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家經典美文(2(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75K

名家經典美文(2(多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美文吧,下面是本站的小編為您帶來的名家經典美文(2(7篇),您的肯定與分享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名家經典美文 篇一

余光中

假如我有九條命,就好了。

一條命,就可以專門應付現實的生活。

苦命的丹麥王子説過:既有肉身,就註定要承受與生俱來的千般驚擾。

現代人最煩的一件事,莫過於辦手續;辦手續最煩的一面莫過於填表格。

表格愈大愈好填,但要整理和收存,卻愈小愈方便。

表格是機關發的,當然力求其小,於是申請人得在四根牙籤就塞滿了的細長格子裏,填下自己的地址。

許多人的地址都是節外生枝,街外有巷,巷中有弄,門牌還有幾號之幾,不知怎麼填得進去。

這時填表人真希望自己是神,能把須彌納入芥子,或者只要在格中填上兩個字:“天堂”。

一張表填完,又來一張,上面還有密密麻麻的各條説明,必須皺眉細閲。

至於照片、印章,以及各種證件的號碼,更是缺一不可。

於是半條命已去了,剩下的半條勉強可以用來回信和開會,假如你找得到相關的來信,受得了鄰座的煙燻。

一條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親和岳母。

父親年逾九十,右眼失明,左眼不清。

他原是最外傾好動的人,喜歡與鄉親契闊談宴,現在卻坐困在半昧不明的寂寞世界裏,出不得門,只能追憶冥隔了二十七年的亡妻,懷念分散在外地的子媳和孫女。

岳母也已過了八十,五年前斷腿至今,步履不再穩便,卻能勉力以蹣跚之身,照顧旁邊的朦朧之人。

她原是我的姨母,家母亡故以來,她便遷來同住,主持失去了主婦之家的瑣務,對我的殷殷照拂,情如半母,使我常常感念天無絕人之路,我失去了母親,神卻再補我一個。

一條命,用來做丈夫和爸爸。

世界上大概很少全職的丈夫,男人忙於外務,做這件事不過是兼差。

女人做妻子,往往卻是專職。

女人填表,可以自稱“主婦”(housewife),卻從未見過男人自稱“主夫”(househusband)。

一個人有好太太,必定是天意,這樣的神恩應該細加體會,切勿視為當然。

我覺得自己做丈夫比做爸爸要稱職一點,原因正是有個好太太。

做母親的既然那麼能幹而又負責,做父親的也就樂得“垂拱而治”了。

所以我家實行的是總理制,我只是合照上那位儼然的元首。

四個女兒天各一方,負責通信、打電話的是母親,做父親的總是在忙別的事情,只在心底默默懷念着她們。

一條命,用來做朋友。

中國的“舊男人”做丈夫雖然只是兼職,但是做起朋友來卻是專任。

妻子如果成全丈夫,讓他仗義疏財,去做一個漂亮的朋友,“江湖人稱小孟嘗”,便能贏得賢名。

這種有友無妻的作風,“新男人”當然不取。

不過新男人也不能遺世獨立,不交朋友。

要表現得“夠朋友”,就得有閒、有錢,才能近悦遠來。

窮忙的人怎敢放手去交遊?我不算太窮,卻窮於時間,在“夠朋友”上面只敢維持低姿態,大半僅是應戰。

跟身邊的朋友打完消耗戰,再無餘力和遠方的朋友隔海越洲,維持龐大的通訊網了。

演成近交而不遠攻的局面,雖雲目光如豆,卻也由於鞭長莫及。

一條命,用來讀書。

世界上的書太多了,古人的書尚未讀通三卷兩帙,今人的書又洶湧而來,將人淹沒。

