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個人研修日誌(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4W

個人研修日誌(通用多篇)

研修日誌 篇一

一、通讀教材,梳理基本結構,理解教材編寫意圖,明確教學基本定位。

讀懂教材是理清教學重難點、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的基礎,也是高質量教學設計、高水平課堂教學的前提。在研讀一節課教材時,可以先通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理清教學基本內容和基本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通讀教材。

1、讀懂問題情境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教材注重通過主題情境來引出物理問題,展開教學過程。只有充分領會情境的設計意圖,才能挖掘它所藴涵的教學資源,使問題情境增值。

(1)讀懂問題情境中呈現的信息及關係。新教材中很多問題情境是以“場景”的形式來呈現學習素材,其豐富的內涵有時會使學生難以理解和把握。教師要善於分析主題情境中所包含的信息,如物理信息與非物理信息,顯性信息與隱蔽信息等,並研究信息與信息之間的聯繫,挖掘教材主題情境中藴藏的豐富學習資源。

(2)讀懂問題情境中體現的知識點。物理的知識點是指概念、公式、定律等,讀懂教材時,要從主題情境中讀出基本的知識點,並從知識點的物理本質、表達形式、形成過程等,多角度、多側面地進行思考。

(3)讀懂問題情境的展開過程。讀教材問題情境的展開過程,如現在很多內容採用的是“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通過教材呈現過程瞭解教材的知識結構,通過教材呈現方式思考對教學方式的啟示,思考教材內容的呈現結構與知識邏輯結構之間的關係,思考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學習過程,從而有效地在物理活動中引導學生經歷物理過程。

(4)讀懂問題情境中的提示語。教材中常有值得思路、方法的提示語和指明關鍵知識的旁註,。

2、讀懂習題

習題是物理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讀懂教材中的練習,關鍵要讀懂教材的內容與層次。首先教師要將習題都做一遍,理清每一道習題的功能和教學要求,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其次,理清練習的層次與內在聯繫。教材中的習題一般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基本題,與學生所學知識完全匹配,主要起鞏固新知的作用;二是變式題,在信息呈現、問題逆思考等方面變化,起到促進學生深化知識理解的作用;三是發展題,如探索實踐題、發展提高題、思維開拓題等,起到促進學生綜合和靈活應用知識等作用。教師研讀教材時要理清三類習題的分佈情況以及這些習題之間的關係,如理解變式題“變”在哪裏,拓展題“拓展點”是什麼等,還有思考使用方式和課時分配,從而有目的、有序地組織學生練習,鞏固、理解和內化知識,提高練習的有效性。最後,還要琢磨習題中藴涵的解決問題策略和物理思想方法,透過習題的練習功能看到習題的學習功能,從而將習題用足、用好,充分發揮其價值。

二、深度研讀,讀透教材,理解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教學核心內容。

在初步通讀教材後,教師要圍繞教材核心知識進行“追問式”閲讀,即圍繞教材核心知識追問自己幾個問題,促進對知識的物理本質的理解。

1、開展“聯繫性”研讀,用整體聯繫的觀點研讀教材,把握知識的階段性和連續性。

2、開展“多視角”研讀,善於從學生的角度把握教材,把握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是什麼?認知水平如何?提高本節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那些方面獲得發展?

(2)學生有沒有與本節知識相關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況如何?

(3)本節知識對學生而言學習的困難時什麼?用什麼方法幫助學生理解?

(4)學生自己閲讀本節知識會產生哪些疑問?哪些內容自己能夠學會?哪些內容可以由同伴討論學會?哪些需要教師點撥引導甚至講解?

(5)學生喜歡怎樣的情境?學生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通過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研讀,正確把握學生的現實起點,從而確定教學起點,理清教學重點難點,確定教學的基本策略。

總之,研讀教材是教師發展教材使用的學科教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快車道”。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才能挖掘教材資源的深層價值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教材的功能,用好用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自己的教學預設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研修日誌心得體會 篇二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綜合實踐的研修,聽取了各位專家專題講座,一些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成功的經驗和課後的反思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對自我觸動也十分大。學習後我結合自我的教學實際和學校的實際情景來談談自我的一些感想:

1、首先經過這次培訓讓我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門課程已經在大部分學校逐步走上正軌,明白了它的存在是必要的。作為一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專職指導教師,我感到很欣慰。

