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10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7W

第一篇:楊絳我們仨讀後感1000字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1000字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楊絳的《我們仨》,很有感觸,寫在這裏,是一種總結,也算是一種回顧。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裏,每句話,每個字,都透着濃濃的親情氣息。

整本書的開始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內容是作者與她的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説明什麼,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看一篇小説。但當我看到後面的內容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寫照。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閲讀的興趣。

楊絳是一個非常注重細節的作家,她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可以把它們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鍊。她不直接抒發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敍述,將那些她家裏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緻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還有,寫到當時有些落迫的鐘書先生“留在上海沒個可以維持生活的職業,不得依仗幾個拜門學生的束脩”,卻不想在一個夏天,收到學生送來的一擔西瓜。圓圓看爸爸把西瓜分送了眾人,自己還留下許多,佩服得不得了。晚上她一本正經對爸爸説:

“爸爸,這許多西瓜,都是你的!----我呢,是你的女兒。”顯然她是覺得“與有榮焉”!她的自豪逗得大家大笑。這樣聰慧的女兒,媽媽怎能不記得她吐露出的每一個音符句語?所以,當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楊先生是如何的不捨。她説:“自從生了阿圓,永遠牽心掛肚腸,以後就不用牽掛了”她嘴上這麼説,心上卻牽扯得痛!阿圓去世時,還差兩個月才滿六十。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如何摧殘着兩位體弱多病的老人……

當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先生去世。這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讀到這裏,還能有人不為之動容嗎?

最後的附錄裏,有錢瑗打算寫的她的那個版本的《我們仨》的手體本初稿(未完成),還有她在病中寫給同樣生病的父親的幾封信,寫給母親的新年賀詩,阿瑗去世前自己不能進食了,但不放心阿媽,特寫信教媽媽如何做簡易飯食……那種父女親人間的濃情和俏皮讓人感慨萬千。最後附錄三裏,收錄有女兒給爸爸的速描畫、鍾書先生給煮飯阿姨的抽象寫生實物畫……這點點滴滴碎紙片都讓楊先生視為珍寶一一收藏其間,那是屬於他們仨的寶貴財富和回憶傳記,沒有人能走進,只能在遠處觀望與唏噓…

《我們仨》的故事讀完,讓我久久不能放下。為他們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一個單純温馨的學者之家的風範深深感動着我。真希望現世安穩,歲月靜好,每一個“我們仨”的故事都讓人回味綿長……

第二篇:楊絳《我們仨》讀後感

對於看書,我是個重口味的人,書架上大多是世界名著。然而,當這次要求我在《圍城》和《我們仨》中做出選擇時,我卻決定換換口味。

如果説文筆辛辣的《圍城》可以稱得上是川系菜,那麼平淡真摯的《我們仨》就能當做粵菜來品味。

瑣碎的小事,零零散散地撒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十分驚歎楊先生的記憶力,居然在幾十年後,還保留着過去的記憶。每個細節,都會在不經意間與我產生共鳴。然後在細讀第一部時,我才猛然想起,老人總能記得從前的事。上天賦予了老人如此驚人的記憶力,是為了給予他們憧憬,還是為了讓他們反覆地痛苦和後悔呢?真的好佩服楊絳,因為她,始終是那麼的淡定,彷如早已把什麼都看透看淡,卻仍然惦記着塵世。冥冥之中讓我在清明時節品讀楊絳,僅僅就這麼訴説着再普通不過的事,還是會不禁想起故人,潸然淚下。

寢園裏熙熙攘攘,我和父母來到長憩樓看望我的外公。忽然,母親抬起頭望了望天花板説:“這頂是不是最近老漏水?”清掃員十分驚訝地説:“你怎麼知道的?三月份雨水較多,屋頂會滲水。”“我前陣子夢見爸爸了,他告訴我屋頂滲水了,不大舒服。”母親擦着外公的像,忍着嗚咽,淡淡地説着。一時間,我哭了。原以為自己早已釋懷,以為這次可以微笑着來看望外公,可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是任由淚水肆意流淌,流過臉頰,掉在地上。心裏想的還是十年前的畫面:喜歡喝酒的他,喜歡練書法的他,喜歡給我講《古文觀止》的他,喜歡偷偷塞給我花生酥的他,喜歡抱着無線電睡覺的他,喜歡在大熱天頭頂濕毛巾的他,喜歡戴鴨舌帽的他,喜歡聽評彈的他,喜歡旅行的他,喜歡桃紅色的他,即使病在牀上還囑咐母親要好好教育我的他......你離開後的第一個暑假,我為了習慣獨自一人,安靜地畫着畫,可心裏卻還是空蕩蕩的。怎麼會忘記,怎麼可能忘記?音容猶在,是的,原來外公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真的,從來都沒有。

