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多篇)中小微企業主題報告材料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76K

(多篇)中小微企業主題報告材料

中小微企業主題報告材料(2篇)

目錄

1.農村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2

2.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思考與對策...................... 11

農村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引言

農村地區中小企業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當地創造社會經濟效益、解決就業問題、幫扶民生的主力軍。隨着農村中小企業數量的增多與規模的擴大,其對資金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單靠自己內在的自有資金滿足不了需求,因此需要向外拓展融資,但企業存在侷限,導致融資受限,融資成本高,加上銀企信息不對稱、擔保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造成了農村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當地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壯大。雖然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獲得了一定的緩解,但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當下企業“缺錢”成為普遍存在的難題。在此背景下,研究xx農村地區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實質性問題並進行剖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改善融資難的建議,有利於幫助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

一、文獻綜述

隨着中小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張,融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目前中小企業融資現狀仍不樂觀,存在融資成本較高、融資方式有限、融資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不少學者對其進行了相關討論。例如,劉洋等(2022)以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為基礎,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剖析,同時結合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為中小企業開闢了全新的融資途徑;劉旭陽等(2015)指出融資障礙是制約xx中小企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而其融資途徑狹窄、選擇方式單一等問題始終存在,分析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王國才(2019)研究了近年來xx中小型農村貧困地區企業的生存狀況,同時提出了以中小企業的規模進行融資的有效模式的建議;吳誠(2022)針對中小企業現有融資方式進行了創新研究,從中選擇了較好的新型融資模式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費玄淑(2021)從“互聯網金融體系下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這一角度來分析中小企業利用網絡進行融資的利弊,並提出相關對策使其在未來發展中能夠靈活適應市場新環境。

以上學者主要研究的是中小企業融資模式方面的改革,對農村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研究較少。基於此,文章立足於xx省農村中小企業,對這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融資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瞭解決措施,以期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提供幫助。

二、xx農村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分析

(一)融資受限

中小企業主要通過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兩種方式進行直接融資。由於xx農村地區中小企業家族式經營的特徵十分明顯,管理體制相對落後,市場競爭力較弱,盈利能力低,企業內部往往不具有支撐其發展的充足資金,因此農村中小企業只能轉向直接融資,但其自身的不足導致在融資過程中受到種種限制。

第一,債權融資:債權融資旨在解決企業運營的資金短缺問題,企業借款必須定期還本付息,同時銀行對風險的把控較為嚴格,中小企業在向銀行申請信貸時要經過層層審批,耗時長、效率低,融資難度較大。農村中小企業自身運營不夠規範,含有信息透明度低、財務管理制度不透明,加上大部分中小企業是“家族型”企業,缺少真實有效的財務管理制度,對資金的管理主要靠經營者的經驗判斷,主觀性、隨意性較大,容易造成資金管理混亂,導致自身資產與抵押物不足、信用評級缺失等缺陷,無法向銀行提供正規可信的材料依據,所以基本上達不到銀行借貸的要求,最終造成企業融資困難。

第二,股權融資:目前xx地區的資本市場尚處於發展完善階段,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管控較為嚴格,要達到上市門檻還有一定的難度。而農村中小企業往往資金少,員工數量少,企業規模不大,沒有辦法達到上市要求中對企業規模、盈利能力等條件的要求,導致其上市進行融資的渠道受限,無法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的方式獲得支撐其發展的資金。

(二)融資成本較高

企業在向銀行貸款進行融資時,需要支付相應的融資費用。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主要由貸款的利息、擔保費用、抵押物登記費、評估費用等組成。xx農村中小企業在貸款時,由於自身企業規模不大,且盈利少,無法處理自身面臨的風險,往往會引起銀行的信用歧視,通過提高貸款利率進行放貸,導致貸款利息佔本金的2成,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而對於一些盈利能力薄弱的中小企業,銀行在審核貸款資料時,為了規避銀行的風險,一方面需要提供擔保,支付擔保費用,另一方面要提供相應的資產抵押,對抵押的物品要支付登記評估費用,這些費用也佔其融資成本的2成,使得中小企業實際獲得的貸款額只有本金的8成。因此中小企業在向銀行借貸時不僅提供的資料多,而且要負擔高額的融資成本,使得企業融資壓力增大,這些高昂的成本費用給中小企業帶來了多重限制,使得企業無法從銀行獲得足夠的資金參與到市場的競爭中,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融資信息不對稱

