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支部建設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4W

農村支部建設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基層建設調研報告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加強農村基層****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營造有利於新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是擺在地方黨委、政府和紀檢監察機關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李集鄉為摸清基層****建設情況,探索新形勢下做好農村基層****建設的新途徑、新辦法,我們深入村莊,走訪農户502户,村組幹部和村幹部43人,村民637人,其中黨員287人;召開黨員、村民、村組和村幹部幹部座談會12次;以徐莊村為****建設示範典型,向全鄉推廣,對農村基層****建設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鄉農村建設的現狀

近幾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李集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高度重視****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1、加強教育,提高農村黨員幹部的廉政意識。努力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把反腐倡廉教育納入農村文明家庭、文明村組、文明基層組織建設“三級聯創”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廉政文化宣傳,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把主題教育和農村基層****建設年活動結合起來,堅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為主,根據農村工作實際,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倡廉教育,增強了幹部的羣眾觀念、法制觀念和廉政意識。

2、強化監督,確保權力規範運行。堅持把加強黨的領導、擴大基層民主、嚴格依法辦事有機統一起來,充分發揮農民羣眾的監督作用。一是深入推進鄉政務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

保障農民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二是積極推行了“村財鄉管”制度,切實加強了對村集體資金的監管,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公款開支不合理行為。三是凡屬村裏的重大問題、羣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比如村集體經濟收益使用、村幹部報酬、公益事業建設、土地流轉,種糧直接補貼的落實情況等等,都及時向羣眾公開。四是加強了對村領導班子內部的監督。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堅持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領導班子、述職述廉、廉政談話、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確保權力規範運行。

3、建章立制,從源頭上杜絕腐敗。堅持把制度建設落實到加強農村基層****建設的各個環節,積極探索改革措施,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和****建設責任制,努力發揮制度在防範和克服腐敗現象中的重要作用;各基層黨組織從健全處理人民羣眾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入手,在21個村、社區設立了紀檢委員,建立和完善了《****建設責任制》、《村黨支部工作十條規範》等民主決策、管理、監督制度和《村書記工作職責》、《村主任工作職責》等村幹部的工作職責,設立了村廉勤委員會、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和民主理財小組,強化了對農村黨員幹部職權行為的監督制約,確保重大決策、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由班子集體討論決定,村級重大事項由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防止由“一把手”個人或少數人説了算,從源頭上杜絕了腐敗。

4、解決突出問題,維護羣眾的合法權益。各級黨組織、紀檢監察部門堅持把解決農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農村基層****建設工作的重點來抓,花大力氣糾正損害農民羣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農民羣眾的合法權益,並且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認真做好人民羣眾來信來訪工作,依紀依法及時處理羣眾反映的問題,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二是繼續開展損害羣眾利益突出問題的治理。深入治理民生工程、公益事業建設、土地流轉,種糧直接補貼和農民工工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保障了各項惠農、支農政策的落實,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二、我鄉農村建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隨着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難度越來越大。面對新情況,李集村兩級幹部隊伍中還存在着種種不適應的問題,在****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1、農村基層****建設基礎薄弱。表現在:一是村兩級,專職從事紀檢或****建設工作的人員非常少,特別是村一級。二是在少數鄉和不少村,****建設工作擺不到應有位臵,很少研究、很少部署、很少督查,也很少進行硬性考核。三是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結構不優化。個別村甚至多年不發展一名黨員,即便發展,村主要幹部也往往是在自己的小圈子裏選人,“近親繁殖”。其次,少數農村幹部廉潔自律意識淡薄。有的以權謀私,多拿多佔,如利用計劃生育、房基地、集體資產出租、工程承包等,為自己和親屬謀取私利,甚至挪用集體資金,私分公款;有的貪圖享樂,公款吃喝玩樂,揮霍浪費集體資財;有的行為不檢點,社會形象差,如搞封建迷信,參與賭博,生活等,在羣眾中影響極壞;有的辦事不公道,在一些羣眾關注

的熱點問題的處理上,分親疏、論遠近,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利用職務之便,吃拿卡要。部分農村基層單位的領導班子成員,甚至是主要領導對****建設認識不到位,認為****建設工作可緊可鬆,可有可無。

2、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不夠。基層黨組織有的沒有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齊心協力帶領羣眾謀發展,創家業。有的黨員幹部工作積極性不高,得過且過,把自己混同與普通老百姓,做羣眾的尾巴;有的宗族觀念嚴重,封建主義思想蔓延;有的為個人或親屬謀取不正當利益;有的基層幹部工作作風不適應新農村建設和民主發展的要求,作風浮飄,粗暴蠻橫,不思進取,沒有開拓精神,工作方法簡單,不會做羣眾思想工作,不講究方法和策略,而習慣於強迫命令,甚至獨斷專行,在涉及選人用人、經濟建設等重大事項的決策上,主要領導搞“一言堂”,“家長制”,聽不進班子成員和多數羣眾的意見。

3、各項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到位。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幹部考核等

制度不夠完善的問題。比如:在制度建設上,有些鄉和基層部門的****建設責任制及相關制度不夠全面、系統,沒有針對性、操作性。因此存在着少數村級財務處臵、工程發包、土地轉讓款使用等羣眾關注的重大事項上出現漏洞。在制度落實上,有些村領導民主意識淡薄,村裏大事小事都是村支書説了算,沒有發揮黨員和村民的作用。在責任追究上,監督主體的監督作用沒有很好發揮,工作有時被動應付,或多或少存在畏難思想,對責任範圍內幹部身上存在的問題不願指出,導致黨內監督制度執行不夠有力。在****責任制的考核與責任追究工作中,不少地方存在着責任追究力度不夠大,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現象,對發現問題的單位或個人處理過輕,導致反面典型起不到警示教育作用。

4、損害農民羣眾利益的行為時有發生。有的村亂收費現象比較嚴重,不僅在宅基地、計劃生育等方面存在違規收費問題,甚至在入户遷户口、開證明等正常事項上都要收取村民的“蓋章費”;有的村幹部工作不作為,對羣眾反映的宅基地糾紛、打架生氣等事情,或者向上推諉,或者在幹部之間'踢皮球',或者乾脆不理不睬,任其發展,導致矛盾激化,引發件發生;有的村幹部羣眾觀念淡漠,不關心羣眾疾苦,如在村鎮規劃建設和發展企業佔地等方面強制推進,侵害當事人利益,還有對徵地補償款的使用不透明,不能及時、按標準給羣眾兑現,造成失地羣眾生活困難,羣眾有意見。

上述問題的存在,影響了黨羣、幹羣關係,影響了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影響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究其原因主要為:一是少數鄉、村黨組織對農村基層****建設工作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不能做到兩手抓、兩手硬。二是對基層幹部的教育培訓工作滯後,針對性、實效性不強。三是加強農村基層****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不夠健全完善,缺少預防和制約不廉潔、不公正、不民主行為發生的長效機制。

【第2篇】關於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現狀調查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舉措。《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出台,標誌着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縣域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主戰場,為及時瞭解近幾年來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分析在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不斷加深的背景下,縣域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困境,進而尋求改進對策。筆者以河北省xx市為調查對象,對轄內金融機構、有代表性的30户涉農企業及50户農户進行了重點調查,結果顯示,縣域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力度逐步加大,效果日益顯現,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視的問題,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一、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現狀及面臨的困境

(一)支農部門之間缺乏溝通,金融機構積極性不高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全局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難度大、較為複雜,需要部門之間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形成支持合力。但是從縣域實際情況看,政府的職能作用發揮得還不充分,尚未建立運轉規範的金融支農和財政支農對接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溝通機制,金融機構不能及時瞭解財政支農的資金投向和投量,更談不上做好配套資金的發放工作,金融支農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滯後性。據調查,縣域金融機構支持新農村建設普遍行動遲滯、進度緩慢,在年度工作規劃中既沒有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在實際工作中也缺乏支持三農的具體行動,呈現政府倡導、人民銀行吶喊、金融機構無動於衷的格局,與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導向存在很大反差。

(二)農村金融網點覆蓋率低,難以提供高效金融服務

(三)信貸投入不足,資金供求矛盾突出

(四)金融服務主體單一,支農範圍狹窄

從縣域農村金融服務主體看:商業銀行雖然具有資金、網絡等方面的優勢,但是,這些服務還沒有延伸到廣大農村地區,對現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還不能提供電子結算、信貸管理、業務諮詢、政策指導為一體的金融服務,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農業銀行早已偏離農字軌道,將經營重點轉向支持大城市、大企業和大項目;農發行僅限於對國有糧棉油收購流通環節提供信貸服務,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有限;真正能夠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金融服務的只有農村信用社,但農村信用社主要辦理存款、匯兑、代收税費、代付糧食直補資金等業務,在滿足農村資金需求上顯得勢單力薄,只向農業生產,、流通領域發放了少量貸款,難以滿足新農村建設多領域、多層次的信貸需求。據調查,縣域金融機構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及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資金投入明顯不足;對農村教科文衞、通訊、農民工技術培訓、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改善等方面,還基本沒有涉足,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差距很大。

(五)金融服務後勁不足,難以形成支農長效機制

二、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

一是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建立支農聯繫制度。政府牽頭建立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組織機構,形成地方政府領導、金融管理部門推動、金融機構落實、相關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構建運轉高效的信息溝通交流平台,做到金融支農和財政支農同安排、同部署,協調聯動,形成合力;同時,協同人民銀行建立金融支農監測和考核制度,加大獎懲力度,調動金融機構支農積極性。二是人民銀行要發揮協調督導推動作用,結合縣域經濟發展特色和重點,研究提出具體的工作思路和階段性的工作目標及措施,引導轄內金融機構加大支農力度。三是縣域金融機構要看到國家公共財政向農村轉移、工業反哺農業,全面建設農村小康,所帶來的巨大商機和業務發展機遇,將支持新農村建設納入本行的長遠發展規劃,發揮積極性,增強主動性,加快業務創新,增加信貸投入,實現支持新農村建設與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雙贏。

(二)增設營業網點,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只有在農村設立適量的營業網點,才能使金融機構真正融入農村經濟發展的大潮,因此,要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使其在體制、機制和服務方式上更好地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一是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堅持服務三農方向不動搖,發揮金融支農主力軍作用。二是擴大政策性金融業務範圍,農發行應當將重點由支持糧棉油收購逐步轉向支持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建設等方面來。三是發揮農行縣域商業金融的主渠道作用,根據農行股改往下走的原則,適當增設農村營業網點,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鄉鎮企業和農村小城鎮建設,逐步提高涉農貸款的比重。五是規範和引導民間借貸,推動民間金融陽光化,使其成為農村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六是在條件成熟的農村鄉鎮,引導成立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等多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實現農村金融主體的多樣化,推動農村金融服務向縱深發展。

(三)擴寬金融服務範圍,加大資金投入

一是縣域金融機構要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要求,樹立在競爭中求協作,在協作中謀發展的意識,找準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最佳切入點,發揮自身優勢,實行錯位競爭,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二是商業銀行要樹立小客户、大市場經營理念,充分發揮資金和人員優勢,積極研發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的信貸業務品種,滿足農民發展高效農業、辦企業等多樣化資金需求,緩解農民貸款難、擔保難問題。三是積極貫徹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導向,加大信貸投入,優化信貸結構,改善對中小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服務。四是擴大支持範圍。不僅要加大對農村種植、養殖等生產領域的資金支持,還要增加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共事業、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等方面的信貸投入,全方位支持新農村建設進程。

(四)完善制度,建立金融支農長效機制

一是構建支農信貸資金的風險管理和利益補償機制。對於金融支農信貸投入,可實行風險由國家分擔,損失由國家彌補,經營能力由國家補償的政策。財政應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切出一塊資金,建立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發揮地方財力的激勵作用。二是商業銀行要根據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實際,適當下放信貸審批權限,建立符合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授權授信機制,保障對新農村建設的信貸投入。三是完善資金迴流機制。對縣域金融機構從農村吸收的新增存款,要硬性規定一定比例反哺農村。四是加強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建立由財政、税務、工商、金融機構等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多方聯動,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完善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儘快補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短板,形成縣域資金聚集的窪地效應。

【第3篇】江西省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江西省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一、考察的基本情況

3月2日—8日,省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張發懋同志親率考察團,赴江西省考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考察期間,張廳長一行沿途聽取了江西省建設廳和有關市、縣建設局關於新農村建設的經驗介紹,並實地考察了南昌市蛟龍鎮下羅村、高安市八景鎮上保蔡家村、吉安縣永和鎮錦源村和青源區渼陂村、興國縣高興鎮長逕村、贛縣南塘鎮石院村、景德鎮市竟成鎮裏衝塢村等村莊。這些村莊各有特點,有的是城郊拆遷後統一規劃、設計、建造的新村,各家各户都是獨門獨院的小別墅,起點比較高;有的是在原有村莊佈局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開展“三清三改”綜合整治,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廁、改路”,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有的是明清時期遺留至今的古老村落,雖年代久遠,但保護得非常完整,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所到村莊的共同之處就是,村容整潔,管理有序,鄉風文明,生態和諧,村民們能走平坦路、喝乾淨水、上衞生廁、用沼氣灶、住整潔房、洗熱水澡……

二、江西的主要做法與經驗

江西省位於長江中下游,土地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300萬人。全省有11個設區市,99個縣市區,1428個鄉鎮, 18萬個自然村,70%的人口在農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省。近年來,該省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深入開展“三清三改”,在建設新農村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他們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經驗是:

(一)在組織上,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

江西省在村莊整治中,政府部門扮演了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沒有包辦代替,更沒有強迫命令,而是把動員和組織羣眾貫穿始終,把着力點放在發揮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上。一是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向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農民宣傳建設新農村的重大意義,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參與的自覺性。二是物力財力支持。市、縣財政設立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並把村鎮規劃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免費為村莊和農户建房提供規劃。同時,採取財政投一點、涉農資金捆綁使用傾斜一點、幫扶單位助一點、受益羣眾出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政策優惠減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三是加強組織領導。市、縣成立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國土資源、規劃建設等與村莊整治相關的部門參與其中,並分別制定支持參與方案。各個鄉鎮成立建設管理所,負責村鎮規劃建設的具體管理工作。四是做好技術服務。組織編印《村莊規劃優秀設計實例》、《農民住宅推介圖集》等技術資料,免費發至各鄉鎮村,指導村莊規劃編制和農民建房,並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城鄉規劃知識培訓,增強領導幹部的規劃意識,提高村鎮規劃建設管理人員素質。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具體表現在:一是維護和實現農民羣眾對村莊規劃和整治的參與權。如進行村鎮規劃時,吸收村民代表參與,充分聽取村民的意見和建議,並將結果向全體村民公示,既加強對農民的規劃意識教育和規劃知識培訓,又提高農民對規劃的認同感和執行規劃的自覺性。二是鼓勵農户自主申報改造項目。在村莊整治過程中不搞一刀切,把村莊是否整治的決策權交給農民,以全體村民投票的方式決定是否納入整治示範點,對羣眾自願申報率達不到60%的村莊,不列入整治改造範圍。三是鼓勵農民投資投勞。把政府的物資和資金支持,與農户自己完成的工作量掛鈎,以物代資,以獎代補,多完成多補助,少完成少補助,不行動不補助。四是成立理事會負責運作。在黨支部、村委會領導下,成立新農村建設村民理事會,作為社會服務型組織,主持村莊整治和調解矛盾糾紛。理事會成員按照“五有”標準(有公心、有熱心、有能力、有精力、有一定經濟基礎),由羣眾民主推選的“五老” 組成(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模範、老軍人),這些人德高望重,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號召力,是聯繫農村基層黨組織和農民羣眾的橋樑和紐帶,可以起到農民意願“代言人”、政府主張“傳遞人”和矛盾糾紛“調停人”的積極作用。

【第4篇】赴宜興市張渚鎮興東村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赴宜興市張渚鎮興東村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考察報告

目前,我市正在實施促進全面小康新農村“十村示範、百村先行”工程。通過檢查,總的印象有“走過一村又一村、處處是農村”的感覺,小康新農村的氣息不濃;基層的同志認為已經努力了,但收效不大,有一種“事倍功半”的感覺。為使我市的小康村建設少走彎路,8月3日至5日,市委農工辦組織市有關部門及川港、東社等鎮的鎮村幹部赴2004年度“中國十佳小康村”宜興市張渚鎮興東村進行了專題學習考察。現報告如下:

