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家美文(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47K

名家美文(新版多篇)

名家美文摘抄 篇一

“吳小姐,不是我無理取鬧,但我的不幸,唉,都算是你造成的。”

演講會後,有一位少婦模樣的女子走過來,對我這麼説。一時之間,我有些恍惚……不會吧,我跟她的不幸有什麼關係呢?怔忡了幾秒鐘之後,我開始懷疑眼前這個模樣端莊的少婦精神上有問題。但是,除了眉宇之間的淡淡愁容之外,怎麼看她的眼神都與常人無異。

“你的不幸與我有什麼關係呢?”我決定問到底。

“是這樣的,我先生是你的讀者,他……本來是上班族,忽然有一天,他辭了職,説他要追求自己的夢想,要跟你一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的人生。”

“結果呢?”

她説:“到現在為止,他已經失業兩年了,本來還積極開發自己的興趣,會去上攝影、素描課程等,後來也沒看他上出什麼心得、培養出什麼專長來,也看不出他的夢想到底在哪裏。現在,我只看見他每天上網和網友聊天,約喝下午茶,唱KTV,動不動混到三更半夜……家裏的經濟只靠我支撐。我也是個明理的人,一説他,又怕傷了他大男人的自尊心,或者成為阻礙他夢想的殺手。我想他這樣下去,只能跟社會與家人之間脱節得愈來愈嚴重,我該怎麼辦?”説完,又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她的困境還真棘手,在她歎氣的那一剎那間,沉重的罪惡感壓在我身上。我想,我不是完全沒錯。

我常在簽名時寫上“有夢就追”四個字。對我來説,有夢就追,及時地追,是我的生活態度。我總希望,在人生有限的時光中,我們的缺憾可以少一點,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可以多一點。錯只錯在我對“有夢就追”這幾個字,解釋得不夠多。“有夢就追”,在實行上有它的複雜性,特別是在夢想與麪包衝突的時候。

追求夢想,總是能讓一顆心發亮。然而夢想與麪包之間,自古以來常有些矛盾存在。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真心追求自己的夢想,願意少賺點錢,多折點腰,我們也都有佩服之情。比如,曾經當過電子新貴的工程師或捧着鐵飯碗的上班族,決心離開待遇優厚但不再讓他們快樂的環境,去當攝影師、導遊,甚至開一家自己想開的咖啡廳。

我也認識幾個很會畫畫的朋友,本來在待遇不錯的報社、廣告公司工作,後來都決定離開上班族的軌道,回去當畫家。(人生感悟)這時,我絕不會用“畫畫是不能當飯吃的”來潑他們冷水,也都會祝福他們:“有夢就追。”事實證明,他們都能用自己的'天分畫出一番天地來。

我不認為夢想與麪包一定相違背,本來只想追求夢想,但後來以夢想贏得麪包的人,大有人在。

當然,有時候我們是在和現實賭 博,總還得靠點運氣。運氣不好的,可能像凡?高,生前連一張畫都賣不掉,憂鬱而終。

不,凡?高不算是運氣不好的。他好歹還有身後名,而且是響響亮亮的身後名,這可不是每個藝術創作者都能享有的好牌位。還有數不清的畫家,一樣用了一輩子力氣來畫畫,生前潦倒,死後也沒在藝術史上佔個小位子,根本被徹底地遺忘。

追夢的本身是個賭博,但也不是單純的賭博。你的才華愈高、想法愈周全、技術愈無懈可擊、經驗愈豐富、付出的努力愈多,或者人緣愈好,贏的機率就愈大。

每個人勝出的機率並不一樣。

值不值得?就只有自己能判斷了。贏了,通常還得感激許多懂得賞識自己的人,而輸了,則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怨天尤人。無論如何,我肯定人們追求夢想的決心,因為我們這一輩子,總該做些自己覺得值得的事,儘管旁人也許會發出一些名之為“關心”的雜音來阻礙追夢者的意志,但自己的人生總得自己負責。問題在於,到底你追尋的是夢,是理想,還是隻是白日夢?