拭去淚水,我告訴自己:總有一天,我也可以像楊絳那樣堅強、淡然地懷念故人,懷念從前。

第三篇:楊絳的《我們仨》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楊絳的《我們仨》、《洗澡》等一些著作。有一些感觸,寫在這裏,是一種總結,也算是一種回顧。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裏,每句話,每個字,都透着濃濃的親情氣息。

整本書的開始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內容是作者與

她的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説明什麼,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看一篇小説。但當我看到後面的內容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寫照。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閲讀的興趣。

楊絳的寫作風格和我以往見到的許多作家的風格不同,前一段時間我看餘秋雨的文章比較多,他的文章總是在表象中尋找內涵,尋找風景之後的文化,尋找大背景、大道理的。他追求的是“大”,還有許多作家羣起效之,結果卻都丟了自己的風格,又學不到他的“大”,所以餘秋雨得以聞名。而楊絳不一樣,她注重細節,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可以把它們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鍊。她不直接抒發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敍述,將那些她家裏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緻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這本書的內容我也比較喜歡,字裏行間滿滿的全是要溢出來的親情。我很珍惜親情,很愛我的爸爸媽媽,很喜歡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這本書的內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別喜歡。

楊絳的書我還在找着看,她的作品風格是我比較喜歡的風格。我從她的書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確,珍珠每個人都有,但是項鍊卻是珍貴的。因為許多人都對自己的珍珠視而不見,任它們散落,卻不會將他們串起來。所以我正在學,學會了串珍珠,就擁有了項鍊。

第四篇:《我們仨》讀後感500字

《我們仨》讀後感

這個學期·伊始,我讀了一本書——《我們仨》。這本書是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在丈夫、女兒相繼離世,在“我們仨”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時,寫下的生活回憶錄。

這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沒有着太多筆墨,寥寥兩頁,拉開了那“長達萬里的夢”的序幕。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如夢似幻,我只覺朦朧,沒怎麼看懂。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就是着墨的地方了,這一部分主要寫楊絳老人對於“我們仨”生活點點滴滴的回憶。

然而,令我最有感觸的還是封底楊絳老人的題字:“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這是一句多麼平實的話語,然而我卻從中讀到了老人空留自己一人的心酸與刻骨銘心的思念。如今社會,而許多老人很久才能見到兒女一次。老人思念,而兒女們卻渾然不覺。科技如此發達,家人之間當然也減少了相見的機會,人與人的內心之間之間彷彿隔了一層厚厚的屏障。這個單純温馨的學者家庭中那份平淡卻又深刻的情感,是現代人無法體會的吧……試問,在這個交通十分方便的時代,多遠的距離都不成問題。但是在身體靠近的同時,我們的心靈也同樣靠近了嗎?我認為沒有!我們的心中,怕是已沒有這本書中楊絳老人刻骨銘心的思念了吧!

我喜歡這本書,不僅是因為它的情節,更是因為其中包含的厚重的愛!

第五篇:我們仨讀後感800字

我們仨讀後感

王燕豔

一本好書就象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給我們諸多啟示。《我們仨》是錢鍾書夫人楊絳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1998年,錢鍾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楊絳在92歲高齡的時候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楊先生的確以“我們仨”自豪:“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我們仨都沒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仨。”這話絕不是尋常家庭關係的人能夠説出。這話也絕不是尋常生命態度的人能夠説出。讀整本書時,我聽到的始終是這一聲彷彿輕聲自語的歎息:”我們仨失散了,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

有人説,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經習慣了和你所愛的人的相處,彷彿日子會這樣無限的延續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頭一驚想,起時光在飛快流逝。正無可挽回的把你、你所愛的人以及你們共同擁有的一切帶走。於是,你心中升起一種柔情,想要保護你的愛人免遭時光的劫掠。你還深刻感到,平凡生活中這些最簡單的幸福也是多麼寶貴,有着稍縱即逝的驚人的美……

面對苦難,人生的得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就是過往雲煙……

總之,讀了這本書後,使我感悟很深,我想生活中,對待教師這個職業不但需要有勤懇、奉獻的精神,更需要在平日的教學中善於積累、思考和總結、昇華。再次,做自己工作的主人,對待工作要忠誠,要自信。忠誠就是工作時真誠負責,尊重學生。工作時對自己要自信。無論出現什麼困難,無論前途多麼暗淡,他們總是相信能夠把心中的理想變成現實。自信使我們決心更堅定,自信使我們意志更堅強,它給我們思想以力量,給我們克服困難的勇氣,促使我們立刻採取行動把可能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