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包容的故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3W

關於包容的故事新版多篇

包容的故事 篇一

拿破崙在長期的軍旅中養成了寬容他人的美德。作為全軍統帥,批評士兵的事經常發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氣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顧士兵的情緒。士兵往往對他的批評欣然接受,而且充滿了對他的熱愛與感激之情,這大大增強了他的軍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成為歐洲大陸一支勁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戰鬥中,士兵們都很辛苦。拿破崙夜間巡崗查哨。在巡崗過程中,他發現一名巡崗士兵倚着大樹睡着了。他沒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槍替他站起了崗,大約過了半小時,哨兵從沉睡中醒來,他認出了自己的最高統帥,十分惶恐。

拿破崙卻不惱怒,他和藹地對他説:朋友,這是你的槍,你們艱苦作戰,又走了那麼長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諒解和寬容的,但是目前,一時的疏忽就可能斷送全軍。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會兒,下次一定小心。

拿破崙沒有破口大罵,沒有大聲訓斥,沒有擺出元帥的架子,而是語重心長、和風細雨地批評士兵的錯誤。有這樣大度的元帥,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戰呢?如果拿破崙不寬容士兵,那隻能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識,喪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包容的名人故事 篇二

“她不可能賣得好,我敢打賭,如果超過一百萬本,我把鞋子吃下去。”這是一位脱口秀主持人針對美國總統克林頓的妻子希拉里寫的自傳的辛辣評價。上天往往喜歡捉弄把話説絕的人,希拉里的自傳沒過幾個星期、就暢銷了一百萬本。主持人該品嚐鞋子的味道了。

沒錯,他的確吃鞋子了。不過,鞋子的質地不同尋常,主持人吃下的是總統夫人特意為他定做的鞋子形狀的蛋糕。那味道一定棒極了,因為它裏面加了一種特殊的調料——寬容。

面對主持人的嘲諷,希拉里並沒有給以他猛烈的回擊或等着看他吃鞋子,而是用一種幽默寬容的方武巧妙地化解了這場矛盾。總統夫人因寬容而更加讓人敬佩,蛋糕鞋子因寬容而更加美味可口。

包容的名人故事 篇三

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與寬容的思想滲透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讓它們發揮 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裏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顆糖,説:“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説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説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説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説:“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寬容的智慧:

陶行知先生的四顆糖的故事體現了寬容的魅力,閃耀着教育者的智慧。寬容是一種美好的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寬容,更需要給寬容一個生存的空間,讓寬容“復活”。俗語説:過猶不及,有時候制約太多、束縛太緊,反而不利於發展。

包容的故事 篇四

包容是美德,更是一種智慧。

一部古書裏曾經記載:有一位老禪師,一天晚上在禪院裏散步,發現牆角有一張椅子。禪師心想:這一定是有人不顧寺規,越牆出去遊玩了。老禪師搬開椅子,蹲在原處觀察,沒多久,果然有一個小和尚翻牆而入,在黑暗中踩着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落地的時候,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父,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老禪師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説:“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件衣服。”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後告訴其他的師兄弟。此後,再也沒有人夜裏越牆出去閒逛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往往最能讓人動容。

包容是一種大度,可以容人之長,不去嫉妒;可以容人之過,不計前嫌。一位哲人説過一番耐人尋味的話: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巖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瀚無比!

美國前總統林肯曾作過很恰當的詮釋。林肯對政敵素以包容著稱,後來終於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員説:“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着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多一些包容,多一份愛心,人們的生活中就會多一份友誼,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陽光。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對自己的錯誤不自覺,卻對他人的小小過失不肯原諒,大聲指責,朋友之間甚至因一些不足掛齒的小事反目成仇。事實上,揭發別人的過錯並加以指責,不但很難達到勸人改過的效果,反而會使彼此的溝通受到障礙。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

包容,“包”,就是心境寬廣,具備涵養;“容”,就是以開闊的心胸,原諒別人的過錯。學會包容,要讓自己擁有一顆善良的愛心,戒驕戒躁,遇事冷靜,凡事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