我不是沒有潑過別人冷水,因為每個人情況不同。

“你認為我應該辭職做個專業作家嗎?”曾有位銀行職員這麼問我,“我想在家裏寫寫稿子就好,印書就好像在印鈔票,比我現在在銀行當過路財神好。”

“你立志從事寫作多少年?開始寫了嗎?”我問。

“我現在太忙了,我打算辭職才開始寫,”他説,“我以前作文寫得還不錯,被老師稱讚過。”

“我想,你最好考慮考慮,”我忍不住説了,“因為,不像你想象這麼簡單。”我欽佩那些“肯定自己的夢想後決定辭職”的追夢人,卻很怕那些“辭了職才想試探自己的夢想”的妄想者。後者因為想得太簡單、做事太草率,實行夢想的可能性實在太小了。

如果真的熱愛寫作,不必等辭職才寫。等辭職才寫或等辭職才想學某項專長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是在找藉口脱離某個人生關卡,並不是真心追夢。這樣的人,夢想失落後只會變成憤世嫉俗;花太多時間憤世嫉俗的下場,就是一事無成。

字人人會寫,所以大家會覺得寫作比較容易。這麼打比方更好懂:我們總不可能因為夢想當小提琴家,辭職後才開始學小提琴吧。

那位轉任攝影師還算成功的電子新貴,在他每年領鉅額紅利時,攝影作品早有獨特風格。變成畫家的朋友,在當上班族時,本來就畫得一手好畫。

成功開設咖啡廳或餐廳的轉業者,也都不是在開店前才學經營須知、才上烹飪班惡補的。他們早已花了經年累月的時間考察和嘗試,像神農氏嘗百草一樣的兢兢業業。沒有任何成功追求夢想的人,是在“一念之間”成功的。

一念之間以前,不知已經累積了多少智慧與能力。多數人一下班回家,在看電視、睡覺、打電話聊天的時候,這些真正的追夢人為了日後有源頭活水喝,還在花力氣為自己掘井呢。我們只算計到他成功後可以得到多少麪包,卻粗心地忽略了他們滴下的汗水。

總有人以為,辭職才能追夢,握在手頭的麪包好像變成阻礙自己夢想的絆腳石。

我從不認為,辭職才能追夢,全心全意才能培養專長。以我自己當例子吧:其實我從沒有想變成專業作家,多年來我一直有一份可以支付生活的工作。這是因為過去常有長輩勸我“作家不能當飯吃”,所以我決定,即使靠寫作換不了任何麪包,我也一樣會寫下去,至於為了要養活自己,得有一份固定薪水才行。

到現在我還是認為,不靠寫作謀生,就不需要搖尾巴討好任何人,我才能真正地暢所欲言,寫出我心中真實的聲音。

追夢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必須逐漸建立的生活習慣,也是一種“活在當下”的感覺。誰説你要放棄一切才能追夢?也別再怨夢想與麪包兩相礙,其實,阻礙你追求夢想的,不是你手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麪包,而是自己的惰性。

名家美文摘抄 篇二

梁實秋

李白句:“燕山雪華大如席”。這話靠不住,詩人誇張,猶“白髮三千丈”之類。據科學的報導,雪花的結成視當時當地的氣温狀況而異,最大者直徑三至四時。大如席,豈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個人蓋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災。雨雪霏霏,像空中撒鹽,像柳絮飛舞,緩緩然下,真是有趣,沒有人不喜歡。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聽説誰厭惡雪。就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愛斯基摩人也還利用雪塊砌成圓頂小屋,住進去暖和得很。

一片雪花含有無數的結晶,一粒結晶又有好多好多的面,每個面都反射着光,所以雪才顯着那樣的潔白。我年輕時候聽説從前有烹雪論茗的故事,一時好奇,便到院裏就新降的積雪掬起表面的一層,放在瓶裏融成水,煮沸,走七步,用小宜興壺,沏大紅袍,倒在小茶盅裏,細細品啜之,舉起喝乾了的杯子就鼻端猛嗅三兩下——我一點也不覺得兩腋生風,反而覺得舌本閒強。我再檢視那剩餘的雪水,好像有用礬打的必要!空氣污染,雪亦不能保持其清白。有一年,我在汴洛道上行役,途中車壞,時值大雪,前不巴村後不着店,飢腸轆轆,乃就路邊草棚買食,主人饗我以掛麪,我大喜過望。但煮麪無水,主人取洗臉盆,舀路旁積雪,以混沌沌的雪水下面。雖説飢者易為食,這樣的清湯掛麪也不是頂容易下嚥的。從此我對於雪,覺得只可遠觀,不可褻玩。蘇武飢吞氈渴飲雪,那另當別論。

