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5W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精品多篇)

讓孩子去體驗 篇一

如果孩子總是不聽大人的話,那麼在保證孩子的安全以及不會出現嚴重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親身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

通過孩子的切身體驗,才可以使得他們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是多麼的正確以及重要。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篇二

從生活入手去改變

青春期孩子由於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大部分是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形式。他們試圖衝破約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錯誤也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讓孩子獨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養成處理自己生活瑣事的習慣,否則事事代勞,反而會與他自我意識的覺醒增強相矛盾。其次從權威的影響向客觀的分析引導過渡,因為社會的迅猛發展,父母常常一開口就顯得很外行,權威性漸漸丟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難、問題、挫折之後,只是需要來自父母的客觀分析和引導,而且,這種分析和引導還應該是朋友式的。

青春期孩子教育書 篇三

1、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

在龍應台與她十八歲的兒子安德烈的三十多封書信裏,進行着弭平兩代人之間代溝的努力。探討了母子對新與舊、左派與右派、流行文化與人文關懷的看法,體現了母子不同的時代價值觀。

推薦理由:圍繞青春期孩子與上一代的代溝討論。

2、武志紅的《七個心理寓言》

七個關於心理健康的寓言,從故事中獲得成長的感悟。

推薦理由:生活中的寓言,隨時都在上演。讀懂《七個心理寓言》,愛就會在你心中開花結果。

3、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由12篇精彩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飯店》,是三毛適應荒涼單調的沙漠生活後,重新拾筆的第一篇文字,自此之後,三毛便寫出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傾倒了全世界的中文讀者。

推薦理由:充滿愛和自由。

4、蔡康永的《有一天啊,寶寶》

腹黑人講的温暖故事,這本書寫給小S的寶寶,同樣也是寫給那些還在天上未來到人世的寶寶們。年少的時候,會説,如果有選擇的話,我才不願意來到這世界上。年紀見長的如今,會説,如果有選擇的話,我還是會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上。因為所謂的痛苦、傷害、不愉快,統統都變成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果今天變成美好的,那是因為昨天的苦難。愛生活,享受生命,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吧。所以,寶寶,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一定要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上哦。因為不管是什麼樣的人生,都會是你獨一無二的擁有。生命是我們唯一與眾不同的東西。

推薦理由:通過蔡康永最深情最温柔的寶寶日記,你將發現,原來人生有這麼多精彩好玩的“問號”,以此感悟生命的意義。

5、韓鬆落的《為了報仇看電影》

本書由韓鬆落的電影隨筆結集而成。本書共分為四輯。《人生的質感》,藉助電影觀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藉助電影窺探時事;《滋養靈魂的風景》,探查與電影直接有關的人與事;《私房話》,表達個人與電影的親密接觸。

推薦理由:看懂這本小書需要體悟與洞察,以我們熟悉的電影為素材和話題的因由,着重考察我們的生活在影像中的映射,以及影像對我們生活的滲透,增加孩子對生活、對周圍的理解。

6、艾倫·麥克法蘭的《給莉莉的信:關於世界之道》

莉莉是本書作者艾倫·麥克法蘭教授的外孫女,17歲,對世界之道充滿好奇,經常向他提問:“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於是,教授寫下這部專着,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問題。身為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和教師,作者運用自己的豐富學識和經驗,對莉莉的問題給出了深入淺出、極富創造性的回答。

推薦理由:30封信縱觀人類歷史,縱覽世界文明,筆鋒的指向,從個人層面,直達哲學、宗教、政治等更宏觀的領域。莉莉的問題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考者——從青少年到成年人的困惑。同樣,教授的回答也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想家的可能答案。

7、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

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祁克果、柏拉圖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推薦理由:為孩子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教育孩子不能“太較真兒” 篇四

如果家長了解一些青春期孩子的特點,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在面對孩子的變化時就不會特別被動,教育孩子時也不至於過於“較真兒”。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篇五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對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樣,牽着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自然就會引起孩子不滿,有意跟家長對着幹。要與孩子融洽相處,父母就得正確認識孩子,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家長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 篇六

多與孩子溝通

父母要正確的和孩子溝通,這個時期的孩子大都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認為父母很羅嗦,總是管閒事,作為父母雖然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你可能會方法不對,讓你的孩子不能夠接受,所以説,你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後在對症下藥,必要的時候你還可以找你孩子的朋友瞭解情況,以便可以更好的和孩子交流。

給孩子正確的指引

父母要注意樹立孩子的價值觀,青春期的孩子會有一段迷茫期,在這段時期孩子會有一種茫然而恐懼的心理,因為他們意識到他們與以前不同了,馬上就要成年了,既有對未來的迷茫又有對未來的恐懼,這時一種很複雜的心理,這裏就需要父母來合理的引導孩子,為孩子解惑,讓孩子樹立自己的價值觀,快速走出自己的青春迷茫期。

不要開口就下“命令”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所以父母不要開口就是下命令,“你應該……”“你不能……”如此一來,在孩子心裏,你只是一個領導。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當成大人,要讓他感覺受到了尊重。

尊重孩子的隱私

偷聽孩子打電話、偷看孩子日記,或者是上網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為了解孩子的行為,千萬不要有。事實上,這是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度的首要殺手。和孩子簽了一份 “保密合同”,寫下什麼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屬於孩子的祕密,然後雙方違規會怎麼樣。

