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淚水中收穫力量》閲讀答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W

《淚水中收穫力量》閲讀答案【精品多篇】

淚水中收穫力量 篇一

淚水中收穫力量

2011級5班王文瑩

5.12,一個沾滿血腥的數字,一個充滿愛的數字,更是一個讓億萬中國人刻骨銘心、難以忘記的數字。時至今日,當我們驀然回首2008年5月12日的那一幕幕時,心中仍會翻起一種莫名的傷痛與感動!

那段特殊的時光裏我們有説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感動。

5月12日,本是我們白衣天使的節日,可正當人們在為白衣天使們祈禱祝福時,地震來了!它——悄無聲息,卻地動山搖;它——毫無預兆,卻來勢洶洶。

一瞬間,無數國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但是,就在這一刻——

這一刻,人們記住了温總理的淚水。“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盡全部力量救人;廢墟下哪怕還有一個人,我們就要盡全力搶救到底。”不顧餘震的威脅,温總理星夜兼程抵達災區都江堰,在臨時帳篷裏指揮救災。當他踩着泥濘,攀上瓦礫,看到搶險人員正在解救兩個被困孩子時,他留下了晶瑩的熱淚:“聽爺爺的話,一定要挺住!”一席話,讓我們產生了巨大的求生力量。

這一刻,為了災區人民的生命,救援部隊的行動以分秒計算,救援人員的數量成倍遞增。道路毀壞,橋樑倒塌,車輛不通,這一切的困難無法阻止搶險的步伐,救援人員飽含熱淚,冒着大雨,日夜前進。一系列動作,讓我們有了更堅強的活下去的力量。

這一刻,成灌高速上數不清的出租車拉起應急燈直赴災區;這一刻成都街頭數不清的獻血點人頭攢動;這一刻,所有有良知的中國人都在行動,都在貢獻自己的力量!沒有人會希望災難的發生,但面對災難,我們也絕不害怕!

譚千秋,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教師,地震之時,他像雄鷹展翅一樣用自己的雙臂死死護住四個學生。他沒有害怕,卻讓我們流下了感動、敬佩的淚水!

漢旺鎮的一位婦女,手執紅絲巾向空中的飛機求救時,她被忽略了,因為對於直升機來講,她這個目標實在太小,但她卻一直用紅絲巾提醒自己:生命永遠充滿希望!她沒有害怕,卻讓我們為她的樂觀堅強留下了欣喜的淚水!

被埋100小時後獲救的鄧中羣,被埋150小時的虞錦華等,他們在廢墟下從不曾放棄生的希望,因為他們不害怕,更讓我們留下了説不清是辛酸還是歡喜的淚水!

„„

5.12 本該是個豐收的季節,金黃的谷田,此時卻無人顧及,但我們所有人都在心靈上收穫了。我們收穫了從廢墟上站起來的力量,收穫了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的力量,更收穫了人與人之間温情的力量!

就讓我們永遠記住2008年5月12那一天,記住我們在那一天的淚水中收穫的力量,並帶着這股力量,擦乾眼淚向着新的生活奮進!

《淚水中收穫力量》閲讀答案 篇二

閲讀《淚水中收穫力量》,完成下列各題。(11分)

金黃的麥田,剛剛收割的油菜……若不是從直升機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們幾乎已經忘記了,這本應該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當哀悼逝者的警報聲響徹中國,當淚水模糊了災區和所有心繫災區人們的雙眼,悲傷讓我們痛徹心扉;悲傷,也讓我們的心靈收穫了從廢墟中站起來、向前走的力量。

我們收穫的,是永不放棄的希望。

在綿竹漢旺採訪時,一位剛從山上走下來的婦女,向我攤開了一方沾滿泥土和血跡的紅紗巾。

山裏長大、山裏結婚生子的黃惠蘭,在這場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裏擁有的一切。沒有食物,沒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點——清平鄉政府,還有5公里的路。

地震發生後第2天下午,寂靜的山谷裏響起了轟鳴聲。黃惠蘭和幾個倖存的同伴們揮動着他們從廢墟中撿來的一根紅紗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機大聲呼喊。揮了又揮,喊了又喊,直升機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勵別人要堅強的黃惠蘭,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黃惠蘭開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紅紗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為她相信,直升機總會再來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後,她又聽到了直升機的聲響——這一次,她和同伴們撿到了空投的物資。