雪的可愛處在於它的廣被大地,覆蓋一切,沒有差別。冬夜擁被而眠,覺寒氣襲人,蜷縮不敢動,凌晨張開眼皮,窗櫺窗簾隙處有強光閃映大異往日,起來推窗一看,——啊!白茫茫一片銀世界。竹枝松葉頂着一堆堆的白雪,杈芽老樹也都鑲了銀邊。朱門與蓬户同樣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欄玉砌與甕牖桑樞沒有差別待遇。地面上的坑穴窪溜,冰面上的枯枝斷梗,路面上的殘芻敗屑,全都罩在天公拋下的一件鶴氅之下。雪就是這樣的大公無私,裝點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蕪穢,雖不能遮掩太久。

雪最有益於人之處是在農事方面,我們靠天吃飯,自古以來就看上天的臉色,“天上同雲,雨雪雰雰。……既沾既足,生我百般。”俗語所説“瑞雪兆豐年”,即今冬積雪,明年將豐之謂。不必“天大雪,至於牛目”,盈尺就可成為足夠的宿澤。還有人説雪宜麥而闢蝗,因為蝗遺子於地,雪深一尺則入地一丈,連蟲害都包治了。我自己也有過一點類似的經驗,堂前有芍藥兩欄,書房檐下有玉簪一畦,冬日幾場大雪掃積起來,堆在花欄花圃上面,不僅可以使花根保暖,而且來春雪融成了天然的潤溉,大地回蘇的時候果然新苗怒發,長得十分茁壯,花團錦簇。我當時覺得比堆雪人更有意義。

據説有一位梟雄吟過一首詠雪的詩:“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出門一啊喝,天下大一統。”俗話説“官大好吟詩”,何況一位梟雄在夤緣際會躊躇滿志的時候?這首詩不是沒有一點巧思,只是趣味粗獷得可笑,這大概與出身與氣質有關。相傳法國皇帝路易十四寫了一首三節聊韻詩,自鳴得意,徵求詩人批評家布窪婁的意見,布窪婁説:“陛下無所不能,陛下欲做一首歪詩,果然做成功了。”我們這位梟雄的詠雪,也應該算是很出色的一首歪詩。

結語:以上是小編推薦名家關於雪的美文的內容。一冬的雪花在婉轉中盤旋,了無痕跡,不着邊際。是聖物就不會輕易染上塵垢,即使要落,也要落得傾國傾城。看那畫中的天空,飄落的一片片雪花其實是人世間最美好的邂逅。美麗的雪花,是整個冬季送來的最浪漫的禮物。它的到來給冬天增添了生機和活力,陰沉沉的冬天從鬱悶中走了出來,出脱得靚麗清新,大地在寒風摧枯納朽之後,披上了白茫茫的銀裝,似乎是脱胎換骨後,安靜得像熟睡的嬰兒,包裹在襁褓之中。氣温這時會更加寒冷,而人們的心中卻充滿了美麗的夢境和無限的遐想,日子離明媚的陽光已經不遠了。

名家美文摘抄 篇三

在重慶足足呆了六年半,差不多天天都在詛咒重慶,人人都在詛咒重慶,到了今天好些人要離開重慶了,重慶似乎又值得留戀起來。

我們詛咒重慶的崎嶇,高低不平,一天不知道要爬幾次坡,下幾次坎,真是該死。然而沉心一想,中國的都市裏面還有象重慶這樣,更能表示出人力的偉大的嗎?完全靠人力把一簇山陵鏟成了一座相當近代化的都市。這首先就值得我們把來作為精神上的鼓勵。逼得你不能不走路,逼得你不能不流點小汗,這於你的身體鍛鍊上,怕至少有了些超乎自學的效能吧?

我們詛咒重慶的霧,一年之中有半年見不到太陽,對於紫外線的享受真是一件無可償補的缺陷。是的,這霧真是可惡!不過,恐怕還是精神上的霧罩得我們更厲害些,因而增加了我們對於“霧重慶”的憎恨吧。假使沒有那種霧上的霧,重慶的霧實在有值得人讚美的地方。戰時盡了消極防空的責任且不用説,你請在霧中看看四面的江山勝景吧。那實在是有形容不出的美妙。不是江南不是塞北,而是真真正正的重慶。

我們詛咒重慶的炎熱,重慶沒有春天,霧季一過便是火熱地獄。熱,熱,熱,似乎超過了熱帶地方的熱。頭被熱得發昏了,腦漿似乎都在沸騰。真的嗎?零點有那樣厲害嗎?為什麼不曾聽説有人熱死?過細想起來,這重慶的大陸性的炎熱,實是熱得乾脆,一點都不講價錢,説熱就是熱。這倒是反市儈主義的重慶精神,應該以百分之百的熱誠來加以讚揚的。

