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送元二使安西背後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92K

送元二使安西背後的故事【精品多篇】

送元二使安西 篇一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1]註釋

(2)使:到某地;出使。

(3)安西:指唐代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附近。

(4)渭城:故址秦時咸陽城,漢代改稱渭城(《漢書·地理志》),位於渭水北岸,唐時屬京兆府咸陽縣轄區,陝西咸陽縣東。

(5)浥:(yì):濕潤,沾濕。

(6)客舍:旅店,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徵。

(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顏色。

(8)君:指元二。

(9)更:再。

(10)陽關:漢朝設置的'邊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同是出塞必經的關口。《元和郡縣誌》雲,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

(11)故人:老朋友,舊友。

(12)更盡:再喝完。

創作背景 篇二

此詩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後有樂人譜曲,名為“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大約作於安史之亂前。其送行之地是渭城。詩人送友人元二遠赴安西都護府,從長安一帶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後分手之地,作這首七絕送別。

送元二使安西 篇三

作者: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作者簡介 篇四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詞語解釋: 篇五

渭城:秦時咸陽城,漢武帝時稱渭城。

浥:沾濕。

客舍:旅館。

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南。

《送元二使安西》賞析鑑賞 篇六

作者:王維

渭城朝雨澠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③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重點字詞解析】

①詩題一作《渭城曲》。安西,安西都護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庫車縣。

②浥:沾濕、濕潤。

③陽關:古關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色青青柳色新。”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對將要去荒涼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戀和牽掛。詩的前兩句明寫春景,暗寓離別。其中不僅“柳”與“留”諧音,是離別的象徵,“輕塵…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點出了送別的時間、地點和環境。後兩句點明瞭主題是以酒餞別,詩人借分手時的`勸酒,表達對友人深厚的情意。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庫車縣境,同時代的王之渙有“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形容,何況安西更在玉門之外,其荒涼遙遠可想而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兩句看來平平常常,似乎脱口而出的勸酒辭,卻情真意摯,有着豐富的內涵。一個“更”字,意藴很深,不僅寫出臨別的戀戀不捨,深情叮囑,而且不難使人想到此前的頻頻祝酒,殷殷話別。末句更是“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試想,西出陽關已無故人。況且,西出陽關又豈止是“無故人”而已,眼前的一切包括如此熟悉的美好的渭城風物不是也統統見不到了嗎?再説,“無故人”的又何止是遠行的友人.詩人自己不也為身邊少了一位故人而深感惋惜和遺憾嗎?

總之,兩句詩將惜別、留戀、體貼、關切、祝福等情感,都包含在其中。既真摯動人,又耐人回味。

《送元二使安西》賞析 篇七

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賞析

安西,安西都護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庫車縣。

本詩為贈別而作,後由樂人譜曲。其曲名為《陽關》,又名《渭城》;作為送別曲,流傳很廣。

我們這個民族自古重離別。歷代留下來的贈別送行的詩文多得不可勝計。南朝江淹專門寫了一篇《別賦》,賦的一開頭就説。“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送別曲也很多,漢橫吹曲有《折楊柳》、《小折楊柳》,相和大麴有《折楊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節折楊柳》等。

詩開頭“渭城”一語點出詩人餞別元二的地方。“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個所在,是餞別的具體地點。並説這是一個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陣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為春雨,這種寫法叫做互文見義。這可以使語言更精煉。

寫離情別緒。詩人筆下的景物也往往成為有情之物。代人傷心,為人垂淚。本詩寫春朝兩,下“襄輕塵”三字,表明兩不大,只是沾濕了地皮。接着又説,環繞客舍四周剛剛放葉的柳樹。經春雨洗過,益發顯得青翠嫩綠。這裏描繪的是一個空氣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種寫法。似與“送行”的氣氛不十分諧調。然而。詩人心甲已先裝着一個“別”字。雖有良辰勝景。也無心流連。別意正是以潛意識的形式籠罩景物、環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觀情感在一篇抒情詩中的決定性作用。

其中的關鍵詞語是“柳色”。古有折柳送行的習俗。漢代長安城東郊有一條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橋名“灞橋”,人們在這座橋上送別親友,要折下橋頭的柳枝送給行人,這就是所謂折柳贈別。從漢魏到隋唐,這一習俗相沿下來。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離別之意。這種不同的心理反應,是長期文化積澱的結果。因此,作為文化標誌的一事一物寫入詩中,就使詩具有十分豐厚的情感意藴。“柳色新”三字在詩中有雙重含義:既是寫時令節候,也是離情別緒的心理映現。“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後二句的關節。

後二句直接寫離別之情,全部感情都傾注在一杯“酒”中。此時主客彼此可能有許多話要説,由於離別在即,心情複雜,卻一時不知從何説起,因而,飲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離別飲酒,自不同於久別重逢那樣的痛快酣暢,總不免有些苦澀的味道。但是這一斟一酌,情意卻格外重。詩中“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句即寫出了主客依依惜別的心情。兩人對飲,一杯又一杯,主人總覺得似未盡意,總是勸客人再飲一杯。這類常情寫在此處,讀來特別樸實深厚,緊相呼應的第四句“西出陽關無故人”,使這杯酒具有極重的分量。那是故人的一片心腸。唐代由於國力強盛,對外的交流往來也空前頻繁,因此經常有人“西出陽關”,或出使,或經商。出陽關向西,面對異域山川,風俗不同,語言有別,而且要涉足杳無人煙的大漠,所以將出陽關的入,內心無限淒涼。前來送客的親友自然也懷有同樣的心情。本詩中的元二的心情,當不勝故國他分之感。此時的故人之情,較之尋常情況下,彌足珍貴。“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可謂筆力千鈞。

白居易《對酒》詩:“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注云:“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可見此詩打動人心的力量。正因為這首詩説出每個出關、送行人的內心感情,得到許多人的強烈共鳴,成為廣泛傳唱的出塞曲。

譯文 篇八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館驛青堂瓦舍柳樹的枝葉翠嫩一新。

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乾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作品譯文: 篇九

清晨的細雨打濕了渭城地面的浮塵;

青磚綠瓦的旅店和周圍的柳樹都顯得格外清新明朗。

請你再飲一杯離別的酒吧;

因為你西出陽關之後,在那裏就見不到老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