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地理複習提綱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1W

國中地理複習提綱精品多篇

國中地理會考複習提綱整理 篇一

國中地理複習提綱之地球結構

地球這個名字來源於對大地形狀的認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從球體哲學上“完美性”和數學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這個名稱和概念。

地球的礦物和生物等資源維持了全球的人口生存。地球上的人類分成了大約200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和地區,它們通過外交、旅遊、貿易和戰爭相互聯繫。

地球是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誕生於45.67億年前,而生命誕生於地球誕生後的10億年內。從那以後,地球的生物圈改變了大氣層和其他環境,使得需要氧氣的生物得以誕生,也使得臭氧層形成。臭氧層與地球的磁場一起阻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保護了陸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質歷史和軌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週期性地持續。地球預計將在15億年內繼續擁有生命,直到太陽不斷增加的亮度滅絕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幾個堅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塊,它們以地質年代為週期在地球表面移動。地球表面大約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島嶼。液態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須的,但並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地球的內部仍然非常活躍,有一層很厚的地幔,一個液態外核和一個固態鐵的內核。

地球的內部分為三個部分:最外層是地殼(由巖石組成),中間是地幔(由巖漿組成),裏面是地核(由巖漿組成)。

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當前,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是自轉的366.26倍,這段時間被叫做一恆星年,等於365.26太陽日。地球的地軸傾斜23.4°(與軌道平面的垂線傾斜23.4°),從而在星球表面產生了週期為1恆星年的季節變化。月球是唯一的天然衞星,也是地球的衞星,誕生於45.3億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現象,穩定了地軸的傾角,並且減慢了地球的自轉。大約38到41億年前,後期重轟炸期的小行星撞擊極大地改變了表面環境。

總結: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類又常稱呼地球為世界。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之赤潮特徵

赤潮發生時,海水變得黏黏的,還會發出一股腥臭味,顏色大多都變成紅色或近紅色。

赤潮特徵

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它並不一定都是紅色,實際上是許多赤潮的統稱 九年級。赤潮發生的原因、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水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紅顏色或磚紅顏色、綠色、黃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溝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時並不引起海水呈現任何特別的顏色。

總結:赤潮是一種災害性的水色異常現象。人類早就有相關記載。

八年級地理複習資料之雙颱風

熱帶氣旋所造成的人命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但是熱帶氣旋亦為乾旱地區帶來重要的雨水。不少地區的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來自熱帶氣旋。

成因

藤原效應源於日本氣象學家藤原(Fujiwhara)博士於1921至1923年一系列的渦旋實驗及觀測。他發現兩個距離很近的氣旋性渦旋會受到對方的影響,互相沿着兩者中心所形成的軸線心,呈氣旋性方向移動。兩個渦旋並有彼此接近及合併的趨勢。

雖然雙颱風效應的定義是兩股熱帶氣旋繞着共同中心旋轉,但是,雙颱風效應卻可以是千變萬化,並不一定是兩股熱帶氣旋繞着共同中心旋轉: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熱帶氣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動方向,或兩股熱帶氣旋互相排開,或一個跟隨一個移動,甚至它們之間不發生雙颱風效應。因此,每當兩股熱帶氣旋互相靠近時,預測熱帶氣旋的路徑往往會變得十分困難。

雙颱風效應這個名詞可謂是亞洲區域對熱帶氣旋相互作用獨有的稱謂。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的相互作用則被稱為“齒輪氣旋”(pinwheel cyclone)。

互旋

二個氣旋範圍強度都要相當,繞着一中心互旋,直到一方減弱或離開 ( 二個若都為大型氣旋就會自相殘殺,若為中小型或許能維持強度 )。不過一般來説,西北太平洋颱風互旋時間持續不長,很容易演變成下面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總結:熱帶氣旋亦是維持全球熱量和動量平衡分佈的一個重要機制。熱帶氣旋把太陽投射到熱帶,轉化成海水熱量的能量,帶到中緯度及接近極地的地區。

國中地理複習資料之霧與生活關係

霧是千變萬化的,紛繁複雜的,但不外乎輻射霧、平流霧兩種。現象雖紛紜,本質都是一個:水氣遇冷凝結而成。

霧與生產生活的關係

有時霧出預報晴,有時霧出預報雨,似乎混亂不堪,但是隻要掌握了輻射霧、平流霧的特徵,多方觀察,仔細分析,就能準確地抓住霧與天晴、落雨的規律,以便預測天氣了。這對於農業、交通、航天、航海都有用處。

霧與未來天氣的變化有着密切的關係。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就認識這個道理了,並反映在許多民間諺語裏。如:“黃梅有霧,搖船不問路。”這是説春夏相交的霧是雨的先兆,故民間又有“夏霧雨”的説法。又如:“霧大不見人,大膽洗衣裳。”這是説冬霧兆晴,秋霧也如此。

準確的看霧知天,還必須看霧持續的時間。輻射霧是由於天氣受冷,水氣凝結而成,所以白天温度一升高,就煙消雲散,天氣晴好;反之,“霧不散就是雨”。霧若到白天還不散,第二天就可能是陰雨天了,因此民諺説:“大霧不過晌,過晌聽雨響。”

為什麼同樣是霧,有的兆雨,有的兆晴呢?

