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著名書法家與書法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5W

著名書法家與書法的故事精品多篇

書法家的故事 篇一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閒時間裏,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體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着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着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徵觀看,並徵求魏徵的意見説:“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始終含笑不語。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你怎樣不説話”魏徵連忙説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説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這時魏徵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餘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歎不已,深深佩服魏徵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務必痛下苦功。

書法家的故事 篇二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説:“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説:“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説:“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但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羣,只見一個沒胡雙臂的黑瘦老頭赤着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羣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説:“我願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祕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説:“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樣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最後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書法家的故事 篇三

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衞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

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説》。他按照《筆説》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一天他的老師衞夫人看了後吃了一驚,對人説:“這孩子必須是看到書法祕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到達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必須會淹沒我的名聲的。”

王羲之並沒有因老師稱讚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達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裏正拿着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裏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先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腦子裏也在想這個字怎樣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明白是怎樣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説:“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紮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書法家的故事 篇四

皇帝練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閒時間裏,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體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着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着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徵觀看,並徵求魏徵的意見説:“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始終含笑不語。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你怎樣不説話”魏徵連忙説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説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這時魏徵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餘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歎不已,深深佩服魏徵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務必痛下苦功。

書法家的故事 篇五

東漢靈帝在位的時候,有個大臣名叫蔡邕。蔡邕為人正直,性格耿直誠實,眼裏容不下沙子,對於一些不好的現象,他總是敢於對靈帝直言相諫。這樣,他頂撞靈帝的次數多了,靈帝漸漸厭惡起他來。再加上靈帝身邊的宦官也對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靈帝面前進讒言説他目無皇上,驕傲自大,早晚會有謀反的可能,蔡邕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他自知已成了靈帝的眼中釘、肉中刺,隨時有被加害的危險,於是就打點行李,從水路逃出了京城,遠遠來到吳地,隱居了起來。

蔡邕愛好音樂,他本人也通曉音律,精通古典,在彈奏中如有一點小小的差錯,也逃但是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彈琴,對琴很有研究,關於琴的選材、製作、調音,他都有一套精闢獨到的見解。從京城逃出來的時候,他捨棄了很多財物,就是一向捨不得丟下家中那把心愛的琴,將它帶在身邊,時時細加呵護。

在隱居吳地的那些日子裏,蔡邕常常撫琴,借用琴聲來抒發自己壯志難酬反遭迫害的悲憤和感歎前途渺茫的悵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裏撫琴長歎,女房東在隔壁的灶間燒火做飯,她將木柴塞進灶膛裏,火星亂蹦,木柴被燒得“噼裏啪啦”地響。

忽然,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抬頭豎起耳朵細細聽了幾秒鐘,大叫一聲“不好”,跳起來就往灶間跑。來到爐火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的人,伸手就將那塊剛塞進灶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大聲喊道:“快別燒了,別燒了,這但是一塊做琴的難得一見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燒傷了,他也不覺得疼,驚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就將它買了下來。然後精雕細刻,一絲不苟,費盡心血,最後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張琴。這張琴彈奏起來,音色美妙絕倫,蓋世無雙。

這把琴流傳下來,成了世間罕有的珍寶,因為它的琴尾被燒焦了,人們叫它“焦尾琴”。

靈帝不識人才,使蔡邕落魄他鄉;而焦尾琴又何其有幸,遇到了蔡邕這樣慧眼識良材的音樂專家,最後使一身英華得以展現。這兩件事情構成了鮮明比較,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是一樣的:要愛惜人才、尊重人才,要善於發現別人的才能併合理地使用,做到人盡其才。

書法家的故事 篇六

柳公權發奮練字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説:“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説:“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説:“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但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羣,只見一個沒胡雙臂的黑瘦老頭赤着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羣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説:“我願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祕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説:“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樣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最後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