財務信息不規範是當前xx地區農村中小企業存在的共性難題。在此背景下,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難以形成有效溝通,因此中小企業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較為突出。銀行無法快速有效地鑑別交易的真實性,所以經常對中小企業採取“一刀切”的措施,如控制銀行貸款金額、調整銀行貸款利率、延長銀行貸款期限等(見表1)。

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矛盾較為明顯,因此中小企業在向銀行借貸時遇到了很多問題。從表1中可知,在xx省受調研的240家企業中,向銀行申請貸款卻達不到貸款條件的有50家,佔總體的21%。有30家由於貸款手續複雜而放棄貸款,佔比13%。因為銀行貸款利率、利息較高以及限制大額度貸款而無法借貸的企業數分別為40家、50家、25家。因自身信用差無法貸款或選擇其他融資渠道的分別佔10%和8%。除了企業有其他融資渠道佔總體的8%,其餘92%的企業都是因為銀行貸款信息與企業之間存在不對稱,中小企業只能放棄貸款。由此可見,銀企間的信息不對稱給企業增加了融資難度。

(四)融資擔保體系不完善

現如今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不夠完善,擔保行業缺少相應的監督和融資權益保護機制。首先《擔保法》作為可參考的法規對於主體的限定非常不清楚,其次在責任制度中的擔責方不明確,同時缺少擔保風險中完善的分擔機制,最後擔保法律在融資制度上的滯後性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監督體系發揮應有的作用,使得行業內部問題頻出,主要源自擔保機構的管理制度存在滯後性。

儘管xx省農村地區出現了許多擔保公司,這些擔保公司包括國有擔保公司和私營擔保公司,但擔保公司的數量和種類多並不意味着信用擔保體系是完善的。商業銀行一般不承接民營擔保公司的業務,且國有擔保公司的業務範圍狹窄,業務接受積極性不高。如果中小企業想要在融資業務上與國有擔保公司有所合作,通常只能求助於區內擔保公司,而且由於調查細節和審批流程的不同,可能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取得最後的融資結果,這就極大地降低了融資效率。

三、xx農村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對策

針對目前xx農村地區中小企業存在的融資難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助力其發展。

(一)放寬融資條件限制,擴大直接融資渠道

現如今,可供中小企業選擇的融資方式較少。為此相關部門可採取以下措施來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第一,企業自身應摒棄家族式經營方式,推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提高內部管理能力與提升內部財務管理水平,為銀行提供規範的財務資料,提高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任度。

第二,在債權融資方面,可以放寬中小企業融資規模的限制,根據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提高金融機構的資金供應能力,增加中小企業的融資備選方案,使xx地區中小企業在信貸過程擁有主動權,為其選擇融資模式提供更多途徑;政府需鼓勵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做信貸擔保,且給予其一定的免息政策,簡化貸款程序,提高中小企業申請信貸資金額度,延長貸款週期以滿足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需求,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第三,在股權融資方面,可以放寬企業上市的限制條件,政府需出台相關政策輔助中小企業發展並鼓勵上市,從而改變股權資本市場主體多為大型企業的現狀,解決大型企業過多佔用融資資源的問題,為中小企業提供更直接的融資渠道。

(二)完善專門的信貸機構,降低融資成本

由於當前金融體系尚不健全,金融監管複雜,中小企業融資仍面臨資金籌集時成本較高的問題。因此需要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機構,縮短融資時間,降低融資成本。完善專門信貸機構的路徑:一方面,以城市商業銀行、城鄉信用合作銀行等區域性銀行為依託,創建中小企業專業銀行,充分發揮“本地化”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融資支持。另一方面,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應引入民間資本,完善民間信用制度、互助基金和合夥投資等非正規金融方式來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此外,政府應對國內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做出明確規定,有關部門應放寬准入管制,允許民間資本按標準組建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便利的融資服務,減少融資環節,降低融資成本。