這要從氣象學的知識裏得到解釋。只要低層空氣的水氣含量較多時,趕上夜間温度驟降,水氣就會凝結成霧。霧有輻射霧,即在較為晴好、穩定的情況下形成的霧。只要太陽出來,温度升高,霧就自然消失。對此,民間的説法是:“清晨霧色濃,天氣必久晴。”“霧裏日頭,曬破石頭。”“早上地罩霧,儘管曬稻。”人們見輻射霧,往往“十霧九晴”。便得出這些説法。

秋冬季節,北方的冷空氣南下後,隨着天氣轉晴和太陽的照射,空氣中的水分的含量逐漸增多,容易形成輻射霧,因此秋冬的霧便往往能預報明天的好天氣。

春夏季節的霧便不同了,它大多來自海上的暖濕空氣流,碰到較冷的地面,下層空氣也變冷,水氣就凝結成霧了。這種霧叫平流霧。它是海上的暖濕空氣侵入大陸,突然遇冷而形成的。這些暖濕氣流與大陸的乾冷空氣相遇,自然就陰雨綿綿了。所以春夏霧預示着天氣陰雨。

霧與天氣的關係如此密切,故可以看霧知天氣的變化了。不過,上述的關於輻射霧、平流霧的解釋只是就大體情況而言的。

總結:霧與天氣的關係並不如此簡單,還有許多複雜的內容,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也就是説,要準確地看霧知天,還要作多方面觀察、分析,進行綜合判斷。

世界地理試題之我國東部季風區

影響我國的夏季風,既有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也有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 .

比較我國東部季風區的差異(20分)

地區 地形特徵 温度帶 景觀 氣候類型 土壤 農作物 耕作制度

東北温帶濕潤半濕潤區 寒温帶

中温帶

華北暖温帶濕潤半濕潤地區 黃土廣佈

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 山地丘陵 貧瘠紅壤

華南熱帶濕潤地區 低山丘陵 磚紅壤 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 一年三熟

3、開發早期,我國黃河流域的農業經濟為什麼比長江中下游地區發達?(4分)

4、素有“魚米之鄉”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現在為什麼不能提供更多的商品糧了?(4分)

總結:在季風區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乾冷,夏季受低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南風,氣候濕潤。

國中二年級地理試題之地理區域圖

地地理區域指一個比較獨立的地理地形區。 四大區域分為: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

1.讀下面兩幅民居圖及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所表示的房屋多出現在我國 地區,乙圖所表示的房屋多出現在我國 地區。(填寫區域序號)

(2)比較甲、乙兩圖所表示的屋頂有什麼不同?並分析原因?

(3)寫出圖中序號所代表的地理區域名稱:① ② ③ ④

(4)圖中界線Ⅰ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界線Ⅱ與 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吻合。

(5)區域①中,由A→B→C的景觀變化依次是: → → 。

(6) 區域③中,有我國著名的 工業基地和 工業基地。

總結: 華北平原區——他包括海河平原、黃河平原、淮河平原,華北平原也叫做黃淮海平原。華北平原所涉及的省區就比我們所説的華北五省市的範圍大。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之剛果河水系

剛果河左岸支流多發源自安哥拉、贊比亞;右岸支流多發源自喀麥隆、中非,幹流流經贊比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剛果共和國。

源流贊比西河向西南流480公里,經班韋烏盧(Bangweulu)湖沼澤地帶後,稱盧阿普拉(Luapula)河,為贊比亞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界河;再向北流560公里進入姆韋魯(Mweru)湖(該湖最大長度122公里,平均寬約50公里),出姆韋魯湖至安科羅城的河段稱盧武阿(Luvua)河 九年級,向西北流350公里,在安科羅附近匯入盧阿拉巴(1ualaba)河。從源流謙比西河算起,盧武阿河全長1512公里,總流域面積25萬平方公里。

過基桑加尼(Kisangani)後稱剛果河,經博約馬(Boyoma)瀑布向西北流,後轉向西南流,在金沙薩以南為一系列峽谷,急灘和瀑布,於博馬(Boma)附近匯人大西洋。