一、興東村建設小康村的經驗

我們考察組一行在大雨中來到了國山腳下,善卷洞旁。雨絲的天空,葱翠的青山;清澈的山泉,飄香的果園;新穎的別墅,標準的廠房;整潔的村貌,優美的村莊……走進2004年度“中國十佳小康村”———張渚鎮興東村,處處都給人以心曠神怡的感覺。這個昔日“吃糧靠返銷,年終靠救濟,有女不嫁興東郎”的窮村,近年來堅持走“工業強村、生態興村、旅遊富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村級工業應税銷售突破億元大關,村級年收入達25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8200元,如今已變成了文明、富裕名副其實的小康村。這個村“不等、不靠、不要”,創出了自已的小康之路:

(一)工業強村 靠山不吃山

興東村地處國山和離墨山兩山間的山坳,景色優美的善捲風景區就坐落其間。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興東村人盡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賜,但同時也面臨着如何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考驗。如果靠山“吃”山、發展建材業,儘管見效快,但勢必會破壞良好的生態環境,影響長遠發展。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興東村人意識到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利益,必須另闢蹊徑尋找適合興東村發展的路子。村黨總支跳出建材求發展的思路,制訂完善了相關投資興業的優惠政策,加快推進工業集中區建設,引導投資業主積極走“能耗低、污染少、效益好”的發展之路。靠30萬元起家的宜興宇龍冶金配件廠,近年來每年都投入200多萬元搞技改擴能,產品從單一的冶金配件擴展為鐵合金、電磁爐等科技含量較高的多個品種,企業年銷售規模從300萬元迅速提高到6000萬元,成為村裏的一大骨幹企業。目前,興東村已擁有大小私營企業20多家,去年村級年應税銷售達1億多元,今年有望突破2億元。

【第5篇】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調研報告

20xx年,我被派到_____縣_____鄉_____村擔任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從2月份駐村開始,我按照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的總體要求,認真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為了實現這個總體目標和要求,結合鄉情村情,我通過走訪、問卷、實地調查等形式,對本村的生產生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和科教文衞等情況作深入調查,從_____村近幾年來的發展 中,找到了很多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思路和舉措,也發現了許多制約發展的瓶頸,對此進行了總結和思考,有利於我們深化認識、更新思路、改進措施,推進_____縣_____鄉_____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深挖問題根源,突破瓶頸謀發展

_____縣_____鄉_____村地處_____縣城西部,在風景名勝區_____山、小雞足腳下,是典型的山區農村,是_____鄉的窗口,距縣城20多公里,有21個自然村,26個村民小組,855户,3624人,黨總支下設4個黨支部,10個黨小組,71名黨員,民族以漢、彝兩個民族為主,彝族是世居民族,經濟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經濟作物有烤煙、白雲豆、梅果、核桃和紅雪梨等。_____村雖地處縣城近郊,但長期未能改變落後面貌。20xx年村級體制改革以來,_____村兩委班子不斷深入基層認識村情,深挖阻礙發展的問題根源,研究解決發展瓶頸,聚合人力人心謀發展。

1、強化班子建設,打造團結實幹的發展氛圍

_____村地緣優勢突出,水利條件好,長期以來,村民以世代守着一方熱土為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繼承祖業,卻難改變落後面貌,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問題當然首當其衝。20xx年村改委後,經過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認識與思考,班子問題最早被提出來,也得到了最及時的解決。

閒 散現象突出是制約_____村發展的主要問題,根源是守業思想嚴重。面對這累年積弊,村兩委班子正視問題,查擺問題,努力打造團結過硬、實幹過硬的村兩委班子和黨員羣體,影響帶動全村樹新風謀發展。村兩委班子在班子內查找到了個人自我意識過強等矛盾根源,求同存異,增進團結,帶頭改變了'散'的形象,促進了'八大員'和全體黨員之間增進相互瞭解,化解誤會,逐步影響廣大村民,促成全村齊心聚力、和諧共進氛圍;村兩委班子帶頭改變'閒'的形象,紮紮實實地一件一件解決好羣眾呼聲高的問題。

2、強化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_____村委會地處山區,生產生活條件十分困難,人背馬馱的原始運輸方式和'晴通雨阻'的交通,'年年挖溝年年放水難'的水利,'寨頭亮、寨腳黑'的供電和同是一個村電價不一樣,落後的基礎設施狀況,使地緣優勢難以轉化為發展優勢,延緩了發展速度;'昨砌一牆磚、今和一池泥'的打工經濟和'早種一墒菜、午賣一窩雞'的家庭小副業,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好全村發展問題。

針對這樣的情況,_____村集中精力,着力抓基礎謀發展。經村兩委班子積極爭取,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通過'爭取項目投一點、上級部門要一點、村民集一點、投工投勞擔一點'的方式,實施了:一是積極爭取省州縣項目資金,基本實現村組道路全部修通;二是積極爭取煙水工程項目,投資50多萬元,建成全長5.7公里的'三面光'溝渠,改善農田灌溉面積20xx多畝;三是努力爭取縣農網改造項目,力爭在一年內實現改造通向各自然村的10餘公里電網,要實現户均一表,城鄉同價;四是投資近萬元,架通至各自然村的程控電話線路,全村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的覆蓋面均達100%;五積極爭取血防改廁項目和人畜飲水項目,全村80%村民都用上了衞生廁所,改變了過去那種隨地大小便的情況,全村90%都 喝上了衞生安全的自來水;六是邀請縣內外的科技人員和專家,請他們研究_____村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思路,指導村民發展畜牧業和林果業,對村民實用技術的培訓,改變了過去那種靠天收成的原始耕作方式,五項基礎設施和一項基礎產業的建設,解決了_____村最想解決,也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初步建成了有較好基礎設施條件 和產業發展基礎的文明村、花果山,打牢了_____村進一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基礎,增強了發展能力。

3、強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白 乃村地處縣城近郊山區,城區的一些不良思潮和行為,極易感染到這裏,貪圖享樂思想、遊手好閒現象、酗酒鬧事情況、小偷小摸問題等極易發生,户與户居住比較散亂,村民各自為政,意見難統一,管理難實現,行為難約束。本來看好_____村地緣優勢的一些投資者,往往會顧忌這裏的綜治環境和村民的精神狀態,望而卻步。

白 乃村兩委班子認識到,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是發展農村經濟的基礎,是促進農村發展的重中之重。全村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加快農村發展的奮鬥目標一起部署,一起抓落實。從建立領導責任制入手,促成了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 、問題有人解決的良好局面。從提高農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入手,堅持開展思想、文化、科技、衞生等寓教於樂的活動,促進了農村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從制定實施《_____村村規民約》入手,實現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從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環境'髒亂差'等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整頓亂堆亂放,大力規劃整治村容村貌。從加強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入手,以培訓的形式向村民宣傳《環境保護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加強了綜合整治力度,封建迷信、打架鬥毆、聚眾賭博、移風易俗等歪風得到遏制。從民主選舉村兩委班子入手,發揚基層民主,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等制度,形成民主管理的濃厚氛圍。從發揮羣眾組織的作用入手,動員多方面力量參與全村經濟和各項事業建設。責任到人,各項措施的落實到位,廣大村民的積極響應,村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二、不斷總結經驗,加快_____村發展步伐

_____村近幾年的良性發展,發端於基礎建設,發展於不斷解放思想、深化認識、更新思路、團結實幹,這些成功的舉措和取得的實際成果,為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廣泛的智力支持。

1、解決好思想問題,發展思路便明晰可鑑

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 _____村的發展困難,首先就困在思想上,地緣優勢帶來的滿足感,優越的農村政策帶來的依賴感,淡化了村民幹事創業的思想,再加上一家一户的勞作方式,導致了公益事業無人問津無人管,萬事開頭難,難就難在想都不去想上。 _____村兩委班子以幹出來的實際變化,來影響帶動廣大村民逐步破除'靠、閒、散'思想,強化了村民主動發展的訴求;發展就意味着要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習慣,安逸閒適的狀況改變了,就容易產生'難、怕、厭'思想, _____村以黨員幹部帶頭幹、致富能手帶路幹,來破解這一心理障礙,強化了村民主動發展的信心;要發展就要面對新環境、新挑戰,就要有新能力, _____村以加強培訓指導、加強示範推廣,來破解'老、舊、陳'思想,強化了村民主動發展的能力。從村兩委班子到普通羣眾,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素質,想幹,敢幹,會幹,最終幹出了發展的新天地。如 _____村上_____村民小組的集體羊場(每年收入近萬元)、集體的華山松林地(價值近上百萬元)。

2、解決好班子問題,發展就有堅強的組織保障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人,關鍵在農村黨支部,關鍵在有一個圍繞發展、服務發展、促進發展的兩委班子,關鍵在有一批帶頭創業、帶民創業的黨員幹部。 _____村從守業到創業的深刻變化,源於此次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以創建黨員示範户、十星級文明示範户等為手段,帶頭解放思想,帶頭團結幹事,以好作風創造了新業績,從而使'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各項思路和舉措,贏得了羣眾的廣泛認同和支持,促成了'班子團結帶動全村團結,班子實幹帶動全村實幹,班子發展帶動全村發展'的生動局面。

3、解決好環境問題,發展就會有不竭的動力

怎樣讓各生產要素積極湧動,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白 乃村以環境改變人、以環境塑造人、以環境吸引人,激發村內村外各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從村兩委班子自身建設開始,通過制度建設、服務組織建設、羣團組織建設,不斷改善軟環境,促進硬環境建設,廣大村民逐步被髮展的實際成果感化,被髮展的具體要求同化,支持發展、維護髮展成為主流思想,全民參與的基 礎設施建設,就是實證。內部環境好了,地緣優勢就更具吸引力,投資者從無到有,迅速增加,資金、技術、市場信息不斷湧入,加速了發展。特別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後,明晰了山林的權屬,許多外商來_____地區投資發展林果業,內部外部兩股積極的力量互動發展,為_____村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第6篇】新農村建設調查的社會實踐報告

但願我能用這有限的文字,訴説自己無限的感激與感動……

一、我只是這艘大船的一支布帆,我不是孤帆

我們的實踐隊是一艘開往南安的大船,在這艘船上有8支船帆,我們一同迎風、逆風,我們方向一致,才開啟了順利之航。而我,只是其中的一支布帆,因此,我的故事中,也有大家的故事。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大家協作來完成。如對蘭田村村委書記潘春來的採訪中,鴻婕主打,小嘉、偉新、進興、偉偉和我輔助提問,最後萬珺還在負責攝影和拍照。再如,對海西政策的宣講是閩南話主導的,這樣能讓當地人民感到親切自然。像我這樣的一個北方女孩自然無“用武之地”了,可是我也儘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發傳單、發紀念書籤還有拍照以及舉旗子。總之,我覺得大家總是分工明確,做事不推諉的。在這樣的集體裏做事真好,我不會有“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寂寞,而是“眾人划槳開大船”的成就感。

二、屬於我的小小“事蹟”

當然在集體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我也不例外。

第一個是我的主打項目就是做會議記錄。按照大家的意思,我心思細膩,最適合做記錄員的工作。可是,當我做起來才發現記錄員原來不是這麼好當的。記錄不是單純的聽寫,它需要記載大家會議討論的精華,需要的是傾聽——整理——濃縮,這樣的至少3個過程。而這三個過程中,需要你快速而敏捷的反應,這樣才能保證接下來的會議內容不會丟失。一開始,我還真有些適應不了。經常寫的手掌痠疼,有些細節似乎也把握的不夠。但是,這樣的“苦差”我到自得其樂。每當想到事後自己的會議記錄會讓大家作為一面鏡子回憶這美好的時光時,心裏就很開心和激動。

我的第二個主打項目就是對康美鎮鎮政府的委員進行電話採訪。由於我們上次去康美鎮鎮政府時,鎮政府的委員們正在開會,所以我們只能通過電話採訪對其進行追蹤報道。沒想到,這樣的“大任”就交到了我的手中。説真的,我頓時感覺有些壓力和緊張。雖説是短短的幾分鐘的電話採訪,可之前問題的準備那是煞費苦心。當電話撥通後,我的心跳驟然加速,等候電話那邊的應答雖説只有幾秒鐘的時間,但是卻令我激動和焦慮。終於電話那邊的康美鎮鎮政府的委員應答了,沒想到自己突然鎮定了,於是,沒有波瀾地問完問題。我輕鬆地舒了一口氣,小小的成就一下。

我的第三個主打項目就是整理問卷、寫調查報告。在我們將來自蘭田村村民的90份調查問卷收集後,我需要將調查問卷整理歸類,然後根據調查數據和結果寫一份具有學術價值的調查報告。這其中最費時也最費力的就是整理調查問卷,形成相關的數據。每份調查問卷的選項我都需要歸類和彙總,已經記不清自己在一張寫有各題abcd的紙上畫了多少個“正”字,現在在看到那張紙上密密麻麻的“正”字,那種成就已將當初的辛酸和苦澀全部沖淡。接着,就是根據整理好的數據寫調查報告了。我將值得考量和重要的數據都做了圖表,這樣就會更加清晰明瞭。同時,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三個層次對蘭田村目前的發展情況和海西政策的貫徹力度進行了分析。當然,調查報告的好壞和學術價值還需要大家把關,但是當我完成它時,我內心是滿足的……

三、經歷、見識及精神三豐收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這次社會實踐中,雖然陽光曝曬,雖然也有過辛酸苦辣,但是得到的更多的是收穫。

在這以前,我眼中的農村充斥着城市人固有的偏見,可是來到了蘭田村,農村的發展已超越了我狹隘的偏執。通過與青島科技大學同學的交流,我瞭解到蘭田村的用網率已經高達30%;在參觀完蘭田村的特色——“世紀之村”網絡信息點後,我看到農村也在逐步地走上了信息化;走過蘭田村新修的縱觀全村的水泥馬路,我感到農村正在與城市相連……就這樣,曾經自己固有的偏見在這令人欣喜的現實面前變得蒼白無力。有時我在想,如果沒有這次來蘭田村的經歷,我會認識到農村這麼深刻的變化嗎?曾幾何時,我一直把貧窮落後等同於農村,現在看來,雖然農村仍然與城市有着差距,但是這些差距不代表不能縮小。

同時,蘭田村村委書記的一番話也讓我觸動很深。他説:“現在蘭田村不能單純地模仿晉江模式,因為那個模式是二十年前開始發展起來的。當時,為了發展經濟,人們對資源無節制的利用不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蘭田應走新的模式,這樣才能打破規則,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這番話顯示出他的遠見,也令我對農村的發展模式產生了思考。未來的農村的發展模式不一定要走城市的發展道路。難道我們一定要將農田變成工廠,將高山變成礦山嗎?對於未來農村的發展模式我想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完全可行適用的具體方案,但是我想農村的真正的發展之路一定不是簡單的城市化。

此次社會實踐還給了許多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沒有什麼物質可以抵過當你發放書籤時孩子們的一張張笑臉,當你問路時當地村民的熱情的指引,當你做電話採訪時隊友們的鼓勵和加油。這些記憶,這些人和事,我將永遠珍藏着這些感動,點點滴滴,等下回再到南安來品味……

【第7篇】2022年農村消防試點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內容摘要:對有積極性、條件成熟的縣、鎮、鄉、村和農户,省、州政府可先墊付規劃和建設啟動經費,儘快組織實施,抓好示範村寨的建設改造工程,更好地發揮示範村寨的示範帶動作用,所墊付的資金再向國家申請補助。尤其對晚寨村的恢復重建,應組織有關部門抓緊完

文章分析了**省**州近年來在推進農村消防工作中所採取的對策措施和取得的成功經驗,指出了農村消防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

[關鍵詞]:**農村消防試點建設經驗問題對策措施

一、**州基本概況

二、**州近年來農村防火工作經驗

全省公安消防部隊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公安廳的領導和關心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總隊幾屆黨委班子和全省廣大消防官兵的辛勤探索和反覆實踐,在**州先後總結推廣了“三大法寶”、“四個結合”、“五改工程”、“八個落實”等一系列經驗措施,三大法寶即:“義務消防隊、消防水池、手抬機動泵”。

