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孩子的犟脾氣家長應該如何教育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47K

孩子的犟脾氣家長應該如何教育新版多篇

你需要學習的放養式教育 篇一

其實,“放養”並不是不教養,有的家長把“放養”當“放任”,整天忙於工作、事業或打工賺錢,為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對於孩子的內心世界一概不聞不問。在現代社會,家庭中應儘量避免封閉式、隔絕式的“圈養”,也應摒棄無拘無束、放任自流式的“放養”——這都易導致孩子的合羣性、合作性缺失,最容易形成“問題兒童”。適當的“放養”式教育關鍵是要在玩中培養其規則意識,有的放矢地逐步引導,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有調查顯示,50%的爸爸每週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的溝通時間不超過6分鐘!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親母親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於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爸爸們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呢?

“我很忙”——每當孩子説:“陪我玩一會好嗎?”家長總是回答:“我哪有功夫陪你玩。”由於工作壓力大或者生活觀念不同,越來越多的“80後”父母將撫養、陪伴孩子的責任移交給爺爺奶奶等第三方。

“我不懂”——常有家長説:“我不懂怎麼教孩子。”於是,把孩子送到社會辦學機構學這學那,以為“投錢”就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放養理念有時遭到一些父母的誤讀 篇二

曾經參加過一個親子講座,當時有一個大齡媽媽帶着一對雙胞胎也來聽講,這是一對兩歲多的雙胞胎男孩,正是探索世界的年齡。

親子講座的教室,有老師在前面講,大家都在下面認真地聽,可是這一對雙胞胎,一會在教室裏跑來跑去,一會兒又用力拽掛在牆上的中國畫的卷軸,媽媽坐在那裏聽課就是不管,講()課的老師可能出於禮貌也沒有説什麼,但是後來當這兩個小傢伙用馬克筆在幻燈屏幕上亂塗亂畫時,講課的老師打破了對這兩個孩子的沉默,對孩子的媽媽説:“我不得不請您帶着孩子出去了!”

後來在課間休息的時候,聽到這個媽媽的一番介紹,才知道她還是奧克蘭一箇中文電台親子欄目的主持人,每週固定時間有她的節目,她當時也和我們解釋了上課的時候為何沒有管孩子,她的理念是:孩子兩歲多,正處在探索世界的時候,要多給他們機會去探索。

她的這個理念,乍一聽是對的,兩歲多的孩子正是對什麼事情都感到新鮮、看到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的年齡,如果看護人在孩子這個年齡因為這樣和那樣的原因,什麼也不許孩子幹,什麼也不讓孩子摸,孩子就會失去很多探索世界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但是,這種放養一定要有原則,這些原則包括:

①安全。這一點我們華人家長做的已經很安全了,關鍵在於適度。記得1999年,那時我還沒有孩子,受朋友之約參觀了一下新西蘭的幼兒園,參觀完了讓我感到害怕,當時看到那些學齡前兒童(新西蘭的孩子一到5歲生日就要上學了,所以幼兒園的孩子沒有特殊情況,都應該在5歲以下),站在梯子上釘釘子、站在工作台旁鋸木頭、坐在桌子旁剪紙,而且孩子們用的都是真傢伙,釘子就是普通的鐵釘,榔頭也是普通的榔頭。那時感到這些東西在中國國內的幼兒園都屬於“管制”刀具啊!可孩子當時就是這麼玩啊!現在回想一下,這不就是一種放養嗎?現在輪到自己的孩子去幼兒園了,看到的'場景與十幾年前沒有太多的變化,同時也沒有聽説哪個孩子被這些工具傷到,通過觀察才發現,在孩子們玩這些“玩具”時,都有老師不厭其煩地給孩子們傳授其中的規則、要領和注意事項。這些規則正是確保孩子們安全的同時從中得到了學習。

②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像我前面講的那個雙胞胎媽媽,她的那種放養就是在以侵犯他人利益為結果,孩子探索世界本無錯,但是“探索”的同時擾亂了課堂秩序、打擾了別人聽講,媽媽看到了就應該及時制止。

③不造成大量的財物損失。我們總不能因着孩子想看一看物體掉到水裏是什麼樣的,就讓孩子將媽媽手上的鑽石戒指往湖裏扔吧?這一點不同的家庭可以根據其自身的情況來制定規則,保持一個平衡就可以了。

.你必須要這樣 篇三

媽媽不要在孩子還沒把想説的話表達清楚時 ,就自以為是地搶先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以“你必須……”、“你應該……”的語氣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觀點來代表孩子的觀點,而且要求孩子去執行。媽媽千萬不能成為“專制”的代名詞。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缺乏主見,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媽媽和孩子之間應建立平等的關係(平等不是無原則), 懂得互相尊重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