或許,一根小小的紅紗巾,根本不足以成為直升機的參照物。但黃惠蘭説,她會把紗巾珍藏一生,用來提醒自己,生活永遠充滿希望。

被埋100小時後獲救的鄧中羣、150小時的虞錦華、164小時的李寧翠……幾天來,生命奇蹟的紀錄不斷被刷新,幾乎所有神志清醒的獲救者都説,他們在廢墟下面從來沒有放棄過生的希望。同樣不言放棄的,還有在北川縣城裏一遍遍尋找生命的救援人員,還有奔波在尋親路上的人們……

我們收穫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温情。

地震後的清平鄉,所有商店免費開放,清平國小的孩子們,正是靠着商店裏的牛奶和麪包,安然度過了被困的兩天。清平的山下停滿了從德陽、成都甚至更遠的地方趕來的車輛,接送素不相識的受災羣眾。在我隨救援部隊奔赴重災區的路上,總有羣眾端着礦泉水要部隊停下來歇一歇……

所有進入災區採訪的記者都會發現,志願者,已經成為了抗震救災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前幾天從漢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輛“標緻206”組成的車隊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問,是車友會發起的義務接受災羣眾的活動。他們的車牌,清一色地遮住了兩位數,這讓我想起了這些天來我所接觸的各種各樣的志願者——有工人、農民、退伍老兵,還有與學校簽了“免責協議”的中學生,幾乎沒有人願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即使日常的喧囂讓我們彼此疏遠,即使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讓我們相互戒備,在災難襲來的時刻,我們都以最善良、純真的一面坦誠相對。這,才是這個世界本來的面目。

我們收穫的,是承諾與責任的重量。

在綿陽採訪時,我得到了這樣一個故事:地震發生的那一刻,總裝駐四川某基地醫護人員正在為一名產婦作剖宮產縫合手術。當劇烈的震動襲來,醫生李春梅立即俯身護住產婦,大聲招呼助理醫師和護士固定手術枱。麻醉師韋滿的第一反應是抱住搖搖欲倒的空調,以免它砸倒在手術枱上,而已經走出手術室的助產士鍾婕又返回室內,一把扶住左搖右晃的手術燈……所有人都在用身體保護產婦,沒有誰選擇逃生。

從太多太多真實的故事裏,從士兵們傷痕累累的肩膀上,從救援人員倒在廢墟上睡着的倦容裏……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讀懂了那個古老而永恆的話題:責任。

離開汶川時,30歲的羌族婦女郭秀蓮往我的背囊裏塞了一袋紅櫻桃。

今年的櫻桃又大又甜。郭秀蓮曾經算過,自家的兩畝櫻桃能賣到兩萬元。然而,櫻桃還沒來得及摘,地震就發生了……

郭秀蓮的一句話,讓我思忖至今:“只要樹還在,明年就會結果,誰説明年不會是一個豐收年呢?”

順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紅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鮮豔的色彩……

14、文章標題為“淚水中收穫力量”,閲讀全文,説説我們從淚水中收穫到什麼?(3分)

15、選文第一段使用了什麼描寫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有什麼作用?(3分)

16劃線句中的“紗巾”在文中出現了多次。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一方沾滿泥土和血跡的紅紗巾”有什麼值得珍藏的?請談談你的理解。(2分)

17讀了選文你有何感想?請拿起筆寫出你對生命價值的深切感悟。(3分)

參考答案:

14、我們收穫的,是永不放棄的希望;是人與人之間的温情;是承諾與責任的重量。(3分,每點1分)

15、自然環境(景物)描寫。結構上:總領全文,與結尾遙相呼應;內容上:與巨大的自然災害形成鮮明對比,有力地表達了戰勝災難的強烈願望。(3分,每點1分)

16、強調其不同尋常的意義。紅紗巾是希望的象徵,“沾滿泥土和血跡”則是經歷災難與命運抗爭的見證,因此它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值得珍藏。(2分,每點1分)

17、在困難面前不放棄希望,在工作和學習中勤奮努力,生命才更有價值,人生才會更加精彩。(3分)

關於親情的作文:淚水中的親情 篇三

關於親情的作文:淚水中的親情

獨自走在那空蕩的小路上,沉重的腳步向前挪動着,看看腳下,枯黃的葉子落了一地,雜亂無章。我的眼淚再次聚集,那種傷痛再次撕扯我的心,唉,媽媽病了!

