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項羽失敗的原因及啟示有什麼【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9W

項羽失敗的原因及啟示有什麼【多篇】

項羽名人故事 篇一

項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之後,想趁着秦國混亂,趕快打到咸陽去。

大軍到了新安(今河南新安)投降的'秦兵紛紛議論説:“咱們的家都在關中,現在打進關去,受災難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是打不進去,楚軍把我們帶到東邊去,我們的一家老小也會被秦朝殺光。怎麼辦?”

部將聽到這些議論,去報告項羽。項羽怕管不住秦國的降兵,就起了殺心,除了章邯和兩個降將之外,一夜之間,竟把二十多萬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裏。打那以後,項羽的殘暴可就出了名。

項羽的大軍到了函谷關,瞧見關上有兵守着,不讓進去。守關的將士説:“我們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論哪一路軍隊,都不準進關。”

項羽這一氣非同小可,命令將士猛攻函谷關。劉邦兵力少,不消多大功夫,項羽就打進了關。大軍接着往前走,一直到了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駐紮下來。

劉邦手下有個將官曹無傷,想投靠項羽,偷偷地派人到項羽那兒去密告,説:“這次沛公進入咸陽,是想在關中做王。”

項羽聽了,氣得瞪着眼直罵劉邦不講理。

項羽的謀士范增對項羽説:“劉邦這次進咸陽,不貪圖財貨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現在不消滅他,將來後患無窮。”

項羽下決心要把劉邦的兵力消滅。那時候,項羽的兵馬四十萬,駐紮在鴻門;劉邦的兵馬只有十萬,駐紮在灞上。雙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懸殊。劉邦的處境十分危險。

項羽的叔父項伯是張良的老朋友,張良曾經救過他的命。項伯怕仗一打起來,張良會陪着劉邦遭難,就連夜騎着快馬到灞上去找張良,勸張良逃走。

張良不願離開劉邦,卻把項伯帶來的消息告訴了劉邦。劉邦請張良陪同,會見項伯,再三辯白自己沒有反對項羽的意思,請項伯幫忙在項羽面前説句好話。

項伯答應了,並且叮囑劉邦親自到項羽那邊去賠禮。

第二天一清早,劉邦帶着張良、樊噲和一百多個隨從,到了鴻門拜見項羽。劉邦説:“我跟將軍同心協力攻打秦國,將軍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沒有想到能夠先進了關。今天在這兒和將軍相見,真是件令人高興的事。哪兒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撥,叫您生了氣,這實在太不幸了。”

項羽見劉邦低聲下氣向他説話,滿肚子氣都消了。他老老實實地説:“這都是你的部下曹無傷來説的。要不然,我也不會這樣。”

當天,項羽就留劉邦在軍營喝酒,還請范增、項伯、張良作陪。

酒席上,范增一再向項羽使眼色,並且舉起他身上佩帶的玉玦(音jué,古代一種佩帶用的玉器),要項羽下決心,趁機把劉邦殺掉。可是項羽只當沒看見。

范增看項羽不忍心下手,就借個因由走出營門,找到項羽的堂兄弟項莊説:“咱們大王(指項羽)心腸太軟,你進去給他們敬酒,瞧個方便,把劉邦殺了算了。”

項莊進去敬了酒,説:“軍營裏沒有什麼娛樂,請讓我舞劍助助興吧。”説着,就拔出劍舞起來,舞着舞着,慢慢舞到劉邦面前來了。

項伯看出項莊舞劍的用意是想殺劉邦,説:“咱們兩人來對舞吧。”説着,也拔劍起舞。他一面舞劍,一面老把身子護住劉邦,使項莊刺不到劉邦。

張良一看形勢十分緊張,也向項羽告個便兒,離開酒席,走到營門外找樊噲。樊噲連忙上前問:“怎麼樣了?”

