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際關係的心理規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4W

人際關係的心理規律多篇

人際關係的心理規律 篇一

1、如果別人對你缺乏好感,你必須向他表示好感。

2、老是認為“自己招人討厭”,表示你對對方也懷有敵意。

3、彼此學歷、家庭狀況相差無幾者,感情易為融洽。

4、如果想消除別人的防線,就要談論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5、長時間的緊張情緒一旦鬆弛,往往會遺忘物品或做事失敗。

6、使用深奧抽象的語言,會使對方覺得不安。

7、假如某人對另一人頻開玩笑,多半表示他對這人懷有反感。

8、如果你對那些懷有敵意者所説的玩笑話認真,你將會遭到意想不到的失敗。

9、嘴裏説“可能我做不好”的人,多半深具信心。

10、接受別人的憤怒,直到他心平氣和。

11、取悦對方,必須先貶後褒。

12、“我看錯了你”,這句話會帶給對方沉重的打擊。

13、無精打采時,抬頭挺胸走路可以振奮精神。

14、設法使自己精神爽朗,情緒自然愉快。

15、對某事感到厭惡,往往是因為過去有過不愉快的經歷。

16、肯定對方某些部分的優點,可以讓他減輕自卑感。

17、在團體中,士氣與團結往往比個人的能力重要。

18、人際關係過於良好,往往會降低工作效率。

19、喜歡看悲劇的人是想將自己的處境作有利的評價。

20、如果你持“人人都有缺點”的想法,就不太會在意自己的小缺點。

21、承認自己的缺點,相對地也會發現自己的優點,從而產生自信心。

22、努力去發現別人的優點,是獲得別人信賴的第一步。

23、當面指出別人的優點,是獲得別人信賴的第二步。

24、當對方改善了性格的某一點時,對此加以讚揚,可以博取對方的歡心。

人際關係的心理規律 篇二

近鄰性

指人際關係心理受地理位置影響。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人際關係心理會受地理位置影響。通常人與人之間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者,交往機會越多,容易形成較密切的關係。因此要想建立人際關係一般都從離自己近的人開始。

互補性

指人際關係受到需求的影響。當人意識到自己有某種不足時,會發自內心地羨慕具有這種特點或能力的人,願意與其接近,以便在彼此的交往中,通過取長補短,使雙方的需要都得到滿足。

緊密性

指人際關係心理受到在單位時間內交往的頻率的影響。在一段時間內,一般交往頻率越高,越容易形成共同的經驗,產生共同的。語言和感受,即交往頻率與人際關係的密切程度成正比例關係。反之長久不交往,關係就逐漸疏遠。當然交往的內容也不能忽視,如交往只是互相應酬,即使頻率再高,也難以形成真正的友誼。

相似性

指人際關係還受態度影響。人與人之間若對某人或某種事物有相似的態度,如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觀或興趣愛好等,就容易引起彼此間思想上的共鳴與行為上的同步,形成密切的關係。俗話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人以羣分的基礎就在於他們對事物是否有相同的態度,“相見恨晚”,就是態度相似性在交往上的表現。

人際關係的心理規律 篇三

1、首因效應

首因,即最先的印象,或稱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往往注意開始接觸到的細節,如對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對後來接觸到的細節不太注意。這種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對後來信息的影響,就是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大學生的交往活動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客觀地説,首因效應在交往活動中有一定的作用。這就是我們常説的“先入為主”,它影響着今後交往活動的深入進行。當然,第一印象也不是不可改變的。雖然第一印象賴以產生的信息是有限的,但由於人的認知具有綜合性,完全可以把這些不完全的信息貫穿起來,用思維填補空缺,形成一定程度的整體印象。

2、近因效應

近因,即最後的印象。近因效應,指的是最後的印象對人們認知具有的影響。最後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這也就是心理學上所闡釋的後攝作用。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不是對立的,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最後的印象也是不可忽視的。一般而論,在對陌生人的認知中,首因效應比較明顯;而對熟人的認知中,近因效應比較明顯。

這就告訴我們,在與他人進行交往時,既要注意平時給對方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給對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最後印象。

3、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指的是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常從對方所具有的某個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關的一系列特性上,從局部信息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即根據最少量的情況對別人作出全面的結論。所謂“情人眼裏出西施”,説的就是這種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實際上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和擴張的結果。在光環效應狀態下,一個人的優點或缺點一旦變為光圈被擴大,其他優點或缺點也就隱退到光環的背後被別人視而不見了。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光環效應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例如,男女大學生會對外表吸引人的同學賦予較多的理想的人格特徵,常常為那些長相比較動人的同學設計美好的未來。

4、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社會上對於某一類事物或人物的一種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它主要表現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機械地將交往對象歸於某一類人,不管他是否呈現出該類人的特徵,都認為他是該類人的代表,進而把對該類人的評價強加於他。

刻板印象作為一種固定化認識,雖然有利於對某一羣體作出概括性的評價,但也容易產生偏差,造成“先入為主”的成見,阻礙人與人之間深入細緻的認知。例如,男生往往認為女生心細、膽小、嬌氣;女生則往往認為男生心粗、膽大、傲氣。

5、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認知者形成對別人的印象時總是假設他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這種投射效應的一個側面。

一般説來,投射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指個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這些特性加到了他人身上。例如,一個對他人有敵意的同學,總感覺到對方對自己懷有仇恨,似乎對方的一舉一動都有挑釁的色彩。另一種是指個人意識到自己的某些不稱心的特性,而把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在考場上,想作弊的同學總感覺到別的同學也在作弊,倘若自己不作弊就吃虧了。值得注意的是,這後一種投射往往會把自己某些不稱心的特性,投射到自己尊敬的人、崇拜的人身上。其邏輯是:他們有這些特性照樣有着光輝的形象,我有這些特性又有何妨。目的是通過這種投射重新估價自己的不稱心的特性,以求得心理上的暫時平衡。

6、定勢效應

定勢效應是指由於人們頭腦中存在着某種想法,而影響對他人的認知和評價。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當我們認知他人時,常常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有準備的心理狀態(出現原有的某種想法),並從這種心理狀態出發,按照事物的一定的外部聯繫進行認知和評價,於是也就產生了定勢效應。

定勢效應在某種條件下有助於我們對他人作概括的瞭解,但往往會產生認知的偏差。例如,農村來的同學認為城市來的同學見多識廣,但狡猾、小氣;城市來的同學則認為農村來的同學孤陋寡聞,但忠厚、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