四個結合即:一是使農村防火試點工作與城鎮、農村規劃建設相結合,做到同步實施,協調發展;二是與安居工程、解困工程、人飲工程、生態農業沼氣工程、扶貧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一舉兩得,加強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三是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提高羣眾的消防安全意識,引導農民移風易俗,革除陋習;四是與農村社會治安 農村消防工作深層次的重大問題、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多年來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在於: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未能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認識農村消防工作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重大意義和關聯性,重視程度和領導力度不夠,農村消防工作管理機制不健全,責任制落實不力;二是政策措施不配套,地方利益、部門利益、羣眾利益的協調機制不健全,村鎮建設缺乏總體規劃,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小、投資分散,農村綜合改革滯後,實施建設項目時各自為政,單打獨鬥,“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未能有效整合,形不成合力;三是為保護珍貴的民族旅遊和文化資源,必須保留住少數民族地區傳統的木房建築風格和民族習俗、文化,保留渾然一體的大寨風貌,但包括消防安全在內的“硬件”、“軟件”保護措施十分滯後;四是科技含量低,未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裝備技術建設改造農村基礎設施,消防基礎設施十分薄弱;五是農村消防保障機制尚未形成,經費保障不力,整治農村火災仍停留在低層次和“治標”上,達不到“治本”的目的,反而浪費了資金和政策資源;六是多種形式消防力量建設發展緩慢,穩定性差;七是消防安全宣傳教育不深入、不普及,羣眾消防安全意識不強,素質不高,抵禦火災能力弱。

三、**州農村消防工作對策措施

實現**州農村消防工作跨越式發展,最根本的出路就是要抓好農村消防試點建設工作,以點帶面,全面展開。**省人民政府xx年第144次省長辦公會批准實施的《**農村消防試點建設 (五)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優先完成緊迫、易行的建設項目。改變農村消防安全狀況,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樹立長期奮鬥的、一盤棋的思想,對花錢少或不花錢的、易實施的、需求緊迫的項目工程,可發動羣眾抓緊建設,能搞什麼項目就先上什麼項目(如公路不通的先修路,水源缺乏的先建高位消防水池等),能快則快,並改革政府支持方式,實行以獎代補、以物抵資、先建後補等辦法推進建設。特別要優先解決“水”和“火”的問題:①治“火”問題。從**州歷年的火災看,多數火災都是羣眾燒柴用火引起,不安全、不衞生,而且嚴重威脅着日漸脆弱的生態環境安全。面對嚴峻的能源資源和環境問題,在農村開發利用沼氣、秸稈氣化等可再生能源,是新農村建設中能源結構的一場革命。我們必須從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保護生態安全、能源安全和旅遊資源安全,改變農村人畜混居、傳統養殖等落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解決好農民脱貧、發展、治污、防病、消防安全的角度,大力推進改“老虎灶”為節能灶工作,改樓上用火為樓下用火,改烘烤為晾曬;引導、支持農户廣泛利用農作物秸杆乾餾炭化技術,使用環保型秸杆炭化爐等新型產品,將落葉、雜草、小灌木、樹枝鋸末等製造成人造木炭,可很好地解決燃料問題,杜絕柴草進寨,減少村寨和森林火災(產業化批量生產還可緩解工業用木炭的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力推行以沼氣池為核心的“一池四改”工程,增加沼氣池建設的指標和補貼標準,建成質量好、容量足夠的沼氣池,保證滿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火需求,發展衞生廄,推廣青貯、氨化技術應用等,改變農户落後的生活、養殖習慣等,做到“零污染,零排放”,這樣既減少了林區和村寨的火災荷載,解決了肥料、燃料和污染問題,還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村民致富門路。②治“水”問題。很多小火釀成大災,關鍵因素是無水滅火,羣眾只能望火興歎。因此要統籌人畜飲水工程、渴望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和農村小型公益水利設施等建設項目,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提高使用效率,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一併解決,儘快完成消防水池、消防泵、水帶水槍、消防管道、消火栓等為重點的消防設施建設。特別對建在山腰、山頂的缺水大村寨或林區村寨,要堅決防止寨火、山火交互發展,在寨旁、山頂抓緊修建大容量的、蓄存雨水良好的高位消防水池(或水庫),鋪設環狀消防給水管網,設置取水點,配發消防泵、水帶水槍,組建義務消防隊等,保證每村每寨隨時蓄有上千立方米的水(該水源平時蓄積的餘量部分可作為農民開展生態家園建設的生產生活用水,一旦發生寨火或山火,就是撲滅初期火災的消防用水),有效撲救初期火災,避免火燒連營。

(六)對有積極性、條件成熟的縣、鎮、鄉、村和農户,省、州政府可先墊付規劃和建設啟動經費,儘快組織實施,抓好示範村寨的建設改造工程,更好地發揮示範村寨的示範帶動作用,所墊付的資金再向國家申請補助。尤其對晚寨村的恢復重建,應組織有關部門抓緊完成規劃,能啟動的項目儘快啟動,發動羣眾抓緊建設,可邊建邊補、先建後補。

總之,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村穩定是全社會穩定的基礎,農村和諧是全社會和諧的基礎。加強和改進農村消防工作,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既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環節,又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切入點。如果我們抓不住新農村建設的這一難得歷史機遇,趁勢推動農村消防事業快速發展,農村消防工作滯後的狀況將難以改變,農村消防面臨的突出問題將難以解決,農村消防安全形勢將更加嚴峻!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從構建“和諧**”的高度出發,深刻認識加強農村消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深刻認識農村消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深刻認識廣大農村羣眾對消防安全的迫切需求,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要求,鞏固、完善和加強支農惠農政策,搶抓西部大開發、新一輪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和山區綜合治理等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用更高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推進農村消防工作,全力突破農村消防工作的“瓶頸”,下大力解決農村消防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改善農村消防安全現狀,從根本上杜絕“火燒連營”,全面實現農村消防工作的跨越式發展,為我州乃至全省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旅遊大州、生態大州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第8篇】調查新農村新建設調查報告

夏季烈日當頭,我們展開了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調查新農村新建設的活動。早在未放假兩週前我們就已計劃好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和安排,大家都很期待暑假的到來。

6月30號,我們正式放假了,隊長就當天召集我們開了會議,安排我們這次社會實踐並不是讓我們去遊山玩水,而是去吃苦耐勞的鍛鍊,讓我們輕裝簡行,做好不怕熱不怕累的心理準備。一路上,每個人都要注意安全,服從領導,聽從指揮。

7月2號上午我們先參觀了周邊的風景。熟悉了當地的環境。我們通過當地政府,聯繫上桐柏縣團委書記,約與桐柏縣政府門前見面。由於當天太陽太毒辣吃過中午飯我們休息了一會兒,準備好防暑工作約三點起程去了市裏。經過2小時的山路顛簸由於山路崎嶇我們車開得很慢。一路上,大家都熱的汗流浹背。雖辛苦大家都説着笑着欣賞着路邊的風景。甚至,有的同學感到身體不適,但從未停止前往的心念。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政府門口,詢問門衞,找到了縣團委書記辦公室。由隊長上前介紹我們這次來的目的,書記聽後非常高興,並願意大力支持我們的活動開展。大家聽後非常高興,我們與書記合了影,當做留念。根據書記的指示,我們順利完成了開展了這次社會實踐。

7月3號上午,我們做好調查問卷的準備工作 ,去了李溝村,找到了李書記,當時他汗流浹背的坐在樹蔭下接待我們。又倒水又切西瓜,高興的樂不此疲。我們還是先介紹我們來的目的與大概計劃。書記聽後,鼓掌叫好。然後,看了一下問卷調查,指點了他對新農村建設問的看法及目前的計劃。最後針對我們的問卷做了全面分析。給了我們一份完美答卷。我們都在認真聽取並作了記錄。最後,李書記留下了幾份問卷,説在與其他幹部討論一下針對某些問題。5點半左右我們離開了李溝村。調查報告

7月4號,我們又出發去了大河鎮,針對當地的新農村做採訪,當天還下了雨,我們依然按計劃前行。於早晨7:30我們坐大巴去了大河鎮,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們來到了大河鎮大河村。經聯繫,找到了上河村村長,他帶領我們參觀了上河村的建築,並介紹了當前的發展進度,級以後的發展規劃。最後,我們一村長合影做了念。村長讓我們四處隨意逛街,遊玩參觀。隨後,我們開始了我們的調查採訪。走街串户,對當地民眾進行採訪,我們認真的對其講解,他們針對自己的觀點及認知對我們的問卷做了答覆。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我們的任務也完成的差不多了。最後,我們由於當地農民建築合影,留下了我們的足跡。晚上我們就總結整理了一下這幾天的任務。

7月5號早晨,我們就整理行囊準備起程回校了,約八點,我們坐上大巴,踏上了回校的旅途。

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們感概頗多,深切體會到了團隊的力量。由於大家的積極配合與努力,我們不負眾望,成功完成了這次社會實踐,給了校領導一個完美的答卷。

【第9篇】關於對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水是生命之源、民生之本。據統計,在發展中國家8%的疾病是由飲水不安全造成的,全世界每年因飲水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死亡的人數超過800萬之多。可見,飲水安全對保障和提高人民羣眾健康水平何等重要。

為全面掌握全縣農村羣眾飲用水現狀,促進全縣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順利推進,我們深入鄉(鎮)、村(屯),實地視察了我縣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情況,並召開座談會,聽取了縣水利局和鄉(鎮)關於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情況的説明,對我縣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為實施好今後的工程建設總結了經驗,提出了建議。

一、全縣農村安全飲用水現狀

我縣農村常駐人口22.4萬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關係農村常駐人口的身體健康。我縣農村飲用水水源主要為地下水,地下水水源較為充足。在我縣的農村飲用水水源中,水質情況不容樂觀,部分村屯水質鐵錳招標、水源污染。

二、全縣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總體情況

20**年至20**年建設飲水安全工程**5處,20**年建設飲水安全工程**處,20**年建設飲水安全工程**處,20**年建設飲水安全工程31處,20**年建設飲水安全工程49處,20**年建設飲水安全工程35處,20**年建設飲水安全工程17處,20**年建設飲水安全工程9處。建設的飲水安全工程全部為地下水源井取水,取第四第水,水量充足,但部分村屯水質鐵錳超標。

截止到20**年底,我縣共解決高氟水、污染水、錳鐵超標等農村飲水不安全的村屯325個,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25處,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17.51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78%,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取得了較好成績。

截至目前,全縣農村還有部分地區由於村屯小、分佈零散,地方配套資金較大等原因沒有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

三、全縣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運行維護情況

由於自然災害、缺少建設資金及維修養護資金、建後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原因,導致一部分飲水安全工程停用。現有**0處飲水安全工程已停用,其中:20**年凍層深度達到2.6米,使管網凍壞46處;缺少電力設備配套資金**處;水質鐵錳超標45處;管理工作不到位、運行經費不足、農民自家有小深井等停用18處。僅2**處工程正常使用,全縣農村飲用安全水的人數不足**萬人,佔農村實施安全飲水工程總人數的 80%,佔全縣農村常駐總人口的62.5%。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利用率正在逐年呈下降趨勢。

四、在工程建設及運行維護中縣裏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建設責任。加強領導是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證。縣裏專門成立了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納入政府任期目標責任制,建立了縣長為第一責任人,分管副縣長為項目責任人的責任制度。發展和改革局、財政局、水利局、扶貧辦、衞生局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各盡其職,各負其責,分工明確,緊密配合。項目轄區各鄉(鎮)場作為項目實施責任主體,鄉(鎮)場長為第一責任人,分管副鄉(鎮)場長為項目責任人,按縣裏統一規劃和部署,加強了組織領導,強化了保證措施,落實責任,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順利實施。

(二)切實真抓實幹,取得顯著成績。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是一項涉及面廣、關乎羣眾切身利益的長期社會系統工程。縣政府及水利部門通過制定規劃、加強管理、搞好服務、發動羣眾等各項措施,連續多年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作為工作重點,先後解決了全縣285個村屯飲水安全問題,取得了較為明顯的工作成效。

(三)嚴格項目管理,保證順利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民心工程,工程的實施直接關係羣眾切身利益。縣政府及水利部門多年來想方設法,積極包裝項目,主動爭取上級支持,努力使各項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同時,管好用好國家和省專項補助資金,按要求落實地方配套資金,並積極探索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資金投入體系,動員受益羣眾積極自籌,有效地保證了工程的順利實施。在安全飲水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嚴把工程質量關。對規劃的設計評審、施工隊伍的選擇、施工材料設備的採購、工程質量的監督、工程的竣工驗收等方面實行全方位的監督,確保我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質量和建設工期。

五、安全飲水工程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新建工程自籌資金難度加大。20**年以來,中央、省和市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非常重視,加大工程建設力度,使我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取得了顯著效果。農村飲水工程是按村屯人口多少撥付資金,我縣農村村屯人口較少,並且村屯相距較遠,增加了自籌資金額度。我縣鄉(鎮)、村屯財力不足,在建工程難度加大。

(二)農户認識存在誤區。一是大部分羣眾把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當做是政府的一種福利,認為這都是政府的事情,投工、投勞、投資等建設、管理的問題與自己沒多大關係,單純依賴政府,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羣眾還把自來水當成“福利水”,不願意盡義務;二是一部分羣眾認為農村安全飲用水只能滿足農户日常生活用水,畜禽及部分生產用水還得靠農户自掘深井解決,實用性不強;三是還有個別羣眾對安全飲水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對農村飲水中存在的問題和危害滿不在乎。這些在農户中存在的認識誤區和滯後觀念制約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建設、管理和發展。

(三)地方政府及職能部門不夠重視。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項目主要由各鄉(鎮)場協調申報、水利部門組織實施。項目工程建成後,鄉(鎮)場和職能部門一般都認為完成了事,對後期管理運作沒有過多指導干預,缺乏有效運行的長效機制,使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管理責任主體不明確,絕大多數只簡單地交由村集體管理,管理存在多樣化,沒有統一形成良好的運管機制。在村級財力不足、精力有限,鄉(鎮)場和職能部門扶持不到位的情況下,已經實施完成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正在逐年走向半癱瘓或癱瘓狀態。

除上述因素外,在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由於設計、施工等問題,有的供水管道深埋不夠,不能完全抵禦嚴寒,致使寒冬出現冰凍現象,無法供水;部分村屯實現不了全天候供水,只能是定時段供水,農民在農忙時節往往錯過供水時段或需要留專人在家蓄水,不方便生產、生活;有的村屯小、分佈零散,獨立運轉經費不足。

六、安全飲水工程運行維護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工程使用率低,部分工程停用。我縣20**-20**年共建飲水工程285處,正常運行202處,未運行和無法運行83處。一是農民對改水缺乏認識,由於自家中備有民用井,即使是工程完好,也不情願交納供水費用,村委會又沒有免費供水的條件,工程因此停用;二是工程運行一段時間後,由於提水設備或管網出現損壞,無人管理及組織維修;三是由於20**年冬季我縣遭遇了歷史罕見的低温凍害,20**-20**年工程採用upvc管材安裝的供水管網因凍管道脹裂,無法運行的比較多,只能進行管網更新改造;四是20**年以前所建工程嚴重老化,年久失修,又缺少重建自籌資金;五是部分工程水質鐵錳超標,缺少上除鐵錳設備的資金,部分工程即使有水處理設備羣眾也不用,至使水質仍然超標;六是部分工程由於缺少自籌資金,工程未完工。

(二)資金短缺,運行管理機制不健全。一是工程建成後,交於鄉(鎮)村管理,由於鄉村財力困難,無法籌措啟動資金,工作無法開展。二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國家投資、省級配套資金、縣級以下配套資金有一定的比例,由於地方財政困難,完成工程建設任務主要依靠國家投資,對於這種帶有公益性的工程,沒有一定的管理費用作保證。三是管理人員的報酬難以維持,目前,我縣管理人員報酬主要來自供水水價差價來維持,在當前用水量偏低、水價偏低的情況下,很難維持工程的運行。

七、對工程建設及安全飲水工程運行維護的幾點建議

(一)對工程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安全飲水、節約用水、健康用水的意識,增強羣眾節水意識,教育農民牢固樹立水是商品的意識,不斷提高工程效益,以點帶面,廣泛宣傳,加大安全飲水工作宣傳力度,推動工程運行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建設。

二是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利用國家逐年加大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投資力度的有利契機,調動多方面的積極因素,建立財政投入和社會融資相結合的投融資體制,多渠道籌集社會資金,加大項目和資金的爭取力度。地方政府配套資金採取政府支持,社會引資及出台一些優惠政策,多種方式擴大資金來源。

三是做好工程建設規劃。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前,充分考慮建設地的環境、氣候和土質等條件,既要滿足當地農民用水的需要,又要保證飲水安全工程建成後可以長期安全運行,提高使用率。

