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條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47K

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條例新版多篇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醫療廢物處理制度

1、醫療機構的醫療廢棄物處理必須遵守環保標準要求,並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

生活垃圾按城市垃圾處理原則進行處理。

2、醫療污物的處理採取分類收集原則,儘量減少有害有毒廢棄物和帶傳染性廢棄物的數量,有利於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理。

3、設置三種以上顏色的污物袋,黑色袋裝生活垃圾,黃色袋裝醫用垃圾(感染性廢棄物),

有特殊標誌的污物袋裝直接焚燒、放射性和其它特殊的廢棄物。污物袋應堅韌耐用,首選可

降解塑料袋。所有廢棄物都應經消毒後,分別放入標有相應顏色的污物袋中,每日由專人負

責運送,2天內請運送清空。

4、針頭、輸液器等鋭器不應與其他廢棄物混放,必須毀型後穩妥安全地置入鋭器容器中。使用過的一次性物品不得重複使用,嚴禁出售給其他非指定單位或隨意混入生活垃圾中丟棄

根據《醫療衞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要求,決定成立來運社區衞生服務站醫療廢棄物管

理小組

1、醫療廢棄物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萬興堂副組長:任鴻其

成員:萬文王秀竹鄒霞劉明子

2、醫療廢棄物管理小組網絡圖

一、醫療廢物管理責任範圍

組長:醫療廢物管理,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指導有關部門制定全院醫療廢物管理各項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

副組長:定期召開相關科室責任人會議,對具體工作進行考評和監督檢查;

組員:護理部供應室為低危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的主要回收、轉運部門。

療廢物安全管理監控部門。

預防保健科責任範圍

⑴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本院《醫療廢物安全管理暫行規 定》預防保健科為醫,制定醫療廢物中轉站及廢物轉運人員工作制度;

⑵監督指導醫療廢物中轉站工作人員和廢物轉運人員嚴格執行醫療廢物安全管理規定,並對執行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

⑶協助組織醫療廢物中轉站工作人員和廢物轉運人員醫療廢物安全管理知識的培訓;

⑷負責採購和提供符合規範要求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工具、容器和包裝物。

⑸負責醫療廢物轉運過程中發生的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的緊急處理工作,並報告相關管理和監控部門。

⑹負責組織並指揮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發生時的緊急處理工作。

護士長責任範圍:

⑴護士長負責所在科室醫療廢物安全管理規定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⑵負責所在科室工作人員尤其是護工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安全管理的培訓工作;

⑶負責組織工作人員對本科室發生的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發生時的緊急處理工作,並報告相關管理和監控部門。

⑷負責本科室有關一次性醫療用品領用和醫療廢物回收登記資料的保存與管理。

二、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要求和方法

1、醫療廢物:是指我站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

2、根據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設立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站,運各類醫療廢物。產生的醫療廢棄物進行分類收集,他廢物和生活垃圾內。

由專人管理,以安全貯存和集中轉不得混合收集,嚴禁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中。

5、黃色垃圾袋收集醫療垃圾,黑色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不得混放。利器以專用防刺、防滲漏一次性塑料利器收集桶外套黃色垃圾袋收集。

6、在採用衞生部標準利器盒以前,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後,針尖乳頭必須毀形,針尖投入鋭器收集桶內、其它部分投入黃色垃圾袋內。計數,利器部分經分離投入利器收集桶內、器盒以後,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後不用毀形,離投入利器盒,其他部分投入黃色垃圾袋內。

一次性輸液器使用後立即毀形,取下調節器保存。

其它部分投入黃色垃圾袋內。採用衞生部標準利直接投入利器盒內,廢棄一次性輸液器利器經分。

7、採血的一次性注射器、真空採血器及其它受體液、血液、分泌物污染的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後,不要套帽(以防引起鋭器傷),不用毀形,直接投利器收集桶內收集。

8、其他能夠引起刺傷、割傷人體皮膚的醫用鋭器廢棄物,如針頭、縫合針、手術刀片、解剖刀、備皮刀、手術鋸、載玻片、玻璃試管、玻璃安瓿、鍼灸針等,直接投入利器收集桶內收集。

9、未受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青黴素瓶類廢棄物、一次性塑料輸液瓶及輸液軟袋等,不屬醫療廢物,可按生活廢物處理。