由於媽媽勞累過度,腿關節骨質增生要做手術,當我聽到的那一刻嚇了一跳,天哪、那可是要在腿上用刀赤裸裸的開個口子呀!那得多疼啊!一家人沉悶的圍在飯桌旁,如果手術做好,那就不成問題。關鍵是如果動不好,那媽媽的腿可就經過家人的再次討論,決定再給媽媽做一次手術。

飯桌旁,那沉悶的氣息凝聚成一團,牢牢的固定在這兒,看來,它不想離去,我開始收拾飯桌,這沉悶的氣息,徹底貼在每個人的身上,每個人的心裏。終於,我忍不住了,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屋裏,把門反鎖,趴在牀上終於偷偷哭了,聽見媽媽囑咐弟弟:你要聽姐姐話啊!媽媽如果明天做手術,你得和姐姐在家等着媽媽,要乖啊,和姐姐寫完作業以後再玩,一定要聽話啊!弟弟用那稚嫩的聲音,對媽媽説:我會聽話的,媽媽,你可早點回家啊嗯!寶貝乖些,媽媽就會早點回家陪你。媽媽又對我説:閨女,明天你要把弟弟照顧好啊!你們倆可得聽話啊!我嗯了一聲。鼻子更酸了,淚水止不住的往外流,讓我失去了控制。

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睡着了!

到了早晨,睜開了那紅腫的眼,爸爸和媽媽已經去醫院了。我按媽媽的囑咐照顧好小弟,一整天我的心都像一根緊繃着的弦。終於到了中午,我實在忍不住了,便撥通了媽媽的手機號,電話那邊傳來了媽媽的聲音:喂喂,媽,你做完手術了嗎?我焦急的問着,媽媽説:這邊的醫生説沒事,不必開刀,打打針貼貼膏藥就行了,我一會就回去。我的心咯噔一下,哎!終於亮堂多了。心中的那塊大石頭終於平安着陸了!

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默默祈禱,媽媽的腿要快點恢復健康!

媽媽我只想對你説:謝謝您,親愛的媽媽,不管什麼時候,您永遠都在女兒的心裏佔據第一位。

《淚水中收穫力量》閲讀答案 篇四

(1)金黃的麥田,剛剛收割的油菜……若不是從直升機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們幾乎已經忘記了,這本應該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2)當哀悼逝者的警報聲響徹中國,當淚水模糊了災區和所有心繫災區人們的雙眼,悲傷讓我們痛徹心扉;悲傷,也讓我們的心靈收穫了從廢墟中站起來、向前走的力量。

(3)我們收穫的,是永不放棄的希望。

(4)在綿竹漢旺鎮,一位剛從山上走下來的婦女,向我攤開了一張沾滿泥土和血跡的紅紗巾。山裏長大、山裏結婚生子的黃惠蘭,在這場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裏擁有的一切。沒有食物,沒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點———清平鄉政府,還有5公里的路。

(5)地震發生後第二天下午,寂靜的山谷裏響起了轟鳴聲。黃惠蘭和幾個倖存的同伴們揮動着他們從廢墟中撿來的一塊紅紗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機大聲呼喊。揮了又揮,喊了又喊,直升機又走了。

(6)此前,一直鼓勵別人要堅強的黃惠蘭,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7)黃惠蘭開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紅紗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為她相信,直升機總會再來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後,她又聽到了直升機的聲響———這一次,她和同伴們撿到了空投的物資。

(8)或許,一塊小小的紅紗巾,根本不足以成為直升機的參照物。但黃惠蘭説,她會把紗巾珍藏一生,用來提醒自己,生活永遠充滿希望。

(9)被埋100小時後獲救的鄧中羣、150小時的虞錦華、164小時的李寧翠……幾天來,生命奇蹟的紀錄不斷被刷新,幾乎所有神志清醒的獲救者都説,他們在廢墟下面從來沒有放棄過生的希望。同樣不言放棄的,還有在北川縣城裏一遍遍尋找生命的救援人員,還有奔波在尋親路上的人們……