四是確保工程建設質量。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是一項民生工程,工程質量的好壞關係到農户的身體健康。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方案的規劃、設計要與社會發展相協調,水源的選擇及供水形式應因地制宜,工程施工要確保工程工期及質量,建後管理保徵良性循環。在建設中,要不斷完善監管體系,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

(二)對工程運行維護的幾點建議。

一是建立水質監測體系。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監測工作,安排必要的經費,配備相應的人員和設備,保證水質監測數據的準確。

二是完善農村飲水工程的建設管理機制。進一步探索和總結已建安全飲水工程有效管理模式,克服以往“重建輕管”的思想,按照“修一處工程,明晰一處產權,核定一個合理水價,服務一方羣眾”的目標,根據工程管理運行情況,建立統一管理機制,理順產權關係,確定供水工程所有權屬、經營權屬,做到有管理站、有技術檔案、有水源保護設施和工程保護措施,建立日常管理制度,明確管理主體和管理責任。成立專門機構,投入一定的維修養護資金。加強對已建工程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和管理技能,以適應管理工作不斷髮展的需要,不斷轉變管理理念,提高服務水平,切實保證農民飲水安全,真正達到工程良性運行的目的。在管理中,可以參照有線電視或電業管理模式。管理責任主體以鄉鎮水管站為主,管理維修收費一條龍。這樣,不但便於管理,也可以彌補屯小、人口少運轉費用不足問題。還可以縮減人員開支,又可以增加水管站工作經費。同時,水管站依託上級職能主管部門,便於協調。另外,還可以吸納社會資金參與管理。採取個人承包或租賃等經營方式。同時考慮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有其公益性的特點,也不能完全市場化,不能以營利為目的,所以政府在調控水價的前提下,只從收費中提留一部分作為飲水安全運行維護專項經費。大的維修改進項目由鎮村兩級協助承擔。個人承包或租賃經營的好處是從管理到經營上羣眾容易接受,便於羣眾監督,服務質量能夠提高, 方便羣眾生產、生活。

【第10篇】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範文3000字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是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按照全國人大農委舉辦研討培訓班通知精神,四川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組織專題調研組,先後赴遂寧、內江、宜賓、瀘州市,深入到8個縣(區)近20個村(社)就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聽取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情況彙報,與村社負責人、農民代表、業主代表等進行座談交流。總的來説,我省新農村建設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精心安排部署,相關部門開拓創新、大力推進,廣大羣眾積極參與、主動作為,近年來各項工作進展順利,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一、我省新農村建設基本情況

黨的xx屆五中全會以來,四川省委、省政府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的總要求,以農民增收為核心目標,以新村建設為有效載體,以產業發展為重要支撐,堅持規劃先行、產村相融、分類指導、農民主體、合力推進,推動城鎮鄉村院落合理佈局、山水田林路村綜合整治、科教文衞廣電同步跟進,走出了一條產村相融、成片推進的新農村建設路子。去年,省委、省政府還作出建設“幸福美麗新村”的決策部署,力爭到2022年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新農村。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累計新建成新村聚居點10972個、涉及農户112.3萬户,改造提升和保護修復村落15354個、涉及農户90.3萬户,啟動幸福美麗新村試點示範村建設1242個。全省60個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縣累計建成新村聚居點2033個、新農村綜合體218個、“1+6”村級公共服務中心2307個;連片發展種植業603萬畝,規模養殖户23.7萬户;累計硬化農村道路18297公里,農田水利渠系建設17589公里。

(一)堅持規劃先行,推動城鎮鄉村院落合理佈局。早在xx年我省就編制印發了《四川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xx年-2022年)》和11個分項規劃。各地也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要求,編制和完善了新村建設發展規劃。在佈局上,堅持新村建設規劃與小城鎮規劃、現代農業園區規劃、新農村示範片建設規劃有機結合、科學銜接,形成佈局合理的城鎮、中心村、自然村空間形態;在項目上,新村建設規劃與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土地整理項目、新村基礎設施項目、扶貧開發、旅遊開發項目等科學對接、有序實施;在建設上,村落民居規劃充分體現農村特色、地域特徵、民俗特點,有鄉土氣息、鄉村情趣、鄉情鄉愁。

(二)注重產村相融,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把產業發展放在優先位置,堅持產業先行、產村相融。統籌新農村建設示範縣與現代農業、林業、畜牧業重點縣建設,培育成規模、上檔次、有市場的特色優勢主導產業,開發農業多種功能,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循環農業、休閒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實行一三聯動、農旅結合,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如瀘州市江陽區西岸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建設了蔬香園、異果園、漁歌園、玫瑰花園、生態植物園等觀光休閒“五園”和農耕農俗文化長廊、農耕文化體驗區、婚紗攝影基地等景觀景緻,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消費,實現了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江安縣大力發展生豬產業,引進企業採取“六方合作”的方式,即“企業帶動、農民參與、協會統籌、金融支持、保險兜底、政府幫助”,通過“公司+家庭農場”的養殖模式,帶動發展年出欄500頭商品豬的養殖户500户,讓農民也能通過發展現代化養殖業增收致富。xx年,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95元,比上年增長12.8%。今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5411元。

(三)創新籌資機制,努力增加新村建設資金投入。在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上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多方投資、共建共享。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省財政每年對60個示範縣投入6億元;從xx年開始,每年投入新村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20億元。今年上半年,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各類新農村建設資金達75.7億元。二是積極開展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試點,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融資等多種形式的農村產權流轉。如蓬溪縣推出“土地流轉經營收益權+擔保公司”、“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房屋所有權”、“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地上建築物”、“政府增信+銀行授信”等四種貸款抵押新模式,搞活了農村金融。威遠縣推行農業bot模式,避免土地“一租了之”,讓農民享受規模經營帶來的收益。三是用財政支農資金撬動社會資本。通過整合支農資金,將其集中用於為農户和其它農業經營主體融資貸款提供貼息、擔保,充分發揮放大效應和槓桿作用。如宜賓市翠屏區推進支農資金股權量化改革試點,由區政府、合作社和川茶集團共同成立公司,農民自籌資金加財政補貼佔股47.8%,如此一來財政補貼便從過去給農民或企業的一杯水變成了一口源源不斷的水井。

(四)推進環境綜合治理,逐步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空間。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圍繞農民生活生產需要,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整治,電力、廣播、電視、寬帶入户連網,改廚、改廁和沼氣建設大規模推進,極大地方便了農民羣眾的生活生產,讓農村羣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如宜賓市積極開展“五化一處理”,即:“衞生潔化、污水淨化、庭院美化、村莊綠化、村內道路硬化、垃圾集中收集處理”,探索推進新村規劃生態環境評價工作。遂寧市全面推行農村垃圾“户定點、組分類、村收集、鎮運轉、縣處理”新模式,全市65%的村莊實施了建築立面清理和風貌塑造工程,75%的村達到了“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四化要求。

(五)堅持同步跟進,努力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緊緊圍繞建立城鄉統一的保障制度,加快城鄉制度接軌步伐,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一是結合連片推進新農村建設,全面開展以村級組織(村兩委)活動場所和便民服務中心、農民培訓中心、文化體育中心、衞生計生中心、綜治調解中心、農家購物中心(即“1+6”)為主要內容的村級公共服務活動中心建設。二是加強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食堂、寄宿制學校、教學用房和農村教師週轉房進行改善建設,大力提升農村辦學條件。為進一步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促進教育公平,省政府從xx年起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三是深入推進農村醫療衞生事業。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的醫療救助、婦幼保健、計劃生育補助政策,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籌資補助水平,縮小城鄉基本醫療保障差距,新農合參保率達99.2%。四是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加強社會救助,完善農村社會低保救助機制,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加快推進農村廉租住房建設,逐步擴大農民工工傷保險、醫療保險覆蓋範圍。五是着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把農村文化傳承融入新村建設全過程。如遂寧市蓬溪縣常樂鎮拱市村建了4000平米的村級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引來有名的書畫家、攝影家、詩人進行創作,極大地豐富了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新村規劃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一是部分規劃做得比較倉促,沒有很好將新村功能定位、區域佈局、產業支撐、文化品位和建築風格等綜合考慮,規劃不全面;一些規劃沒能按照城鎮化進程作相應調整完善,村莊佈局不能對應農村人口轉移等變化,造成部分農民住房閒置和資源浪費;一些居住點選擇不夠合理,耕作半徑大,遠離產業發展。二是在規劃建設上覆制城區模式。一些新建聚居點,規劃設計和建設方式簡單套用城區模式,有的搞鋼筋混凝土和城市園林花草崇拜,滿地都是與農村格格不入、與農民毫不相干的園林、草坪、水景、廣場、雕塑等人造景觀,弄得村不像村、城不像城。三是新村建設規劃人才短缺,特別是既懂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又懂新村建設規劃的人才奇缺,新村建設規劃執行和指導難到位。

(二)農民新村建設主體意識比較淡薄。一方面,一些地方羣眾缺乏主人翁意識,投資投勞積極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既搭台又唱戲,大包大攬,讓農民成為局外人、旁觀者;有的地方違背農民意願,大拆大建、集中建房,打着節約土地的旗號,實則暗藏着支撐土地財政的玄機,無端盤剝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有的地方工商資本強勢進入,搞大集中,建小產權房,剝奪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發展權。

(三)資金投入不足,資源配置存在偏差。一是建設資金壓力大。新農村建設涉及產業發展、農房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等多個方面,任務面寬量大,資金需求量多,羣眾集資積極性不高,建設資金需求與政府財力和農民自身投入能力之間存在很大差距。二是資金整合難度大。目前,中央財政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大多按行業劃撥到地方,到基層很難整合使用,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不高。三是資源配置上沒有處理好“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的關係。一些地方不惜重金,在基礎好、條件好的地方搞示範,集中資源塑造“形象”、打造“亮點”,忽視最需要投入幫扶的邊遠山區、落後地區,造成區域之間差距不斷拉大。一些地方在新農村建設中只單純注重農房修建,忽視農民的生產生活,出現農村“外表光鮮、內部寒酸”的情況。

(四)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仍然較為突出。一是農村面源污染比較嚴重。由於部分農户不能正確使用農用化學品,施肥結構不合理和施藥不當,使得土壤受到嚴重污染,而且通過地表徑流污染水體。同時,處理使用後的農用塑料薄膜和秸稈多采用焚燒方式,嚴重污染大氣環境。二是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亟待改善。在中心場鎮以外的廣大農村,一般沒有完善的供水系統,農户直接從河道、池塘、山泉、淺井取水,水質是否符合飲用水標準大多沒有經過相關部門認定,多數沒有經過淨化和消毒處理就直接使用,存在諸多飲水安全隱患。三是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部分農村地區沒有建立完整的農村污水處理和排放系統,一些農户直接將污水排入江河湖溪等。由於部分聚居點距離城市較遠,垃圾處理運輸成本過高,隨意丟棄垃圾現象比比皆是。此外,一些新農村示範片儘管建有供排水系統、垃圾庫、沼氣化糞池、公共廁所等,但維護和運行方面沒有資金保障,導致環保設施運營管理存在一定困難。

三、幾點建議

(一)從頂層設計上勾勒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路徑。新農村建設與深化農村改革緊密相關,既是重要的載體,也是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的重要目標,建議國家在土地流轉、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村公共服務、鄉村治理、户籍制度等方面進行頂層設計,在政策上有更大突破和鬆綁,同時,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以促進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比如加快農村金融立法,保護廣大農村羣眾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金融機構發展,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農村金融和社會穩定。再比如放活土地經營權已成為新一輪農村改革重點,建議全國人大制定《土地流轉法》或國務院制定《土地流轉條例》,從根本上解決土地流轉的管理機構、管理程序、操作規範、合同簽訂、違約責任等問題。規範政府、農民和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的行為,有效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使土地流轉工作的各個環節有法可依。

(二)加大財政投入,完善資金運行機制和模式。一是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力度。要確保農業投入增幅不低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並且每年應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用於支持新農村建設。四川是農業大省,“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發達”,城鎮化率僅有45%左右,農村人口接近4500萬,且居住分散,因此新農村建設任務相當繁重。建議在資金投向上要向四川這樣的西部地區、發展滯後地區傾斜。二是進一步明晰財權和事權。在新農村建設中,哪些由國家投入,哪些由集體投入,哪些由農民投入應該進一步明確,併合理劃分各級財權、事權,從而調動各種主體、各級政府的積極性。三是注重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應清理歸併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重,對某些項目可只下達資金計劃,將項目審批權限下放,為地方支農資金整合創造條件。應儘早下達項目,及時撥付資金,加強使用監管,確保資金使用科學高效。

(三)尊重羣眾意願,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農民是新農村的建設者、受益者、管理者。推進新農村建設,要堅持相信農民,依靠農民,讓農民唱主角,努力激發廣大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現在農村住房尤其新建聚居點空置率很高,除了規劃不科學,更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的想法和農民的意願不一致造成的。因此,在新村建設中,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讓農民參與規劃、選址、建設、管理全過程,切實保護他們的知情權、參與權、話語權、決策權。對新村建設、產業發展、公服管理等項目,採取由下而上,讓民作主,自主決策,自主實施,實現農民由“要我幹”到“我要幹”的轉變,充分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政府也要從中發揮導向作用。我們大英縣探索“申建制”值得推廣,新村建設由政府統一規劃,農民自願申請,達到一定數量就開工建設,建設工程中始終依靠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四)重視產業支撐,持續穩定增加農民收入。要堅持產業先行、產村相融,形成產業促新村、新村帶產業的良好格局。一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按照“種養加”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的思路來考慮和規劃農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注重生態平衡、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在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發展上下功夫。二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要重點扶持一些有規模、有市場、有效益、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通過重組、合作等方式,發展壯大,做大做強。着力引進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產業關聯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品牌企業,推動農業產業化建設水平和發展水平。此外,還要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促進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健全企業與農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三是創造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機會。加快推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着力培育壯大農村產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讓農民羣眾在家鄉留得住、有錢掙、過得好,就地就近實現增收致富。

(五)堅持服務延伸,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把農村社會發展放到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下大力破解城鄉收入差距大和農民看病難、讀書難、養老難、衞生條件差、文化生活單調等難題。一是繼續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強化農村公共交通、集中供水、能源電力、廣播電視、網絡寬帶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廚改廁改水改路,進一步改善農民生活條件。二是強化農村金融服務。就是要在農村林權、土地權、農村房屋所有權等確權的基礎上,推進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三是加快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要進一步推進農村公共教育體系建設,努力提高農民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加強農村公共衞生和醫療服務事業建設,積極維護農民身心健康;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建立健全農村勞動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貧困人口的生活條件。四是努力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要加強環保知識宣傳,提高幹部羣眾生態觀念,形成全民參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要加大農村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要大力研究、開發和推廣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以及農村健康危害評價等方面的環保實用技術;要推廣科學施肥施藥,推廣生態農業模式,引導農民形成“綠色”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11篇】2022年最新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農村實用人才是農村具有一定知識技能,為農村經濟、科技、教育、衞生、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服務,下面是小編提供的2022年最新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供參考!

