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禪語人生【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9W

禪語人生【新版多篇】

禪語人生 篇一

1、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裏人。

2、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3、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4、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5、未成佛果,先結善緣。

6、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7、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8、與其説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説自己的修養不夠。

9、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10、相信自己,一路風景一路歌,人生之美,正在於此。

11、心善,事事皆善;心美,事事皆美。

12、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靜心體味生活的悲與喜,笑看起起落落。

13、希望人際關係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納人,多包容人。

14、佛説: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15、只要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會跟着改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16、佛陀説:“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間。”生命是如此的短暫,所以應該好好珍惜,思考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17、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不會給你煩惱,皆因自己的內心放不下那些無窮的慾望。

18、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19、佛説:淨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20、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21、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22、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23、佛説: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淨。

24、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25、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26、心若簡單,生活就簡單;心若複雜,生活就充滿痛苦。

27、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靜心體味生活的悲與喜,笑看起起落落。

28、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放入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29、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30、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調整自己的缺點。

31、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32、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着想,這個就是慈悲。

33、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託,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34、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35、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

36、一個常常看別人缺點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他自己。

37、瞭解永恆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死別而哀傷悲泣,因為生離死別是必然的。

38、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39、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是非天天有,不聽還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麼辦?

40、真正的佈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分別和執著心通通放下。

41、如果你真的愛他,那麼你必須容忍他部分的缺點。

42、希望你常對自己説,聞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這幸福外,再沒有別的了。

43、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麼,所以請不要抱怨。

44、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你必須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會死去的觀念。

45、所有的病患,醫生最難治,所有的眾生,自以為是的人最難渡。

46、一匹驢,吃再好的草,也不會成為一匹俊馬。用執著和分別心去修行,再大的精進,也不會成佛。

47、修心當以淨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何必勞心。

48、幸福,不是收穫的多,而是抱怨的少。於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於駕馭自己情緒和心態的人,才能獲得平靜,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49、人與人之間的很多矛盾都是從傲慢中來的;都覺得自己比別人更高明,比別人更有見識,比別人更正確,於是相互輕視,矛盾也就逐漸生起了。

50、生活磨礪了人生,這一路走來,學會了接受。

51、佛説: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52、活着的氣度則是要剛柔並濟,胸中有天地。要堅韌不拔,頑強不屈。要傲骨俠腸,正直勇敢。

53、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子比較沒煩惱。

54、你不必和因果爭吵,因果從來就不會誤人。你也不必和命運爭吵,命運它是最公平的審判官。

55、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禪語人生 篇二

1、欲杜絕奸佞之徒的跋扈,須為其留條去路,若其無逃遁之處,便如堵塞鼠穴,老鼠無去路會將所有重要器物咬碎,災害更大。

2、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3、聰明與智慧是不同的,否則何以有“大智若愚”之説呢!智慧能使人了脱生死、解除煩惱。

4、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5、佛經是佛的言論,禪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執著於文字,尋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終究不能悟道。

6、參天大樹挺拔聳立,枝繁葉茂,正是來自於深扎大地的。根與幹構成的三角形的支撐。所以,根死樹必枯。

7、培養自己的氣質,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養來的才是真的。爭只能與時日爭,爭善、爭美,不可去爭本不該擁有的人或物。

8、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9、問:是否佛教一切人都出家?佛説: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是教一切眾生明白本有佛性,不受生死回的痛苦,不是教一切人都出家。

10、禪師講經:大鳥怕小鳥從窩裏掉下來,每天都把窩移低一點,災難也因此發生,人們把小鳥都捉走了。過度的溺愛是害不是愛

11、食物是用來吃的;東西是用來用的;音樂是用來聽的;經典是用來實踐的。凡是錯用經典,便是辱沒了經典神聖。

12、一教授向禪師問禪,禪師將茶水注入其杯,溢出後繼續。教授:漫出來了。南隱:你不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對你説禪?