誰要是能把朋友題贈的大著通通讀完,在斯文圈裏就稱得上是聖人了。

有人讀書,是縱情任性地亂讀,只讀自己喜歡的書,也能成為名士。

有人呢是苦心孤詣地精讀,只讀名門正派的書,立志成為通儒。

我呢,論狂放不敢做名士,論修養不夠做通儒,有點不上不下。

要是我不寫作,就可以規規矩矩地治學;或者不教書,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讀書。

假如有一條命專供讀書,當然就無所謂了。

書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隨便。

老師考學生,畢竟範圍有限,題目有形。

學生考老師,往往無限又無形。

上課之前要備課,下課之後要閲卷,這一切都還有限。

倒是在教室以外和學生閒談問答之間,更能發揮“人師”之功,在“教”外施“化”。

常言“名師出高徒”,未必盡然。

老師太有名了,便忙於外務,席不暇暖,怎能即之也温?倒是有一些老師“博學而無所成名”,能經常與學生接觸,產生實效。

另一條命應該完全用來寫作。

台灣的作家極少是專業,大半另有正職。

我的正職是教書,幸而所教與所寫頗有相通之處,不至於互相排斥。

以前在台灣,我日間教英文,夜間寫中文,頗能並行不悖。

後來在香港,我日間教三十年代文學,夜間寫八十年代文學,也可以各行其是。

不過藝術是需要全神投入的活動,沒有一位兼職然而認真的藝術家不把藝術放在主位。

魯本斯任荷蘭駐西班牙大使,每天下午在御花園裏作畫。

一位侍臣在園中走過,説道:“喲,外交家有時也畫幾張畫消遣呢。”魯本斯答道:“錯了,藝術家有時為了消遣,也辦點外交。”陸游詩云:“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萬不一施。

空回英概入筆墨,生民清廟非唐詩。

向令天開太宗業,馬周遇合非公誰?後世但作詩人看,使我撫幾空嗟諮。”陸游認為杜甫之才應立功,而不應僅僅立言,看法和魯本斯正好相反。

我贊成魯本斯的看法,認為立言已足自豪。

魯本斯所以傳後,是由於他的藝術,不是他的外交。

一條命,專門用來旅行。

我認為沒有人不喜歡到處去看看:多看他人,多閲他鄉,不但可以認識世界,亦可以認識自己。

有人旅行是乘豪華郵輪,謝靈運再世大概也會如此。

有人揹負行囊,翻山越嶺。

有人騎自行車環遊天下。

這些都令我羨慕。

我所優為的,卻是駕車長征,去看天涯海角。

我的太太比我更愛旅行,所以夫妻兩人正好互作旅伴,這一點只怕徐霞客也要豔羨。

不過徐霞客是大旅行家、大探險家,我們,只是淺遊而已。

最後還剩一條命,用來從從容容地過日子,看花開花謝,人往人來,並不特別要追求什麼,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名家美文摘抄 篇二

你一生只選擇一種姿勢——站立。

狂風襲來的時候,你不肯倒下;大雪壓頂的日子,你不肯屈服;洪水肆虐的瞬間,你不肯俯首;刀斧臨頭的黃昏,你不肯折腰。一棵樹,在歲月的長河中,書寫一段英雄的人生。

茫茫大漠,一棵樹站起來,是一座豐碑;巍巍青山,千萬棵樹站起來,是一座長城;悠悠河岸,所有的樹站起來,是一條蛟龍;青春的樹,在時代的浪潮裏,歌唱着永恆的真誠。

站着,給大地一片綠蔭;站着,給江河一滴清純;站着,給生命一聲問候;站着,給城市一縷温馨。不計榮辱,不計得失,一生的站立,只為報答泥土的養育之恩,只為證明生命堅如磐石的精神。

人,與樹站在一起,就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更是一種撼天動地的奇蹟!