張良説:“情況十分危急,現在項莊正在舞劍,看來他們要對沛公下手了。”

樊噲跳了起來説:“要死死在一起。”他右手提着劍,左手抱着盾牌,直往軍門衝去。衞士們想攔住他。樊噲拿盾牌一頂,就把衞士撞倒在地上。他拉開帳幕,闖了進去,氣呼呼地望着項羽,頭髮像要往上直豎起來,眼睛瞪得大大的,連眼角都要裂開了。

項羽十分吃驚,按着劍問:“這是什麼人,到這兒幹麼?”

張良已經跟了進來,替他回答説:“這是替沛公駕車的樊噲。”

項羽説:“好一個壯士!”接着,就吩咐侍從的兵士賞他一杯酒,一隻豬腿。

樊噲一邊喝酒,一邊氣憤地説:“當初,懷王跟將士們約定,誰先進關,誰就封王。現在沛公進了關,可並沒有做王。他封了庫房,關了宮室,把軍隊駐在灞上,天天等將軍來。像這樣勞苦功高,沒受到什麼賞賜,將軍反倒想殺害他。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將軍擔心哩。”

項羽聽了,沒話可以回答,只説:“坐吧。”樊噲就挨着張良身邊坐下了。

過了一會,劉邦起來上廁所,張良和樊噲也跟了出來。劉邦留下一些禮物,交給張良,要張良向項羽告別,自己帶着樊噲從小道跑回灞上去了。

劉邦走了好一會,張良才進去向項羽説:“沛公酒量小,剛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了。叫我奉上白璧一雙,獻給將軍;玉斗一對,送給亞父(“亞父”原是項羽對范增的尊稱)。”

項羽接過白璧,放在座席上。范增卻非常生氣,把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劍來,砸得粉碎,説:“唉!真是沒用的小子,沒法替他出主意。將來奪取天下的,一定是劉邦,我們等着做俘虜就是了。”

一場劍拔弩張的宴會,終算暫時緩和了下來。

項羽失敗的原因 篇二

一、項羽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封立十八個諸侯王,搞分裂割據,把統一的中國倒退到割據分裂的舊時代裏去,違背了歷史發展的趨勢。

二、項羽殘暴無比,多次屠城,濫殺無辜,失掉民心。尤其在鉅鹿大戰中獲得大勝後,於新安用狡詐的辦法把已經投降的二十多萬秦軍全部活埋。激起了關中秦民的憤慨,他們怨恨項羽殘暴,更堅決擁護劉邦,惟恐項羽得勢。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大勝,但政治上卻大敗了。

三、項羽在一些戰鬥中暫時取勝,全憑自己的勇力,不會用人,更輕視貧寒出身的人。項羽發怒時,大喝一聲,在他旁邊的上千個人,都會被他鎮懾得不敢動彈,但他不會懂得如何使用有才能的謀士良將,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

四、項羽待人仁慈有禮,言語温和,但獎罰不明。有人生了病,他會同情得流下眼淚,會把自己的飲食分給這個人;但是等到他所用的人立了戰功,應當封賞時,他卻把已經刻好的印信拿在手裏,捨不得給人家。

五、項羽沒有建立鞏固的後方,在戰略上處以被動地位。如他滅秦後就往東走了。有人勸他留在關中這個地方,可以建都成就霸業。但他不但不聽勸,反而還説:“人富貴不回故鄉,就如同穿了錦繡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別人誰知道呢。”給果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失卻了關中這塊寶地。

項羽烏江自刎 篇三

項羽自忖不能脱身,就部下説:“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七十餘戰,抵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嘗敗北,遂稱霸天下,現在困於此,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今日是要決死戰了,我要為諸君痛快地一戰,必定要勝利三次,為諸君擊潰包圍、斬將、砍旗,讓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我不會打仗。”於是他分騎兵為四隊,此時,漢軍圍困數重,項羽對他的騎兵們説:“我為你們殺掉對方一將!”於是他命令騎兵們分四面向山下衝,約在山東面會合。項羽大呼馳下,斬殺一漢將。赤泉侯楊喜追項羽,項羽大喝一聲,楊喜的人馬俱驚,退後數裏!項羽與騎兵分為三隊,漢軍不知項羽在哪隊,就也分三隊包圍。項羽飛馳而出,又斬殺一漢將,同時殺近百人,再會合騎兵,僅損失兩騎,項羽問:“怎麼樣?”騎兵們欽佩地回答:“和大王説的一樣。”

