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己亥雜詩龔自珍拼音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9W

己亥雜詩龔自珍拼音版【精品多篇】

龔自珍《己亥雜詩》拼音版 篇一

龔自珍《己亥雜詩》拼音版

己亥雜詩

龔自珍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

九 州 生 氣 恃 風 雷 ,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萬 馬 齊 喑 究 可 哀 。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我 勸 天 公 重 抖 擻 ,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

作者背景

龔自珍(1792-1841),一名鞏祚,字(?王+瑟)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進土,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主義思想家,在詩歌創作上也有相當高的成就,詩風瑰麗,有“龔派”之稱。他的詩飽含着憂國憤世的激情和對理想的憧憬,語言恣縱雄奇。

注詞釋義

己亥:道光十九年。

九州:指中國。

生氣:活力,生命力。

萬馬齊喑:比喻當時的中國死氣沉沉。

喑:啞。

究:終究、畢竟。

重抖擻:重新振作、奮發起來。

不拘一格:打破常規,採用多種方式。

降:賜給、給予。這裏有產生、選用的意思。

古詩今譯

九州內生機勃勃要有風雷激盪,萬馬齊喑的沉悶局面實在可哀。我勸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規戒律去選用人才。

名句賞析——“不拘一格降人才。”

這是首借題發揮,極力提倡“更法”,抒發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的詩作。龔自珍生活的時代正當清政府腐敗衰落的'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鋭。詩人用象徵的手法,寫了這首感情激越的詩篇。大自然要保持生氣勃勃的狀態就要有風雷的激盪,如果在死氣沉沉的空氣中則一切都會窒息。同樣,中國要重現勃勃的生機,也必須要實行重大的變革。天公在詩中原指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這裏則借指清朝統治者。詩人希望當朝統治者能奮發有為,因而大聲疾呼,不拘一格地選用人才,表達出一種渴望社會變革的急切心情。全詩充滿了詩人關注社會政治的激情,想象奇物,氣勢生動,催人奮進,滿腔愛國熱情躍然詩中。

龔自珍己亥雜詩 篇二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賞析

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詩人用移情於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極為瑰麗的境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詩人看來,落花作為個體,它的`生命是終止了;但一當它化作春泥。

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着“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儘自己最後一份心力。詩的前兩句抒情敍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脱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雲,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鬆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

己亥雜詩龔自珍的拼音 篇三

己亥雜詩龔自珍的拼音

己亥雜詩

龔自珍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

九 州 生 氣 恃 風 雷 ,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萬 馬 齊 喑 究 可 哀 。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我 勸 天 公 重 抖 擻 ,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

譯文

只有風雪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表達情感

表達了詩人反對侵略,改變政治面貌,渴望人才輩出的思想感情。

【寫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歲次已亥,龔自珍辭官返鄉,又去北上迎接妻兒,在南北往來途中,感於清朝朝庭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作詩315首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願望。

【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鋭猛烈的改革。從大處着眼、整體着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着優秀傑出人物的湧現,期待着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闢奇境,別開生面,呼喚着變革,呼喚未來。

擴展:閲讀題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詩從詩人心繫邊疆局勢寫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詩低沉悲涼的基調。

B。前詩中的“負盡”和後詩中的“一例消”,都傳達出了詩人憂憤悔恨之情。

C。後詩結尾二句寫出了詩人歸鄉之後,百感交集、心潮難平的複雜況味。

D。這兩首詩既豪宕激越,又沉鬱悲慨,都表達出了詩人深沉熾熱的情感。

②“劍氣簫心”是龔自珍人生的真實寫照,從這兩首詩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5分)

① B (3分)

② 答案要點:

既擁有報國立業的雄心壯志,又飽含憂國傷時之幽情的詩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膽識、剛柔相濟的詩人形象。