2、其次在這次活動中,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十分值得我學習和借鑑。從學生的身邊小事着手開展課題研究。每位上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都設計活動進行展示。讓每位教師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提高了指導教師的指導水平和開展活動的進取性。

3、最終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鍛鍊了學生的本事,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新精神。以往有些學校擔心開展活動會影響教學質量,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不太重視,但實踐使他們看到,綜合實踐活動能夠起調節學生緊張而乏味的課堂學習生活的作用,使學生對學校生活感興趣了,並且學生顯得成熟了,學會觀察周邊事物和思考問題了。

總之要感激研修,是研修讓我理解了綜合實踐存在的必要與意義,讓我對自我的工作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認識,是研修讓我的知識得到更新,是研修讓我對綜合實踐有了信心。

經過學習研修專家的講座,汲取名師的精華,這樣的培訓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我覺得培訓只是一個手段,一個開端。對於培訓給我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研修”給我補了元氣、添了靈氣、去了驕氣,煥發出無限生機。學習、思考背後,我感到更多的是職責,是壓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我所肩負的職責。今後我會結合自身實際情景,帶着收穫、帶着感悟、帶着滿腔的熱情,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自我的教學中去,在不斷地運用和總結中轉變教育觀念,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做歡樂教師,教歡樂學生。

繼續教育研修日誌 篇三

我們明白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在40分鐘時間中,教師不僅僅要講解和示範,還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説實話每一節課我都感到在時間上很緊張。為了節省教學時間,我在導入設計上過於簡單,有時授課時三言二語後就直接進入新資料,帶學生動手操作。由於忽視學生學習興趣這個用心因素,有的學生根本不明白我在説什麼,學習用心性都不高,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透過反思我認識到這個錯誤,在之後的班級教學時,我注重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想辦法喚起他們激昂的學習熱情,我發現透過合理的情景設計導入到新資料,學生們還是樂於參與教學的。可見導入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透過提出問題、作品欣賞、展示比較、遊戲入門等不同導入形式,使教學能更好的開展。我在教學《美化課程表》一課時,先透過屏幕展示未完美和美化後的課程表,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比一比、説一説二張課程表中有哪些地方不同?透過比較讓學生髮現問題,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更好的投入到具體的學習做了良好鋪墊。

在同一個班級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動手潛力各不相同,每個班級都有電腦操作的小能手。這些學生平時課堂上就比較活躍,自己完成操作以後就炫耀干擾其他同學,以前着實讓我頭疼,之後想這些學生用得好完全能夠發揮他的特長,成為教師教學的小助手。於是我在平時教學中注意觀察,找出這些潛力較強的學生,一人或兩人負責輔導一組同學。這樣做減輕了我的壓力,使我能有時間加強指導個別學生的問題。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時的指導,保護了同學們的學習用心性。而且學生間的輔導各有特點,也易於交流。利用學生的小助手作用有時比教師指導的效果還要好,教學目標的達成率得到了提高,所學資料也得到了強化。

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由於經驗不足往往有時候不明白如何解決,在教《整理我的文件夾》這節課中,教學目標是要求學會分類管理和移動文件的操作,但是在上課過程中個別操作熟練的學生,等我還沒講用菜單移動文件方法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很快地用拖動的方法把文件移入文件夾中了,並且還十分得意地告訴大家他的方法。當時我想:如果肯定他們,那麼很多學生就會用這種方法做,教材上的知識和技能方法完全變了,我的教學目標就無法完成了,於是我阻止了他們的發言。課後我覺得對這個處理方式很不滿意,必須程度上影響了這部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在和同行信息技術教交流時,他們對我的問題給出了很多的推薦,其中一條讓學生説他們的做法,正確的要予以肯定,然後再説告訴他們老師那裏有新的方法,對於新的方法,學生都很感興趣,因此本課不僅僅超出我預設的目標,還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研修日誌 篇四

通過本次繼續教育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

第二,認識自我的角色定位,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做勤於學習,樂於教學的物理教師。