廣柑那麼多,蔬菜那麼豐富,東西南北四郊都有温泉,水陸空的交通四通八達,假使人人都有點相當的自由,不受限制的自由,這麼好的一座重慶,真可以稱為地上天堂了。

當然,重慶也有它特別令人討厭的地方,它有那些比老鼠更多的特種老鼠。那些傢伙在今後一段相當時期內,恐怕還要更加跳梁吧。假如滄白堂和較場口的石子沒有再落到自己身上的份時,想到重慶的戰友們,誰能不對於重慶更加留戀?

名家美文摘抄 篇四

我一直覺得我跟上海這座城市很有緣分。

剛出校門,就莫名其妙的來到了上海,在這座城市曾一度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於是出逃,回到武漢。我以為回去後,生活會容易很多,至少有家人,有同學,有夥伴,不用一個人這麼孤單。可是現實卻是,在武漢我完全找不到生活的節奏,我與身邊所有的人和環境都格格不入,整個人處於一片混亂中。後來我才意識到,我的思想,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經無形中全方位的受到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影響,而且我認可這些影響都是積極向上的,並且想要將這樣一種狀態維持下去。繼續留在武漢的話,這種狀態不可能維持。

花了幾年時間養成的積極的生活態度,在家裏幾個月就會消磨殆盡。我想回上海,可是沒有人支持我,畢竟我沒有學歷,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能力,更沒有做大事的魄力,真的很難在這人才濟濟的城市立足。在我糾結不知所措的時候,原上海的公司出現一些變動,領導希望我能回來。我很期待,又很害怕,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永遠記得領導在跟我聯繫的時候跟我説,“我沒辦法保證你回來上海後,就一定能過得很好,以後也一定會有一個人悄悄抹眼淚的時候,但這是一個機會。”後來我重新回到了上海。那天臨走前,我依然很糾結,跟爸爸兩個人在家裏吃完早飯,我問他,我到底要不要回上海,爸爸説:“你自己的事,自己做決定。”於是我拖着行李去了火車站…

很多人説我愛笑,這應該是媽媽遺傳給我的最好的基因。也有人説我性格很好,我不知道這話是不是出於真心,但這是我聽到的最讓我開心的評價,畢竟曾經的我自卑到走路都是低着頭的,別人一句話一個表情都會讓我胡思亂想很長時間。現在的我不想要去討好任何人,也不會輕易的被其他人左右我的生活。

我知道我有一些固執,但是我希望我可以保留這份固執,因為我對人對事都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我已經不想要去想很遠的事,這個時代發展節奏太快,不知道明天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我並不想要去感謝我過往的所有經歷,因為有些事情並不是因為我自己的過錯而造成,但卻又不得不承擔後果。那些經歷都已刻到骨子裏,融入血液中,我能做的就是接受這一切,繼續熱愛生活,畢竟未來還很長…

經典名家文刊美文500字 篇五

書,幼時就進入了我的世界,在我的心裏它又有趣有又神祕。

幼時,我擁有不少書了,但是,認字不多的我想想都知道了,我不會看書呀!小小的我不知道書有多少樂趣,所以我每天睡覺前都鬧着媽媽講故事給我聽,而聽故事的那段時間我認為是一天裏最美好的時光了。當媽媽沒有空時,總會給我看一本圖畫書打發我,開始,我只會看花花綠綠的圖畫,看到圖片的故事、説明,我都不會看。有一次,我還在讀中班,聽了媽媽講的七色花的故事後,竟然下定決心找到那神奇美麗餓七色花,害羞的我竟然不怕同學的嘲笑走進了花朵盛開的草地裏,一朵一朵花的慢慢查看。一邊找一邊想我的願望。

在我尋找的過程中,最讓我欣喜若狂的就是我找到了一朵三色花,黃,紅,橙這三種顏色和它好配呀!我好開心,小心翼翼的把它摘了下來,帶着這朵漂亮的花兒給嘲笑我的同學看,他們都驚奇的看着“三色花”。書,讓我的童年充滿歡樂終於,我上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了……我會看書了,隨着年齡的增長,慢慢地我喜歡上了童話故事,小説,作文書等有文字的書。童話故事把我帶進了白雪公主,小白兔,灰姑娘的世界裏,當看到他們戰勝邪惡獲得幸福時,我會高興的歡呼雀躍。