詩人形象包含兩方面特徵。能結合具體詩句,緊扣詩人形象特徵分析,第一點2分,第二點3分。

己亥雜詩龔自珍全文 篇四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註釋1.九州:中國。

2.風雷:疾風迅雷般的社會變革。

3.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沒有聲音。

6.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

7.究:終究、畢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擻: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縛。

12降:降生。

譯文

要是這麼大的中國重新朝氣蓬勃,靠的是像疾風迅雷般的改革。像萬馬齊喑一樣的局面,畢竟讓人心痛。我奉勸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賞析

本詩一首出色的政治。整首詩層次清晰,共分3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詩人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現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詩人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鋭猛烈的改革。從大處着眼、整體着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着優秀傑出人物的湧現,期待着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闢奇境,別開生面,呼喚着變革,呼喚未來。

己亥雜詩其一龔自珍 篇五

龔自珍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

九 州 生 氣 恃 風 雷 ,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萬 馬 齊 喑 究 可 哀 。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我 勸 天 公 重 抖 擻 ,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

【註釋】:

己亥:道光十九年。

九州:指中國。

生氣:活力,生命力。

萬馬齊喑:比喻當時的中國死氣沉沉。

喑:啞。

究:終究、畢竟。

重抖擻:重新振作、奮發起來。

不拘一格:打破常規,採用多種方式。

降:賜給、給予。這裏有產生、選用的意思。

【翻譯】:

在九州內生機勃勃要有風雷激盪,萬馬齊喑的沉悶局面實在可哀。我勸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規戒律去選用人才。

【簡析】:

《己亥雜詩》這是首借題發揮,極力提倡“更法”,抒發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的詩作。龔自珍生活的時代正當清政府腐敗衰落的`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鋭。龔自珍用象徵的手法,寫了這首感情激越的詩篇。大自然要保持生氣勃勃的狀態就要有風雷的激盪,如果在死氣沉沉的空氣中則一切都會窒息。同樣,中國要重現勃勃的生機,也必須要實行重大的變革。天公在詩中原指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這裏則借指清朝統治者。詩人希望當朝統治者能奮發有為,因而大聲疾呼,不拘一格地選用人才,表達出一種渴望社會變革的急切心情。全詩充滿了詩人關注社會政治的激情,想象奇物,氣勢生動,催人奮進,滿腔愛國熱情躍然詩中。

【品評】:

其中程金鳳評贊説:“行間璀璨,吐屬瑰麗”,“聲情沉烈,悱惻遒上,如萬玉哀鳴。”這和青喬《咄咄吟》內容集中反映x片戰爭甬東之役者不同,也和後來黃遵憲《己亥雜詩》的風格有異。這一首是龔自珍《己亥雜詩》中最突出的一首,最能體現作者的精神及對時代的要求。作者就眼前賽神會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聯繫到“天公”、“風雷”進行構思,表現了清王朝統治下人們的思想十分壓抑,社會一片死寂的“萬馬齊喑”的現實。這一現實是“可哀”的,作者在召喚着巨大的社會變革風雷的到來,期待着生氣勃勃的新局面的出現。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動出現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壞舊世界,締造新世界。而人材需要多種多樣,不應嵌在一個框子裏。這首詩的重心,前半提出了“生氣”問題,後半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問題,這是個新問題,作者要求人們去重新考慮,振奮起來,以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這詩的啟蒙意義就在於此,這兩詩句當然是健筆拿雲的。

《己亥雜詩其一》中的萬馬齊喑究可哀”一句,很是深刻地表現了龔自珍對清朝末年死氣沉沉的社會局面的不滿,因此他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而且認為這種變革越大越好,大得該像驚天動地的春雷一樣。他又認為實行社會變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熱情地呼喚:天公啊!請你抖擻精神,把各式各樣的人才都賜給我們吧。

《己亥雜詩》龔自珍 篇六

清代: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譯文

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註釋

⑴九州:中國的別稱之一。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齡《放歌行》:“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喑(yīn),沉默,不説話。