名家美文摘抄 篇三

《杜鵑》

郭沫若

杜鵑,敝同鄉的魂,在文學上所佔的地位,恐怕任何鳥都比不上。

我們一提起杜鵑,心頭眼底便好像有説不盡的詩意。

它本身不用説,已經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時又被認為薄命的佳人,憂國的志士;聲是滿腹鄉思,血是遍山躑躅;可憐,哀惋,純潔,至誠……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了愛的象徵。這愛的象徵似乎已經成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這種感情還超越了民族的範圍,東方諸國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鵑在文學上所佔的地位,並不亞於中國。

然而,這實在是名實不符的一個最大的例證。

杜鵑是一種灰黑色的鳥,毛羽並不美,它的習性專橫而殘忍。

杜鵑是不營巢的,也不孵卵哺雛。到了生殖季節,產卵在鶯巢中,讓鶯替它孵卵哺雛。雛鵑比雛鶯大,到將長成時,甚且比母鶯還大。鵑雛孵化出來之後,每將鶯雛擠出巢外,任它啼飢號寒而死,它自己獨霸着母鶯的哺育。鶯受鵑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還大的鵑雛;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淚的情景。

想到了這些實際,便覺得杜鵑這種鳥大可以作為欺世盜名者的標本了。然而,杜鵑不能任其咎。杜鵑就只是杜鵑,它並不曾要求人把它認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鶯也相差不遠,全憑主觀意象而不顧實際,這樣的例證多的是。

名家美文 篇四

假如時光倒流,我能做什麼。

找你沒説的卻想要的。

假如我不放手,你多年以後,

會怪我恨我或感動。

我在想,最悲傷的是不是就像現在。

可是我竟然一點兒也不覺得悲傷。

不是Bye,而是Good-bye。

——有時候你挺可愛的。

——是麼?

——嗯。

——那有時候你挺可恨的。

——什麼時候?

——較真的時候。

如果可以選擇回到過去或者跳至將來。

如果生命中仍然不停歇出現這樣那樣的轉機,這樣那樣的你,

這樣那樣的簡單漂亮,和這樣那樣義無返顧的深情。

但現實只剩亂糟的被我弄亂的一切。

並自以為是漫不經心瀟瀟灑灑走掉。

好幾次對這個空白的窗口,寫了很多的話。

最後都在轉念之中,一字一字全部退回。

收拾好行李,連説再見都覺得多餘了。

聽同樣的音樂,看不同的世界。

此刻多難過,代表曾經多幸福。

偶爾想起來,只願時光倒流。

我在電話裏面大哭的聲音震得世界都崩塌了。

你只能坐着聽着給不了安慰。

好吧好吧時間都倒回去吧。

我喜歡你在雲端時腹肌隆起的樣子。

喜歡你寫給我的每一個字。

原諒我又在天亮才睡。

原諒我抽很多煙吃很少東西。

原諒我幼稚不切實際。

即便是原諒一切我又如何原諒你。

就算原諒了你。

我也不會原諒自己。

──我有沒有跟你説過我愛你。

──沒有。

──我愛你。

──仍然?

──一直。

我保證抽完最後這支煙就去睡。

我保證,我都保證。

經典名家文刊美文600字 篇五

最愛風景,不是滿院桃花,一眼灼人,而是飛蝶環繞在路邊小花的恬靜。

最愛風景,不是百萬煙花照亮夜空,而是小扇輕撲流螢的自在。

最愛風景,不是崇山峻嶺綿延不絕,而是水中陸地觀羣鴨戲水的歡樂。

我最愛的風景,是那熟悉的故鄉。

最愛故鄉瀰漫稻香的空氣,一望無垠的黃澄澄的稻田總是帶給人們無盡的喜悦。而記憶中最深刻的片段,便是年幼的我跑在鄉間小路上,看着農民伯伯頂着烈日,一步一個腳印,揮灑着汗水,在田間勞作。我站在樹陰下,喝着沁人心脾的井水。他堅實的臂膀彷彿是一座山,在綠色的海洋之中,移動,沉默是對未來無限的嚮往。我最愛這拋灑汗水的樸實,它讓我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最愛故鄉恬靜的夜空。躺在房頂上,數着總也數不完的星星。有時,羣星閃耀夜空,鄰居家的小狗也會將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對望着深藍色的天空。有時天空中孤月照水,還有繁星滿天,卻也不覺寂寞,因為螢火蟲會在耳邊親吻我的臉頰,讓夜不漫長。我最愛這撫摸夜風的自在,因為它讓我徹底擺脱了城市夜晚的不安與喧囂。