在當地可以起到示範帶動作用,其知識或技術得到羣眾認可的專業型、帶動型的勞動者。包括農村衞生員、科技推廣員、生產能手、經營能人、能工巧匠等。農業人才興,則農業農村興。人才興農是一項戰略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工作,尤其是農村實用人才與農業生產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聯繫,是建設社會主義重要力量,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農村實用人才服務於三農,根植在三農工作的第一線,是學習、應用、傳播先進實用技術的重要力量。近期,我們對我縣的農村實用人才情況進行了調查,並進行分析與研究。

一、我縣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現狀

xxxx縣轄23 個鄉(鎮)、499 個村(居),總人口65萬,其中農業人口52.7 萬,全縣總面積582550公頃,其中林地400萬畝、草場300萬畝、水面30萬畝。近年來,xxxx縣大力實施科技興農、人才興農戰略,緊緊圍繞產業抓工人,大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縣農村實用人才已達8956 人,佔農村總人口的1.4 % ,且以此為紐帶組成的專業協會、合作組織等為主體的農村經濟組織的帶動力量越來越大,成為引領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1、農村實用人才的總量。全縣共有農村實用人才8956人,其中種植業3150人,養殖業2330人,加工業450人,機械業424人,能工巧匠2060人,農村經紀人542人。

2、行業分佈情況。農村實用人才主要集中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約佔75%,第三產業約佔24%,第二產業佔1%。第一產業主要在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主要是能工巧匠、農機服務、商品流通3個行業。第二產業主要是有資金有技術的返鄉農民工。種植業實用人才主要分佈在水稻種植、茶葉生產、柑橘生產、油茶種植、中藥材種植、蔬菜種植、小水果等行業;養殖業實用人才主要分佈在水產養殖、生豬養殖、肉牛養殖、蛋雞養殖、山羊養殖、桑蠶養殖、特種養殖等行業。第三產業實用人才主要分佈在農村建築、農機服務、農村商品流通等行業。

3、技術結構及特點。在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中,生產能手的比例最大,生產型人才佔實用人才總人數的57%;其次為經營型人才分別佔實用人才總人數的16%;技能帶動型人才(能工巧匠),佔實用人才總人數的17%;社會服務型人才佔實用人才總人數的10%。

4、農村實用人才的年齡年齡結構及特點。從年齡結構看,農村實用人才36~50歲年齡段人最多,35歲以下的具有一技之長的實用人才比較少分別為17.4%、13.8%、10%,呈現出中年化的特點。

二、我縣對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開展

(一)加強領導,部門配合形成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大合力。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工作機構和領導機構。20xx年3月,我縣就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20個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農民素質教育領導小組,下設了辦公室。由農民素質教育辦公室具體負責全縣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23個鄉鎮也都成立了相應機構,配備專人負責。村裏還設立了聯絡員,負責學員的組織聯絡工作。其次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先後印發了《關於提高農民素質推動全縣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的行動計劃》(沅政辦發[20xx]5號)和《xxxx縣九大農業產業農民科技培訓實施意見》(沅素辦發[20xx]2號),明確提出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綜合運用各種教育培訓手段,全面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制三個方面的素質。逐步增強農民科技致富、市場競爭、自主發展三種能力。畜牧、林業、農機、庫管局、茶葉辦等部門在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的同時,認真組織農民學習農業生產新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科技、科協、文化、司法、團委、婦聯等部門認真引導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法律、科技教育,加大了科普宣傳和法律知識普及力度。組織、人事、宣傳、計劃、財政等部門給予政策支持。全縣上下形成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社會合力。

(二)依託基地,搞好示範建立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主場地。近年來,縣直各部門和各鄉鎮,以建立培訓示範基地為切入點,通過依託基地,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效果明顯。20xx年以來,在全縣23個鄉鎮共同建立了超級稻、水產、茶葉、桑蠶、生豬、水果、蔬菜、油茶等產業的實用技術培訓示範基地,通過基地共舉辦了各類培訓162期,培訓人員5000餘人,培育各類農村實用人才385人。縣農業局20xx年在全縣建立優質稻基地35萬畝。縣茶葉辦在官莊、北溶、太常等鄉鎮建立了萬畝的茶葉示範基地。各鄉鎮以基地為依託開展產業培訓。如涼水井鎮近年來建立了蛋雞養殖、蔬菜、禮品西瓜基地,通過這種基地 培訓的農民教育培訓模式,農民歡迎,效果好。今年來,全縣通過依託示範基地,舉辦各類培訓班200餘期,培訓農民11000餘人次。培育了農村實用人才600多人。示範基地已成為我縣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主場地。

(三)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相關行業間人員的交流學習。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積極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引進優質品種,保證質量,擴大生產規模。通過協會形式,增加相關行業人員間的學習機會,促進技術進步。社員有專門的管理組織,經常組織各種學習交流活動,邀請省農科院及農業高校的專家教授來傳授種植和防病知識,並與科研單位組織合作了科研生產基地。通過合作社,使農民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學到了實用農技知識。截止20xx年12月底,xxxx縣經工商註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27家,入社農户4800户,註冊資金552萬元,聯接基地29500畝。20xx年,縣輝煌林木開發專業合作社被確定為省級示範性合作社,陳家灘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肖家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博亞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確定為市級示範合作社。

(四)創新手段,拓寬渠道開闢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新途徑。通過把課堂搬到了鄉鎮、村,既為農村解決了辦學缺師資無教材的狀況,也為農民學習提供了方便,廣大農民可以不離崗,不離鄉,就地就近參加學習,較好地解決了工學矛盾。一是建立了農村信息服務平台,內容包括農業種養加實用新技術、農業致富信息和技能、農村政策和法規等。通過現代媒體來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工作。二是開展培訓進村,科技入户。為了加大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力度,縣農民素質教育辦在村設立了教學站,採取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相合、推廣新技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專題講座與排憂解難相結合、專家走下去與把農民請上來相結合等形式,積極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農口其他部門也根據農時廣泛開展了送科技等下鄉活動。如縣農民素質教育辦每年要編印5萬份的《農業科技》資料,送到各鄉鎮各農户手中。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縣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達210場次,送技術資料25萬份,接待農民諮詢2萬人次。

(五)健全機制,加大投入確保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的開展。為確保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工作的開展。我們建立健全了培訓激勵機制,將農民教育和培訓工作實行了目標管理,納入了各鄉鎮單位的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近年來,雖然我縣的財政狀況相當緊張,但農民素質教育專項經費給予了一定的保障,設立了農民素質教育專項資金,用於農民素質教育的音像教材、師資培訓、多媒體教育宣傳辦點。同時,23個鄉鎮也都納入財政預算,增加了投入。同時,千方百計積極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農民素質教育,開闢籌資渠道。

三、當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才總量不足,整體素質不高。我縣是貧困的農業大縣,又是移民大縣,廣大農村處在山區,自然條件、基礎設施較差,勞動力受教育程度較低,人才素質不高,總量不大。據有關部門抽樣調查發現,目前我縣大約有農村實用人才8956萬人,只佔全縣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4%。就拿xxxx茶葉方面的人才來講,研究員僅1人,高級農藝師4人,農藝師3人,有經驗的茶農近80多人,對於我們一個有着7萬畝茶園的茶葉大縣來講,是非常少的。人才嚴重不足,大多數農村實用人才沒有受過系統全面的教育,知識面比較窄,視野不夠開闊,技術水平較低,與現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農村實用人才的要求還有不少的差距。

2、農村實用人才結構不優。在我縣農村中,越是發展較快村或地處城郊、鄉郊,人才較多,素質也相對較高,示範帶動作用越強;反之,人才資源越是不足,發揮作用越少。一是專業結構不優。大部分實用人才仍停留在種植、養殖這種生產週期較長、獲益較慢、風險較大的行業上發展,而對於市場經濟日益需求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營銷、物流等方面涉及較少。尤其開拓型的經營管理人才極其短缺,面向流通、服務的人才較少。還有就是從事文化工作的實用人才更少,急需培育。二是農村人才浪費現象也比較突出。不少農村實用人才,因為資金、思路等原有,還找不到施展才華的舞台,有的甚至技術、能力處在半閒置狀態或乾脆外出打工。三是年齡結構不優,青年農村實用人才比例少。女性人才嚴重缺乏。四是學歷結構不優。農村實用人才中96%以上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沒有受過系統的農業專業教育。

3、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經費不足。

一是投入資金不足。就我縣而言,儘管縣財政在運轉艱難的情況下,將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但仍不能完全滿足工作需要。特別是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方面,所需教材資料、實踐操作現場、教師授課補助、參觀學習資金均難以落實,直接影響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的順利進展,影響實用技術的應用和普及。

二是農村實用人才自身發展資金不足。由於大部分人員生長在農村,經濟基礎薄弱,再加上沒有相應的資金扶助,許多有理想、有技術、有文化的實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創業資金而不能依靠專業特長髮家致富,從而使一部分實用人才英雄無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帶領羣眾共同致富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三是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資金利用不合理。由於多頭培訓、為了完成量的培訓、培訓針對性差、忽視受訓對象的特點和意願等原因,致使培訓資金用了,效果不佳。

4、農村實用人才的後續管理未跟上。人才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新農村建設離不開農村實用人才作用的發揮。當前,鄉鎮技術人才的缺乏,致使農機、農技、水利、農廣校、文化站等從事農村使用人才培養和管理的機構逐漸退化,甚至名存實亡。相關人員從事其他工作,且年齡偏大,鄉鎮技術人員面臨青黃不接。致使對農村使用人才的後續管理工作難以跟上,也致使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發揮不全面。

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業收益的辛苦,效益低下,是問題產生的根本。農業生產效益低下,導致實用人才流失。針對三農的優惠和扶持政策隨時年年提高增加,卻遠遠跟不上農資價格上漲迅猛,農業生產成本過重,加之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造成農業效益低下,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不高,不少農民寧願出租或丟荒棄耕,也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風險較大,致使不少農村實用人才轉移從事其他行業,造成人才流失。

二是政府職責不清,體制不順。農村實用人才服務管理部門多,卻沒有一個部門是真正的責任主體,造成多頭管理或者管理不順。各部門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和管理缺乏規範、可續、系統的規劃。培訓資源多主體,招生混亂,資源利用率低。缺乏系統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難以發揮農村實用人才示範帶動作用的積極性。人員資金不足,在鄉鎮一級沒有設置相對應的下屬部門,使權力難以下放,對農村的實用人才管理難度大。而且相關的技術推廣站或者機關單位缺乏相對應的專業人才,甚至有些技術站都沒專業對口的專業人才,外行管理內行,人浮於事,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及管理工作難以開展。

三是農村青年流失嚴重,實用人才後繼乏人。隨着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不少農村青年不滿足於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離開農村到城市謀求發展,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上是年齡較大、文化素質較低、能力較弱的人,這些人受自身條件的侷限,難於成長為實用人才,而那些靠經驗積累成長起來的農村實用人才年齡逐漸老化,造成農村實用人才後繼乏人。

四是受意識及能力的侷限,制約了農村實用技術的推廣。一方面,農村實用人才的技術技能是主要靠自己摸爬滾打歷練出來的,由於受小農意識的影響,一般不願輕易把過硬的技術傳授別人。另一方面,農村實用人才大多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職業技術教育,都是些經驗型的人才,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總結提升,理論指導性不強,限制了他們技術的交流傳授。

四、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農村的發展要緊緊依靠農民,發揮農民在農村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尤為重要,他們在農村發展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更是意義重大。農村實用人才是農業產業化與科技融合的直接實踐者,是實施科技興農的帶頭人。因此,加強農村實用型人才隊伍建設,就必須在管理、培養、激勵等各個方面下功夫。

1、認真制定有關優惠政策,加快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發展步伐 。一是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建設資料庫,對現有農村實用人才進行詳細登記、造冊,進一步強化教育培訓,尤其是要突出抓好農村教育改革,大力開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二是對從事農業生產年滿30年的土專家、田秀才和養殖行家裏手應適當給於照顧,比如:通過採取發放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養老保險等方式,適當給於照顧,從而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為農村經濟繁榮貢獻力量;三是引導農村待業青年學習農業生產知識,要不斷通過保送培訓、出資培訓等方式,儘快解決好農村實用人才隊伍青黃不接的現象。

2、加大資金投入,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大農村科普示範園建設,充分發揮科普示範園輻射、帶動作用,真正把科普示範園打造成為農村實用人才學習科技、掌握本領、交流技術、提高水平的理想之園;二是為充分調動實用人才的積極性,應積極鼓勵農村實用人才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生產,從土地使用、資金信貸、農用新產品設施、設備、項目引進等方面給予幫扶,增強信心,認真解決好發展後顧之憂,並更好地影響和帶動廣大羣眾共同致富;三是通過大户輻射的方式推廣技術成果。就是選用部分輻射面廣、經濟效益高、政治素質過硬的大户作為專業示範户,適當給予經費投入,並把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交給專業户、示範户,由他們先搞起來。當地農民看到用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帶來的利益,就會自發地跟着用起來,一項新的技術或新的品種就得以推廣,一項新的產業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斷創新對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考核辦法,實行年終綜合評比,對現代農業貢獻大、技術過硬、影響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農村人才進行獎勵,要通過採取綜合評比的措施,不斷加大獎勵金額投入,從而激勵更多的農村實用人才為農村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五是每年還選送一批技術員到高校科研單位學習培訓,以提高其專業技術水平,使其更好的為農村基層服務。加大政策上的引導和扶持,各項政策儘量向農村傾斜。建立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示範基地,培養雙帶農村黨員,樹立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典型。大力引導農民發展企業 協會(合作社) 基地 農户的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如山地開發大户劉輝牽頭成立的全縣首個林木開發專業合作社xxxx縣輝煌林木開發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户張國輝領頭創辦的xxxx縣幸福生態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這些能人在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環節,為入會農户提供良種、技術、信息或產品銷售服務,將分散經營的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降低了農民獨闖市場的風險。

3、抓好示範點的建設,突出典型示範帶頭作用。致力於抓好示範點的建設,堅持樹典型、抓示範。通過建立一大批黨員典型示範户,引導帶動羣眾參加實用技術培訓,切實發揮黨員示範户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建設。農村實用人才在發展生產、帶動羣眾致富方面發揮的作用。

4、加強與學校科研單位的合作,加強培訓力度,推廣農民教育。一是農業、科技、勞動保障、團委、婦聯等相關部門積極推動科技下鄉工程,加強農村培訓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農村人才的培訓工程。充分利用職業技術學校及農業技術推廣站的資源優勢,通過集中開班教學、網絡教學、農技人員現場面授指導和送科技下鄉、科技影視進村等形式,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工作,提高了農村人才的素質,為當地培養了一大批的種植能手、養殖能手、經營能人等農村實用人才。二是進一步加強了與農業高校及科研單位的合作,邀請專家教授來現場授課,指導農業生產。

5、充分發揮農村一體化綜合服務中心職能,積極利用信息平台,不斷創新技術服務手段。一是可以每年分層次評選農村致富帶頭人,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以及樹立典型示範等形式,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宣傳,着力打造適宜實用人才成長和創業的氛圍。二是我縣大力實施農村信息一體化平台建設,積極發展農村遠程網絡教育,打造綜合的信息化服務平台。宣傳優良品種和先進農業技術,邀請專家學者解疑釋難,指導生產。我縣農村信息網、新聞網等網絡,提供各種新產品、新技術等農業信息,對農民進行遠程教育。三是舉辦農業產品會或博覽會。通過展示優質產品、舉辦農業論壇、展示先進企業、技術產品等形式,進行招商引資,帶動農民知識和技能的更新。

【第12篇】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xx年9月,市婦聯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走訪等形式對全市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瞭解,現將整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現有農村留守兒童94000多名,佔全市14週歲以下兒童總數的29.8%,xx年以來,市婦聯與市關工委聯合充分整合社會資源,以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為抓手,為留守兒童創造優良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一)硬件建設情況

據統計,全市共建留守兒童之家示範點48個(見附件),其中市級示範點30個,縣區級示範點18個,依託學校建設的28個,依託村室建設的20個,共配備書籍58600多冊,液晶電視26台,電腦3台,各點均配備有書櫃、桌椅。直接受益留守兒童6928名。

(二)制度建設情況

目前,每個留守兒童之家均制訂了留守兒童之家管理辦法,成立了領導小組,建立了生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活動制度,成立了“讀書學習組”、“心靈呵護組”、“開展活動組”等組織,並製作成版面上牆,室內均佈置了童心童趣、温馨活潑的氛圍,吸納了“五老”骨幹、學校老師、村婦代會擔任管理員,平時放學、週六週日和節假日定期開放。

(三)作用發揮情況:

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之家整體作用發揮較好,具體體現在:

一是温暖了留守兒童的幼小心靈。各留守兒童之家通過開展“城鄉國小手拉手”、“母親節感恩教育”等活動,對留守兒童進行關愛;以寫親情信、打親情電話、視頻交流等方式,為家長、監護人與留守兒童開展對話與交流搭建平台,增進親情感情。二是豐富了留守兒童的課外生活。各留守兒童之家均通過組織孩子們開展課外閲讀、科普講座、文體娛樂、觀看電視、親情視頻等常規活動豐富孩子們課餘生活,有效填補了留守兒家庭教育缺失的空白。三是享用了更多教育資源。各級婦聯協同有關部門通過開展“愛心父母”結對幫扶、城鄉學校結對互動、積極實施愛心救助工程,讓留守兒童享受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

(四)試點區培育情況。xx年底,全國婦聯開展了全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工作,為期一年(xx.12—xx.11月)在全國確定了26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市、縣、區。在市區婦聯的積極努力下,源匯區成為全省兩個試點其中之一。為打造培育試點,市婦聯指導源匯區制定出台了《源匯區開展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機構,建立了黨政領導、組織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並着力加強網絡、陣地、隊伍三大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目前,正在迎接全國婦聯的檢查驗收。