沒有想到的是,本以為枯燥、乏味的學習,在這裏,卻變得是那樣的吸引我。它引發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 遠程教育系統創造了個性化學習的環境,這需要高度的學習自覺性、持續的學習動力和有效的學習方法。但不能把學習封閉化,應提倡尋求合作、協同學習,可在一定區域範圍內組成學習小組,在各自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獲取教學信息之後,相互交換學習心得、體會,互相提問、評價,交流知識,並與所學的東西相聯繫,便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應該是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但卻只是停留有這麼個説法,而從沒去考慮過如何去把這一角色在自己身上轉換或者定位,更不知道該轉換定位到哪個方向上。如今通過這次的培訓,使我深深的意識到應該做到由“偏愛型”走向“博愛型”。老師要深入班級,瞭解每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才,善於挖掘學生的潛能,把愛播灑到全體學生身上,不要只喜歡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優等生,而應該通過教育和培養,使每個學生都能成才、成功。

如果説愛是一種內存的情感,那尊重則是外在的行為,尊重學生是師愛的底線。多一份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搭建一座師生間友愛信任的橋樑。遇到學生的頂撞,要採取寬容的態度,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正如前蘇聯贊可夫説的:“教師也是人,但同時他又是教師。而教師這個行業又要求一個人的東西很多,其中一條就是自控。”當情緒激動時不宜處理問題,否則容易把師生間的矛盾激化。對學生應該循循善誘,因勢利導,且不可斤斤計較。因為,對學生的責任感是每個教師所必備的,熱愛學生又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動力。對孩子多一份愛吧,因為在給予的同時會多一份收穫;對孩子多一份責任感吧,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愧對教師的這個稱號。

教師教育研修日誌 篇五

在教學中,儘可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欣賞、體驗感受、探索、總結、想象、創作、評價的過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感受美術作品的美,使學生的創作慾望倍增,儘可能的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空間(優美的畫面,輕柔的音樂),使整節課沉浸在藝術的`氛圍中。同時,要突出了美術學科的特點,學生運用多種形式,設計出精美的、主題豐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編寫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是把活動作為顯線,而知識作為隱線。因此教學中要多采取活動的形式開展,活動是否有收穫,即活動要為教學目標服務。設計的活動要呈現一個知識點。

在美術教學中,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在上美術課,要有美術元素在裏面,情感態度價值觀也要自然的體現。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還要教孩子的思維。對待學生眼光要放高些,學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給學生更寬、廣的一個思路。世界上最複雜的物體,都可以歸納成簡單的幾何圖圖形。換個角度去看同一事物,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給學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孩子關注自己身邊的一些關於美術方面的東西,要從生活中,理解線條等美術知識,如:頭髮、樹(年輪)等國小教師研修日誌百科。培養孩子蒐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學生要注重培養自學的能力。提問學生其實也是引導學生的一個重要過程。示範的作用,要處理好示範的關係,教師要作為學生的樓梯,孩子要藉助於老師向上爬。

在上欣賞課時,不僅要學會欣賞,還要學會評述。

美術語言要讓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賞評述課中,讓他們把自己的感覺説出來。試圖在美術欣賞過程中,強調評述。總之,合作的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蒐集素材的能力,創造力的培養在美術課中很重要。

語文教師研修日誌 篇六

經過十來天的學習與探討,我們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在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新課改給我帶來的一些思考。

一、課堂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於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呢?

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教師們必須控制好時間,避免遲到,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後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給老師,對於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二、教師要慢慢培養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學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即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説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中,要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現,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中去。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瞭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三、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

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主要靠自己個人解決課堂裏面的所有問題。新課程裏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那麼就要靠教師集體能力的發揮,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間,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那語文課到底是什麼課?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進行多方位的學習,現在的語文教學,已經不是單一的語文知識,而是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其次,就是學會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協調一致;對學生的評價,不僅看學生成績,還要多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重視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搞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四、不學語法,語文教師在課堂怎樣培養“語感”

談到語文教學時,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而不僅僅地掌握知識和籠統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時多,收益少”。重視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基礎知識,那不學語法知識,“語感”又怎麼樣培養?

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就突出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可以通過吟誦法,讓學生利用讀書的語氣感悟,主要通過學生,老師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進行對比,而產生共鳴;也可以進行教學情境法,來讓學生感悟,主要通過教學內容,精心佈置情境,讓學生們都能融洽到情景中;還可以利用傳授的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思維裏產生感悟。

語文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學得聰明一些,靈氣一點,當然,新課程所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給我們前所未有的衝擊,給我們帶來困惑,但新課程所構建的理想未來,正是需要我們帶來困惑去實踐,去探索,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