由河源至基桑加尼(Kisangani)為上游,長2200公里,該河段自南向北流經高度不等的高原和陡坡地帶,水流湍急。從基桑加尼至金沙薩(Kinshasa)為中游,長約1700公里,流經地勢低平的剛果盆地中部,支流眾多,河網密佈,河道縱坡平緩,水量豐富,水流平穩,河面變寬。基桑加尼處河寬800米,往下河面展寬至4~10公里,有的地方可達14公里,水深在10米左右。

因中游河水流速緩慢,形成許多辮狀河道,河中有沙洲和島嶼,沿岸多沼澤和湖泊,有眾多支流匯入。金沙薩向西南到大西洋岸為下游,長360公里,先穿越100多公里的峽谷地帶,河寬收縮到400米以下,最窄處僅200餘米,形成一系列瀑布,組成世界著名的利文斯敦瀑布羣。從馬塔迪(Matadi)往下,河道擴展,河寬水深,水流分汊,河口處寬達數公里。

剛果河的上游位於贊比亞境內東非大裂谷的高地山區,源頭稱謙比西河,過姆韋魯湖後稱盧阿普拉河,向北與發源於坦噶尼喀湖的盧阿拉巴河匯合後,過了基桑加尼附近的斯坦利瀑布後稱為剛果河,折向西流,進入中游。上游地區多湖泊和沼澤。進入中游後,剛果河逐漸改向西南,接納多條支流,最後與烏班吉河合併,進入馬萊博湖,金沙薩和布拉柴維爾隔湖相對。

總結:金沙薩以下,進入下游。下游剛果河切穿晶山山脈,河面變窄,多峽谷、急流和瀑布,經過馬塔迪和博馬,在姆安達小鎮邊入海。

國中地理會考複習提綱整理 篇二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

5、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週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週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第二章:地圖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註記:地圖上,用來説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準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閲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7、板塊構造學説:地球表層的巖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温是指大氣的温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温度計。

國中地理複習提綱 篇三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着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週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週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着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週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着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迴歸線是熱帶和温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温帶的分界線。温帶在北迴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迴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註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範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佈 地球上海洋麪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峯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佈。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蕩。世界上面積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複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佈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佈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裏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温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温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氣温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温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氣温,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温,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温值同月平均氣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温年較差。

15、世界氣温的分佈 世界氣温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温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温高,海洋氣温低。冬季相反。氣温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着海拔的升高,氣温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温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佈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迴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佈

一、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佈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温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佈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温,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3、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4、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佈在南北迴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1、温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温0℃等温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温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2、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佈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佈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温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4、温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佈最廣,温和多雨,氣温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佈 温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温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佈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温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佈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佈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淨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佈在北半球。

24、鐵、煤、石油的分佈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佈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佈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佈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佈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26、世界人口的遷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規模變小,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種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由發展中國家移向發達國家。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外籍勞工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由貧窮國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輸出國,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國家。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27、世界人口的分佈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9、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髮色一般較淺,頭髮呈波狀,鼻樑高、嘴脣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佈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髮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佈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髮捲曲,嘴脣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佈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30、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名國的面積大小不一,面積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31、國界和領土 國界線範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為領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為界;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以湖泊中心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有一段以經線為界。

32、世界地埋區域的劃分 共分為13個地區。圖見書本第一冊P83。

33、東亞概述 圖見P85。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由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風力強勁,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氣候炎熱。在東亞的季風氣候區內,根據氣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為温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前者1月平均氣温在0℃以下,雨季較短;後者1月平均氣温在0℃以上,雨季較長。

34、東亞的人口和經濟 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佈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東亞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橫濱,是全國的海港。日本羣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温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36、日本的經濟 日本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神户和橫濱的日本兩個的對外貿易港口。日本同中國的貿易有很大發展。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產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户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的漁場。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但蔬菜、水果仍需要進口。

37、東南亞 圖見第一冊P94。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狹長,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老撾是內陸國外,其他都是臨海國或島國。其中面積的是印度尼西亞。領土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的羣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有“火山國”之稱。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羣島的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羣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38、居民與經濟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人口一半以上分佈在爪哇島。東南亞是華人與華僑分佈最集中的地區,其祖先大多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居民。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產地,各國居民多以稻米為主在食物。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

39、南亞 圖見第一冊P108。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南亞北部有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這一部分叫做“南亞次大陸”。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南亞的降水受季風的影響,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風,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的國家。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黃麻等。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主要分佈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盛產黃麻,是印度的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是印度的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41、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深居亞洲陸。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中亞境內的河流多為內流河。西部瀕臨世界的內流湖--裏海。中亞中部和南部牧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產棉基地。烏茲別克斯坦因盛產棉花而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同時採礦、冶金、軍事工業相當發達。

