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個人研修日誌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3W

個人研修日誌新版多篇

研修日誌 篇一

地理學是一門多學科、跨領域、門類複雜的綜合性學科,是非常適合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門課程。但由於國中學生的知識基礎、知識結構、認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國中地理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應本着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原則,以課本內容為基礎,結合社會、生活、環境、時事,開展一些適宜的實踐性探究和學習。

1.利用地理實驗,將課堂教學活化,培養觀察動手能力。讓學生實驗並觀察小魚在清水、污水兩種不同環境中的生活狀況,作好觀察記錄,從而説明污染環境對生物的直接危害。又如為了説明森林對保持水土的作用,可通過把有、無植被的兩種土壤放入等體積木槽中,注入等量的水的實驗,從水輸出的時間、水量、水色等角度觀察蓄水能力和水土流失的不同狀況,讓學生接受直觀生動的環境教育。

2.利用集體活動,開展實地考察,培養實踐探究能力。學校每年都組織學生春、秋遊,這其實是結合本地鄉土地理教學,培養讀圖能力的良機。在出發前,就讓學生在地圖上“預遊”,找路線、查景觀,並佈置一些考察任務。到達實地後,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去完成任務,回來後交一篇考察小報告。這樣讓學生在領略美好風光、感受現代化建設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培養了實踐能力,寓教於“遊樂”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開展地理小報的製作、評選活動,培養學生初步從事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可以選擇一些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專題,由學生自己收集相關資料,以地理小報的形式來學習。國中地理中有關宇宙的知識介紹很少,但學生們對神祕的宇宙非常感興趣,組織同學們收集有關宇宙的知識、資料,包括圖片、文字、數據等,要求4人為一組,合作編一份主題為“宇宙知多少”的地理小報,並評選出一些好的作品,張貼於校宣傳櫥窗內,讓同學們相互交流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

4.結合社會新聞、時事,選擇適宜的專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在講授《中國地理》的“分區地理”時,將全國分為兩大部分:東部和西部。結合西部大開發,要求學生自由組合,6~8人一組,從地理學角度,選擇某一個具體方面,以“走進西部”為課題,對西部作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學生們的積極性相當高,他們查閲各種資料,並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分別從自然、經濟、人口、文化、交通、環境、資源等各方面闡述了西部大開發的目的和意義,並就“怎樣對西部進行開發”、“開發西部應着重注意的問題”、“西部開發利與弊”等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要求學生寫一篇具有一定質量的論文。

5.聯繫生活實際,運用多種知識,選擇適宜的辯題,開展辯論賽。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啟發學生擬定一些辯題,展開辯論賽。由他們自由組合成兩隊,抽籤決定正反方,各選出四個辯手,並分頭去確立論點、收集論據、組織辯詞等。同時也由學生自行商議,邀請一些老師作評委。例如:結合“中國人口分佈”教學,擬定“中國人口分佈現狀利大還是弊大”;結合“中國水資源”教學,擬定“喝純水是不是好事”等,組織學生展開辯論。通過賽前的準備、賽場上的脣槍舌劍,學生們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思維更加嚴謹,也鍛鍊了學生的演説能力。

6.結合社區環境,配合社會活動,開展實踐調查、專題研究。在假期中,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鄉鎮、街道進行訪問,調查這一地區近幾年人口數量變化的狀況,瞭解人口數量變化的原因,並完成調查報告;又組織學生們在市場上調查各種水果的產地,結合各地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認識自然環境與農業生產之間的關係。針對學校要求同學們在暑假中收集廢電池,佈置假期研究性學習的任務:通過參觀、調查、資料學習等途徑研究廢棄電池對環境的污染。同時,通過調查學習,獲得了豐富的資料,得到了感性認識,又受到了深刻教育,激發了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義務感。

研修日誌 篇二

只要我們付出努力、認真對待,研修就會大有收穫。對於現在已經嚐到了網絡研修甜頭的我來説,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網絡研修中來,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同時還要帶動其他老師積極參與,以促進學校、學生的發展。同大家一起在網絡研修中健康、快樂的成長!讓我們與網絡研修同行!讓網絡研修因我們而精彩我認為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學習態度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努力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全面瞭解學生。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等因素必然影響着教學的進程和活動的展開。因此,我們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預設,以確保課堂生成的空間。

2、設計板塊教學。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設計往往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問題一個接一個,時間計算合理精確。這樣的設計是牽制課堂教學的無形的繩子,讓教師與學生圍着它團團轉,束縛了學生的思想。現在提倡讓教學設計粗放些,從僵化的、呆板的線型設計走向靈活多變、有廣闊發展餘地的板塊設計,為課堂的動態生成保留空間。所謂“板塊教學設計”,即充分預想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問題,然後將解決問題的應對策略附於其後;甚至設計幾個不同的板塊,這幾個活動的板塊可以根據課堂的需要隨時穿插、變化。

3、創設情境,營造利於能力發展的教學環境。課程拓展的學習領域為課堂帶來多方面的內容和信息,同時也要求課堂必須具有吸引孩子學習興趣的推動力。只有在課堂創設多元化的情感空間,才會使能力的形成融匯於統一的整體佈局中,才會使學生在充滿情感、美感、和想象的教學情境中不斷體驗,從而發現學習的樂趣。

4、圍繞問題,讓學生在情境中做學問。課堂上,提出問題很容易,但要提一個好的問題卻很難。在問題設計上儘量與學生日常經驗相聯繫,力求有實用價值;具有開放性,以便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在“跳一跳,摘果子”的過程中獲得學習過程的體驗。

