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家勵志美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4W

名家勵志美文精品多篇

名家勵志美文【3】你怎麼知道人家早下班了 篇一

作者:劉墉(台灣著名畫家、作家劉墉)

有一陣子我在台北的辦公室非常忙,經常加班到晚上七八點鐘。

有一天晚上,將近八點了,我發現有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似乎是可以合作的,就叫助理撥電話過去。

我助理一笑,説:“劉老師,你知道現在幾點了嗎?人家早下班了。”

我問她:“你怎麼知道人家早下班了?”

助理説:“當然了,現在都八點了,只有我們還在加班。”

我又問她:“既然我們能加班為什麼別人不能加班?”然後堅持叫她撥電話。

電話居然通了,我喜出望外,先幽默地説:“真不簡單,你們還上班哪!”

對方也很幽默地説:“是啊,你如果不認為我還上班,怎麼可能打電話過來呢,你不也在上班嗎?”

結果我們發現雙方都是很拼命,很講求效率的,接着談合作,居然兩三下就談成了。

再説個故事,有一天我一個人在辦公室寫稿子,突然電話響了,接起來,是個學生打來的,想邀請我到他的學校演講。

因為被打斷了寫作的文思,我有些不高興,問他:“你知道現在幾點鐘了嗎?你怎麼會想到我還在辦公室呢?”

學生説:“因為白天打電話您的祕書都説您不在,我就試試晚上,説不定走運,您會在。

果然找到您了。”

結果我因為那陣子忙,本來已經不接任何演講了,這學生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了我,我居然答應了。

我提這兩個打電話的故事,是要説世界上能夠異軍突起,有了不小成就的,往往是那些“明知不可而為之的”人。

所以西方有句諺語——“最大的冒險,是不敢冒險。

”許多人失敗不是敗在他沒有能力,沒經驗,而是常敗在他不敢嘗試。

再舉個真實的例子,有一天我跟一對夫妻去吃日本料理。

丈夫説他要喝咖啡,還沒有問服務生,太太已經笑了:“老公,你是吃日本料理,人家只有茶不會有咖啡的。”

丈夫反問太太:“你不問你怎麼知道呢?説不定就有。”

接着,把服務生叫過來問,果然人家有咖啡,而且很快就端上來了。

那太太挺尷尬,問服務員:“奇怪了,我記得不久前到你們這兒來吃飯,我要喝咖啡,你們説只有茶沒咖啡,為什麼今天有了呢?”

那服務生説了:“就因為上次您問咖啡,我們沒有,想到可能有些客人需要,所以立刻就進了一套煮咖啡的機器。”

這件事兒給我很大的啟發,那個丈夫是“明知八成沒有,還要問”,太太是“想必沒有認為不必問”,餐廳是“既然客人有需要,就不能固執的堅持日本料理不賣咖啡”,那不正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最好的例子嗎?

這又讓我想起一本美食書上談到的真實故事。

有個公司以重金招聘兩位創意人才,從幾百位應徵者當中,精選了四個人,每個人都有非常好的學術背景跟專業經驗,讓這公司的老闆很為難。

決定再跟這四個人吃飯,聊聊天,感受一下哪兩個比較適合。

四個人都點了牛排。

沒多久,牛排端上來了,其中兩個人先撒了點鹽,才開始吃。

另兩個則先吃了一口,才拿起鹽罐撒了一些鹽,就從這個撒鹽的動作,老闆決定了他要的人。

各位猜是哪兩個?是牛排上來沒吃先撒鹽的,還是嘗一口才撒鹽的?

答案是後者。

正如老闆後來説的,如果你沒怎麼吃,怎麼能武斷地認為一定不夠鹹?就算你十回有八回吃到的牛排都要加鹽,你也應該先試一下。

我要的是有創意的人,是能在沒有機會中找機會,在絕望中找希望的人,而不是自以為是,獨斷獨行的人。

同樣的道理,我們今天回到打電話的主題,如果今天老闆叫你,在怎麼想對方都已經下班的時候打電話過去,你能武斷的説不嗎?

