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立秋節氣的活動及飲食習俗(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2W

立秋節氣的活動及飲食習俗(多篇)

立秋節氣的飲食習俗 篇一

1、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裏,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裏。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4、吃“福圓”

立秋節氣是台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5、食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説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6、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7、懸秤稱人

清朝時,那時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為,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8、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説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不過,許多網友表示,現在的生活不比從前,平日裏已經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養,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別食補。

立秋時節有哪些民俗活動 篇二

1、稱水

以前,宿遷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後用容器裝滿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樣,然後稱重。如果裝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在淮安,湖上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水質輕重,推測秋水漲落,水重則是不祥之兆,舊有秋水漲,賣漁網之説。

2、吃雞蛋

此外,立秋這天,在我國其他地區還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雞蛋不傷脾胃,嬰幼兒、孕婦、產婦、病人等都適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個比較合適。

3、祈福

在常州的武進地區,立秋會舉辦秋會紀念猛將菩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另外,由於古時候,常州經常發生蝗蟲災害,在立秋當天農民也會往稻田裏插上三角旗,驅趕蝗蟲。在鹽城的民間也流傳着“爭秋奪福”的説法,這至少有兩三千年的歷史。

4、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説法。

5、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6、懸秤稱人

清朝時,那時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為,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7、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8、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9、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立秋節氣活動 篇三

一: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説可以不生秋痱子。其實,西瓜、土豆、玉米,凡是秋天地裏生長的農作物,都能拿來啃一啃、咬一咬。即表現了對酷暑已去的欣喜,也寄託了秋收的喜悦。成人可以和孩子準備秋天的食物(西瓜、橘子、山芋等)一起啃秋,感受立秋節氣的快樂。

二:懸秤稱人

清朝時,那時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為,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成人可以在這天和孩子一起量體重,和立夏當天記錄的體重進行對比。

三: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秋季,用味厚的食物補償苦夏的虧空,抵禦即將到來的寒冬,俗稱“貼秋膘”。孩子年齡較小,消化能力較成人弱一些,且現在還在夏季的狀態中,不需要“大補”,成人可以在立秋這天帶着孩子來一點較清淡滋補類的“貼秋膘”,如粥類、湯品等,讓孩子通過美食瞭解節氣的美好祈願。

四:摸秋

“啃秋”之外,還有“摸秋”一説。相傳民間俗語,“八月半摸秋不算偷。”“摸秋”,有點兒真實版“偷菜”的意思。為了圖個好彩頭,丟了“秋”的人家從不叫罵,即便晚上“抓”到了“偷瓜賊”也多一笑而過。這一天晚上,無論男女,或獨自行動或成羣結伴,到別人家的田地裏“摸”些新鮮農作物。在有些地方,大人會讓小孩到別人家的田中摘取各種農作物。孩子“摸”來不同的蔬果,還代表着不同的寓意,而被“摸”的人家也代表着豐收。

現在沒有這樣的環境條件,而且這樣也不是很“可愛”,成人可以換着一種方式讓幼兒感受這個習俗,可以準備多種農作物,放在小箱子裏或者放在籃子裏用布蓋上,讓孩子摸一摸並猜一猜這是什麼,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認識各種農作物,並體驗豐收的喜悦。

關於“摸秋”起源的傳説不少。其中一個頗為動人。元朝末年,淮河流域一支農民起義軍紀嚴明,從不侵犯農名財產。一次,起義軍在淮河流域露宿,深夜幾位戰士飢餓難忍,在菜譜中摘取一些瓜果充飢。主帥得知後想要嚴懲戰士,卻被百姓勸阻。為了給戰士開脱,百姓編造了一個“八月半摸秋不為偷”的説法,無心插柳,這一習俗便被保留了下來。

五:戴楸(qiu)葉

《東京夢華錄》中提到:“立秋日,滿街賣楸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那時,人們會在立秋將楸葉剪成各種形狀,或插於鬢角,或佩於胸前,據説這樣做可保一秋平安。這時,成人可以根據以前的習俗帶着孩子去體驗、去感受,如可帶着幼兒去户外尋找楸葉,並編織佩戴,明白這些時令植物寄託着人們對自然的感知感悟。

如在周邊找不到楸葉,可以換種形式去探索。

都説一葉而知秋,但立秋時暑熱仍舊未全退去,不一定梧桐樹會落葉,但是夏日在這樣的時節裏,可以帶着孩子去探索和認識不同植物的葉子,拓印小葉子、做葉子標本書籤、畫葉子筆記,都是不錯的親子游戲選擇。

六:製作曬秋食物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曬秋”的農俗也就在這份對豐收的期盼中慢慢形成,變為一道最亮麗的人文風景。秋天,農名們將自家種的農作物摘下,放入竹編盆中暴曬。紅的辣椒、黃的玉米、綠的豆角……色彩繽紛的蔬果形成一幅農家豐收的喜慶畫面,也是中國最鮮明的鄉土符號之一。

成人帶着孩子瞭解曬秋的由來和意義,並一起進行曬秋的藝術活動,如準備超輕黏土、軟陶等材料,一起捏出各種蔬菜水果等等,放在小編盆裏,孩子們在這過程中既學到了知識,又創作了美工作品,一舉兩得。

七:玩豐收遊戲

立秋節氣時,各地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秋忙會,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現在我們很少看到這樣的活動,孩子們也沒有辦法參與到其中,那麼我們成人可以根據這個活動的形式進行關於慶豐收的遊戲;

如:(1)搶收玉米戰:兩隊相同人數對面坐,兩人中間放一個玉米,教師帶幼兒説唱兒歌,當一首兒歌結束時或制定的詞語時,兩人同時搶拿眼前的玉米,先得者勝利。

(2)豐收大接力:幼兒分為人數相等的兩隊,雙腿分開彎腰,當聽到指令時開始往後一個接着一個遞玉米,教師示意時間結束後,清點各隊玉米的數量,多隊獲勝。

(3)將幼兒分為人數相等的各小組,並分發一定數量的玉米(根據幼兒能力而定),先剝完的小組獲勝。

八:捉泥鰍

同一個節氣但是不同地區都會有不同的習俗,無錫人還有一種有趣的説法,就是立秋這天會見立鰍。如果秋季有大風大雨,立秋這天稻田裏的泥鰍就會在水裏立直。所以每到立秋,老無錫人都會抓一條泥鰍放在水裏,預測這個秋天會不會有大風大雨。成人可以帶着孩子走到户外中,去公園、池塘裏找一找泥鰍,也可以和孩子自制一本《找蚯蚓記》,增添節氣的趣味。

九:立秋吃餃子

“民以食為天”,因此在飲食文化鼎盛的中國,很多風俗都與吃相關,而立秋在節氣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裏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關於吃餃子這件事情,我們現在還有好玩的説法:當你過節不知道吃什麼時,吃餃子準沒錯,那在立秋這天帶着孩子一起包餃子,煮餃子、吃(搶)餃子吧,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讓孩子體驗自己勞動的果實,感受節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