42、西亞與北非 西亞和北非地處亞歐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為-400米,是世界上陸地表面的最低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世界上的氣温記錄出現在北非利比亞的阿齊濟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積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邊,東到紅海海濱,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蘇丹熱帶草原,約佔非洲面積的1/4。終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麥加城被稱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世界上的石油庫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石油帶,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家。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2,產量約佔總產量的1/4。所產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摩洛哥一國的磷酸鹽儲量佔世界的3/4。

46、畜牧業與農業 棗椰樹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也是埃及的領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狹長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與紅海彼此相連,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10000千米。過去,埃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長絨棉一直是埃及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都超過了棉花,成為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勝古蹟是旅遊的主要景點。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鄉。整個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西亞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峯。東非大裂谷是地殼在運動過程中斷裂形成的。非洲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有一個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個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分佈面積很廣。動物主要以斑馬、羚羊、長頸鹿、獅和豹子為主。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幾內亞是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贊比亞是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尼日利亞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

50、居民與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亞、利比里亞三個獨立國家。1990年,最後一個殖民地--納米比亞也宣告獨立。整個經濟是以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51、南非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亞。臨近好望角的開普敦是南非港口。約翰內斯堡是金礦開採和機械製造工業中心。

52、歐洲西部 歐洲西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海岸線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有伊比利亞、亞平寧和馬爾幹三個大半島。主要的島嶼有不列顛羣島和冰島。主要的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於歐、亞、非三大洲之間,西經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邊緣海。

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為主,平原主要是萊茵河以東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歐平原。北部有縱貫斯 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主要有橫貫東西的阿爾卑斯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湖泊眾多。半島西側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邊境上勃朗峯是歐洲西部的山峯。

氣候 主要是海洋性氣候,冬季比較温和,比較涼爽,全年降水的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降水量向東逐漸減少,年温差自西向東逐漸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綠灌木為主,耐旱。多瑙河發源流經九個國家,注入黑海,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萊茵河流經德國魯爾工業區,也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

53、歐洲西部的居民與經濟 居民以白種人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業區。其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地區,工農業生產約佔世界的1/3。其對外貿易很發達,佔世界對外貿易總額的1/2以上,其中德國居第一位。

54、英國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北愛爾蘭島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地區。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目前商船噸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國的石油主要靠進口。北海油田對經濟有促進作用。首都倫敦,過去曾叫做“霧都”,是遊覽勝地,大英博物館,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內安眠着馬克思。

55、法國 是歐洲西部領土面積的國家。有着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的地形、温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於農業的發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尤以出產葡萄,所產的葡萄酒世界聞名。目前,法國是歐洲的農產品出口國。首都巴黎是世界的旅遊勝地,艾菲爾鐵塔,凱旋門、蓬皮杜中心、巴黎聖母院是有名的旅遊勝地。同時巴黎還是的時裝與化粧品中心。法國的烹調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國 是歐洲西部鄰國最多的國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國工業的發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國豐富的煤炭資源,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礎上。魯爾區是德國重要的工業區。德國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國宇航、飛機制造和微電子中心,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的國家。萊茵河是德國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國的“黃金水道”。貨動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漢堡和慕尼黑。

57、歐洲東部和北亞 歐洲東部是指西起波羅的海東岸,東到烏拉爾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間的歐洲部分。北亞是指亞洲北部屬於俄羅斯的領土部分以。

58、俄羅斯 領土面積為170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面。歐洲部分集中了全國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於歐洲部分中央。伏爾加河發源了東歐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區,注入裏海,是歐洲最長的河流。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羅斯的工業主要分佈在歐洲部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和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這兩個工業區以機械、化學和多種輕工業為主。二戰後,工業建設向東發展,在烏位爾山區建立了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為主的烏拉爾工業區,以及以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的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其農業不穩定。首都莫斯科。聖彼得堡是全國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語為主的美洲國家。西部高山區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脈組成。東部高原、山地區 在加拿大境內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國境內有阿巴拉契亞山。中部平原區有中央大平原。 蘇必利爾湖是世界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的淡水湖羣,是由過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國境內以外,其餘四湖為美、加兩國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區屬於北温帶,温帶大陸性氣候在北美所佔的範圍最廣。北美氣候除了受緯度位置影響,降水分佈和天氣變化還受地形的影響比較顯著。北美當地原來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他們是黃種人。因紐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國 美國國旗內有50顆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個州,位於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於太平洋北迴歸線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國的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美國面積為930多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國人口中白色人種佔80%以上。美國的有色人種主要是黑人,華人與華僑在舊金山,紐約一帶。近幾十年來,有不少人從東北部向南部西部“陽光地帶”遷移。美國是世界上輸出農產品最多的國家。美國農業的另一特點是地區生產專門化,美國的農業生產可分為可抑制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等主要農業帶。美國是輸出工農業產品數量最多,產值的國家,是世界上進口小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美國工業的分佈,可分為三大地區。東北部地區:紐約是大西洋沿岸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區: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發展中心。西部地區:加利福尼亞洲是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舊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興的電子工業中心。洛杉磯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產飛機,精密機械等。這裏的好萊塢是美國電影、電視工業中心,舊金山和洛杉磯也是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北部,包括三個地理區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和西印度羣島。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島嶼中的是火地島,火地島與南美洲大陸之間隔着麥哲倫海峽。墨西哥和南美大陸之間,有狹長的中美地峽,有“美洲大陸橋樑”和稱號。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地峽的最窄處。安第斯山被稱叫做“南美洲的脊樑”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的高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僅次於尼羅河,居世界第二。有“河海”之稱。墨西哥的銀、巴西的鐵、智利和祕魯的銅,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鬧前列。祕魯附近的海洋,是世界的漁場之一。阿根毛廷出口的牛肉,佔世界第一位。南美大陸還有一些獨特的動物,如哺乳類的樹懶、大食蟻獸、捲尾猴,鳥類中的巨嘴鳥。

