的鏟,身上架着捆人的圈,腳上瞪着踩人的靴,胸口爬着咬人的蛇,叫他當官真是顛呀顛”,語言簡單、通俗,有一股地道的鄉土味,這與他的憨直農民性格也很吻合。商洛花鼓是秦楚文化交融的產物,其本身內涵豐富,語言個性鮮明,形成了鄉土濃重的地方戲特色,使其具有地域性的文化傳承價值。

五、藝術性

三年級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 篇五

《歌唱二小放牛郎》一首歌詞。頌揚了**小英雄王二小為了掩護八路軍後方機關和數千老鄉,把敵人領進埋伏圈,自己英勇**的壯舉。由於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距離,要使學生真切感知、深入領悟王二小機智勇敢地跟敵人作**的精神,必須通過聽唱、觀察、朗讀、想象等**,把學生帶進一個悲壯的感情世界,在多種感官的活動過程中,瞭解二小的事蹟,感知英雄的品質,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聽唱歌曲,整體感知

第一課時我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讓哀婉動人的歌聲撥動學生的心絃,先作感情的鋪墊,而後**朗讀課文,便有了整體感知時代氛圍和英雄行為的基礎。在此前提下指名朗讀第一節,而後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放牛的王二小哪兒去了?”**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學生如能從字裏行間感悟到“牛兒還在”、英雄已逝的悲壯結局,就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和創造。但是我發現學生沒有能夠體會出,他們以為這個時候二小在為敵人帶路。

二、圖文結合,想象補充

知英雄事蹟,頌英雄精神,應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在具體教學中,應通過觀圖、讀文、想象來實現。從第一節學生已知王二小放的牛還在山坡吃草,可他卻已**在血染的山岡,永遠離開他心愛的牛兒了。那麼,二小是怎樣**的呢?讓學生讀第二節,看插圖,展開想象:“九月十六那天早上”,當敵人來掃蕩的時候,二小在做什麼?這是課文所沒有寫明的,作者故意留下空白讓讀者去感悟。只要仔細觀察一下第二幅插圖,學生就會開啟思維的閘門,創造性地想象出王二小的行動、語言和內心活動,從其動作想象到二小正在山坡一邊放牛,一邊放哨,從其專注的神情,想象到二小對敵人充滿高度的警惕,對鄉親懷有深深的愛。這種通過想象和聯想,把文字符號中間的藝術空白轉化為立體表象的過程,也是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過程。

在朗讀第三節時,我繼續啟發學生想象:如果敵人從山口走進山溝,將會有怎樣的情況發生?(後方機關和幾千老鄉就會遭殃)敵人抓住二小叫他帶路時,他是怎樣想、怎樣做的?結合朗讀,觀察插圖二,學生從他的`神情中如能讀出他內心的鎮靜、沉着,讀出他表面上假裝順從,實際上卻有主張的聰明和智慧,便又是一重大發現和再創。

在朗讀第五節時,我結合插圖,讓學生體會敵人發現受騙以後的氣憤與八路軍此時的憤怒。一個要氣憤地殺死而二小;一個要殺死所有敵人,為二小報仇。課文裏“挑,摔”是敵人死到臨頭的掙扎,“衝,射穿”中傳達的是八路軍的憤怒,在讀的時候,要讓學生充分體會,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

三年級音樂《歌唱二小放牛郎》優秀教學反思 篇六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蘇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戰爭時期,小英雄王二小為了**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故事。課文言語質樸,卻感人至深。但是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現在的孩子和當時的孩子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讓現在的孩子體會戰火紛飛的年代並不是那麼容易,

一、先唱後教,激**感

本課的故事由於發生在久遠的**戰爭年代,內容與今日孩子的生活相距甚遠,為了讓學生能較快走進文本,拉近與文中主人公的距離,我在教本課之前,先教學生學唱《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學生會唱了,自然也就記住了歌詞。對二小的英雄事蹟也就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感興趣了,他們才能願學、樂學。

二、邊演邊悟,想象感悟

低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於是我在讀後就讓學生進行表演。緊扣****的“兇”和王二小的“順”,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演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朗讀興趣,促進朗讀能力。力求把兇狠的敵人演得活靈活現,從而體會並讀出敵人兇狠的語氣,體會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和內心世界,。這樣,不但開闊了學生的想象空間,而且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

三、鼓勵質疑,重在育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在教學中就有學生問:“為什麼**會迷了路?”還有的問:“王二小是個孩子,怎麼能知道八路軍的埋伏圈在哪?”更有的學生問:“**為什麼不用槍打王二小,而要用刺刀挑呢?”面對學生的認真勁,我沒有包辦,也沒有將學生的問題置之不理,而是加以鼓勵,讓他們去找資料。開展王二小故事會。學生通過互動明白了課文是把英雄的事蹟濃縮後編成歌詞演唱。其實,王二小是為了掩護後方機關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標,讓**們發現自己,並機智地和**周旋,騙取了他們的信任後,把**引向了八路軍埋伏的石湖旮旯。**後來發現**當。二小想趁敵人驚魂未定的時候向灌木林跑去,這時,**軍官朝他舉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個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塊巨石上。

學生在説二小故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理解了關鍵詞,還體會到戰士們對敵人的滿腔仇恨之情,並能通過朗讀表達這份情感。“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則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啟發學生繼承和發揚**先烈的勇敢、大無畏精神,為了祖國的和*、發展和繁榮昌盛,爭做一個優秀的*少年,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但也有不少遺憾之處,由於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雖然老師是情緒高昂,但是學生沒有切身體驗,很難深入理解當時的情景,學生共嗚不夠。今後還應多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投入到課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