5、圍繞活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交流。課堂應是學生們親自經歷發現、體驗、探究與感悟過程的課堂,孩子們的主動參與使課堂變得生動,充滿生機。同時,也是生生互動、合作交流的課堂,合作意識的樹立,合作能力的培養都藴涵在教學之中。

6、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創造。為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培養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為他們充分發展創設寬鬆的環境和氛圍,還要儘量創設一種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處理問題,猜測、操作、試驗、調查、信息蒐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

7、要重視教學活動的反饋。教師和學生應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節教和學的活動,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反饋時間要及時。教師要做到每一節課都有反饋,表揚好的做法,提出問題和缺點,讓學生及時糾正錯誤,強化重要內容,加深學生對當堂內容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能靈活理解所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要耐心地多講解幾遍並加上適當地練習。

(2)反饋方式要多樣、靈活。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幾個重點問題檢驗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考試的方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和學習態度,同時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

(3)反饋應該貫穿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學的完整過程指教師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而反饋就貫穿每一個教學環節,及時反饋可以促進教學活動又快又好地完成,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個人研修日誌 篇三

中學語文研修日誌對我來説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自從踏上網絡研修這塊土地,我每天從繁忙的教學活動中擠出大量時間學習,雖然疲勞,但通過學習取得了明顯效果,便感覺到充實快樂。不僅全面提升了我的基本素養和教學綜合能力,而且為我個人今後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因為研修為我們教師尤其是像我一樣的山區裏的教師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升創造了一個有利條件,構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的平台。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平台,才使我有機會向其他優秀的教師學習成功的經驗,才使我開闊了思路。通過學習,我主要取得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解決教學中許多疑難問題。在這次研修過程中,我帶着問題堅持每天進行網上學習,通過學習,有效地解決了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諸如學生創造性不能有效調動起來等疑難問題,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師德修養,有效地改進了教學方法,有效地提升了駕馭課堂、把握教材、交流溝通、教學設計、班級管理、教學反思的技能。同時豐富了教學經驗, 開闊了視野,充實了自己,為今後從事語文教學,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是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在這次網絡研修的學習過程中,我做到了三個自覺:自覺參加縣教體局組織的網絡學習培訓,自覺參加我校組織的學習討論,自覺按規定上交作業。不僅認真完成必修作業和選修作業,而且積極評判同事的作業。通過研修,使我更熟練了課堂教學設計的新方法、新思路;明確了現代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人才;增強了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責任感,樹立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

三是對語文教學有了全新認識。我積極參加網絡研修培訓,聆聽專家的講座,細心琢磨每一節的課程資源,對語文幾大版塊的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思考。對於爭當一名優秀鄉村教師更有深刻的感悟。為此,這次學習是我人生歷程中一段含義深刻的文化旅程,也是生命與智慧迅即聚核與綻放的過程。我通過課程作業對未來教學充滿信心;通過網上探討尋找到了思想的沉澱和共鳴。沒有震動就沒有覺醒;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

四是激發了學習動力。研修的動力將驅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克服惰性和教學盲目性,要通過各種學習,力求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促進自己的健康成長,切實為提高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而不懈努力。繼續強化教師素質意識,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反思、總結、完善,爭取有更多的、更新的教研成果。

總之,通過這次研修,我學會怎樣面對困難,懂得了只要肯下苦工夫,勤於磚研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語文教師研修日誌 篇四

在遠程培訓研修的日子裏,觀看老師和專家講座的視頻,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們更貼近課堂;專家們精闢的獨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學中應該注意什麼,哪些細節需要楊棄,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尤其是我平時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得以解決。

困惑一:我們倡導新課程下的新型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但是低段學生在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組是好學生一統“天下”,而學困生則“袖手旁觀”;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對策:(1)在討論前,或先明確分工再合作,使每個成員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務;或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説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的意見。(2)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的內容要考慮學生之間可能會有不同的認識,有不同的發現等,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這樣,才能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3)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小組中去,瞭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教師還應考慮學生需要什麼,如何去引導他們,從而靈活地組織安排下一個活動。

困惑二:傳統觀念下的課堂環節觀與真實課堂教學的矛盾。以往的教學,考慮環節是否完美,是否緊湊。而真實的教學中以學生的體驗、探索為主,由此產生許多預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新問題,教師要改變固定課堂環節觀,做到以學定教,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願望,讓師生產生積極的交流,產生互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表現欲強烈,從而往往出現拖堂現象,完不成教學任務,甚至降低課堂效益的現象。

對策:我們嘗試引導學生共同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他的問題可放在課後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與老師,對於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困惑三:教材將“基礎訓練”改為“積累·運用”,它使語文的人文性體現得更為充分,而在語文的工具性方面,則顯得導向欠明,這樣讓教師難以準確把握工具性訓練的度,尤其針對青年教師來説,就顯得難度更大,這便成為一線教師的一大困惑。

對策:在語文學科中,無論是“人文素質”,還是“工具素質”,都不是獨立於語言文字之外而抽象存在的。我們認為國小是打基礎的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就是要踏踏實實地進行必要的語文基礎訓練,字要端端正正地寫,詞語要一個一個地積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課文要響亮流暢地朗讀,話要正確連貫地説,作文要通通順順地寫,該背誦的好文章要老老實實地背誦,當然更要重視引導學生做大量的課外積累,擴大知識面。

語文課程標準是每個教師語文教學的指航標,把握目標,準確定位,並將新課標的精神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一定會從中感受到領悟新課標真諦所帶來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