9、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物品屬感染性廢物,使用後投入黃色垃圾袋內收集,如:

⑴棉球、棉籤、紗布、引流棉條、石膏託、各種敷料等;

⑵其他一次性醫療用品及醫療器械,如一次性口鏡、換藥碗、灌腸器、鑷子、導管、擴陰器、指套、壓舌板、陰道窺鏡、肛鏡、吸痰管、洗手刷、擦手巾等;

⑶一次性使用衞生用品,如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墊布(紙)、手術衣、牀單、防護隔離衣、防護眼罩等。

⑷未受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衞生用品如供應室清潔區、無菌區及參觀人員等使用的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不屬於感染性廢棄物,按生活垃圾處理。

⑹醫療廢物盛裝不能超過垃圾袋或容器3/4,轉運前必須進行有效封口(垃圾袋扣死結,容器加蓋),防止滲漏和遺灑。盛裝醫療廢物的每個包裝袋或容器表面必須附註警示標識和標籤,標明廢物名稱、產生單位、類別、日期、簽名和其他(需特別説明的內容)。

(7)臨牀工作人員在處理或接觸醫療廢棄物(垃圾袋封口、轉運)時,應戴乳膠或橡膠手套,避免裸手直接接觸廢棄物,尤其是損傷性廢棄物。醫療垃圾處理完畢應立即流水洗手和消毒雙手。

三、醫療廢物轉運工作要求

(一)醫療廢物產生地工作要求;

1、我站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點處置室應有統一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方法的示意圖或文字説明,並按規定進行分類收集。

2、轉運前的醫療廢物應進行有效封口(塑料帶扎口),並粘貼有文字説明的標籤和標準的警示標識。檢查垃圾袋是否破損,如有破損,應及時加套一層黃色垃圾袋,以防轉運過程中滲漏和遺灑。

3、廢棄一次性低危險性注射器、輸液器回收,並按規定進行科室、廢物名稱、數量或重量、收集時間登記,交接人雙簽字或蓋章。

4、禁止任何科室和個人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

四、按要求做好職業安全防護:

(1)工作人員上崗前應規範更換工作服、褲、鞋,接觸或處理廢物時應戴乳膠或橡膠手套、口罩帽子,必要時戴防護眼罩,清潔消毒室內環境時應穿防水圍裙和袖套。

(1)下班前應先流水洗手,脱工作服、褲、鞋等防護用品,再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消毒,雙手後離崗,廢棄一次性衞生防護用品投入黃色垃圾袋內收集,工作服1-2天更換一次。

(1)儘量避免裸手接觸醫療廢棄物,尤其是損傷性廢棄物,以防鋭器傷。

(1)進行廢物登記時應脱去手套。

(4)禁止在廢物中轉站內吸煙和飲食。

五、醫療廢物院內轉運及定點回收交接登記制度

1、為按規範要求做好醫療廢物院內交接轉運登記。

2、廢棄一次性低危險性注射器、輸液器與其他醫療廢物及高危險性廢物分開登記。

3、每次回收和轉運交接雙方均應進行交接登記,登記內容包括:廢物產生科室、廢物名稱、數量或重量、收集時間、交接雙方簽字或蓋章。

4、所有醫療廢物最終由蘇州市衞生行政部門核准的的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定時上門回收,並根據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填寫轉移聯單,交接雙方簽字後各持1聯保存。

5、上述登記資料和轉移聯單保存時間至少3年。

六、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意外事故緊急處置措施

(一)在醫療廢棄物收集轉運過程中一旦發生醫療廢棄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應立即按要求採取如下措施,並將處理結果在48小時內向當地衞生行政管理部門彙報:

1、首先由發生科室儘快組織本科室人員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以防污染擴大。

2、立即彙報感染管理科、或護理部、或後勤服務中心,儘快確定流失、泄漏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範圍及嚴重程度,以便採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擴散。

3、大範圍泄露污染時,應儘快對污染區域進行封鎖,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並立即清理現場泄漏廢棄物,對污染的地面、物品以500~2000PPM含氯消毒劑噴灑、浸泡或擦拭消毒,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相應消毒處理。

4、對處置醫療廢物意外事件的工作人員應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5、處理工作結束後,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並採取有效措施防範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七、醫療廢物管理專業培訓和職業安全防護