二、存在問題

(一)留守兒童之家建設覆蓋面窄,受益人羣有限。目前,全市留守兒童近10萬人,目前僅建48所,留守兒童之家受益人羣只有近7000人,受益人羣比例不足7%;全市582所農村中國小中目前只有28所學校建有留守兒童之家,覆蓋比例僅有4.8%,更多的留守兒童並沒有享受到社會的關愛。

(二)留守兒童之家佈局不盡合理,影響作用發揮。全市48個留守兒童之家依託學校建的有28個,依託村居建的有20個,調查發現,建在學校的要比建在村室的作用發揮更好,建在村室的留守兒童之家大多由村婦女主任兼管,但由於村婦女主任身兼多職,往往沒有時間和精力管理維護留守兒童之家,開放時間也不能保證,導致個別村居建留守兒童之家存在書籍丟失、器材毀壞現象。

(三)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標準不高,管理不規範。調查顯示,大多留守兒童之家沒有配備電話、電腦等設施,不能滿足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聯繫的需求;由於資金問題,一些留守兒童之家書籍數量配備不足。各留守兒童之家雖在建立時都制訂了管理制度,配備了管理人員,但由於缺乏有效的領導、監督、管理,導致一些留守兒童之家制度形同虛設,部分留守兒童之家損毀嚴重。調查發現,全市共有10個留守兒童之家損毀,其中市級點2個,臨潁縣13家縣級留守兒童之家示範點8家損毀,管理問題不容樂觀。

(四)缺乏專業輔導老師,不能有效解決留守兒童存在問題。建在村室的留守兒童之家大多由村婦女主任兼管,開展活動大多依託村“五老”骨幹和村幹部,他們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科學的教育指導方法,只能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和教育引導,在精神和道德上關注的少;而學校具有心理諮詢等資歷的專業老師屈指可數,一線兼職心理輔導教師普遍缺乏必要的心理學知識,對留守兒童各個年齡段出現的學習、生活、心理等問題不能給予有效解決。調查發現,上網成癮、吸煙、酗酒、打架鬥毆的多是留守兒童,如何科學引導、正確處理各個年齡段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顯得尤為必要。

三、他山之石

為使我市留守兒童之家發揮良好作用,我們通過電話諮詢、網上查找等方式對其他地市的先進經驗和做法進行了梳理,以供參考:

(一)政府主導,項目化運作型。安徽省將建設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納入政府民生工程,財政設立6000萬元專項經費,用三年時間依託農村中國小校,建設2萬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為每個留守兒童之家配備3000元的電視、電話、電腦等設備設施。教育主管部門成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單位,負責項目建設和管理,開展業務指導,強化日常監管,制定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工作考核辦法,明確檢查考核的內容和方法。並將此項工作列為對縣級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和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年度目標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檢查考核結果在全省進行通報,並作為獎勵的依據之一。這種形式的運作覆蓋面廣,受益留守兒童多,有利於大規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二)民營帶動,市場化運作型。安徽省歙縣育鴻留守兒童學校,是一所由私人投資在縣城建辦的民營學校,主要接收對象為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兒童。學校設備主要以私人投入為主,當地縣婦聯、教育局投入少量文體器材,多為全國兒基會、省婦聯配送。配備有老師進行作業輔導和書畫、音樂等課程培訓。歙縣被聯合國兒基會和國務院婦兒工委辦確定為全國留守兒童社會干預試點縣。這種方式覆蓋面有限,有利於解決留守兒童較為集中地區的問題。

(三)多方協同,家校關愛型。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白霓鎮中心國小農村留守兒童託管中心項目,是由省發改委支持資金40萬元,縣財政配套50萬元,社會各界捐助20萬元,為廣大留守兒童提供學習、活動、生活(住宿、就餐)綜合服務,中心的留守兒童實行完全寄宿制,每兩週回一次家,平時上學和週末回家均由託管中心負責接送。

(四)依託基層,新社區管理型。開封市通許縣是勞務輸出大縣,有6萬多名農村留守兒童。作為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許縣依託新型社區建設,採取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縣鄉及各有關部門都拿出相應資金,企業出資冠名,企事業單位援建的方式建立留守兒童“愛心家園”。目前已經建設了66個,該縣力爭3年內在全縣300個行政村實現愛心家園全覆蓋。

四、具體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各方面來齊抓共管。實踐證明,創辦留守兒童之家是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依託農村中國小建設留守兒童之家是發揮好“家”的作用的較好選擇。因此,建議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教育主管、部門協同的社會化工作機制,利用三年時間,依託農村中國小建設留守兒童之家,力爭到xx末,基本實現對留守兒童的全覆蓋。

(一)明確責任。目前的留守兒童之家由市關工委、市婦聯聯合社會力量籌資建設,政府尚未介入,建議黨委政府把建設留守兒童之家、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成立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台相關文件,列入政府考核目標,設立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專項資金,為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提供組織和資金保障;教育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和管理,按規劃有序推進留守兒童之家建設,開展業務指導,強化日常監管,狠抓工作落實;各級關工委、婦聯要廣泛發動、精心組織“五老”隊伍、愛心媽媽、巾幗志願者,積極投入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擔任留守兒童之家的臨時父母、兼職教師和知心朋友。

(二)建設方案。結合我市實際,借鑑先進地市的成功經驗做法,現提出如下三種建設方案。方案一:政府主導型。將留守兒童之家納入教育類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撥付專項資金,各縣區撥付配套資金,依託全市農村中國小校進行建設,首批在農村寄宿制學校建立。教育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和管理,制定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標準,提出圖書、報刊、文體器材等設施的配備數量,保證各點均按標準和要求建設到位。方案二:設立基金型。政府拿出部分資金作為留守兒童建設啟動資金,由慈善總會牽總,關工委、婦聯參與,廣泛募集資金,通過協調愛心企業冠名、企事業單位募捐、愛心人士捐助等形式設立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專項基金,資金全部用於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方案三:新型社區型。依託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列入縣鄉政府工作目標任務中,在已建或在建新型社區中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建在新社區的留守兒童之家由縣區婦聯統一管理。

(三)加強管理。要建管並重。一是納入目標考核。將留守兒童之家工作納入縣區政府目標考核、縣區教育主管部門目標考核,並制定統一的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管理辦法,由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各學校留守兒童之家的監督考核。二是建立激勵機制。由關工委、慈善總會、婦聯共同組成聯合督導組,對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管理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獎優懲劣,每年“六一”期間對錶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予以隆重表彰。

【第13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本現狀調研報告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本現狀調研報告

一、我省新農村建設的基本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困難

當前,我省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羣眾正在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規劃工作,為下一步新農村建設的全面部署、紮實推進做好全方位的準備。但是,當前我省新農村建設的現狀、新農村建設與規劃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必須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注:

(一)農民整體素質不高,培訓工作亟待加強。

當前絕大多農民素質不容樂觀,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落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法制觀念淡薄,道德素質差,缺乏誠信意識,社會責任感不強,文盲、科盲、法盲的比例還非常大。據不完全統計,在我省農村勞動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約佔15%,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約佔30%,接受過系統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的不足10%。隨着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較高文化素質的農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農產業,留在農村的農民素質呈逆向發展態勢,並且呈現老年化趨勢。同時,大批轉移出去的農村勞動力,因缺乏城市生活常識和就業技能而就業不穩,迴流現象較為普遍。而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沒有農民的新思想、新觀念和新思路,就不可能有現代化的新農村。因此,必須對農民進行大規模的引導和職業技能培訓。

當前我省農民培訓工作主要存在哪些制約因素?據調查,我省農村幅員廣闊、地域差別大、農民以多業兼營為主,教育培訓需求呈個性化和多元化特點,難以集中;長期二元經濟結構,導致農村社會事業基礎薄弱,農民教育培訓發展滯後,條件手段落後,難以滿足需要;農業經濟效益低,農民收入不高,農村生活艱苦,農民想方設法跳出農門,離開農村,難以形成良性循環;至今為止,農民教育培訓權益仍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農民整體收入偏低,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後。

調查顯示,我省相當地方的農民整體收入偏低,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城鄉二元化發展趨勢日趨明顯,城鄉差距日漸拉大。

1、影響我省農民收入增長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居高不下,吞食農民收入的增長份額;二是農業內部結構不合理,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名特優農產品比例不高,制約農民增收後勁;三是因農業基礎設施落後,造成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的程度較大,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四是農民走出去的渠道不夠暢通,各種合法的正當權益難以保證,城鄉壁壘依然存在;五是內地縣市本地工商企業欠多、欠大、欠強,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較弱。

2、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的主要表現為:

(1)公益事業發展難。由於多年來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欠帳”太多,農村基礎設施非常薄弱,老百姓吃水難、看病難、上學難、行路難的問題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全面取消農業税以後,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都是補助性的,投入非常有限,老百姓的義務意識和集體觀念越來越淡化。農村的一些公益性基礎建設的維修和新建很難組織發動。例如通村水泥路。

(2)村容村貌改善難。受經濟發展和傳統觀念的制約,農村村莊就象撒播的莊稼,分佈散亂,七零八落,鎮村建設缺乏科學系統的規劃,佈局不合理,設施不配套,農村“露天廁、泥水路、壓水井、雞鴨院”的現象相當普遍,尤其是貧困山區,農户居住十分零散,住房十分簡陋,長期煙薰火燎,人畜混居。針對集並村莊、完善設施、徹底改變農村髒亂差的問題,資金難籌,工作難做。

(3)農業基礎設施年久失修,配套設施不全,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薄弱。同時,由於部分農村大興小水電站建設,不僅使農村生態遭受巨大破壞,而且直接影響了下游的農田灌溉和農民飲用水的水源來源。

(三)農業投入缺乏保障,投入不足制約農村發展。

農業投入不足的問題,依然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很大的制約因素。一是一些農業項目難以立項。目前資金投入以項目為主,內地縣市尤其是貧困山區在爭取項目上缺乏優勢;二是農村“貸款難”的問題比較突出;三是相當多地方財政困難,投入能力十分有限;四是農民自身投入能力有限。農民收入偏低,自身積累主要用於住房改造和子女教育、婚嫁,真正用於農業投入的資金不多。

(四)基層黨員幹部素質欠缺,難以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基層黨員幹部是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當前在羣眾素質和組織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很多工作需要他們去引導。但是,目前一些基層黨員幹部(包括我們的一些鄉鎮幹部),由於缺乏培訓“充電”等種種原因,自身的能力素質與新農村建設形勢和任務要求不相適應,發揮不了推動工作、指導實踐、帶領羣眾共同致富的示範帶頭作用。

(五)建設規劃存在不足,必須加以科學完善。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區的新農村建設尚在規劃和初步實施之中,但不少地方的建設規劃存在着以下不足:

1、綠色與環保在規劃中缺位。在不少農村,新村建設往往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之一,但大多空有外觀美麗的外表,新村的內核缺少綠色和環保的理念、缺少生活污水和 糞便污水的處理設備和設施,一些新村建設點的房屋外觀美麗,屋後卻污水橫流,不忍目睹。綠色、生態、環保原本就是新農村最大的資本,但不少新農村規劃中最缺少的就是農村適用的廉價和環保的污水處理設施和設計方案,並未考慮將污水處理潔淨才予迴歸自然,沒有考慮將生活污水、家庭養殖業的排泄物和污水的處理列入規劃部門的設計範疇,不能不説是一個十分明顯的缺憾。

2、亂佔耕地和輪番拆建現象有所抬頭。近年來,各地由於農村經濟的發展,加上監管不力和缺乏有效的打擊手段等原因,一些富裕起來的農民不經批准就直接佔用耕地、農保田蓋房,個別村幹部甚至公開在農保田挖坑取土、開採礦藏,一些農民借用建烤煙房的名義直接佔用耕地變相蓋房的趨勢已經有所抬頭。目前中央出台了建設新農村的好政策,一些農民更是錯誤地認為,現在可以在過去禁止佔用的耕地、農保田上蓋房了;一些農民未經審批直接在原宅基地上拆舊建新;個別幹部更是不顧人文景觀與歷史遺址的保護,一味追求建設速度。這些均與中央倡導的新農村建設要做到“既不是大拆大建、也不是在建設中破壞、更不是在破壞中建設,更不是簡單的拆舊建新,原有的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蹟要注意保護和保留”的精神是相悖的。

3、規劃中節能與節約意識缺失,資源浪費嚴重;不少地震帶上的居民點缺少抗震設計。在相當多地方的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缺乏節水、節電、節能、節地等節約資源方面的總體規劃和方案設計。而當前,全球的能源危機已經給我國快速發展的經濟敲響了警鐘,農村的新建房屋中保温和隔熱性能的設計方面大多沒有太大的改進,大多沿用城市建設的圖紙和樣式,大多還停留在關注户型格局合理、外觀美麗等方面,對於節能、節水、節電、節地等方面的節約設計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我國的農村人口占有全中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三強,如果新農村的建設再走高能耗的老路,即便是農村農民短時間內有能力消費,我們國家有限的資源也承擔不了高能耗消費之重負。此外,在一些地處地震帶上的農村,例如_____的小陶、洪田等鄉鎮,新村設計大多缺乏抗震設計,難以抗拒自然災害的破壞力,一旦發生地震,後果將不堪設想。

4、農村產業經濟發展規劃可操作性不足,前瞻性不足。目前各村莊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的產業規劃基本上是由鄉鎮的掛村幹部參照某個示範村“依葫蘆畫瓢”或“閉門造車”的,不少農村的產業規劃缺少確實可行的產業發展規劃。其顯著特點是可操作性不足,前瞻性不足。究其原因,這些規劃中的大多數方案是由基層幹部根據自己的責任心和自己所掌握的鄉情而編寫的,並沒有充分發揮和利用當地的地理、氣候、人力、地力等資源條件,產業規劃沒能結合當地的現有和潛在的資源優勢,且往往缺乏農民朋友羣體的參與,缺少上級行業專家的指導,因而產業發展規劃大多顯得鄉情有餘,前瞻性不足,紙上談兵的多,可操作性不強。

二、關於推進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建議和意見

温家寶總理在“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內容説明中,將建設新農村、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等六個方面納為“十一五”時期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各級黨委、政府應與黨中央、國務院保持一致,認真貫徹實施中央1號文件精神,切實重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為此,民盟福建省委組織盟內外專家學者,圍繞上述這些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困難,深入各地農村實地調研,就如何推進我省新農村建設提出如下建議和意見,供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參考:

(一)以科學發展觀做好規劃工作,夯實新農村建設的制度基礎。

1、新農村建設的規劃要有更廣闊的視點和視角

新農村規劃不能簡單理解為蓋幾棟新房,更不能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新村建設。新農村的建設應包括經濟增長、結構提升、政治改善、文化進步等等方面。黨中央所倡導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包括美好的居住環境,更包括髮展農村產業、增強農民經濟實力,只有發達的農村經濟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從根本上説,新農村建設規劃需要有更加廣闊的視角。

廣義上來講,新農村的建設規劃還應包括新農村的產業規劃,當地政府要有相對應的信息、技術、政策、資金等多個方面的優惠政策和措施與之配套,規劃要充分用好、用活黨中央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建議各縣(市、區)專門抽調一批不同專業的高層技術人才分赴鄉鎮,協助鄉鎮基層幹部與各村農民朋友共同完成產業規劃,做到既結合基層的產業特點,又高瞻遠矚,真正為農村做好切實可行的規劃。在產業發展規劃的佈局和安排上,要儘可能與當地農民的種養習慣、技術特長、經濟地理條件相結合。只有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大力發展富民產業,才能最終真正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基本目標。

2、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應注意生活與生產統籌安排、經濟與文化並重並舉、人居與自然和諧、節約與集約相輔相成

有關專家指出:在新農村建設中,有幾方面要引起重視,一是新農村建設與城市化相互協調,二是要保證糧食生產安全,三要加強農村體制改革,還要更加重視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新農村規劃應當根據生活、生產需要統籌安排,建設既有利於生產、又方便於生活的新農村。規劃應佈局合理,功能區切塊清晰。生活住宅區、公共福利設施區、辦公區、農田區、村辦企業區、林木綠化區等定位合理,各得其所。要讓農村逐步朝佈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整潔的目標邁進。特別是,豬、牛、雞等畜禽規模養殖場的建設,要考慮防疫、環保、廄肥就近到田等因素,選址應離開居民住宅區。同時,要加大村容村貌的改造力度,在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上可推行“一建三清四改”(建沼氣池,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圈、改廁、改廚),提倡農户對門前、院落實行“四包”(包硬化、包綠化、包淨化、包文化)。通過設施改造和建設,改善和提升農民的生產和居住條件,引導他們與傳統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徹底決裂,樹立新風尚,營造新環境。

