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梁祝聽後感 彙總10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9W

【導語】

梁祝聽後感 彙總10篇

梁祝聽後感 彙總10篇 由本站會員“寶寶佳”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梁祝聽後感篇2:梁祝聽後感篇3:梁祝聽後感篇4:梁祝聽後感篇5:梁祝聽後感篇6:梁祝聽後感篇7:梁祝聽後感篇8:梁祝聽後感篇9:梁祝聽後感篇10:梁祝聽後感

【正文】

篇1:梁祝聽後感

很早就聽説過樑山伯與祝英台之間純潔的感情故事,昨日晚上,在網上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心裏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全曲選用梁祝故事中的三個主要情節:相愛、抗婚和化蝶,作為音樂的三個部分。表現出青年男女的忠貞感情和對封建宗法禮教的控訴、反抗。

前奏響起,在輕柔的背景下傳來了優美的引子音樂,好像一隻竹笛在自由歌唱着風和日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秀麗景色,既渾厚又不太明亮的音色,使我深深的陶醉在如此清麗的前奏旋律中。彷彿看見了各種鳥棲息在樹枝上,呼朋引伴地發出清脆的鳴叫聲,湖水隨着微風盪漾起層層漣漪,我台在草橋亭畔雙雙結拜的場景,它以優美的小提琴聲為中心,向人們詮釋了一個純潔感情的真諦。儘管這個旋律對於每個人來説都很熟悉,但卻能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每一個音符彷彿都經過了夕陽的點染,閃爍着清逸的光芒。很快,主部經過連接部進入到副部主題,描述的是粱山伯與祝英台同窗三年,同學同樂的歡樂的心境,把人們的心帶入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意境中,彷彿也與粱山伯與祝英台共同分享着同窗之歡。可是,似乎凡事都有不測風雲,總是這樣甜盡苦來,梁祝長亭惜別的依戀情景突地撞進了我的腦海中。在四處林蔭的小道上,兩個年輕人的手卻遲遲不肯鬆開。因為他們明白,這一鬆,就不明白何時才能重逢。在他們的心中,始終有個堅定的信念,他們的感情不會中斷,他們要為自我的感情負責。強烈的顫音結束了這場離別,它以自身深沉渾厚的獨特音色預示着不祥的徵兆即將來臨,各種震竟有些痴了,心隨着音樂的起伏而起伏着。前奏旋律

過後是梁山伯與祝英音、三連音、四連音生動地訴説了祝英台在失去梁山伯後的惶恐不安與痛苦,旋律的抑揚頓挫像是暴風雨的來臨之前大海上波濤洶湧的場面。音色隨着猛烈的配音變得越來越厚重,使我的腦子一片混亂。最終,在一大串的鋪墊後,祝英台抑制不住內心的痛苦,進行了抗婚,連續的重音充分表現了祝英台英勇的反抗精神,嚮往破除封建宗法禮教,獲得現實主義的心聲。從側面反襯了惡勢力的兇狠殘暴。很快,一段悽美的音樂侵入我的耳朵,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梁祝樓台相會,互訴鍾情的情景。緊之後,樂曲急轉直下,以急板和散板的表現祝英台在梁山伯墳前向蒼天控訴,並運用京劇中的倒板和越劇中的中板,緊拉慢唱的手法,把樂曲推向了全曲中的最高潮,在奏完最終一段後,樂聲齊鳴,祝英台縱身投墳。我不禁為祝英台悲慘的命運感到可惜。最終,序奏主題再現,沖刷着之前所有的黑暗,又帶給人們一種迴歸自然的感覺,讓我看見祝英台和梁山伯的靈魂在天宇下花成蝴蝶,在蒼穹中悽然地飛舞。這樣的尾聲把聽眾引到一個傳説中去,體會一次完美的藝術享受。

這種完美也許就是真正的感情吧,它不需要任何物品的點綴,也不要用任何海誓山盟來擴張,它只是一種清新甜逸的愛,散播在每個人的心靈中間……

篇2:梁祝聽後感

我喜歡音樂,音樂能夠讓我的心境開朗。以往我聽音樂只是在那欣賞那樂器發出來的旋律和節奏,根本就不明白原先音樂裏面還有着情節和感人的故事,聽了王一博教師的講課後我才明白原先聽一曲音樂裏有這那麼多的知識,上了幾節課後我感覺自我此刻聽音樂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還記得那天教師讓我們欣賞《梁祝》,以前就如教師所説的就會聽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沒在意那裏面的內涵和動人的感情故事。

