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楊絳作品集_楊絳文集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2W

楊絳作品集_楊絳文集新版多篇

被稱為先生的女性 篇一

百歲才女——楊絳先生

她是錢鍾書眼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是讓錢鍾書發出“見到她之前從沒想過結婚”的女子;她是精通英、法、西班牙等多國外語的女子;她是《堂·吉訶德》的中文譯者;她是先後送走了自己獨女和愛人的女子;她是寫作《走到人生邊上》的105歲老人——楊絳。作為一個文壇巨匠和百歲才女,她用一生輔佐文化崑崙,獨成一派,像世人展現了一個女性傳奇而厚重的人生。

民國第一夫人——宋慶齡先生

宋慶齡祖籍廣東省文昌縣(現屬海南省文昌市),1893年1月27日(清光緒十九年)出生。從小家境殷實的她14歲就被送去美國留學,才貌雙全。都説宋氏三姐妹每個人都是一段傳奇的歷史,一個愛錢,一個愛權,一個愛國,她們就如同濃縮的中國現代史。宋慶齡不顧家人反對嫁給孫中山,從此踏上捍衞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在近代中國歷史與對外關係中,這個女人的力量不可小覷。

世紀老人——冰心先生

冰心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壺”之意,她是近現代偉大的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出生於1900年的她1999年去世,享年99歲,因此被稱為“世紀老人”。在這個世紀裏冰心創作了無數佳作,流傳至今。冰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的散文和詩歌一度產生很大的影響,分別被茅盾稱為“繁星體”和“春水體”。“在其《憶讀書》中的金句——“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彷彿成為後人紀念她的標誌,想必每位讀者都不陌生。

著名畫家——何香凝先生

何香凝原名瑞諫,又名諫,廣東南海(今廣州市荔灣區)人,1897年與廖仲愷結婚。何香凝的父親是香港經營茶葉出口和房地產的著名商人何炳桓,從小就家境頗好的她自幼學習,其他富家千金整日熱衷打牌穿戴,而她卻愛讀書繪畫,用盡各種辦法只為求得看幾眼書,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裏她的確是個激進者。何香凝是早期宣傳婦女解放、倡導女權的傑出代表。同時,她也是一代畫師,她的藝術作品透露着她的革命高風亮節。何香凝美術館1997年4月18日建成開館。時任中共中央江澤民題寫館名,這也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國家級美術館。

小彩舞——駱玉笙先生

駱玉笙1914年出生在江南,剛剛6個月便被送給江湖藝人天津人駱彩武做養女,“小彩舞”這個藝名最初就是這樣得來的。1951年參加天津曲藝團後,不再稱藝名,改用本名駱玉笙。她是京韻大鼓的代表人物,唱段以聲情激越、昂揚向上著稱。1989年,駱玉笙以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獲得“建國40週年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一等獎”。她對京韻大鼓的鑽研和傳承為世人讚頌,被稱之為先生綽綽有餘。

三三——張兆和先生

除了宋氏三姐妹的傳奇故事外,還有“沈氏四姐妹”的故事。安徽一個名叫張吉友的富商因四個才貌雙全的女兒而盡人皆知。二女兒張允和嫁給了頗有建樹的語言學家周有光,而三女兒張兆和則嫁給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沈從文。“三三”就是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稱。張兆和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性人物,1932年畢業於中國公學大學部外語系。畢業後任中學教師,1949年就讀於華北大學二部。1941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説集《湖畔》、《從文家書》等。“我這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年齡的人。”這是沈從文對張兆和才女的最深情的告白。

民國才女——林徽因先生

林徽因可説的實在太多,這個傳奇的女子讓徐志摩神魂顛倒,讓金嶽霖終生未娶。她不只是個傾國傾城的女子,也是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更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當時中國沒有建築學這一門學科,是張學良請林徽因執教,才有了建築系。借用papi醬一句話,林徽因才是“集智慧與美貌於一身”的女子。

逆襲的人生——潘玉良先生

潘玉良早年並不幸福,她原名張玉良,幼年時就成了孤兒,14歲被舅舅賣給了妓院作歌妓,17歲時被蕪湖海關監督潘贊化贖出,納為小妾,改名潘玉良。逆襲的人生就在她身上上演,她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與徐悲鴻同學。潘玉良的作品陳列於羅馬美術展覽會,曾獲意大利政府美術獎金。她是東方考入意大利羅馬皇家畫院的第一人。這個類似開了外掛的女子告訴我們三個字:“不信命”。

隨着這一代代文壇巨匠的離去,我們被稱為“先生”的女性貌似越來越少。快餐化、碎片化的文化打造了無數個“直播美女“,卻再難塑造一代“女先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拿楊絳先生的一句話來回答就是:“年輕人,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是想得太多”。