最愛故鄉滿山遍野的小花,雖然叫不出名字,但有蝴蝶飛舞,蜜蜂辛勤工作,這座美麗的花園好不熱鬧。這裏有我童年美好的回憶,與同伴們玩老鷹捉小雞,最後每人都能得到姐姐精心編制的花環。她在那一刻,顯得格外的美麗優雅。我最愛這蹦蹦跳跳的天真爛漫,它讓我明白生活原來可以如此簡單。

記憶中最美好的畫面,編織成這串串令人回味的風景。她的美,我永遠不會忘記。她是我心最愛的風景,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樸實的人兒,她帶給我無限的希望。

名家美文摘抄 篇六

石縫間倔強的生命,常使我感動得潸然淚下。

是那不定的風把那無人採擷的種子撒落到海角天涯。當它們不能再找到泥土,它們便把最後一線生的希望寄託在這一線石縫裏。儘管它們也能從陽光中分享到温暖,從雨水裏得到濕潤,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土壤卻要自己去尋找。它們面對着的現實該是多麼嚴峻。

於是,大自然出現了驚人的奇蹟,不毛的石縫間叢生出倔強的生命。

或者就是一簇一簇無名的野草,春綠秋黃,歲歲枯榮。它們沒有條件生長寬闊的葉子,因為他們尋找不到足以使草葉變得肥厚的營養,它們有的只是三兩片長長的細瘦的薄葉,那細微的葉脈告知你生存該是多麼艱難;更有的,它們就在一簇一簇瘦葉下又自己生長出根鬚,只為了少向母體吮吸一點乳汁,便自去尋找那不易被覺察到的石縫。這就是生命。如果這是一種本能,那麼它正説明生命的本能是多麼尊貴,生命有權自認為輝煌壯麗,生機竟是這樣地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團一團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們的莖葉裏湧動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漿汁,它們的根鬚在春天被人們挖去作野菜。而石縫間的蒲公英,卻遠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長得那樣茁壯。它們因山風的兇狂而不能長成高高的軀幹,它們因山石的貧瘠而不能擁有眾多的葉片,它們的莖顯得堅韌而蒼老,它們的葉因枯萎而失卻光澤;只有它們的根竟似那柔韌而又強固的筋條,似那柔中有剛的藤蔓,深埋在石縫間狹隘的間隙裏;它們已經不能再去為人們做佐餐的鮮嫩的野菜,卻默默地為攀登山路的人準備了一個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這樣地被環境規定着,又被環境改變着,適者生存的規律儘管無情,但一切的適者都是戰勝環境的強者,生命現象告訴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縫間只有這些小花小草,也許還只能引起人們的哀憐;而最為令人讚歎的,就在那石巖的縫隙間,還生長着參天的松柏,雄偉蒼勁,巍峨挺拔。它們使高山有了靈氣,使一切的生命在它們的面前顯得蒼白遜色。它們的軀幹就是這樣頑強地從石縫間生長出來,扭曲地、旋轉地,每一寸樹衣上都結痂着傷疤。向上,向上,向上是多麼地艱難。每生長一寸都要經過幾度寒暑,幾度春秋。然而它們終於長成了高樹,伸展開了繁茂的枝幹,團簇着永不凋落的針葉。它們聳立在懸崖斷壁上,聳立在高山峻嶺的峯巔,只有那盤結在石崖上的樹根在無聲地向你述説,它們的生長是一次多麼艱苦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細如草蛇的樹根,盤根錯節,從一個石縫間扎進去,又從另一個石縫間鑽出來,於是沿着無情的青石,它們延伸過去,像犀利的鷹爪抓住了它棲身的巖石。有時,一株松柏,它的根鬚竟要爬滿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纜繩緊緊地縛住,由此,它們才能迎擊狂風暴雨的侵襲,它們才終於在不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為自己佔有了一片天地。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於去石縫間尋求立足的天地,那麼,世界上就會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為永遠的死寂,飛鳥無處棲身,一切借花草樹木賴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絕跡,那裏便會淪為永無開化之日的永遠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貪戀於黑黝黝的沃土,它們又如何完備自己駕馭環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變得愈加堅強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試想,那石縫間的野草,一旦將它們的草子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們一定會比未經過風雨考驗的嬌嫩的種子具有更為旺盛的生機,長得更顯繁茂;試想,那石縫間的蒲公英,一旦它們的種子,撐着團團的絮傘,隨風飄向濕潤的鄉野,它們一定會比其他的花卉生長得茁壯,更能經暑耐寒;至於那頑強的松柏,它本來就是生命的崇高體現,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徵,它給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樣。