62、拉丁美洲的居民與經濟 拉丁美洲的當地居民原為印第安人。大多數國家通用西班牙語,巴西通用葡萄牙語。拉丁美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僅次於非洲,人口超過百萬的大城市有墨西哥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巴西的工業中心保羅和里約熱內盧。咖啡、甘蔗、香蕉都是熱帶經濟作物。玉米是拉丁美洲各國普遍種植的糧食作物。目前拉美許多國家的糧食還不能自給。

63、巴西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世界上佔有熱帶面積的國家。巴西是一個人種複雜的國家。巴西通用葡萄牙語,居民多信奉天主教。熱帶雨林存在危機。巴西農產品中,產量佔世界首位的有咖啡、甘蔗、香蕉、柑橘、劍麻;位居世界前列的大豆、可可、玉米。小麥還需進口。巴西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在西南邊境與巴拉圭合作,建成了世界上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首都巴西利亞。

64、大洋洲 大洋洲介於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南北二島、新幾內亞島,以及太平洋上的三大羣島。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洲。大洋洲現在的居民,絕大部分是歐洲白種人移民後裔,少數土著居民是黃種人和黑種人。大洋洲的島嶼,按成因分,有大陸島、火山島和珊瑚島三類。新幾內亞島新西蘭南北二島等屬於大陸島。火山島如夏威夷羣島。

65、澳大利亞 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和附近的一些島嶼,是世界上的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的居民,絕大部分是英國移民後裔,通用英語。澳大利亞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形不同。東部有大分水嶺,全國的河流墨累河,西部是低矮高原,中部是平原,地下水可以自動流出地面,成為自流井,人們把那裏叫做“大自流盆地”。特有的動物有袋鼠、鴯鶓、鴨嘴獸等都是澳大利亞特有的珍奇動物。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濟發達的國家,有現代化的農牧業和工礦業。綿羊特別多。澳大利亞因其礦產豐富,又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服務業已經大大超過了農牧業和工礦業,成為澳大利亞經濟支柱。澳大利亞的首都堪培拉,是全國政治中心,悉尼是全國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

66、南極洲 南極洲幾乎全部在南極圈內,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包圍。南極大陸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高度的一洲。南極洲的氣候特點:嚴寒、乾燥和烈風。每年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極洲的暖季。南極洲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大倉庫”。煤和鐵的儲量最豐富。長城站和中山站是我國於1985年和1989年先後建立的科學考察站。

國中地理知識複習提綱(三)

67、時區 由於地球一刻不停地從西向東自轉着,東邊的地點比西邊的地點先看到日出。每隔150劃分一個時區,全球可分為24個時區。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西經7.50至東經7.50,劃為中時區,或叫0時區。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叫做該時區的“標準經線”,標準經線上的時間,便是整個時區的“區時”,北京處在東八區。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整一小時,向東每跨入一個時區,應把表往前拔一個小時;向西每跨入一個時區,應把表倒拔一個小時。東八區的區時,就是“北京時間”。原則上以180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簡稱為“日界線”。東十二區總比西十二區早24小時。日界線不完全在1800經線上,而是稍有曲折。

68、中國的疆域 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於東半球人;從南北半球來看,中國位於北半球。中國是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國家。中國的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領土的四端: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羣島中的曾母暗沙。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南北跨越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我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台灣島東岸直接瀕臨太平洋;西岸瀕臨台灣海峽。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近海有台灣島,海南島等5000多個島嶼。渤海與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海。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萬多千米,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5個。

同我國隔海相望的有6個國家:東為韓國、日本;東南為菲律賓;南為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

