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元宵節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4W

元宵節的故事(精品多篇)

元宵節的故事 篇一

元宵節前幾天我便和爸爸媽媽商量好了,準備一起去平西湖看花燈、猜燈謎、賞煙花。我懷着期待與忐忑的心情等待着元宵節的到來。

我期待着快點看到美麗的花燈,卻也因天氣預報説元宵節那天會有雨而擔心着。昨天我終於等到了元宵節的到來。我一起來便看了看外面的天氣。見到地面沒有濕後的我竟然忍不住高興的跳起來。到了晚上我才知道是自己高興的太早。

天下起了大雨,由於我家離平西湖的距離有些遠,而外面又在下雨,我們的賞燈計劃只能被迫取消。我失落的吃着原先最愛吃的芝麻餡湯圓。不知道為何會覺得難以下嚥的感覺。我吃了一點點便吃不下了。爸爸媽媽都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們堅持説如果我想去下雨也是可以去的。

外面依舊下着大雨,我笑着對爸爸媽媽説:“我又不那麼想去了,我們看元宵喜樂會吧”。

雖然我沒有看到等會,我卻感受到了爸爸媽媽深深的愛。這對於我來説依舊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元宵節。

元宵節要注意什麼 篇二

1、民俗認為此日是天宮大帝的誕辰日,應以喜慶為主。元宵節當日,夫妻之間絕不能鬧矛盾,也儘量避免孩子哭鬧,以免給家庭帶來黴氣。

2、元宵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再繁忙的人這一天也一定要休息,避免勞作工具損壞,帶來黴運和財運損失和不利的事情發生。

3、元宵節當日避免看醫生,避免到荒郊野外、墳地、古陵等陰氣和晦氣較重的場所。身體弱、運氣差的人士更應加以防範,以免沾染晦氣上身。

4、元宵節當日若丟失財物,那麼則意味着自己沒有能力照顧好錢袋, 一整年很難抓住機遇。因而,應特別注意防範財物遺失。

5、元宵節當日,最好不要借錢給人,否則,今年他人容易將你的運氣借走。

6、元宵節當日,米缸、麪缸不要見底,因為古有斷炊堪輿之説。

7、元宵節當日,應注意衣服不要弄破。否則,容易一年破敗倒黴。

8、元宵節當日,切忌不要殺生、見血。否則,今年易引發破財及病災、傷災。

9、元宵節當日,應避免説髒話、爆粗口。否則,今年易禍從口出、不經意説錯話而帶來禍事侵身。

10、元宵節當日,應避免洗頭、剪髮。因為“發”如同發財的發,而在此日洗髮、剪髮,易將財富洗之一空,一年存不下積蓄。

元宵節的故事 篇三

孩子們很喜歡元宵節,一是因為可以和大人一起包大圓兒吃,二是晚間能和其他夥伴聚在一起玩花燈。

元宵前一天下午,家家户户拿出了麪粉,薺菜和肉粒肉絲,孩子們好奇心大,都湊到廚房裏去看老人們包大圓兒。老人先和麪,隨後擀麪,將麪糰擀成圓圓的麪皮。當然,麪皮要足夠厚,這樣餡兒才不會露出來,老輩的人包大圓兒都很熟練,擀好了麪皮後便用手指蘸點水,向一週邊塗開,再用筷子填上餡兒,有些人家習慣在餡里加幾勺鹽,有的放幾勺糖,最後封口進一步搓成圓球即可。

有些孩子看老一輩人包大圓兒十分容易,便以為自己也可包成那圓圓滾滾的大圓兒。他們先和麪,但常不是水太多了就是面多了,一會兒盆裏全是稀麪糊,一會兒盆裏滿是麪粉兒,馬馬虎虎和好面的,那面也很黏手。孩子們去和麪,一定要把水和麪用完了才放棄,往往他們臉上東一片白麪粉,西一塊黏麪糊,十根小而細的手指裹上了為它們量身定做的厚白襖。

元宵節早晨,人們拉開大鍋鍋蓋,舀起大鍋裏伴着青菜湯的大圓兒,在人家廚房邊經過,滿空氣的清香味撲面而來。孩子們已坐在桌邊,等大人捧上大碗,他們便夾起送進嘴中,伴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度過了一早晨,就等晚上玩花燈了。

