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9W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精品多篇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篇一

正月十五的由來傳説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元宵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早在漢文帝時期,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節日起源傳説

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

元宵節傳説

傳説: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元宵節吃元宵的歷史

湯圓是應時必備的節日食品,當然不可無詩。宋代人也寫了一些詠湯圓的詩。南宋女詩人朱淑真就有一首《圓子》詩:“輕圓絕勝雞頭肉,滑膩偏宜蟹眼湯。縱有風流無處説,已輸湯餅試何郎。”所謂“雞頭肉”者,形容其嫩也。唐玄宗李隆基就曾讚歎楊貴妃之乳為“新剝雞頭肉”。

南宋文學家周必大也有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尋歸味,灶婢詫新功。星爛烏雲裏,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説家風。”

清代浙派代表詩人符曾的《上元竹枝詞》就是一首詠元宵的詩詞:“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説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據説,清末明初還流傳袁世凱和元宵的故事。説的是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説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凱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説“元宵”,而只能説“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篇二

元宵節吃湯圓的寓意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説:“貴客鈎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

元宵時吃糯米湯圓,温暖脾胃,人氣息就會變得相當順暢,以致周身發熱,起到禦寒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寒者。此外,糯米還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煙酸等豐富營養,可以説糯米湯圓正是温補強壯的食品。

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家家户户團團圓圓,象徵着團圓吉利。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元宵節吃湯圓,除了寓意喜慶閤家團團圓圓,還有禦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元宵湯圓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綱目》中指出,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後能補養人體氣血,滋養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雖然已過,但天氣乍暖還寒,寒冷天最容易虧損的就是胃氣。古人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用糯米材料製作湯圓,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圓容易下鍋不會散開,還因糯米具有禦寒方面的特性。

據糯米湯圓外型圓圓的。,裏面帶餡或實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則叫湯圓。元宵湯圓可以有很多花樣。尤其帶餡的品種最多。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

鮮肉丁、蝦米等。還有菜餡元宵用芥、葱、蒜、韭、姜組成,稱“五味元宵”,寓意勤勞、長久、向上。

傳統的製作方法,南方做湯圓,是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放在鋪有幹糯米粉的籮筐裏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吃湯圓必須適時適量

湯圓雖好吃,吃多了也會傷身。從營養學來看,糯米做的皮,豆沙、芝麻等甜餡,都是高糖分、高熱量食品,如何吃湯圓才健康?吃湯圓得注意以下幾方面:

首先,湯圓雖好吃,但不宜多吃。湯圓屬高熱量、高糖分食品,含有油脂,缺乏營養素,除熱量和糖外,沒有太多營養。

其次,湯圓不宜在早上吃。早上胃腸道功能最弱,而湯圓外皮大多糯米做的,不易被消化,早餐吃易消化不良。

再次,吃湯圓時,別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同時減少其它主食攝入量。一般來説吃3個湯圓相當於1兩主食。一般主食攝入量在2兩左右,吃湯圓最好控制在五個到六個左右,過量的話會給腸胃造成負擔。

最後,油炸湯圓少吃。油炸湯圓雖然香脆,但會使本身油脂含量高的湯圓油脂比例更高,能量密度增加,成為更不健康的食品。膽囊、胰腺疾病患者,食用油炸湯圓很可能加重病情。

對於特殊人羣如嬰幼兒、老年人、病後消化力弱者和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建議應忌食湯圓,糖尿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糯米湯圓。建議健康成人吃湯圓也要適量,每天50克左右為宜,不要多吃。另外,體重超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壓患者,也不宜過多食用含大量油脂及糖分高的湯圓。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篇三

元宵節吃湯圓原因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民俗專家表示,煮湯圓時,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家家户户團團圓圓,象徵着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調查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樣的味道。

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吃湯圓的寓意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民俗專家表示,煮湯圓時,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家家户户團團圓圓,象徵着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

元宵節傳統美食

1、元宵

元宵節,北方人要吃元宵。説到元宵,不少人以為湯圓就是元宵。其實元宵和湯圓儘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別不大,實際是兩種東西。最本質的區別在於製作工藝上。做湯圓相對簡單,一般是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即成。而元宵在製作上要繁瑣得多:首先需將面和好,把凝固的餡切成小塊,過一遍水後,再扔進盛滿糯米麪的笸籮內滾,一邊滾一邊灑水,直到餡料沾滿糯米麪滾成圓球方才大功告成。

2、餃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餃子的習慣,河南">河南">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圓”的元宵節習俗、傳統,所以正月十五應該吃餃子。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3、油茶

元宵節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圓”,一天吃餃子,一天吃元宵;山區則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謂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攪着茶麪下鍋做油茶也曰麪茶。

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篇四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説》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篇五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民俗專家表示,煮湯圓時,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家家户户團團圓圓,象徵着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調查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樣的味道。

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漢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也在此時流傳開來。

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大約形成於宋代。據記載,唐朝時,元宵節吃“面繭”“圓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現了“乳糖圓子”,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寫的《元宵煮浮圓子》詩,裏面有“星燦烏雲裏,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元宵節吃湯圓有什麼寓意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説:“貴客鈎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學習圓。

專家表示,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裏湯圓,家家户户團團圓圓,象徵着團圓吉利。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元宵節吃湯圓,除了寓意喜慶閤家團團圓圓,還有禦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元宵湯圓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綱目》中指出,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後能補養人體氣血,滋養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雖然已過,但天氣乍暖還寒,寒冷天最容易虧損的就是胃氣。古人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用糯米材料製作湯圓,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圓容易下鍋不會散開,還因糯米具有禦寒方面的特性。