.《喝茶》 篇二

曾聽人講洋話,説西洋人喝茶,把茶葉加水煮沸,濾去茶汁,單吃茶葉,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國人做的茶考,原來這是事實。茶葉初到英國,英國人不知怎麼吃法,的確吃茶葉渣子,還拌些黃油和鹽,敷在麪包上同吃。什麼妙味,簡直不敢嘗試。以後他們把茶當藥,治傷風,清腸胃。

不久,喝茶之風大行,一六六○年的茶葉廣告上説:“這刺激品,能驅疲倦,除惡夢,使肢體輕健,精神飽滿。尤能剋制睡眠,好學者可以徹夜攻讀不倦。身體肥胖或食肉過多者,飲茶尤宜。”萊登大學的龐德戈博士(DrCorneliusBontekoe)應東印度公司之請,替茶大做廣告,説茶“暖胃,清神,健腦,助長學問,尤能征服人類大敵——睡魔”。他們的'怕睡,正和現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怎麼從前的睡魔,愛纏住人不放;現代的睡魔,學會了擺架子,請他也不肯光臨。傳説,茶原是達摩祖師發願面壁參禪,九年不睡,天把茶賞賜他幫他償願的。胡嶠《飲茶詩》:“沾牙舊姓餘曾氏,破睡當封不夜侯。”湯況《森伯頌》:“方飲而森然嚴乎齒牙,既久而四肢森然。”可證中外古人對於茶的功效,所見略同。只是茶味的“餘甘”,不是喝牛奶紅茶者所能領略的。濃茶攙上牛奶和糖,香冽不減,而解除了茶的苦澀,成為液體的食料,不但解渴,還能療飢。

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鹽,究竟什麼風味,盧同一氣喝上七碗的茶,想來是葉少水多,沖淡了的。詩人柯立治的兒子,也是一位詩人,他喝茶論壺不論杯。約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不過他們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湯。若是苦澀的濃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細細品。照《紅樓夢》中妙玉的論喝茶,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末喝茶不為解渴,只在辨味。細味那苦澀中一點回甘。記不起哪一位英國作家説過,“文藝女神帶着酒味”,“茶只能產生散文”。

而咱們中國詩,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詩清只為飲茶多。”也許這點苦澀,正是茶中詩味。法國人不愛喝茶。巴爾扎克喝茶,一定要加白蘭地。《清異錄》載符昭遠不喜茶,説“此物面目嚴冷,了無和美之態,可謂冷麪草。”茶中加酒,使有“和美之態”吧?美國人不講究喝茶,北美獨立戰爭的導火線,不是為了茶葉税麼?因為要抵制英國人專利的茶葉進口。美國人把幾種樹葉,炮製成茶葉的代用品。至今他們茶室裏,顧客們吃冰淇淋喝咖啡和別的混合飲料,內行人不要茶;要來的茶,也只是英國人所謂“迷昏了頭的水而已。

好些美國留學生講衞生不喝茶,只喝白開水,説是茶有毒素。代用品茶葉中該沒有茶毒。不過對於這種茶,很可以毫無留戀的戒絕。伏爾泰的醫生曾勸他戒咖啡,因為“咖啡含有毒素,只是那毒性發作得很慢。”伏爾泰笑説:“對啊,所以我喝了七十年,還沒毒死。”唐宣宗時,東都進一僧,年百三十歲,宣宗問服何藥,對曰,“臣少也賤,素不知藥,惟嗜茶”。因賜名茶五十斤。看來茶的毒素,比咖啡的毒素髮作得更要慢些。愛喝茶的,不妨多多喝吧。

楊絳的資料簡介 篇三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蔭杭之女。1935年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求學,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她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創作的劇本有《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説有《洗澡》等。2004年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再版達一百多萬冊;2013年以102歲的高齡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凌晨在北京病逝,享年105歲。

楊絳簡介 篇四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1923年,隨全家遷往蘇州,進入振華女校就讀。1928年,進入蘇州東吳大學。1932年,畢業於東吳大學,同年前往清華大學借讀,並認識了錢鍾書。1935年—1938年,留學英法。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劇作《稱心如意》在上海公演。1944年,創作的喜劇《弄真成假》在上海公演。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1970年7月,下放至“五七幹校”。1978年,出版《堂吉訶德》中譯本。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幹校六記》。1987年5月,出版散文集《將飲茶》。1988年12月,出版長篇小説《洗澡》。2003年7月,出版散文集《我們仨》。2007年8月,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2014年8月,出版中篇小説《洗澡之後》。2016年5月25日1時10分,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10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