不要拿孩子做比較

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對孩子的教育儘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申斥

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儘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不可打罵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長了犄角的小馬,難以忍受家長的管教,總是用家長不喜歡或不習慣的方式和家長説話、相處,處處頂撞。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會忍不住一巴掌打下去。這樣做不會起到任何作用,他會感到這是對自己人格的嚴重踐踏,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們越是不屈;你越是打罵,他們越是叛逆。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少一分責怪,多一體諒,多一點耐心和包容。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最好途徑就是平等、尊重,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營,保持親子溝通的順暢。

同孩子進行協商 篇七

在生活中不要讓孩子總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這樣的結果往往導致不僅僅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非常痛苦。

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作為家長可以和孩子協商,雙方各退一步,或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 篇八

夥伴關係密切

多數少年都具有羣體觀念,他們常感到在羣體當中有一種安全感。他們的言行、愛好、衣着打扮都互相影響,信任夥伴勝過信任家長和老師,他們互相傾吐內心的祕密和苦惱,也經常從夥伴那裏得到同情、理解和温暖,而這種情感從成人那裏卻難以得到。因此,父母和老師應關心他們交朋友的情況,並敏鋭地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疏導。

家長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 篇九

父母對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作為正在進入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親,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怎樣能和孩子溝通?怎樣能教育好孩子?怎樣讓青春期的孩子聽話?

1、祕訣是商討,商量和討論。我們要和孩子真正地作朋友,不是以家長的意志為中心。很多小皇帝,看起來是以孩子的意志為中心,實際上是以家長的意志為中心,你不要做什麼!你要做什麼!沒有考慮到孩子自己的空間,孩子自己的權利。父母要平等地和孩子溝通和交流,真正和地和孩子做朋友,做一個坦誠交流的朋友,要耐心地聽孩子的意見。要靜下心來聽孩子説什麼,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談話。家長往往會以命令、否定的口氣對孩子説話,對孩子是一個傷害,我們應該和孩子進行商討。

2、吵架是家庭中經常會發生的一個事情,尤其是在心理逆反期的青年人,是很容易和父母吵架的。一個聰明的年輕人,雖然是在吵架,但是心裏都在愛對方,假如沒有愛,就沒有必要去吵架。跟父母吵架,是表達愛的唯一方式嗎?可不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能否坐下來,跟父母好好談,到底需要對方什麼。

東方的文化是一個羞於説愛的文化,很少有父母會説孩子我愛你,孩子也很少説爸爸媽媽我愛你。不直接用言語表達我們的愛,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達愛。比如一個動作,一個笑臉,用手撫摸孩子的頭,或者是給孩子送一件心愛的禮物,這也是表達愛,傳遞愛的一個方式。

青春期“叛逆”是正常現象

“不僅僅是青春期,孩子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其心靈都是十分敏感而脆弱的,如果不能給孩子正常的親子關愛或者採用不當的教育方式,就會給孩子心靈造成損傷。”有些家長喜歡沿用上一代人教育自己的方式教育子女,覺得自己都成長得好好的,這便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有些父母(尤其是父親)甚至還存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老觀念,試圖在孩子幼年時期就將其“嚇住”。“作為家長,從母親十月懷胎開始就應該做好充分的心理和思想準備,以科學正確的心態和方法去鄭重地迎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人的心理髮育要經歷兩次反抗期,一次出現在2~3歲,表現為任性,不聽話,愛哭愛鬧;一次發生在青春期,大致從12~14歲開始,可能持續三四年。

“人在第二個反抗期的生理變化,主要表現在性激素的分泌,第二性徵從開始發育到逐漸成熟,同時在心理上也逐漸發育成熟,最後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年人。”“叛逆”現象一般出現在青春期的中期階段,敏感、易怒、任性是他們心理變化過程中很正常的行為表現。

處於青春期中期的孩子在通過競爭增強自信心的過程中並不是找自己同齡的“優秀生”,而是喜歡挑戰“權威”,在孩子心裏,這種權威主要是父母和老師。

青春期心理健康標準

1、與年齡相符。人與人之間都彼此相似,特別是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應該是精力充沛,活潑好動,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如果一個人的想法、言談、舉止、嗜好、服飾與同年齡的大多數人相差太大,那麼他的心理可能不太健康。

2、善於與人相處。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環節。在青春期,隨着社會範圍的擴大,要經常與人交往。在交往中,要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培養互相合作精神,豐富集體生活經驗,鍛鍊適應他人的能力,I—6時在青春期還應該鼓勵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

3、樂觀進取。積極進取,不畏困難,保持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調整適應,而不會長期沉湎於憂愁苦悶中。

4、適度的反應。每個人對事物的反應,在速度和程度上都有不同,但這種差異一般不會很大。如有的人反應偏於極端,那麼心理就不健康。

5、面對現實。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對現實,能認識環境,把握環境。遇到困難總是想方設法去解決,而不是採取逃避現實或者想入非非,自欺欺人。

6、思想合乎邏輯。做事會遵循規律,有條不紊,不三心二意。説話條理分明,不會東拉西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