項羽一路逃到烏江,遇見烏江亭長,亭長勸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並將自己坐下馬賜予亭長。項羽於是下馬步戰,一口氣殺了漢兵幾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幾處的傷。而後揮刀自刎。

項羽烏江自刎的故事 篇四

公元前202年,韓信佈置十面埋伏,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垓音gāi)。項羽的人馬少,糧食也快完了。他想帶領一支人馬衝殺出去。但是漢軍和諸侯的人馬把楚軍包圍得重重疊疊。項羽打退一批,又來一批;殺出一層,還有一層;這兒還沒殺出去,那兒的漢兵又圍了上來。

項羽沒法突圍,只好仍回到垓下大營,吩咐將士小心防守,準備瞅個機會再出戰。

這天夜裏,項羽進了營帳,愁眉不展。他身邊有個寵愛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見他悶悶不樂,陪伴他喝酒解悶。

到了定更的時候,只聽得一陣陣西風吹得呼呼直響,風聲裏還夾着唱歌的聲音。項羽仔細一聽,歌聲是由漢營裏傳出來的,唱的淨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還真不少。

項羽聽到四面到處是楚歌聲,不覺楞住了。他失神似地説:“完了!難道劉邦已經打下西楚了嗎?怎麼漢營裏有這麼多的楚人呢。”

項羽再也忍不住了,隨口唱起一曲悲涼的歌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音zhuī)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歌的意思是:“力氣拔得一座出,氣魄能壓倒天下好漢,時運不利,烏騅馬不肯跑。馬兒不肯跑有什麼辦法?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麼辦?”)

項羽一連唱了幾遍,虞姬也跟着唱起來。霸王唱着唱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旁邊的侍從也都傷心得抬不起頭。

當夜,項羽跨上烏騅馬,帶了八百個子弟兵衝過漢營,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矇矇亮,漢軍才發現項羽已經突圍,連忙派了五千騎兵緊緊追趕。項羽一路奔跑,趕到他渡過淮河,跟着他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道兒。

項羽來到一個三岔路口,瞧見一個莊稼人,就問他哪條道兒可以到彭城。那個莊稼人知道他是霸王,不願給他指路,哄騙他説:“往左邊走。”

項羽和一百多個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對頭,跑到後來,只見前面是一片沼澤地帶,連道兒都沒有了。項羽這才知道是受了騙,趕快拉轉馬頭,再繞出這個沼澤地,漢兵已經追上了。

項羽又往東南跑,一路上,隨從的兵士死的死,傷的傷。到了東城(今安徽定遠縣東南),再點了點人數,只有二十八個騎兵。但是漢軍的幾千名追兵卻密密麻麻地圍了上來。

項羽料想沒法脱身,但是他仍舊不肯服輸,對跟隨他的兵士們説:“我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歷過七十多次戰鬥,從來沒打過一次敗仗,才當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這裏被圍,這是天叫我滅亡,並不是我打不過他們啊!”

他把僅有的二十八人分為四隊,對他們説:“看我先斬他們一員大將,你們可以分四路跑開去,大家在東山下集合。”

説着,他猛喝一聲,向漢軍衝過去。漢兵抵擋不住。紛紛散開,當場被項羽殺死了一名漢將。

項羽到了東山下,那四隊人馬也到齊了。項羽又把他們分成三隊,分三處把守。漢軍也分兵三路,把楚軍圍住。項羽來往衝殺,又殺了漢軍一名都尉和幾百名兵士。最後,他又把三處人馬會合在一起,點了一下人數,二十八名騎兵只損失了兩名。

項羽對部下説:“你們看怎麼樣?”