國中地理知識複習提綱(四)

76、我國的降水量 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季風區與非季風區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為界。我國降水量分配不均勻,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南方的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我國各地降水的年際變化大小不等。南方較小,北方較大。

77、我國氣候特徵 季風氣候顯著。夏季是我氣候資源的一大優勢。我國的水稻、棉花的種植界線之北,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雨熱同期,是我同非常優越的氣候資源,對農作物、

森林、牧草的生長都十分有利。我國的氣候複雜多樣,世界上大多數的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78、寒潮 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常有強冷空氣從西伯利亞、蒙古一帶侵入我國。這種大範圍的強冷空氣活動,即為寒潮。只有西藏、雲貴地區受寒潮影響較小。寒潮是一種嚴寒、大風、霜凍等惡劣的天氣。颱風 颱風是一種發源於熱帶洋麪的大氣渦旋。主要集中在廣東、台灣、海南、福建等省。颱風災害主要是狂風和特大暴雨所引起的。颱風有功有過,颱風事來的大量降水,可以解除一些地區的旱情。洪澇和乾旱是對我國影響按氣候災害。

79、我國的河流 位於塔里木盆地北緣的塔里木河,是我國的內流河。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全長1800千米。它北起北京市,南至杭州。自北向南經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自北向南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80、我國的湖泊 青藏高原湖區 青海湖是我國的湖泊。東部平原湖區 是我國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區,主要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都分佈在這個地區。

81、長江 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長江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是世界大河中僅次於尼羅河、亞馬孫河的第三大河。長江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多、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所以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劃分長江中下游的是湖北的宜昌與江西的湖口。長江干流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三峽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 有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和長江三峽工程。

82、黃河 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經過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國的第二大河。劃分黃河上中下游的是內蒙古的河口與河南的舊孟津。加強中游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黃河的根本。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其途徑是造林種草。黃河上三門峽工程與河南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83、我國的自然資源 我國是一個自然資源大國。總量豐富,但人均資源不足。

84、水資源 我國水資源的分佈情況是南多北少,而耕地分佈卻是南少北多。同時在時間上分佈上變化很大。夏季降水豐沛,冬春季降水少。解決水資源不足的途徑:跨流域調水;興修水庫;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我國的水能資源藴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佈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系最多,其次為雅魯藏布江水系,黃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較大的水能藴藏量。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85、我國的土地資源 耕地、林地比重小,難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後備土地資源不足,是我國土地資源的現實狀況,因此,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國土地資源的分佈 耕地主要分佈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北方以旱地為主,南方以水田為主。草地主要分佈在西部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林地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南及東南部的山地。

86、我國的礦產資源 鐵、煤、石油的產區,北方居多。有色金屬礦南方居多。我國煤炭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石油產量居世界第五位。主要礦及其所在省如下:

87、我國海洋資源 東海素有“天然魚倉”之稱,產量很高,為我國第一大漁場。河北境內的長蘆鹽場是我國的鹽場。

88、我國農業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提高糧食產量的主要途徑: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要用科學方法種田。

89、我國的林業、牧業和漁業 我國的森林資源主要分佈在東北的大興安嶺和長白山地,是我國的天然林區,西南的橫斷山區是我國第二大天然林區;東南部的台灣、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區,是我國主要的人工林區。我國的畜牧業可以分為牧區畜牧業和農耕區畜牧業兩類。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優良畜種是三河馬與三河牛;新疆牧區,優良畜種是新疆細毛羊;青海牧區,優良畜種是灘羊;西藏牧區,優良畜種是犛牛。

90、我國農業的發展 種植業在我國農業各部門佔據主導地位,林業、漁業的比重很小,我們一定要因地制宜地調整農業結構。陝西省的“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被稱為中國農業科技的“硅谷”。“楊凌模式”代表着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我國科技興農的必經之路。

91、我國的工業 煤炭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煤炭工業的分佈與煤炭資源的分佈相一致。石油和天然氣工業,主要集中在東北鬆遼石油基地,華北及環海油氣產區,四川天然氣基地和新疆石油基地以及近海大陸架油田。電力工業,我國的電力工業主要有水電和火電兩種形式,其中以火電為主。鋼鐵工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標誌。石油化學工業也有所發展。我國主要的工業部門可以劃分為重工業和輕工業兩大類。重工業是以生產生產資料為主的工業,輕工業是以生產生活資料為主的工業。

92、工業的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要求佈局在技術發達、知識密集、人才聚集的地域。北京、上海已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地區。我國在工業發展方面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是與經濟發達國家的工業水平相比,在現代化技術、經營管理、人均產量等方面,差距還很明顯。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居世界各國之首。當務之急,首先要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支持和促進老工業基地改造和結構調整,形成新的優勢產業和基地;其次是要大力發展以電子信息、電氣裝備、生物製藥、新材料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