書原來這麼有趣呀!我在書的世界加快了腳步!書,就像一塊大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着我。每次只要我得到了一本新書,我就會迫不及待地想把它一次看完。看見書,我就像渴極了的人看見甘泉,餓極了的人看見乾糧似的。我盡情地在書海中遨遊,汲取裏面的營養。

名家美文摘抄 篇六

人們以為世界複雜而用複雜之心去對待一切,人們以為自己平庸,而將新奇的目光瞄準了所有天才。

殊不知,從那時起,人們忽略了每個平凡人都能力所能及的一件事—為自己喝彩。

失意的時候便為自己喝彩,喝個倒彩,就像蘇軾在遭貶的時候寫的《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亂彈衰草小池塘。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然而面對痛苦,他有他的誓言,將痛苦吸收,化解為一種悲憤的力量,吟一首詩為自己喝彩,將身心榮譽大自然中,所以蘇軾能夠從痛苦步入輝煌。

雖然我們的失意與蘇軾的失意不可等同,但我們可以像他那樣將痛苦吸收化解,説的嚴重一些化悲痛為力量。

當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你就為自己鼓勵,為自己喝彩,這也是為自己堅持,善待自己。

得意的時候為自己喝彩,為自己成功所付出的代價喝彩。

成功不是腳踏兩隻船的事情。

有些人犧牲了假期,在別人遊玩的時候刻苦學習;舞者和名模在別人喝午茶的時候進修,走進健身房維護身材;全球最大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錯過了女兒從出生到十四歲的成長期,是一個失職的父親,大廢寢忘食地埋首於各種財務報表中,卻是一個盡職的資金管理人。

在人生的風雨中,我們總要有永遠不區服的毅力,才能邁向成功。

戰勝自我的時候為自己喝彩。

當你克服了自己的心裏障礙,確立了自己的奮鬥目標,拋棄自卑,摒棄惰性,一往無前地執着追求時,其結果終究會大獲全勝。

亮出自我的時候為自己喝彩,好比在跑道上,“第一步”的領先很可能意味着最終的勝利。

老師提問時,是否敢呼應;別人注意到你時,你是否能習慣;所以決定你一生成敗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敢”。

為朝氣喝彩,為韶華喝彩,為生命喝彩,為通向成功點燃的動力之火喝彩,最終我們共同高呼——為自己喝彩!

世界因我而精彩!

必讀名家經典美文 篇七

《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

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裏,也似乎有把傘撐着。

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

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裏風裏,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這樣子的台北悽悽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着雨的。

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裏來的。

不過那—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萬山,千傘萬傘。

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捲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

不能撲進她懷裏,被她的裙邊掃一掃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這樣想時,嚴寒裏竟有一點温暖的感覺了。

這樣想時,他希望這些狹長的巷子永遠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門街到廈門街,而是金門到廈門。

他是廈門人,至少是廣義的廈門人,二十年來,不住在廈門,住在廈門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過説到廣義,他同樣也是廣義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兒,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時代了。

再過半個月就是清明。

安東尼奧尼的鏡頭搖過去,搖過去又搖過來。

殘山剩水猶如是,皇天后土猶如是。

紜紜黔首、紛紛黎民從北到南猶如是。

那裏面是中國嗎?那裏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

然則他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裏呢?

在報紙的頭條標題裏嗎?還是香港的謠言裏?還是傅聰的黑鍵白鍵馬恩聰的跳弓撥絃?還是安東尼奧尼的鏡底勒馬洲的望中?還是呢,故宮博物院的壁頭和玻璃櫃內,京戲的鑼鼓聲中太白和東坡的韻裏?

杏花,春雨,江南。

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裏面。

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

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

太初有字,於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託。

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淅瀝瀝,一切雲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麼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滿足?翻開一部《辭源》或《辭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萬化,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霜雪雲霞,駭人的雷電霹雹,展露的無非是神的好脾氣與壞脾氣,氣象台百讀不厭門外漢百思不解的百科全書。

聽聽,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

雨是女性,應該最富於感性。

雨氣空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出草和樹林之後特有的淡淡

土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的蝸牛的腥氣吧,畢竟是驚蟄了啊。

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蠕,也許是植物的潛意識和夢緊,那腥氣。

第三次去美國,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兩年。

美國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乾旱,天,藍似安格羅薩克遜人的眼睛,地,紅如印第安人的肌膚,雲,卻是罕見的白鳥,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峯上,很少飄雲牽霧。