1、負責醫療廢物管理知識的培訓,對從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暫時貯存、處置的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措施、意外事件緊急處置措施等知識的培訓。經過培訓,要求醫療廢物相關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達到如下要求:

(1)掌握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的正確方法和操作程序;

(2)掌握醫療廢物分類收集中的安全防護知識;

(3)掌握髮生醫療廢物刺傷、擦傷後的緊急處理措施;

(4)掌握髮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等意外事件情況下的緊急處置措施。

八、發生鋭器誤傷時,應立即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首先擠壓傷口,讓傷口血液流出;

(2)用無菌水(或清潔水、純淨水,無條件時用温自來水)徹底沖洗;

(3)再用安爾碘或酒精沖洗消毒傷口(可在所處科室或到保健科接受處理);

(4)報告預防保健保健科備案;

(5)採血進行HBV、HCV、HIV等血清標記物檢測,陰性者接種乙肝疫苗;

(6)24小時內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7)接受醫學觀察45天,複測HBV、HCV血清標記物,根據複查結果考慮是否接受相關治療;

(8)明確為HIV污染的鋭器刺傷者,應儘快進行AZT(齊多夫定)、賀普丁等治療(最好2小時內,不超過24小時),療程4~6周,並接受醫學觀察2年。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為加強員工自我防護和安全意識,提高醫療廢物處理人員個人防護能力,特制定我院醫療廢物處理人員個人防護制度,相關人員須嚴格執行。

1、管理部門為醫療廢物處理工作人員配備防護用品(工作服、防水圍裙、橡膠手套、防水靴、口罩、帽子等)

2、對醫療廢物處理工作人員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必要時對有關人員進行免疫接種

3、配置防滲漏、防遺撒、無鋭利邊角、易於裝卸和清潔的專用運送工具

4、任何在醫院內的醫療垃圾都被認為有傳染性,因此工作人員接觸醫療垃圾的過程中必須着工作服、佩戴橡膠手套、口罩;工作結束後認真洗手,更換衣服。

5、從垃圾桶內拿出垃圾袋時要拿垃圾袋的上部,不要拿垃圾袋的側部,防止扎傷自己,裝車時垃圾袋儘量不要超出車的邊緣,防止在運送過程中碰及到他人。

6、對於在產生、收集、貯存、運輸、處置醫療廢物的過程中,必須防止醫療廢物直接接觸身體,一旦發生刺傷、擦傷等職業暴露時按職業暴露要求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並根據種類與受傷害程度,採取相應應急措施,跟蹤隨訪。

7、後勤處與醫院感染管理科對醫療廢物處理人員安全防護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指導、監督檢查。

醫院安全管理制度 篇三

第一條【消防安全責任】

醫院應依法建立並落實逐級消防安全責任制,明確各級、各崗位消防安全責任人及工作職責。

醫院的主要負責人為消防安全責任人,對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負責,統籌安排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醫院或消防安全責任人應當確定一名分管消防安全工作的院領導為消防安全管理人,負責組織實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制定落實消防安全制度,組織開展防火巡查檢查、火災隱患整改、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等職責。

第二條【管理人員及部門】

醫院應當確定專(兼)職消防管理人員,住院牀位在50張以上的醫院應當確定消防工作歸口管理職能部門。

一級醫院應確定專(兼)職人員不少於1人,二級醫院應確定專(兼)職人員不少於2人,三級醫院應確定專(兼)職人員不少於3人。

各科室、獨立的門診部、衞生所(室)、診所應當確定專(兼)消防管理人員,每天上班前、下班後負責檢查和整改本科室、本場所火災隱患。

消防工作歸口管理職能部門、專(兼)職消防管理人員在消防安全責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的領導下,具體實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條【防火巡查】

醫院應當開展日常防火巡查工作,並明確巡查的重點和人員。

醫院住院樓(部)、門診部等白天應當每兩小時至少開展一次防火巡查,住院樓(部)、急診部夜間應當至少開展兩次防火巡查,其他場所每日應當至少開展一次防火巡查。重點巡查以下內容:

(一)用火用電用油用氣有無違章情況;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暢通,安全疏散指示標誌、應急照明是否完好;

(三)消防設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標誌是否在位、完整;

(四)消防控制室和住院樓(部)、門診部、藥品庫房、實驗室、供氧站、高壓氧艙、膠片室和鍋爐房、發電機房、配電房、消防水泵房等消防安全重點部位人員是否在崗在位;