此刻我最終聽出了,原先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應答着,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杯具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絃樂正式拉開了杯具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彷彿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完美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台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歎。音樂給人以悽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台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台早明白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台悲涼、悽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最終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境更加沉重起來。

這幾天在聽藝員楊采妮演繹的《梁祝》,那優美的曲調,悽悽慘慘,手起琴響,一段遠古的感情,漫過歲月,穿越時空,像風華絕代的女子,由遠而進,姍姍飄來.默默地徘徊在窗前,讓激動靜於寂廖.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惟恐驚動了低訴情語的蝶兒.

蝶兒彷彿從遠古趕來,嬉戲在曲譜上下,彷彿在還你此生此世,今生前世,雙雙飛過萬世千生。

歌聲蝶語,從弦上緩緩流出,天上宮闕,一時不知今昔何年.

一卷淡淡的感情,翻來覆去地咀嚼,滿口的苦澀,在脣齒之間遊弋.

瞬間將恩怨聚散擊得遍體鱗傷.那以往的誓言,被陣陣狂風吹落,落於生與死長眠的時空.一座孤墳靜寂獨立,拉開一道長長的思念!

心碎,絃斷,僅有餘音繞樑.

人醉了,夢也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麗.

多情的雙蝶兒哪肯離去,依然守候在記憶裏,編織着恆古的纏綿和悽美.

是誰,在千年感情的史冊裏留下了最經典的一頁!望那悲慘的感情不要復演,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篇3:梁祝聽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梁祝聽後感!

我想必須有不少同學寫《梁祝》的聽後感,網上也有許多關於這個作品的鑑賞,相信教師看過的圍繞這首曲子寫的文章不勝枚舉。有同學勸我另選題材,我有猶豫過,但最終仍舊未改變決定。我憧憬感情,所以我對《梁祝》有着特殊的熱忱。

《梁祝》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佔豪和陳剛於1959年寫成並首演的,是小提琴協奏曲。隨後人們根據需要將它改成了古箏協奏曲、古箏獨奏曲或者二胡獨奏曲等版本。

在眾多的演繹版本中,我更偏愛古箏獨奏版本的《梁祝》。二胡版本的《梁祝》,也許是因着演奏樂器本身製作材料的緣故,又也許是受到想到二胡就會聯繫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響,總是使我的情緒籠罩在無邊無盡的哀怨、悽楚、悲涼的氛圍當中。我覺得,《梁祝》雖然是杯具,但這個故事以及演繹這個故事的曲子的本意與其説是在表達它的悽婉悲情,不如説是在表達人們對忠貞於感情的讚美以及對完美感情的希冀和追求。而古箏這種樂器,發出來的聲音較二胡更加潤滑、更加渾厚,聽起來讓我感覺更加悦耳、舒服,也更有感慨。所以,我認為以古箏彈奏《梁祝》更能表達其意。協奏版本的《梁祝》,經過獨奏和樂隊協同能夠演繹更多的場景,表達不一樣的情感,聽起來是最有感覺的,可是我很多人都欣賞過,就不再重複協奏版本的分析,轉而嘗試對古箏獨奏版本進行分析。

獨奏版本存在某些缺陷,故事情節只能經過較為單調的高音低音、快板慢板方式來表達。

曲子伊始,演奏者利用古箏的低音緩慢拉開了故事的序幕,在那裏我聯想到的是嫩綠的草叢和散發着淡淡香氣的鮮花在風中搖曳生姿,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緊湊的高音引出了祝英台的出場,雖然男扮女裝,但仍舊難掩其楚楚動人的姿態。絃音出現一小段滑音,好似在表達祝英台和梁山伯邂逅的美妙情懷。隨後音樂節奏放慢,渾厚的絃音娓娓道出梁祝二人草橋結拜的過程。繼而主旋律不緩不急地奏出,時而伴隨着輕快、調皮的高音,反映了梁祝同窗共讀、同享喜憂的生活。活潑的音樂漸漸消退,隨之而來是輕而慢的絃音,猶如十八相送英台欲語還休的壓抑心境。之後音樂先是低沉陰暗,後則表現為高音和加快的節奏,刻畫了英台被逼婚但不屈反抗的精神。緊之後的時而單音調斷斷續續、時而連音連綿,宛若樓台會中梁祝相互傾述愛慕之情。隨後音樂出現高音連續,偶爾伴隨着單音調的出現,激昂果斷,表現了英台哭靈並跳入墳內的情景。最終音樂一轉,音調宛若兩隻從墳中飛出的蝴蝶,故事由此在完美的想象中結束。