⑶天公:造物主。抖擻:振作,奮發。

⑷降:降生,降臨。

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龔自珍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鋭猛烈的改革。從大處着眼、整體着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龔自珍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着優秀傑出人物的湧現,期待着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闢奇境,別開生面,呼喚着變革,呼喚未來。

創作背景

龔自珍的時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正是這樣的時代,產生了這位近代史上啟蒙思想家。他意識到封建的閉關鎖國政策行不通了,帝國主義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義衰朽沒落的本質。他以其才華,起而議政“醫國”,宣傳變革,終因“動觸時忌”,他於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辭官南歸,在途中寫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雜詩》。這首詩是他在路過鎮江時,應道士之請而寫的祭神詩。

鑑賞

在這首詩中,龔自珍對死氣沉沉、缺乏生機的社會現狀,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巨大的社會變革迅速到來。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這兩句以比喻修辭格,表明只有依靠一場急風驚雷,才能打破在清朝統治下,到處呈現着的為時已久的一片死氣沉沉的局面。“風雷”,比喻革命風暴。魯迅先生“於無聲處聽驚雷”(《無題》)中“驚霄”、毛澤東“一從大地起風雷”(《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風雷”,都是這個意(本站☆)思。“風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興國家,急風驚雷而外,別無他途,足以見出龔自珍的敏鋭眼光和鬥爭梢神。“萬馬齊喑”,比喻在清朝統治下,人們不敢講話,到處是一種令人窒息的沉悶氣氛。這裏用了一個典故。蘇軾《三馬圖贊引》:“時(宋元祐初)西域貢馬,首高八尺,龍顱而風骨,虎背而豹章,出東華門,入天駟監,振鬣長鳴,萬馬齊喑。”對於“萬馬齊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龔自珍痛惜之情與愛國之心。龔自珍於1810年到北京做官,滿懷經世之志、治國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張的破滅,使他清醒地認識到他處在“平生進退兩顛簸”(《十月廿夜大風不寐起而書懷》)的境遇中。像龔自珍這樣先進的思想家、政治家,面對此情此境,必會痛心疾首。

“我功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兩句,運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現了龔自珍渴望砸爛黑暗統治,出現一個嶄新世界的願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謂老天爺。龔自珍揭露時弊,忽然就勸起老天爺來了,詩末自注雲:“過鎮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祠數萬,道士乞撰青詞。”這個自注説明了龔自珍寫這首詩的具體環境,看出了龔自珍是借“道士乞撰青詞”之機,用民間迷信活動來為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服務。“不拘一格”,充分表現了龔自珍開闊的胸懷,遠大的目光,具有戰略性的設想。當時的清政府,腐朽無能,內憂外患,特別是帝國主義侵略者,虎視耽耽,奴役中華民族、滅亡國家之心不死,瓜分風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風中破船似的中國,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無濟午事的,所以龔自珍勸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瀾,將傾的大廈。“勸”字,頗具積極意義。它是奉勸,而不是乞求,表現了龔自珍處於踞離臨下的地位,也顯示出龔自珍變革的信心。

整首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是龔自珍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着傑出人才的湧現,期待着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闢奇境,別開生面,呼喚着變革,呼喚未來。寓意深刻,氣勢不凡。

全詩以一種熱情洋溢的戰鬥姿態,對清朝當政者以諷薦,表達了作者心中對國家未來命途的關切,和希望當政者能夠廣納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很強的現實意義。

己亥雜詩龔自珍 篇七

己亥雜詩龔自珍

《己亥雜詩》提倡“更法”“改革”,批評清王朝的腐敗,洋溢着愛國熱情。有關古詩內容,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

整體賞析

《己亥雜詩》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議時政,或述見聞,或思往事,題材十分廣泛,內容複雜,大多借題發揮,抨擊社會。龔自珍生活在1840年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的痛心疾首,言語之間多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計堪危,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願望。《己亥雜詩》多用象徵隱喻,想象豐富、奇特,運用多種手法寫景抒情。