願一切生命不致因飄落在石縫間而期期艾艾。願一切生命都敢於去尋求最艱苦的環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才能錘鍊自己,成長自己,直到最後完成自己,昇華自己。

石縫間頑強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學的,又是哲學的,是生物學和哲學的統一。它又是美學的;作為一種美學現象,它展現給你的不僅是裝點荒山禿嶺的層層葱綠,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壯麗的心靈世界。

石縫間頑強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撼人們心靈的情感力量,它使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星球變得神奇輝煌。華安上國小第一天,我和他手牽着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國小。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裏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丫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鈎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名家美文摘抄 篇七

“吳小姐,不是我無理取鬧,但我的不幸,唉,都算是你造成的。”

演講會後,有一位少婦模樣的女子走過來,對我這麼説。一時之間,我有些恍惚……不會吧,我跟她的不幸有什麼關係呢?怔忡了幾秒鐘之後,我開始懷疑眼前這個模樣端莊的少婦精神上有問題。但是,除了眉宇之間的淡淡愁容之外,怎麼看她的眼神都與常人無異。

“你的不幸與我有什麼關係呢?”我決定問到底。

“是這樣的,我先生是你的讀者,他……本來是上班族,忽然有一天,他辭了職,説他要追求自己的夢想,要跟你一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的人生。”

“結果呢?”

她説:“到現在為止,他已經失業兩年了,本來還積極開發自己的興趣,會去上攝影、素描課程等,後來也沒看他上出什麼心得、培養出什麼專長來,也看不出他的夢想到底在哪裏。現在,我只看見他每天上網和網友聊天,約喝下午茶,唱KTV,動不動混到三更半夜……家裏的經濟只靠我支撐。我也是個明理的人,一説他,又怕傷了他大男人的自尊心,或者成為阻礙他夢想的殺手。我想他這樣下去,只能跟社會與家人之間脱節得愈來愈嚴重,我該怎麼辦?”説完,又重重地歎了一口氣。

她的困境還真棘手,在她歎氣的那一剎那間,沉重的罪惡感壓在我身上。我想,我不是完全沒錯。

我常在簽名時寫上“有夢就追”四個字。對我來説,有夢就追,及時地追,是我的生活態度。我總希望,在人生有限的時光中,我們的缺憾可以少一點,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可以多一點。錯只錯在我對“有夢就追”這幾個字,解釋得不夠多。“有夢就追”,在實行上有它的複雜性,特別是在夢想與麪包衝突的時候。

追求夢想,總是能讓一顆心發亮。然而夢想與麪包之間,自古以來常有些矛盾存在。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真心追求自己的夢想,願意少賺點錢,多折點腰,我們也都有佩服之情。比如,曾經當過電子新貴的工程師或捧着鐵飯碗的上班族,決心離開待遇優厚但不再讓他們快樂的環境,去當攝影師、導遊,甚至開一家自己想開的咖啡廳。

我也認識幾個很會畫畫的朋友,本來在待遇不錯的報社、廣告公司工作,後來都決定離開上班族的軌道,回去當畫家。(人生感悟)這時,我絕不會用“畫畫是不能當飯吃的”來潑他們冷水,也都會祝福他們:“有夢就追。”事實證明,他們都能用自己的'天分畫出一番天地來。