(五)常閉式防火門是否處於關閉狀態,防火捲簾下是否堆放物品影響使用;

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不能及時處理的要及時上報,落實整改和防範措施。

第四條【防火檢查】

醫院消防安全責任人或管理人應當每月至少組織開展一次有各部門、各科室負責人蔘加的防火檢查,重點檢查以下內容:

(一)消防安全制度落實情況;

(二)日常防火巡查工作落實情況;

(三)重點工種人員及其他醫護人員消防知識掌握情況;

(四)消防控制室和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管理情況;

(五)消防設施設備運行和完好有效情況;

(六)電氣線路、燃氣管道定期檢查情況;

(七)火災隱患整改和防範措施落實情況。

對發現的消防安全問題,應當督促整改。

第五條【消防控制室、設施維保檢測及安全評估】

醫院應當對依照規定依照規定對建築消防設施、器材進行維護保養和檢測,確保完好有效。對設有自動消防設施的,醫院應當委託有資質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對建築消防設施進行維保、檢測,單項檢查每月至少1次,聯動檢查每季度至少1次,自動消防設施每年至少全面檢測1次。

消防控制室應當實行24小時值班,每班不少於2人。值班人員應持證上崗,熟悉應急處置程序,能熟練操作消防設施。消防控制室內應保存竣工後的總平面佈局圖、建築消防設施平面佈置圖、系統圖及安全出口布置圖等紙質或電子檔案資料。

屬於火災高危單位的醫院,應當委託有資質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開展1次消防安全評估,並針對評估結果加強和改進消防安全工作。

第六條【消防安全標識化管理】

醫院消防設施設備、器材等應實行標識化管理。

消防設施設備及器材要設置規範、醒目的標識並用文字或圖例標明操作使用方法;在樓層顯著位置應設置本樓層疏散指示圖,在病房門後應設置疏散逃生線路示意圖;在消防安全重點部位的顯著位置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處應設置消防警示、提示標識;在主要消防設施設備上應張貼維護保養、檢測單位和維護保養、檢測情況。

第七條【消防安全宣傳教育】

醫院應當每半年至少開展1次全員消防安全教育培訓,醫護人員上崗前、轉崗前應進行崗前消防安全培訓。所有醫護人員應懂得本單位、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和防火措施,會報警、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疏散逃生自救。

醫院對入院治療的病員和陪護人員應及時開展入院消防安全提示。

第八條【志願消防隊】

醫院應建立志願消防隊伍,消防隊員的數量不應少於本單位從業人員數量的30%,並能保證每班次隨時能夠出動足夠的滅火救援力量。志願消防隊應配備必要的消防裝備和滅火器材,並定期開展訓練。

第九條【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及演練】

醫院應當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並每半年至少演練一次。

各科室、住院部、門診樓、藥品庫房、實驗室、供氧站、高壓氧艙、膠片室和鍋爐房、配電房等應分別制定針對性的預案。預案應明確每班次每崗位的報警、疏散、撲救初起火災的任務分工和職責要求,並定期組織演練。

第十條【禁止性條款】

嚴禁下列行為:

(一)擅自使用未經消防驗收或消防竣工驗收備案抽查合格,及不符合消防技術標準的建築、場所;

(二)違規新建、擴建、改建(含室內外裝修、建築保温、用途變更);

(三)採用易燃、可燃夾心彩鋼板作室內分隔或搭建臨時建築;

(三)擅自停用、關閉消防設施設備;

(四)鎖閉、遮擋安全出口,佔用、堵塞疏散通道、消防車通道和消防撲救場地;

(五)違規儲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險品,病房樓內使用液化石油氣;

(六)私拉亂接電氣線路,使用非醫療大功率用電設備;

(七)室內吸煙和違章使用明火。

(八)在門診樓、住院樓(部)的外窗設置鐵柵欄等障礙物。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1、全體醫務人員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紀律素質,時刻保持質量安全意識。做到“警鐘長鳴”,牢固樹立“病人第一、質量第一”的理念。