説起孩子們的花燈,種樣也實在多,有的託着大大的白兔燈,有的拎着唱歌會旋轉的木馬燈,有的是盛放的蓮花燈,還有的乾脆把家裏的小燈籠拿下來,往上纏了根能發光的燈絲,就也算是個花燈了。晚間一到,孩子們就不約而同跑出來,等人齊了,一起開啟燈的開關,音樂聲交織在一起,閃着暖白色光的,閃着紅色光的,閃着鮮黃色光的……總的是十分熱鬧。

大人們興許會拿出幾盞孔明燈,寫上祝福,到空地上放飛它,讓孔明燈帶着祝福飛向遙遠的天邊。

黑壓壓的天空直至只能看見幾個零星小點——也不知是星星還是遠去的孔明——大人們才帶着孩子回到家中,關上門窗。於是慶祝新一年的活動結束了。

新的一年也真正開始了。

元宵節的傳説故事 篇四

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這有一個傳説,話還得從漢朝説起……

漢武帝有一個寵臣,名叫東方朔。有一天,東方朔閒來無事,去了後花園賞景。走着走着,看到一個宮女準備投井自盡。東方朔慌忙攔住了這個宮女,並且問她為什麼投井自盡。宮女説:“我叫元宵,從小當了宮女,沒有見過父母和妹妹幾面。每當春節,看到別人高高興興的,我心裏就更加難受。所以就……。”東方朔想了想胸有成竹的説:“你不要沮喪了,我保證一定在這個月十五就讓你見到你的父母和妹妹。”東方朔第二天化粧成一個算卦的,在長安街頭為人算命。每個人抽到的都是“正月十六必自焚”。眾人忙求問怎麼破解,東方朔説:“在正月十五火神君會派來一位赤衣女神,她就是奉命來燒長安的使者。只要我們求她就可能躲過這一劫。但你們要讓皇上知道這件事,不然就會有滅頂之災降臨在我們頭上。”説完揚長而去。眾人聯奏送到皇上,皇上猛的一驚。連忙叫來東方朔來商議此事,東方朔假裝思考了一下,説:“到了十五,命全城人燃放煙花爆竹,掛上燈籠,讓城外所有人進城賞燈。這樣,把長安城裏鬧得熱熱鬧鬧,火神君就以為長安城裏起了大火。”皇上連誇:“此計甚妙,此計甚妙。”到了十五元宵的父母和妹妹來到了長安城裏,看到了燈籠上寫着“元宵”。元宵的妹妹大聲叫着:“元宵!元宵!”元宵聽見了,和父母妹妹見了面,高興地不得了。

從此,人們將正月十五定叫“元宵節”。並且每年這個時候都燃放煙花爆竹,成了一種習俗。

元宵節的故事 篇五

傳説,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元宵節怎麼鬧元宵 篇六

湯圓

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北方叫元宵,主要祈求全家團團圓圓。做湯圓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補虛調血、健脾開胃、益氣止瀉,有暖中、生津和潤燥的功能。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鹹、甜、葷、素之分;按製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別,則有糯米麪、高梁米面等。

生菜

廣東人過元宵節時喜歡“偷”摘生菜,拌以糕餅煮食,據説這種食品代表吉祥。廣東人的性格平和實在,對節慶也最圖一個好意頭,平時最常用於新店開業等節慶場合的生菜,也是元宵節必備的節慶用品。經常成為南方飯桌上常見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財”諧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徵富貴吉祥的喜慶之物。

油茶

元宵節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圓”,一天吃餃子,一天吃元宵;山區則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謂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攪着茶麪下鍋做油茶也曰麪茶。

油錘

元宵節的應節食品,在南北朝時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説》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

餃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餃子的習慣,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圓”的元宵節習俗、傳統,所以正月十五應該吃餃子。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

棗糕

豫西一帶的人過元宵節喜歡吃棗糕,帶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棗糕原是清朝宮廷御用糕點,其味香遠,入口絲甜,含有維生素C、蛋白質、鈣、鐵、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既能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還有保護肝臟、增加肌力、養顏防衰之功效。

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節除元宵、麪條外,還有吃粘糕的。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食治》載牶“自樑米,昧甘、微寒、無毒、除熱、益氣。”唐代之後,元代也有元宵節食糕的記載。

面燈

有一種習俗是從漢朝就流傳下來的,那就是正月十五點豆麪燈。元宵節的燈光是吉祥之光,能驅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麪燈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闔家幸福,家業興旺。

豆麪團

昆明人喜歡吃豆麪團,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將豆炒熟後磨面,團成丸子後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錯。

糟羹

台州一帶每年正月十四看過花燈之後食糟羹。糟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鮮蜻、豆乾、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米粉,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