一來高,二來幹,三來森林線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國詩詞裏“蕩胸生層雲”或是“商略黃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難睹的景象。

落基山嶺之勝,在石,在雪。

那些奇巖怪石,相疊互倚,砌一場驚心動魄的雕塑展覽,給太陽和千里的風看。

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

不過要領略“白雲回望合,青露入看無”的境界,仍須來中國。

台灣濕度很高,最饒雲氣氛題雨意迷離的情調。

兩度夜宿溪頭,樹香沁鼻,宵寒襲肘,枕着潤碧濕翠蒼蒼交疊的山影和萬綴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樣睡去。

山中一夜飽雨,次晨醒來,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靜中,衝着隔夜的寒氣,踏着滿地的斷柯折枝和仍在流瀉的細股雨水,一徑探入森林的祕密,曲曲彎彎,步上山去。

溪頭溪頭的山,樹密霧濃,蓊鬱的水氣從谷底冉冉升起,時稠時稀,蒸騰多姿,幻化無定,只能從霧破雲開的空處,窺見乍現即隱的一峯半塹,要縱覽全貌,幾乎是不可能的。

至少上山兩次,只能在白茫茫裏和溪頭諸峯玩捉迷藏的遊戲。

回到台北,世人問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問,故作神祕之外,實際的印象,也無非山在虛無之間罷了。

雲絛煙繞,山隱水迢的中國風景,由來予人宋畫的韻味。

那天下也許是趙家的天下,那山水卻是米家的山水。

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筆像中國的山水,還是中國的山水上只像宋畫,恐怕是誰也説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親,更可以聽。

聽聽那冷雨。

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颱風暴雨,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

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淒涼,悽清,悽楚,於今在島上回味,則在悽楚之外,再籠上一層悽迷了,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

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

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

三打白頭聽雨的僧廬下,這更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裏,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十年前,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雨打在樹上和瓦上,韻律都清脆可聽。

尤其是鏗鏗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樂,屬於中國。

王禹的黃岡,破如椽的大竹為屋瓦。

據説住在竹樓上面,急雨聲如瀑布,密雪聲比碎玉,而無論鼓琴,詠詩,下棋,投壺,共鳴的效果都特別好。

名家美文摘抄 篇八

人活着就得做事情。

古今中外,無一人活着而居然可以不做什麼事情,連嬰兒也不例外。吮奶便是嬰兒所做的事情,不許他做他便哭鬧不休,許他做了他便乖而安靜。廣論之,連蚊子也要做事:吸血;連蚯蚓也要做事:鑽地。

一個人一生所做之事,可以從許多方面來歸納——比如善事惡事、好事壞事、雅事俗事、大事小事……等等。

世上一切人之一生所做的事情,也可用更簡單的方式加以區分,那就是無外乎——願意做的、必須做的、不願意做的。

細細想來,古今中外,一生僅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即不願意做的事情可以一概不做的人,極少極少。大約,根本沒有過吧?從前的國王皇帝們還要上朝議政呢,那不見得是他們天天都願意做的事。

有些人卻一生都在做着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比如他或她的職業絕不是自己願意的,但若改變卻千難萬難,“難於上青天”。不説古代,不論外國,僅在中國,僅在二十幾年前,這樣一些終生無奈的人比比皆是。

而我們大多數人的一生,其實只不過都在整日做着自己們必須做的事情。日復一日,漸漸地,我們對我們那麼願意做,曾特別嚮往去做的事情漠然了。甚至,再連想也不去想了。彷彿我們的頭腦之中對那些曾特別嚮往去做的事情,從未也沒產生過試圖一做的慾念似的。即使那些事情做起來並不需要什麼望洋興歎的資格和資本。日復一日地,漸漸地,我們變成了一些生命流程僅僅被必須做的,雜七雜八的事情注入得滿滿的人。我們只祈禱我們千萬別被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黏住了。果而如此,我們則已謝天謝地,大覺幸運了。甚至會覺得順順當當地過了挺好的一生。

我想,這乃是所謂人生的真相之一吧?一生僅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凡不願意做的事情可以一概不做的人,我們就不必太羨慕了吧!衰老、生病、死亡,這些事任誰都是躲不過的。生病就得住院,住院就得接受治療。治療不僅是醫生的事情,也是需要病人配合着做的事情。某些治療的漫長階段比某些病本身更痛苦。於是人最不願意做的事情,一下子成了自己必須做的事情。到後來為了生命,最不願做的事情不但變成了必須做的事情,而且變成了最願做好的事情。倒是惟恐別人們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進而不願意在自己的努力配合之下盡職盡責了。