(三)運用區塊鏈+供應鏈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在於“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缺乏大型企業完善的管理機制,很難為金融機構提供所需的信息。在此情況下,可以採用區塊鏈+供應鏈技術:首先,中小型企業可藉助區塊鏈技術,運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直接採用鏈上的大數據獲取貸款信息,同時鏈上的銀行可以使用大數據分析將中小型企業的交易進行量化,並通過量化數據獲得企業信用,在掌握了中小企業的真實信用後,可以緩解其因為缺少抵押物或缺乏信用記錄引發的融資困難,提高其融資效率。其次,通過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積累的信譽基礎,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利影響。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具備雄厚的資本實力、良好的經營狀況以及優質的信用保證,這些信息要素將通過供應鏈產生溢出效應並擴散至上下游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可以藉此彌補自身缺陷,改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從而擺脱來自銀行的融資約束。這種鏈式關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各中小企業的信譽以保證交易的有序進行,同時也為金融機構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其評估成本。通過區塊鏈和供應鏈金融的高度融合,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存在的信息壁壘可以被有效打破,最終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難題。

(四)健全農村融資擔保體系,減輕農村地區融資壓力

由於xx農村地區大多中小企業在信用額度和資產規模方面無法滿足銀行貸款要求,企業自身需要的貸款將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要加快建立一套與企業發展相匹配的農村融資體系。

在銀行所需的擔保方面,擔保機構佈局要以鄉鎮為前提,建立起區域性特色擔保機制。對積極參與鄉村振興信貸投放和融資擔保的金融機構,要根據其對企業融資資金方面的貢獻大小加大財税支持力度,分別在省地縣三級財政預算中增加投入,視信貸投放和融資擔保規模給予財政補助和税收減免,以調動其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積極性,從而減輕農村地區的融資壓力。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於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而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自有資金的支持,大多數還需要通過對外融資來滿足其快速發展的需求,但融資困境阻礙了其獲取外部資金。因此,文章主要從xx地區農村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侷限性研究出發,剖析現有融資過程中融資受限、融資成本高、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當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遇到阻礙,就需要政府部門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注重構建和完善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完善區塊鏈平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企業自身要加強內部管理,提升企業的價值,積極採取多種融資方式滿足融資需求,主動運用各種方法解決融資難問題,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以此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思考與對策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長期困擾、制約中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也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系統性問題。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的政策扶持力度,中國人民銀行及分支機構積極傳導貨幣政策,充分運用存款準備金、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努力增加信貸總量供給;各級銀監部門緊緊把握服務實體經濟原則,加強重點領域風險管控,切實提升金融服務與監管水平;各金融機構積極貫徹落實國家貨幣政策,千方百計加大對實體經濟扶持力度,金融支持企業發展一盤棋的局面正在形成。

一、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必要性

(一)中小企業的地位十分突出

中小企業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是解決社會就業的主力軍。據瞭解,中小企業提供了70%的新技術、80%的新產品、擁有65%的專利、解決了80%的就業。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中小微企業流動資金需求大

中小企業底子薄、資金少,特別是資金密集型行業的中小企業,由於自身產業鏈長、終端產品成型週期長等特點,流動資金佔用比例高、需求大,週轉期也長,如不能形成持續、良性的資金流循環,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產業的發展壯大。

(三)企業轉型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需要

當前,各級政府都在強調轉型發展,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到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度,而區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又以企業增長方式的轉換為基礎。企業增長方式的轉換,又必須增加投資,更新技術裝備、更新環保設備,排污減耗,無不需要加大投入。如果沒有必要的金融支持,很多中小企業難以為繼[2]。

(四)自主創新和新市場拓展的需要

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要想得到好的發展空間,就必須不斷地進行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增加技術力量,向高新、精、特、尖技術領域進行拓展;同時,新市場的開發和新客户源的發掘,也要求企業不斷地增加投入,要有足夠的資金作保障。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從企業層面看

1.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狹窄。受傳統經營文化的影響及內陸經濟環境的制約,山西省大多數的中小企業融資仍依賴於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難以提供以土地、房產為主的有效抵押,是中小企業貸款難的主因。有的小微企業的財務手續不規範、缺乏核心競爭力、業績不夠穩定、發展前景較難評估等因素,也在客觀上增加了企業獲取銀行貸款的難度。此外,銀企雙方信息不對稱,企業對銀行傳統產品有所瞭解,而對一些政策性產品和特色產品瞭解較少,與銀行融資對接的成功率不高。