包容的名人故事 篇五

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一個小和尚講故事。這個小和尚對自己的頭腦、學問、智慧還算比較自信。聰明人當然願意和聰明人交流,那確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而遇到學識淺薄、思維混亂、説話纏夾不清的師兄師弟,每每會氣急敗壞,大發脾氣,常常把一句:“你怎麼還不明白?你豬腦袋啊”掛在嘴邊。師父為此批評了他很多次,他嘴上承認錯誤,但一遇到類似情況,仍然忍不住要發脾氣。可是有一天,一次上山打柴的經歷讓他改變了看法。

這一天柴打得特別多,他的心情也很好。回去的路上他累了,就放下柴擔到溪水邊喝點水,洗一把臉。這時“小強”來了。小強是山裏的一隻小猴,經常來這邊玩,也經常碰到上山打柴的小和尚。日子久了,他們就成了好朋友。小和尚洗完想要拿汗巾擦臉,卻發現汗巾還掛在那邊的柴擔上,他也確實是很累了,於是就指着柴擔,示意讓小強替他去拿汗巾。

小強跑過去,從柴擔上抽了一支木柴,給小和尚拿了過來。小和尚覺得很有趣,又讓小強去拿,並用手比劃呈方形,嘴裏説着:“汗巾、汗巾”。小強又去,拿回來的還是木柴。小和尚笑得更開心了,這次他拿一塊石頭丟過去,正好丟到汗巾上,然後指給小強“看到了吧?拿那個汗巾”。小強再去,拿回來的還是木柴,而且還是一幅得意洋洋的表情,好像在説“你看,我多能幹!”看着小強一幅志得意滿的樣子,小和尚笑得前仰後合。

回來以後,小和尚把這件有趣的事告訴了方丈。於是方丈問他:“你跟師弟們講道理,他們聽不明白,你就會發脾氣。可是小強聽不明白,你為什麼反而覺得有趣?”小和尚一愣,回答説:“小強聽不懂是很正常的,因為他是猴。可師弟他們是人,他們不應該聽不懂我説的道理。”

方丈説:“應該?什麼又叫做應該呢?首先每個人天生的悟性不同,悟性好的人,並不是他的功勞;悟性差的人,也不是他的過錯。就算是悟性相同的,後天所處的環境又不一樣。出生在書香門第的人,並不是他的功勞;出生在走卒屠户的人,也不是他的過錯。就算是環境一樣的,能遇到的師父又不一樣。遇到一燈和尚的,未必是他的功勞;遇到酒肉和尚的,未必是他的過錯。人與人有這樣大的差異,你憑什麼就能説誰‘應該能’怎麼樣呢?”

小和尚聽到這裏,低頭不説話了。方丈接着説:“更何況,天道無常,人世無常。今天他比你差,你可以看不起他,明天他若比你強了呢?那時候他再來看不起你,你心裏感受卻又如何?”

小和尚慚愧的説:“師父,我知道我的錯了。”方丈卻搖頭道:“不,其實你最大的錯,卻並不在於此。”小和尚睜大了雙眼問:“那我的錯在哪裏呢?”

方丈説:“錯在你沒有學着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想。”小和尚忽然覺得,自己似乎就要領會到一些什麼東西了,於是連忙磕頭説:“和尚慈悲,求師父教我!”

方丈微笑道:“你仔細想一想,同樣是不能理解你的意思,為什麼你對師弟就會發怒,對小強就會開懷大笑?他們是相同的,而變化的是你自己。所以問題並不出在他們身上,而出在你身上。你不對小強發怒,是因為你是人,他是猴,你比他的智慧高得多,因此你就可以包容他的錯誤。而你師弟他們是人,你也是人,你的智慧跟他們是同一個檔次,因此就包容不了他們的錯誤。如果是佛呢?佛看到你師弟們的錯誤,他會發怒嗎?他當然不會,因為佛的智慧可以包容一切。”

“你最大的錯誤就在於,沒有試着用佛的眼光去觀察世人,用佛的慈悲去憐憫世人,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