(10)我們收穫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温情。

(11)地震後的清平鄉,所有商店免費開放,清平國小的孩子們,正是靠着商店裏的牛奶和麪包,安然度過了被困的兩天。清平的山下停滿了從德陽、成都,甚至更遠的地方趕來的車輛,接送素不相識的受災羣眾。在我隨救援部隊奔赴重災區的路上,總有羣眾端着礦泉水要部隊停下來歇一歇……

(12)所有進入災區採訪的記者都會發現,志願者,已經成為了抗震救災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前幾天從漢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輛“標緻206”組成的車隊相當引人注目。這是車友會發起的義務接送受災羣眾的活動,他們的車牌,清一色地遮住了兩位數,這讓我想起了這些天來我所接觸的各種各樣的志願者———有工人、農民、退伍老兵,還有與學校簽了“免責協議”的中學生,幾乎沒有人願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13)即使日常的喧囂讓我們彼此疏遠,即使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讓我們相互戒備,在災難襲來的時刻,我們都以最善良、純真的一面坦誠相對。這,才是這個世界本來的面目。

(14)從太多太多真實的故事裏,從士兵們傷痕累累的肩膀上,從救援人員倒在廢墟上睡着的倦容裏……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讀懂了那個古老而永恆的話題:責任。

(15)離開汶川時,30歲的羌族婦女郭秀蓮往我的背囊裏塞了一袋紅櫻桃。

(16)今年的櫻桃又大又甜。郭秀蓮曾經算過,自家的兩畝櫻桃能賣到兩萬元。然而,櫻桃還沒來得及摘,地震就發生了……

(17)郭秀蓮的一句話,讓我思忖至今:“只要樹還在,明年就會結果,誰説明年不會是一個豐收年呢?”

(18)順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紅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鮮豔的色彩……

15、選文第一段使用了什麼描寫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有什麼作用?

答:。(4分)

16、“郭秀蓮的一句話,讓我思忖至今: ‘只要樹還在,明年就會結果,誰説明年不會是一個豐收年呢?’”一句中的“思忖”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4分)

答: 。

17、劃線句中的“紗巾”在文中出現了多次。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一張沾滿泥土和血跡的紅紗巾”有什麼值得珍藏的?請談談你的理解。(3分)

答: 。

18、品讀全文,指出文章所表達的主題是什麼?讀了選文你有何感想?請拿起筆寫出你對生命價值的深切感悟。 (4分)

答: 。

參考答案:

15、是自然環境(或景物)描寫 。(1分)結構上的作用是:總領全文,與結尾遙相呼應;內容上:(1分)與巨大的自然災害形成鮮明對比,有力地表達了戰勝災難的強烈願望。(1分)(語言組織流利1分,共4分)

16、思量,考慮;(1分) 強調只要生命還在,只要不放棄,災區的明天一定會更好。(相同意思即可得2分,語言組織1分)

17、用意是:強調其不尋常的意義。(1分)值得珍藏是因為:紅紗巾既是希望的象徵,“沾滿泥土和血跡”則是經歷災難與命運抗爭的見證,因此它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2分)

18、主題是:我們在抗震救災中收穫了重新站起的力量,希望、温情和責任。(2分)

感想示例:在困難面前不放棄希望,在工作和學習中勤奮努力,生命才更有價值,人生才會更加精彩。(2分)

《淚水中收穫力量》閲讀答案 篇五

淚水中收穫力量 白瑞雪

金黃的麥田,剛剛收割的油菜……若不是從直升機上清晰地俯瞰巴蜀大地,我們幾乎已經忘記了,這本應該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當哀悼逝者的警報聲響徹中國,當淚水模糊了災區和所有心繫災區人們的雙眼,悲傷讓我們痛徹心扉;悲傷,也讓我們的心靈收穫了從廢墟中站起來、向前走的力量。

我們收穫的,是永不放棄的希望。

在綿竹漢旺採訪時,一位剛從山上走下來的婦女,向我攤開了一張沾滿泥土和血跡的紅紗巾。

山裏長大、山裏結婚生子的黃惠蘭,在這場地震中失去了她在大山裏擁有的一切。沒有食物,沒有水,要走到最近的聚居點——清平鄉政府,還有5公里的路。

地震發生後第2天下午,寂靜的山谷裏響起了轟鳴聲。黃惠蘭和幾個倖存的同伴們揮動着他們從廢墟中撿來的一根紅紗巾,朝着空中的直升機大聲呼喊。揮了又揮,喊了又喊,直升機又走了。