此前,為了用心寫好這篇文章,我聽了很多遍《梁祝》——因為個人的樂感很差,不會打節拍,不會唱歌,也不太懂得欣賞。這也是我選這門課的原因。經過一學期的音樂鑑賞課的薰陶,在黃教師邊放音樂邊指點的教學方式下,我漸漸學會了根據曲子裏跌宕起伏的調子去確定故事情節的發展,用心去聆聽去想象。對我來説,音樂是一門語言,它既能夠表達想法,也能夠表達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懂得鑑賞的人,必定要用心去聽。

篇4:梁祝聽後感

聽過樑祝悽美可是唯美的故事之後,料想沒人不很欣慰的笑了。所謂有情人終成眷屬。人生最打的快事莫過於此咯。

我在想我的同學和朋友們,哪個跟我異常要好(男),然後可能這些日子我抑制吧“他”當作男人啦,會吧,也許真的有這種也不必須啊。誰説此刻就沒這種神人。我相信至少。[由本站網友投稿]

結果我好像都和他們一齊去過洗手間,一齊掏出小雞雞出來尿尿玩,咳,怕是祝英台沒來得及投胎。

最好的日子:

對,最美麗的日子是什麼?這個畫面好像很久很久出此刻我的腦海裏。那就是我下班回家,門口高喊一聲“親愛的,我回來啦!”然後是輕輕的開門,探出個齊肩短髮漂漂亮亮的小姑娘(我期望她5歲)“媽媽,爸爸回來了!”然後跳到我懷裏,要我用很少的胡茬扎她。媽媽在一旁笑盈盈的看,不説話,可是我能看得見她眼裏的愛意。是這個家的。“先陪妞妞玩,飯立刻好了!”每當這個時候,我要拉起女兒“走幫媽媽幹活去吧!”餐桌上,我和女兒説笑時偷偷的瞄着老婆,恰好她也是這樣。我想這就是默契吧。打發女兒去睡之後,我們相視而笑,呵呵,我們相擁鑽進被我準備開始的時候,我的小可愛突然闖進來“爸爸媽媽,我要和你們睡,我要和你們睡!”顯然這是甜蜜的煩惱,可是我喜歡,我想我的親愛的也同樣享受。即便女兒破壞了好事,可是我愛她,也愛她。就是這樣。在和老婆一齊哄完寶寶睡覺,我説“明晚,明晚哈,要不明天白天也行!”我的她嬌嗔“就你不正經!”我甜蜜的笑着,我期望,我願景的美麗人生就要這樣,在外面再多的風雨再多的委屈我要在如家門前釋然。我要讓妻子感覺每一天都在和我戀愛,我要讓女兒每一天都纏着我,用媽媽的化粧品在我的臉頰留下最美麗的花臉。

篇5:梁祝聽後感

在本學期,我選取了《音樂鑑賞》課作為選修課。起初我選修這門課,也僅僅是因為覺得鑑賞音樂時上課時會很簡單,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我的樂感很差,也不太懂得欣賞,能夠説我對音樂是僅限於聆聽而已。可是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當心煩意亂的時候,靜靜的聆聽音樂,情緒就會好很多。我想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帶給人的有時候不僅僅僅是美感,還有精神的吧。在《音樂鑑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教師就像是一個導遊,一向引導着我們直接應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課上欣賞了幾部很著名很優美的歌舞劇,像《貓》、《歌劇魅影》、《媽媽咪呀》,既欣賞了搞笑的故事情節,又欣賞到了優美動人的音樂。

在課後的時光,我自我查找了一些經典優美的音樂存儲在手機裏,沒事的時候就拿出來聽聽,音樂真的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因為你的情緒會跟着它而起伏。歡快的音樂會令你很輕快愉悦,悲傷的曲調會讓你忍不住陷入淡淡的憂傷。激揚的音樂會讓你充滿奮鬥的力量。在我所聽的音樂中,經常縈繞在我腦海中,最扣我心絃的還是經典的名曲——《梁祝》。