2、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嚴把好急、危、重病人的搶救關。值班醫務人員有接到校內急、危、重病人及突發事件公共衞事件等急救電話,請醫護人員立即出診,必須快速趕到現場進行急救處理(國際上普遍規定的受理呼救電話後1分鐘內出車),不得借任何理由推諉、拖延或拒收,否則承擔法律責任後果。門急診凡轉診病人,首診醫師必須按《病歷書寫規範》寫好病歷,堅決杜絕空白病歷轉診等現象。轉科前根據病情應進行必要的處理,對轉送途中有危險的病人,派醫護人員護送,以防發生意外(要做好隨車記錄制度,準確及時記錄傷病人病情和院前急救情況及其療效)。

3、突發公共衞事件等應按突發事件流程立即向相關部門報告。

4、重、危患者必須牀頭交接班,加強巡視,隨時瞭解病情及時處理。

5、全體醫務人員(包括收費、藥房、檢驗等科室)上班時,不得擅自脱崗、離崗、上網,做與工作無關事務,以保持應急狀態;全體醫務人員必需服從醫院工作安排,醫生應隨叫隨到,不得以任何藉口拖延,否則承擔法律責任後果。

6、各組發生差錯及醫療事故,經調查屬醫務人員責任(包括醫療文書書寫缺陷),所賠付費用由當事人及相關責任人承擔。

7、工作中要以病人為中心,滿足患者合理的服務需求,維護患者的權利,及時與病人及家屬溝通並記好談話備忘錄,尊重病人的知情權、隱私權及選擇權,及時妥善處理並反饋患者的投訴。

8、提高門、急診的質量及處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能力,定期組織職工業務學習、進修,同時加強醫療質量的考核、檢查等有效地醫療安全措施,確保醫療安全質量。

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一、建立醫療安全目標責任制。

1、應完善醫療安全責任制,使各科室(部門)和各級醫務人員做到層層對醫療安全負責。

2、責任制應達到有責任目標、有實現目標的保障措施、有檢查考核辦法、有獎懲激勵制度等要求。

二、醫療安全教育。

1、目的

目的旨在使醫務人員在思想認識上、職業道德上、應變能力上和保證醫療安全的心理狀態及技能上,排除各種主觀障礙。

2、醫療安全意識教育:

(1)樹立正確、積極的醫療風險意識;

(2)增強醫療安全責任感,增強醫療安全管理的法律意識;

(3)克服自身及周圍有關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醫德與醫療安全相關教育:包括醫德理念與醫療安全、醫德規範與醫療安全和醫患關係與醫療安全等相關性的認識。

4、質量管理知識與醫療安全相關教育:

(1)醫療安全教育是質量教育的重要內容;

(2)為保障醫療安全又需要掌握相關的質量管理知識,主要是醫療服務質量安全質量特性的內涵與外延知識、標準化管理知識和醫療缺陷管理知識等。

5、醫療技術與醫療安全相關教育:

應緊密結合繼續醫學教育,將醫療安全教育貫穿於醫學技術教育之中。

三、醫療缺陷檢控與安全把關。

1、醫療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特點。因此,必須時時處處進行缺陷檢控,加強醫療安全把關,以防患於未然。

2、一般地説,醫療不安全事件均潛藏在日常的醫療缺陷之中,因此。強化日常醫療缺陷管理,既是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卡緊醫療不安全事件源頭的重要對策。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建立健全各級衞生技術人員自下而上和各級行政組織自上而下對重大高難度或新技術措施進行安全把關的制度。

四、重點病人醫療管理。

傳統的醫療安全管理的主要對策是強調重點病人醫療管理。此對策是行之有效的,在全面系統的醫療安全管理中,仍需重視採用。

五、重點科室(專業)及重點工作崗位和控制對象的醫療安全“包保機制”。

醫療安全管理突出重點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建立重點科室(專業)及重點工作崗位和工作人員的“安全包保機制”。重點科室即通過科室安全評估發現醫療安全係數特低的科室(專業)、重點工作崗位和工作人員,對他們採取特別防範措施的有效辦法,就是指定各級領導和技術骨幹實行一對一的指導、幫助和監督治理。

六、不安全因素檢查消除措施。

通過每年一度的醫療安全大檢查,以科室為單位評價不安全因素存在的程度,並對明顯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採取切實有效的治理消除措施。

七、醫療不安全事件易發境況的安全防範部署。

醫療不安全事件易發境況是指夜班、節假日及其他容易發生醫療不安全事件的環境和情況。每有這種情況均應進行醫療安全防範的特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