勵志文章5:一萬次的精彩 篇二

電影《戰狼》中,冷鋒(吳京飾)那快如閃電的後腳跟上膛,一槍擊斃敵方狙擊手的瀟灑身姿成為影片的一大亮點。後腳跟上膛的射擊技能是廣州軍區特戰旅劉連長首創的動作,為我國特種部隊必須掌握的技能。

吳京在拍攝期間,決定把這個動作用到影片中,於是向劇組提出這個想法。劇組成員經過仔細調查,發現這個動作即使特種兵至少也需要練習一萬次才能完成,普通人根本做不到。劇組否決了吳京的想法。

但吳京不想放棄,他一邊正常拍攝,私下裏向劉連長請教。劉連長一開始不理睬吳京。後腳跟上膛是實戰技能,不是花拳繡腿,他壓根不相信吳京能完成這個動作。被拒絕的吳京沒有泄氣,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拜訪劉連長,反覆解釋他拍攝《戰狼》,是為了體現中國特種兵的硬漢形象,怎麼能沒有中國特種兵的獨創技能呢?劉連長被吳京的誠意打動,悉心地指點吳京完成整個動作的要領。

吳京平日和大家一起辛苦地拍攝,一有閒暇,他就偷偷地躲在一邊苦苦練習。過了幾個月後,吳京突然跟劇組提出拍攝他後腳跟上膛一槍擊斃敵方狙擊手的鏡頭。當他一氣呵成行雲流水般完成這個動作後,一個“快準狠”的硬漢形象躍然眾人眼前。劇組的成員都驚呆了,紛紛詢問他是怎麼做到的?吳京笑了笑説:“練習一萬次就做到了。”

正是吳京用這“一萬次精神”,成就了《戰狼》的精彩。

名人勵志故事 篇三

1984年,歷經辛苦的馬雲最後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師範大學外語系———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線還差5分,但恰好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就這樣幸運地上了本科,並憑着滿腔熱情和一身俠氣,當選學生會主席。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結果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譏諷。

在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堅信:只要做下去,務必有前景。他一個人揹着個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翻譯社開始賣禮品、鮮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買賣來維持運轉。

兩年間,馬雲不僅僅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同時還成了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正如馬雲當年所願,海博已經成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譯社。

“我一向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務必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裏老是錢的話,務必不可能賺錢的。”初次下海的經歷,給馬雲留下了深刻的體會。

1994年底,馬雲首次聽説互聯網;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國,首次接觸到互聯網。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馬雲,在朋友的幫忙和介紹下開始認識互聯網。當時網上沒有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出於好奇的馬雲請人做了一個自己翻譯社的網頁,沒想到,3個小時就收到了4封郵件。

敏感的馬雲意識到:互聯網必將改變世界!

隨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發佈。

此時,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馬雲已經是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還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獨行的馬雲揮揮手,放下了在學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時,互聯網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是十分陌生的東西;即使在全球範圍內,互聯網也剛剛開始發展:大洋彼岸,尼葛洛龐帝剛剛寫就《數字化生存》、楊致遠建立雅虎還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教授錢華林剛剛用一根光纖接通美國互聯網,收發了第一封電子郵件。

在這樣的情形下,遠在尚未開通撥號上網業務的杭州,馬雲就已經夢想着要用互聯網來開公司、下海、盈利。這個想法立即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

“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裏糊塗,我也講得糊里糊塗。最後説到底怎樣樣其中23個人説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説你能夠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幹,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幹。”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能夠掉頭;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

時隔多年,回憶起當年力排眾議的情形,馬雲依然為自己的選取而叫好。

1995年4月,馬雲和妻子再加上一個朋友,湊了兩萬塊錢,專門給企業做主頁的“海博網絡”公司就這樣開張了,網站取名“中國黃頁”,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3個月後,臨近杭州的上海正式開通互聯網,馬雲的業務量激增。在各企業紛紛忙着建立自己主頁的時候,馬雲的先見之明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時,製作一張主頁,中英文對照的2000字資料、一張彩照,開價就是2萬元人民幣。不到3年,馬雲就輕簡單鬆賺了500萬元利潤,並在國內打開了知名度。