人與自然和環境的和諧方面,新農村規劃中規定的各種功能區之間的界限要劃出“紅線”,不能隨便改變,除規劃的農田建設、土地整治項目外,原來的地形地貌、附着的植物羣落、繁衍的飛禽走獸要嚴加保護。不準隨便開荒、挖坑取土、伐砍樹木,盡力保護山川自然的原生態。對於農村原有的歷史遺址、人文景觀要予以保護。對一些有代表性的民居,如四合院、店鋪及祠堂、廟宇等,要予以有選擇的保留。對確有價值的、標誌性的古居羣、名人居、老宅要整體保留,新農村同樣要給歷史留下記憶與參照。要特別注意防止“大拆大建、在破壞中建設、在建設中破壞”現象的發生。

新農村建設要從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做起,達到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的節約目標。許多地方擴建新村,中間舊村尚未改造,四周新村卻不斷向外擴展。新農村建設要嚴格控制土地的審批和使用,村辦廠(場)佔地和村民用地都要精打細算,集約使用土地。農村建築一定要推廣和應用節材、節能、節水的設計方案,建築材料的應用上要逐步推廣使用非粘土空心磚、新型牆體材料等技術,外牆建築要有隔音、保温、隔熱設計,節約土地、木材等短缺資源。改造舊房或新建住宅時,要在朝向、結構、用材、燃料、照明、保温等方面全面推行節能技術,減少能源消耗。我省新農村建設在推廣沼氣工程的同時,要增加抗震性能的設計、生活污水處理的設施,要爭取在推廣節能住宅、環保型住宅等節約户型的設計上有新的突破。

新農村建設要在文體、衞生、娛樂的設施建設上有所突破,改變農村文化生活極度缺乏的現狀。要從村建規劃上入手,與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結合起來。首先要建好一村要建一座甲級衞生所,為農民提供初級衞生保健;建好農民文體活動中心或文化夜校,加強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有條件的村要建文化活動室、圖書閲覽室、敬老院、籃球場、舞台以及健身房等,並要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隨着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要使百姓逐步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務。隨着農村影院、文化館、圖書館等設施的普及,使農民的傳統日常生活概念得以大大拓展,從而不斷豐富精神生活。

3、要從程序和制度上確保規劃的權威性,確保長期規劃,能分期實施

首先,要從程序上、制度上解決“權比法大,村官權利比規劃還大”的問題,維護規劃的權威性。新農村建設規劃依程序應由有資質的設計單位設計,經支委、村委和羣眾代表共同參與制訂以後,由村民大會通過,報鄉人大批准,報縣(市、區)建設規劃部門備案。這樣的規劃既不能隨便棄之不用,也不能任意更改;需要修編時還應按原制訂程序進行。並參照城市建設的“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做法,確保規劃的嚴肅性。其次,要做好村兩委換屆銜接工作,實現村支部、村委換屆不換規劃。第三,要按照“規劃先行、抓點示範、分類指導、基礎突破”的原則,立足長遠,做到科學佈局,合理安排,長期規劃,分期實施。第四,要認真抓好村鎮的整體建設規劃,力求反映地方特色,體現文化內涵,保護生態環境。要按照“工農商建運服協調發展,山水林田路屯綜合治理”的要求,抓好科學規劃,分步推進炊事沼氣化、熱水太陽能化、飲水自來水化、電視有線化、網絡寬帶化、道路柏油化、出行公交化、垃圾日清化、排污專管化、環境生態化。

(二)加強長效機制建設,打牢新農村建設的組織基礎

建設新農村,離不開一個團結而有戰鬥力的好的領導班子。加強對農村班子的教育和指導,提高鄉村幹部的執政能力,是建設新農村的關鍵。為此,要通過建立工作責任機制、爭先創優機制和村務管理機制,使全省各縣(市、區)的領導班子建設、黨員隊伍建設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得到明顯加強。

1、要建立起工作責任機制,明確縣鄉村三級黨組織負責人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充分發揮三級黨組織的“聯動”作用,提高各縣(市、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為此,可建立縣級黨員領導幹部聯繫點制度,落實領導幹部責任,把聯繫點建成示範點,以點帶面,整體推進。要加強基層組織和幹部隊伍建設,以“親民、愛民、富民”為目標,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科學決策、宏觀謀劃、駕馭市場、統籌協調和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按照突出工作實績和羣眾公認的原則,推行“優差排位法”,通過“兩推一選”擇優配齊配強鄉、村領導班子,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和戰鬥力。採取抓兩頭帶中間的辦法,紮實抓好先進村的鞏固提高和後進村的集中整建,努力把基層組織和幹部隊伍建設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一些未配套領導機構的市、縣應儘快成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並將新農村總體規劃和村級規劃目標完成情況,列入市、縣工作的考核目標,確保新農村建設有序進行、整體推進。

2、要建立創先爭優機制,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為新農村建設夯實人才基礎。可在全省各縣(市、區)農村黨員中開展理想信念星、遵紀守法星、履行義務星、勤勞致富星、先鋒模範星“五星”黨員之類的評比活動,激勵他們爭先創優,吸引優秀青年向黨組織靠攏。同時,繼續深化黨建“三級聯創”等主題活動,深入開展“雙培雙帶”工程,對50歲以下的黨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使每人掌握1門到2門實用技術。從鄉鎮機關和農業、林業、畜牧等單位選派一批名科技人員,與農村黨員結對幫扶,增強黨員帶領羣眾致富的能力。

3、要着力打牢新農村建設的制度基礎,創新村務管理機制,使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切實得到加強。各縣(市、區)要加強農村民主法治建設,進一步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建立並完善黨員議事制度、村民“一事一議”制度以及村“兩委”議事規則、重大事項決策程序、村民代表議事程序等一系列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機制,成立村民代表議事會、村民監督小組和村民理財小組,完善相關的“村規民約”、“村民自治章程”,實行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最終實現村黨組織工作規範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監督程序化,讓農民羣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同時,要加大普法力度,提高農村幹部依法辦事的能力,增強羣眾的法制觀念,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做好羣眾來信來訪和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三)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

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建設新農村最重要、最本源的內容是發展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只有這樣,才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為此,要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從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發展節約型農業,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能為重點,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村生活方式;通過增加產量、提高質量、節約成本,提高農業效益。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出發點和歸宿。增加農民收入,既要在農業、農村挖掘潛力,更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尋找出路;既要從當前出發,採取“吹糠見米”顯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現階段,要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和基礎工作來抓。各地要立足本土實際,區別發展。對沿海經濟基礎好、第

二、第三產業發達的農村,要大力整合現有產業,爭取做大、做優、做強,逐步形成規模;對地處山區、經濟欠發達的農村,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還是要靠抓第一產業,要從農業內部挖潛,繼續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優化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不斷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以“統一規劃、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思路,努力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或“幾村一品”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格局,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的示範、引導和輻射作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抓好市場流通環節,提高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此外,各地要採取切實可行的辦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一是要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搭建農村科技信息交換平台,提高科技信息的入户率,用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二是要繼續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力度,通過培訓引導,促使勞務輸出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苦力型向技巧型、自發型向組織型轉變,大力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

新農村建設要以“工”促“農”,留住青年農民精英。建設新農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提高農村經濟的整體水平。有關專家認為,隨着我省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資金和精英人才流入到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中去,這就造成了農村地區的大面積“失血”,也成為制約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因素。但是,我省相當地方的農副產品豐富、勞動力充足的傳統優勢依然存在,打造一批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企業,就容易形成以“工”促“農”的局面。對我省多數農產區而言,當務之急是發展“涉農產業”,立足本地特色優勢,調整經濟結構,培育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形成產業支撐,帶動和促進農產品、畜產品的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樣,才能讓更多的農民錢袋子滿起來,腰包鼓起來”,從而最大限度地留住農民精英,尤其是青年農民精英。

(四)大力培養教育新型農民,激活新農村建設的內部活力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和重要內涵就是發展壯大新產業,依靠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農民,為發展新產業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撐,這是富鄉富村、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和富裕農民的基礎和保證。有關專家表示,大規模培養造就新型農民必須要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當前,各級政府應把培養新型農民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培養新型農民。還要加快農民教育培訓立法,為農民教育培訓提供法律保障。

1、加強農村教育培訓工作,培養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基礎。

農民在新農村建設的主角,培養新型農民是我省當前農村經濟工作一項十分緊迫和重要的任務。只有用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培養造就新型農民,讓農民學會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裝備,才能有效推進現代農業進程。新型農民內涵豐富,培養要求高,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因此,必須對農民進行大規模的引導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素質,關鍵在於教育培訓。

(1)加快發展農村的教育事業,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在繼續抓好基礎教育的同時,加大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力度,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農村青少年必須接受國中、高中文化教育或職專、職高、技校等職業技術教育,成人要接受掃盲教育,做到青壯年人人達國中生,老百姓家家有高中生,新農村村村有大學生,整個村沒有文盲,沒有失學生。

(2)加強農民的職業技術培訓,提升農民的科技素質。通過各種形式,既要加快培訓現有產業所需要的技能,又要培訓農民“走出去”所需要的技能,從整體上提高農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目前,可把世界上最大的農村遠程教育機構――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作為我省農民參加實用技術培訓、培養農村實用人才的重要基地。

(3)深化文明創建活動,提升農民的文明素質。紮實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農户、信用等級户、好公婆、好媳婦等評選創建活動;加強鄉鎮文化設施和文體隊伍建設,經常開展羣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不斷豐富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引導農民自覺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養農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4)要對農民全面開展農業、林業、養殖等方面的實用技術及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全面提高農民素質。我省農情、省情決定,培養新型農民不能齊頭並進,必須分清主次,解決主要矛盾,注意點面結合,示範引導。一方面要抓好面向廣大農民的教育培訓和科學普及;另一方面要重點實施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培養新型農民要把傳統方式與現代方式有機銜接起來,注意長短結合,遠近結合,點面結合,階段性教育與終身教育結合,普及性培訓與系統性培訓結合、理論培訓與技能培訓相結合。

2、對於農村的教育和培訓工作,重點是要抓好鄉村幹部的分期分批培訓工作。通過培訓和考核,全面提高其帶領農民羣眾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3、今後幾年,省委省政府要考慮逐步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全免費,將農村教師工資全額列入預算,地方各級財政要逐年新增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此外,還要加大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的力度,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規模,提高補助標準,增強農民轉產轉崗就業能力。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新農村建設注入外部活力

各級政府要逐步增加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拓寬經費投入的渠道,要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改善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進一步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農民積極參與、社會廣泛支持的原則,加快村鎮的水、電、路、訊、校、醫療、集鎮等公共設施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

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落實新農村規劃和村級規劃建設的扶持力度,各級財政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一定的新農村建設啟動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建設、土地、交通、水利等部門以及金融單位應在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有關部門在政策範圍內應簡化辦證審批程序,積極爭取國家投資、國債等國家現有的扶持資金,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扶持和投入力度。要從多渠道、多角度出發,切實把黨中央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研究落到實處。建議我省在“十一五”期間,適當增加新農村建設方面的財政支出比例,扶持新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新農村建設不僅僅是農口部門的責任,各個職能部門、社會各界對新農村建設都負有責任。特別是宏觀管理、基礎產業和公共服務部門要樹立城鄉統籌發展的意識,有效促進政策的集成、資金的整合,建立橫向協調、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此外,由於目前農村資金大量流出、金融“失血”嚴重,政策性銀行職能弱化,國有商業銀行悄然退出,農業保險嚴重萎縮。農業在整個金融機構中佔用的貸款餘額不到6%。因此,省委、省政府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着力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要與農村金融機構溝通協調,適當放寬對農户小額貸款的擔保條件和期限,大力扶持農業生產。

(六)新農村建設要以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

鄉村幹部要認真做好思想動員工作,讓廣大農民羣眾形成共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每個農民自身的事,是事關子孫後代的大業。因此,新農村建設不能有“等上面撥款、等上級立項”才幹的思想,不能一味“等、靠、要”,要用好、用活、用足黨中央的政策,依靠好的領導班子,依靠科學技術、依靠全體村民自己的努力,自強不息,以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努力發展農村經濟富民產業,切實增強農民經濟實力,從而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在工作中,要加大宣傳力度,激發農民羣眾的主人翁責任感,進一步營造建設新農村的輿論氛圍;要防止以新農村建設為藉口、大量違規佔用耕地和農保田蓋房、侵佔子孫利益的現象發生;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注重實效,不搞盲目攀比,更不能患幼稚病,避免搞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避免新農村建設運動化。如一些不適合集中搞新村建設的山村,不強調“屋成列,樹成行”,事實上,白牆黛瓦與綠樹錯落有致也是新農村的一景。

(七)新農村建設要因地制宜,建設模式不能搞“一刀切”

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並不完全處於同一階段和發展水平,財政實力也不平衡,新農村建設會存在快慢、高低之分,因此,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在建設過程中不宜強調同一個模式,同一種方法或同一個標準,應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建設模式。

1、資源型新農村。所謂資源型,就是在具有豐富礦產、水力、電力等資源的農村,加強能源消費管理,搞好節能工作,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資源集約型農村經濟。

2、工業型新農村。所謂工業型,就是在經濟較為發達、有一定工業基礎的農村,以發展鄉村工業為導向,推進農村經濟由農業主導型向工業型轉變,增強工業對農業的拉動力。以工業經濟實力為基礎,整合農村的土地、人力等資源,實現共同發展,體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大趨勢。

3、生態型新農村。所謂生態型新農村,就是發揮特有的生態優勢,開發利用生態資源,發展生態經濟,以生態型農業為重點,逐步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的農村發展道路。生態環境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從根本上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保障人民生活質量長久可持續的提高。

4、城鎮型新農村。所謂城鎮型新農村,就是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堅持以城帶鄉、以鄉促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引導農民向城鎮集聚,加速資本和產業轉移,加快建設城鎮型新農村,促進農民職業和空間轉移,形成新型的城鄉產業結構和城鎮體系。

5、農莊型新農村。所謂農莊型新農村,就是充分利用農户庭院空間以及周圍的魚塘、樹林、菜地等農家資源,增設耕地種菜、現場採摘、任意“點宰”、自選自做等服務項目,讓遊客吃農家飯、享農家樂,大力發展農家休閒娛樂旅遊經濟。我省各地的農莊型新農村建設開發,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並有效帶動“農家樂”經濟的迅猛發展。它的發展,對促進農村旅遊、調整產業結構、建設區域經濟、加快農業市場化進程將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6、第三產業服務型新農村。所謂第三產業服務型新農村,也即城郊型新農村,就是按照“依託城市、服務城市、致富農民”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城郊鄉鎮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積極圍繞休閒、生態、觀光、旅遊農業,以及名優農產品進行項目包裝,積極開展各類相關招商活動,發展第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靠近各大中小城市的農村,要充分利用地處城郊結合部、交通四通八達等區位優勢,建設特色農業生產基地,生產為城市配套的蔬菜、花卉、畜禽等副食品類農副產品。

(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注意和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1、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把握的幾個原則問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政府主導、羣眾參與、各方努力的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在制定規劃和實際操作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必須正確處理中心任務和農村發展的關係,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2)必須正確處理立足當前和着眼長遠的關係,把握“三個理念”,抓好“三個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長期的、艱鉅的過程,不能也不應該一蹴而就,要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用城市理念建設農村,用現代理念教育農民。一是用現代理念教育農民,抓好培育造就新農民的建設。“要想富口袋,須先富腦袋”,“要想實現現代化,農民必須知識化”。二是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抓好優化發展新產業的建設。三是用城市理念建設農村,抓好整治營造新環境的建設。

(3)必須正確處理客觀條件和建設目標的關係,堅持因地制宜,科學有效推進。由於各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新農村建設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因此只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照搬照套,更不能搞超前消費和過度建設,以此來增加鄉村債務和農民負擔。農村幹部必須要多做“工程師”,少做“設計師”,按照中央和國家的政策和新農村規劃,去組織廣大羣眾去施工,才是領導幹部的本職所在。