《梁祝》是一個美麗、悽婉、動人的感情故事,在我國能夠説是家喻户曉。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也正是以其為創作背景。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佔豪和陳剛於1959年寫成並首演的。隨後人們根據需要將它改成了古箏協奏曲、古箏獨奏曲或者二胡獨奏曲等版本。梁祝作為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的完美結合,不僅僅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衝突,並且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在眾多的演繹版本中,我更偏愛小提琴版本的《梁祝》。二胡版本的《梁祝》總是使我的情緒籠罩在無邊無盡的哀怨、悽楚、悲涼的氛圍當中。也許是因着演奏樂器本身製作材料的緣故,又也許是受到想到二胡就會聯繫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響。我覺得《梁祝》雖然是杯具,但這個故事以及演繹這個故事的曲子的本意與其説是在表達它的悽婉悲情,不如説是在表達人們對忠貞於感情的讚美以及對完美感情的希冀和追求。

細聽《梁祝》能夠感受到,根據故事的發展,樂曲能夠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優美的旋律從小提琴中流淌而出,讓你覺得彷彿置身於初春雨後藍天白雲,青草綠樹,鳥語花香的美景當中。一切都顯得恬靜而完美,這預示着梁祝二人即將開始的歡樂生活。

第二部分,旋律瞬間加速,轉為活潑歡快的迴旋曲。這一段描述的是梁祝二人在求學途中相遇,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和三年同讀共玩的歡樂情景。在跳躍的旋律中,我的心跳也跟着加速了,同時也體會到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日復一日的交往中互相欣賞,以及祝英台對梁山伯產生的愛慕之意。當這一段迴旋曲後,音樂又逐漸變得舒緩而哀傷,那裏表現的是梁祝二人同窗三載長亭惜別的情景。此時我感受到了梁祝的不捨和依戀,彷彿聽到了他們絮絮地説着臨別時刻的叮嚀和相約再見時刻時祝英台內心的嬌羞又期盼的情。緊之後低沉的音響似乎在預示着杯具即將發生。

第三部分開始旋律變得沉重而充滿緊張恐怖的氣氛。此時祝英台已回到家中,卻得知自我已被許配給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英台進行了強烈的反抗卻以失敗告終。樂隊的和小提琴的完美配合讓祝英台惶惶不安的情緒得以體現,同時也是對封建勢力的強烈控訴。隨後,樂曲變得舒緩起來,同時也充滿哀傷和無奈,如泣如訴。這一段表現的是梁祝“樓台會”的情景,梁祝二人互訴衷腸,但無奈造化弄人,內心充滿哀傷。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變的悽苦哀怨,將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病故後的極度悲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小提琴的悽然之聲就像祝英台此時的絕望、無力的哭泣和內心暗暗做好的打算。之後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台縱身投墳,全曲到達了最高潮,樂隊奏出讚頌的音調。讓人似乎看到了,祝英台毫不猶豫縱身投入墳墓的情景,看到了感情的偉大。

第四部分,這一部分與第一部分相呼應,長笛以輕柔的力度、緩慢的速度,使音樂重新迴歸於安詳、寧靜的氣氛。長笛美妙的旋律,結合豎琴的滑奏,把人們引入了天堂仙境。在加弱音器的絃樂背景下,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難忘的感情主題,彷彿化為彩蝶的樑、祝在鮮花叢中翩翩起舞,訴説他們忠貞不渝的感情。

為了用心寫好這篇文章,我聽了很多遍《梁祝》。經過一學期的音樂鑑賞課的薰陶,在教師邊放音樂邊指點的教學方式下,我漸漸學會了根據曲子裏跌宕起伏的調子去決定故事情節的發展,用心去聆聽去想象。對我來説,音樂是一門語言,它既能夠表達想法,也能夠表達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懂得鑑賞的人,必定要用心去聽。

我想,今後我會經常利用休息時光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學習音樂知識,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最終,我想説:音樂是一種完美的特殊的聽覺藝術,不一樣的音樂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樣的色彩,僅有你接觸的越多、越廣,才會給我們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因而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這就是我學習了《音樂鑑賞》課後最深的感受。

篇6:梁祝聽後感

我喜歡音樂,音樂能夠讓我的心境開朗。以往我聽音樂只是在那欣賞那樂器發出來的旋律和節奏,根本就不明白原先音樂裏面還有着情節和感人的故事,聽了王一博教師的講課後我才明白原先聽一曲音樂裏有這那麼多的知識,上了幾節課後我感覺自我此刻聽音樂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還記得那天教師讓我們欣賞《梁祝》,以前就如教師所説的就會聽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沒在意那裏面的內涵和動人的感情故事。