元宵時吃糯米湯圓,温暖脾胃,人氣息就會變得相當順暢,以致周身發熱,起到禦寒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寒者。此外,糯米還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煙酸等豐富營養,可以説糯米湯圓正是温補強壯的食品。

據糯米湯圓外型圓圓的,裏面帶餡或實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則叫湯圓。元宵湯圓可以有很多花樣。尤其帶餡的品種最多。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蝦米等。還有菜餡元宵用芥、葱、蒜、韭、姜組成,稱“五味元宵”,寓意勤勞、長久、向上。

傳統的製作方法,南方做湯圓,是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然後將餡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放在鋪有幹糯米粉的籮筐裏不斷搖晃,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適中。

元宵節吃湯圓的注意事項

湯圓雖好吃,吃多了也會傷身。從營養學來看,糯米做的皮,豆沙、芝麻等甜餡,都是高糖分、高熱量食品。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的時候得注意以下幾方面:

1、首先,湯圓雖好吃,但不宜多吃。湯圓屬高熱量、高糖分食品,含有油脂,缺乏營養素,除熱量和糖外,沒有太多營養。

2、其次,湯圓不宜在早上吃。早上胃腸道功能最弱,而湯圓外皮大多糯米做的,不易被消化,早餐吃易消化不良。

3、再次,吃湯圓時,別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同時減少其它主食攝入量。一般來説吃3個湯圓相當於1兩主食。一般主食攝入量在2兩左右,吃湯圓控制在五個到六個左右,過量的話會給腸胃造成負擔。

4、最後,油炸湯圓少吃。油炸湯圓雖然香脆,但會使本身油脂含量高的湯圓油脂比例更高,能量密度增加,成為更不健康的食品。膽囊、胰腺疾病患者,食用油炸湯圓很可能加重病情。

5、對於特殊人羣如嬰幼兒、老年人、病後消化力弱者和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建議應忌食湯圓,糖尿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糯米湯圓。建議健康成人吃湯圓也要適量,每天50克左右為宜,不要多吃。另外,體重超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壓患者,也不宜過多食用含大量油脂及糖分高的湯圓。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篇六

元宵節吃元宵是我國傳統的元宵節習俗,元宵也叫湯圓,部分地區也有在冬至吃湯圓的習俗。關於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説:

相傳漢武帝的一個大臣東方朔,在一年冬天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其原因。原來,這宮女叫元宵,家裏有父母和一個妹妹,自從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跟家人相見,每年到了春節,就特別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父母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深感同情,就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很多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結果,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 城裏引起了很大恐慌。紛紛問他解災的辦法。東方朔説:“正月十五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説完,扔下一張紅帖而去。人們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紅帖一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東方朔。東方朔説:“聽説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一個叫元宵的宮女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弄得好像滿城大火,就可以瞞過玉帝了。同時,通知城外的老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就傳旨照東方朔的方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長安城裏張燈結綵,到處都掛起了燈火。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從此,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這就是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元宵節祝福語 篇七

1、十五佳節鬧元宵,圓圓明月高高照,月兒彎彎對你笑,把酒賞月食元宵,景美人美心更美,短信祝福送一條,願你開心樂到爆,好友團聚心情妙,佳節賞月煩惱拋,甜蜜幸福伴朝朝!

2、元宵節,吃元宵:吃一個好運常在,吃兩個幸福永遠,吃三個事業有成,吃四個健康平安,吃五個財源廣進,吃六個健胃消食片,免得難以消化。

3、元和七年春宵昭靈猷顯節文自中根快意且為樂樂事與良辰。

4、年過完了,錢花光了,手機也啞了;都上班了,心要靜了,反倒沒人理了;又是元宵節了,發條,就算騷擾一下,證明我還想着你,元宵節快樂。

5、我知道,我不能陪在你的身邊。我知道,我能做的只有遙遠的思念。你快樂嗎?你幸福嗎?我默默祝福你。

6、13元宵到,送你一盞彩燈,願照亮你幸福的家庭,照亮你光輝的前程,照亮你甜蜜的愛情,照亮你紅火的日子,照亮你健康的身體,照亮你平安的一生!

7、湯圓圓,圓你事業發展美夢成,湯圓甜,甜你生活美滿又幸福;月亮照,照你一年前程恰似錦,月亮圓,圓你一家團圓身體好;祝開心快樂!

8、送你一絲和煦的春風,願你時時温馨盪漾;送你一抹明媚的月光,願你未來前途無量;送你一陣怡人的花香,願你生活快樂徜徉。真誠祝你元宵節愉快!

9、我歌月緋緋,天上的月兒圓,湯裏的元宵圓,我舞影零亂,吃飯的桌兒圓,你我的情更圓,就像元宵一樣黏黏糊糊團團圓圓。

10、元宵節未到,祝福提前到,祝你吃個飽夜宵,房子裝飾像凌霄,歡歡樂樂在今宵,享受每一刻良宵,做事不要忙通宵,事業自然上雲霄,快快樂樂過元宵!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篇八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要吃什麼呢?元宵節除了賞花燈外,吃湯圓為此節日重要的習俗之一,主要祈求全家團團圓圓。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説:“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説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説:“聽説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