2.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偏高。一是中小微企業多數處製造業低端,利潤不穩定,訂單數量浮動明顯。銀行出於風險防控和成本效益的壓力,通過提高風險溢價覆蓋潛在損失,使得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升高。二是貸款擔保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由於企業無法提供有效抵押需要擔保公司來介入,銀行也希望擔保公司能分擔一部分風險,因此,中小微企業在希望提高融資額的情況下,也增加了融資成本。三是中小微企業在“倒貸”過程中背上了高成本負擔。小微企業在銀行貸款到期需續期時,往往需要提前籌措足額的資金,用於歸還老貸款,貸出新貸款。企業在籌不到足額資金的情況下,就不得不去資金市場拆借高息的資金。

3.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較大。一是小微企業貸款抵押擔保風險較高,小微企業由於自身規模較小,普遍存在固定資產少、流動資產變化快、無形資產難以量化、廠房設備不足以作為貸款抵押物等問題。二是整體抗風險能力較弱。特別是初創期的小微企業,底子薄、自有資本少、產品技術含量低、現金流不足,達不到金融機構授信標準。三是部分小微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資信狀況較差。

4.資金拖欠和庫存積壓大大增加了中小微企業的流動資金需求。一是資金拖欠方面。小微企業在銷售時,購買方要求先發貨後付款形成,使應收貨款逐年增加。以陰極炭素企業為例,目前下游電解鋁行業整體資金緊張,從產品交付驗收、設備安裝到投入使用,鋁廠大多采用5:4:1的比例結算貨款,結算方式為多為承兑匯票,付款週期長,導致炭素企業大部分銷售資金不能及時迴流;

與銷售相反,原材料供應屬於賣方市場,通常要求貨到付款,且為現金結算。二是產品庫存方面。企業本身需要生產一定的庫存量來保證客户的供貨期,加上有些客户交納部分保證金後不按時提貨等因素,形成庫存的積壓。因此,各金融機構雖然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入,但依然跟不上企業流動資金需求的增長。也以陰極炭素企業為例,為滿足下游電解鋁企業“隨用隨供”的要求,加上鋁廠長期採用“一次性下單、分月提貨”的做法,炭素企業庫存越積越多,佔用大量資金,企業去庫存壓力增大。

(二)從銀行層面講

1.中小微企業貸款管理成本較高。一方面中小微企業規模小,經營方式靈活,生產的不確定性大,且小微企業經營透明度低,缺乏規範的會計制度,銀行不好固定跟蹤;另一方面小微企業貸前走訪和審批的流程和大企業一樣,但單筆貸款的數額卻比大企業小很多,拉高了小微企業融資的成本。

2.金融資源配置低下。受行業分佈不均衡、區域分佈不平衡、政銀企信息不對稱、不良貸款持續攀升等多種因素影響,銀行在提供貸款時,仍傾向於規模以上企業和成熟穩定的企業,對新興企業在評級和授信上都有諸多限制,因此對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和服務力度不夠[3]。

3.中小微企業信貸產品與貸款需求的契合度有差距。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主流信貸產品基本上源於大中型企業金融服務模式,尤其是近年來各金融機構紛紛上收信貸審批權限,小微企業即使滿足條件的貸款也要經過層層上報、審批,流程時間少則半個月,多則數月,與小微企業貸款需求“小、急、頻、快”的要求不相適應。

4.企業抵質押物不足以滿足企業融資需求額度。目前中小微企業融資基本上依賴於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並且企業的融資額會隨着企業的發展不斷擴大,但是企業的抵質押物或可提供的反風險手段基本恆定,這就造成企業在銀行融資到一定程度時就會陷入瓶頸。

三、加強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的建議

(一)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

1.完善政策體系。地方各級政府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和完善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通過政策引導、組織招商引資,引進一批投資公司、基金公司、擔保公司、銀行等中介機構,逐步形成多層次的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

2.健全工作機制。政府、銀行之間要加強信息溝通,通過聯席會議制度、信貸政策導向評估等多種方式,形成推動經濟金融穩定發展的合力。建立對支持小微企業貸款的銀行的財政風險補償機制,鼓勵銀行降低向小微企業貸款門檻。加大對各銀行機構貸款增長,特別是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增長的考核力度。

3.優化資源配置。各級財政都應加大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額度,特別是增加財政對創業型、就業型小微企業貸款貼息支持力度,加大對融資公共服務平台的支持力度。將中小企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依法解決好中小企業土地、房產等歷史遺留問題;加強對科技含量較高、規模較大的民間投資項目的支持。