13、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憨山大師醒世歌》

14、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恬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15、老僧調了敲鐘小僧的職位,讓他去劈柴。小僧辯解:我敲得很準時啊。老僧:敲鐘是要喚醒眾生,你敲的鐘聲乏力,做的只是表面文章。

禪語人生 篇三

1、活着,必須要有氣度,這不僅僅是涵養,也是一種標識。在與人交往中,為人所看中的第一要素即是氣度。修煉人生,展示自我活着的氣度,讓生命更有意義。

2、禪師講經:大鳥怕小鳥從窩裏掉下來,每一天都把窩移低一點,災難也所以發生,人們把小鳥都捉走了。過度的溺愛是害不是愛

3、你硬把單純的事情看的很嚴重,那樣貌你會很痛苦。

4、惡,莫大於縱己之慾。禍,莫大於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則喪吾德,施之小人,則殺吾身。

5、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6、不要太肯定自我的看法,這樣貌比較少後悔。當你對自我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7、當你明天開始生活的時候,有人跟你爭執,你就讓他贏,這個贏跟輸,都只是文字的觀念罷了。當你讓對方贏,你並沒有損失什麼。所謂的贏,他有贏到什麼?得到什麼?所謂的輸,你又輸到什麼?失去什麼?我們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費在文字語言的捉摸上。

8、忌妒別人,不會給自我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9、應對生活的紛擾,不是追究傷痛有多深,更不是追隨內心的糾結去選擇和確定,生活的智慧在於能夠沉靜下來,拓寬一種思維方式,安靜的觀察煩惱的發展過程,清醒的清楚煩惱的動態存在。古語這麼説:“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用一份寬闊的心地去安頓煩惱,在於一種大度的態度和承擔。

10、問神山僧密禪師:請説生死之事。禪師問:你什麼時候死過?答:不曾。禪師曰:既不曾,那僅有親自死一回方知生死之事

11、生活磨礪了人生,這一路走來,學會了理解。

12、如果抱怨成習慣,心靈就像上了枷鎖,沒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體會到生命的自在與幸福。

13、每種創傷,都是種成熟。

14、學會把自我的心態放低放平,多看自我的缺點,多看別人的優點,讓傲慢的心變得謙虛恭敬,這樣您所處的環境自然就融洽了。

15、該怎樣,就表現怎樣的心,既不矯揉造作,又不虛偽處世,完全是一種真實自我的流露,在這種真我裏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禪語人生 篇四

1、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2、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頭落地,暗裏摧君骨髓枯。

3、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4、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

5、具足信願行,這個人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6、哀哉三界,愛慾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蓮花國土,永離塵情,此緣能斷,彼質斯成。

7、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豈實有。

8、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華果。

9、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

10、心外見法即是外,若悟自心,即離生死,即是涅盤。

11、佛與眾生,唯止一心,更無差別。此心無始以來、無形無相,不曾生,不曾滅,當下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

12、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

13、若觀佛作清淨光明解脱之相,觀眾生作垢濁闇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歷河沙劫終不得菩提。

14、非有之有為妙有,非空之空為真空。

15、空心靜坐,百無所思,以為究竟,即着空相,斷滅諸法。

16、至人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17、種種形貌,喻如屋舍。舍驢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聲聞緣覺菩薩佛屋,皆是汝取捨處,所以有別。本源之性,無取無舍,何得有別。

18、無得無證者,即是證佛法身;若有得有證者,即邪見增上慢人,名為外道。

19、即色即空,名為等覺;二性空故,名為妙覺。

20、無覺無無覺,名為妙覺。

禪語人生 篇五

1、天地在乎,萬化由心。

2、聖人妄念忽起,即同凡夫;一念回機還同本得,凡夫即聖。

3、深深拔,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4、深潭月影,任意撮摩。清談對面,非佛而誰。

5、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6、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7、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

8、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

9、物自有去來,見性無來去也。

10、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

11、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無所念,一切處無心。

12、只個無念,是名真念。

13、但知一切處無心,即是無念也;得無念時,自然解脱。

14、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15、見無所見,即名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