我不認為夢想與麪包一定相違背,本來只想追求夢想,但後來以夢想贏得麪包的人,大有人在。

當然,有時候我們是在和現實賭博,總還得靠點運氣。運氣不好的,可能像凡?高,生前連一張畫都賣不掉,憂鬱而終。

不,凡?高不算是運氣不好的。他好歹還有身後名,而且是響響亮亮的身後名,這可不是每個藝術創作者都能享有的好牌位。還有數不清的畫家,一樣用了一輩子力氣來畫畫,生前潦倒,死後也沒在藝術史上佔個小位子,根本被徹底地遺忘。

追夢的本身是個賭博,但也不是單純的賭博。你的才華愈高、想法愈周全、技術愈無懈可擊、經驗愈豐富、付出的努力愈多,或者人緣愈好,贏的機率就愈大。

每個人勝出的機率並不一樣。

值不值得?就只有自己能判斷了。贏了,通常還得感激許多懂得賞識自己的人,而輸了,則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怨天尤人。無論如何,我肯定人們追求夢想的決心,因為我們這一輩子,總該做些自己覺得值得的事,儘管旁人也許會發出一些名之為“關心”的雜音來阻礙追夢者的意志,但自己的人生總得自己負責。問題在於,到底你追尋的是夢,是理想,還是隻是白日夢?

我不是沒有潑過別人冷水,因為每個人情況不同。

“你認為我應該辭職做個專業作家嗎?”曾有位銀行職員這麼問我,“我想在家裏寫寫稿子就好,印書就好像在印鈔票,比我現在在銀行當過路財神好。”

“你立志從事寫作多少年?開始寫了嗎?”我問。

“我現在太忙了,我打算辭職才開始寫,”他説,“我以前作文寫得還不錯,被老師稱讚過。”

“我想,你最好考慮考慮,”我忍不住説了,“因為,不像你想象這麼簡單。”我欽佩那些“肯定自己的夢想後決定辭職”的追夢人,卻很怕那些“辭了職才想試探自己的夢想”的妄想者。後者因為想得太簡單、做事太草率,實行夢想的可能性實在太小了。

如果真的熱愛寫作,不必等辭職才寫。等辭職才寫或等辭職才想學某項專長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是在找藉口脱離某個人生關卡,並不是真心追夢。這樣的人,夢想失落後只會變成憤世嫉俗;花太多時間憤世嫉俗的下場,就是一事無成。

字人人會寫,所以大家會覺得寫作比較容易。這麼打比方更好懂:我們總不可能因為夢想當小提琴家,辭職後才開始學小提琴吧。

那位轉任攝影師還算成功的電子新貴,在他每年領鉅額紅利時,攝影作品早有獨特風格。變成畫家的朋友,在當上班族時,本來就畫得一手好畫。

成功開設咖啡廳或餐廳的轉業者,也都不是在開店前才學經營須知、才上烹飪班惡補的。他們早已花了經年累月的時間考察和嘗試,像神農氏嘗百草一樣的兢兢業業。沒有任何成功追求夢想的人,是在“一念之間”成功的。

一念之間以前,不知已經累積了多少智慧與能力。多數人一下班回家,在看電視、睡覺、打電話聊天的時候,這些真正的追夢人為了日後有源頭活水喝,還在花力氣為自己掘井呢。我們只算計到他成功後可以得到多少麪包,卻粗心地忽略了他們滴下的汗水。

總有人以為,辭職才能追夢,握在手頭的麪包好像變成阻礙自己夢想的絆腳石。

我從不認為,辭職才能追夢,全心全意才能培養專長。以我自己當例子吧:其實我從沒有想變成專業作家,多年來我一直有一份可以支付生活的工作。這是因為過去常有長輩勸我“作家不能當飯吃”,所以我決定,即使靠寫作換不了任何麪包,我也一樣會寫下去,至於為了要養活自己,得有一份固定薪水才行。

到現在我還是認為,不靠寫作謀生,就不需要搖尾巴討好任何人,我才能真正地暢所欲言,寫出我心中真實的聲音。

追夢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必須逐漸建立的生活習慣,也是一種“活在當下”的感覺。誰説你要放棄一切才能追夢?也別再怨夢想與麪包兩相礙,其實,阻礙你追求夢想的,不是你手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麪包,而是自己的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