1997年,在國家外經貿部的邀請下,馬雲帶着自己的創業班子揮師北上,建立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這段經歷對馬雲彌足珍貴。他告訴記者:“在這之前,我只是一個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經貿部的工作經歷,我明白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會了從宏觀上思考問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開闊了宏觀視野的馬雲回到杭州,進行二次創業,他決定介入電子商務領域。

採用什麼模式當時全球互聯網所做的電子商務,基本上是為全球頂尖的15%大企業服務。但馬雲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從最底層的市場滾打過來,深知中小企業的困境。他毅然作出決斷———“棄鯨魚而抓蝦米,放下那15%大企業,只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

“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窮人,那麼互聯網就是窮人的世界。因為大企業有自己專門的信息渠道,有鉅額廣告費,小企業什麼都沒有,他們才是最需要互聯網的人。而我就是要領導窮人起來鬧革命。”馬雲要做的事就是帶給這樣的一個平台,將全球中小企業的進出口信息彙集起來———“中小企業好比沙灘上一顆顆石子,但透過互聯網能夠把一顆顆石子全粘起來。用水泥粘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能夠與大石頭抗衡。而互聯網經濟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這樣,1999年9月,馬雲的阿里巴巴網站橫空出世,立志成為中小企業敲開財富之門的引路人。當時國內正是互聯網熱潮湧動的時刻,但無論是投資商還是公眾,注意力始終放在門户網站上。馬雲在這個時候建立電子商務網站,在國內是一個逆勢而為的舉動,在整個互聯網界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模式,被國際媒體稱為繼雅虎、亞馬遜、易貝之後的第四種互聯網模式。阿里巴巴所採用的獨特B2B模式,即便這天在美國,也難覓一個成功範例。

網站註冊成立一個月後,由高盛牽頭的500萬美元風險資金便立即到賬。馬雲用這筆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從香港和美國引進超多的外部人才。這個時期,也正是馬雲對外宣稱“創業人員只能夠擔任連長及以下的職位,團長級以上全部由MBA擔任”的時候。彼時,12個人的高管團隊中除了馬雲自己,全部來自海外。

1999年底,馬雲以6分鐘的講述獲得有“網絡風向標”之稱的軟銀老總孫正義的賞識。兩人進行了3分鐘的單獨談判後,馬雲獲得了孫正義3500萬美元的投資。軟銀每年理解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

事實證明,無論是高盛還是孫正義,對馬雲的決定都是準確的。在電子商務領域,馬雲顯示了自己的獨特視角和預見性:創業當年,阿里巴巴的會員就到達8.9萬個;2000年到達50萬;在2001年互聯網的嚴冬季節,依然實現了百萬會員的目標,併成為全球首家超過百萬會員的商務網站;目前的會員總數已經超過350萬之巨。

名家勵志的文章 篇四

我崇拜高尚的生命的祕密。我崇拜這生命在降生、成長、戰鬥、傷殘、犧牲時迸濺出的鋼花焰火。我崇拜一個活靈靈的生命在崇山大河,在海洋和大一陸上飄蕩的自一由。

是的,生命就是希望。它飄蕩無定,自一由自在,它使人類中總有一支血脈不甘於失敗,九死不悔地追尋着自己的金牧場。

名人勵志故事 篇五

童年時代,魯迅常跟母親住到紹興鄉下安橋頭外婆家裏,後來又到皇甫莊大舅父家裏寄居。安橋頭、黃甫莊都在紹興昌安門外水鄉,寬狹縱橫的`河流靜靜地流過村邊。魯迅喜歡到鄉下去,他把那裏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嶄新的世界。因為在這裏不僅可以免讀深奧難懂的《四書》、《五經》,還可以同農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網的河上去划船、捉魚、釣蝦,去欣賞帶着點點漁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鵝、牧牛、摘羅漢豆,呼吸清新的空氣……