(4)必須正確處理農民參與和農民受益的關係,尊重農民意願,確保農民受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既應是建設者,更應是受益者,他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如何發揮廣大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和積極性,關鍵是處理好農民參與和農民受益的關係。為此,一要將新農村建設與社區經濟發展結合起來,使新農村建設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讓農民收入得到更快的提高。二要將新農村建設與農村社區社會事業發展結合起來,使新農村建設能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讓農民分享更多的社會福利。三要將新農村建設與社區民主決策結合起來,使新農村建設能促進農村基層民主化進程,建立在農民自覺、自願的基礎上。因此,新農村建設切不可脱離實際,違背農民意願,盲目攀比,而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規劃先行,分步實施,示範引路。

2、要注意發揮基層組織和黨員幹部在新農村建設實踐中的主導作用,並要明確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新農村目標要求的實現,最終還是要靠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團結帶領廣大農民羣眾來完成。因此,在建設新農村中大顯身手,是農村黨組織和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1)必須樹立長期建設的思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艱鉅任務,不是一個短期活動,一些具體問題的解決,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必須樹立長期建設、紮實建設的思想,要克服急躁心理。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必然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要指望一步實現,也不要指望跑步實現。每個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要立足實際,着眼實效,腳踏實地,穩步推進,摒棄“工程性”、“運動式”、“躍進式”的心態,要充分考慮農民羣眾的意願和需要,千萬不能搞成“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2)必須着力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建立健全新農村建設模式,必須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引領農民脱貧致富方面的積極作用。華西村的經驗昭示:黨員強化責任意識,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新農村建設才有可靠的組織保證。從現實情況看,中央提出的建設新農村“20字”目標要求,不是幾句空洞口號,而是飽含着具體實在的內容,“生產發展”和“生活寬裕”是要建設物質文明,“鄉風文明”是要建設精神文明,“村容整潔”是要建設生態文明,“管理民主”是要建設政治文明。無論是哪個文明建設,都需要有組織有領導地進行,不可能是農民羣眾的自發行為。而直接組織領導的責任,必然是由“一線堡壘”和一線黨員來承擔。

(3)必須積極進行基層黨建工作創新。各地黨組織必須主動適應新形勢、新體制、新任務的要求,在基層黨建工作的思想觀念、組織設置、隊伍建設、工作制度、領導方式等方面進行積極有效的探索,從而有效提升基層組織建設水平。要打破過去以自然村建立黨組織的傳統做法,圍繞產業發展和新型經濟組織發展建立黨組織。通過組建黨羣共富產業會社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發揮經紀人與中介組織作用,實施黨員“創業富民”工程和對無職無位黨員設崗定責,不僅使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新作用找到有效載體,更重要的是解決農村普遍存在的“信息不靈不敢富、新技能不懂不會富、實力單薄不能富”的“三不”問題,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和進市場奔小康能力。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可急功近利,要合理把握時間和進度問題

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該是一個浮動、長期、水漲船高的目標。但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着手點的新農村建設既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要內容,到2022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完成時,應該完成新農村建設的階段性任務。因此,我省相關部門應把握大局,羣策羣力,力爭在2022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前,完成我省新農村建設的階段性任務。

總之,新農村建設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也是邁向下一個更高目標的基礎和起點,面對這一共同課題,需要我省各級領導和基層幹部與廣大農民羣眾共同去學習、探討、實踐和總結。

【第14篇】建設新農村解決三農問題調研報告

建設新農村解決三農問題調研報告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全面小康的重大舉措。黨的十七大繼續號召,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貧困山區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局中的重點和難點,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難保證,人才難解決,環境難保護,陳規陋習難根除。因此,調查研究並設法解決貧困山區新農村建設的困難和問題意義重大。

20xx年2月,根據縣委的統一安排,我被選派到忙懷鄉_____村黨支部擔任第一書記,機會難得,到任後,我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就_____在今後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對策進行了調研。

一、_____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基礎環境和條件惡劣。一是地理劣勢。山區羣眾常説“看到屋,走得哭”,真實地反映了山區溝渠縱橫、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徵,這一特徵使農業生產生活異常困難。二是土壤貧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襲刀耕火種,產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災害頻繁。山洪、乾旱、風雹、地質滑坡等自然災害年年發生,僅丫口組目前就有15户農户居住在滑坡危險地帶,而農民抗禦災害能力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區大部分人口多為散居,密集度不高。據實地調查,_____村的人口密度僅為168人∕平方公里,很顯然,_____村新農村建設的聚集動力非常弱。

(二)社會服務體系不到位。一是基礎建設落後。由於多年來投入不足,導致貧困山區基礎設施十分落後,特別是農業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問題比較嚴重,普遍存在吃水難、上學難、行路難等問題。二是社會保障不完善。村衞生室形同虛設。山區羣眾無錢治病,大多數農民生了病也是硬撐,小病釀成大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突出。據實地調查,_____村農村婦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醫院就醫。同時,由於社會保障體系的缺失,養兒防老仍然是_____村最主要的養老模式,家庭成為重要支撐。三是文化生活匱乏。由於缺書少電,農民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情況較為普遍。“早上聽雞叫,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是_____村現狀的真實寫照。由於文化生活的匱乏,使封建迷信、賭博等乘虛而入,敗壞了社會風氣,也影響了山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四是城鄉人民權利不平等。由於在計劃經濟時期,國家為了阻止農民進城找工作,實行了城鄉隔離的户籍制度,使農村人特別是貧困山區農民在教育、就業、衞生、社會保障等多方面受到與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這個問題在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並沒有真正解決,現在農民進城打工還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視,甚至還存在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直接影響了農民的收入,同時又造成了和諧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三)農民整體素質偏低。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但由於歷史原因,_____村的大多數農民文化水平低,綜合素質不高。據實地調查,_____村全村共2022人,大專文化程度的只有3人,中專的只有7人,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12人,國中文化程度的有306人,國小文化程度1390人,文盲102人,未讀書的兒童199人。貧困山區勞動力文化水平偏低。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都在外務工,留守人員多為老人或兒童,難以承擔起建設新農村的重擔。同時,農民培訓機制在貧困山區難以建立,有培訓點也是流於形式,使農民的發展技能、思想水平與新農村還存在較大差距。山區農民普遍認為新農村建設是政府和黨員幹部的事,爭取政府下撥資金踴躍,自己出資出力參與新農村建設積極性不高。

(四)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加大對_____村的扶持力度,採取了多種措施增加農民收入。但由於_____村自然經濟成份較重、農户經營規模小、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村信貸困難、農資價格高質量低的市場調控不力等原因,農民增收仍然十分緩慢。_____村地處大山深處,全村有513户2022人,可耕地面積3749畝,其中:水田只有522畝,多數為旱地(山坡地)。由於自然、地理、歷史和人口素質低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山上農田水利設施難以配套,交通狀況極差,雨天山體滑坡時有發生,村民缺乏教育,整體素質偏低,羣眾生產生活困難,雖然農民人均收入20xx年達到2300元,但發展不平衡,農民人均純收入在1067元以下的達1373人,佔68%,這一現狀是制約_____新農村建設最為突出的矛盾。

二、_____村新農村建設的對策

(一)抓組織,發揮黨員幹部作用。貧困山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要建設一個富有戰鬥力的村級班子,一支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黨員幹部隊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設戰鬥力強的村支部,帶領貧困山區農民艱苦創業,建設新農村。二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通過“三培養”,把優秀村民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和村級後備幹部,解決接班 人問題。二是完善幹部激勵機制。健全村幹部工資保障機制和增長機制,完善村幹部正常離職後一次補發補貼機制,積極探索村幹部“職業化”及養老保險制度的新途徑,使村幹部在政治上有盼頭,工資上有保障,正常離職後有依靠,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

(二)抓規劃,引導科學有序發展。貧困山區的現狀決定了新農村建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須從當地實際出發,從制定規劃着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一是科學制定區域規劃。對地理特徵基本相同,經濟發展基本一致的貧困山區制定統一的區域發展規劃,對發展定位、村莊佈局、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和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戰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學編制村莊建設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社會公共事業發展規劃。二是統籌制定村域建設規劃。突出山區特色,找準每個村的優勢和劣勢,合理確定村莊規模,統籌規劃產業方向,村莊佈局、服務設施和住宅布點,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三是妥善把握規劃制定和實施中的幾個問題。要突出農民的主導地位,認真聽取農民建議;要體現和諧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順從山地勢,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追求人與自然和諧;要嚴格控制佔用耕地,要合理確立示範點,並實行動態管理;要選好切入點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從農民最關心、最容易見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實施安全民居建設、人畜分居和安全飲水建設等;要整合資源和項目,將資金集中起來辦大事、辦好事。

(三)抓教育,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樹立“沒有新型農民就沒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大力實施農民“素質教育工程”。一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農民教育責任制,改進教育方式,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文明村(户)評比等,開展農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主要內容和政策措施,營造新農村建設氛圍,引導農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勵農民羣眾發揮好主觀能力作用。二是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進一步完善農民培訓機制。要以村國小為依託,運用農民技校等形式,對農民進行種養加工業生產操作技術培訓,使年滿16週歲的山區勞動力基本掌握1—2門農業實用技術和非農領域就業技能,培養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對“守護型”農民中的種養大户、個體經營者、產業化帶頭人、返鄉創業等進行重點教育,着力培育新農村建設的骨幹力量。三是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文化事業。從現狀來看,貧困山區新農村建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下一代,因此必須大力發展山區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事業,使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得起學,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

(四)抓好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建設新農村最本質、最中心的內容是發展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這一要求在貧困山區顯得尤為迫切,因此必須採取超常手段,強化過硬措施,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探索建立貧困山區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一是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要繼續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使山區農民在農業產業鏈的延伸中獲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繼續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力度。當前,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務工,仍然是貧困山區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積極引導農民工有序流動,促使農村勞動力盡快就業,對有條件的貧困山區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逐步提高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和工資水平。

(五)抓基礎,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儘快改善貧困山區生產生活環境,是廣大農民羣眾的迫切要求,也是推進貧困山區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改善山區農民生產生活環境,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進行分類建設。一是國家要結合貧困山區財力困難的實際,改革農民投工投勞辦法,加大國家對貧困山區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大力把鄉村公路延伸到規劃的農民集中居住點;要讓貧困山區的農民都能喝上清潔、安全的自來水;要積極推廣沼氣能源建設,帶動改圈、改廁、改廚,改善貧困山區農民羣眾的生活和居住環境;要加強衞生室規範化建設,切實推進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二是對部分高寒、自然環境惡劣的山區農民,要痛下決心,加大力度,一次投入,通過異地搬遷的方式使羣眾擺脱其惡劣的生產生活環境。

【第15篇】2022年農村信息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信息化不僅是能打電話、能上網,更應該滿足農民獲得、交換信息的需求。除了農村通信實現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設也必須得到重視”。“村通”的目的是要促進農業發展,而農業發展的出路是在於幫助農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農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我們針對富拉爾基區所轄農村進行了實地的調研,並根據調研結果,提出此項報告。

、農村網絡現狀

富拉爾基區下設兩鄉,共有行政村10個,總人口3.39萬人。根據實地調研,目前移動通信和固定電話業務已經全部覆蓋;寬帶互聯網業務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個村實現了光纖到村、寬帶到户;無線數字電視實現村村通。另外,富拉爾基區的十個村屯現已經具備了基於固定電話業務開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實現了村民危難時能夠自救,而且還實現了村民之間的互助功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二、農村信息化應用狀況

(一)在七個農村中國小中,除了海格村外,均開通了寬帶互聯網業務,實現了農村學生的互聯網內容教學,但在教育資源遠程共享方面,由於資金問題,均沒有實現。

(三)所有的村均沒有建立信息服務站,沒有一個公共的、可供全村農民共享的信息服務系統,沒有專職人員負責農村信息服務的推廣和應用上的引導。致使絕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襲傳統的耕作意識,從眾意識強,思想落後,距離建設新農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農村信息化建設面臨的難題

近年來,我區農業信息化工作有了較大進展,但農民對農業信息資源的利用狀況並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是農業信息網絡推進鄉村後,入户遇到了障礙,農業信息得不到廣大農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農民的信息意識淡薄。農民的信息意識呈現出一定封閉性,主要表現為對信息情報反應遲鈍、缺乏應用信息的積極性、敏感性。因而對信息技術需求慾望低。這種現狀,使農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暢,生產、銷售和需求相脱節,一些農產品被壓等壓價,甚至出現滯銷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信息化建設是當務之急,這一點必須形成共識。

(二)農村信息服務水平較低。農民自身滿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農村專業信息技術人才匱乏。實現信息化,人才是關鍵。由於農業發展相對落後,信息技術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質信息技術人才更少。同時受經濟能力制約,很難吸引外地人才。

(三)農村信息服務推廣力度有待加強。農村信息服務推廣離不開政府統籌協調,才能使各個領域協調一致地將涉農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過信息服務實現調整產業結構、擴大銷售渠道、提高農户收入的目標。這不僅需要對此項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務推廣工作中,增大財政投入。由於財政困難,信息化建設缺乏專項資金扶持,加之村集體經濟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務推廣工作。

四、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一)轉變農民觀念,提升農民素質,改變農村的風貌。農民可以通過上網查價格、上網查政策、上網選擇良種、上網銷售和採購,在網上聽課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網絡信息在農民心中會成為一種依賴,成為學習實踐、與外界溝通的橋樑。信息化不但能增長農民的見識,還會增強公民意識,漸漸學會運用知情權、管理權、監督權,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將會明顯提高。

(二)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使傳統的生產方式發生變革。如今電話、電視、電腦多源的信息渠道使農產品價格公開透明,銷路增多,農產品坐地增值。市場化的農產品價格直接影響了再生產取向,也將自發地引起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譬如山西省應縣龍泉村以產胡蘿蔔為主,過去沒有網絡,胡蘿蔔找不到銷路,只好喂牛。自從有了網絡後,從未滯銷,而且價格高。通過網絡還從日本引進了新的優良品種。如今按訂單生產,遠銷東南亞。胡蘿蔔種植面積達到了6000畝,佔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兩萬元,人均6000元。胡蘿蔔的大量生產,又帶動村裏發展起了胡蘿蔔科研、加工、冷庫儲藏等產業鏈。龍泉村先後上馬5座冷庫、4個儲藏庫、1個高產試驗中心。村支書劉建銀説:“鼠標和鍵盤已經成了新時代農民的鋤頭和鐮刀,是離不開的生產工具”。

(三)推動農村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目前遠程醫療、網上門診、住院預約、遠程視頻診斷等等網上醫療功能均面向社會開放,極大方便了社會就醫途徑。另外,農民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瞭解各種疾病的防治、預防和保養。農村信息化工程帶來了農村遠程教育。通過有效建設遠程教育網,使農村中國小連上北京101遠程教育網,通過互聯網,成立好課堂。以此引進先進的教育資源,拉近城鄉教育差距,彌補農村教學資源的嚴重不足,緩解農村師資匱乏的問題。

五、幾點建議

(一)增強信息意識,加強

組織領導。開展農村信息知識宣傳和教育,增強廣大幹部羣眾的信息意識,提高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專門領導機構,協調信息化建設各職能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

(二)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農村信息化建設是高技術、高投入的社會公益性工程項目,必須依靠資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財政預算中要有計劃地安排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二是動員社會各界,特別是信息化建設職能部門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扶持農村信息化建設;三是千方百計向上爭取專項資金。通過信息化手段幫扶農村脱貧致富,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實現農村跨越式發展。

(三)加強對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應用管理,建立完善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內容建設比網絡建設更為重要,而這項工程通信運營商是無法獨自完成的,需要各級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議“在通信運營商搭建了信息溝通的平台後,各級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單位應該有意識的在農村信息化問題上形成共識與合力,依據各自的長處為農村提供有指導意義的內容,如先進的種植方法、防災方法、預警信息等。同時,政府應該給予實施內容交流平台建設的單位一定的支持,如財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區當務之急是建立完善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應該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務站,聘用專兼職信息員。作好信息分析和對未來農業經濟形勢的預測,較好地分析農產品生產和市場狀況,使一些農業信息對農民的生產經營具有指導性,推動農民對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並充分調動涉農企業、農產品經紀人、農村各專業協會、農研所、村幹部的積極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發佈、服務於一體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為解決農業信息進村入户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信息內容的本地化,增強時效性、正確性和實用性,最終使信息服務惠及廣大農民。

(四)加強信息員隊伍建設,為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農村信息化建設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採取多種途徑和手段,加大培訓力度。一是對信息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訓;二是積極探索合適的方式,組織引導龍頭企業、種養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農民學習信息網絡知識,通過組建農民信息協會、農民科技協會等形式,開展“網絡聯鄉村,信息進萬家”活動,組織帶動農民上網利用信息實現增收;三是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吸引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到農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