部下都説:“大王説的一點不錯。”

項羽殺出漢兵的包圍,帶着二十六個人一直往南跑去,到了烏江(在今安徽和縣東北)。恰巧烏江的亭長有一條小船停在岸邊。

亭長勸項羽馬上渡江,説:“江東雖然小,可還有一千多裏土地,幾十萬人口。大王過了江,還可以在那邊稱王。”

項羽苦笑了一下説:“我在會稽郡起兵後,帶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們沒有一個能回去,只有我一個人回到江東。即使江東父老同情我,立我為王,我還有什麼臉再見他們呢。”

他把烏騅馬送給了亭長,也叫兵士們都跳下馬。他和二十六個兵士都拿着短刀,跟追上來的漢兵肉搏起來。他們殺了幾百名漢兵,楚兵也一個個倒下。項羽受了十幾處創傷,最後在烏江邊拔劍自殺。

項羽烏江自刎的故事相關信息 篇五

西楚霸王項羽兵敗之後於烏江自刎,這是家喻户曉的歷史故事。然而,史學家計正山先生早在1985年於《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對此提出質疑,經過20多年的考證,近日,計先生成功推出新著《項羽死亡之謎》一書,書中以大量實地考察和歷史證據對“項羽烏江自刎”予以否定,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項羽死亡之謎》 一書指出:項羽其實是戰死在秦代東城,即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南二龍鄉境內。當然,對於霸王死的問題,我們相信還會有一番論爭;但是,令人欣喜的是讀完《項羽死亡之謎》,我們這些也曾研讀過《史記》的人,會有一種心靈震撼的思考;你會感到計先生的讀史方法非常獨特,他探索歷史人物事件的視角很是新穎。讀完《項羽死亡之謎》你會豁然開朗;明白歷史原來可以這樣去解讀。一本遠古而又凝重的《史記》被讀出了濃濃的人情味,歷史人物和事件彷彿就發生在昨天,離我們很近,近得我們可以用心靈和他們交流和溝通。

《項羽死亡之謎》不僅視角獨特,而且觀點新穎。書中對於許多歷史人物事件的分析論證都屬前所未有,略舉幾例供大家分享:

一、項羽垓下被圍、四面楚歌--這是《史記》記載又為人所共知的掌故。然而,歷史上卻從未有人對故事內幕提出疑問,比如:項羽垓下被困難道沒有考慮楚軍出路?或者稱之為戰略選擇?項羽後來又採取了那些戰術行動,從而使楚軍主力在“十面埋伏”之中成功實現半夜突圍“南出馳走”;而“平明,漢軍乃覺之”--直到天快亮時漢軍才發現項王已經逃走。

二、項梁、項羽率8000子弟抗擊秦軍究竟是從哪裏渡江的?項羽和烏江的不了情結起於何時、緣於何因?烏江亭長到底是何許人也?項羽陰陵迷路時發生哪些蹊蹺?

三、虞姬究竟死於何地、怎麼死的?為什麼安徽會出現靈璧、定遠兩個虞姬墓?還有,《今上本紀》為什麼和《封禪書》出現大段重疊?司馬遷對於同一個人物為什麼前邊描述他是神、後邊又説他其實是人?漢代大學者班固為什麼説《史記》記載“甚多疏忽、或有牴牾”?我們應該以何心境來解讀《史記》?《項羽死亡之謎》一書對於司馬遷《史記》中的諸多懸謎,都在尊重《史記》記載的基礎上,作出順應規律又合乎情理的分析和論證。

尤其是,計正山先生以實事求是的科學觀點和態度慎讀歷史,從而實現了歷史人物事件和現實社會生活的近距離靠近,比如,該書中分析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方法,不只是照搬古籍、引經據典,而是以當時環境為背景從分析人物心理入手、探索補缺史料記載的不足;作者把原本枯燥沉重的歷史記載,變成充滿情趣智慧又摒棄唯書僵化的全新史學觀念。

著名學者馮其庸稱讚計正山的研究方法是對傳統史學研究的強力挑戰,也是給“正在QQ”的書齋史學家發出一次“窗口抖動”。

史書記載、歷史遺存、民間傳聞外加情理分析--計正山先生在解讀歷史中所採取的這種3+1思維方式,從而使原本高閣的歷史研究,進入更多知識分子的文化生活之中;我認為這是《項羽死亡之謎》一書的閃光之處,也許這將成為史學研究領域的一次大膽嘗試和視角突破。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