我們也不説道那些一生被自己不願做的事情牢牢黏住、百般無奈的人了吧!他們也未必註定了全沒他們的幸運。比如他們中有人一聽做胃鏡檢查這件事就臉色大變,竟幸運地有一副從未疼過的胃,一生連粒胃藥也沒吃過。比如他們中有人一聽動手術就心驚膽戰,竟幸運地一生也沒躺上過手術枱。比如他們中有人最怕死得艱難,竟幸運地死得很安詳,一點兒痛苦也沒經受。忽然地就死了。或死在熟睡之中。有的死前還哼着歌洗了人生的最後一次熱水澡,且換上了一套新的睡衣……

我們還是能瞭解一下我們自己,亦即這世界上大多數人的人生真相吧!

我們必須做的事情,首先是那些意味着我們人生支點的事情。我們一旦連這些事情也不做,或做得不努力,我們的人生就失去了穩定性,甚而不能延續下去。比如我們每人總得有一份工作,總得有一份收入。於是有單位的人總得天天上班,自由職業者不能太隨性,該勤奮之時就得自己要求自己孜孜不倦。這世界上極少數的人之所以是幸運的,幸運就幸運在——必須做的事情恰也同時是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大多數人無此幸運。大多數人有了一份工作有了一份收入就已然不錯。在就業機會競爭激烈的時代,縱然非是自己願意做的事情,也得當成一種低質量的幸運來看待。即使打算擺脱,也無不掂量再三,思前慮後,猶猶豫豫。

因為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我們整日必須做的事情,往往不僅關乎着我們自己的人生,也關乎着種種的責任和義務。比如父母對子女的;夫妻雙方的;長子長女對弟弟妹妹的……這些責任和義務,使那些我們尋常之人整日必須做的事情具有了超乎於願意不願意之上的性質,並遂之具有了特殊的意義。這一種特殊的意義,縱然不比那些我們願意做的事情對於我們自己更快樂,也比那些事情顯得更值得。

我們做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有時恰恰是為了因而有朝一日可以無憂無慮地做我們願意做的事情。普遍的規律也大抵如此。一些人勤勤懇懇地做他們必須做的事情,數年如一日,甚至十幾年二十幾年如一日,人生終於柳暗花明,終於得以有條件去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了。其條件當然首先是自己為自己創造的。這當然得有這樣的前提——自己所願意做的事情,自己一直惦記在心,一直嚮往着去做,一直並沒泯滅了念頭……

我們做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有時恰恰不是為了因而有朝一日可以無憂無慮地做我們願意做的事情。我們往往已看得分明,我們願意做的事情,並不由於我們將我們必須做的事做得多麼努力做得多麼無可指責而離我們近了;相反,卻日復一日地,漸漸地離我們遠了,成了註定與我們的人生錯過的事情。不管我們一直怎樣惦記在心,一直怎樣嚮往着去做。但我們卻仍那麼努力那麼無可指責地做着我們必須做的事情。為了什麼呢?為了下一代。為了下一代得以最大程度地做他們和她們願意做的事。為了他們和她們願意做的事不再完全被動地與自己的人生眼睜睜錯過。為了他們和她們,具有最大的人生能動性,不被那些自己們根本不願意做的事黏住。進而具有最大的人生能動性,使自己必須做的事與自己願意做的事協調地相一致起來,起碼部分地相一致起來,起碼不重蹈自己

人生的覆轍,因了整日陷於必須做的事而徹底斷送了試圖一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的條件和機會。

社會是賴於上一代如此這般的犧牲精神而進步的。

下一代人也是賴於上一代人如此這般的犧牲精神而大受其益的。

有些父母為什麼寧肯自己堅持着去幹體力難支的繁重勞動,或退休以後也還要無怨無悔地去做份收入極低微的工作呢?為了子女們能夠接受高等教育,能夠從而使子女們的人生順利地靠近他們願意做的事情。

“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句話,在這一點上,實在是應該改成“可敬天下父母心”的。而子女們倘竟不能理解此點,則實在是可悲可歎啊。

最令人同情的是這樣一些人——他們終於像放下沉重的十字架一樣,擺脱了自己必須做甚而不願意做卻做了幾乎整整一生的事情;終於有一天長舒一口氣自己對自己説——現在,我可要去做我願意做的事情了。那事情也許只不過是回老家看看,或到某地去旅遊,甚或,只不過是坐一次飛機,乘一次海船……而死神卻突然來牽他或她的手了……