名篇賞析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九州內生機勃勃要有風雷激盪,萬馬齊喑的沉悶局面實在可哀。我勸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規戒律去選用人才  。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

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現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

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鋭猛烈的改革。從大處着眼、整體着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

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着優秀傑出人物的湧現,期待着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闢奇境,別開生面,呼喚着變革,呼喚未來。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

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2]  。

詩的前兩句抒情敍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脱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雲,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鬆愉快的,畢竟是自己逃出了令人窒息的樊籠,可以到外面的世界裏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愁緒就和迴歸喜悦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斜暉,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

詩的後兩句以荷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這首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3]  。

名家評論

陳錦榮:“龔自珍《己亥雜詩》作品高度凝鍊、形象生動,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沒落衰朽的現實,發展七絕議論時事、干預現實的功能,是在絕句藝術上的開拓與創造。”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號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毒品。

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有《定庵全集》。

龔自珍《己亥雜詩》拼音版及賞析 篇八

龔自珍《己亥雜詩》拼音版及賞析

《己亥雜詩》

作者:龔自珍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

九 州 生 氣 恃 風 雷 ,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萬馬齊喑究可哀 。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我 勸 天 公 重 抖 擻 ,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着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註釋

本文選自《龔自珍全集》.

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吟鞭:詩人的馬鞭。 東指:東方故里。 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花:比喻國家。即:到。

賞析

這詩作於1839年(農曆己亥),是詩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詩人辭官南歸故里,後又北取眷屬,就在往返途中創作了這一部堪稱絕唱的大型七絕組詩。這組詩憶述見聞、回憶往事、抒發感慨,藝術地再現與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遊、宦跡、著述的豐富閲歷,標誌着詩人認識社會和批判現實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時值鴉、片戰爭爆發的前夜,詩中頗有感時憂國的力作。這首詩則表現詩人辭官的決心,報效國家的信念與使命,以及獻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語氣樂觀,形象很生動,極富有藝術魅力。

這首詩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抒發離京南返的愁緒,二是表示自己雖已辭官,但仍決心為國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豐富的思想感情。

詩中的“落紅”、“化作”兩句是歷來傳頌的經典名詩,他們一方面是詩人言志抒懷的心聲,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廣泛意義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寫照。詩的開拓為表現自己離愁別緒的豐富感情,詩人用了“浩蕩”一詞來形容“離愁”,既強化“愁”意。又體現出詩人狂放深沉的內心思緒和個性特點,這裏典型的'詩人本色。緊接着的“吟鞭”句,對前人詩局的化用也恰倒好處,並形成了兩句相連呼應的藝術效果,彷彿能感受到詩人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心情。最後則筆鋒一轉,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抒發胸臆,使全詩渾然一體動人肺腑。

詩的前兩句抒情敍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脱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雲,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鬆愉快的,畢竟是自己逃出子令人窒息的樊籠,可以到外面的世界裏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愁緒就和迴歸喜悦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斜暉,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

詩的後兩句以荷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這首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

“浩蕩離愁白日斜”寫出了詩人離開京城時的感情。詩人離京的時候,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願意與封建勢力同流合污,辭官回鄉;但是他仍然為國家的命運憂愁,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命運憂愁。“浩蕩”本指水勢浩大,在這裏喻“愁”,李煜曾有詞寫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以李煜亡國被囚之愁自詡,可見憂愁之深。詩人為了襯托離愁,特別把離京時間選在了傍晚,馬致遠散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用晚景襯托離愁。詩人通過喻、襯把愁表現得淋漓盡致。“吟鞭東指即天涯”本句雖無愁字,但也能表現詩人離京之愁。天涯是指詩人家鄉——杭州,馬鞭一揮,離京遠去,直至天涯,很難再回京城,用誇張的手法,表現離別之愁,傷懷之意,含而不露。“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落紅,本指脱離花枝的花,但是,並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詩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現詩人雖然脱離官場,依然關心着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