93、交通運輸 從運輸價格上看,空運,陸運其次,水運最低。從速度來看,飛機最快,火車汽車次之,船舶最慢。從運量來看,火車,輪船,汽車次之,飛機最小。鐵路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

地理經緯度知識怎麼記 篇四

1、表達方法:

經緯度的表達方法——”十六字準則:緯度在前,經度在後,數字在前,符號在後“

例:北京(40°N,116°E)

桐城(31°N,117°E)

2、規律:朝什麼方向數值越來越大,就是什麼度數。

朝北數值越來越大,就是北緯度。朝南越來越大,就是南緯度。

朝東數值越來越大,就是東經度。朝西越來越大,就是西經度。

3、推論:沿着地球自轉方向,東經度變大,西經度變小。(注意:反過來用亦成立)

4、計算:

算經度——地方時計算——東加西減,15度1小時,1度4分鐘。

算緯度——①正午太陽高度公式計算;

②緯差法:在太陽直射點的同側,兩地緯差相差多少度,

正午太陽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推論:與直射點緯差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陽高度就與90°相差

多少度。

③北極星的仰角=當地地理緯度。

5、分界:

緯度二分界:南北半球劃分;高中低緯度劃分。(注意:赤道不屬於南北半球)

經度二分界:東西經度劃分;東西半球劃分。

國中地理會考複習提綱整理 篇五

地震

地震是地殼在內、外營力作用下,集聚的構造應力突然釋放,產生震動彈性波,從震源向四周傳播引起的地面顫動。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產生地震,如大隕石衝擊地面(隕石衝擊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由於地下深處巖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於火山作用,如巖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由於地下巖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佈的石灰巖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國中地理會考複習提綱整理 篇六

黃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義。前已述及,黃赤交角是地軸進動的成因之一;它還是視太陽日長度週年變化的主要原因。

黃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變化和五帶區分的根本原因。

⒈地球自轉產生的赤道面與地球公轉產生的黃道面之間的夾角為黃赤交角。由於地球公轉時斜着身子,地軸與黃道面的夾角(66°34′)基本不變,地軸的空間指向(指向北極星附近)基本不變,故黃赤交角(目前23°26′)也基本不變。

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到達的最北界線是23°26′N,即北迴歸線;最南界線到23°26′S,即南迴歸線,也就是太陽直射點在 23°26′S~23°26′N作週年往返移動。因此地表獲得熱量隨時間和空間發生變化。這樣的變化用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時間和空間變化來。假設黃赤交角變大,那麼太陽的直射點的位置也會相應變動,直射點會超過現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23°26′),導致熱帶變大。極線(66°34′)就會擴大,因此地表獲得熱量隨時間和空間發生變化。從而使寒帶範圍增大。既然極地範圍的增大,那麼極晝的範圍也會相應增大。

⒉在地球上某個特定地點,根據太陽的具體位置所確定的時刻,稱為“地方時”。不同經度的地方時是不一樣的。

而區時是以每15°經度間隔劃分為一個時區,以每個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平太陽時為本時區的區時,比如北京與天津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很近,但地方時是不一樣的,北京的時間要比天津的晚。但為了方便兩地都會統一採用東八時區的區時即我們所説的北京時間。

⒊地球上每15°經度範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的“中央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直到180°經線,在每條中央經線東西兩側各 7.5°範圍內的所有地點,一律使用該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準時刻。

⒋算出中央經線的作用很多,就拿時間來説,算出中央經線就可以推算出所在時區。

總結:“區時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使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為時區的劃分使每個時區之間只相差一小時,所以時區差就等於時差了。

地理經緯度看圖解建議 篇七

方法一:

1、介紹:

一般的地圖上,橫緯豎經,經線連接南北兩極,緯度是與赤道平行的閉合線圈。經度最高180°,緯度最高90° 2、經度:

經度在劃分的時候,先以穿過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經線定為0°經線,也稱為本初子午線。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因此所有的經度中,除了0°和180°經線後不用加東經或者西經外,其他的經度後一定要加上E或者W來表示經度。無論東經還是西經,越靠近本初子午線,度數越小,因此在東經地區,越往東度數越大;而在西經地區,越往東度數越小。

3、緯度:

緯度的劃分以赤道為0°,赤道以南為南緯,赤道以北為北緯,南北極點分別為南北緯90°(所以,緯度中只有赤道0°後面不用加南北緯,其他都必須加上N或者S)。同樣,緯度中越靠近赤道度數越低。因此,在北半球越往北度數越大,而在南半球越往北度數越小。

4、作用:

利用經緯度判斷方向 北緯度增大的方向為北,減小的方向為南;南緯度增大的方向為南,減小的方向為北。 東經度增大的方向為東,減小的方向為西;西經度增大的方向為西,減小的方向為東。 兩點不在同一經線或緯線圈,靠近北極點的在北,靠近南極點的在南。

方法二:

地理的經緯度,一般會標註東經西經南緯北緯。但某些圖中,只會標註數字而沒有具體的南北緯/東西經。

對於緯度,如果越往北數字越大,那麼為北緯;這一數字在0-90之間。0°即為赤道;與之相反,越往被數字越小,那麼為南緯。

對於經度的判斷,首先,如果經度越往東數字越大,那麼為東經,這一數字在0-180之間;與之相反,如果越往東數字越小,那麼為西經,這裏可以想象一下把地球的正面給轉到對立的一面,這樣會感覺比較彆扭,但應當還是可以想象的。在看經度很重要的一點還有就是0°經線和180°經線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東半球指的是西經20°向東到東經160°。

國中地理複習提綱 篇八

第一節、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1、區域劃分的原因:根據不同的需要來劃分,一個地區可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同一類型的區域,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

2、區域的類型:自然區域(熱帶、長江三角洲等)、經濟區域(工業區等)、行政區域

3、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其中季風區大致包括四大地理區域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非季風區大致包括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北方地區:

一、位置範圍: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肅、寧夏的東南部,江蘇、安徽兩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面積20%;人口40%,漢族佔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多的有:東北的滿族、朝鮮族;寧夏、甘肅的回族;

植被和果樹:東北天然森林、温帶水果;礦產資源:鐵;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蘋果、葡萄、梨、桃、杏、柿;

二、生態環境及治理

脆弱的生態環境:由於長期的墾植開荒、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嚴重(東北:黑土流失;華北:旱、澇、鹼、風沙威脅;黃土高原:黃土裸露,溝壑縱橫);

東北平原: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重建生態家園;華北平原: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營造農田林網,改善土壤,減輕災害;黃土高原:植樹種樹,退耕還林,退林還牧,發展生態農業;

南方地區:

一、位置範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面積佔25%;人口占55%,漢族佔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有30多個,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佈在廣西、雲、貴、川、渝、湘、瓊等省區。人數較多的有: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林果(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養蠶-蠶絲的主要產區;海南島、雷州半島、雲南南部是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

主要水果:兩廣、閩、台勝產甘蔗;南部沿海地區出產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桂圓等水果;海南島出產椰子;礦產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豐富;

二、生態環境及治理

1、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是我國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加固堤壩;疏浚水道;重點限期

治理污染源。

2、紅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環境下發育而成的,含鐵、成風較多,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粘重,

是我國南方的低產土壤之一,需要改良:增施有機肥料、補充熟石灰等以改變土壤的酸性,種植茶

樹、油樹、杉樹、馬尾松等耐酸性經濟林木以抑制土壤的粘性。

國中地理複習提綱 篇九

1、我國地形的特徵:地形複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對農業生產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有利影響:①複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副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②山區森林、草地、旅遊、礦產等資源豐富,不利影響:耕地資源不足,不利於發展種植業;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不利於農產品等山區資源外運。

2、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徵: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佈。我國地勢的特徵的有利影響是:一方面有利於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促進農業發展;另一方面使我國的江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經濟聯繫,有利於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和內陸地區的大開發。第三,我國的大型水電站往往建在高一級階梯與低一級階梯交界處,這是因為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利資源豐富。

3、三級階梯界線的山脈: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線:崑崙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峯山。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階梯包括: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第二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第三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掌握:課本

4、五種基本類型都有,山地佔1/3,山區(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嶇高原部分)佔2/3

5、我國的主要山脈:

⑴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最東列是台灣山脈,其主峯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國東部峯。

⑵東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列是崑崙山-秦嶺;最南列是南嶺。

[注意]秦嶺是劃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南北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有着巨大的差異。

⑶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山脈喜馬拉雅山,其主峯珠穆朗瑪峯海拔8844.43米,為世界山峯,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注意]橫斷山脈是由許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它們由北向南地勢逐漸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間,極大地阻礙了東西交通。

6、我國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連綿、冰川廣佈,“遠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態的寫照。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我國被稱為“日光城”的地方是拉薩。內蒙古高原是我國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蕩,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原野。黃土高原呈現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溝壑縱橫的狀態。雲貴高原喀斯特地形,地面崎嶇,石灰巖廣佈。我國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面積的盆地,盆地內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面積的沙漠。準噶爾盆地緯度位置最北,柴達木盆地在青海省西北部,是一個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地,有“聚寶盆”之稱。四川盆地號稱“紫色盆地”,成都平原“天府之國”。我國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的平原。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水鄉”“魚米之鄉”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