此刻我最終聽出了,原先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應答着,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杯具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絃樂正式拉開了杯具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彷彿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完美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台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歎。音樂給人以悽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台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台早明白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台悲涼、悽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最終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境更加沉重起來。

篇7:梁祝聽後感

我喜歡音樂,音樂能夠讓我的情緒開朗。以往我聽音樂只是在那欣賞那樂器發出來的旋律和節奏,根本就不明白原先音樂裏面還有着情節和感人的故事,聽了王一博教師的講課後我才明白原先聽一曲音樂裏有這那麼多的知識,上了幾節課後我感覺自我此刻聽音樂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還記得那天教師讓我們欣賞《梁祝》,以前就如教師所説的就會聽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沒在意那裏面的內涵和動人的感情故事。

此刻我最終聽出了,原先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應答着,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杯具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絃樂正式拉開了杯具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彷彿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下完美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台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歎。音樂給人以悽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台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台早明白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台悲涼、悽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最終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現的一幕幕,情緒更加沉重起來。

篇8:梁祝聽後感

小時候就聽説“梁祝”是人間難得的故事,但那時卻不明白和所謂難得,帶自我慢慢長大,才明白,那種難得就是真正的感情,是人間難得感情,直到上了這門音樂欣賞課才懂得:雖然梁祝的感情故事是個杯具,可是劇作者仍把期望留給人間,讓他們雙雙化成蝴蝶,在和煦的陽光中飛舞,享受着感情的愉悦,並且子孫繁衍,千古流傳。

聽着曲子,不由得想到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奇遇和感情所處,它們的故事的每個情節都那麼真實感人,都讓人覺得那才是人間最幸福的感情,是人間最真摯的情感,聽着這首曲子,我們的每個人都像是身處在其境,想不感動都很難,想不動情都很難,心隨着曲子波動,思想隨着曲子跳動,我們的感覺真的很激動,很激動,但我們不得不為他們的最終結果而惋惜,而欣喜,惋惜的是,多麼完美的一對竟然最終難逃這一劫,最終還是雙雙死去;欣喜的是,這一對情侶最終死也死在了一塊,他們不能夠一齊做人,就雙雙的華為了蝴蝶……

梁山伯和祝英台為什麼“化”成的是蝴蝶,而不是其他飛禽走獸或寵物呢?原因是,蝴蝶是我國傳統的吉祥物,他象徵着和平、自由、感情和幸福,他代表着人們對於真愛的渴求和稱頌。

人們喜愛蝴蝶,和平的環境是第一位。在炮火連天、血肉橫飛的戰爭狀態,人們哪有心境去欣賞美麗的蝴蝶!性命都旦夕不保,自由、感情和幸福均無從談起。編寫故事的人期望梁山伯和祝英台永遠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獲得自由和新生,享受感情和幸福。故事中,梁山伯與祝英台為了自我的所愛雙雙化為蝴蝶,他們沒有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尋到自我的真愛,所以他們寧肯離開人間選擇死亡而尋找自我的感情。

篇9:梁祝聽後感

《梁祝》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佔豪和陳剛於1959年寫成並首演的,是小提琴協奏曲。隨後人們根據需要將它改成了古箏協奏曲、古箏獨奏曲或者二胡獨奏曲等版本。

在眾多的演繹版本中,我更偏愛古箏獨奏版本的《梁祝》。二胡版本的《梁祝》,也許是因着演奏樂器本身製作材料的緣故,又也許是受到想到二胡就會聯繫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響,總是使我的情緒籠罩在無邊無盡的哀怨、悽楚、悲涼的氛圍當中。我覺得,《梁祝》雖然是杯具,但這個故事以及演繹這個故事的曲子的本意與其説是在表達它的悽婉悲情,不如説是在表達人們對忠貞於感情的讚美以及對完美感情的希冀和追求。而古箏這種樂器,發出來的聲音較二胡更加潤滑、更加渾厚,聽起來讓我感覺更加悦耳、舒服,也更有感慨。所以,我認為以古箏彈奏《梁祝》更能表達其意。協奏版本的《梁祝》,透過獨奏和樂隊協同能夠演繹更多的場景,表達不一樣的情感,聽起來是最有感覺的,可是我很多人都欣賞過,就不再重複協奏版本的分析,轉而嘗試對古箏獨奏版本進行分析。