所以,我對出身貧寒的青年們進一言,倘有了能力,先不必只一件件去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要想一想,自己怎麼就有了這樣的能力?完全靠的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做了哪些犧牲?並且要及時地問:爸爸媽媽,你們一生最願意做的事情是些什麼事情?咱們現在就做那樣的事情!為了你們心裏的那一份長久的期望!……

我的一位當了經理的青年朋友就這樣問過自己的父母,在今年的春節前——而他的父母吞吞吐吐説出來的卻是,他們想離開城市重温幾天小時候的農村生活。

當兒子的大為詫異:那我帶着公司員工去過幾次農村了,到農村玩過幾次,你們怎麼不提出來呢?

父母道:我們兩個老人,慢慢騰騰地,跟了去還不拖累你玩不快活呀!

當兒子的不禁默想,進而戚然。

春節期間,他堅決地回絕了一切應酬,是陪父母在京郊農村度過的……

我們憧憬的理想社會是這樣的:

僅僅為了生存而被自己根本不願做的事情牢牢黏住一生的人越來越少;每一個人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必須做的事情,只要自己願意的事情不脱離實際,終將有機會滿足一下或間接滿足一下自己的“願意”。

據我分析,大多數人們願意做的事情,其實還都是一些不失自知之明的事情。

時代畢竟進步了。

標誌之一也是——活得不失自知之明的人越來越多而非越來越少了。

儘管我們大多數人依然還都在做着我們整日必須做的事情,但這些事情隨着時代的進步,與我們的人生的關係已變得越來越靈活,越來越寬鬆,使我們開始有相對自主的時間和精力顧及我們願意做的事情,不使成為泡影。

重要的倒是,我們自己是否還像從前那麼全憑這一種慣性活着……

名家美文摘抄 篇九

我常以“人就這麼一輩子”這句話來告誡自己並勸説朋友。這七個字,説來容易,聽來簡單,想起來卻很深沉;它使我在怯懦時變得勇敢,驕矜時變得謙虛,頹廢時變得積極,痛苦時變得歡愉,對任何事情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稱它為“當頭喝棒”七字箴言“。

人不就這麼一輩子嗎?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輩子,春發夏榮秋收冬藏,看來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暫的一輩子。每當我為俗務勞形的時候,想到那七個字,便想起李白春夜宴桃李園記中”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句子,而在哀時光之須臾,感萬物之行修中,把周遭的俗務拋開,將眼前的爭逐看淡。我常想世間的勞苦憂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不能消受的,不也馱過這短短几十年就煙消雲散了嗎?若是如此,又有什麼好解不開的呢?

人不就這麼一輩子嗎?短短數十寒暑,剛起跑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輩子;今天過去,明天還不知道屬不屬於自己的一輩子;此刻過去便再也追不回來的一輩子,白了的發便再難黑起來,脱了的牙便再難生出來,錯了的事便已經錯了,傷了的心便再難康復的一輩子;一個不容我們從頭再活一次,即使再往回過一天一分一秒的一輩子。想到這兒,我就不得不隨着東坡而歎:”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我便不得不隨陳子昂而哭:”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我便不得不努力抓住眼前的每一刻每一瞬,以我渺小的生命,有限的時間,多看看這美好的世界,多留些生命的足跡。

人就這麼一輩子,想到這句話,如果我是英雄,便要創造更偉大的功業。如果我是學者,便要求取更高的學問。如果我愛什麼人,便要大膽的告訴。因為今日過去便不再來了,這一輩子過去,便什麼都消逝了。一本書未讀一句話未講,便再也沒機會了。這可珍貴的一輩子,我必須要好好把握它!

人就這麼一輩子,想到這句話,如果我是烈士,便能視死難如鴻毛;如果我是宗教家,便能視此生為虛幻;如果我為情苦惱,便能將愛拋到九霄雲外。小小的一輩子算什麼,就算擁有全世界,明朝不也得和盤交出來嗎?這短暫的一輩子,實在無足道啊!

人就這麼一輩子,你可以積極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面對它。看不開時想想它,以求釋然吧!精神頹廢時想想它,以求振作吧!憤怒時想想它,以求平息吧!不滿時想想它,以求感恩吧!因為不管怎樣,你很幸運地擁有這一輩子,不能白來這一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