(二)深化金融服務

1.擴大信貸總量。各金融機構要及時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資金需求,積極主動幫助項目和企業,向上級行爭取更大的信貸額度,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特別向有市場、有效益、有前量的轉型項目和優勢企業傾斜。

2.創新金融產品。要針對中小微企業整體信用等級低、資金需求大、獲得擔保難等問題,根據轉型項目、優勢企業貸款的特點和實際業務情況,改善信貸管理和服務,客觀評價企業資信狀況、信用等級,創新產品抵押、聯保貸款等抵押方式,擴大有效擔保物的範圍,探索“一企一策”“量身定做”等符合中小企業發展資金需求特點的信貸策略和產品,簡化辦事手續,減少審批環節,最大限度地為企業提供信貸資金支持。

3.加快小金融機構建設。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投資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強化小金融機構重點服務小微企業的市場定位,針對小企業客户資金需求小、急、快的特點,設計和提供新的融資產品。金融機構不足,對中小企業融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金融機構的建設與完善,要結合中小企業的融資發展需求,建立信息發佈、金融信息共享、網絡化、制度化的金融服務體系,對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的綜合水平有現實意義。例如,建立政策性中小企業銀行,主要負責對需要扶持的中小企業發放免息、貼息、低息貸款,促進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商業性中小金融機構的建立,充分發揮地方性的非國有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應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加強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監管。在國家法規的框架內,應給與中小型金融機構更多的經營自主權,如實行彈性利率等,以調動其貸款的積極性[4]。

4.構建擔保體系。堅持把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作為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有效手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擴大對小微企業的擔保能力,同時積極嘗試小微企業互保制度;充分發揮各級財政出資的擔保機構的政策性扶持作用,降低反擔保條件,增加風險承擔意識,重點解決小微企業反擔保能力不足的問題。中小企業融資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要從社會信用環境的角度,對信用擔保體系進行完善與優化,在利用《擔保法》的基礎上,完善風險防控機制,為中小企業融資行為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在籌建、開辦、運行擔保體系中,可在融資模式調控的基礎上,提高中小企業融資的擔保水平。利用規範的擔保機制,實現中小企業融資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在信用環境視角下,信用關係、信用秩序等,對中小企業融資活動的不確定性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中小企業融資信用管控下,提高中小企業融資的風險防控以及融資服務水平。

(三)規範企業經營管理和改善資信狀況

1.規範內部管理。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嚴格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以優秀的企業素質和良好的經營業績,吸引信貸資金流入。同時,要建立完善內部融資管理機制,在提高資金運營效率上下功夫,切實用好銀行貸款,增強金融部門信貸資金投放信心。

2.堅持誠信經營。企業對銀行要坦誠相待,主動接受信用調查和信貸評估,真實反映生產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要嚴格按照規定用途使用資金,按時還本付息,構築信任、合作、互利的銀企關係。突出經營特色和產品優勢,合理確定產品的市場定位,走集約化道路。尤其鄉鎮企業是短缺經濟的產物,大多生產與國有企業結構趨同的低檔、配套產品。當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之後,這些產品根本不具有市場競爭力,這也是大多數中小企業面臨困境的重要原因。因此,應當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和特色,依靠科學技術,生產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四)構建多元化融資服務體系

1.推動企業債權融資、股權融資。以銀行為代表的債權融資只能向企業提供短期流動性資金,不支持企業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新設備的採購以及技術研發。股權投資看重的是企業的投資價值。可本着專業的事情由專業人員來辦的原則,採取政府引導與市場化相結合的平台運營模式,引導和幫助中小企業加快股份制改造,拓展融資渠道。

2.鼓勵企業對接資本市場。企業經營的不規範導致金融機構創新產品難以實施,且只有上市公司的股權才能實現真正的質押,從銀行獲取貸款。當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趨於成熟,中小企業有對應的新三板市場及區域股權市場,以區域股權市場為例,企業掛牌後可以進行定向增發、可以進行可轉債、可以進行股權質押,可以得到更多投資人的關注,多渠道增加企業融資的途徑,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四、結束語

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要結合中小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通過融資方式及金融服務的拓展,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進行優化,可極大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中小企業融資發展過程中,要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對融資方式、融資過程等進行優化,通過融資資源整合與管控,實現中小企業的融資管控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