獨奏版本存在某些缺陷,故事情節只能透過較為單調的高音低音、快板慢板方式來表達。

曲子伊始,演奏者利用古箏的低音緩慢拉開了故事的序幕,在那裏我聯想到的是嫩綠的草叢和散發着淡淡香氣的鮮花在風中搖曳生姿,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緊湊的高音引出了祝英台的出場,雖然男扮女裝,但仍舊難掩其楚楚動人的姿態。絃音出現一小段滑音,好似在表達祝英台和梁山伯邂逅的美妙情懷。隨後音樂節奏放慢,渾厚的絃音娓娓道出梁祝二人草橋結拜的過程。繼而主旋律不緩不急地奏出,時而伴隨着輕快、調皮的高音,反映了梁祝同窗共讀、同享喜憂的生活。活潑的音樂漸漸消退,隨之而來是輕而慢的絃音,猶如十八相送英台欲語還休的壓抑情緒。之後音樂先是低沉陰暗,後則表現為高音和加快的節奏,刻畫了英台被逼婚但不屈反抗的精神。緊之後的時而單音調斷斷續續、時而連音連綿,宛若樓台會中梁祝相互傾述愛慕之情。隨後音樂出現高音連續,偶爾伴隨着單音調的出現,激昂果斷,表現了英台哭靈並跳入墳內的情景。最終音樂一轉,音調宛若兩隻從墳中飛出的蝴蝶,故事由此在完美的想象中結束。

此前,為了用心寫好這篇文章,我聽了很多遍《梁祝》——因為個人的樂感很差,不會打節拍,不會唱歌,也不太懂得欣賞。這也是我選這門課的原因。經過一學期的音樂鑑賞課的薰陶,在黃教師邊放音樂邊指點的教學方式下,我漸漸學會了根據曲子裏跌宕起伏的調子去決定故事情節的發展,用心去聆聽去想象。對我來説,音樂是一門語言,它既能夠表達想法,也能夠表達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懂得鑑賞的人,必定要用心去聽。

篇10:梁祝聽後感

今日的政治學習之前,張爾帶領我們欣賞《梁祝》,她很自然地結合着音樂解説着,一會説這時出現的是舒緩的小提琴的聲音,又一會説,此刻出現的是陰森恐怖的大擦,奇怪的是,我只是覺得音樂很好聽,而聽不出這聲音來自小提琴或者大擦,由此想到,每個人能理解的是不一樣的,更由此想到,我班上的每一個孩子,能理解的也是不一樣的。我怎可能要求他們在同一天背出同一段課文;我怎可能要求他們聽寫都能拿滿分。這樣想來,今日批改聽寫時的鬱悶也就消散了。原本,我是設想狠狠懲罰那些聽寫錯了十來個的孩子,因為,上次佈置聽寫時,我已經研究了他們的承受本事想讓他們根據自我的現有水平或選擇聽寫30個,或聽寫40個,最多也就50個。我這個教師應當不是“狠心牌”的吧。可是,擺在我面前的是什麼?78分,68分,甚至刺眼的58分!所以,我怒火叢生,我想着一個一個懲罰的招兒,不巧,今日是無作業日,故而,我的很多懲罰措施只是停留在我的腦海裏。當時,甚是遺憾,而此刻,我感激這“無作業日”,他讓我的浮躁、不理性扼殺在萌芽階段。我應當好好反思。是的,細想,上一週外出學習,這一週回來忙着趕課,急了點,粗了點,故而,忽略了細節,光記得“趕!趕!趕!”更讓我愧疚的是,抄寫19課生字時,才發現第17課生字居然還沒有寫上,我呀!我讓“忙”亂了我的教學節奏,我有足夠的底氣去質問他們嗎?如果説,也有同學聽寫取得好成績,或者滿分,那是因為他們奪了一份額外的勤奮。

很多時候,做教師的想不明白,是因為我們沒有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大胖子,我必須能理解那些跑50米氣喘吁吁的孩子;如果我是沒有音樂細胞的,我必須能理解那些對着口風琴手足無措的孩子;如果我是記性很差的,我必須能理解那些把課文背了10多遍還背不出的孩子;如果我是色弱的,我必須能理解那些畫得一塌糊塗的孩子;如果……如果……這太多的如果警醒着我。我的工作不一樣於其他,不允許有太多的如果。

【小編簡評】

梁祝聽後感 彙總1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梁祝聽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寫的很有説服力,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