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望》閲讀練習及答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8W

《春望》閲讀練習及答案【精品多篇】

《春望》閲讀答案 篇一

閲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天津橋春望

雍陶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注】天津橋,是當時東都洛陽著名的景點。上陽:宮名,上元年間,唐高宗下令修建,位於天津橋北。

1、這首詩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描述。

2、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一二句作者描繪出一幅明媚綺麗的津橋春日圖。(2分)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雲霞倒映在水中(2分);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遊絲隨風飄揚(2分)。

2.這首詩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詩的一二句寫津橋春日,明媚綺麗,三四句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前後映襯,對照鮮明。人們從這種強烈的對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歲歲重來,而大唐帝國的盛世卻一去不復返了。表達了詩人弔古傷今,感歎昔盛今衰的沉鬱的感情。(手法1分,分析2分,感情2分)

春望讀後感 篇二

通過描寫唐代時期安史之亂的時候長安經過戰爭導致的極度破亂荒蕪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心中對戰爭的痛恨,對國家興亡的擔憂,表達了心中對和平與幸福的渴望。

《春望》閲讀答案 篇三

導語:學完一課,應該通過練習來温習課堂知識,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水平。下面是杜甫《春望》閲讀練習,歡迎同學們過來練習。

9、閲讀下面的詩歌,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 )。(3分)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A、首聯的“國破”直説國家殘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則以春草的茂盛暗寫戰後長安城的荒涼。

B、花、鳥本是春天最常見、最美好的景物,詩人卻因“感時”“恨別”而見花落淚、聞鳥驚心。頷聯融情於景,讀來令人無限感傷。

C、尾聯運用細節描寫,寫盡詩人在國破離亂之際的愁苦焦慮。

D、這首詩作於唐朝“安史之亂”之時,集中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情感。

【分析】《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着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着悽苦哀思。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歎,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了詩人愛國之情。

【解答】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春望所見。“破”字寫出了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深”字寫出了荒無人跡的淒涼。這兩句營造了荒涼悽慘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A選項正確;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運用擬人手法,移情於景,借花鳥表達了作者感時傷世的感情。B選項正確;C、“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刻畫出詩人滿頭白髮,愁苦不堪的形象,傳神地表達出詩人內心難以排遣的感時傷懷,憂國思家之情。C正確;D、這首《春望》圍繞“望”字展開,通過描寫戰亂後長安城破敗荒蕪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D錯誤。故選D。

【點評】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充分體現了“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致家裏音信全無,最後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願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答案解析 篇四

1、望 山河草木 花鳥

2、參考示例: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歎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髮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畫面描寫、揭示含義,意同即可)

3、表面上寫的是山河依舊、草木蔓生的情景,實際上是寫草茂人稀,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狀況(寫出“荒涼蕭條、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記分)

4、抒發了感時憂國、思家念親的情感。

春望 篇五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 ”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__到__。

2、請展開想像,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

3、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_____,實際上是寫_____

4、本詩將眼前景、胸中情融為一體。通讀全詩,談談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春望》閲讀答案 篇六

閲讀下面的宋詩。完成14-15題。

曲江春望懷江南故人趙嘏

杜若洲邊人未歸,水寒煙暖想柴扉。

故園何處風吹柳,新雁南來雪滿衣。

目極思隨原草遍,浪高書到海門稀。

此時愁望情多少,萬里春流繞釣磯。

[注]①趙嘏,字承佑,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唐代詩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門,河流入海之處。④釣磯,釣魚時坐的巖石。

14、下列對詩歌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作者首聯寫“人未歸”“想柴扉”,緊承題目“懷”字,足見其雖身處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鄉的心情。

B.“水寒、煙暖”等意象點明早春時節,寫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為後三聯表達感情烘托了氣氛。

C.頸聯作者極目遠望,思念之情隨離離原草而更顯渺遠,風浪阻隔使投遞之信也愈顯稀少。

D.尾聯詩人發問“愁情不知多少”,轉而以萬里春江”的宏闊氣勢消解愁苦,以此收尾提升了詩歌的格調。

15、後人讀此詩領聯,言有“楊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請就此賞析頷聯的描寫角度。(6分)

閲讀答案:

14.D(3分)[答案解析]以“萬里春江的宏闊氣勢消解愁苦,……提升了詩歌的'格調”錯。詩歌所表達的是愁苦如萬里春江,繞磯遠逝,使得思鄉之情更加綿長濃郁,而非消解。再者以景結語擴大意境,並未提升格調。

15.虛實結合,今昔對比;(1分)上句想象:身在異鄉春風乍起,想故園何處風吹柳拂,但回憶當年“楊柳依依”之往事(2分);下句寫實:遠離故人,忽見南來大雁盡着風雪,實感歎已身“雨雪霏霏”之風霜;(2分)兩句虛實結合,今昔對比,表達了對故人與故鄉的思念之情(1分)。

[答案解析] (6分)此題分析詩歌寫作角度。寫作角度在領聯的表現看似明顯,實則需要細節描摩,分析意象。

《春望》閲讀答案 篇七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請賞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2)詩人時年四十多歲,卻説“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原因是什麼?

答案:

10、【分析】《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詩,作於唐肅宗至德二年。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淒涼。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之情。

【解答】

(1)本題考查詩歌煉字賞析。首先在詩文中要找到該煉字,煉字一般為動詞、形容詞或特殊詞(如疊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等)。煉字賞析常見答題格式: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運用了……的修辭(或化靜為動,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虛為實)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做此題要在瞭解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熟悉古詩內容,再進行賞析。深”字用的好,這個字體現了長安城裏草木叢生,以此表現國家殘破、人煙稀少,給人以滿目悽然的感覺。

(2)本題考查詩句的理解。“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意思是: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髮疏稀插不上簪。詩人的愁緒源自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對親人的思念還有對自己前途的擔憂。

答案:

(1)“城春草木深”寫作者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渲染了殘破淒涼景象。雖是寫景,但實為抒情,情景交融。極富表現力。

(2)國家殘破(憂國);惦念遠方親人的安危(思家)