每逢村子裏演社戲的時候,魯迅就和小夥伴們一起搖船兒來到半個在岸上、半個在湖裏的戲台前面,看武功演員翻筋斗。有時,他還和農民的孩子一起學演戲、扮小鬼。他們在臉上塗上幾筆彩畫,手握一杆杆鋼叉躍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農村,對少年時代的魯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這片自由的天地裏,魯迅不僅學到了許多社會知識和生產知識,還和農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逐漸瞭解了農民勤勞、質樸的性格,同時也看到了舊社會階段壓迫、階級剝削的血淋淋的事實。魯迅和農民的孩子常唸誦的一首漁歌中,就有這樣的悲慘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兩日勿落(兩天不下河打漁),餓得發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兩日勿落,要哭出聲。”這些對魯迅的思想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魯迅知道農民“是畢生受着壓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鳥並不一樣”。

名人勵志故事 篇六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户伯伯的幫忙下,最後見到了真的老虎,透過超多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

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最後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名家勵志美文【2】把快樂種在心裏 篇七

作者:梁實秋(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

天下最快樂的事大概莫過於做皇帝。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至不濟可以生殺予奪,為所欲為。

至於後宮粉黛三千,御膳八珍羅列,更是不在話下。

清乾隆皇帝,“稱八旬之觴,鐫十全之寶”,三下江南,附庸風雅。

那副志得意滿的神情,真是不能不令人興起“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喟。

在窮措大眼裏,九五之尊,樂不可支。

但是試起古今中外的皇帝於地下,問他們一生中是否全是快樂,答案恐怕相當複雜。

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Abder Rahman Ⅲ,960)説過這麼一段話:

我於勝利與和平之中統治全國約五十年,為臣民所愛戴,為敵人所畏懼,為盟友所尊敬。

財富與榮譽,權力與享受,呼之即來,人世間的福祉,從不缺乏。

在這情形之中,我曾勤加計算,我一生中純粹的真正幸福日子,總共僅有十四天。

御宇五十年,僅得十四天真正幸福日子。

我相信他的話,宸謨睿略,日理萬機,很可能不如閒雲野鶴之怡然自得。

於此我又想起從一本英語教科書上讀到一篇寓言。

題目是《一個快樂人的襯衫》。

某國王,端居大內,抑鬱寡歡,雖極耳目聲色之娛,而王終不樂。

左右紛紛獻計,有一位大臣言道:如果在國內找到一位快樂的人,把他的襯衫脱下來,給國王穿上,國王就會快樂。

王韙其言,於是使者四出尋找快樂的人,訪遍了朝廷顯要,朱門豪家,人人都有心事,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都不快樂。

最後找到一位農夫,他耕罷在樹下乘涼,裸着上身,大汗淋漓。

使者問他:“你快樂麼?”農夫説:“我自食其力,無憂無慮!快樂極了!”使者大喜,便索取他的襯衣。

農夫説:“哎呀!我沒有襯衣。”這位農夫頗似我們的禪門之“一絲不掛”。

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説“心本無生因境有”。

總之,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

內心湛然,則無往而不樂。

吃飯睡覺,稀鬆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

大珠《頓悟入道要門論》:“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師曰:‘飢來吃飯,困來即眠。

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

所以不同也。

律師杜口。”可是修行到心無掛礙,卻不是容易事。

我認識一位唯心論的學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綁架,繫於暗室十有餘日,備受侮辱,釋出後他對我説:“意志自由固然不誣,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體自由更為重要。”常聽人説煩惱即菩提,我們凡人遇到煩惱只是深感煩惱,不見菩提。

快樂是在心裏,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

叔本華的哲學是:苦痛乃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福快樂乃消極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

沒有苦痛便是幸福。

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後。

梁任公先生曾説:“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看着一件工作的完成。

”在工作過程之中,有苦惱也有快樂,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願以償”的快樂便是至高無上的幸福了。

有時候,只要把心胸敞開,快樂也會逼人而來。

這個世界,這個人生,有其醜惡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隨處皆是。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鳥跳躍啄食,貓狗飽食酣睡,哪一樣不令人看了覺得快樂?就是在路上,在商店裏,在機關裏,偶爾遇到一張笑容可掬的臉,能不令人快樂半天?有一回我住進醫院裏,僵卧了十幾天,病癒出院,剛邁出大門,陡見日麗中天,陽光普照,照得我睜不開眼,又見市廛熙攘,光怪陸離,我不由得從心裏歡叫起來:“好一個豔麗盛裝的世界!”

“幸遇三杯酒美,況逢一朵花新?”我們應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