此前,一直鼓勵別人要堅強的黃惠蘭,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黃惠蘭開始了走出大山的漫漫征途。紅紗巾是她唯一的行李,因為她相信,直升機總會再來的。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夜後,她又聽到了直升機的聲響——這一次,她和同伴們撿到了空投的物資。

或許,一根小小的紅紗巾,根本不足以成為直升機的參照物。但黃惠蘭説,她會把紗巾珍藏一生,用來提醒自己,生活永遠充滿希望。

被埋100小時後獲救的鄧中羣、150小時的虞錦華、164小時的李寧翠……幾天來,生命奇蹟的紀錄不斷被刷新,幾乎所有神志清醒的獲救者都説,他們在廢墟下面從來沒有放棄過生的希望。同樣不言放棄的,還有在北川縣城裏一遍遍尋找生命的救援人員,還有奔波在尋親路上的人們……

我們收穫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温情。

地震後的清平鄉,所有商店免費開放,清平國小的孩子們,正是靠着商店裏的牛奶和麪包,安然度過了被困的兩天。清平的山下停滿了從德陽、成都甚至更遠的地方趕來的車輛,接送素不相識的受災羣眾。在我隨救援部隊奔赴重災區的路上,總有羣眾端着礦泉水要部隊停下來歇一歇……

所有進入災區採訪的記者都會發現,志願者,已經成為了抗震救災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前幾天從漢旺到成都的夜路上,一支由20多輛“標緻206”組成的車隊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問,是車友會發起的義務接受災羣眾的活動。他們的車牌,清一色地遮住了兩位數,這讓我想起了這些天來我所接觸的各種各樣的志願者——有工人、農民、退伍老兵,還有與學校簽了“免責協議”的中學生,幾乎沒有人願意透露自己的姓名。 [17教育網]

即使日常的喧囂讓我們彼此疏遠,即使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讓我們相互戒備,在災難襲來的時刻,我們都以最善良、純真的一面坦誠相對。這,才是這個世界本來的面目。

我們收穫的,是承諾與責任的重量。

在綿陽採訪時,我得到了這樣一個故事:地震發生的那一刻,總裝駐四川某基地醫護人員正在為一名產婦作剖宮產縫合手術。當劇烈的震動襲來,醫生李春梅立即俯身護住產婦,大聲招呼助理醫師和護士固定手術枱。麻醉師韋滿的第一反應是抱住搖搖欲倒的空調,以免它砸倒在手術枱上,而已經走出手術室的助產士鍾婕又返回室內,一把扶住左搖右晃的手術燈……所有人都在用身體保護產婦,沒有誰選擇逃生。

從太多太多真實的故事裏,從士兵們傷痕累累的肩膀上,從救援人員倒在廢墟上睡着的倦容裏……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讀懂了那個古老而永恆的話題:責任。

離開汶川時,30歲的羌族婦女郭秀蓮往我的背囊裏塞了一袋紅櫻桃。

今年的櫻桃又大又甜。郭秀蓮曾經算過,自家的兩畝櫻桃能賣到兩萬元。然而,櫻桃還沒來得及摘,地震就發生了……

郭秀蓮的一句話,讓我思忖至今:“只要樹還在,明年就會結果,誰説明年不會是一個豐收年呢?”

順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紅彤彤的一片,是山上最鮮豔的色彩……

15.品讀全文,指出文章所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16.選文第一段使用了什麼描寫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有什麼作用?(5分)

17.“郭秀蓮的一句話,讓我思忖至今: ‘只要樹還在,明年就會結果,誰説明年不會是一個豐收年呢?’”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18. “紅紗巾”在文中出現了多次。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19 。“一張沾滿泥土和血跡的紅紗巾”值得珍藏的原因是什麼?(4分)

參考答案

15.記敍了災區人民,救援人員,志願者抗擊災難的動人事蹟,謳歌了萬眾一心抗震救災的頑強鬥爭精神。或:我們在抗震救災中收穫了重新站起的力量,希望、温情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