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翻譯,答謝中書書賞析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7W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翻譯,答謝中書書賞析

答謝中書書原文

作者:陶弘景 〔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答謝中書書創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晚年所作。謝中書(謝徽)與陶弘景都卒於公元536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謝徽任中書舍人的後限是公元526年(樑普通七年),任中書郎在公元532年(樑中大通四年),都在陶弘景七十歲之後。

答謝中書書題解

《答謝中書書》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時也是陶弘景先生寫給朋友的一封書信。文題中的“答”是“回覆”“寫給”的意思。“謝中書”,即謝徵(zhēng),字元度,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舍人(掌朝廷機密文書),所以稱之為謝中書。“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答謝中書書譯文及註釋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賞的。巍峨的山峯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猿、鳥的叫聲此起彼伏;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註釋

答:回覆。謝中書:即謝徵(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舍人。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談:共同談賞的。

五色交輝:這裏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青林:青葱的樹林。

翠竹:翠綠的竹子。

四時:四季。

俱:都。

歇:消。

亂:此起彼伏。

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競相跳躍。

實:確實,的確。

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家語,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脱世俗的七情六慾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家。

復:又。與(yù):參與,這裏有欣賞領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異。

答謝中書書文言知識

一、古今異義

①四時俱備

(時 古義:季節;今義:時間

(備 古義:具備;今義:準備、具備)

②曉霧將歇

(歇 古義:消散;今義:休息)

(曉 古義:清晨;今義:知道)

③夕日欲頹

(頹 古義:墜落;今義:消沉,萎靡)

④古來共談

(談 古義:稱讚;今義:談論)

二、一詞多義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與:參與,這裏指欣賞;奇:形容詞作名詞,指山水奇麗

答謝中“書”書:與“中”合用為官職名;

答謝中書“書”:書信。

三、詞類活用

五色交輝:名詞作動詞,輝映。

答謝中書書常考點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麼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本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3、書是一種怎樣的體裁?

答:書即書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可具有文學性。

4、文中提到的“康樂”指誰?作者舉他有什麼用意?

答:“康樂”指謝靈運。説明能夠欣賞領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議論句,説説其作用。

答:最後一句。説明能夠欣賞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繪了哪些景物?請用一個短語來概括短文內容。

答:峯、流、壁、林、竹、霧、猿、鳥、夕日、沉鱗等景物。

7、“高峯入雲,清流見底”表現了  山水相映  之美。

8、“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表現了色彩配合之美。

9、“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表現了晨昏變化之美。

答謝中書書鑑賞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寄給謝徽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

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峯入雲,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淨,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雲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餘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生完整、統一的印象。

統觀全文,語言精練。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組成一部分,少一字會斷章離義,多一字便畫蛇添足。一個景物,僅僅四字,便描繪恰當,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心聲一句話,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頹”,勢在必然。“沉鱗競躍”,變化突然。分析文章結構,亦不失巧妙,雜而不亂,結合有序。

《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因為各種矛盾非常尖鋭,政局極度動盪,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旨圖從自然美中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們常在書信中描述山水,來表明自己之所好,並從而作為對友人的問候和安慰,這類作品雖然沒有表現出多麼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是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觸,創作了具有相當高的美學價值的文學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較高的鑑賞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